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時間:2022-11-21 12:21:3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6篇)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9頁—120頁的例1、2、3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試驗、驗證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轉轉盤中的可能性大小與圓盤圓心角所對的面的大小有關。

  2、讓學生經歷猜測、試驗、觀察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過試驗活動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感態度,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在課前我們一起來回憶一個經典的成語故事——《守株待兔》,請同學們認真的觀看,看完后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出示故事視頻)

  學生認真觀看故事

  師:農夫天天在這里等著撿兔子,他會等來什么樣的結果呢?

  (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預設學生可能會出現說“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會再撿到兔子”,教師要繼續追問,這兩種情況的可能性誰大誰小,并要求學生說明原因。)

  師:生活中許多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可能性的相關知識大小。(揭題:可能性)

  師:那么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們怎么樣來判斷呢?依據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二、教學新課

  1、轉轉盤猜測

  師:同學們喜歡轉轉盤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做轉轉盤的游戲。

  (依次出示不同的轉盤,第一次出示平均分成兩份有兩種顏色的轉盤,然后出示平均分成四份有四種顏色的轉盤,最后出示沒有平均分的轉盤,但是也有四種顏色。)

  師:分別出示第一和第二個轉盤,分別問學生指針會停留在哪里?

  生根據自己的猜測和理解說出自己的見解。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看這第三個轉盤,看看它與前面兩個有什么不同?指針可能停在哪兒?有幾種可能出現的結果?為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跟上面兩個轉盤一樣,也是4種可能,因為這個轉盤雖然分成了四個小份,依然只有4種顏色。

  師:那轉動轉盤后指針最有可能停在哪種顏色上呢?為什么?

  引導學生猜測最有可能停在藍色區域,因為它占的面積要大些;而停在綠色區域的可能性小,因為它占的面積要小些。

  師:也就是說可能性的大小與面積的大小有關,對不對?

  引導學生說出占的面積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的面積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2、教學例1(摸乒乓球游戲)

  師:我們知道在節氣之日時各商場都會搞一些抽獎活動,下面我們也一起來感受感受抽獎時期盼重獎的那種急切心情。

  (介紹獎品種類有:自行車、洗發水、香皂、紙巾)

  師:如果是你來抽獎,你覺得你會抽到什么?為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中其中一種,也可能會說四種都有可能,教師注意追問原因。

  (教師請7個學生上來抽獎,然后再根據中將情況進行分析每一類中將的可能性的大小。分析完后引導學生說出:紙巾最容易得到,自行車最不容易得到。因為紙巾的份數最多,而自行車在里面的份數最少。)

  師生共同總結:份數越多,中將可能性越大;份數越少,中將可能性越小。

  師:如果要想使轉到每一種獎品的可能性差不多,應該怎么辦?

  引導學生說出:使每一種獎品在盒子里面的份數相同。

  3、教學例2(摸牌游戲)

  師:同學們都知道咱們的魔術大師劉謙吧,他玩兒這個撲克牌是玩得相當出色的,這節課我們也一起來玩玩兒撲克牌吧!

  教師出示黑桃A,K,Q,J和方塊A,讓學生認識這些牌。

  教師邊和牌邊說:把這幾張牌和好后,請你從中任意抽出一張,抽出的牌會有哪幾種可能?

  引導學生說出:可能會抽到黑桃A,也可能會抽到黑桃K、黑桃Q、黑桃J或方塊A,也就是說每種牌均有可能被抽到。

  教師追問:那抽到黑桃的可能性與抽到方塊的可能性哪一個大?

  學生猜測:抽到黑桃的可能性大。

  教師: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親自來摸一摸。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摸牌游戲。

  提出要求:把5張牌和好后從中任意抽出一張,做好記錄后把牌放回去,和好后再抽,輪流摸5次。

  引導學生回答:通過觀察,發現抽到黑桃的次數比抽到方塊的次數要多,也就是說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塊的可能性要大。

  教師追問:通過驗證我們知道了剛才同學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但為什么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比抽到方塊的可能性要大呢?

  引導學生回答:因為黑桃有4張,而方塊只有1張。

  教師繼續追問:也就是說在這里是什么決定了可能性的大小呢?

