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31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 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讀知識,而是創設情境并通過多次實踐操作,在學生分完梨后,讓他們給“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這種分法取個名字,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如“把15支粉筆、15根圓珠筆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你會怎么分?” 學生有很多種分法。但是在這一環節時,學生沒有完全展示出各種分法了,基本是5個5個的分,因為他們從結果來考慮的。接下來的環節分撲克牌的設計我覺得很有必要。在學生們不知道總數的情況下,同學們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種分法,有一張一張的分,有2張2張的分等等。充分體現了分法多樣化。
3、 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梨,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沒有充分體現這一點,當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沒有好好利用分梨這一教學資源,就這樣進行下一個環節了。其實可以再次回到開始,問問除了每份2只,還有其他的分法嗎?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嗎?這樣就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了。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
在呈現《花園》一課的情景圖時,我不是一下子將圖全部展示出來,而是用簡筆畫依次呈現3種動物及其數量信息,這樣學生的情緒極其高漲。在提問解答之后,呈現草地上的花朵時,我故意只畫了2朵白花,然后告訴學生提示信息:紅花數是白花的4倍。請孩子們來畫出紅花,他們很興奮,因為可以和老師一起來畫情景圖,另外這樣的設計還和下面試一試中的第二題做了很好的銜接。
在處理第3題的時候,我按照教參的建議引導學生將圖中所呈現的許多信息整理為一個小小的統計表,當時也沒有想太多這樣做的'好處。后來過了一段時間,我在批改作業時發現有的孩子在面對此類問題時竟然自覺制作了類似的統計表,這讓我很欣慰,與其說孩子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倒不如說是這種高度抽象概括的數學思維意識已經在孩子的頭腦中播下了種子。
我一直很喜歡日本的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說過的一段話:學生在學校學的數學知識,畢業后如果沒有什么機會去用,幾年后很快就會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刻銘記在心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卻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
這段話值得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深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3
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自認為還比較滿意:
1、從生活中來,從上學期學過的“整時”、“半時”引入,復習鋪墊。
2、說說鐘面上有什么,鞏固時針、分針、大格、數字、小格表示的意義。
3、探究發現時針轉過1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大格?接著探究分針轉過1小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小格?再探究分針轉過1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大格?
4、探究怎么讀、寫時間。
5、應用。似乎層次很清楚,可實際教學效果很不好。失敗的.原因在哪兒?我認為:
1)過分強調設計的層次,變成了把知識點集中,教完一個,再教下一個,無形中又回到了“滿堂灌”的誤區。
2)急功近利,只重視了自己的設計是否清晰,只關心我是否能按設計完整地上完課,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學中,要真正的重視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差距,親身去體會學生的真實想法,讓教學真正為每個學生服務,讓課堂成為人性化的課堂。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我執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自我感覺較以前的數學課堂有很大的進步。現自評一下。
回顧整堂課,有三方面:
一、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后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環節又包括5個小環節,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畫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 、能夠在導入新課中把問題的.切入點拋給學生,如:你們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讓老師牽著鼻子被動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難點時,能夠利用兩個紙條的優勢,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化難為簡。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一、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時,我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到數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
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我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我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導致學生對角的認識不是很清晰,從而在數角時走了許多彎路。
通過這次講課,我感覺自己又學到了知識,并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5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乘法的第一課時,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理解乘法的意義,會讀、寫乘法算式;
2、會把加法改寫成乘法算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些方面處理得還可以。
主要表現為:
1、利用主題圖,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一幅拼圖的游戲,讓學生認識乘法,體會乘法的意義,并且會把加法改寫成相應的乘法算式;第二幅主題圖――熱鬧的游樂園,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對乘法的認識,并且感受到玩中也隱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
