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
老舍的這篇散文,可謂是寫景的經典之作。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美美地讀,發(fā)現(xiàn)其韻律美;讓學生細細地品,體味其語言美;讓學生靜靜地寫,模仿其寫景美。
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①飽含深情地誦讀課文,發(fā)現(xiàn)并體味濟南的冬之美。②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妙用,學習表現(xiàn)美的方法。③仔細揣摩作者對平凡景物的獨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達成目標,其分析如下:
1、在新課程大談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學抓特點”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分析“寶地”、“溫晴”、“奇跡”、“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這幾個詞,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從而讓學生明白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因為這個題設計簡單,學生通過預習之后,無需討論,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時間不多,完成情況較好。
2、因材施教,分層設題。在“對學品美句”環(huán)節(jié)中,我為了做到因材施教,進行了分層設題,分別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層學生能在A1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運用老師我教的賞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兩個句子賞析;C層學生能在A2地帶領下,通過對學,能出一兩個句子賞析題給其他組;A層學生能針對C層出的句子賞析題,能即興進行賞析。因為是公開課,所以學生有點緊張,特別是即興賞析的時候,表達的語言不夠凝練。同時因為每組對ABC三層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組需要三層同學都舉手參與,以至于有幾組不敢積極參與其中。
3、難點突破,通過小組群學的方式來達成。通過“群學理方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發(fā)揮小組力量,來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環(huán)節(jié)占用的時間過多,導致這部分過于倉促,學生討論不夠充分。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兩點:
1、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更多孩子展示和說話的機會。在以前的教學中,每個小組的發(fā)言人幾乎是固定的,導致許多學生沒有機會發(fā)言,也不能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給這些孩子發(fā)言的機會。
2、在公開課教學引入之前,應該激發(fā)學生的激情。一節(jié)課的成敗在于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的表現(xiàn)完成在于教師的引導。在教學前,教師應該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確保公開課的成功。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2
《濟南的冬天》這一課,是語言大師老舍的一篇散文,文章緊扣住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總特點,把濟南的山、水、城,人都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的美好畫卷。在第一課時中,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溫晴”這一總特點,并對“濟南的水”所構成的“空靈水晶圖”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將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安排為對描寫“濟南的山”的“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山村臥雪圖”進行賞析。
一、 導入
在課堂的導入部分,主要采用的是復習導入的方式,針對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內容,進行課堂提問。如:濟南的冬天的總特點為溫晴,濟南冬天的水的特點主要包括: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暖;水藻真綠,終年貯蓄的綠——清澈透明;空靈的藍水晶——清亮。通過這些問題,引出濟南的山也美,水也美,那么究竟美在哪里,讓同學們以“濟南冬天美,美在——”這個句式來造個句子。
同學們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大部分引用了課文中的原句,如:濟南冬天美,美在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濟南冬天美,美在小山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安靜不動的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準保暖和。”濟南冬天美,美在下雪后,山尖兒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從學生的答案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將山美水美的大部分句子都引用到了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剛好可以引入到下一個問題。
二、 合作探究
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就放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整個環(huán)節(jié)只設計了一個問題,希望通過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對課文中所寫的山的美麗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問題:請同學們閱讀第3—5自然段,找一找其中你最喜歡哪個句子,并說說你的理由。
在這個問題提出來以后,學生開始進入默讀階段,我開始覺得課堂進入了一個沉悶期,因此迅速的提出讓學生可以以前后桌為小組展開討論,互相說說最喜歡哪個句子。但正是這一做法,導致學生們在對文本的閱讀較為淺顯的前提下,難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探究結果。不過,學生們的答案還算是比較全面。
生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這一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小山寫的更加生動形象。
生2: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這一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山上的樹木的樣子活靈活現(xiàn)的展現(xiàn)了出來。
生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露著,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白,一道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更加寫出了山的美麗。
(在這里,學生未能發(fā)現(xiàn)本句中“穿”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另外,在學生提到此句時,向學生介紹寫作中以動寫靜的寫作手法,運用一種動態(tài)的景物來體現(xiàn)環(huán)境的靜,它的特點是講究虛實相生,也追求動靜相諧,動靜結合形成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生4: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一句也是運用了以動寫靜的手法。
……
在多個學生對于該問題的回答中,基本上將這三個自然段中所出現(xiàn)的各種修辭手法,寫作方式,乃至作者在文章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囊括一空。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不足的是,我把每一個學生的答案基本上都在他們回答完成后,歸納概括復述了一遍,本意是希望通過老師的復述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的關注程度,但是,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課堂環(huán)節(jié)中的贅余。
三、 拓展提高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但是老舍在這篇文章中,把濟南冬天的景物賦予了多種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寫水的自然段中,把長條的垂柳賦予了一個俏美柔情的女子的形象,那么在寫山的過程中,同樣有很多景物被賦予了人的形象。
1、守護搖籃的母親——撫慰人心的話語 溫暖
2、細致周到的護士——溫柔的關照,安心
3、優(yōu)雅健美的女郎——明亮 喜悅 希望
4、嬌羞害羞的少女——純情 溫情 害羞
那么,為什么作者寫了這么多的女性形象?
