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古詩三首》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六冊第一單元的三首古詩詞,《絕句》這首詩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詩中有畫”的特點展開想象,感受春色之美。我首先讓學生結合插圖,自讀古詩,了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結合圖片,小組交流領悟作者描繪了衣服怎樣的畫面。抓住杜甫詩中“一動一靜”的描寫讀出春的生機與和諧。適當拓展賞析,一方面增加學生背誦方面的積累,另一方面蓄積對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處我缺乏教學激情,致使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參與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
《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意境幽遠,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記憶里,久久不能忘懷。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風,如臨其境。因此我從感性知識入手,通過讀,以讀解義、以讀悟情。結合注釋理解了“三兩枝”、“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的意思。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巧妙點撥,橫向遷移,最終化解難點。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體會了詩的情感,進入了詩的意境。在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衢道中》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幾吟誦這首詩,以其他景物為內容創造性的改寫最后兩句詩,豐富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想象“山中景象”為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一串串生動美妙的詞匯,那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中的情感。領略到詩文中“空白”的藝術魅力,深層次的誘發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創造性的改寫最兩句詩,既是進行仿寫古詩文訓練,也是對學生前面想象的概括、升華。有的學生一人改寫出幾句,發散思維也得到了培養。讓學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對全詩又一次加深理解。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成功之處:
1、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活動是兒童重要的學習方式,對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游戲是一種有趣而有實效的活動方式,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還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啟迪智慧。游戲中出現了學生熟悉的五個福娃的形象,增強了游戲的趣味性。
2、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通過讓學生講自己、講家人、講他人名字的故事,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并獲得更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讓學生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進行展示交流的環節,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別人欣賞,被別人尊重,會引發主動與別人交流的意愿,更自信、更輕松地與別人交流。
不足之處:
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今天我執教了三年級上冊第24課《司馬光》,現反思如下:
教學目標達成,學生能在熟讀基礎上感悟,敢于質疑,并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狀態很好,能夠按照既定的預設來學習。但是學生在小組合作時存在一定問題,組長的組織能力還需要加強,要把問題鋪設好,并且按照老師問題的序號順序來交流。個別組員交流不積極,需要小組成員一句一句提示,這都需要改進;
教學環節中,學生讀、準確停頓讀、個人讀、小組讀表現都很好,這給理解打好了基礎。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時,學生能夠根據課下注釋、文中插圖進行幫助性理解,幾個孩子還能根據文字組成詞語來理解(如:“一兒登甕”中的“登”字,學生組詞“攀登”,在這里就是攀登到了甕的頂上),這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用現代漢語組詞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表現。
也有學生不理解的詞語。我環顧了每個小組,發現問題最多的是“眾皆棄去”。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總是把“棄”理解為“放棄、拋棄”,這是聯系現代漢語的結果。可是,在這里,“放棄、拋棄”又似乎不準確。我抓住孩子們匯報時的故事情節,指導孩子:“想一想,一群幾歲的`孩子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會有什么反應?”有的孩子說他們會害怕,有的孩子說他們不知道怎么辦了。這就是“眾皆棄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辦,他們害怕,所以都跑開了。這樣一個問題,正可以引出“眾兒”與司馬光的不同,再相機讓孩子說一說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說出了“沉著冷靜、聰明機智、樂于助人”。
在講故事這個環節中,幾個孩子把“一兒登甕”理解成了“一個小孩兒登上一塊石頭,然后掉到了水缸里”,這是受了《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的影響,可是文言文中并沒有說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領孩子理解這句話,“登甕”是登到了甕的頂上。可是,緊接著一個孩子講故事,就說這個孩子登到了缸里。問題又來了,我們重新回到這句話,體會究竟是登到了甕頂還是進了甕里。雖然在理解的過程中,孩子們出現了一點點偏差,可是學習就是這樣,只有不斷改進、思考,才是學習的過程。
拓展環節的設計有些難度,對于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徐孺子賞月》比《司馬光》難理解,個別字詞理解起來困難,讓他們自己講就更難了。我想,當下正有一個解決這個問題辦法——請教每組旁聽的老師們啊,這不也是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嗎?于是,孩子們在注釋、請教中學習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組巡視時發現,每組有一到兩個同學能夠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閱讀的設計,本身就有讓孩子運用已學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礎上產生對文言文的喜歡。所選題目雖有些難度,但孩子們探索的態度不變,依然在認真地研究,這才是學生學習的態度。
整個課堂,最大的問題還是孩子們的傾聽習慣不好。大家總是在別人發言時表情默然,沒有專注的表情,更沒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1、學生課前搜集資料,鍛煉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對課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找相關、了解知識,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長此以往來培養孩子們對不熟悉的知識的查找習慣。在此,也希望家長朋友陪同孩子走好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讀熟,課上才能很好地介紹給同學們。)
2、通過看圖,(重點詞語)幫助理解、背誦
通過看圖片,大部分孩子們能用自己的話,說出翠鳥的樣子:紅色的長嘴,翠綠的羽毛,翅膀帶有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孩子記憶背誦,效果不錯。同時,也幫助孩子們理解著去記憶翠鳥的外貌特點,長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記硬背。通過動詞(飛、沖、吞),使孩子們理解翠鳥捕魚之敏捷。
3、開動腦筋,發表看法
當你看到這樣一只動作敏捷的捕魚小鳥時,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說出:翠鳥,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陽)希望自己能和翠鳥一起去捕魚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馬虎大王(春陽)說:"老師,我想提醒翠鳥吃魚時,別讓魚刺扎著了。”
但這節課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學完課文后,應結合綜合訓練三中的學做資料卡片,讓學生從課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資料卡。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版《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10
部編版《寒號鳥》教師教學反思12-01
部編版《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12-10
部編版寒號鳥教學反思(通用8篇)12-20
部編版慈母情深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1
部編版《慈母情深》教學反思(通用6篇)12-17
部編版教學計劃01-21
部編版拼音教學課件09-21
部編版dtnl教學課件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