2、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整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生其實并不是一張白紙,在教學乘法之前,部分學生其實已經或多或少地接觸過一些乘法,所以,在教學時,通過學生對算式的比較、探究,讓學生在說一說,想一想,改一改中,逐步認識乘法,理解乘法的意義,并且能夠根據圖畫,根據加法算式清晰地表達出乘法所包含的意義。同時,板書清晰,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一目了然。
3、練習的設計體現重難點,并且有一定的梯度,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第1個練習是根據本單元的主題圖提數學問題,并且用加法和乘法兩種方法列式計算,是對本節課基本內容的一個鞏固和檢驗;第2個練習是把加法改成乘法算式,前3個是比較簡單的,第4個是一個延伸,讓學生在練習中初步體會到乘法的簡潔性,同時明白只有清楚了幾個幾相加,才能寫乘法算式,第5個是用字母來表示具體的數,不但適應本節課的教學,同時還滲透了一個符號化的思想;最后一個練習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5×2,該題對于剛接觸乘法的孩子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出示題目時,我也給了學生一個小小的提示,即“5×2表示什么意思?”,通過理解意思,再經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那么突破該題也不成問題了。本題在第二課時還將涉及到,所以即使學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個意思,那也是可以的,不要求人人都會。
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
1、雖然在備課時,有設計讓學生來讀一讀各個算式,說一說各個算式以及其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思,但在實際操作時,這個過程還是有所忽略,還需加強,盡量讓孩子都來讀一讀,說一說個中意義。
2、主題圖的出示可再清晰。本節課用到了2幅主題圖,即擺小棒和游樂園,里面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干擾,所以,當孩子提到某一具體內容時,如果能出示相應的放大圖,那么學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對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3、對于乘法算式的出現,我是先讓學生寫乘法算式,然后再來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雖然在板書時,我已有意識地把兩種情況分開,但是,如果在得出加法算式后馬上進行分類,從而得出只有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這樣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可能會更清晰。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6
本課創設了“買鮮花”的問題情境,教學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因此,教學中我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的練習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理解,結合教學反思如下:
1、本課在小組活動時,為了避免一些學生只當聽眾,要求每個人先自已動腦,在思考出方法后,再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交流,這樣既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又分享了其他同學的經驗。
2、教師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并特別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方法寫出來。我們知道,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交流會更加深入。而記錄自己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理順自己的思維,也有利于學生冷靜地思考,這一做法也能幫助其他人明白自己的方法。
3、鼓勵學生對其他人的方法提出問題,并讓被提問者自己解釋。
4、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進行相互間的交流,對自己或其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從而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學生的主觀性得以發揮,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7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
筆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學生計算的幾種主要方式,從計算結果的角度來看,筆算、口算、心算可歸入精確計算,而估算則可看作是一種近似計算方法。估算是對事物的數量或計算的結果做出粗略的推斷或預測的過程,也是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比較注重學生筆算、口算能力的培養,對估算的要求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又離不開估算,比如:從家到學校估計有2千米,步行上學估計要用15分鐘;帶了10元錢去買菜,估計只能買一斤豬肉和2斤西紅柿,18+23經估算知結果應是40左右……所以《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我思考這個內容時,是反復考慮要不要講“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講“約等號”;估算如何用算式來表示。因為人教版二上第31頁首次出現估算專項學習內容“加減法的估算”,但近似數的概念、約等號還沒出現,只要求用語言敘述估算的過程。《標準》提出了加強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學段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相關內容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這一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教學內容,但還沒有出現約等號。這塊知識講到什么程度,很難把握。后來我反復學習了教參,又請教了一些老師,老師們說在考試中會涉及估 算 并且要寫過程,所以我教給學生書寫格式和“約等于號 ”的寫法,“四舍五入”法 沒有講,因為只要學生會把題中的數轉化成與之接近的整十數就可以啦,出現個別問題再個別解決。
在進行練習時又碰到了一個難題。P32練習六第一題“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這里有兩個指令,先估算,再比較。我先讓學生寫出估算的過程,來鞏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決第二個問題,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結果,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只能讓學生把精確計算的過程也寫出來,來幫助解決第二個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
我想如果在復習這部分知識時,我會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創設一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時只需要知道一個大概,不需要了解準確數時,我們就需要估算。在平時計算時判斷結果是否正確也可以用估算來判斷,如43+18=51 對嗎?
