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精選18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
本課是人美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學期的課程,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是一節陶藝制作課,同時也是一節浮雕頭像的制作課。頭像雖然是雕塑造型中比較難的題材,但是應該看到,本課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嚴謹的寫實造型,而是充滿浪漫主義情調的幻想,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在增加學生對陶藝學習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上。另一方面,學生對泥塑的制作方法已經掌握,只需要點到即止,所以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如何運用夸張、變形、裝飾等手法創造一個自己想象中的獨特的浮雕頭像上。
整個教學過程流暢,環節之間銜接的較好,教態自然,但在變形、夸張和裝飾三部分上沒有控制好“裝飾”這一表現方法,讓本來就喜歡裝飾的學生,更加把自己帶來的裝飾物一股腦的搬到作品上,導致作品過于花俏。
總結這堂課,還需改進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1、在講解裝飾這一表現手法上,筆墨可以少一點,并講清楚裝飾只是點綴,如有需要的可選擇性適量添加一些。
2、在整堂課中生本概念體現的較少,未能讓學生全方面的討論、探索。教師少用“誰來告訴老師”類似的話,多一些“你知道嗎?誰來告訴他?”。
3、在動手變形的環節上,設計的有點簡單復雜化,可將“請一位學生上臺制作出講不出(不規則)形狀的臉形”這句話改成“請一位學生上臺制作出變形后的臉形,看誰有創意”,不要把學生的思想框定的太死。
4、板書還可突出美術的特征,再美化一些。
以上是我本課的教學反思,希望今后能揚長避短,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2
這是一節繪畫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繪畫中構圖的要求、遮擋方法、背景襯托及漸變的涂色方法,我示范畫了一只卡通造型的梁龍回頭看的姿態,添加了森林背景,這樣學生更直觀。通過學生的作業反映出,合理構圖、背景襯托都基本掌握。但是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照著老師的范畫來畫,總是一只卡通造型的梁龍回頭的姿態,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想像來創作。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美術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理念,學生一味地仿照,只能禁錮他們創作的思維,磨滅他們創作的火花。后來通過反思,我覺得在這節課中有兩點做得還不夠:
一、學生收集恐龍圖像資料不夠,以至他們在繪畫恐龍時種類不多,出現依照的`現象。
二、教師對于學生思維的啟發不夠到位。
于是在上第2個班的時候,我沒有進行范畫,我讓學生課前收集更多的恐龍資料和圖片,以及把恐龍玩具模型也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交流,仔細觀察五官、腳爪、皮、甲等。在學生繪畫前,我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發揮想像,如我們通過時空隧道回來了恐龍生活的侏羅紀時代,會是什么樣的?如果恐龍來到了我們的城市里,會發生什么事等等,結果在學生的作業中,有的學生把恐龍擬人化了,畫了恐龍媽媽與寶寶在一起幸福生活的畫面;有的給恐龍添加了裝飾圖案,豐富畫面;有的畫了不同種類、各種造型的恐龍,生動極了。
我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畫是給學生直觀了,掌握基本的繪畫方法,但有時也會給學生的思維形成了定勢,禁錮了他們的想像。怎樣才能兩者兼顧呢?還有待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究。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3
這節是我的新教師展示課。雖然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但從同學的學習熱情和實踐能力來看,與設定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距離。經過幾位老教師的點評與分析和自身更深入的鉆研教材,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現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教學目標完成和環節設計: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同學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識,并且能用所學的知識設計、指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和處置畫面。從同學的課堂回答來看,同學對不同的色相給人帶來的.感受都能大膽的表述,并對生活中不同的場所用什么顏色來裝飾更美觀、合理都能各抒己見。但在色彩的畫面處置這一目標上并沒有體現出同學的掌握情況。原因是我的優秀教案存在問題。我是讓同學自由繪畫一幅作品,之后再根據畫面的主題合理運用所學的色彩知識來上色。用剩下的時間和第二課時的時間完成這幅畫。從重點練習的內容來看,這節課的知識點并沒有在課堂上馬上得到練習,而是花費在了思索畫什么和構圖、打輪廓上。恰當的設計可以改為讓同學課前就畫好一幅作品然后在課堂上運用剛學的色彩知識來上色。這樣同學的色彩運用能力能“趁熱打鐵”的掌握和實踐,老師對同學的掌握也能和時了解和指導。
(2)對同學的回答掌控過于呆板:
當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身對各種色彩的不同感受時,每個同學的體會有時相似有時迥然不同,但我因為事先準備好了板書,所以在引導時有些刻意的希望同學能說出我寫好的這幾個詞語。但顏色給每個人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我此時教師的主導性反而壓制同學的自主性。
(3)專業教師的特色不突出:
