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

時間:2021-10-10 16:32:53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1

  在《天上的街市》的課堂教學中,我結合多媒體音畫背景激情誦讀,當讀到最后一句“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戛然而止。全班掌聲雷動。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了贊嘆:“這詩寫得真美!”“教師的朗讀把我帶到了優美的意境中!”我正要請學生分組研討詩的主旨時,一生說:“嘿,真浪漫,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壓馬路哩。”全班嘩然,我面露慍色,正待發怒。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

  瞬間,我調整了自己的情緒,我說:“這位同學聽得入神了,他用俗語來解釋牛郎織女愛情的浪漫。可是牛郎織女的傳說中,他們別說壓馬路,見面都極難,詩人為什么把它改寫了呢?”全班同學笑了,并開始思索。我接著道:“下面,我們請這位同學談談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吧”。全班同學笑著鼓掌,個別學生準備笑話。那位學生卻不慌不忙,不僅說出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而且加進了學生自己對這首詩的感悟,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天上的街市就該發生變化。”他的一席話頓時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于是全班同學展開聯想的翅膀,在“天上的街市”遨游。

  學生所言有搗亂之嫌,且影響了班級紀律,教師并沒有粗暴地解決,而是以一顆真誠的愛心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詩句的含義,矛盾于真誠、幽默的言語中化解。可見,教師面對課堂偶發事件,特別是學生言行失當時,勿操之過急,“以牙還牙,”應以真誠之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用愛心啟發、感化學生,用發展的理念對待學生,讓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2

  經過一周左右的準備,我完滿的完成了本學期高三年公開課的教學,可以說這對我又是一次鍛煉,我沒有浪費這次機會。它既是對我平時上課的一種升華,同時也是我對自己教學的一種重新體驗和嘗試,雖然公開課結束了,但是它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回味,同時在教法和學法上,都給我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現在我們年段已經進入高考第二輪的專題復習,我這次上公開課的內容是《地球和地圖》這個專題中的有關時間計算和日期變更這一部分。有關地方時、區時、日界線等知識是中學地理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及自主命題省份高考地理考卷必考的知識點。隨著人類交往的密切,國與國之間聯系也越來越來密切,使得該知識點在生產、生活中得以廣泛應用,因此這一部分內容成為近幾年來高考重點考核的內容。該類題重點考察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知識應用及遷移能力,圖形設計新穎、設問靈活、綜合程度高,具體命題可能結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進行,往往以日照圖為切入點,進行時間和空間上大跨度的綜合考查,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在平時及高三復習時應予以高度重視。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對于這節公開課我是這樣這樣進行設計的:課前用五分鐘左右把前一節課復習過的有關地圖這一部分內容用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回顧一下,然后用三十分鐘左右以講練結合的形式講清以下四方面內容,①經線和中央經線,②0點和12點,③晨線和昏線,④時間和空間日界線等來復習本專題內容,最后留五分鐘左右讓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鞏固本節課內容。但課后發現實際教學過程與最初的教學設計并不完全一只。細細一想,我覺得主要是這樣的原因,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或者對教學實踐反思得不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我們自己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這一環節準備得不充分,因而也就難以使課前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過程相一致。因此在備課時除了要備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外,還要備我們這邊的學生基礎比較薄弱這一環節,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從而優化教和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復習,從而取得最佳的第二輪專題復習效果。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結合我上的這節公開課的內容,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進行的:

  1。認識實質:時間的計算與日期的變更其實質可從四方面理解。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東早西晚(定性);地球自轉周期→1個太陽日→15°/小時(定量);日地空間關系→確定時刻→矯正時刻(定標);東西時差計算→東加西減→東早西晚(定法)。因此時間計算(包括區時計算)本質上就是地方時的計算。

  2。理解概念:地方時是指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同線同時);區時是指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同區同時);日界線有兩條,①空間(人文)日界線: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1884年在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②時間(自然)日界線即地球上地方時為0時所在的經線。

  3。掌握方法:(1)地方時。地球上的地方時以太陽作為參照物確定,某地的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時,當地的地方時為12點,與12點相對的地方時為0點。同一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相同,不同經線的地方時不同,越往東時刻越早,即東早西晚(大早小晚),每隔15度,相差1個小時。(2)區時。時區的劃分:每隔15度劃分為一個時區,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都是15的倍數,據此可以求出任一條經線所在的時區。特別注意零時區(中時區)和12時區的劃分。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稱為區時,同區同時(國際標準時間,一般是指零時區的區時;美國東部時間一般是西五區的區時;西部時間一般是指西八區的區時;北京時間是指東八區的區時,即東經120度的地方時)。區時的計算:①確定經線所在的時區,并判斷兩時區的東西位置關系,東早西晚;②分析已知與未知條件,計算時區序號差及區時;③根據時區序號之差于區時之差,算出結果,認真計算,并仔細檢查。(3)日界線:性質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時所在經線和時區中央經線過這兩條日界線,都要更換日期。在鐘點上,人文日界線兩側是相同的;在時間上,自然日界線兩側是連續的;②運動性──人文日界線相對地球而言是靜止的,相對于太陽來說則是運動的(隨地球一起自西向東);自然日界線相對于地球而言是運動的(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向西移動),相對于太陽而言則是靜止的。