(2)讓學生學會估數,因為在估算中,估數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一定要明確在二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應選用整十數相加減的方法來估算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8
本節課通過到農場里參加小動物的聚會這一童話式的活動為主線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由于從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為切入點,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每一個環節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進來,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思考,最后輕松自然地獲取了知識,
同時還在各種形式的節目中運用自已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標“玩中學”帶來的無限快樂。
當然,本節課中作為老師的我存在著很多不足:對整學期的.課文框架不明確,知識面也不夠寬廣,課與課之間的聯系不緊密。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對本課的教學內容了解不徹底。在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直觀的圖形來展示教學內容,盡量減少或不以文字的形式來闡述問題。在觀察教學圖片時,要教學生按順序來觀察,這樣才不會出現重復或者漏掉。讓學生提數學問題時,要有條理,要突出本課的重點內容,盡可能讓學生往中心內容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以起到一個表率的效果。最后,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的是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而不是最求速度。
以前我都是在室外上體育課,更多的是讓學生學習一些運動,相對學生也是比較向往運動,所以在教學上跟在室內上數學課教學方式相差太大。然而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室內上數學課,而且在第一個月就讓我開公開課。這對我對數學教學完全沒有嘗試過的情況下出現問題是有點正常的。當然這也不是我推卸責任的一個理由,在教研會上,很多有經驗的數學老師給了我許多的點評,這也是我的一筆財富。當然通過教研活動后,我深知自己還需要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多聽其他老師的上課方式,多看視頻,研究教學參考書,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以此來拓展自己的知識能力。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9
在二年級下冊已經安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初步知識,學生學會了運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單、復式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因此,我在下冊的這節統計課上,首先以讓學生齊動手操作、與教師共同合作完成統計表與統計圖為回顧舊知識的主要學習方式,做到與新知識的銜接。隨之,引用兔博士的話“還可以用下頁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導入新知識。在新授知識時我采用的是懸念式,即“你知道條形統計圖是什么樣子的嗎?”來激發起孩子們的好奇心。隨即我出示一張未完成的條形統計圖的課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齊心協力完成它,并讓學生觀察兩個統計圖,讓他們自己發現異同,進一步深化知識。接著做課本的練習,以檢測鞏固。最后安排立一個課下調查活動,統計我班同學最喜歡吃的蔬菜。
考慮孩子們的心理特點,我將教材作了小小的改動,將調查中華小學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顏色改成了調查我班同學最喜歡的顏色。我想進行與他們自身有關的學習活動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首先我以課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張絢麗多彩的彩虹圖片來激發起孩子們興趣,并導入到課題。“彩虹的七種顏色中一定有你們最喜歡的對不對?”“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歡同一種顏色?”這樣一來孩子們的熱情高了。為了讓孩子的熱情保持住,我又采取了用“貼橡皮泥”的'方法來計數,具體做法如下: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我呢,非常喜歡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寫有‘紫’的地方,非常簡單吧!”為了讓孩子人人參與,但又為防止課堂紀律亂,我又采取分行的形式。通過孩子們課堂上的表現,發現孩子確實愿意接受又樂于接受。
授課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動,共同合作,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到了合作的力量。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在電腦前操作。這樣做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制作過程,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下將知識內化。但也有學生獨自完成的學習活動,如:自己動手完成象形統計圖以及課本第52頁的練一練,可以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
同時又安排了拓展延伸部分,讓學生動腦想一想:用統計都可以調查(最想調查)什么?他們的想法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勵,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在課下實施。我的用意是讓他們懂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又通過滲透人文性的知識“多吃蔬菜多健康”讓學生在課下搞一個小小的實踐調查活動,統計西紅柿、黃瓜、土豆、青菜、豆角5種蔬菜中我班同學最喜歡吃什么。并且這項調查又可以解決孩子小不會制作圖表的問題,因為學具袋中已為孩子準備好了。
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大的不足,如:由于某些原因,沒能充分的讓孩子說說通過觀看這個條形統計圖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對條形統計圖的橫縱坐標軸分析得不夠透徹。真誠的希望各位教師、領導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這名新教師沿著準確的教育方向,走進學生走進教育。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0
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過從學生喜歡的課本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然后通過組織學生實踐操作,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量出的結果不一樣;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有時量出的結果一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為使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準備好要用的學具,曲別針和一角的硬幣7個。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初步體驗用不同的長度作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接著又用不同的長度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在這一個活動中有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直尺去測量課桌的長,然后再用曲別針去測量數學書的寬。顯然教材設計者充分考慮教具的實用性,讓孩子能夠比較方便。而且是為讓學生的`比較容易進行比較,進行大量的實踐的。但是孩子在測量課桌的長的時候,由于學生用的尺子長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但是這一活動恰恰又讓學生體驗用不同的長度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