雖然這節課我對色彩的色相知識講解的較深入、詳細,但從同學繪畫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來看,我作為一名專業美術教師不可替代的素質能力并沒有很好地在平時課堂上發揮專長。如有的同學繪畫步驟并不是從整體入手,而是先畫瑣碎的細節,還有的同學畫的事物比例失調、透視錯誤等等。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中認真耐心的講解和示范,而我在這點上對同學的輔導還做得不夠。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對教材鉆研還不夠深入、對同學發展的總目標和要求還不夠清晰,另一方面是自身的教學方法還太單一、不夠靈活,同學不能很好的掌握。
我的教同學涯才剛剛開始,在開學至今兩個半月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得到了許多老師的關心和指點,取得了一些小小的進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更嚴格的要求自身,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取得更大的收獲。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4
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工作,理清了思路,掌握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十幾年的教學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我經過許多思考,深刻的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美術老師呢?怎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怎樣才能……?我認為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還需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去學習。
首先,教育學生,從愛出發。平等的愛,理解的愛,尊重的愛,信任的愛,這些都是老師愛的真諦。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其次,如何使我們的美術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厚重而又充滿著人情味,作為美術老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美術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美術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美術大餐”!最后,我還認識到,一節好的.美術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后續。一節好的美術課,要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使學生真正體驗到美術,樂學、愛學美術。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美術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美術學習方法,體現美術課的靈魂,使美術課上出“美術味”!
通過這些年的感悟,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使我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于教育事業。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5
《我學大師畫頭像》一課是上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教學內容。重在讓學生欣賞與了解莫迪里安尼的作品,學習色彩的搭配知識。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力求做到能讓學生在民主、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培養學生細致、敏銳的觀察能力,寓知識、技能于興趣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1、和諧自主的學習
通過搜集-交流-欣賞-討論-觀察-實踐的教學過程,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度,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讓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融于作品欣賞的`全過程,感受大師的繪畫風格,對人物頭像的夸張表現,對色彩的搭配運用。讓學生在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中獲取學習的經驗。
2、小組式學習
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作用,就要還給學生的“自主”權力和一些活動空間。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會學。”
在課中運用小組式學習,由組長組織其他同學進行作品欣賞,并發現問題、討論問題等,再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全班)的交流討論。如:先在小組內交流對大師作品的欣賞評價或提出問題,然后再對問題進行集體討論,談談各自的看法或感受等,通過小組人員的集體力量和智慧來認知、感受。在全班交流時,教師只須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作“搭橋”、“鋪路”,讓剛才有所得、有所悟的學生代替解惑。
3、觀察感知
在這節課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直接的視覺刺激,讓學生對大師的不同作品有一個觀察、感知的過程。
觀察感知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感知力。在讓學生欣賞、觀察時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善于觀察感知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想像的發展。
4、實踐創新
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涂一涂的繪畫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變一變、創一創,嘗試運用其他彩色來表現空間,將大師的白描作品進行再創造,進行有創意的表現,將課堂對色彩所感受到、認知到內容得到凈化、升華。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6