因為女性形象溫暖、柔美、慈愛,更加符合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總特點。
在這個問題中,有學生回答說,因為老舍在山東任教的七年中,把山東當做第二故鄉(xiāng),所以,他把濟南的冬天景物比作母親,也可以理解成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他的這一回答成為本環(huán)節(jié)中的亮點內容,也是我所沒有想到的。這說明,我們作為教師,不應當低估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而要更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能夠做課堂的主人。
四、 情感提升
“溫暖晴朗”這樣的天氣特征一般出現(xiàn)在春天,但是在濟南的冬天中處處洋溢著春意,你能找到那些句子中蘊含著春意嗎?
1、“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把他們喚醒
3、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找個影呢。
明明是要寫濟南的冬天,作者為什么要寫春天呢?(此處應讓學生討論)
1、突出濟南溫暖晴朗的特點
2、表達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憐愛
3、對生命的深刻感悟,樂觀、進取
前兩點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找出來,但是在第三點上,提問了幾個同學都沒有答出來,此時,我引用了雪萊的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時有的同學恍然大悟,立刻打出了樂觀向上這一點。在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課堂還給學生,還是要在教師恰當引導的基礎上。
五、 結構解析
本身完成了以上的幾個部分,這堂課對于濟南冬天的“山美”的賞析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為了不給學生留下遺漏的知識點,我又在最后補充了兩個問題,就是:“第4、5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樣的順序來進行寫作?”“和朱自清的《春》相比,兩篇寫景的文章有何不同?”
這兩個問題由于時間的關系也沒有辦法展開去講,只能從表面上進行簡單講解,特別是對于與《春》相比這個問題,本身這個問題對于學生在日后進行寫景的作文有很大的幫助,與其在課堂上這樣泛泛而論,倒不如專門拿出一節(jié)作文課的時間,給大家比較講解,然后進行快速作文,更加有效果。并且這兩個問題的出現(xiàn),也打破了原本的課堂節(jié)奏。
總結:
除了在以上的教學設計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韓老師和史老師在評課的時候,也指出了我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比如:本節(jié)課幾乎都沒有用到幻燈片,在大屏幕上一直展示著一張圖片,但是這張圖片的內容是否為濟南的冬天的圖片值得商榷,容易誤導學生;課后應當及時的布置學生進行寫景小作文的練習,可以模仿剛剛學過的文章,寫個二三百字的小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等。
對于老師們針對我這節(jié)課提出的問題,我會進行進一步的修正,作為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認真的進行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并在每節(jié)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推動自己在教學方面的成長。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3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構思精巧,語言優(yōu)美。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xiàn)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學主要以課文作為憑借,因此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huán)。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文中寫了哪些景物?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給人怎樣的印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課堂氣氛活躍。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4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是一片寫景的散文,文章先總寫了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再從山和水兩個方面分別寫濟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時,抓住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通過對山和水的描繪,來抒發(fā)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贊美之情。之前學過了朱自清的《春》,學生大致掌握了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運用自己在《春》這一課中學到的寫景的方法,自學這一課,然后,做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傳授給其他的同學。
我整體課堂的設計是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的安排是:美讀課文,整體感受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熱愛之情,理清文章的結構:總—分,然后是學生回憶在《春》中學習到的寫景散文的學習方法。自己選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歡的一節(jié),寫一篇小教案。第二課時:講清楚講課的規(guī)則,開展“教師大比武”比賽,由學生點評,最后老師總評,總結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
從教學設計上看,這節(jié)課的設計完全遵守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傳授給學生文章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在小組合作的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討成果,在課堂上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長,補比自己之短,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有限,沒能很好地進行課堂調控,以致于出現(xiàn)了一發(fā)難收的局面。氣氛之熱烈,效果之顯著,固然讓人欣喜,但個人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5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寫景散文,為了上這篇課文,我曾經反復思考,但是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個明確的結果,不知道該怎么樣才能讓學生喜歡,并且上好。
