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1
本節課是這個單元中的重點,只有學生學會了量角那么在以后的畫角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夠學習的得心應手。這節課中讓學生讀量角器上的度數是一個難點。學生很容易把度數讀錯。不能怪學生不認真,也有我的責任。首先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會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要告訴學生使用的是那條0刻度線就從那邊讀起。
對于本節課的知識,我覺得對他們來說很有必要,因為學生愿意聽老師說但是他們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當然這個過程中是需要我們我是在不斷的巡視和指導孩子們的。關于角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本,并讓孩子們做標記等。然后提問:“通過自學,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識?” “角的計量單位是“度”。這樣處理既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又使學生獲得獨立學習的機會。
為了讓學生重視0刻度線。在認識量角器中,我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
(1)讀角: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40°、60°、90°、120°),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讀出來的?
。2)讀一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105°)。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還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
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讀角和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就切實可行。課堂上有的學生會量但說不出來,有的說的不完整,也有學生量的方法講得也很順暢,總的來說,學生大體上能知道兩重合一看數的步驟。
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得到了落實,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經過反思,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布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后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范,這些不規范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二是考慮不周全,對于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同時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如果步驟改為先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再通過平移使頂點和中心重合,這樣操作過程可能會簡單些,學生也更容易掌握。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2
課前思考:
(1)角的度量一是學生在學習過長度和面積的測量后,圖形與幾何中圖形的另一內容。《數學課程標準》中有關圖形的測量的具體目標有很多,這些目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建立測量的度量單位、二是掌握有關圖形的測量的計算方法、三是運用測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追其根本是建立測量的度量單位。因為沒有這個作為基礎。后面的目標就變成了空中樓閣。所以本節課的定位應該是在學習了長度和面積之后。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如何度量角。建立其角的度量單位。為后面學習表面積和體積的測量做好準備。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之前。已經知道了長度、面積的度量單位和度量工具。但是沒有把度量的相關內容建立起。因此,幫助學生感受度量角的意義和認識度量單位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經歷1°產生發展過程,以及形成量角器的雛形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所以教學課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一系列的直觀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度量單位,形成量角器的雛形,從而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2)角的度量一是建立在孩子已經通過靜態定義角的概念和動態的旋轉角的演示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并知道他們的大小順序關系。以及直角、平角、周角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是為接下來學生要學會使用量角器去準確測量角,去畫出相應的角做鋪墊,為后續的三角形、四邊形的內角和以及多邊形的內角和拓展延伸打好基礎。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角度量單位統一的必要性以及1°角的產生和更大角的產生和度量。上課初始我通過創設玩滑梯的三幅情境圖,讓學生選擇想玩哪個并說明理由,從而引出角的大小不同,那如何去比較大小呢?學生通過討論發現可以用重疊法去比較,可以借助直尺去測量角的張口等方法都值得肯定和鼓勵,其中班里的一個男孩子雄說:“除了剛才的方法,也可以利用三角尺中的一個角做為標準去進行比較,發現∠1比標準小,∠2和標準相同,∠3比標準要大,這個思路值得鼓勵和肯定,也就是借助標準,那我現在有了標準,能不能準確知道這個角的大。靠梢宰寣W生動手嘗試操作用自己的學具去量一量角并標出結果,引導大家發現一個相同的角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結果引發認知沖突,這是因為度量工具的不同產生的結果也不同,從而引出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這里可以復習長度、面積的測量過程中的測量工具、測量單位統一的必要性,建立起度量意識,克服第一個難點。
那么統一了一個標準之后都去測量一個角發現是這個角這樣的8份還要多一些,那多的那一些怎么辦呢?能不能舍去?不能,舍去后就不夠準確了,那為了更加精確還有什么方法呢?倒逼學生產生出一個小的度量單位的產生,也就是選擇的這個度量標準越小,測出的結果也就更加準確,長度單位有1厘米,面積單位有1平方厘米,那角的單位呢?學生會自然想到1°。從而水到渠成引出什么是1°角,1°角將一個360°的周角進行平均分,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自己用筆去畫一畫,描一描感知1°角的大小,那2°角呢?3°角呢?5°角呢?10°角呢?(1°角不好找,十進制10°角就一目了然)那20°角呢?是兩個10°的角,是20個1°的角,那30度呢?60度呢?90度呢?120°呢?180°呢……充分去認識角的度量是對標準的累加,為量角器的形成做很好的鋪墊。
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說:“數(shù)是數(shǔ)出來的,量(līànɡ)是量(līánɡ)出來的!笨芍^是概括出了度量的精髓,用在這節課的解釋也是恰如其分。路漫漫其修遠兮,向青草更青處漫朔。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3
這節課是我第一次上,聽說這節課一直使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知識點比較瑣碎,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數學語言,知識點多,操作起來比較復雜,尤其是對于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于手與腦的挑戰。
為了讓每位孩子都能準確學會測量角的度數,課前讓學生準備了量角器、三角板等學習用具并預習了新知,課中使用了多媒體演示量角過程,并示范量角,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是那么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尤其對于旋轉后的角,學生測量的不太準確,這些都是學生所出現的問題。
而經過反思自己的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有:首先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指導學生觀察量角器上,建立刻度與讀數的聯系,認識1°角并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內外圈刻度的不同讀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達到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的教學目標;其次是讓學生交流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部分學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并已嘗試用量角器量角,課堂上就先讓學生講量角的方法,然后規范量角的步驟,接著進行變式練習量不同方位的角,提高學生使用量角器動作的協調性,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最后,探究角的大小和角的邊的關系。通過分組觀察學生發現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得越大,角越大。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4
角的度量是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第單元的內容,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計量角的常用單位是“度”,認識表示度的符號“。”;二是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這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射線和角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畫指定度數的角和計算角的和差的基礎。課中知識點較多,而新知識又較抽象、枯燥。以往大多是教師講,學生看的形式。這節課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積累感性認識,逐步形成較為熟練的測量技能。
通過目測大小比較接近的角來引出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認識量角器是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的學習方法。其次是讓學生自學課本,了解內外圈刻度的作用。并采取了邊操作邊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鞏固新知:設置了幾個判斷題,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看到內外圈刻度的區別,明確我們在讀熟的時候是讀的哪個數。然后通過實際度數,猜一猜的小游戲,鞏固了這一知識點。最后回到開課時的問題:“角2和角3哪個大?”學生用量角器就可以輕輕松松解決問題了。在實際上課的時候,課堂情況千變萬化,與我們的設計是會有出入的。學生不會完完全全按照我們預設的情境去一步一步走完課,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定的課堂應變能力。