這節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松。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1
5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乘法的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用5根小棒擺圖形,初步感知幾個5的含義,讓學生在這節課的開始有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2~4的乘法口訣,所以在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我就給學生留下了較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初步知道了口訣的意義、來源和用途。在寫乘法算式時和編乘法口訣時,帶著學生解決了一個,剩下的留給讓學生完成,增加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獨立學習的讓他們經歷編口訣的過程,可以更深刻地領會口訣的意思。
但是在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接下來,我自己就這節課的不足做一個反思。
一、新課程要求我們的課堂是開放性的,在我們的思維中這樣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徹的,但是在實際的課堂當中,卻比較難以把握。在本節課中我的課堂就不夠開放。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讓學生完成書上的填空時,其實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圖來自主完成,而我卻引導著學生一個一個的看。其次在寫乘法算式和編乘法口訣時,由于學生沒有學習1-4的乘法口訣,所以應該先扶再放。再次,在完成做一做時,我應該讓學生區分一下口訣和乘法算式,加深學生對口訣意義的理解。
二、在練習中幾次出現了像“五一得五”這樣的口訣,雖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訣一般把小數放前面,但還是有學生錯。如果在寫乘法算式時,直接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在給這兩道乘法算式編口訣,學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訣一般能解決兩道乘法算式。
三、記口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但我在記口訣這個環節中,只是讓學生單純的背,沒有側重口訣記憶的方法。要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有快有勞的記住口訣。
四、要講究課堂效率,課上要做到精講,最后在練習題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題形來開拓學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要由淺入深,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不能只局限于書本。
五、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本節課中我雖然在最后總結時提了一下,但不夠突出。最好能把這個環節提到前面。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2
乘法口訣是學生解決乘法運算的重要鑰匙,因此,它的教學可算得上是乘法計算教學的奠基石,顯得尤為重要。《表內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第六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后進行教學的。通過表內乘法二的教學,讓我感受到以下幾點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尤為重要。
在教學中,有以下反思:
1、聯系生活實際,產生學習需求。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計算手指。在人數的不斷增加中,學生發現這樣不斷的加太麻煩了,算起來也不方便,那有沒有更簡便的點的方法呢?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為探究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2、找準知識起點,適當運用講解。
當我和學生談到該如何將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一個簡單的算式這個問題時,我首先讓孩子們發言,可是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們對于乘法知之甚少,所以我采用了教師講授的形式。以其中的一個連加算式為例進行講解,之后又讓孩子自己嘗試改寫其他的算式,從學生作題情況看效果不錯,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
3、習形式注重趣味性
低年級學生特點是爭強好勝,應充分利用這一點。課堂上跟學生開展“對口令游戲、跟同學比賽和跟老師比一比”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勇于挑戰的欲望。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學習效果也很好。
通過這節課出現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的問題是:在上課之前應該了解孩子現有的知識水平,也就是備學生,課前預想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問題后學生可能的答案,這樣可以更好的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另外就是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說話準確,完整。在課后練習中充分開展動手操作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注意練習的層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3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是在學生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讓學生經歷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索為主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觀察主題情境圖,自己發現、提問、解決主題圖的三個問題;練習中通過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預期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便沒有數學的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熟悉的“歡樂節日”主題圖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發現數學信息,進而依據信息自己提出問題、生成問題,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提供給學生一個廣闊的、自由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大膽嘗試、探索,感受數學的趣味、品質,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四人小組這種群體學習的討論與交流,使得每位學生都從他人的發言中獲得大量的.啟示和收益。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也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個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思維的創造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生動、鮮活,充滿生機,富有活力。
創設各種游戲環節,提高學生練習興趣。愛玩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是他們的興趣所在。練習中,我沒有直接將課后練習題呆板、枯燥地羅列出來,而是將課后練習中的習題聯
系起來,設計成動物王國里的小動物有麻煩闖關游戲。創設情境:在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我首先出示的是猴子摘桃子圖。告訴學生,猴子要想吃到桃子,只能爬梯子才可以上去。而且要把梯子上的算式做對了才可以爬上摘桃子吃。你們愿意幫