一班先上,開始我打出了一張圖片,下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讓學生猜猜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哪個城市,學生猜出是濟南,于是明確本課課題:《濟南的冬天》。然后按部就班的介紹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接著回歸文本,學生朗讀課文,一遍結束后,我說,老舍滿懷深情的寫下了這篇文章,正是源于老舍對濟南的熱愛,下面請同學們有象老舍一樣懷著對濟南的熱愛把文章再讀一遍,于是學生又讀了一遍,兩遍結束后我說,請幾為同學把課文再朗讀一遍,一共三位同學把課文讀了一遍,三遍讀完后,我說,你喜歡濟南的冬天嗎?有同學說喜歡,有同學說不喜歡,對于反對的聲音我置之不理,然后我說請拿出筆記本,以“我喜歡濟南冬天的 ,因為 ”句式寫出你對濟南的印象,五分鐘后,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句子,有喜歡小山的,有喜歡日光的,有喜歡水的,基本上反映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闡述的原因用的基本也是從文本上摘錄的語句,自己的感受和加工較少,做了簡單的評價之后,進入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我說:老舍是個語言大師,濟南的山水的在大師的筆下充滿了詩情畫意,因此本文的語言很值的我們欣賞品味,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對于描寫優(yōu)美的句子,學生基本能找出來,而且對于修辭的運用也基本能說出來,但不夠深刻和到位。一堂課在沉悶的氣氛中結束了,相比以前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我自認為這堂課特別失敗。
下課后我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希望下一節(jié)課會有所改變。上課后,我照例介紹了作者及寫作背景,接著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了一遍,一遍結束后問學生:讀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要說的?有學生說,我特別佩服老舍,他把并不怎么樣的濟南的冬天的景色寫的這么美;有學生說,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有學生說,濟南的冬天的水很美……很多學生都說了自己讀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聽得出來,學生是喜歡這篇文章的。我順勢就問,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嗎?大家都回答,喜歡。那么接下來我們能不能帶著喜歡的感情再去把課文讀一遍呢?于是所有的學生都放開嗓子又把課文讀了一遍,讀完后我問:你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哪些句子和語段的語氣是特別處理過的,你是怎么讀的?短暫的平靜后,有學生舉手了,說:我覺的第一段應該用比較平緩的語氣來讀。你可以示范一下嗎?我問。他把第一段讀了一遍,讀的確實很到位,相信他已經走進老舍的感情了。然后有學生說第二節(jié)應該用緩慢的語氣,輕輕的讀,于是他也示范讀了幾句,結果其他同學哈哈大笑,抓住這個契機,我說你們覺的他的理解對嗎?到底應該用什么語氣來讀?在大家的討論和幾位學生的示范朗讀后,同學們都明確了應該用愉快,溫馨的語氣去朗讀。又有學生說第三節(jié)應該用輕快的語氣來讀,于是他讀了一遍,讀出了歡喜和愉快的感情,理解的非常到位,同學們也表示認同,在確定了各自的朗讀基調后,我說,現(xiàn)在請大家用我們剛才探討過的語氣把課文再讀一遍好嗎?結果所有的學生都非常愉快的把課文再讀了一遍,最后我讓學生完成那個句式,并當堂展示,結果大部分學生闡述的理由除了引用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加進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比一班學生的理解要深入和透徹的多,下課鈴聲響了,還有很多同學躍躍欲試。一堂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了,我和學生們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比較這兩堂課的得失,我發(fā)現(xiàn)調動學生的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第一堂課我沒有為調動學生的興趣做任何鋪墊和引導,所以學生可以說是很被動的把課文讀了三遍,在被動的情況下閱讀文本,得到的啟發(fā)和感受幾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課上我比較注重學生的感受,所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是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隨機生成的,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的基礎,學生的興趣也就隨之而來,這堂課就是在學生的牽引下變成了一堂朗讀課,而朗讀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個環(huán)節(jié)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開”和“柳成行”的關鍵就在于興趣這塊土壤。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6
每次講完《濟南的冬天》,自己總是喜憂參半。同樣,今天這節(jié)課既有令我滿意之處,又存在著些許不完善的地方。
首先,導入新課的花費的時間相對來說長了些。由于是異地授課,和學生素昧平生。初次見面,自己忽略了對氣氛的調解,所以學生有些緊張,盡管相當淺顯的問題,也不敢舉手回答。由此我深刻地認識到:課前與學生溝通交流,創(chuàng)設和諧的氛圍至關重要,這是決定一節(jié)課成功的基石。
其次,最初教學時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互相合作探究,因此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比較單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后期變換了方式,學生的思路打開了,課堂的氣氛也活躍起來。因此只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可取之處。我采用了學練結合的方式,學生基本掌握了重要的字詞的讀音、寫法、意義,理解并能運用比喻、擬人修辭方法。教學時注意知識的拓展,結合課外語段練習,加深學生對對比寫法的理解。我時刻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能適時并恰當地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教學內容力求銜接自然,過渡得當,因此學生對文章寫作思路的理解水到渠成,并初步領悟了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上只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粗淺的看法,有的見解可能不準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后,我一定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改進,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蒸蒸日上,爭取講每一節(jié)課少有遺憾,多些精彩。