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后,將為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節課的筆算主要是讓學生:
1、掌握乘法的順序;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傳統的計算教學側重于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不是孤立的,它與估算、與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了。
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2、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體驗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滲透德育教育。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對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是,創設一個買福娃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創設一個買書的情境圍繞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展開自主探索,
本節課學生需要理清:
1、掌握乘的順序。
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同時也提倡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在對比口算與列豎式時,學生都喜歡口算的算法,因此我順水推舟的說:“實際上口算與列豎式的算法是一樣的。列豎式的方法比口算方法還要簡便,實際上列豎式也是先算24乘2的積;再算24乘10的積;再把24乘2的積和24乘10的積想加。”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主要是能解決這幾個問題,第二個部分積的末尾“0“能不能省?會不會影響計算結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計算教學的基本步驟:
1、強化口算,估算。
2、重視算理。
3、注重算法多樣化。
4、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意識。
這節課也有不足和需要改進方面:
1、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很好的體現,老師講解多,學生展示的時間與空間少。
2、重點環節單一重復,學生理解內化的過程得不到體現。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盡可能的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在重點環節教學時,要讓學生會說乘的順序,理解并能講述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讓學生在教師創造的時間和空間中體現自我的價值,品嘗成功喜悅。同時實現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并讓學生感受“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這一數學思維方法。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2
感觸一:注重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
教學24x12=?時,我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由學生進行“計算”。計算過程中有學生進行“口算”,有學生進行“筆算”,口算方法靈活,筆算合理規范,呈現出算法多樣化的思維環境。在指導用豎式計算時,我采用:一讓學生自己先體會計算過程,二說是怎樣算的,三辯借助多媒體每一步是怎樣得來的,為什么是這樣?四小結計算方法,五練習,“五步曲”逐層深入。在整個計算活動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其經歷計算過程,允許并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鼓勵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在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得到收獲,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感觸二:準確捕捉了課堂生成問題,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的指導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及時的改變教學思路,靈活的改變教學設計,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在這節課中也得到了體現。
在處理“第二個因數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乘的積時有進位應如何算”
這一難點時,先指導算理,讓學生初步能夠明白。然后引用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有進位又怎么辦”這一問題展開后面的教學。我敏銳地捕捉到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存在的實際問題,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還以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讓學生去探究,進行算理的指導。通過比較與講解,及時幫助了學習障礙,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指導作用”。
感觸三:練習應有層次性和多樣化。
學生初步掌握筆算的方法后,我用多媒體出示三道筆算題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做,再由多媒體演示筆算過程。后面用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筆算題,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然后進行練習鞏固,練習的設計要注重多樣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注重練習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練習是計算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對計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與消化、理解與掌握,往往是通過練習來檢驗,同時還能促使學生感悟、優化算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在練習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注意“以趣引導”,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樂學”。
感觸四:教學中出現的不足
在讓學生自己試做24x12=?過程中,沒有一個學生會做,我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怎么辦才好,最后改變了備課思路,由小組合作學習變成啟
發式進行引導,效果還是不錯的。但在總結筆算的方法時,應該加上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會更好。
對于計算教學,需要我們教師做到服務生活,以趣導入,算法多樣,不拘一格,分層練習,形式多樣。例如:最后我加了一道趣味數學題12x11,36x11通過計算發現其中的奧妙。這些只要我們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計算教學一定會更加精彩!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3
結合課堂實際情況, 反思如下:
1.故事情境貫穿于整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備課的時候考慮到,計算類型的課比較枯燥,學生會覺得很沒意思,因此產生厭學的心理。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設計了一個去數學王國參觀、并且幫助王國找尋寶石的情境,并且將這一情境貫穿于整個課堂之中。從課堂上學生的狀態上來看,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故事情境,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主動地進入到學習活動中。
2.充分挖掘學生的已有經驗。新課標提出, 教學 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學習了乘法的意義、數的組成等知識,因此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12乘3的結果。隨后在學習筆算乘法的環節,也是讓學生自己嘗試列豎式,因為學生有了筆算加減法的學習經驗,因此也能夠將以前學過的知識遷移到新知中去。通過課堂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講之前自己嘗試用豎式來解決問題。
3.關注課堂評價,評價方式多樣,關注反思與總結。在課堂中分別采用了同桌互評、老師評價、自我評價的方式,針對學生的認真傾聽、積極交流、書寫工整、準確計算方面進行了評價。不但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又關注了學習過程。體現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落實了新課標中的理念。在課堂最后設計了寫一寫自己的收獲和感受的環節,讓學生了解到反思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態度,應將這種反思和總結的習慣應用于每一節數學課后。
4.通過檢測及時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掌握情況。下課前設計了檢測環節,通過幾道基礎的練習,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這樣才能結合學生出現的不足之處課后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查缺補漏。
