口琴課堂教學之我見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在這一領域內,它為我們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而令人高興的音樂教育價值、效果的可能性。兒童們充滿著喜悅的心情,在教師的指導下,一定能將這種可能性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的確如此,器樂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兒童進行音樂藝術實踐的一種較好的形式。
口琴是課堂器樂教學中最常用的樂器之一,因其體積小,便于攜帶且有固定音高等優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從1998年起,響應天心區“口琴豎笛進課堂”的號召,我校將口琴作為教學樂器引入課堂。幾年來,在不斷反復的教學實踐與探索中我們發現:學生學習口琴,能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開拓音樂視野;能促進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能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力;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并從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音樂課堂教學。
那么怎樣引導學生在口琴學習中體驗、探索、發現、求知?我認為:應當著眼于學生的音樂興趣,積極的創造精神和審美情感的養成,以培養學生主體對器樂的表現創造能力為目標運用以下幾點策略來進行班級口琴教學。
一、在聽賞體驗中學會聆聽,激發興趣。
在過去的口琴課堂教學中,我會先教幾個音,讓孩子們機械式地跟著練習。漸漸地,我發現孩子們的耐心是有限的,不能適應枯燥單調的學習方式。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強,尤其喜好新生事物。怎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就要把聽賞體驗放在第一位。在看一看口琴的外形后,讓學生吹一吹,體驗口琴的音色。教師適宜地演奏一首學生熟悉的樂曲,學生在認真聆聽后,對樂曲的節奏、旋律、情緒、風格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畏難情緒降低,愿意投入到口琴學習中來。例如:在六年級第十二冊教材《德涅泊爾》學習中,旋律的流暢性和呼吸感學生較難把握,聽賞體驗顯得由為重要。只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欣賞樂曲時能夠專注地聆聽,學會捕捉每一個細小的聲音信息不僅鍛煉了敏銳的聽覺感知,也為有呼吸的演奏打下了基礎。
口琴學習并不難,關鍵還是熟練的過程。教師要多選擇學生熟悉的或者是世界名曲來聆聽、感受,接著哼唱、試奏,漸漸都能感受參與口琴學習的愉悅。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欣賞好的音樂作品,幫助學生做更多的音樂積累,豐富內心的聽覺,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和記憶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鼓勵學生用手中的口琴將音樂主題表現出來,多表揚敢于嘗試的孩子,讓美妙的音樂大家一起分享,孩子的自信心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起來。
二、運用模仿演練手段,讓學生在游戲中,在感受音樂形象過程中提高演奏技能。
最初的訓練基本以按譜找音的方式,而缺乏對音樂“靈魂”——音色、力度、表情的體現,時間一長,學生吹奏的東西缺乏音樂節奏的整體感,把音樂當作機械式的技能去訓練,使一些學生與生俱來對音樂的敏感和領悟漸漸削弱甚至磨滅。為了讓學生能自如地演奏,教師要善于把知識點、演奏技巧滲透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能融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體。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通過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學生獲益于趣味游戲之中。
更重要的一點是:模仿是學生直接將欣賞感受到的音樂表達出來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口琴學習中,既有視覺上的模仿,它來自于教師的示范,如演奏姿勢、演奏方法等;又有聽覺上的模仿,它來自于學生聽賞體驗中仔細專注地聆聽,以及教師范奏時由于不同的演奏方法產生的不同音色變化與效果。因此在口琴學習中要進行模仿演練。例如:在三年級上冊教材《大樹樁你有幾歲》的吹奏學習中,我充分運用了模仿演練。完整聽賞樂曲后,教師范奏531|233|和1.335|3--|,學生感受頓音與連音,觀察教師的跳奏與連奏,并試著吹一吹。在師生的模仿演練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小朋友與大樹樁親密交談的和諧畫面。就這樣,學生掌握了吹奏頓音與連音的技能技巧,學會演奏附點四分音符,也感受了大樹樁與小朋友的音樂形象,由此可見,模仿演練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口琴教學手段。
三、在合作中表現,并自主進行探究創造。
表現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由于知識遷徙、同步互補,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演奏能力和欣賞水平,他們的想象力和表現力也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和提高。這就需要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表現音樂,教師應當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從而獲得藝術審美的愉悅體驗。當孩子們合奏一首剛學會的樂曲,往往會各吹各的,音色上也有差異,聽起來顯得雜亂。其實只要引導孩子們逐漸養成用耳朵的習慣,學會傾聽他人的演奏,傾聽自己的演奏,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樂器合作,并能夠在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演奏,形成“音樂的耳朵”。同時,根據樂曲所表達的內涵、情感和風格,積極展開聯想、想象,結合學生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創造;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創意的機會,以達到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多向性思維和音樂創造力。
例如在練習樂曲《彩云追月》時,先讓學生在表現中合作,分聲部進行演奏,要求學生聆聽他人演奏效果,在合奏時使學生能夠聽到兩聲部和諧、均衡的和聲效果。同時結合音樂特色,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月夜靜謐、清幽的美,啟發學生思考表現月夜所需要的力度、速度,再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結合情境自主對樂曲進行處理:配打擊樂、轉調、輪奏、更換主奏樂器,學生的所有想法我都盡量滿足,都讓他們去嘗試。學生將樂曲所描繪的皓月當空云彩相伴的美妙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都有種滿足感和喜悅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參與合作的愉悅和探究創造的快樂。
此外,在口琴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
一、學生的演奏姿勢要正確,教師應嚴格把關。特別是吹奏時的嘴型要統一,切忌出現嘴唇與口琴接觸過緊或過松,過緊容易造成嘴唇破裂;過松就像金魚吐泡泡一樣,影響演奏的連貫流暢,影響氣息的處理。以自然放松狀態最佳。
二、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聆聽的習慣;觀察的習慣;積極投入的習慣;認真練習的習慣;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習慣;以保持音樂課堂動靜結合的合理狀態。
三、注意口琴的使用衛生。每一次演奏前后均要清洗口琴,使用清洗完后用小毛巾包好,嚴格做到一人一琴。
別看小小的口琴貌不驚人,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起到的作用還真不小,它使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使每個人都有發揮自己才能的天地,都有展現自我的舞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口琴這種教學樂器,并與唱歌、欣賞、創造等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