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7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也是教材中非常經典的一篇文章。但對于我這個“新手”來說,很難。首先是難在文章整體的把握,其次是感情的抒發(fā)與景物的交融,再次是寫作手法的探討與借鑒。在上這篇課文之前,我一直在想這樣兩個問題:怎么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篇文章的美,知道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如何通過品讀這篇文章對學生的作文有所幫助,讓他們從中受到一些寫景抒情的啟發(fā),如何真正把讀和寫結合起來。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學習了余映潮老師的教學方法,從教會學生如何去讀一篇文章出發(fā),先整體,再局部,再精段。設計了三個主要的問題,通過三個層次的品析,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文章賞析的一些方法和角度,訓練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方法的結合對文章的精彩句、段的賞析。并在課堂上要求他們寫下一點賞析的文字。盡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并即時將自己的思考落實于筆端,希望可以通過這種訓練縮短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真實的寫作之間的距離。再有就是強調這種文章閱讀的方法,首先使他們有這樣一個意識:“喔,文章原來可以這樣讀”,在未來的學習中,我會進一步訓練他們用這種方法閱讀課文以及補充的選文,希望能使他們得到一把閱讀美文的鑰匙。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地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但是我的問題在于課堂的組織上——在品析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品味和教師引導的時候得有點亂了,沒有將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有的學生趁機開小差了,課堂的秩序不好,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不理想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深深覺得,作為一名新老師,對課堂的把握是最難的部分。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必須要在這方面多花功夫了。
目前我有這樣的思考:
1、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范型教學,并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2、試著用情緒去調動學生。這很難,但如果做到了必定效果很好。用強制的方式只能使學生被動接受,要是能夠明白他們的想法,去引導他們,讓他們積極主動得聽課、思考,不搗亂,不游神就好了。但目前我只是能意識到這一點,卻做不到。
這一個月又要結束了,深深感到時間過得飛快,不免有一種“日暮途遠”的感覺,于是告誡自己,“一定要再勤快一點兒!”雖然存在的許多的不足,但我會繼續(xù)努力,多鉆研多學習,不斷提高自己。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8
一、簡述課堂目標:
這堂課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因此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況并且積累生字詞;
2、理清文章內容;
3、初步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晴”。
二、本堂課的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清文章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采用怎樣的手法寫出濟南“溫晴”的天氣特征。
本堂課我計劃采用自由朗讀引導的方式講授。首先介紹作者老舍先生,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和學生互動提問他們有沒有學過老舍先生的文章。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學生的反應較好基本都能會議起自己在小學階段學過的老舍的文章,接著我用PPT展示事先準備好的老舍先生的簡介,根據簡介將老舍先生的基本情況提示給學生。接著播放《濟南的冬天》的示范朗讀,使學生在聽示范朗讀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并且熟悉課文內容。接下來本來設計的是要點一下文中容易出錯的字的字音,但是由于上課的時候有些緊張結果在這兒忘記做字音糾正這一環(huán)節(jié)。而且從后來課堂反應來看,這個示范朗讀只起到了糾正字音這一效果并未達到是學生熟悉課文的目的,示范朗讀也未能引起學生對《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初步感知。其實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完全可以由自己來做朗讀并且配上輕音樂,這樣應該更能和學生達到情感交流的目的;或者是找朗讀能力較好的學生來配上音樂進行朗讀,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課堂上應該多多的相信學生,這樣也許能收到意外的效果。
接著,還未等學生對課文進一步熟悉我就立刻進入了“自由選段朗讀并說出為什么想讀所選文段”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此學生顯然沒有做好準備,就出現(xiàn)了學生冷場的現(xiàn)象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反應不夠活躍。其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完全可以多給學生點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熟悉課文內容,然后再做這一環(huán)節(jié)相信效果會好很多。
最后,就是精讀文章的第一段進一步學習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我自己覺得處理的較好,能逐步引導學生一點點的明白作者在這里用了對比寫作手法。為了引導學生理解對比的寫作手法我設計了幾個問題逐步深入幫助學生理解,在引導的過程中已經有學生提前就明白了作者使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
文章布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 “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lián)系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xiàn)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確實好美、好美!老舍雖然沒有用華麗的詞匯,但字里行間無不透過著老舍對濟南的深愛,濟南在老舍眼里簡直是人間天堂!我記得他老人家曾說過“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從此你可以看出我們的先師是多么地喜愛濟南!瑞士只占了一個夏天,西湖只占了一個春天,而濟南確足足占了一個秋天和冬天!!可見濟南在先師心目中的份量!
可是,可是,我們生活在先師筆下的天堂里,我們感到了什么?如果我們不努力,我們如何向先師交待?