5.對于學生的書寫要求還不夠細致。這節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乘法的豎式寫法,應在書寫上多強調強調,在學生匯報的時候也可以借助投影找一些反例,讓學生挑錯,從而規范書寫。
6.算理滲透的還不夠。尤其是如何將數的組成的方法遷移到寫成豎式上,這一點在備課的時候就沒有想好應該如何處理,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總感覺沒有點透。 通過參加這次百花獎,我的收獲也很多,尤其是知道了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目標應當如何設定,一些關鍵詞應當如何使用等。今后我也會把這些收獲落實到平時的每一堂課中,讓平時的課堂真正做到高質高效。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4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在學生能夠較熟練的口算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重點是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關鍵在于學生能掌握好乘的順序以及兩個積的數位。教學中,我從購新書入手,再現了學生熟悉的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小紅是個愛讀書的孩子,媽媽決定給小紅買一套《少兒百科》叢書,她們來到了書店,大家認真看主題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問題是什么呢?要求這個問題,怎樣列式計算呢? 從而引出本堂課的數學問題24×12,讓學生以探究、活躍、高昂的精神狀態參與學習過程。從課堂反饋來看,效果較好。在探索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豎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豎式的孩子是直接寫出得數而沒有計算過程的,說明這些孩子還沒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時,我請了一位孩子上臺書寫自己的方法,先請口算的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再請筆算正確的孩子說他的計算過程,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表達,讓學生們理解筆算的計算過程。最后在比較臺上錯誤的筆算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5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那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新數學課程標準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包括態度、能力、知識)。
我在教學時(課本第74頁例1和做一做)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以開封的菊花花卉為場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識的發展過程,體驗、經理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樣化,并注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注意知識的遷移。
為避免機械重復訓練,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展示菊花花會的盛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巧妙引入“12×3”怎樣計算的問題,突出了前后知識的聯系,計算方法的遷移,在原有的生活、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構建新知識,自然的引出學生要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采取了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找出解決“12×3”的不同算法,實現了算法多樣化,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設計多種練習,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在練習中,設計了“小動物診所”“摘蘋果”等活動,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性和應用性,在游戲中作數學,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數學。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6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第四單元的教學重點。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乘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教學第一課時是不進位的,課堂上我結合例題引導學生去理解算理。當時的例題是沒套書有14本,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當時這道題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學生對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這道題改成豎式時,學生對于算理都能明白,沒有疑問,只是有個別學生習慣寫上豎式中140的那個0,這個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輔助學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課上再通過純豎式計算,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開始我要求學生寫清楚你每一步是誰和誰相乘得來的,學生能寫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練習的過程中適時請學生上臺板演,再結合錯題進行分析,加深理解,通過兩課時的教學發現針對不進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必須讓學生明白算理。再通過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學生才能徹底學會。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7
本節課中以書本中的情景為學習材料,簡單呈現,直接入題,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曾一度迷失在熱鬧的情景教學中。輕易拋棄教材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 主動權,節省時間以投入到有效學習中。傳統教學重結論,輕過程。其實知識的內化必須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針對問題主動加以分析和思考,然后產生遷移的過程。但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學生掌握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在本章內容中知識點并不需要教師過多地指導,教師只要提供一個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平臺,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然后適時小結,其他的都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
這主要體現在:
1.豎式計算時允許從高位算起和從低位算起并存,等學生碰到實際問題時(進為),自己領悟哪一種計算順序更簡便。
2.學習豎式計算的目的。解決問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是 簡單的用現成的模式解決問題的過程,多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數據簡單,學生的結局是多樣化的,而豎式使學生學習的一種新的計算方式。為了后續的學習除了要求書寫規范,還要溝通他們與其他算法的相通處,這也是主題中彰顯的重要教學思路。
3.本課主要是解決筆算過程中從哪一位乘起、怎么進位和豎式書寫格式問題。現代教育更加重視人的發展,即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育活動,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本本節課我通過制作課件的展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對完成教學目標奠定了好的基礎。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作有效遷移,獲得解決新問題的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對多種方法進行評價,然后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力圖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現活生生的`數學知識,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
4.新課標提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在探索筆算乘法的過程中,我先同學估一估,培養了學生的估算的能力。接著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計算想,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交流討論中,不少同學的口算能力很強,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機構,在交流中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試著用豎式解決這一問題,有了口算的基礎,像大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筆算乘法的方法。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到相互交流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得出的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8