助它們嗎?先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比賽誰最快做完。猴子們的困難解決了,可小兔子的麻煩又來了。他們想到小河對面采磨菇,可是面前有條小河,要想過去,小兔必須算出河中每塊石頭上算式的商與自己身上的號碼和河對岸蘑菇的號碼一致時,它才能采到蘑菇。你們能幫幫它嗎?通過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幫助小猴、小兔解決問題,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活潑有趣,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也讓他們在快樂中完成了知識的檢測。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都是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則。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4
上個星期聽了張娟老師上的《用乘法口訣求商》一課,有很多感觸。反思一下我覺得這節課有以下特點:張老師能根據新課標精神,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用乘法口訣求商》是一堂計算課。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教學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過平均分的操作尋找得數,而是用口算求商。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就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表現出以下幾點特色
一、 溫故知新、匠心獨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張娟老師的第一個教學環節就巧妙地運用了學生對舊知的復習打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課從復習題的導入開始,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課前幾分鐘的復習環節。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雖然是學過了,但并不等于就記住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記住了的知識也會慢慢遺忘。通過復習,可以使新學習的知識更系統化,使之被納入我們頭腦已有的知識系統之中,成為我們整個知識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節課的復習安排了背口訣、填寫口訣和算式等題型,都是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以便學生更輕松地學習新知識。
二、走進生活、凸顯情趣
英國教育學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就在于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低年級由于孩子的年齡小,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讓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作為低年級的數學老師就應當竭盡所能,圍繞教學任務設置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樂于參與的活動(教學環節)。乒乓球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游戲工具,很多小朋友都喜歡乒乓球這項運動。張老師以一枚小小的乒乓球為切入點,即讓學生了解了乒乓球的知識又很自然地進入例題的教學。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力,回顧當時課堂,當張老師出示乒乓球是孩子們一個個聚精會神,熱情高漲,那種發自內心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或思考、或交流、或舉手發言、真正的達到了“小手直舉、小臉通紅”的教學效果,如此一來上課的效率必然提高。
三、 形式多樣、效果顯著
張老師圍繞“口訣求商”這一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教學資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采取了形式多樣的習題設計,這些習題有的指向新知、有的針對難點、有的面向全體、有的側重提高,為了使全體學生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學習的興趣張老師還特別安排了游戲環節,反觀課堂游戲環節的設計不僅較好的調整了課堂的教師秩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游戲環節的`設計依然圍繞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使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鞏固了“用口訣求商”的方法。這些不同形式的習題設計及游戲設置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借鑒與完善。
四、 評價得當、教學相長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不但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效果而且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的發展。”因此從現代教育理念出發,課堂評價應當得到高度的關注和有效的改進,努力使其不在是教師的終結判定而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橋梁。張老師這節課中又這么幾處評價特別引起了我的思考:
1、之處的評價,看似簡單卻深藏其玄機,這一評價不僅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了判斷,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2、之處的評價,這里老師的評價不僅關注了學生對結果的知曉情況,更值得學習的是再次利用評價語言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過程進行回憶,加深了學生對習得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五、一點商榷
這節課也有些不足的地方。小組討論的時候,看上去小組討論的都很激烈,有的小組每個孩子都在張嘴,卻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學困生把此時當成了玩耍的最好時機。很明顯,這樣的討論沒有起到真正討論的意義,也沒達到交流的效果,反而時間耽擱了,所以以后要多加強在這方面的管理,教師要多巡視,不能讓一些學生濫竽充數。而且要提出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討論,這樣注意力就不會分散了。一點意見、僅供張老師參考!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5
1、教學的放與收做得不理想。學生擺小棒并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后,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導致在后面講兩個因數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后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第二個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應課的開頭時,我讓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后,沒有把很多的問題收籠到這節課的`乘法問題上,使部分學生列出了加減算式。從這節課上使我認識到: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于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
