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上這一課時,我主要運用朗讀、品味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朗讀文中富有心理描寫的語句、有代表意義的關鍵詞語以及蘊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在學習了文章以后,給學生留下思考題: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 讓學生寫下來。
課后我也發現本節課的缺憾:就是學生對文章哲理的領會不夠深入。原來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樹立信心,增強勇氣,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設想:如果父親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來,我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人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父親博大的愛的同時,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覺得自己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有些簡單化了。
總之,今后我要多讀教學研究方面的書籍,提高自己的授課的水平,做一名讓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
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并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為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合適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并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匯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明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匯存儲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學生的兩極分化危機,形成了活躍和默然兩派。活躍的經常是這幾個,活躍人數較少,大多數學生甘于默然,不愿發言。因此教師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學生在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時,特別是在進行討論時,有時討論會偏離中心,提出一些無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因此教師有時要事前框定討論的范圍,對于討論的進程作一些合適的調整,對于學生新生發的問題要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課程教材基本上沒有框定統一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但并不是說學生的答案是漫無邊際的,最起碼要言之有理。教師在這方面也要做好引導工作,對有些問題的答案要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太大,七年級學生無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教師這時要合適講解,以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于一些難的地方,教師也不必挖掘得太深,問題要設計得淺薄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知識基礎相貼近,以利于學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討與練習題難度太大,教師也要靈活處理,要有選擇性的做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人文性加強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對學生加強人文性教育,培養學生優美的情感、健康的人格,讓學生學以致用。
4、新課程教材中的課文涉及的知識面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做好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工作,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更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有所進步。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論語》十二章所談及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品德修養于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終生的,永久受益的。特別是讓學生領會“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名句的含義。為什么我們學習沒興趣,因為我們沒有“學而時習之”,為什么我們犯錯誤,因為我們沒有“三省吾身”,為什么不們迷茫,因為我們“學而不思”讀死書。