生活在濟南這座美麗城市的人,醒醒吧!當你站在濟南的土地上,我不知道你聽到了她的心跳沒有,如果你沒聽到,你就太盲目了?我們的建設者和管理者,你們的每一步規(guī)劃,當你們的筆在藍圖上劃出一個符號時,筆尖下發(fā)出的微微的“沙沙”聲可是濟南的喘息啊!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9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精讀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美文,賞美文來品析文章的“美”,把握文章內容。
所謂“讀美文”,就是以“讀”貫穿教學的始終。如,“讀課題”,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對濟南的深情;“讀濟南的三大特點(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讓學生從中真正感受到作者發(fā)出內心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樣的感嘆,同時結合寫作背景,引導學生學習老舍對“故鄉(xiāng)”的這種深情,并學會用這種深情去閱讀這篇文章;“讀優(yōu)美的語句”,讓學生品味語言美……
所謂“賞美文”,就是對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進行賞析,學會基本的語句賞析的方法(例如:修辭的運用、寫作手法的運用)。作為“語言藝術大師”老舍,其語言的精煉、純凈是值得學生去探究的。同時,作為初一的學生,應該逐漸學習對語言的賞析。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預設了如下多個句子,是學生能夠充分的發(fā)揮他們的學習能力,細細品味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如對擬人句:“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的品析;對比喻句“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品析;對重點字詞的品析——“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從中培養(yǎng)學生自己感受美的能力,把握品析美的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在整個教學中當然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文本的研讀不夠到位。在對“陽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進行教學的時候,我覺得對其中幾個句子的賞析還是不到位,如對“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句話的賞析。其實,老舍給讀者鋪設了一個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卻只是分析了“睡著”“喚醒”的擬人手法,而忽視了“閉上眼睛”這種優(yōu)美意境的感受,沒有很好的帶領學生體會語言文字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之美。
其次,是在這種美的學習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體現(xiàn)在板書上。我覺得板書的字太多了不夠精簡,白色的粉筆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體現(xiàn)在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教學上”。在這塊知識點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運用。白色、青色、銀色、藍色、彩色、粉色……給人的視覺感受已經很美了。遠望這座薄雪覆蓋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銀的,“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紅:讓讀者以美的視覺享受。可是,在教學中,我只注重了這些色彩的詞語,卻忽視了與整個文章的結合,不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讓語言失去了魅力。這一失誤,我覺得使得這堂課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導語的問題。在教學中,我雖時刻提醒自己關注引導語。但是,在一些小問題上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缺陷。比如對“薄雪覆蓋下的山”解讀之后,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我說:“假如給你一座山,你會怎么寫。”這樣的引導語,我自己在課后也覺得很難想象。但若是換個語言,也許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如:“假如讓你寫你心中的山,你會如何去描繪呢?”所以,在引導語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改進。另外,“兒”化音的朗讀做的不夠到位。自己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可是,學生在這方面沒有感受到。細節(jié)決定成敗,細微之處見真知,今后教學中要多多注意細節(jié),做到精益求精。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0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濟南冬天“溫情”的主要特征,描繪了陽光朗照下的山的 溫暖安適,薄雪覆蓋下的山的秀氣美麗的及綠萍浮動下的水的 清透空靈的景象,賦予了 濟南的山山水水以 感情 和 生命。文 章文質兼美,適合朗讀,因此本 課設計了齊 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方 式,采用以讀帶講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目標上看,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置知識、能力、感情目標、循序漸進易于實施。從 教學流程上來看,用第一課時所學內容及本課將 學內容作溫故而知新,導入語言富有詩意和內涵,極具感召力。研讀賞析,問題設計由淺入深。
《濟南的冬天》給我們展示了四幅畫面:三幅山景圖和一幅水景圖。第一幅為我們展現(xiàn)的 是“小山搖籃圖”;第二幅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雪霽晴巒圖”;第三幅為我們展 現(xiàn)的是“城外遠 山圖”;第四幅為我們展現(xiàn)的是“空靈水晶圖” 。作者通過這四幅優(yōu)美的圖畫,再讓我們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的啟示,使優(yōu)美的感情與文中的景物 和語言之美獲得充分的交流,從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 陶,得 到精 神愉悅。因此, 在教學過 程中,不僅僅 讓學生欣賞到畫面 美, 還要品味到語言美,感受到情感美,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審美, 這才是語文教“ 美”的意義所在。