2、教學難點把握不好。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是當今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6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置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系并不陌生。因為在上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出現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學期重點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化、小括號的正確使用以及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我執教的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例1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激趣導入,讓學生進入課堂
本部分內容是本學期的開篇內容,但是解決問題又是學生最困難的問題,因此,有一個好的開端是十分重要的。我用書本上的情境,以談話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愿意發現知識。
二、還原課堂,讓學生做主人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為已經有了上學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并不是十分困難。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將自己的.思路呈現在課堂上。
三、回歸實踐,讓練習伴隨
練習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或許有人會說,新知才是主題,但是沒有了鞏固的新知,只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所以適當的練習十分重要,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并沒有以量取勝,而是用簡單的三道題來完成這一環節,但是難度確實層層遞進。
當然,一節課有好的一面也會有不足的地方,在本節課的處理上我過于放手課堂,讓學生發散思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段,自己并不能夠有一個規范的書寫方式。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7
《租船》這一課是在學生能正確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根據《課程標準》的理念,本節課充分地體現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租船”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在教這一課時,我是通過創設同學們租船的情境,結合生活實際,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讓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以后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時,我先演示課件圖,讓學生說一說從情境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課本中的問題。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如何列式,結合實際想一想,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計算,可是在最后的“答”這一環節就出現了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想21÷4=5(條)……1(人),所以“至少要租5條船。”他們沒有想到多出來的1人。還有學生對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們不知道怎樣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時還存在一定的難度,不會寫答。所以在上課應盡量多給學生一些主動探索的'空間,多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游戲和活動,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可能會發揮得更好一些,體會得更深一些。本節課的不足是:學生在練習時探索的空間還不夠,雖然學生在解決有余數的問題時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經會計算,但在寫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時還有幾個孩子寫不對,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時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不會寫答。所以老師在上課應盡量多給學生一些主動探索的空間,多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游戲和活動,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可能會發揮得更好一些,體會得更深一些。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8
《“重復”的奧妙》是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數學好玩》第二課時的內容,屬于綜合實踐活動。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體會簡單的“重復”規律。這節課以主題情境圖為載體,放手讓學生從具體的事物中去尋找規律,并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這些規律,實現了從具體事物到抽象的數學符號的過渡。反思整個課堂教學,有以下幾個優點:
首先通過比賽游戲——記憶大賽,推選2名學生快速的記住不同的兩組數字,引導學生發現重復的規律,接著創設情境——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那達慕節,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說說觀察到了什么,再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燈籠,發現重復的`規律,從而揭示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規律表示出來,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知識經驗。
“表示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以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基礎,我設計了“語言描述規律——表示規律——交流表達方式”三個環節,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探究學習。特別是在“表示規律”環節,我先選取了“燈籠的排列規律”,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表示,展示交流,在了解了不同的表示方式后再任選一種進行表示,這樣的設計有梯度,降低了探究活動的難度。
在出示主題圖后,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主題圖,滲透有序觀察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用語言描述規律時,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發現規律特點的環節,引導學生觀察每組有規律的信息,總結出規律“一組一組重復”的特點,培養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探索當和努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9
這節課我是已經在一個班上了一次,這節課中,請了指導劉老師過來上課,劉老師給我的評價:上得不錯,這節課的算理跟算法處理得很好,尤其讓學生自己畫圖列算式,學生講解的,在學生提問題的環節,學生們的問題提得非常好。這節需要改進的:
一、當學生提了那么多問題后,教師要強調這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要學生明確這節課的問題,
二、在講解蜜蜂是小鳥的3倍的`畫圖,我應該強調講的是9只為一個圓圈,3倍就是3個大圓圈,這個是一種抽象概括的思維,需要在黑板上版出來。我之前在1班時有版出來,但這節中,我沒有版出來。
我當時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再自己對比書上的畫法,有什么不一樣,哪個更方便一些,后面就是PPT展示這種抽象的畫法,我當時以為這樣就可以了。劉老師建議我還是要版出來,顯得重視。同時在這個班,很多學生提了不是整數倍的問題,我在課堂上略講了一下,目前還學到的都是整數倍,不過,這個問題還是不錯的。經過劉老師這兩次的聽課,劉老師很側重算法跟算理,讓我更加明確,數學課堂的探究中,務必讓學生做到這兩點,讓每個學生可以達到期中的道理,怎么達到呢?讓學生說出期中每個數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0