課后,學生思考并討論:你認為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各討論組紛紛回答孔子是“一代圣人”,“圣人”“先師”“至圣先師”等等,其中一個小組提出問題:老師,我們不是常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嗎?孔子被后人尊為“至圣先師”,他的言行是航標,是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孔子也不是完人,我們認為他太過于注重仁德,而沒有了個性。如果一個人完全按孔子的言行做人做事,會不會出現一種現象:人,不再有他獨特的個性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最后告訴學生,我們要做到:以自己的志向為起點,以孔子的言行為航標,以自己的勤奮為主力,以自己的個性為助力,以自己的目標為終點。任何個性張揚都必須遵循“度”的原則,超越了“度”便不稱其為個性了。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核心提示: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莫懷戚的文章《散步》一文。同學們都認為I這篇文章很簡單,只不過講了一家人散步,發生分歧,解決分歧。歌頌父母的敬老愛幼品質。但當我問文章最后一句話的含義時,同學們都傻了。我告訴同學們,文章要學到里面去。文章中說自己在解決分歧時,就感到責任的重大,小詞大用,以含深意。進而,作者著意刻畫了背的細節,并感受到他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文章的深意就更明顯了。老、中、幼組成一個家庭。家庭、國家、世界,密不可分。
作者是在告訴我們,青年人要肩負起敬老愛幼的責任,并要把這種優良的美德代代相傳。這樣一來,同學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一層。同時,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也牢牢的印在同學們的腦海中了。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本文闡明作者從花中領悟的人生意義,是對花形、花色、花香的一個總體提煉和歸納,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說:“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边@是“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從這里,作者領悟到了人生的意義,就是無論是人生的熱烈,還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對于萬物來說都有著頑強與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覺加快了腳步”。這里和文章開頭相呼應,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到“不覺加快了腳步”,其實是寫出作者思想的一個變化過程,對人生的思索過程,從迷惘、惆悵、痛苦到領悟、寧靜、喜悅。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一種對生命的新的認識已進入到他內心深處,他將為這新的生命現去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边@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今天的學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義,努力學習,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這篇文章是人教版七年級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屬于古白話小說。這個單元是一個小說單元,也是一個想象的單元。所以,針對課程標準,本單元的單元目標,及課后研討題,我認為這一課需要兩個課時。我把第一課時緊扣課后的前兩個研討題,把目標確定為: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復述孫悟空與二郎神的打斗經過。
2、細讀課文,能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出語言的精妙之處。
默讀是本單元對學生重點提出的一個要求,而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恰恰檢測出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果只要求概括,過于簡單,且從題目足以看出。另外,學生在復述的同時,也是需要想象那個具體的場景畫面的。所以我的第一個目標,重在訓練學生的默讀、復述及想象。而第二個目標,主要是源于課后研討二,但研討題說得過于狹隘,不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但如果我放開讓學生去談語言,面又顯得過于廣闊,所以在提示出,首先出示了課后研討中有意訓練的“情節的緊張趣味性”及“語言的幽默性”。這樣學生在思考時既有了方向可循,也更降低了品讀語言的難度。
這篇文章文白相夾,對于七年級的同學來講,閱讀起來稍有難度。這在之前磨課的時候,足以充分證明學生的吃力。(而且當時學生是有預習的。)但在80中上課前,學生還主動問我,“老師這節課我們上哪一課?”更別談預習了。
基于此學情,再加上一節課只有40分鐘,所以,我在學生默讀環節,給足時間,然后由淺入深,先讓學生說出二郎神和孫悟空在打斗時,二者各有什么變化。這個從文中就能圈點勾畫出來,學生回答得非常出色。但在復述環節,學生明顯力不從心了,所以我臨時加入了小組研討,讓學生再熟悉課文,小組成員共同努力,學生在研討過程中還不忘隨時和我交流,我也從中對學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三四分鐘后,學生敢于表達了,我湊巧提問了一個程度相當好的學生,回答簡潔明了,且趣味橫生。所以我沒在擴在提問面,現在想來,關注面是否有點窄了,如果接著讓每個同學或同桌之間在互說一下,學生在這個問題上,復述會更才充分。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一、說理念
語文課程的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必須遵遁語文的特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語文課程還必須容納學生的生活經驗,并有助于學生與課程文本的互動。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動情朗讀,探究內涵,體情悟道。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讀課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贊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學習本文要進一步落實單元要求,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同時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2.教學目標。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我確定的三維目標是:
、僦R與能力: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詞句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人情美。
、谶^程與方法: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矍楦袘B度與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3.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重點為:
、俅涝~句,在朗讀中品味語言美、人情美。
②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至于教學難點,即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確定教學難點為:理解“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難點突破:通過反復誦讀這句話,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拔液推拮印闭侨松闹心辏池撈鹳狆B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三、教學創意
本文通過生活小事和細節體現親情美,學習本文正是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以感悟親情的一次極好的機緣。所以我確定課堂結構以情感為線索,貫穿對文本的品味,使學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內心有所觸動,從而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七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1.美讀引路,涵泳親情。這篇散文,雖語言平易樸實,但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因而,要讓學生品出其中的語言美、人情美,采用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如聽錄音、學生跟讀、學生自由讀、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等。
2.以寫促讀,深化感情!渡⒉健分谰驮谟谝孕∫姶螅从吵鲎鹄蠍塾椎纳鐣赖隆W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在觸動學生內心情感,激發其寫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們為親人寫一張賀卡。
3.媒體輔助,增色課堂。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增強直觀性,適時給予友情提示(朗讀、品味方法的指導),體現人文性。
學法指導:
1.圈點勾畫。讓學生勤動筆墨,養成良好習慣。
2.朗讀感悟。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從中體會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序
1.營造氛圍,談論親情。播放歌曲《我愛我家》,通過優美的旋律和詩化的歌詞,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學生對“家”進行認真審視,從而架起文本與生活有效溝通的橋梁。然后請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對“家”的理解。
2.初讀課文,認識親情。
①聽課文錄音,學生跟讀,整體感知文本,用簡練的語言講述散步過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設計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快速搶答。
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綜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讓學生輕松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淺層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悅,真正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能縮短不同層面學生的距離,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臺。
3.品讀課文,享受親情。
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認為最美最能表現親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說說它美在哪里。
、谟懈星榈乩首x喜歡的語句,交流心得。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以突出重點。
、劢處煼蹲x精美語句,適當指導,學生齊讀。
、苤该首x文章最后一段,教師點撥,以理解主旨,突破難點,并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悅。在探究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去品味語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親情的溫馨,探究生命的真諦,從而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4.拓展延伸,擁抱親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著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里。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家里的親情故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系生活,學生與教師的經歷體驗就是課程,社會生活就是課程。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本的解讀,形成他們對社會、人生的雙向理解,獲得對生命意義和生命本質的認識,并進而形成自己健康的個性。