  引導學生回答出是“數量”的多少決定了可能性的大小,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數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教師:請大家繼續觀察這些表格,你認為抽到方塊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哪一個大?為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回答:抽到方塊A的可能性和抽到黑桃A的可能性差不多,因為它們在這5張牌中都只有1張,數量是相等的,所以可能性的大小就差不多。

  教師小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僅面的大小能決定可能性的大小,而且數量的多少同樣可以決定可能性的大小。

  4、教學例3(抽圖片游戲)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抽圖片的游戲

  教師出示7張圖片,其中1張燕子、4張虎、2張大象,

  由于有前面的學習基礎,學生不難回答出:取到虎的可能性要大些,取到燕子的可能性要小些。

  教師:那任取一張,一定能取到虎嗎?

  引導學生思考后回答:因為虎的張數要多一些,但是不一定每次取到的都是虎,也有可能取到燕子或大象。

  請學生上來抽一抽后引導學生回答:取到虎的可能性大,并不能保證一定能取到虎,所以取到虎的可能性再大也只是一種可能性,不能把它和確定現象等同起來。雖然取到燕子的可能性最小,但是任取一張不等于一定不能取到燕子。因為每一種畫片都有可能被取到,哪怕它取到的可能性非常小,可能性小不等于不可能。

  (引導學生小結:不確定現象與確定現象是有區別的,可能性再大也是一種可能,不能保證一定能抽取到;可能性小也是一種可能,不等于不能抽取到。)

  三、鞏固練習

  1、課堂活動第1題

  2、課堂活動第2題

  3、練習二十五第5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情景圖。

  教師:如果讓你選擇,你愿意是甲還是乙?為什么?

  四、小結

  教師:在今天這節課上,你又學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略)。

  五、作業布置

  練習二十五第2,3,4題。

  《可能性》教學反思

  《可能性》是學生學習概率的初步認識,要使學生對隨機現象有初步的理解,必須在實驗的過程中理解概率的意義,因此我非常重視過程性目標的達成。讓學生通過猜測、體驗、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則是不確定的。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某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在活動中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不斷學習和交流,使我對統計的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教學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注重體現統計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統計內容具有非常豐富的實際背景,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我們通過選擇現實情景中的數據,使學生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注重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探索,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

  統計實際上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定量刻畫和把握,其結果通常都是真實可靠的數據,這些數據一般都能客觀地反映事物的真實面貌和發展趨勢。在學生統計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統計內容的真實性,讓學生切實感受數據的客觀性和用數據來說明問題的公正性。

  注重在統計活動中學習統計的知識和方法

  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知識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徑是讓學生真正投入到數據統計的過程中,將統計知識和方法的學習融于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在進行統計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體驗,讓每位學生經歷統計的每一個環節。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先創設了學生喜愛的猜牌魔術情境導入新課,又設計了一個學生很常見又喜歡的摸獎活動,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的活動中,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思。而在練習鞏固階段,我又設計了闖三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課堂教學活動化。

  “以活動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實現角色轉換。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猜一猜——玩一玩——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為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這節課的設計著眼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繼續努力吧!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語言做出判斷性的表述,并能簡單說明理由。

  3 、培養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能對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確判斷,并恰當的表達出來。

  2、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表達自己思考過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轉硬幣

  1、 印有一元的這面是正面,印有國徽的這面是反面。(轉硬幣) 猜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

  2、 先猜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再轉硬幣。

  總結:也就是說在硬幣轉動之前,我們只能猜測,轉動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這就是一種可能性。(板書:可能性)

  二、 摸棋

  1、 把紅棋全部放入一個盒中。請問在這個盒子中會摸出什么顏色的棋?

  2、 那如果再請同學摸會是什么顏色的?

  3、 把三種顏色的棋放到盒中,這次還一定會摸出紅棋嗎?猜在這個盒子中會摸出什么顏色的棋?學生實際摸摸看。

  4、 總結:在這個盒子中裝有三種顏色的棋。摸的時候,可能摸出一個紅棋,可能摸出一個黃棋,也可能摸出一個綠棋。我們只能用可能描述這件事情。

  5、 請問在這個盒子中摸到紫棋嗎?(因為沒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 小精靈帶來三個杯子。提出三個問題。

  三、 書上例2。

  要求:如果認為某件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就在方框里畫勾,可能發生的就在方框里畫圓圈,認為不可能發生的就在方框里畫叉。

