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課文教學反思4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化石課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化石課文教學反思1
一、聯系課文,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
在教學銀杏樹這種活化石時,我抓住了兩個重點句。一句在朗讀中讓學生體會銀杏樹長得慢這個特點。另一句是“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知道銀杏樹的葉子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住了兩個語文知識點。
1、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的訓練。
2、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我在這里設計了比較句子的訓練:“一片葉子像一把小扇子”和原句進行對比,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然后結合課后練習進行填空訓練,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重視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學習這課,我先讓學生找出課文課文介紹了幾種活化石,然后我重點教授銀杏樹這一種活化石,并小結學習方法,接下來讓學生從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選擇一種進行小組自學,再在班上交流匯報。從低年級起就培養孩子自主探究的意識。
活化石課文教學反思2
上這課之前我就清楚,這樣的課文學生會喜歡的。如之前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如一年級的《火車的故事》。但他們所喜歡并非朗讀和思索,而是在課堂上等待著老師的講解及多媒體呈現的繽紛圖片。而這,也正是我苦惱的。如何讓常識性文章上出語文味,是我在這節課的小小探索。
1、 詞
教學常識性課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識課,要上成語文課,就得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形成聽說讀寫能力。
《活化石》一文語言簡練、準確。如“一把把”、“一片片”、“小扇子”等簡單的詞語,卻極其形象地寫出了銀杏樹的特點。抓住這些詞語,讓孩子們思索:為何不能換成“一把”、“一片”?這寫出了銀杏樹的什么特點?讓孩子們明白,簡簡單單的語言,背后卻包含著這么多深意,真是妙哉!
2、讀
常識性課文不象其他文體一樣富有情感,對這類文章進行有感情朗讀則顯得很牽強和做作。在《活化石》一課的朗讀指導,我重點抓住每種化石的.特點,讓孩子通過朗讀去表現出每種化石的不同之處。如:中華鱘的特點是“怪怪的”,體重很“重”;大熊貓的特點是“可愛”,銀杏樹的特點是“生長緩慢”;而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十分“珍貴”。如何通過突出主要詞語的朗讀去表達你所要表達的重點,是這節課的朗讀訓練點。
3、寫
科普說明文獨特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也是值得學習的。本文采用了“總分總”的形式,每種“活化石”的介紹分一小節,讓人感覺段落清晰,一目了然。這些,我都在課堂上進行了些許滲透。另外,課文在介紹“中華鱘”的樣子時,用了一些深入描寫,使中華鱘的樣子栩栩如生地展現;介紹“銀杏樹”時則說“它的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而課文卻沒有詳細地介紹大熊貓的可愛。也許是我們都太熟悉大熊貓了吧?但能不能抓住這個空白點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呢?這這節課上我進行了嘗試。為學生出示了這樣的句子:
大熊貓的樣子可愛極了。它的身子( ),四條腿(),一雙大眼睛( )。
孩子們看著圖片上憨態可拘的大熊貓,都興奮不已,躍躍欲試。
“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四條腿粗粗的,像四根柱子。一雙大眼睛大大的,黑黑的,像長著黑眼圈。”
“它的身子圓圓的,身上的毛一半白一半黑。最可愛的要數它的眼睛,好象沒睡好長了黑眼圈似的,肯定是晚上失眠啦!”
……
更有學生結合了“大熊貓為什么半黑半白”的科學知識為大家做了介紹。課堂的語文味驟然濃重了起來。
4、說
這樣的科普文,讓孩子們復述是定要的。在本課,我讓孩子們勇敢地當一回介紹員,為大家介紹一種你最感興趣的“活化石”。但對于二年級的孩子而言,平空復述總還是有難度。我便讓他們在充分的,多種形式的朗讀后為他們先出示提示話語,如:
中華鱘有( )的歷史。它的樣子怪怪的:身披( ),眼睛( ),一張大嘴()。它生活在( ),最大的可以長到( )重。
再讓他們看黑板板書介紹,最后再用自己的話來介紹。充分體現了說的“層次性”,也照顧到了中下水平的學生。
另外為活躍課堂氣氛,我在情境創設上動了一番腦筋,伴著音樂讓孩子來復述介紹“活化石”,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反而讓人覺得很突然,顯得很不和諧。我們能否讓孩子的情感流露自然些。不需太大的折騰,只言片語就能融會貫通。
5、語文味,也別忘了科學性。
牢記語文要姓“語”,但也不能忘記這篇課文的特點。常識性文章不可不顧文章蘊涵的科學與人文因素,勿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因此,在學完課文后,我位學生講解了動物們為什么會滅亡的原因,并為他們介紹了其它的“活化石”,并讓他們回家查找資料。雖說查找資料這一環節的反饋結果并不是特別理想,全班有近一半學生查找了資料卻根本無法表述,但我想對于二年級孩子來說,想要清楚地表達這么復雜的科學文字總歸還是有難度的。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嘗試,并要求他們提高。
活化石課文教學反思3
《活化石》這篇課文以科學為主題,篇幅較長,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沒有直接生活經驗,因此學生對這部分內容不熟悉。于是,我在課前讓學生預習時查找有關化石的資料。一上課,我先讓孩子們從字面上理解“化石”的含義,再借助學生收集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化石”,然后拋出問題“課文里給我們介紹了哪些活化石”,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相關的句子,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學習這課,我重點教銀杏樹這一種活化石,抓住“銀杏樹長得慢極了,如果你小時候種下一棵銀杏樹,一直要等到你當上爺爺,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銀杏樹還叫公孫樹。”這一句在朗讀中讓學生體會長得慢這個特點,并小結了這一段的學習方法,接下來讓學生從余下的活化石中自主選擇一種進行小組自學,請學生代表根據自己小組的閱讀、交流情況指引老師板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昂。
一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但如果能跟好的把握好學生的討論時間,增加朗讀量,在課堂最后能給大家一個總結,回顧一下本課的學習要點,課堂會更加完美。
活化石課文教學反思4
《活化石》一課介紹了銀杏樹、大熊貓和中華鱘三種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學生們學得非常輕松。
在課前,我先介紹一點有關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布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收集什么,范圍我不加限制,可以是這課里面介紹的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動、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但對收集的資料要求進行整理,能流利地給同學作介紹。在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自主交流,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個個都爭著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給同學聽。在學習課文時,我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三種活化石中,讓他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讓學生在聽別人介紹時,保持對還沒重點學習的一種活化石的好奇心。
在學習時,我還注意到了學生有個別差異性,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多選擇一種甚至三種活化石都作介紹,沒那么強能力的學生可以只讀讀自己學會的生字,或讀讀音會讀的句子。如果在小組中,幾個同學都喜歡同一種活化石,也可以幾個同學都各自說說,自己對所喜歡的活化石的認識。這樣,既照顧了后進生,也可以讓尖子生吃得飽。調動起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通過獨學、群學,學生對三種活化石已經很熟悉了,我又要求學生補充介紹收集到的這三種活化石其他相關資料和其他活化石資料,這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用第一人稱“我”有序介紹一種自己喜歡的活化石,學生們興趣盎然,創作出了一篇篇有趣的介紹活化石的小作文,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整合資料的過程,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訓練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達到了高效教學的目的。
【活化石課文教學反思4篇】相關文章:
《活化石》教學反思(15篇)03-30
課文《畫》教學反思12-23
課文:觀潮教學反思11-14
課文《觀潮》教學反思11-13
課文觀潮教學反思11-05
課文《鄉愁》教學反思08-11
課文《背影》教學反思11-03
《金子》課文教學反思12-25
匆匆課文教學反思12-25
《觀潮》課文教學反思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