在本課教學中,沒有機械,繁瑣地逐一 分析四幅畫面,而是以薄雪覆蓋 下的下山圖為例,交給學生 方法,讓學生自己論述學習其他畫 面;并設計 了三幅山景圖之間的比較閱 讀,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 主觀 能動性,體現(xiàn)了新 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主體的目 的,這里也體現(xiàn)了 教學過程中“活”的特點。
本課教學將品味鑒賞優(yōu)美的語言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老舍的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是言語講 究 ,而是對所寫對象極為熟悉,并 有深切獨到的體會,它是帶著一般發(fā) 自內心的真實的喜歡勁兒向人們述說的。 《濟南的冬天》一文,正表現(xiàn)出作者對濟南氣候的了解,對濟南景物的熟悉。“濟南人們在冬天 是面上含笑的”捕捉得十分準確,也十分生動。他寫山、寫水、寫雪、寫陽光、寫 各色人等舒適而又快活。他的心情正是這樣,他的喜悅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同身受”,用讀一讀、找一找、議一議、說一說的方式,讓學生對語言真切的 體會,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喜愛之情。
在品讀鑒賞優(yōu)美的語言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初次設計由學生 自己品 讀、鑒賞。本以為這樣設計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 性,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沒有預先考慮 到學生的語文水平,作為七年級 剛入校新生,學生還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沒有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 ,因此 在課堂中茫然無 所知。在第二次的教 學過程中,我采用教師引導、講解、分析、鑒賞的方 式,但發(fā)覺本來是課堂引導者的 我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沒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幾經修改,由 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來品讀、鑒賞這篇文章的語言。
拓展延伸部分,安排欣賞美景,借鑒本文寫作方法,當堂作文的練習,注重鍛煉 學生抓住景物特征 描寫 的想象能力和寫作能力,用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啟迪教育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 。
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學 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本課安排學生課前摘抄描繪 冬天景色的優(yōu)美語段,就是啟 發(fā)學生多讀書,養(yǎng) 成積累詞句的學習 習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齊讀、自讀、小組讀、默讀等多種、多次朗讀的設想,則是對語 文學習 的延展, 深化語文學習成果。無論是 課堂寫作訓練還是課前資料積累,其最后的目的都是為了 讓學生牢牢掌 握住學習語文的方法,教“實” 不是讓學生牢牢記住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才是教“ 實”的目的及意義所在。
最后,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1)由于目前網絡的限 制,教師制作的課件過于單調、枯燥, 缺少與本文相關的圖片、資料的展示;(2)對于學生 的發(fā)言,缺少 適當的激勵性評價。把課文教“美”, 教“ 活”,教“實”,這才是《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教育價值。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篇寫景散文,為了上這篇課文,我曾經反復思考:怎么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老舍先生對濟南的深厚感情,真正體會老舍先生的文章之美。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盡可能的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互動交流,合作探究。整節(jié)課按照六步教學法“導入新課—明確任務—整體感知—重點研讀—拓展延伸——梳理總結”的思路,先是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個性得到了發(fā)揮。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地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沒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學,學生品味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對此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讀。朗讀是學生進入課文的橋梁,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進入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讀中學習,在讀中感受語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導學生品味的時候,應做好示范型教學,并學會從哪些角度對句子進行品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2
課前反思
一、教學思路問題:
1、我先把課文認真地讀了幾遍,把我讀懂的內容用黑色筆做了標注,然后出了檢測題目,看學生是否能答。如果能答,這個內容我不教。
2、我再把課文認真地又讀書了幾遍,我把新的發(fā)現(xiàn)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用紅筆做了記錄,這些是我要交給學生的重點內容與方法。例如對毒、響亮這些詞語的理解,對擬人句子分析過程的獨特理解。