  以上是本人對自己具體的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我發現這節公開課在內容上有些偏多,在力求使知識系統完整的同時,有些地方卻出現了流于形式的弊端,甚至沒有把典型例題講解透徹,課堂練習的層次也不夠,再加上本部分專題內容本來就是高中地理的一個難點,因此學生掌握起來也不是一帆風順等等,所有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復習中不斷進行改進和提高。

  (四)對課后作業的反思

  在本節公開課結束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幾道近幾年的高考題作為本節課的課外作業。通過批改,使得我及時發現了自己在課堂上教學的不足之處以及學生在復習這部分專題內容存在的問題。地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完成新課標中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在進行專題復習時,除了師生在課堂上的教與學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饋就來源于作業練習。作業練習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不僅可以檢查課堂教學的效果,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探索獲得知識的方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的地理作業必須是科學的,多樣的、開放的,我們不能僅僅為了使學生完成作業而教學,而要教給學生“對其終身發展有利的能力”,所以要側重對學生地理技能和方法進行培養。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要多多反思,及時改正自己在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才會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優秀教師。課后學校教研室領導和同行誠懇指出了我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收獲頗多。真心感謝五中的領導,為我們教師提供這么好的教學平臺進行鍛煉。今后如果還有類似的機會,我會更努力準備和積極參與,力求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3

  為實施有效教學,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優質課堂,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校提出開展“中青年教師過關公開課”活動,我校的英語教師、還有學校資深的專家教師進行了聽評課,使我受益匪淺。現就我在四月x日下午第二節上的一節公開課的課后反思:

  我講的內容是高二年級必修七第二單元(機器人)閱讀部分第三課時,我將這節課設計為首先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再導入進入本節課的主題,本人合理使用教學媒體輔助課件,內容多、容量大,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枝粉筆、一張嘴,從頭至尾一言堂”的局面,使課件媒體使用恰當,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積極思維。學生這節課反應敏捷,回答問題積極踴躍,氣氛熱烈。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因此在講解新課前后,我設置的問題較簡單以便讓基礎較弱的同學都能來回答,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通過我對這堂公開課周密的計劃、精心的設計,總算比較成功地完成了預期的目標和任務,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還存在著不足:

  1、時間把握得不是太好,講課文的時候覺得有點趕;

  2、應再加強對多媒體技能的學習;

  3、應再加強語言上的抑揚頓挫;

  4、學生回答問題的面應再大些。

  我常常自問: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是固定的課堂模式,而是語言習得的規律,是求知與成長過程的成就體驗,是創造的樂趣,是一種學與教、生與師的和諧境界,讓教學之樹常青的秘笈在于,實踐、反思、學習、創新、特色。每一堂課都是學法的獲得,人生的感悟,興趣的延伸。我們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進行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探究,并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和結論。今后的教學中,我打算多聽各位教師的課,多鉆研教材,多了解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爭取不斷進步。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4

  我在本校錄播室上了本學期第一節公開課,內容是《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學生為七年級三班的全體學生。《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對頂角、補角、余角的概念及性質,并能用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過這次公開課,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深刻意識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教師方面:

  1.課程準備不足,缺乏活動。相較七年級一班的公開課,我覺得自身的課程是非常失敗的。一班的課程流暢,教師、學生都準備充足,并有活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反觀自身的課程,缺乏活動,學生在表述問題的時候表述不清,自身在過渡語方面也不夠清晰明朗。這些都是因為課程準備不夠充足而造成的。

  2.教育機智欠缺。在授課過程中,不免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這次也不意外。在解決本節課重、難點時,學生在講解過程中,表達一個角的時候,忘記帶角,而我并未有及時發現這一問題并改正它。這是一個老師并不該犯的錯誤,我要以此為戒,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細節,更加嚴謹。

  語言不夠精煉。這一問題在課程講授過程中的過渡語方面體現尤為明顯,雖然課下想好了過渡語要怎樣講,但在實際情境中,還是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而且我覺得語言不夠明晰準確也會對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響。這一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缺乏經驗,另一方面也是個人性格問題。在以后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重視自身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

  3.板書問題。板書不夠清晰明朗,排版不好,這一問題在平常授課中也非常常見。一是因為備課不足,二是因為上課較為隨意,不夠注重這方面的問題。

  缺乏氣氛調動技巧。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學生都缺乏積極性。本來三班的學生上課的氣氛就不是特別活躍,再加上公開課教師較多,學生也比較緊張,所以氣氛比較沉悶。而我沒有發揮好自身的作用,氣氛調動不足,積極性調動不足。我自身協調者的角色沒有處理好。

  引導學生能力欠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很好的進行循循善誘,知識點出現的比較直白。這樣的做法往往會限制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針對這一問題,我要多向其他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

  學生方面:

  1.預習不足。跟一班學生相比,學生在陳述方法的過程中,思路不是特別清晰明朗。一是因為缺乏活動,這是我的原因;二是學生預習不足,單靠上課的討論時間是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的。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會積極向他們強調預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提高預習意識。