5.動情落筆,抒寫親情。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溫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寫在賀卡上送給親人。
6.總結全文,表達祝福。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下面是老師在資料中看到的由本課生發的一副對聯。
上聯: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謙讓
下聯:祖孫三代風雨人生相依偎
橫批:相親相愛
把這副對聯送給大家,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借,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根據語文工作室教研安排,我上了一節《景物描寫》的作文指導課,讓學生深深認識到在作文中運用描寫的重要作用。
我首先讓學生欣賞幾段有景物描寫的話,讓學生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并體會其作用。 然后讓學生讀幾段景物描寫有毛病的話并改正。如:來到公園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悶,并覺得有點累,便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舉目四望,天上漂浮幾朵悠悠的白云,陽光雖不太熱情,卻也因此更明媚。一陣風吹來,竹葉輕吟,楊葉歡唱。我苦惱極了,于是閉上了雙眼。這時媽媽的叮囑聲在耳邊回響起來:“競爭的年代,英語至關重要,決定著你的前途和命運,你一定要‥‥‥”可現在,我這66分的成績,怎么有臉見父母呢? 毛。壕拔锩鑼懞腿宋锏男那椴灰恢。修改:仰望天空,空中漂浮著淡淡的薄云,太陽的臉陰沉沉的;俯視山間,那些曾經快樂的竹子和楊樹也都不聲不響,憂郁的站在山坡上。
我又讓學生給一段話添上幾句恰當景物描寫。如:第二天,我背著新書包,邁著輕快的腳步走進校園。(甬路邊的行道樹向我頻頻揮手,木棉花對我笑瞇了眼,綠籬上的喇叭花也驚奇睜大了眼睛望著我。)“我有新書包了,我有名牌新書包了!蔽以谛睦锖艉爸,挺起胸膛,腳步更輕快了。
一個風雪之夜,我感冒發了高燒。媽媽焦急地給在單位值班的爸爸打電話,可怎么也打不通。她想找街坊幫忙,可到了門口又回來了,她是怕打擾人家休息;杳灾,我看見媽媽在屋里轉了一會兒,就毅然的背起我,奔向醫院,(
狂風卷著雪片,像一頭發怒的雄獅,搖鬃甩尾,張牙舞爪地向媽媽撲來,不停地用它那尖利冷酷的利爪,撕扯著媽媽的頭巾和衣服,抓撓媽媽的臉。)匆忙中,媽媽滑倒了,和媽媽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這時媽媽脫下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費力地將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風中,她只穿著一件單薄的毛衣,背著我,艱難地跑向醫院。
再讓學生欣賞《故鄉》中的對閏土和楊二嫂的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讓其體會其作用。接著給學生欣賞一段教室停電的場景描寫:燈火通明的教室一下子變得一片黑暗。差不多與此同時,“啊—”,幾十個同學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喊叫。這喊聲里有驚詫,有嘆惋,也有憤怒。頓時教室里嚷成了一鍋粥!霸绮煌,遲不停,偏要在這個時候停,真見鬼!”“距離中考只有418小時了!”“電老虎可真不長眼!”“同學們,安靜點!”這是班主任王老師的聲音。教室里漸漸恢復了平靜,“你看外面多美!‘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為什么不到外面去賞月,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呢!”被譽為“詩人”的張偉提議。“好!”很多人表示響應,一個一個走出了教室。這時,有人點燃了一支蠟燭,幾個女同學開始聚在燭光下繼續看書了。”在這段學習生活場景和自然景物描寫中活畫出學生們對停電的埋怨和對時間緊迫的無奈及忙中抽閑欣賞月色、放松心情的愉悅心情,描寫真切、到位。
之后我讓學生進行堂上訓練:1、自設情境,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某種精神品質。2、自設情境,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某種情感。3、自設情境,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某種心理。
本節作文課雖然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已讓學生初步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自9月開學到現在快兩個月了,為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校組織了抽測考試。抽測使我對前一段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大致的掌握,優點有,但暴露出的問題卻更多,現把問題總結如下:
一、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在語文考試時,我正在監考,在巡視的過程中,就發現很多學生對于錯別字改錯不行,很少能全部改對;給出意思寫出成語,成語知道但是字不對;不認真審題,就憑經驗答題,結果文不對題;對于名句的填空更是不行,學生都會背誦,但是字卻不對,如“老驥伏櫪”寫成“老雞福力”、“老雞服厲”這樣的笑話。
二、文言文的掌握似是而非。
解釋重要的實詞虛詞時,不按規則答題,通假字不寫通什么直接寫意思;還有一些不全面,像現代文一樣有意思,但是不標準,不全面。翻譯句子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翻譯不全面。
三、現代文閱讀很多題不會做。
從文中找原句作答的,學生或者找不著句子、或者把一段都答上;對于文章主題的理解學生更是不會,只知道把文章內容概括一下,而不知道提升;拓展性的問題、聯系自己的問題談談,不會聯系自己。