  四、 鞏固練習。

  書后練習題,小卷,游戲。

  教學反思: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將復雜問題簡明化,將“可能性”這種深奧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符合低年級學生思維特點的數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讓學生從被動聽講變為主動探索,并通過參與具有教育價值的數學活動,初步領會到深奧的“可能性”問題的意義。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3

  一、教材依據

  “可能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04~108頁的內容。

  二、設計思想

  本節課是教學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的不確定現象,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教學設計時我試圖體現“在活動中學數學、在自主中求發展”的思想,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學時采用轉硬幣的游戲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

  2.設計豐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球游戲、涂色活動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3.加強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教學中充分的給予學生交流的機會,如:4人小組說一說,在說的過程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這3個詞,注重了交流的實效性,保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給予了充足的時間,使學生實現了表現自我的欲望,課堂頓時成為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4.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體驗。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教學中我采取不同的表揚激勵手段如:“語言表揚和實物激勵”多種形式,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5、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親自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體驗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生活實例中豐富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描述,并能簡單的說明理由。

  2、過程與方法:(1)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經歷實驗、猜想、驗證等數學活動過程,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游戲中,激發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增強對數學內容的親切感,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培養小組合作及團結協作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重點:

  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五、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出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六、教法選擇:

  情境導入法、實踐練習法、合作學習法。

  七、學法指導:

  結合生活情境,重視實驗操作,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

  八、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盒子2個、紅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10個、藍球10個、硬幣1個、小黑板1個

  學具:水彩筆

  九、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那么你們都喜歡哪些游戲呀?(學生談喜歡的游戲)這節課,咱們就一起去做游戲,感受學數學的快樂,好嗎?下面就開始咱們的旅程吧!

  2.下來我們一塊來玩一個轉硬幣的游戲。

  (1)認識硬幣有正反兩面,有字的那面是正面,國徽那面是反面。

  (2)轉動后提問:同學們猜一下,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

  (3)那么我們再轉一次,同學們先猜一下,這一次硬幣可能哪一面向上?猜測后再轉。

  (4)談話:像我們轉硬幣這樣,結果不是單一的,可能有幾種結果,既可能是這樣,有可能是那樣,結果是不確定的,我們只能猜測可能會怎樣,這就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內容。課件出示課題:

  可能性

  設計意圖:設計“猜一猜”的游戲情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感受可能性與生活的`聯系,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師:老師這里有兩個盒子,里面什么也沒有,下面老師把乒乓球放進去,大家注意觀察。(在一號盒子里面放入10個紅球、二號盒子里面放入10個黃球、10個綠球、10個白球)

  (1)問題一:

  我們在一號盒子里能摸出什么顏色的球?

  ①大膽猜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匯報結論。

  小結:一號盒子里面全部都是紅乒乓球,所以一定能摸出紅乒乓球。(板書:一定)

  (2)問題二:二號盒子肯定能摸出紅乒乓球嗎?

  ①大膽猜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匯報結論

  小結:二號盒子里面有紅乒乓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紅乒乓球,但里面還有別的顏色,所以每次摸出的可能是黃的、也可能是綠的、還可能是白色的。(板書:可能)

  (3)問題三:幾號盒子不可能摸出綠球來?二號盒子可能摸出紅球嗎?肯定能摸出綠球嗎?

  ①2人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②動手驗證、分組在操作盒里面摸一摸。

  ③指名匯報。

  小結:一號盒子沒有綠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綠球;(板書:不可能)二號盒子有綠球,有可能摸出綠球,但里面也有別的顏色,所以不一定每次摸出的都是綠球。

  2、師小結:剛才的活動中,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一般事物的發生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種情況,當然,有時可能性在特定條件下也會發生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思考、推理分析,讓學生體驗從質疑——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

  (三)鞏固拓展、升華新知

  1、

  (1)翻開課本P105頁例2,看圖把你認為一定的畫“√”、可能的畫“○”、不可能的畫“×”

  (2)交流探討,說明理由。

  2、小黑板出示:假如在你家中,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一個哥哥,還有你六口人。有一天同學告訴你,你家中的一個長輩來找你,那么你能說出這位長輩是誰嗎?有幾種可能的結果?這個找你的人最不可能是誰?如果找你的人是你的同輩,你能確定是誰嗎?為什么?