  2.不夠積極、大膽。學生上課過程中氣氛沉悶,回答問題聲音小、不敢面對同學,面對老師、同學在講臺講述問題腿軟,不敢舉手;這些問題都說明學生缺乏自信,學習積極性不足。針對這一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對他們多鼓勵、多表揚。同時,課上多準備活動來調動積極性。

  思考問題片面,思維不夠活躍。三班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過于刻板,浮于表面。以課堂小結為例,問他們學到了什么,就把重點知識說了出來,缺乏主觀意識。四班學生在面對這一問題時就能從自身出發來進行思考、回答。針對這一問題,課上的時候還是需要鼓勵他們多思、多想、多說。

  總的來說,這次公開課,讓我認識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也讓我看到了別人有多么的優秀。同時,我發現課程中的諸多問題原因還是在我身上,自身能力太過欠缺。所以我的教師之路,還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在以后的日子的,我會努力堅守本心,讓自己做的更好。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5

  《隔位退位減法》主要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即個位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時,十位上是0,需要從百位退1。這是減法筆算中最復雜的一種情況,也是本單元學習的難點,對孩子的思維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由于本課難點不易突破,需要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接受,所以在學生理解圖意后,我直接出示了問題,孩子列式“204-108”,提問:“怎么算,先算什么”,“先算個位,4-8不夠減向十位借1”,提問:“十位上是0,怎么辦呢?”拿出計數器幫助孩子理解,先撥204顆珠子,演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十位不夠向百位借1”的過程,逐步演示,引導孩子說出百位上的1借給十位,十位借1給個位。明確:借完后,個位是14-8,十位是9-0,百位上1-1,最后得數是96。計數器演示完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借位過程后,再通過豎式計算,這里我沒有讓孩子自主探索,而是在黑板上直接示范講解,再次明確算理。計算完后追問:“十位上為什么是9-0,還有一個1哪去了”,讓孩子明白借給了個位。帶著孩子一起算完后,要求他們在課堂作業本上再獨立算一次,提醒單位和答的書寫。

  接著出示“1000-537”,這道題讓孩子獨自解答,算完之后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算的,交流完后在全班匯報,再次在黑板上板書,集體說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隔位退位的過程。再通過改錯題的呈現,讓孩子體會不標記退位點的缺點,進一步感受隔位退位的計算過程。孩子說完之后直接出示用豎式計算并驗算的練習題組,光說不練是無用的,讓他們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明確算理。

  隔位退位難度較大,盡管課堂上說了很多,也練了很多,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學困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看到題目隨意標記退位點,沒有根據具體的題目具體解答,問題較多,需要及時調整。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6

  鐘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已有的生活經驗,自然遷移新知。注重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我說你撥”,“我撥你認”,“師撥生認”,“生生互撥互認”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來。在孩子們認時刻的時候,還讓他們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認的,要求學生完整表述,體現思維的層次性。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己的數學知識,通過教師的不斷指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學生很快就學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后,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這學期聽了周琴、李蓉等三位老師的上的《認識鐘表》后,發現 周琴 老師課一開始的教學設計比較好,畫成鐘,缺了什么?然后再教學時針、分針,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李蓉 老師的練習設計從小小修理師到小小猜想家,練習設計新穎,由易到難,最后一題,小小猜想家蓋住一部分,讓學生從猜到確定的過程,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教學效果較好,相比較自己的課,注重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操作時又不能顧到每個孩子,從學生的作業中可反饋出課堂上強調了,學生表面上懂了,會說了,但缺少了思考。 另外在單元練習中,發現學生時針、分針畫反了,有的學生時針、分針成一條直線,與時針分針重合,這兩種情況混淆。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 從平行班 老師的課堂中,吸取好的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和發展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7

  上周五下午接到牛主任的電話,讓我準備一節課供下周一全市中心小學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聽評課。課程正好上到16課《橋》,上周五已經學過第一課時了,所以就講《橋》的第二課時吧。

  周末除去好朋友約著一起去竹洞天玩玩,其余的時間都在家里準備課件,畢竟是兄弟學校的領導來聽課,不能丟金海岸的臉呀!一番準備之后終于在周日的十一點半定稿,那時時間已晚不忍心打擾師傅張主任幫我看看有沒有紕漏了。牛主任外出開會學習也沒有向其請教,周一就斗膽按照自己的思路上了這堂課。

  整堂課還算順利地上了下來,很多老師都評價不錯,就連當時聽課的領導臨走的時候都跟我說:“上的真好,我都被你講得感動了。”但我自己覺得以下幾點處理得還不是很好,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注意并及時改正。

  一、整堂課自己的感情非常投入,也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但有些孩子讀得還不是很到位。像在學習老漢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橋環節時,我讓孩子用讀把小伙子推上木橋,但何春甫和高揚當時讀得不到位,我并沒有給予恰當的引導。如果當時我再緊接著問一句:“孩子們,情勢這么危急,這樣讀行嗎?”效果就不一樣了。

  二、孩子們的想象不是很出彩。當講到“擁戴”這個詞時,我順勢讓孩子們想象:此前老支書可能會做些什么讓村民如此擁戴?程國鵬等同學僅僅停留在幫村民打掃衛生、洗衣縫補衣物等日常瑣事上,只有路宏遠想到可能會在管理上有貢獻。同學們的想象不夠深遠(可能與他們的生活閱歷有限有關),理解就不可能深入,對語句的內涵就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三、教學機智不夠靈活。自己備課時是按照課文的順序來備的,當時也有備學生,考慮過如果學生不按照自己設計的環節那將采取什么方式繼續,但當孩子們真的在課堂上呈現跳躍思維時我還是顯得有點被動,極力地將學生往自己的設計思路上牽,這樣有一點生硬。這一點我早就知道是自己的弱項,但這得靠教學經驗的積累,慢慢的摸索技巧,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課堂就是孩子的天地,老師只是引導者,不能牽著孩子的思路走,切記!