四、作文書寫成問題,卷面很不整潔;標點符號不會用:有的學生通篇都不加標點,有的用點來表示,有的只有到一段的結尾采用一個句號,其他都是逗號。段落學生也不會用:有的學生通篇一個自然段,有的兩個自然段,分段不合理;有的學生作文中心不明確,為了湊足字數,而去拼湊文章;不寫自己的事,抒發自己的真情,很多都是把小學作文選上的文章內容再現,有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都是重復的;學生的語言是很大的問題,很多學生語言都不通順,即使能把意思表達出來,語句又不通順。
通過總結,我進一步反思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課改有形而無質。來到這里學習課改,看見孟老師用的很好,就跟著學,到目前為止,我都只是學習了形,雖然形也沒有到位,但是內在的質上根本就沒有學到。
其次,小組建設還不行。小組的構建,只是在形上具備了,但是小組內在的建設還沒有成型。學生雖然也在合作,但是并沒有完全落實“機會均等,弱者優先”,學習差的沒有完全參與,學習好的也沒有帶動督促好。再次,小組學習有了表面的熱鬧,但是知識的掌握沒有落實好。上課回答問題時,小組內都爭先恐后的,不會的問會的,暫時學會了,說完就忘了,沒有真正掌握好。甚至是僅僅把自己小組的問題掌握了,其他的問題拋棄了。
再次,學生的習慣養成不好。這一屆學生底子本來就不是很好,從小學到現在一直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雖然到初中后進行了養成教育,但是很多還沒有改過來,也有些出現反復,學習習慣很差,不會就不會,也不會主動去學。最后,就是我的檢查落實沒有到位。很多時候都布置下去了,寄希望與課代表、小組長,沒有及時的檢查與反饋,以至于學生認識到什么都無所謂,也就不當回事了。
除此之外,可能還存在著其他問題,我會先落實上面發現的問題,逐漸解決,有條不紊的繼續下去。把課改落實到實處,真正構建高效課堂。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我上了一堂《皇帝的新裝》的公開課。這是一篇中學語文課文的傳統篇目,是一篇童話故事。
我們組內進行討論確定上這節課,我便一遍遍地研讀課文,參考教參及其建議,分析學生可能出現的疑難問題,初步設計了一份教案。在全體語文組前輩、同仁的幫助下,在一次次的實踐、修改中,我的公開課的教案出爐了?偟膩碚f有導入、走進作者、檢查預習、整體感知、分析人物形象、精讀探究、拓展訓練、教師寄語這幾個模塊。這堂課以提問的方法,重點完成2個教學目標:一是故事情節;二是分析人物形象。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以教師寄語結束全文,告訴學生做人的道理。文章較淺,故事有趣,學生參與面廣,整個課堂氣氛和諧而活躍。
但這節課,也使我認識到自身的許多不足:
1.在上課過程中,由于容量大,時間緊,講得很匆忙,有的內容沒時間展開。譬如,有一題要學生交流、討論,沒等學生反映,我就直接往下講課文了。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沒有結合具體的語言、動作分析。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緊扣住文本,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甚至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注意各個環節的銜接。
2.教,然后知不足。在引導學生方面,做的不夠。應緊扣學生回答的問題,步步為營,牽引著學生向老師的預設目標靠近。就引導這點來說,我還得多看書,多向其他老師學生,多實踐。
3.對學生的評價僅停留在“好”、“很好”等贊揚性的詞語上,比較單一化,更多的忽略了評價的真正意義,不能及時抓住學生回答問題的內容或角度作出評價。迅速生成能力較弱,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強,以后還要多學習、實踐。
5.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學方法應多樣化,而我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從這次的公開課中,我明白了應該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內容,善于取舍,吸取精華,懂得了“放棄也是一種美”。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從新課標出臺以來,教育界一直在倡導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生本課堂,可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各個地方各個老師在實施上都遇到不少麻煩,也不知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還保持著原來的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主記的教學模式。
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這種“教師累死,學生苦死”的課堂局面。想著想著很自然就想到了魏書生,在他的課堂上,老師是那么的輕松,學生是那么的積極,甚至老師經常不在,學生也能自覺學習,而且效果照樣好,這讓我非常崇敬他,于是我就開始琢磨如何讓學生大膽活躍起來,主動討論解決難題,再讓懂的同學去教不懂得同學。
想法出來后,我就開始在班上試行,首先是設立了一個課前三分鐘演講欄目,叫“今日推薦”,每位學生按學號先后,每節語文課前進行推薦演講,可以是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也可以是好人好事等等,下一學號的同學進行點評打分。這樣,每位同學都有上講臺演講的機會,我也多給點鼓勵,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可以得到一些提高。第二個做法就是在講課的時候留一兩個環節讓學生上講臺來充當老師,學會為不懂的學生答疑解惑,同時也鍛煉自己的膽量,提到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一聽都很興奮,但一開始沒幾個同學敢上講臺,或者是上了講臺卻不知道該怎么開口講話,要么就直接把答案講訴出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這樣課堂往往出不了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我想,解決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提前確定“小老師”人選,再加以培訓指導才上崗。