  3、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一題,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判斷事物發生的結果,自主解決問題,豐富了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體驗,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必要時對學生感覺有困難的地方進行提示與指導,為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和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4、課件展示課本P108頁第二題涂色練習,全班互動交流自己的涂色方案。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108頁第2題設計涂色活動,使之更具有活動性,在有趣的活動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鞏固學習內容。

  5、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表示可能性的說法,請你結合周圍熟悉的事情,說說生活中哪些事情的發生是一定的,哪些事情的發生是可能的,哪些事情的發生是不可能的。(班級互動)

  設計意圖:設計小組互相說一說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感悟到自己身邊處處有數學,從而增加對數學的興趣。對“可能性”的研究也始終貫穿整節課,將興趣延續到下節課,為下一節課“可能性的大小”作好鋪墊。

  (四)總結收獲、暢談感受

  師:愉快的旅程即將結束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一定或不可能的事情的發生,但事情的發生都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和我們個人美好的愿望是沒有關系的。下來我們可以利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去認識這些事物的可能性。

  (五)板書

  可能性

  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十、教學反思:

  數學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的闡述中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的動詞。強調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本課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先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由此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化生活中的可能性。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生、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只是確定性的現象不多。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教學的:

  一、重視教學資源的整合,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教學素材,幫助理解數學知識

  “課標”教科書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情境材料,我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的規律,對課程進行重組及內容的設計。我先設計了一個轉硬幣的游戲活動來解決例1的問題,利用轉硬幣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也起到了準備題的作用。再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從而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靈活地組織數學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本節課,我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特殊性,靈活地組織幾次數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較充足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比較、實踐中認識“可能性”。

  課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球游戲、涂色活動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三、重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

  生活中可能性的現象很多,一定發生、可能發生、不可能發生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中是處處存在的。

  1、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基于這點我一開始便設計轉硬幣的游戲,學生興奮不已,隨后我設計了讓學生猜盒子里球的游戲,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摸球,從而驗證自己的推想。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為“游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活動過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數學,體驗數學。

  2、將數學學習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在教學本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又如,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中的事,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還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習題,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四、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這節課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轉硬幣”,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第二個活動是學生猜球后去摸球,給學生提供了比較充足的活動的空間、探索空間和創造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去感悟、去體驗、去認知。

  五、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三大總體目標之一,是因為把數學課堂看成是素質教育的課堂,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要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討論,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愉快的學習。

  總的來說,雖然在教學時,我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從多角度去思考、解決了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延伸了思維。但在我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教學內容展開的還不是很到位,沒有讓學生多說說,及時的鼓勵與評價也不夠到位,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更深入的研究,努力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做得更好。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1、能對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進行判定,并能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過摸球實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驗證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判定,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難點:體會學習用數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過程。

  教具準備:

  5個紙盒,黃、白乒乓球若干。

  教法與學法: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舊知識的遷移,課堂實踐,合作探究與總結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課之前就讓我們交流、暢談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樣?”……(學生暢談理想,教師適當點評激勵)

  現在老師這里有三個盒子,第一個盒子裝有4個黃球,第二個盒子裝有2個黃球、兩個白球,第三個盒子裝有4個白球。假設老師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黃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無法實現,你會到哪個盒子里摸球呢?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生發言,引出新知

  (1)學生發言:選擇到第一個盒子當中去摸,因為第一個盒子里裝有4個黃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黃球。第三個盒子里全是白球,沒有黃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黃球。第二個盒子中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師板書學生發言,板書: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3)驗證:

  任選學生到每個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測一致。

  2、用數字表示可能性,并說明理由。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1/2        0

  3、實踐驗證(裝有2個黃球2個白球的盒子里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1/2)

  (1)分組。

  (2)分工:1人監督(公正性、次數)1人統計(共摸20次,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到盒子里,搖一搖,有畫正字法統計摸到黃球的次數。)

  (3)活動開始,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匯報、交流。

  有的組少于10次,有的組正好10次,有的組多于10次,這是因為理論和實踐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因為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4、想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大一些該怎么辦?(把其中的1個白球換成黃球)

  集體驗證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接近3/4。

  5、要使摸到黃球的可能性變小一些,變成1/4,該怎么辦?(盒子中放1個黃球,3個白球)

  6、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師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大,趨于一定能(1),條件改變,可能性逐漸變小,趨于不可能(0)。