  四、本來設計教案時怕處理重難點耽誤時間就沒在課堂拓展上多考慮,但這堂課重難點處理地較順利,這就使最后的一二分鐘不知干什么好了,給人前緊后松的感覺,其實當時設計上在前面鋪墊的情感基礎上讀整篇課文就好了,正好給孩子一個活學活用的機會。拓展可以就課文中令人感動的人物延伸到課堂外的,譬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邊放幻燈片邊解說,將孩子們那份感動延續到課下。

  總之,課是講完了,但反思應該及時跟上,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多講課多反思就能多鍛煉自己的能力,為孩子們講好每一堂課,向課堂要效率!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8

  浮力這一節內容的學習是在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而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其中探究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是本節的重點,能為下一單元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浮力的利用奠定理論基礎。浮力知識的另一方面作用:由于浮力知識在工業、農業、國防等各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如船舶工業、農業上的鹽水選種,氣象上的探空氣球、軍事上的潛水艇等等,體現了它的實用性,所以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技術都有很重要的應用。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積累了有關浮力的體驗,如木塊能漂浮在水面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氫氣球在空中能上升是受到空氣的浮力,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浮沉是不同的等,這些體驗都沒有經過科學的分析、抽象與概括,只憑學生粗淺的觀察分析,形成了一些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觀念,這些錯誤觀念的形成又會成為學生學習浮力知識的思維障礙。

  本節課我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通過觀察,發現軟木塞浮在水面,對軟木塞進行受力分析,得出木塞要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力,這就是浮力,進而在“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有浮力?”的疑問中進一步探究有關浮力的規律。缺乏生動性,可以進行如下改進:邊觀察圖片為演示實驗:將一正方體泡沫用力壓入水中,撤去外力后,泡沫從水里浮上來靜止在水面;將一小木塊放入水中,松手后木塊也浮上來靜止在水面。進一步提問:從水里浮上來靜止在水面的泡沫受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通過受力分析得出浮力的知識,這就比單純的圖片更能引起學生興趣。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我采取利用學生經驗得出猜想再實驗探究的方法。由于鹽水與清水密度相差不大,所以現象不明顯。所以采用與學生共同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的方法,也為學生做其他實驗奠定基礎。實驗時還應該抓主要因素讓學生課堂上去做,其它猜想可由學生課下完成,這樣主次分明,學生才容易得出正確結論,也使學生有時間完成課上檢測。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9

  這堂課的來龍去脈先來捋一捋。

  9月份剛開學不久,工作室要過來學校指導教學,很幸運,我能被指定上一堂課。一開始我就在琢磨要怎么選課,確定課了,又在琢磨怎么備課?怎樣在別人的基礎上上出自己的特點?于是我緊接著在網上搜索關于《誰先走》或者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別人是怎么設計的,別人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看完之后好的地方我摘錄下來,以便自己設計時能融合進自己的課堂。不好的地方我也做出標記,以便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夠避免。之后我將自己的想法與同事討論,然后再結合前輩同事的建議進行整合,基本的設計就這樣出來了。于是,我才敢請教工作室田老師的助理葉**老師,葉老師很快就給了反饋。這個反饋非常重要,我進行了整合。

  反饋的內容如下:

  課的設計新穎,注重學生自己的實踐發現和交流。很好。

  幾點想法與你交流。

  第三個環節——動手操作,設計公平的游戲規則。

  1.學生分組,幾人為一組?要考慮每位學生的參與程度;

  2.設計公平游戲的道具是具體指定某組用某個還是每組都有選擇,建議每組提供多種,自由選擇,可以設計1-2個游戲。

  3.匯報注意引導如何說明可能性是一樣的,現在教材取消了用數量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學生如果能自然地用到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或者用正反所占的數量來說明可能性大小都要表揚。

  4.課件中預設的幾種游戲方案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向上擲硬幣,硬幣落地后,正面朝上男生勝,反面朝上女生勝”如果學生可能出現“正面朝上女生勝,反面朝上男生勝”還有投骰子和撲克牌都會有不同的設計情況,比如撲克牌可以用花色也可以用數字來設計游戲,這些都要預設,甚至有學生還可能設計出現平局的游戲規則。

  不要被課件牽著走。建議這部分的課件可以不要,就以學生現場匯報為準,并在撲克牌或者骰子處引導同樣的道具可以設計出不同的游戲,但相同的是正反方的可能性一樣大。

  5.“石頭、剪刀、布”這個游戲出現了平局的情況,難度較上面的幾個游戲大一些。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認為是公平的,但是如何說明是公平的有點難度,需要用列舉的方法來說明。這個活動是用課件引導思考,還是學生自己探索。如果學生自己探索,提供怎樣的學習幫助?