本次課,我花了很多精力去設計教學過程,反復思考過如何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可最后還是沒有完全成功,經過何老師的講解后,我的體會可以說的深刻的,讓學生在玩的狀態下,不知不覺下,我完成了教學任務,滿足了學生愛玩的心,也讓學生跟著我的思路上課。這就是一篇不常規的教學設計,在與第一次教案進行對比,很明顯得我明白了什么叫不常規。
其實在設計本次課時我有請學生來辦公室玩彩泥,因為我原先的.要求是學生用彩泥制作一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惜沒有學生能完成,只有學過彩泥制作的學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學生還是不會,所以我才改用了簡單的水果和蔬菜。了解學情也是在設計教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我事先沒有請學生來制作,那在課堂上學生就無法在3分鐘之內開心的玩彩泥,就不能完成我下一步的計劃了。在設計教案時,還是這個問題,從學生的情況去考慮,這樣的思路總不會錯的。
各種塑料的、陶瓷的、不銹鋼的水壺由于較為常見,往往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因而學生表現壺時,大多平面化、概念化、程式化,較少有創新之處,有較大的局限性。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單純片面的、主觀的表現方式,通過積極地欣賞古今中外的壺的造型,在嘗試用各種工具、材料來制作壺的過程中,切實地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從而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壺文化。
最后講到評價部分,有很多種方法,有教師評價,學生自己評價等,這次課我是向全班展示再評價,但是其中還是存在問題,就是我沒有考慮到,應該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看見作品,而不單單是只有上臺評價的同學。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講解,才能是全班的同學有所提高,每一節課不是只有一個學生,當回答問題或者游戲時,展示作品時,我都要讓全班同學看到、聽到和玩到,這樣才能達到教學要求。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7
染紙是小學四年級的一節設計應用課。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本課主要讓學生認識、了解祖國的民間傳統工藝——染紙,并在學習其制作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審美教育,同時啟發、鼓勵學生創作不同的折法,結合選擇自己認為美的顏色來完成作品。讓學生通過“嘗試—發現”的方法學習新知。在教給學生審美的同時,復習已學知識,如點、線、面的圖案組合,對稱、不對稱等,而后出示窗花剪紙等實物,提示學生可以通過染紙剪紙來美化生活。另外,染紙時用的紙,只要質地柔軟、吸水就可以,作業時還要注意掌握浸染的時間、顏色的搭配等。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感到教學中教師上課要有激情,要與學生一起感受、體驗、發現,要時而表露你的疑惑、驚喜,時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要讓學生情緒被感染,從而積極投入并參與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簡單的體態,都能給學生以啟示。
評價學生作品采用開放式。以往的`評價是以優秀作品為主進行講評,以一般作品和不合格作品為例講評不足之處,這種做法其實在某種情況下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本課的講評,讓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中自由地選、評、議,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進行評價,有作者自評、學生互評,還有教師的點評,學生通過評價進一步加深了對染紙技巧的了解,充分讓學生參與其中,同時讓學生把第二次與第一次的作品相比較,找出成功的經驗,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本課教學雖有突破,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放的還不夠,包辦的太多,生怕學生出了差錯,例如折紙可以讓學生大膽嘗試折法,“嘗試---發現”教學的同時,學生學得有些拘束,學生有受教師示范作品的限制,制作時還沒能完全放開。教學中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個性,讓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體現個性的東西。體驗美術學習帶來的快樂。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8
1、教學思想的創新
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本課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情景設置法、小組合作法、討論試驗法等等),展現了小學美術設計、運用的創新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讓學生通過觀察、各種實驗活動和創設情景,找尋方法步驟,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和想象力。這一案例正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課改理念,符合美術課程標準精神,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2、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重視;探究能力與想象能力經常被忽視。而小學生有著好動、好幻想的特點,其內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極其豐富的,本案例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形式:情景導入→實驗創作→自我找尋方法→進入具體創作;營造一個寬松,探究的課堂學習氛圍,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完成的,充分體現了教師較靈活而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引導啟發。在一定意義上說,這節課的課堂氣氛是十分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也是相應和相互統一的。
3、教學評價的個性化