認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數和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學生來說是較為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在此我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感知,學生極易發現上面有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但中心點學生發現較難?稍谡n上有一學生發現:“老師我的量角器上有一個小洞”。又有一個學生發現:“我的量角器上沒有小洞,中間有一個相交的點”。此時我及時捕捉學生觀察中的亮點,順著學生的思維及時引導學生認識了這個小洞、相交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還有學生反反復復搞不清楚如何做到“兩對齊”,如果角是端端正正的角,他能正確測量,角發生變化,就找不到中心點了,好不容易中心點對齊了又那條零刻度線又偏了。我就讓他先找點,點對齊了再找線,一步一步來,還是可以正確測量的。在測量角的大小時,電腦演示出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角,媒體上量角器的移動使學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時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課件的演示效果較好,而且節省時間,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縮短學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時間,觀察和比較能力得到了發展。
就課堂教學而言,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手段,它更應與學科進行整合,F代信息技術給學生的自主探究帶來了樂趣,更給人以啟迪。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力求使電腦從教師的演示工具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從而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5
角的度量這一課,要求學生能達到會用量角器正確量出角的度數的目標。具體說來,就是會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對準角的頂點,并能根據角開口方向的不同,確定一條邊為0度,選擇量角器內圈(或外圈)數據,按正確的方向讀出另一條邊所指的度數。
這對于許多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量角器中有兩圈數字,且順序相反,學生往往分不清該讀哪圈,往哪邊數。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過整十幾度還是差幾度未到,方向不同則數法不同。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
教學時,先通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什么?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后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后,我根據匯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后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后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通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后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6
學生學的效果并沒有預想的好,因為之前看過關于如何教量角器這一部分教學的內容,所以很自信,我首先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里我創設了讓學生畫角的情境,從而產生學習量角的需求。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里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有部分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我發現量角器最中間有一個點”!拔野l現量角器上上下兩個數加起來正好是180!闭J識1°角時,采用的方法是:
。1)出示使學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觀圖;
。2)猜一猜這個角多大;
。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三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50),
。2)讀一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52)。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
(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課堂上有的學生會量但說不出來,有的學生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可以。
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情況還是可以的,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問題主要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布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后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范,這些不規范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對于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后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7
“角的度量”這節課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量角器的擺放和利用內外圈的刻度讀出角的準確度數。針對學生在角的度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要求學生不僅僅要熟記量角的步驟“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最終在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上,一個角比另一個角大,但是大多少不知道,從而引出我們需要用一種新的工具量角器來度量角的大小,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積極踐行學生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前,我先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讓學生回憶在之前的學習中測量長度、質量需要什么測量工具?從而引出如果我們想測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工具來測量?這樣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量角器這個對學生講有些陌生的數學工具,更加通俗易懂的告訴學生它是一個測量角的工具。
教學容中,先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量角器,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關于量角器你最想知道什么,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找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通過學生的匯報結果發現,學生的探究能力很強,課前的預設他們都能夠討論交流出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量角器,借助課件展示出了量角器的中心、零度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了解了量角器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接下來讓學生拿出課本量一量課本上本節課所呈現的角,讓學生試著量。但是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數值不準確,自然讀角的刻度時很迷茫,但是大部分學生量角的步驟是正確的。問題主要出現在什么時候從量角器的內圈看,什么時候從量角器的外圈看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因為每條長刻度線上都有兩個數,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為此,告訴學生一個小秘訣,無論看量角器的內圈還是看量角器的外圈我們讀數的時候都是從小數值到大數值。
教學后,總結發現這節課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抽象的數學語言略微多一些,例如零刻度線、中心、內刻度線、外刻度線等,如果學生有較強的探索精神這節課是一節很容易學懂的課。同樣,有一些畏難情緒的學生需要很好的過渡方能更上一層高樓。
最后,本人教學收獲是: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是先進生還是后進生或者是中等生,他們雖然有著暫時的差距,但是他們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都是不一樣的,角的度量這一節課和之前的學習關聯性不大,因此無論是先進生還是后進生或者中等生他們都應該掌握角的度量。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以學生為中心,其實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獨特的體驗,他們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循循善誘,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進步。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相關文章: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范文12-17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15篇11-27
畫角的教學反思10篇12-19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反思10-23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反思03-16
有關度量的作文03-29
《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學反思范文12-23
角的認識教學課件11-16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反思15篇12-23
《蘋果里的五角星》教學反思(1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