  關于怎樣去操作“石頭、剪刀、布”這個游戲,能讓學生說的更加清楚,理解更深刻,我一直在思考著,并且沒有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就換方法,不能光想不去試。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我就先按著自己的想法到班級去試,然后再進行反饋總結。我們龍園意境小學數學是個非常給力的集體,所以給我的反饋也很給力。這節課就在不斷地磨——反饋——修改——再磨——再反饋中形成。

  10月12日我非常興奮也很緊張。興奮的是第一次上課能有這么多前輩過來指導,并且能聽到他們珍貴的反饋;緊張的是怕自己的課不好,浪費聽課老師的時間。這節課孩子們的表現非常好!首先,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強;其次孩子們身在其中,享受著課堂;第三,孩子們的思維火花不斷地進行碰撞,高潮迭起。我為孩子們感到驕傲。

  課后,工作室的老師和我們學校的老師給我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議:

  1、在磨課中不斷進步;

  2、課堂的拓展很好,值得學習;

  3、“石頭、剪刀、布”這個游戲可以分為幾步:列舉——統計——提煉——總結;

  4、當學生提出“兩個數相加是奇數還是偶數”時,要當堂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非常好,很多學生以為: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咋一看不公平,其實不然。因為偶(奇)數+奇(偶)數=奇數(2種結果),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同樣2種結果,所以這個規則是公平的;

  5、更深層次的是課堂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可能性和隨機性的問題;

  6、數學追求嚴謹,應該明確表示0就是偶數。

  在融合了各位前輩和老師的建議之后,我發現自己還可以把課上得更好的幾個努力的方面:

  1、在課堂生成和預設方面應該可以做更好,這方面是我以后改進的方向。課堂的預設不能涵蓋課堂的`方方面面,學生是變化的,學生的思維也是層出不窮的,那么課堂也不會因為預設而固定或者被套住。課堂預設不是你下套給學生往里跳,而是要啟發學生的生成,思維的碰撞。課堂的生成是課堂上學生所創造出來新的東西,怎樣去把握和引導學生理解新的知識生成,是一堂課的關鍵和亮點所在。

  2、課堂的高度和廣度也是我要學習的。整觀這節課,我對于學生的生成方面做的不夠好,歸根結底是因為其一我整體的知識結構認識的不夠深入,理解的不夠透徹。其二,我只站在了五年級數學去思考可能性這個問題,不能夠跳出這個高度的局限性,沒能夠放眼初中或者高中的整體知識進行考慮。其實知識都是相互聯系的,相互滲透的,只要你考慮全面之后,不停地滲透這些知識,進行更深入地探究。其三,《誰先走》這課是關于可能性的內容,可能性在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生活價值很高。與其相對的隨機性在生活當中更是隨處可見。怎樣去滲透可能性的同時,也滲透隨機性呢?這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3、數學知識點框架要進行學習。關于0是偶數的問題,我沒能及時說明,說明我對于整個小學教材和知識框架是不熟悉的。原因之一,我本身教學經驗少,沒能對整個小學階段知識點和框架和學生易錯問題和思路進行整理和反映;原因之二是沒有對整個小學階段知識點框架進行系統的學習。記得自己在寫三年規劃時寫明要認真研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這次教學展示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接下會認真研讀新課標!

  4、數學教學的思想方法該怎樣更好地用到課堂中?上完課我就在思考,《誰先走》的這種課型應該怎樣去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什么課型用什么樣的思想方法呢?忽然我覺得自己知識面真的有待提高,關于這方面的知識還是大學時學的,現在已經有些模糊了,加上在實際教學中用的不多,所以就漸漸放松了。我想如果能在課堂中滲透這些,對于學生整個思維和思考的系統性應該有很不錯的幫助。

  教學路是漫漫長路,是學習之路,也是價值之路。這條路上的你我他,有幸相遇,要珍惜!更有幸的是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攜手并進,很開心!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10

  這周校領導聽了我的一節語文課《春雨的色彩》,并提出了寶貴意見,現在結合他們所講和我自己的感悟進行一下反思:

  一、課堂回顧

  在備課時我將課時設計為三課時,第一課時講會認的生字,第二課時分析課文,第三課時講會寫的生字并做一些練習。在第一課時中,我先范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這個時候,學生齊讀了,不符合我的預想。讀完之后讓學生圈出會認的生字,大約過了幾分鐘,我又領著學生圈了一遍生字,并且括出生字所在的詞語。然后把生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給生字注音,完成之后帶拼音讀。讀完之后正好下課了,第二課時開始我先把拼音去掉,再讓學生讀。接著視線轉移到大屏幕上,我帶著學生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去品讀課文,借助圖片去理解不熟悉的詞語,比如紡線、杜鵑花、油菜花、蒲公英花等詞語。最后簡單地介紹了一下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二、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三課時設計的過長,一般兩課時足夠。一節課學習基礎知識,掌握生字,包括會認的字和會寫的字。另一節課分析課文,處理課后練習。

  2.教學環節重復死板,浪費時間。學生自己圈生字,老師又帶著圈生字,這樣重復作業浪費了時間。兩次可以合二為一,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另外,逐段分析課文效率低下,可以根據學生的引導情況選擇段落,打破僵局。