在一次科組會上,我把我正在試行教學想法說了一下,很多老師都很贊同,認為長時間堅持下去,學生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后來再經過我們初一備課組老師的商定,決定把這種教學模式稱為“學生授課”模式,并作為精品課程進行開發。
這次,我上的這篇《羚羊木雕》就是這種模式的初步探索。整堂課幾乎都由學生掌控。但在課前,首先是由我自己出好預習單,制定好了學習目標和上課的內容,讓同學們按照預習單上的提示提前預習課文。再確定好兩位“小老師”,課后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讓他們寫好自己上課的程序和步驟,鼓勵他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好還有智慧的碰撞。
從課堂效果來看,這兩位“小老師”表現都非常出色,大膽大方,思維清晰,課堂調配能力也較強。學生們也都非常配合,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對問題的研討不夠深入,學生老師的引導不夠,對學生的回答缺乏必要的點評等等。
不過整體來看,初次嘗試達能到這種效果已經是比較滿意的。對于這種模式,我認為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現在是老師先出好預習單和教學內容,其實,等以后學生慢慢適應這種模式后,完全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來嘗試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也即讓學生自主備課上課,我想長期訓練下去,是可以實現的。這樣的話,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課堂就完完全全交給學生,老師不管了。老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在他們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引導,對學生的上課表現還要有必要的評價。這樣,我認為才算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多年來,在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現代詩歌的教學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這種現象一則與現代詩歌在文學地位中的整體走弱有關,一則也是由于教師缺乏詩意構想,教學手段單一所致,F代詩歌本身具有寓意豐沛、曉暢明白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巧妙運思,詩化課堂,只有跳出傳統的技術解讀的窠臼,融教師之真情于其間,方能洞開現代詩歌學習的一片新天。我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一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中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巧借古詩品今詩,將濃郁的語文味植入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收獲頗多。下面是這堂課的兩個片段:
【片段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在同學們誦讀一邊過后,我也深情地誦讀起來,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師:山那邊是什么呢?
生:海!
師:是啊,白日依山盡,黃河……
生:入海流。
師:海上生明月,天涯……
生:共此時。
師:對,還有本冊書中曹操的《觀滄!罚瑬|臨碣石,以觀滄!
生: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師:是啊,多么美的大海!多么壯闊的胸襟!多么悠遠的遐思啊!……可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為什么呢?
生:──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師: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同學們,此刻請再次告訴我山那邊是什么?
生:是山!”
師:不錯,黃河遠上白云間……
生:一片孤城萬仞山!
師:兩岸猿聲啼不住……
生: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萬重山、萬仞山橫在眼前,擋住了那個美麗、壯闊的大海,你會怎么想?思考一下,寫下來。……
【片段二】
在詩的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插入了一段對自己親身經歷的介紹,繼續巧借古詩解讀今詩。
師:同學們,老師也有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那就是做一名幸福的語文教師?赡銈冎酪鲆幻處熜枰芨叩奈幕仞B和表達能力,通向講臺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那時我說話聲音小,還特別害羞,不少同學都給我潑涼水,說我上不了講臺,不是那塊料。幸虧在最苦悶彷徨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件法寶,是清代鄭燮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播放)同學們,你們認真讀一讀,試試能不能用課文里面的詩句來翻譯它。
生1:“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生2:“立根原在破巖中”就是“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生3:“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來注解。
生4:“任爾東西南北風”是不是可以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
師:那么,阻擋著我們前進的風在哪里?
生4:被信念凝成的海戰勝了!
師:好!好一個“被信念凝成的海戰勝了”!屈原詩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成長中的我們正需要這種執著追求的精神相伴前行,讓我們激情飽滿地再次誦讀課文《在山的那邊》!
