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學反思(通用1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窮人教學反思(通用1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窮人教學反思1
《窮人》這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從“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內心獨白,環境烘托等不同表達方式,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寫活了。這個經典的片段,語言很簡潔,層次很清晰,具有學習和借鑒的價值。所以,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作者在描寫桑娜時,采用了多種形式的心理描寫:讓人物直接流露自己的心理活動,如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些什么呢?……”或者從旁邊介紹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她的心跳得很歷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此外還用了幻覺描寫“仿佛有人進來,桑娜一驚!”景物襯托“古老的鐘嘶啞地敲……”等方法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了桑娜善良美好的品德。
從文中找出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桑娜的美好品質對學生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讓學生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出這樣寫作的妙處。我以為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藝術再創造應該是可行的。在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補白和原文的留空后,就能很快發現作者描寫這些心理活動時的精妙之處。
在讓學生理解了心理活動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的作用后。我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聯系主題叢書中的文章《虛職實愛》,運用同樣的方法,畫出心理活動的句子,理解人物的特點。
窮人教學反思2
一、成功之處:
1、精選重難點,提高課堂時效性、
《窮人》一文是世界文學泰斗托爾斯泰的作品,也是一篇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面對諸多的重點如何選擇呢在反復閱讀過文章之后、我采取了從文章的主要情節入手(即從文章的第二部分開始講起),而在這幾大部分中又精選出兩個重難點:一是抓女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活動細細品味;二是抓男主人公漁夫的語言來體會中心、這樣一來節省出了逐段講解的時間,留下更多時間深挖這兩個重難點,以此提高課堂時效性、
2、精心設計重難點,提高教學實效性、
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節環節時,我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想省略號省略了哪些內容,當時的神態,動作等,更帶領學生邊讀邊感悟當時的心情、在細細的揣摩之下體會人物的高尚品質、對于漁夫的語言,重點體會"熬"字,并提出假設收養了兩個孤兒后,漁夫家的生活對于漁夫和桑娜來說會怎樣對于他們原有的五個孩子又會怎樣這些漁夫都過多的考慮過嗎這個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結合全文內容去體會漁夫一家的高尚在于他們是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刻,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二、不足之處:
"讀"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梁、我雖進行了讀的訓練,但讀的不充分,不暢快、我認為在重點之處還應加大讀的力度,反復地讀。
窮人教學反思3
教學中,我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中,我希望學生通過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一、成功之處
1、整堂課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在講課時把字詞句的訓練,句式訓練,標點符號的運用。人物描寫等方面內容穿插在教學中,讓人覺得實在、不空洞。整堂課節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躍了課堂氣氛。
2、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動。從桑娜的心里活動變化過程中體會她的品質,老師先讓孩子們讀課文,找找哪些詞句是描寫桑娜的心里變化的。再讓他們細細品讀這些句子,通過學生的交流以及老師的引導,讓學生從句子中體味到桑娜矛盾、猶豫、堅定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桑娜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過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愛心。
二、不足之處
當然,一堂課也不是完美的,總會有那么一些遺憾,這堂課值得探討有對學生朗讀指導還顯不夠。
三、改進措施
1、從讀中感受,從感受啟發。
2、讓課堂上的語言技巧富有激勵生動,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學生敢說、有說、會說,才能活躍課堂氣氛,也會讓課堂教學更精彩。
窮人教學反思4
教學《窮人》一課時,由于有課后練習的限制,因此也讓學生作了此續寫,可寫出來的效果不盡然,有的學生在作文中竟然寫到這些孩子全都長大成人,而且后來發了財成了大老板,接父母去城里享福,雖然表面看起來學生很有想象力,可他們完全是按照現在的生活境遇在寫,學生經歷的生活畢竟只是生活的這個社會,從很多學生的習作來看,他們的心固然是善良的,可當時的俄國社會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窮人窮困潦倒,本來一家人的生活已經過得很勉強。
可如今多了兩個小孩,怎么可能過得下去呢,就算大人們更辛苦,更節儉,自己少吃,那就更可能出現連大人也給累垮了,那就會失去生活支柱,孩子就更難撫養,可能一部分孩子能活下去,但其中一部分卻也可能根本活不下去。這與當時托爾斯泰的主旨是一樣的,其實寫到結尾他已經根本無法想象下去了,讓讀者來深思這個問題,到底他們能否好好的平安的生活下去,這樣就能顯示文學作品的意猶未盡,如果都續寫了,就失去了作品本身要體現的主旨,甚至改變作品的主旨,削弱作品的表現力,那就反而是畫蛇添足了。
窮人教學反思5
《窮人》是俄國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寫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艱難貧窮的情況下,收養因病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舊俄時代人民的悲慘生活和窮人的善良。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細膩,感人至深。根據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感情朗讀、思維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內心,從而受到愛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我主要采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如《窮人》中漁夫和妻子的對話,我先讓學生揣摩他們的心理,再讓他們通過分角色朗讀,理解漁夫和妻子是個怎樣的人。從中掌握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和環境變化的襯托,是寫好人物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還在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同時,還設計了啟發式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學習課文,中間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