《厘米得認識》就是在學生已經經歷了大量得數一數得基礎上開展得。我們知道,興趣就是孩子們學習得最好得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得興趣,我首先注重了情境得創設。引導學生在“阿福做新衣”得故事情境中,體驗現實生活,引領學生在真實得情境中探究發現厘米得認識。我根據“怎么會把衣服做小了?”這一主題設計了“量師傅、徒弟與自己得一拃長”以及“量自己身邊得物體長度”這兩大學習環節。讓學生在愉快得氛圍中學習數學。在學習中,為了讓學生體驗到1厘米有多長,我創設了有趣得游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得學習興趣。為后面得估測物體得長度,奠定了基礎。
測量長度教學反思
從今天得課堂來瞧學生沒有掌握分度值得含義,反思課堂教學,在講解這一點得概念就是我用得就是講授法,雖然但就是學生基本上都懂了,但就是一遇到在實際得測量中,學生就不能準確地指出測量工具得分度值,我認為在此點上只用講授法顯得單調,學生缺少真正得參與,因此對學生得刺激不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材料,在材料上有各種各樣得刻度尺,然后讓學生指出每個刻度尺得分度值,以加強學生得印象。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1
本節課基本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課前準備也較充分。由于多媒體教室的投影儀效果不是很好,為了能夠清晰展示學生練習,所以將學生的作業本改為宣紙,鉛筆改為水彩筆。
在教學過程中,處理不夠恰當的部分:
1、課題應用知識性的題目,更為清晰明了。
2、第二部分的算法多樣性由于緊張處理得不夠恰當,不夠詳細。雖然在第三部分的嘗試練習中穿插補充,但不能夠完整地總結。如果能夠以一道例題專門演示,效果會更好。并且在此部分,一個學生提出了估算,但他卻沒有做,這時應及時向全班提問,讓大家一起解決問題。
3、在嘗試聯系中,練習展示時可以讓學生來說,當小主持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把主動權交回給學生。在最后擴展部分可以簡單一些,這部分對大部分學生有點難度。
4、最后總結部分,沒有處理好小卡片的獎勵,按小組順序發言阻礙了多樣性回答的.發揮。
5、在重難點的把握上,重點有些偏離,對學生要求太高。低年級兒童的連減計算還不要求簡便計算,可以省略一些。
處理教好的部分:
1、教態親切自然,能夠運用兒童化的語言。
2、在教學的情境中,將數學知識與德育相互聯系。
3、課堂上能及時給以鼓勵性的評價。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2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體會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點燃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1、選取學生熟悉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我在不改變例題呈現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題中的種樹問題換成校門口的植樹,他們感到十分親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糾錯的能力。
教學時,我設計先讓學生自己獨立畫線段圖,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發了學生的思維沖突,在經過交流思考后,學生不僅找出了問題,并改正了錯誤。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還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和自我糾錯的能力。
3、重視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課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重視發散學生的思維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在最后的課堂練習中,除了完成教材設計的兩題,還增設了兩題發展學生思維的拓展題,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3
今天上午上了《千以內數的認識》第一節課,從課堂氣氛上來講,這節課比以往所有的數學課都活躍,學生看到計數器,高興地不得了。在發計數器之前,我強調了上課紀律,說誰要不聽老師的話,下一次就不發給他了。這一招很奏效,課堂紀律很好。
我帶領學生從1數到10,讓學生感受了滿十進一,又從10數到100,一十一十的數,學生明白了90以后要進位,應是100了,這些都是對一年級的知識進行復習,學生興趣很濃。接著我讓學生一百一百的.數,數到900的時候,有的同學數到1000,我感覺對以前知識的復習還是起了很大作用,學生已經接受了滿十進一。接下來我又讓學生撥了125這個數,讓他們看一看百位,是為,個位上的數字分別是幾,做了125里面有幾個一百幾個十幾個一的練習。最后撥了808和880,讓學生通過撥珠,認識這兩個數在數位上的不同,做了練習的第一題,學生自己撥珠,撥的很正確。
二年級的,在上課紀律上比一年級強很多,他們能夠有條不紊的和老師完成一項,并且在活動中個個表現得很棒,以后在數學課中我應該多多穿插這樣的小活動。當然,在這節課中。學生對千以內數的讀法寫法還沒有落實好,應該再通過自主練習鞏固。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4
克與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但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為此,本節課重點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重1克的圖釘,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圖釘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書包、數學書、鉛筆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5
線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很抽象,難以理解,對此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學生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引導學生觀察直尺、課本、黑板等物體的邊,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線段的感受。鼓勵學生尋找、利用身邊的.工具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
線段的兩個重要特征是:
(1)直直的。
(2)有2個端點。
教學時主要圍繞線段的這兩個特點開展教學,形象地把一根彎曲的`線拉緊,體現出線變直了,為引出線段是直的打基礎;接著引導學生看這根線有兩個頭,為后面揭示端點做準備。然后教師有線引到線段,在畫線段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線段是直的,而且又有兩個端點。
除了畫線段讓學生體會線段的基本特征外,我還接著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那些物體的邊是線段,使他們體會生活中線段無處不在,同時,我還讓學生通過折一折、連一連來進一步體會線段的特點,學生通過折紙,體會到了我們自己也可以來制造線段。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6
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以往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計算技能的訓練,計算教學枯燥無味,這是與新課標理念相違背的。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重視計算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低年級兒童的身心特點出發,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分鉛筆、分小棒的情境中感知余數的`意義,理解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