3、一篇文章,特別是“大家”的文章,可學之處很多,但不可都在一節(jié)課中都學完,也不能都學會,我讀了十幾遍都讀書不懂的東西,不奢學生能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內去讀書懂,因此我決定我十幾遍都讀不懂的我也不講。學生如果問出,我就告訴他們長大以后就會懂得。
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問題:
1、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要依據“形散而神不散”來教,我想把它作為第二課時去處理。這一節(jié)課我主要是想通過第一二段教學生閱讀文章后做題的方法。所以我設計邊讀課文邊做檢測題的方法。利用搜集資料、采集信息點的方法做自己能做的題目。留下自己有困惑的題目,這些題目就是我要重點教的題目。
2、品味語言、理解字詞、學習句子,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都是需要教學的內容,我選擇了通過示例的方法教學字詞,解析修辭方法,滲透對比寫作手法,通過反復朗讀理解內容,領悟主旨,體會情感。
3、我用較長時間的導入為后面的寫作理清了思路,加上教師的范例,引導學生做練筆寫作。并在各組內交流,推薦小組內優(yōu)秀的作品在班上交流。
4、作業(yè)我是想激起學生自主預習的想法,但又不給他們增加壓力,導致學習語文成為一個負擔。讓學生愉快地、高興的在課堂上認識事物,學習語文知識。
三、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1、本節(jié)課不是展示課也是展示課。不是展示課是說各方面考慮的還不是太成熟,說是展示課是想驗證一種語文教學的思路。
2、語文課教什么不是隨便的,是要“依據體式,依據學情”來確定的,通過檢測,重點教學生不會的而又想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會什么教什么,教師喜歡什么教什么。教師能教什么教什么,參考別人的東西可以,但教師必須有自己的思維。
3、這樣備一節(jié)課的時間可能長了點,但思路還是比較明確的。可能會有缺憾,但我愿意在這種缺憾中做無悔的追求。
課中反思
一、課前導學案印刷不是太清,四個版面各漏印了一行。其他教師對我懷著一種期待,共有22位教師聽課,這是聽課史上最多的一次。
二、導入語中用比喻寫家鄉(xiāng)冬天寒冷的特點,學生不會。我跳過去。原計劃7個題目用10分鐘時間檢測的,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強,有的同學不看題目,直接從題目開始讀書起,計劃讀書完再做題目。但對很有提綱作用信息豐富的課文提示語沒有同學讀書。我提示學生課文的范圍。情況好了點。有些同學開始到黑板上寫,前兩個題目做的不錯,特別是作者姓名與字的特點同學們挖掘的不錯。
三、第四個題目正在思維,我發(fā)現(xiàn)時間到了,就叫了停頓。教師開始示范朗讀,學生結合題目進行重點內容的反復朗讀。學生仍在找答案,沒有人朗讀。教師提示后,學生讀了一會,教師讓學生說又學會了什么,兩個同學發(fā)言,效果還不錯。解決了兩個題目,有一個題目教師適當組織了點撥。
四、在設計的幾個交流環(huán)節(jié),沒有學生回答。由于時間關系,又匆匆進入了寫作環(huán)節(jié),教師有示范,學生也在寫,但沒有來得及交流,下課鈴就響了。黑板上的內容沒有核對,檢測題目沒有作完,寫作的內容沒有落實,這節(jié)課就結束了。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但是看出學生對這節(jié)課還很很感興趣的,他們接觸到了與以前不一樣和形式。按以前的想法,我可能會在結束之前發(fā)現(xiàn)學生做完了檢測題目。
課后反思
四、課后交流:一是與同組同學科申愛麗老師進行教學研究,我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花架子較多,例如第四環(huán)節(jié)2、3、4問題,不管它是不是符合改革的內容,在這節(jié)課是沒有用處的,學生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沒有興趣做,所以這屬于無效勞動。因此應該果斷舍去。將第1題調整為三環(huán)節(jié)的第8題,主要環(huán)節(jié)合并為做、讀、寫三個。
五、重新調整: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各為13分鐘。并且逐個分析那些題目學生自己能做出來,那些題目經過同學互相提示能做出來,那些題目教師需要重點點撥。結果發(fā)現(xiàn),不超三個,并且學生可以做一些,關鍵的其實就是那兩三個思維點。
六、再次交流:我覺得上節(jié)課有許多東西沒有解決,課后問了部分學生,因為學校檢查作業(yè)忙,課后實質上也沒有再進行深入學習。為此,我邀請申愛麗老師再次聽課。課前幾分鐘,學生們看見我來了,很高興。紛紛與我談論上節(jié)課的情況,有的學生告訴我,上節(jié)課老師真多,我真緊張死了。還有的說,我想起來回答問題的,但沒敢,場面太大,老師,對不起。還有個學生說,昨天的時間不夠用。我們說說笑笑,我告訴學生我們今天再接著高高興興的學習語文,認識事物,看出來學生真的是高興。
七、重新上課:我先告訴同學們,常態(tài)的閱讀和常態(tài)的考試就是這樣接觸文本后,看能感悟些什么,做出題目來。并且是有時間限制的。考場上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反復讀中尋找答案。然后我和同學們說,把昨天的當做預習,我們再一次重新開始。課程進行的很順利,但在檢測后校對答案時,由于我的語速慢,又等于挨個把題目讀書了一遍,有點延時,導致寫作時只有部分同學寫成,組內交流不充分,只有一位同學在班級發(fā)言并且?guī)熒u價不是太到位。
八、課后再思考:申老師說這一次覺得很好,如果中間緊湊點,不延時就比較完美了。是啊,教學是一門藝術,一門有缺憾的藝術,但我愿意在這缺憾中做永遠無憾的追求。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3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得到了兩點經驗:
一、小組如何合作
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座位的形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樣做的初衷是為了便于小組合作交流,如何讓小組合作取得有法、有序、有效,就要求我們在這方面做點探究,因而我把本學期的微型課題就確定為《“三環(huán)節(jié)、雙點式”語文課堂有效小組合作的探究》。
1、小組分工
小組合作前要做好分工,即要有組織人(一般是組長)、中心發(fā)言人、記錄人、確定展示人。這也是借鑒何炳章先生的做法。我把課文分成六個板塊,即作者簡介和生字生詞、陽光朗照下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評析濟南的水、優(yōu)美語句賞析,各小組承包一個板塊進行預習、展示。
2、合作時機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公開課,老師給學生3-5分鐘時間討論,場面熱熱鬧鬧,實質流于形式,學生的討論合作應該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然后才有合作。
3、如何合作