窮人教學反思6
課文《窮人》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說,是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根據雨果的敘事長詩《可憐的人們》改寫而成。文中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生活艱難,但是他們在發現自己的鄰居西蒙去世之后,依然收養了她留下的兩個可憐的孩子。真實地反映了沙皇俄國統治時期殘酷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漁夫和桑娜雖然貧窮但是卻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學生體會窮人的貧窮和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上。在一整節課中我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來找到表現窮人家庭困難的相關句子。學生找的字句相對集中,于是我重點處理了環境描寫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海上風暴的“洶涌澎湃、寒風呼嘯、波濤轟鳴”等詞都摘了出來讓學生重點體會,并要求他們說一說看到這些詞語他們的眼前浮現了怎么樣的畫面,而后在他們的畫面中加入了一只在風暴中掙扎的小舟和漁夫,進一步體會他們家庭的困難。學生多數都忽略了桑娜的休息時間,當我提示他們有一個只有四個字的句子很能說明他們家庭的貧窮的時候只有少數幾個學生找到了“睡覺還早。”這一句。古老的掛鐘已經敲打了至少十一下了,說明桑娜幾乎每天在這個時間操勞著,而孩子們的熟睡也說明了時間其實已經不早了。漁夫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為生計奔波,而桑娜也是日夜操勞,怎么能不說明他們家庭的困難呢?
在學生充分體會了他們一家的貧窮之后,我話鋒一轉,窮人的生活雖然貧困,但是他們卻擁有很多其他生活優越的人沒有的美好品質。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展開討論。我很高興的是,學生們除了他們手頭的參考書上提到的勤勞、善良,也確實主動思考過,認為桑娜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能感謝上帝讓自己的孩子都很健康,是個對生活積極樂觀的人,令人非常欣慰。
學習了前面的兩個大的板塊,很多學生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漁夫和桑娜就是文章的主人公。我卻把課文的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拿出來單獨作為一個課時進行了處理。西蒙在文章當中出現時已經是一個因窮病而死去的寡婦形象,而這一人物的設置無一不為我們展現了窮人的艱難和與其他人并無二致的母愛,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形象。在第三、四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描寫中已經為我們勾勒出了西蒙的速寫,寡婦,久病,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沒有男勞力的家庭中,西蒙的死幾乎就成為了必然,讓人情不自禁的痛恨沙皇的專制統治。
第七自然段的環境描寫更深刻的表現了這個家庭的貧窮,沒有生爐子。陰冷潮濕,床也只是稻草鋪,兩個孩子連像樣的被子也沒有,只能緊緊依偎著相互取暖。盡管這樣貧窮,但是“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睡得正香甜”。西蒙這個偉大的母親形象就此躍然紙上。西蒙在臨死之前一定給了孩子自己能做到最好的防護,用衣服當做被子,把圍巾包裹在孩子的小腳上,給孩子帶來一點溫暖。西蒙在去世前一只蒼白僵硬的手想要抓住什么似的,那她想要抓住什么,在她臨終的那一刻,她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根據課文,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仿照桑娜一段心理描寫,完成了一段西蒙的心里獨白,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完成得也非常好,對西蒙的心理揣摩很透徹。學生們也在這段心里獨白當中體會到了西蒙與桑娜一樣偉大的母愛,與貧富并無關系。所以這個人物是不可缺少,也不能忽略的,在這個小人物的身上有同樣閃爍著韌人性的光芒。
雖然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效率很高,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教師的點撥,深刻地體會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窮人教學反思7
《窮人》一課成功的塑造了桑娜、漁夫感人的形象,謳歌了窮人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思想品質。在教學中,我遵循小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安排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過程。
一、重捶敲打關鍵詞句。
當學到“桑娜用頭巾裹住睡著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一段時,我問學生關聯詞語“非……不可”怎樣理解?同學們紛紛說:“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我抓住時機適時點撥到“為什么不這樣做不行呢?”讓學生畫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情感,學生在自讀中,悟出這是桑娜出于對死者的同情,對孩子的憐愛。此時我再順勢引導他們思考:這表現出桑娜怎樣的品質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桑娜那純樸、善良的心地撞擊著學生,觸發了學生更深入的讀課文,同作者、老師產生思想共鳴,達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以讀促思,讀中有悟。
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在課上我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空間,改變了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理解的模式,在學生個人圈點、勾畫、批注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體會。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又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出來,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時,他們把桑娜對西蒙死的悲傷和對兩個孤兒的憐愛之情讀了出來,通過讀表達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知了人物形象。通過讀,使學生鑒賞桑娜具有的心靈美;通過讀,使學生贊美桑娜具有的心靈美。使桑娜那美好的形象在學生心里樹立起一座豐碑……
三、入情入境,激發情感。
在本課結尾處,我總結到:讀到這兒,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畫面。(多媒體出示圖)讓我們再看一眼這一對夫妻:桑娜拉開帳子,丈夫看著七個孩子躺在帳子里,圓圓的小腦袋緊挨著。漁夫和桑娜會心地笑了。多么感人的畫面呀!生動形象的語言配以直觀的畫面,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形象性,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了解了課文所具有的普遍意義。