這堂課由預設的以古詩為輔助手段解讀課文到實際課堂生成的詩意與厚重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且因古詩的加入,也使得學生對該課的形象化記憶有了一個立足點,今古對照,詩韻相協,實可謂“不薄今人愛古人”,對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大有裨益。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讀過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本文是一篇詩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約寫于1928~1937年間。其風格較朱自清初期詩文有很大變化,沒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代之的是鮮明的新鮮格調和歡樂情緒。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詩意的筆調,細致描繪了大地回春、春花爛漫、鳥鳴蜂飛蝶舞、細雨滋潤萬物、人們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贊美春的生機與活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勇向前,抒發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詩情畫意相融相合。
為何不在語文課上描繪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引用繪畫,唱歌,名曲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學不僅用五彩畫筆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春天,還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像百花爭春、輕風唱春、煙雨潤春等;還有的同學唱《春天在哪里》、《北國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聲》等。這樣通過學科整合,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去用心體味春天,達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會在同學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陣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本文節奏感強、具有音樂美感,教學重點應放在誦讀上,以讀帶賞,讀賞結合。
同時,課文內容較為淺顯,適合互動、點撥式教學法,在點撥、互動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學會賞析寫景文,進而進行自主學習。告訴學生,一切的答案在你們那里,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及答案,要讓學生感到,語文課不枯燥,也不難,自己也能夠進行分析,甚至總結出答案來。
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自讀、互動、研讀課文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
、闭n文寫了哪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
、舶凑招〗M進行分工,學生進行自讀,找出認為非常好的句子,說說其妙處及作用。
⒊同組里進行交流,形成共識。
⒋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讀仔細,不能停留在表面。
5、班級交流、互動。(教師加入討論,適時引導。并簡單板書。)
應該說學生的賞析和品味還算是很精彩的,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內心情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能賞析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求也不能墳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說明老師沒有引導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賞析,教會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學生之所以賞析不能深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讀得不夠,雖然一再強調誦讀,但學生自由讀一遍、分段輪讀一遍,就開始選擇賞析,學生對課文內容其實并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語句表面也不奇怪。
這次《春》一文的教學實踐,讓我堅信可以建立語文學科通向其他學科的互連網。語文作為母語,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課程改革機遇與挑戰并存,只要觀念轉變到位,教學實踐到位,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猶如春天般生機盎然。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昨天在云龍中學上了《山市》一課,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各位同行的真誠讓我感動,對我來說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今天上來上傳資料時,看到毛宇老師寫的《參加瀘縣“中小學語文高效教學策略研究”會議有感》一文,對我和張老師的課作了精彩的點評,我發現我的教學理念可能出了問題,于是想說出來探討一下。
毛老師提的意見很好,說得很有道理,而且她確實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如果我們都能把她說的做好的話,那當然是我們心中想要的語文課堂了,所以,我們正在好好的,努力地學習。不過可能我們的教學理念有點不同,我有點點不同的觀點,也說說自己的感想吧。<<山市>>一文是孩子們進入中學以來的第三篇文言文,而且是一篇自讀課文,這對孩子們以后的文言文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我設計這堂課只有兩個理念,一是實在,文言文來不得形式的花哨,要的是知識的落實,比如:我設計填空也許是有些不妥,可是我想要是作者簡介就一張幻燈片一晃而過,學生沒有什么印象,對蒲松齡這樣重要的作家來說,不能只是做做表演而已!如果在知識落實和課堂氣氛中選擇的話,我可能還是會選知識落實。我想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讓學生學他們該學的,記他們該記的知識。又如在翻譯環節,我并不是只走了形式,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提講了重點的詞和句,語法知識,詞句理解的方法等。第二、方法觀的滲透。文言文的教學,我還是想更多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雖然下載的范讀有和原文不一致的地方,可是利用它讓學生記住了兩個關鍵的地方,不也是一個好辦法嗎?我覺得不是說這樣的錄音就不能用,而是如果用了沒有及時糾正其中的錯誤那才是失策!逗耐た囱肺乙蚕铝虽浺,但我沒用,因為它錯的不是我想要提醒孩子們的地方。至于節奏,只是想提醒孩子們關注,當然可能確實有顯冗繁,我以后一定注意。
因為正在學習階段,在這條路上我只是一個新手,所以,我就想讓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別人的產生碰撞,這樣準能產生出新的火花,而這星星之火興許能照亮我的語文之路。謝謝毛宇老師的坦誠!也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多給我意見。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觀滄海》教學反思10-27
七年級語文上冊《化石吟》教學反思11-23
《犟龜》教學反思(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12-17
七年級語文上冊《河中石獸》教學反思10-03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14
七年級語文《散步》教學反思11-09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28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