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只看學生作品的優劣,而對于學生的作業過程并不很關心。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完全是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的肯定與否來進行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情感的發展,在作業展評中讓學生互評的形式互相欣賞、交流、評價,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交流展示,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體現出人際間的交流與關懷、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9
在上學期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我把不同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分類,然后進行分層教學的模式去教育他們,鼓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小組合作的創作活動。運用多媒體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教學,由淺入深地進行課堂引入,并結合空間智能教學,體現學生多元智能的培養方向。在課后評價方面,讓學生學會組織互評與自我評價的環節,展示成果,得到學習的喜悅成果。每個學期承擔一節科內的實驗課,并接受調研課的任務,務求讓自己得到提高。
在扶優培差的工作上,我關注學困生的教育工作,同時也注重優秀的學生栽培工作,利用課堂上和興趣小組的時間培養他們的專業特長。實行以優帶差的扶持工作,先進生與后進生共同合作完成,讓他們能吸取對方的優勢,取長補短。
我在教學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課堂當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讓學生去進行觀察。
在常規課堂教學中,著重滲透了幾方面的美術基本知識:
1、線條畫中的黑白灰:復習了黑和白的概念。重點練習了灰,讓學生練習畫上不同的灰。可以用點,可以用線,來表現。
2、構圖的練習:多講不同類型的構圖,讓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構圖表現畫面。在課堂中,多做出對比,讓學生發現自己與別人的閃光點。學生覺得哪個構圖好,請學生評一評。學生通過評價能把握住構圖的美感和完整性。
3、色彩的配搭:教學中難免會遇到學生不會上顏色,所以,反復地讓他們分辨色彩的深與淺對比,明暗對比,冷暖對比,都是作為每節課必講的內容走進課堂里。
4、學生合作創作:在動手做的.課型里,多讓學生嘗試標新立異的做法,鼓勵學生大膽創作。通過分小組合作,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體會成功,體會分享的快樂。
總結上年度的工作,我既能認真完成學校交給我的任務,又在這一年里向同科教師學習了不少寶貴經驗。但工作之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希望能改正不足的地方,在教學方法上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0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名字,在二年級的美術課中,有一課就是讓學生把美術與名字結合起來,設計自己獨特的名字。課本教學以學生自己的名字為設計題材,是學生熟悉和喜歡的表現對象。我在教學中,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變一變,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手法,設計、裝飾自己的名字,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展現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表現出別有新意的名字來,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課改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學生學生的知識才更為牢固。美術課也一樣,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認識美術,這一點在本課教學中得以體現。讓學生把自己的名字變成一幅畫本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把祖國的漢字文化與現代美術巧妙結合,更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了美術與歷史、生活的親密關系。另外,課堂上孩子們不拘于文字本身的形象,能快樂地進行造型,從作業中可以發現有些名字畫在紙上并不是一目了然,但在孩子自己眼里,這些畫與自己的名字已經完全結合在一起了。在課堂上采取的評價方式并不討論誰好誰差,“欣賞”與“看畫猜名”讓每個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在無意交談中實現自評與互評,促進了學生的'個體發展。學生在課堂中非常活躍,對美術課很感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繪畫技能,達到教育目的。
本課中,我抓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個性傾向最活躍的成分就是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這是推動兒童參加美術學習的心理動力,教學中教師采用不同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美術教學中繼續強調以鼓勵的教法,使學生能在美術活動中得到心理上的充分滿足和成就感。這樣他們的潛在的美術能力才能被開啟出來,學習興趣才會被激發,個性才能因此得到形成和發展,繪畫成績才能得到認可。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1
在南崗區組織的第二十八屆美術學科教學百花獎,我所執教的內容是二年級《刷牙》一課,本課屬于第一學段“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刷牙是司空見慣的日常小事,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因此容易激發學生探究的樂趣。