  三、鞏固練習

  1、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判斷下列有關可能性事件。

  (1)老師今年24歲,20年后,你們的年齡會超過老師。

  (2)老師的身高是1.82米,若干年后你們的身高會超過老師。

  (3)明天下雪。

  (4)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29屆奧運會中,中國的金牌數超過美國,排在第1位。

  (5)二十年后,你們當中的某個人乘坐“神舟十號”宇宙飛船,登上月球。

  2、同學們看過非凡少年這個欄目嗎?少?二等獎的可能性是多少?三等獎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獎的可能性是多少?(用分數表示)

  四、小結本課

  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說一句話……

  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有理想,努力加之自信能使不可能變成可能,可能變成一定能。祝同學們夢想成真。

  板書設計:

  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3/4  1/2  1/4   0

  教后反思:

  這節課的開頭我讓學生暢談理想,然后巧設懸念,激發起他們的思考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這一環節,學生的反響很強烈,達到預期效果。

  接下來就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識的遷移把數學從生活中提煉出來,也把學生從生活中引入數的殿堂。學生的合作驗證探究過程進行的也很順利,尤其是在集體驗證盒子中裝3個黃球,1個白球,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是3/4中,共摸了20次,恰好摸到了15次黃球,猜想與實踐完全吻合,學生驚嘆不已,這既是必然又是一種巧合。

  一節課當中,如果沒有讓學生練習的時間我覺得算不上一節成功的課,所以在練習鞏固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許多生活化、情境化、學生關注、感興趣的問題,學生樂于去思考,自然效果也不錯。

  當然這節課當中,我也有一些很困惑的地方,此如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闡述理由的時間太少,可能有一些同學沒有理解透徹,但如果在這里耽擱了太長時間,那么后面就沒有了練習的時間,就會顧此失彼,這一環節怎樣處理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給我一些合理建議,我一定虛心接受。

  在教學的結尾,我送給學生一句話:有理想、自信加之努力,能使不可能變成可能,使可能變成一定能。這既照應了導入,又體現了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改變的這一思想,同時又對學生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5

  單元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設計簡單的游戲方案。

  3、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的方法。

  4、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各自的特點。

  教學建議:

  1、注重學生對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純概率數值的計算。

  2、加強學生對中位數在統計學意義上的理解。

  3、本單元內容可用4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課題:等可能性與公平性

  教學內容:P98.主體圖P.99.例1及練習二十第1—3題。

  教學目的:

  1、通過游戲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戲規律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知道判斷游戲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出發,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游戲方案。

  4、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教學重點: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會用分數進行表示。

  教學難點:能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出發,根據指定的要求設計游戲方案,并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

  教學準備:主體圖掛圖,硬幣,轉盤。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玩,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他們都在玩什么游戲呢?

  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涉及到許多的數學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二、新課學習

  1、學習例1,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首先我們來到足球場,足球比賽馬上要開始了。(出示足球比賽主體圖)你們知道足球比賽是怎樣決定誰開球的嗎?

  師介紹足球比賽前拋硬幣開球的規則。

  你認為用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的方法公平嗎?說說你的理由。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公平性相關的知識—可能性。[板書課題]

  2、拋硬幣試驗

  現在拿出課前準備的硬幣,我們來做拋硬幣的實驗。看看結果是不是真的和我們說的一樣。

  分組合作拋硬幣試驗并做好記錄(每個小組拋40次)。

  拋硬幣總次數

  正面朝上次數

  反面朝上次數

  匯報交流,將每一組的數據匯總,并與實驗前的猜測進行對比。

  為什么有的組記錄值比1/2小,有的組記錄值卻比1/2大?

  師:1/2只是理論上的結果,因為隨機事件的概念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復實驗的基礎上的,所以拋40次硬幣時,結果會出現偏差大,這也是政黨的。當實驗的次數增多時,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會越來越接近1/2。

  出示數學家做的試驗結果。

  試驗者拋硬幣總次數正面朝上次數反面朝上次數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豐404020481992

  費勒1000049795021

  皮爾遜240001201211988

  羅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觀察發現,當實驗的次數增大時,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來越逼近。

  3、師生小結:

  擲硬幣時出現的情況有兩種可能,出現正面是其中的一種情況,因此出現正面的可能性是。用拋硬幣來決定誰先開球是公平的。

  三、練習

  1、P99做一做

  幾個準備走棋的同學正在為誰先走而犯難,我們一起去看看。小紅說的游戲規則你認為公平嗎?為什么?