2.加強觀察、操作活動,在活動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有余數的除法意義是指導計算的基礎知識,為了突出意義的教學,教學中注重從直觀、形象、具體的材料入手,讓學生經歷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在觀察、猜測、操作和歸納等活動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表象,不斷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每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列出后,都讓學生再結合操作過程,說一說這道算式所表示的具體意義。在相互交流、比較的基礎上學生逐步理解了有余數除法算式的意義,形成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認知。在觀察、操作活動中,要注意訓練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操作規則,做到活潑、有序和高效。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7
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于激發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而非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在教學中,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雖然沒有明確的計算法則,但學生應該建立起一種基本的筆算除法學習策略,明白在進行筆算除法時應該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再做什么,形成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直觀操作和筆算豎式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法,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
學生把一組5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有多少根?課堂上產生了多種不同的方法得到每一份是26根。其中很多學生采用了以下兩種分法:
A、將5捆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份2捆,剩下1捆。將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兩份,每份5根。再將2根平均分成兩份,每份1根。因此,共有5+1=6捆小棒,即26根。
B、將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份2整捆,剩下1捆。然后將這1捆拆開,加上2根小棒,再平均分成兩份。
在第一次試教時,我沒有對A種方法進行評析,而是直接講解B種方法,并進行了演示豎式。部分學生跟隨我的思路模仿學習,但少數學生在獨立練習時顯得無從下手,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直觀操作和老師指導。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8
在二年級數學下冊中,我們教授了如何認識毫米和分米。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大小關系,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實際感受尺寸的變化。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些常用的物品,比如鉛筆、橡皮、書本等,然后讓學生從中尋找出毫米和分米的差別所在,并用手指伸展出相應的長度,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直觀的`印象。
我們還可以采用游戲化的方法來增加學生的興趣,比如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通過比較不同長度的物品來判斷它們是毫米還是分米。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點,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最后,我們需要注重知識點的聯系,將毫米和分米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比如,在測量物品時,通常會使用尺子等工具,而尺子上顯示的就是毫米和分米。我們可以請學生拿出自己的尺子,觀察上面的刻度,然后讓他們嘗試測量一些日常用品的長度,比如自己的書包、桌子等,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的實際應用。
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毫米和分米這兩個知識點,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9
通過統計與猜測<生日>一課,重在發展學生的統計活動的經驗,特別是通過學生自己出主意想辦法進行數據的調查,體驗調查方法的多樣性,進一步獲得統計數據的經驗。
通過圖片出示班級同學過生日的照片,讓全班學生都想到自己的生日,讓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中。課堂上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的四季圖片,感受到了自然的.美,營造了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
本節課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學生了解了數據的收集方法。他們認真思考,根據自己統計的數據,學生看到自己的生日的季節人數最多時,那種高興得心情溢于言表。讓學生在快樂中掌握知識,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統計的內容要為學生所熟悉、了解感興趣。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明白統計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的發現,做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中的統計。所以在課程最后情景延伸為班級統計同學喜愛的書籍,使學生親身感到了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30
今天教學了《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這一課時,從一開始的信息窗引入,我感覺學生還不了解標本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所以就先與學生了解了一下。認識了標本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高,解決第一個紅點的問題:42朵紅花能做幾件標本?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第二個綠點的問題:56片黃葉可以做幾件標本?在我巡視時,竟沒有同學寫錯算式,但是在求商時,仍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在幾秒內搜索到合適的口訣,我引導他們從一八得八開始背八的口訣,慢慢的求商。這個方法如果多用幾次,學生一定會加快速度,因此在下一節的練習中要多讓學生說一說求商用到的口訣。
再提出問題時,學生能夠順利的提出:72片綠葉能做幾件標本?解決這個問題時,學生能夠自己從九的口訣里面搜索,很快求出了商。
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接受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因此我在這節課里給了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同時也教給了學生求商的方法,相信學生在不斷地運用口訣中,會加快計算的速度,進而達到熟練口算的目標。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31
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有二個知識點:
1、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一條主線。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我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教學過程,從學生喜愛的.謎語為切入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學生的觀察不夠仔細,表述上感覺也有些欠缺;有個別學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總結反思數學教學的反思12-05
教學數學教學反思06-02
數學教學反思03-19
數學的教學反思09-01
數學教學反思10-03
數學教學反思06-13
數學教學反思07-18
數學的教學反思04-20
數學教學的反思08-02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數學初三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