我這節課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等都做了準備,課前我準備了一些有關刷牙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中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準備了一些有關刷牙的兒歌,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音樂是時間與視覺的藝術,他通過旋律、節奏、節拍、曲調、音色和音質、強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指導兒童繪畫創作時,有選擇的.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和去感染學生。在其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
教師示范是美術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示范,學生得以直觀的了解作業的整個過程和每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示范更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愉悅和共鳴,學生通過對教師示范的欣賞、觀察和思考,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從而更充分的表達自己的創意。但是我在示范的時候過分注重人物背景的協調,沒有重點強調人物在刷牙的時候要如何的夸張刷牙的時候的表情和動作,是學生在作業的時候,形式有些單調。
教材中的學習建議是以刷牙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然而對于大多數二年級學生來說,在一節課的時間里達成這樣的目標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人物的動作、表情的刻畫以及背景的處理都有相當難度。因此我考慮讓學生以兩人合作撕紙添畫、剪貼畫、刮畫的形式來完成作業。撕紙作品造型稚拙、樸素,色彩對比鮮明,在細節處理上的難度較低,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容易喚起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共鳴。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2
本課所講授的內容為剪紙團花,是“設計·應用”領域里的一課內容。它是由剪紙和折紙相結合的藝術,有著工具簡單、制作簡便和便于少兒接受的特點,對啟發少兒的想象力、鍛煉心靈手巧和膽大心細的品格,有著不可低估和得天獨厚的作用。團花是中國剪紙歷史最悠久、運用率最廣泛的一種形式。學生通過剪團花,探究折疊中的小竅門和巧妙的花紋設計能剪出奇妙的圖案來,給欣賞者以美的感受,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從而對學習美術保持一定的興趣和熱情,并且能體會到祖國優秀的民間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大膽創造美的能力。
學習者是二年級學生,通過小學一年多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折紙和剪紙的技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可以采用小組內的探究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合理評價設計,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方法:本課以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為主線,重視探究經驗。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經過探究,自己發現知識,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
為了解決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創設疑問、探索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通過拆折老師分發的范例。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讓其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基本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學生掌握了剪折團花的技巧,接著我又在“百變團花”的“變”上下功夫。通過啟發、引導及示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升華,解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法是一種很好的尋求知識的途徑。
問題與不足
1、教學中沒有十分注意學生的參與面,有些基礎較弱的學生沒有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中。
2、應注意語言的兒童化,積極創設教學情境。
3、在講解團花的制作過程之前,應該讓學生到前邊演示一下學生所理解的制作過程。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3
你在童年的時候玩過泥巴嗎?你手中的泥巴會聽你的話嗎?《塑個小動物》是<美術>第三冊第13課的內容。為了讓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我把課題改為《泥巴真聽話》!一看課題就好象已經注入了活動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們就連我們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么會聽話呢?因此把泥巴作為本課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們天生愛玩愛動的需要,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泥塑制作的方法,陶冶審美情操,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愿望。
孩子們對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為生活在山區的孩子,泥巴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對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了解,所以我課前就布置學生在家親自動手用水和泥巴先嘗試玩泥巴的感覺。在教學中我先利用課件展示各種美觀的泥塑作品,使學生知道泥塑是由什么做成,并讓學生在欣賞中開眼界、激情趣,誘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然后教師現場制作泥塑,把一塊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變成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以“這泥巴可真聽老師的話”來引出新課。