應該說,小組合作應該貫穿于整個三個環(huán)節(jié),但我個人認為,預習環(huán)節(jié)尤其離不了小組合作。我在與預習是讓每個小組各承包一個板塊內容,先讓學生自主預習,然后組內交流,由組長組織,預習最充分的同學作為組內中心發(fā)言人,其他同學進行補充,由專人加以記錄,然后確立本組的展示人。從實際效果看比較理想,但過程需要耐心指導。
二、展示環(huán)節(jié)如何不流于形式
以前我們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只是單純的展示本組的預習成果一下子就把成果告訴了全班同學,其他同學沒有思考的過程,難以深入理解。因而,我讓每組展示的時候應以問題引領,展示的同學盡量能夠模仿老師上課的做法,帶領大家學習。這樣,展示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葉圣陶老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我們也喊了很長時間: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這就是要給他落到實處。
事實證明,學生的老師當得還是像模像樣的,葛藝勛同學就如何設計臺詞回家想了一晚上,第二天還在跟馮老師說,汪貴旗同學展示的認真負責,唐逸、王雅嫻、孫偉等同學的展示也可圈可點。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展示時爭相質疑互動,小組展示不夠充分的地方或難以回答質疑的地方,我給以了適時的“點撥”,如對于濟南的冬天為什么是“溫晴”的,這一特點如何貫穿全文始終的,學生難以找出規(guī)律,其實這牽涉到散文的特點,即“形散而神不散”,我給了學生以點撥,對于小組的展示,我和同學進行了恰當的“點評”。
課后我跟他們說,你們的展示比我初當老師的時候還成功。
一點不足:
讓每組承包一個板塊,同學們大多致關注本組的板塊內容,對其他足的內容較少關注,因而影響了整篇文章的學習,上完后我在第二節(jié)課予以了糾正,規(guī)定以后預習,每個板塊大家都要預習,在此基礎上各組在進行承包預習、展示。這一點組內老師在評課時也給與了指出。
總之,課改就需要我們不斷動腦筋去探究,隨時加以總結。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在課改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4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節(jié)題為《濟南的冬天》的公開課。上完課,心里總覺得遺憾,因為存在許多不足,為了進一步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特將本節(jié)上成功與不足,總結一二。
一、課件制作與展示
自認為課前雖做了充分準備,在上課的過程中才發(fā)現(xiàn),在聽課文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中,由于課件沒打包,導致在展示時,無法播放,后來只好到文件包里單獨播放,雖然是個小失誤,還是說明了心不夠細,技術不過硬。致使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不緊湊,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課堂預設與生成
本安排一節(jié)課的內容,結果下課鈴聲響了,教學任務卻還沒有完成。究其原因,在生字詞教學環(huán)節(jié)用時過多,本計劃2分鐘完成的任務,有由于學生對詞語意思預習不充分,結果花費了5分鐘也沒能完成。最后經過引導雖然學生理解了,但寶貴的時間也流失了。
因此對學情應能夠充分了解,否則會導致對課堂進度預設失誤。致使在教學時在某些環(huán)節(jié)用時太多,使余下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
三、課堂應變
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預設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暢談對冬天的感受,本以為學生會討厭冬天,并說出一大堆理由,并把他們可能說的內容放到課件中,結果出乎意料是,都說喜歡,致使在展示課件時出現(xiàn)了我預設的內容,導致場面十分的尷尬,也打亂了我的上課節(jié)奏和思緒。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能都遇到過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問題,是對教師臨場應變能力的考驗。如果問題化解得巧妙,不僅能使教師自己迅速擺脫窘境,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而且還會得到學生的敬佩;反之則猶如掉進了泥潭,不要說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這實際上是對教師思想、知識、能力,素質以及個性修養(yǎng)的全面考驗。
雖然在整個上課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一些差錯,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但總的來說還算是差強人意。旨寄希望于下一次能汲取此次教訓,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5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xiàn)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huán)。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么?”“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
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以后在這方面要多努力。
【《濟南的冬天》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上冊《濟南的冬天》教學拓展資料07-08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8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精選15篇)12-2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精選15篇12-22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集錦15篇12-22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集錦15篇)12-28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7
《濟南的冬天》優(yōu)質課教學設計12-27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集合15篇12-22
上海的冬天-仿老舍《濟南的冬天》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