  指針停在紅色、藍色、黃色區域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呢?

  既然這個轉盤設計得不公平,那你們能不能重新設計一個轉盤,使這個游戲規則變公平呢?

  2、P100第2題

  出示一個被平均分成4份的s轉盤,其中紅、黃、藍、綠各占1份。

  問:指針停在這四種顏色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如果轉動指針100次,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次指針是停在紅色區域呢?如果出現疑問可進行小組討論。

  一定會是25次嗎?

  師:這是理論上的結果,因為隨機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基礎上的,所以實際轉動100次時,有可能會偏離這個結果,這也是正常的。

  老師轉動此轉盤,決定由男或女先開始走棋。

  3、練習二十第3題

  通過轉轉盤,該男(或女)生先來拋骰子。下面,我請男生用長方體的骰子,女生用正方體骰子擲。這樣是否公平?

  為什么不公平?(面積最大的那個面投擲后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試驗,驗證結果。

  4、練習二十第1題

  那就正方體骰子來決定每次所走棋的步數公平嗎?說說你的想法。

  男女生擲骰子走棋。

  四、課內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反思:

  我為這學生準備了大量教具,包括情境圖、主題圖、做一做及練習2的轉盤,長方體及正方體的骰子、同學們也都準備了硬幣。由于準備充分,且整節課教學環節以操作、游戲貫穿,所以學生忘我地投入到學習全過程,教學效果相當好。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了解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準備:紙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兩盒紙鶴)看到這些紙鶴覺得熟悉嗎?

  生:熟悉,都是我們自己折的。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是的,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了這么多精美的紙鶴,證明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孩子,你們很棒!那么老師相信今天這節數學課你們表現也會很棒,有沒有信心?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為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奠定基礎。)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盒紙鶴,看每盒有什么特點?

  生:1號盒子里全是紅紙鶴,2號盒子里既有紅紙鶴又有黃紙鶴。

  (培養觀察能力。)

  師:你們喜歡什么顏色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喜歡紅色紙鶴的人很多,老師也喜歡紅色的。因為紅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紅色象征著熱情,我們對待生活就應該具有火一樣的熱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體驗與感悟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哪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紅紙鶴,在哪個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紅紙鶴?為什么?(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猜一猜結果,要說清為什么?(要求每個同學都發言,并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將課件中的“哪個”改成“1號盒”和“2號盒”,把“?”改成“。”

  課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學生:

  1、小組合作討論。

  2、交流猜的結果及猜想的理由,重點討論“為什么”。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同時學會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4、將全班同學摸紙鶴的結果統計在統計表中。

  5、觀察統計表,再次肯定猜想結果。

  (培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哪兩個詞來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課件演示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9月10日是教師節。

  2、扔一枚硬幣,背面朝上。

  3、后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一定”或“不一定”來說一說身邊的事嗎?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一說”

  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演示教材第31頁的情景)

  學生:(1)思考女兒與媽媽的年齡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問題。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確定的,哪些現象是不確定的。

  (在生活中學數學。)

  2、判斷下面現象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內容)

  1)太陽從西邊生起。

  2)每天都有地區下雨。

  3)小樹一年長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長高一米。

  總結: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問題討論”

  (1)獨立判斷。

  (2)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鞏固所學知識)

  三、知識拓展

  1、 指名讀一讀。

  2、 討論“為什么叫爆出了冷門”

  總結: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發生就叫“爆冷門”。

  四、小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學生喜愛的游戲情境導入新課,游戲活動結果淺而易見,便于學生回答問題,還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現象”,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2、課堂教學活動化。

  “ 以活動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課堂上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為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征。這節課的設計著眼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盡管本節課比較成功,但由于缺乏教學經驗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提出每個問題后應該多指名學生問一些為什么,又比如在一次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后教師沒有及時總結出最關鍵的原因是什么,再比如說沒有總結出“一定”、“不可能”用來描述確定事件或現象,而“可能”用來描述不確定事件或現象等等。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多地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少走彎路,不斷的提升自己。

【《可能性》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可能性教學反思11-11

《可能性》教學反思09-28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2-26

《可能性》教學反思03-30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0-05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0-27

《可能性》教學反思06-15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2-05

可能性的教學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