首先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揉一揉,親身觸摸泥巴,體驗對泥巴的感覺,然后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泥巴的特點,并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會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讓學生動手制作泥塑,我給學生出示一些主題:如水果、蔬菜、玩具、點心等,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技法大膽想象,明確主題,構思制作出新穎而又別致的泥塑作品,教師可巡視指導。最后展示學生制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終的效果如何我都給予鼓勵。然后讓他們自評、互評或師生共同評價,特別是讓學生對自己制作比較精美、有創意的作品談談制作的過程,方法和體會。目的是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4
色彩的基本屬性,所謂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它是決定畫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這三要素的變化與組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象。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感受與認識正是基于對這三……
色彩的基本屬性,所謂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純度。它是決定畫面色彩的主要原因。我們平時看到的色彩世界,正是由于這三要素的變化與組合,形成了五彩斑斕的景象。人們對色彩的不同感受與認識正是基于對這三要素的不同認識。
一、對色彩混合的認識。
不同色彩經混合后,得出新的色彩,這是非常淺顯的常識,無需讓學生死記色彩混合后所以規律,但對三原色的不同混合所獲得色彩以及色彩混合后大體色彩傾向要讓學生理解。教學中,通過對農民畫的了解,學生感受到農民畫色彩在用色上的特點, 二、是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色彩組合所產生的美感,離不開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裝飾色彩常常和現實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樣。雖然它源于自然,但不是對自然色彩的復制。學生將學過的對比色知識,運用到對裝飾色彩的.理解上,這樣便會更好的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要注意培養自身的直覺敏感。然而,確始終以色彩原理為基礎的。
三、光線對色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景物在光線的照射下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色彩。小學美術以平面色彩為主。但對學生的色彩感受要積極的給予肯定。
四、繪畫學習與學生的情緒也有密切的關系。
有人認為審美的知覺,就是一種情緒的知覺。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往往是從作品具有一定的情緒體驗開始的。色彩的體現更有說服力,在作畫過程中,情緒對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藝術作品如何有感人作用,就在于它的吸引力,如何把作畫者引入,這就要求先調節自己的心態,穩定情緒。讓我們得去“喜歡”它。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5
在我從事教育行業的幾年時間里,最經常聽到的就是:“當一名美術老師真好!上課不用從頭講到尾,輕松又愉快,輕松的收獲教學成果,還可以得到全校學生的愛戴……” 我聽了,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要美術課上好,還真不是那么簡單,課前要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在我任教的幾年里,學習了很多美術教學成功案例,觀摩過許多優秀美術老師精彩授課,同時我也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把自己總結的教學理念搬到課堂里,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目前,“為畫而學”的教育觀已經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者的非議。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美術學習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所以,我們對學生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我們尋找的途徑,必須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現代兒童教育基質中,無不體現著“寓教于樂,寓教于玩”的基本特點。
然而,兒童的美術教學中,并不是以通常意義上的“輕松游戲、淺嘗輒止”,它的“游戲”內容更為豐富,規劃更為寬松,過程更為復雜,結局更多變化。它要求學生真正做到一個親身體驗的參與者,眼、腦、手并用,充分運用各種知識,充分展示各種能力,充分挖掘各種潛能。而我們教師就是這項“游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應該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以充分啟迪學生的心智,發散學生的思維。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引入游戲性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最自主的美術活動。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6
《點的魅力》本節課教學內容意在讓學生從大自然和生活的萬物中發現圓點的幾種基本形狀:圓點、圓圈;發現圓點在紙上不同的位置,給人不同的感覺,產生基本變化。通過對教材創造性的處理,突出一個“玩”字,力求在教學中師生共同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既競爭又合作,共同發現小圓點的魅力,用圓點來創造美。