  3.學生讀得太少。第一課時中學生總共讀了兩次課文,還有一次沒按老師的要求做,這個時候完全可以叫停。第二課時中老師讀得多,并且示范效果不佳,感情不到位,學生練得少。因此,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做足功課,起碼起到好的示范效果。

  4.課堂秩序欠佳。剛開始學生表現很好,但后來學生的秩序情況越來越差,而老師沒有發覺或無暇顧及。所以,一定要把整頓課堂秩序放在首位,寧肯叫停也要把課堂秩序掌控好。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11

  第二節課,與學生們一起學習了《跑進家來的松鼠》一課。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漲,對課文內容也非常感興趣,課堂上討論、交流的氛圍濃厚,不斷地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由于學生們發言積極,所以本課的教學

  內容很輕松地就完成,而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現簡單做下總結:

  1、課前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舍得拿出時間讓學生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2、教師對課文的講授要抓住一條主線,問題的設計要能統領全篇。學生讀完課文,我問學生:“文中的小松鼠給大家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問題一拋,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調皮的,有說可愛的,也有說聰明的,還有的說很懂事,很勤勞。

  接著,我又讓學生交流從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小松鼠的這些特點?在下面的交流中,學生們興趣十足,也許是本課的內容比較吸引學生,總之從學生們的表情、語氣,我可以感受到學生們想起來回答問題,而不像以往怎么啟發也不愿舉手。

  畢業以來,一直擔任語文教學工作,也一直在摸索著一套適合自己,學生又喜歡的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如何讓我們的學生能愛上語文課,怎樣才能讓學生那緊閉的嘴巴張開,讓每一個學生都愿意站起來說點什么,真正做到語文課大家說、大家講。

  努力!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12

  四年級下冊的圖形平移又叫二次平移。這個說法是相對于學生在三年級所學的平移所定的。以前的平移就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一次。現在是連續平移兩次。

  一、預習作業

  雖然書本上的內容很少,但是操作性的東西卻很多的。操作是最花時間的。所以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作業,是想想做做的1、2題。估摸了一下,第一題學生能夠做,第二題嗎?反正要花時間,就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吧。有了第一題打的底應該會好很多。今天把書本收上來一看,確實發現了不少的問題。那么,這堂課就是針對學生的問題來進行講解。

  二、學生的問題

  1、是沒有掌握好平移的方法。我們平移一個圖形是點和線段的結合,通常抓住一個點,從該點出發,數出各條線段相應的格子數,進行相應的平移,這樣省時省力。可是對于學生來說,尤其是一些觀察不細的學生而言,容易數錯線段的格子,觀察也不夠到位,在平移圖形時就會發生圖形的變形。在三年級是我要求他們多找幾個點再逐點進行平移。現在學生平移過后的圖形又開始變形了。所以,今天在課上我格外地講圖形平移的技巧,如點對點呀,線對線呀。哎,真是老生常談,談多了也不一定有效。

  2、是圖形的連續平移,而不是分別平移。

  有些學生是根本沒有弄懂自己要做什么,就開始拼命地做。如把平行四邊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應該是平移5格后,根據一次平移后的圖形再向上平移4格。班上有兩個學生就把原圖分別向右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4格。

  3、是細節不夠注意,譬如平移的方向箭頭,格子數錯,圖形從哪個地方開始移呀。總之形形色色。

  因為課堂上有了針對性,再加上中午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磨作業,所以,作業情況尚可,最起碼沒有三年級剛接觸平移時的一塌糊涂。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13

  本次公開教學是以校本研訓“主題閱讀教學”為依托開展的。對于“主題閱讀教學”我僅僅是知道了一點皮毛,到底什么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該怎樣正確進行等等我還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開教學,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進行初次的嘗試。

  備前思考

  “主題閱讀教學”要求以一點為切入點進行拓展閱讀,把課外閱讀放到課內,大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我現在所帶的六年級學生可以說對小學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已經了解,馬上面臨畢業的學生應該有了獨立閱讀的能力,不需老師再牽著他們去品詞析句、去領悟內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單元內的課文進行整合,結合以前學過的寫作方法進行教學呢?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進行了七單元三篇課文的綜合備課。

  備中推敲

  在備課中我想到三篇課文雖然都是寫事的文章,但是從內容上來看都寫到了人物,而且都有對老師的描寫。我何不從人物的寫作方法入手,讓學生去反復閱讀,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品析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呢?于是我設計先讓學生復習描寫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后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具體的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之后讓學生自讀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樓拜、孔子、劉老師其人其行;最后拓展閱讀,讓學生收集一些描寫老師的文章,并且進行分析,從而牢固掌握寫作技巧。課后還可以安排習作練習。

  課后反思

  按照我的設計進行了本次的教學,在40分鐘內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針對本次教學我也進行了反思,有幾點想法。

  1、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六年級學生確實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說對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較到位,概括也比較準確,不需老師反復強調。

  2、把相同的寫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學習,舉一反三,學生掌握牢固,而且節省時間,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量,確實有助于學生大量閱讀。