一、成功之處:
1.流程清晰:理清楚教學流程背后的目的,收獲頗豐。復習導入環節喚醒已有知識經驗;激趣嘗試環節自主解決問題,呈現不同算法;交流互動環節總結筆算算法,理解算理;總結應用環節運用經驗嘗試解決問題。
2.收獲了“闖關”的思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將授課環節連接在一起,環環相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3.鞏固練習環節,出題避免單一化,練習具有層次感。即,模仿性練習、單一練習和綜合性練習。
二、不足之處
1.在展示的過程中,忽略了“估算”的環節。背后體現了在面對計算類的內容教學時,讓孩子們估算的意識弱。這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注意。
2.說明算理時,小棒的位置不能完全模仿教材,欠考慮。既然是要向“算法”過渡,那么就一定要把直觀的小棒圖變得更易理解的形式。考慮將3個十放在一起,18根當中的1個十緊挨著剛剛的3捆,自然而然地變成“4個十”,答案能更為顯而易見地展示為48。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9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雖然在乘法進位的方法、筆算的順序和數位的對齊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礎,但計算作為最根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所以本節課把教學目標定位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在弄清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和書寫格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同時培養學生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學習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養成認真計算的學習習慣,其中教學重難點仍是理解乘數是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
對整堂課的教學順序初步打算是,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圍繞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展開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心引領者的角色帶領學生理清:1、掌握乘的順序。2、理解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得多少個“十”,乘得的數的末位要和因數的十位對齊。在實際教學時,估計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算出結果是多少,所以本課基本思路是從“認知——沖突”到“新知——嘗試”經過“交流——理解”達到“鞏固——掌握”,同時也提倡算法多樣化。
實際教學中,在“組織全班討論、交流各類方法,提出自己的疑問一起解決”這一環節上,教師處理上有不當之處。學生出現多種計算方法,有拆因數法,有正確的堅式計算,也有錯誤的堅式計算,組織討論時教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觀察黑板上同學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見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來。”于是學生就從錯誤的堅式入手,說明它的錯誤點,導致再去觀察其他堅式時出現了重復現象,破壞了層次感。其實在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帶領學生從橫式即拆因數法出發逐一去分析,將錯誤的方法放在最后處理,這樣層次感更強些,也符合學生認知的特點。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0
在《筆算乘法》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現總結如下:
一、收獲:學生在上一節課中,對整百整十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數的百位數如何參加運算。對于這個情況,我在復習兩位數乘法后,增加了321×3的練習,讓兩位數乘法向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中間的過渡難度變小,通過這道題的練習,減輕了學生直接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難度,通過學生的練習,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十位數時,基本沒有出錯,效果較好。這讓我意識到,必須隨時了解學生,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課。
二、不足:盡管在收獲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了教案的調整,但因此而延長了情境探索的時間,而在后面的自主探索、解決問題中,沒有及時調整所用的時間,因此到鞏固應用時,時間略倉促,對練習題的處理沒留出足夠的時間,使學生在通過練習題提高中,沒有達到課前預設的目標,成為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正是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夠,讓我反思平時上課時同樣出現這個毛病,平常上課沒有對每一節課各環節的時間把握。有時在課中由于拖拉,一節課講不完,由于又進行的過多,使部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扎實。這需要在以后教學中一定要精心備課,切實把握好每一個環節。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學生,恰恰是站在講臺上的我。使我深深認識到自己平時教學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總結,認真學習,爭取將每一節課都上成優質課,真正實踐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學習筆算乘法的開始,也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表內乘法,學會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教學的。一節課下來,有可喜的成績,也有不足。同時也對我今后的教學有了一定必要的啟示。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對本課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處理,既抓住了重點,又讓枯燥的筆算教學生動而不呆板。
一、自認為上得比較好的有以下三點:
(一)“數學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數學不斷發展,讓學生接觸生活中的數學,才能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如,上課開始,出示《智慧樹》中的三個主持人留給同學們的三句話,使學生倍感親切,并主動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使相對枯燥的數學問題變得生動而有趣,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抓住教學重點,從引導到指出,再到明確,反反復復地讓學生回答,從扶著說到自己能說,再到歸納總結,步步深入。在明確算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教師只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身份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小結,使算理簡潔有條理,并且滲透了驗算這個數學習慣。在整堂課中,時時出現算理的鞏固,讓學在短短一節課當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算理。
(三)設計多種練習,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在練習中,設計了“幫'小咕咚'改錯”“摘蘋果”等活動,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性和應用性,在游戲中做數學,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用數學,把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上三點是我認為自己處理得比較好的地方,但這堂課其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我吸取教訓,引以為鑒。
二、存在的問題
(一)在開始的口算準備時,處理得不夠正確,應該讓學生個別回答,發現學生的問題,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個別形式,沒有起到準備題的作用。
(二)教學例題時,忘記寫答語。
(三)在列豎式計算時,積書寫的位置強調不夠。
(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應該多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教給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在寬松的氛圍中汲取經驗、取長補短。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2
教學時,先通過兩道不同復習題的比較,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已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同時為新授作充分的鋪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145×12,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順利地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來,并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的情境,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教學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如何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上,而是讓學生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兩次比較中,學生的知識不斷得到整理重組,知識網絡得以不斷充實與完善。 但這節課也還存在不足的幾個方面:
1、追求課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知識生成環節。在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做知識遷移過程中我參與的程度太大,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2、教學環節預設太多大膽放手不夠,比如:如果將:“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這一提問換一種方式提問“你能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那么最后的學生給我們所展示的結果將是百花齊放,學生的學習和我的教學都將提升一個層次。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3
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是在學生學會了表內乘法,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萬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還是學生以后學習多位數乘多位數調查基礎。因此,本課時的內容在本單元中以及小學階段都占據重要的地位。從前幾節課的情況以及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掌握不太好,主要問題有:
1.學生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和進位筆算都沒有什么問題,他們都知道先用兩位數個位乘一位數,再用十位數乘一位數,但是三位數乘一位數有的學生出錯特別多,他們也知道先用兩位數個位乘一位數,再用十位數乘一位數,但是卻不用百位去乘一位數了,而是把百位加上十位進的數后直接落下來。針對學生出現的這種典型錯誤,每節課的前幾分鐘,我都會在黑板上寫幾道兩位數乘一位數和三位數乘一位數的題目,一步一步讓學生邊說過程,我邊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反復的說,切實明白算理和算法后,學生幾乎不再出錯了。
2.一些學生對于算理和算法都非常明白,但是10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非常慢,還容易出錯,有一個學生計算100以內的進位加法還偷偷地伸手指頭,于是我和這幾個家長取得聯系,請他們在家里指導孩子好好練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效果非常好,現在班里學生計算連續進位乘法正確率提高了很多。
計算教學沒有捷徑可走,學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必須多加練習才能提高正確率,現在我班的學生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又對又快。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知識的新課教學。回顧從教學設計到課堂實施整個過程,自己收獲很多。
幾點收獲:
1.計算教學中的知識遷移可以將整個計算知識體系中相關連的知識融會貫通。本節課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做一個知識遷移,迅速的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算理和方法兩個重難點突破,學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大量的計算練習是學生掌握計算知識的必要手段和途徑。在教學中我共設置了四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模仿練習鞏固練習提高練習應用練習拓展練習。
3.為課堂教學中的和諧、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學設計經過反復修改,知識的遷移和不同層次的反復練習,每個教學環節的不斷調整只為一個目的提高有限時間內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學開展過程中把老師與學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大量的激勵語言和適當的教師幽默為課堂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幾點不足的地方:
1.追求課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知識生成環節。在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做知識遷移過程中老師參與的程度太大,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并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2.教師的教學智慧沒有得到充分展現。教學環節預設太多老師放不開手,比如:如果將:“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這一提問換一種方式提問“你能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那么最后的學生給我們所展示的結果將是百花齊放,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都將提升一個層次。老師放不開手,究其深層原因還是教師教學智慧的貧乏。
3.所學知識的深度拓展不夠。由于時間不夠,“思維訓練”環節在課堂上被臨時刪除,導致學生的思維訓練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沒有得到發揮。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5
我教學的是《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本課時的內容是學習《筆算乘法》的引路課,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的掌握表內乘法,學會了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加兩步計算混合運算和萬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的。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很成功的。
我以教材例題為情景情境,讓學生經歷解讀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在解決第1個問題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筆算的必要必性;同時,通過幾個措施理清算理和算法。最后通過對比,將估算、口算、筆算建立聯系。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結論是方法是一樣的,讓學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時感受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萬變不離其中。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是鞏固2位數乘1位數的算理與算法。第三個問題的解決,是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讓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算式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綜合練習題目的是鞏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估一估,并連問:你能估算嗎?怎么估?估大了還是估小了?因為之前剛剛學過,很容易就喚醒學生的已有的知識。估完后,問學生,能口算嗎?既起到了復習的作用,也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也體現了尊重學生的知識起點。再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筆算乘法的必要性,展開新課。
練習設計有層次:基礎題:一組筆算題。3×223×2223×2之前面設及的都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此組題中有三位數乘一位數,先讓學生說說223×2算理與算法,再讓學生對比三道算式,通過對比得出結論,方法是一樣的,再在223前面添一個2,讓學生感悟。開放題:貫通算法,提升思維。
本課節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面對學生的多種解法,還可以站得更高。在解決第三個問題時,讓學生分類,按解題思路的不同進行分類。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會有所幫助。
二、31×2+33,應該問問學生31×2表示什么意思?而不只是為有新的解法而解題,是需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三、在開放題處,只局限于不進位,應適當滲透進位。
四、教師的話有些多,重復的太多。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1-21
《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反思12-25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0-11
《乘法分配律》教學反思09-03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08-31
《8的乘法口訣》數學教學反思11-17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集錦15篇)12-26
分數乘法教學反思范文【3篇】12-25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3
小數乘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