在導學部分,通過認識新朋友———小圓點的自我介紹,抓住了學生好奇和探究的心理,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起來。老師順勢而導,學生比較自然的就進入了學習的第一個環節中,出示自學指導,自學課本中的“只是窗”,了解小圓點在畫面中的不同位置及不同的排列方式帶給人的不同感覺,然后交流學習所得,從而對小圓點的魅力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為了讓學生對小圓點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理解,進入第二個環節:小組合作探究。通過欣賞小圓點構成的美術作品,學生共同探究、交流、匯報并體驗,讓孩子們對小圓點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并體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過程。這樣,由看到說,由說到做,由簡單到復雜,學生容易接受,也體現了“四六”教學模式中的先做后教。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得到充分展示。
從學生完成的作品情況來分析,大部分的學生作業都很投入,但由于小組合作探究占用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真正讓學生作業的時間不是很充足,部分孩子雖然還在努力,但也只有在課后繼續完成了。
在課堂教學設計當初,并沒有講到小圓點的聚散、規則以及作品欣賞做到歸類等問題,給這堂美術課留下了少許遺憾。課雖結束了,但思考仍在繼續著:有位老師曾經對我講“一堂課,只要學生學得開心、畫的順利,老師教得實在,就是一堂成功的美術課。”我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里,在將來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7
《哆來咪》是湘版第五冊的第一課內容,乍一看這課題,孩子們都覺得很奇怪:為什么美術課的課題是跟音樂有關的呢?《哆來咪》從介紹戰國編鐘入手,把音樂與美術有機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旋律、編鐘大小來感受,體驗因形和色漸次變化所產生的一種韻律節奏的美感。
本課重點是讓學生們認識色彩漸變的規律,能感受到色彩漸變帶來的魅力,而難點則在于如何把握恰當的調配顏色做出漸變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著重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從水瓶琴實驗導入,初步感受到漸變色的美,激發學習興趣。
二、認識生活中的漸變現象,讓學生們能夠找出漸變規律和感受到漸變的魅力。
三、通過示范漸變色的畫法,引導學生掌握調色的方法。隨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簡單圖案紙發給學生進行初步嘗試,5分鐘后,對學生嘗試的作業進行具體分析,找出問題所在,解決問題。
四、感受漸變色物體的立體感、光感、韻律感。通過平涂畫和漸變色畫來繪制效果。
五、欣賞優秀的手繪漸變作業。
六、學生自主設計圖案 ,進行漸變練習。
隨著層層梯進的'講解,學生基本上都能理解漸變的概念,絕大多數學生能認識到漸變知識,感受到漸變的魅力,也能掌握漸變的方法。然而,漸變并非只有明度漸變,還有色相漸變、大小漸變、遠近漸變等等。
講完明度漸變后,我接著把色相漸變的作品和明度漸變的作品貼在一起,問學生“這一張也是明度漸變嗎”?大部分學生都回答是,我意識到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明度漸變的概念,于是,我就用兩種漸變色進行對比,通過對比、講解,學生能更好的區分兩個概念。
其實,“漸變”在生活中很常見,只是在這節課上,第一次將其作為一個知識點來系統講解,孩子們對于新學習的知識感到十分欣喜,都躍躍欲試!你瞧,有多彩的衣裳、不一樣的派大星、漸變的藝術字……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 18
《猜猜我是誰》一課選于湘教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是關于制作與表演綜合的活動,課程當中會涉及到面具的設計、剪紙、拼貼,主要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動手能力。
課程一開始,我就戴著面具走進教室,因為是動手制作的課,對于好動的二年級而言,開門見山就足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并由此引出課題《猜猜我是誰》。
之后,我出示了不同區域的面具,由學生進行觀察,分組討論,引導他們總結出面具的異同之處,在他們腦海中初步形成面具的制作要點,從而讓他們自由發揮想象。重點教他們正確尋找眼睛和嘴巴的位置,邊做示范邊提醒學生剪刀不長眼小心使用,并讓學生展開想象,不要讓眼睛只局限在圓形,臉型亦是如此。同時用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面具裝飾的幾種方法。
最后,讓學生欣賞一些面具作品,讓學生正確運用課前讓他們帶的環保材料,讓自己的面具更具特點,為了不讓他們隨地扔紙屑,我讓他們把自己剩下的紙與同學交換,用于裝飾,也能因此讓面具更多彩。
因為是手工課,學生興致都極高,但是,學生的創作膽量明顯不夠,思路不夠新穎,都被局限了,我反思了下,估計跟我做的教具有一點關系,我做的太過精致,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很多學生都是用剪刀剪,其實,最主要的方式是要用手撕。
一節課氣氛都很活躍,學生的激情都很高,但這并不能說這節課不存在問題。雖過程中再三強調了怎樣正確尋找眼睛位置,但可能有些言語措辭還不夠到位,讓學生不能充分理解,還是有一些同學的`的眼睛間距過大或過小;臉型很多局限于圓形、方形,面具的裝飾也過于單調,之后應該多欣賞學生作品;時間的把握程度還不夠,沒有留出多余時間讓學生當場進行表演,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希望以后的課堂中,可以讓他們更多地運用環保材料,將環保意識滲透到他們的思想當中。
【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7-18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06-18
小學美術故事教學反思04-13
小學美術工作教學反思04-21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范文01-17
小學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01-05
小學美術研修總結反思12-28
小學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01-05
蘇教版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