  3、雖說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閱讀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處。比如《莫泊桑拜師》一課除了領悟人物精神外,還應該讓學生學會細心觀察事物,持之以恒,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等等;《理想的風箏》一課中回憶性文章怎樣寫,理想的風箏指的是什么?《孔子游春》一課中景物的描寫等。其實還有許多知識點都需要在下一課中補充。其實這種教學僅僅適合一課一得,也就是在某一個點上加大閱讀量。

  4、因為在一節課中要閱讀兩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對來說,分析文本就顯得粗糙了很多,語文課中的情感、朗讀、情境,鋪墊等就少了很多,語文課顯得有點生硬。對于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有點勉強。

  或許是自己還沒有真正領會“主題閱讀教學”的精髓,亦或許是理解上的偏頗走的是彎路。總之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且行且琢磨。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14

  擔任高中教學后的第一堂公開課,講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多虧有石老師一次又一次耐心細致的指導點撥,自己在不斷備課和修改的過程中,收獲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上完課之后,凌老師給予的鼓勵和建議,亦讓我有了更明確的改進方向。

  科組討論時,凌老師讓我說說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我竟然有點慌,不知道怎么敘述。在上這堂課之前,我自以為自己的教學目標是很明確的。可能是修改多次的原因,教學目標這一塊,竟然沒有跟著設計一起及時修改。在我磕磕巴巴說完自己的教學目標之后,凌老師建議,表述應挖掘得更深刻一些、清晰一些。比如“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體現的思想”、“培養學生批判性精神”等,課堂上也完全可以大膽放開讓學生去思考、去談。教學目標決定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度。我想,在以后的備課中,自己還是應該先備好教學目標的設計,反復逐條推敲,這樣才會讓自己的整個備課思路更清晰。

  凌老師還一針見血地提到,這堂文言文課,似乎缺少了一點文言味道,對文本的閱讀品味,沒有能完好地體現出來。這也正是我自己有所察覺的一個遺憾。在備課之始,我就是想要上一堂帶著學生“咬文嚼字”的品味文字語言的有文言味道的課的。也有設計到此番內容,比如帶學生反復品讀文段中的三處雙重否定句“非……不……”,讓學生對比思考:作者為何不用“故需有志、有力、有物、有主見,方能至”這樣一個言簡意賅的肯定句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對兩種表達的用詞、語氣、句式、情感力度等方面進行品味分析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背后未言的思想。然而,這個品讀部分和安排的其他教學環節如何很好的融合在一塊,我卻沒能盡早有個確切的思路。

  之前,石老師教我安排兩場課堂討論,一個就文章內容來討論,一個聯系生活實例來討論。我當時就表示非常疑惑,我很擔心這樣上起來會變成班會課的感覺,離語文味漸行漸遠。我弱弱地問石老師,這樣會不會脫離文本不像語文課了。石老師說,前者是圍繞文章內容來討論,后者是在課文基礎上做思維拓展,均是語文課的范疇啊。我仿佛聽明白了,但是卻未能繼續深備:如何帶學生緊緊圍繞文章內容來討論。或者其實我自己也沒有真正去思考:如果我是學生,我該如何緊緊圍繞文章內容做深入分析。而最后在公開課上,這第一場圍繞文章內容的討論,我的問題應該就是出在:未能及時引導學生回歸具體文本,點撥學生緊扣具體詞句去朗讀深挖咀嚼。最終呈現于課堂,便只有口頭強調要從文中字句里找依據,當學生思維各個散開來,我便不知如何引導他們收回來對字詞句意做更深入細致的品析了。

  石老師幫我設計的,原本是很好的教學環節,可惜,我未能領會和把握這一環節的精髓,對學生的點撥引導,尚欠火候,以致學生討論浮于表面流于膚淺止于形式,似乎離文本遠了又遠,離石老師對我的期待遠了又遠,也離自己的教學初衷遠了又遠。

  又回想公開課前的那個上午,石老師聽完我在另一個班上的這堂課之后,眉頭皺了很久。他說,你這個思路,可能還得改改。然后他就從頭到尾幫我重新細細梳理了一番。看我一臉迷茫的樣子,他又詳細地、慢慢地復述了兩遍。我飛速地做著筆記,像小學生聆聽老先生的教誨一般,誠惶誠恐,不敢有一點失神。在設計課堂思路的邏輯性方面,我的能力還需大大提升才行。

  我又想起了我和另一位年輕同事在閑談時曾提到的一點有趣的發現:我們倆的課本上是紅筆黑筆寫得滿滿的,但是自己上起課來仍是不知從何處講起的感覺,腦袋一片茫然;石老師的書,都是白白凈凈不書痕跡,但是他每堂課上起來都是思路特別清晰流暢、重難點特別突出的,而且引經據典旁征博引,還常常聯系時政體育娛樂,發人深省。我們寫得密密麻麻,是因為自己不懂,要查閱資料從頭學習,怕自己在講解時忘了漏了哪個要點,便非得這樣詳細筆記。石老師教給學生的是爛熟于心的知識與深思熟慮的思想,而我們其實只是做了搬運工,把百度到的東西搬給了我們的學生,其實自己個人依舊對課文缺乏獨立的深入的思考,所以也無從教給學生什么有深度的有獨特價值的東西。

  得到石老師的最后一番修改建議之后,我迅速重整教案,發現這樣整堂課確實順暢了好多。之前我也覺得環節安排上有些不妥,操作起來有些奇怪磕巴生硬,但是我想不出該怎么調整。在另一個班上課時,還因為電腦與U盤沒反應,加上學生課堂表現散漫隨意,整個人上課心態大受影響,應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不足,心理素質也表現欠佳。那堂課最后是沒有如愿完成全部教學任務的。石老師后來批評我,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疏通完文段,準備探究問題時,已經用了20分鐘了,后邊的討論只剩10分鐘,我卻給了8分鐘討論僅留2分鐘發言。

  公開課時,我按石老師建議的,把疏通文意部分由PPT展現詞句翻譯改為投影學生導學案預習作業,重點講析批改過程中發現的有普遍意義的知識難點,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推進效率。環節與環節的接駁處理,也做了很大改動。討論時間安排上,石老師建議,討論4分鐘夠了,發言至少請4個不同小組的同學來談,6分鐘左右,這一點我也及時調整好了。整堂課,雖然有些緊張,但是基本上所有環節都順暢地完成了,學生反應不如平時大膽活躍,但是也算積極主動配合,課堂時間把握剛剛好,總結完本課所學,最后齊讀重溫一遍文段,布置好作業,下課鈴聲完美地響起。

  如果說這堂公開課有何可取之處,那全都是石老師諄諄教誨的成果。只可惜自己還是太愚鈍,未能將他悉心傳授的精華一一完好地展現于同行面前。真的打心底里非常感激石老師的幾番指導,他的思路,完全是高出我好幾等的境界,是我遠遠達不到的水準。很慶幸,能在他帶領的備課組里學習和成長。

  除了上文所述需要改進的方方面面,另外,還有兩個方面也是我需要加勁努力:一個是板書練習,粉筆字實在是很難看,拿不出手;一個是對文本的解讀分析,在準確度和深入度兩個把握上,需要加強訓練。比如這篇文章中的“緣事說理”這一手法,在第3段里,分別體現在哪些具體句子,如果不是石老師帶我分析,我自己就是完全沒有理解到的。

  公開課很累人,老師學生都端著繃著的那種感覺,實在不好受。等待上這堂課的日子,心里始終有所掛礙,也是寢食難安焦慮不已的。但我不認為公開課就是一場表演。我覺得,公開課只是追求更完美的常態課。就像周末懶散素顏,上班時精心化個淡妝,努力展現一個更完美一點的自己一樣。磨課的過程很心力交瘁很痛苦,但是也真的是一個非常有意義有收獲的過程。每個學期能得一兩次這樣可以逼著自己廣泛學習、深入思考和迅速成長起來的公開課機會,反復推翻自己重塑自己,且能得到涵養深厚經驗豐富的前輩們各種一語道破真諦的金玉良言,亦是無比幸運的。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15

  隨著一陣急促的鈴聲,我快步走上講臺,一堂校內公開課正式開始了。可能是由于對多媒體的陌生,也可能是后面多了幾位同事,看著下面一雙雙充滿稚氣的眼睛,一張張由于激動、緊張而漲紅的臉,我的心怦怦直跳,早已想好的極為精彩的詞句卻無影無蹤,說出口的竟然是一些語無倫次的話語。孩子們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想極力消除我的緊張,他們一個個高舉小手,一個個回答漂亮,在孩子們的鼓勵下,我順利地結束了這堂課。

  課后評課時,我首先向同事們細說了這堂課的失誤,他們也對這堂課進行了點評,我知道了這堂課的問題所在,并下決心要取長補短。但我還不滿足,我想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因為這堂課我畢竟是為孩子們上的。我走進教室問孩子們:“剛才那堂課我們上得怎么樣?”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不好。”他們的回答竟然出乎我的所料,我以為他們肯定回說好,因為他們平時常常討好我。我疑惑地問:“哪里不好?”他們七嘴八舌地說著。班長張丹洋站起來說:“您太緊張了,我們也很緊張,想好的話站起來又給忘了……”小機靈鬼周鈺迫不及待站起來說:“老師,這節課我們都聽懂了,用多媒體上課真好……”一向不愛說話的張新玲唰地站起來說:“好是好,就是課件制作太辛苦了……”善解人意的張曉霜站起來說:“要是我們都不緊張,咱們這堂課一定會很精彩……”……

  聽著孩子們的真誠表白,我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誰說孩子不懂事?他們那童真的話語使我感受到了他們的渴求,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走進我們的學生”,師生的溝通,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今天顯得比任何時候更有必要。朋友們,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激發孩子內心深處的內需力,只有師生共同去實現這樣的愿望和目標,我們的教育才真正有效。

【公開課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

公開課觀潮的教學反思12-07

地理公開課教學反思12-17

《望岳》公開課的教學反思08-10

公開課教學反思15篇12-23

《詩人談詩》公開課教學反思12-16

《錢學森》公開課教學設計和反思12-16

幼兒園公開課教學反思范文12-23

《鵲橋仙》教學設計及反思(公開課)12-16

《鄉愁》公開課教學設計及反思感悟11-13

《探索宇宙》教案公開課教學設計課件及教學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