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閱讀教學中,要逐步把教學過程變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獨立和自主活動的過程,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充分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課堂中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很好的照顧到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的機會少了。今后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窮人教學反思8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我覺得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由于本學期我們語文課要求每篇課文盡量用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于是我是這樣來設計思路的: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
第二課時:
精講細讀,體會感情。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針對上節課同學們的朗讀熟練,我先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課文,把學生們帶入到文中不同的環境中,然后主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內的活動來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語言文字來體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如以下幾個點:
(1)文章開頭的對比描寫:先讓學生通過讀感受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在此基礎上,再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干。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并在此設置疑問:這里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給學生留些想象的空間。
(2)第二部分我讓學生繼續自由朗讀,做好批注。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并著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復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
(3)第三部分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自行品味。
文章的結束我是通過讓學生通過想象然后續寫來完成的。
這樣設計教學這篇課文,我覺得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寫,也能夠感受到環境描寫的重要性,又學會了習作中的細節描寫,還鍛煉了片斷寫作,只是對于當時社會的環境描寫欠缺,還學讓學生多加搜索。
窮人教學反思9
《窮人》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2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語言樸實、準確,讀來使人深受感動。
《窮人》一文是世界文學泰斗托爾斯泰的作品。篇幅較長,重難點較多。許多地方都有可推敲之處,是一篇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對于這樣一篇從內容到表達方式都堪稱典范的,教學中,教師面臨的核心問題是難以取舍。從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內容、表達方式,需處處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學往往是低效的。因此,教學本課,我進行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取舍得當,長文短教”,具體的教學策略是:直奔重點,上掛下聯;一氣呵成,拓展延伸。
一、抓住核心問題,實現長文短教
如何辯證解決“長文”教學內容長與教學時間“短”的矛盾,實現“長文短教”,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像以往的教學那樣,按課文順序串講串問,結果肯定耗時低效。著名特級教師于映潮說過:“無論怎樣處理,無論運用什么手法,長文短教都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又表現在‘點’上,長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選點’。”也就是說,長文短教最重要的是從冗長的教學內容中選出“教學點”。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抓住開放的思維空間、廣闊的牽一問而動全篇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在反復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核心問題:“文中的哪些場景令你感動?你感動于什么?”以此問題放手讓學生閱讀批注,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匯報時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漁夫的表現上(即文中的重點段落),此時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進而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尤其是在把課文中相關語段重組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體會表達方法無痕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閱讀教學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讀中領悟,學習表達方法
“讀”是學生與文本間實現心靈對話與溝通的最有力橋梁,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的品讀、感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想構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立足文本,注重以讀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帶動學生,努力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讀中品味語言,讀中領悟方法。
這篇課文多年來一直被選入小學課本,不僅因為文中人物善良的品質感動著我們,課文在刻畫人物時突出的寫作技法也非常值得學習,如:課文具體描寫了桑娜抱回西蒙兩個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讓人品味到其復雜而多元的內心矛盾,看到了窮人美好的心靈;又如:文中對桑娜家庭環境與自然環境的精心描寫,對凸現人物品質起到了很好的鋪墊和襯托作用;再如:漁夫回家后,側重描寫了漁夫與桑娜對話時的語言、神態描寫,使一個淳樸善良的漁夫形象躍然紙上。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不僅理解內容,而且悟到以上寫法,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便是讀。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動描寫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層次:
1、在學生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引導他們體會桑娜當時的復雜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質;
2、借助,從省略號的刪填對比朗讀中,體會省略號對表現桑娜復雜內心活動所起的作用;
3、結合上文對桑娜家庭環境與自然環境的描寫,通過對相關句段的重組朗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質;
4、把1、2自然段連起來再讀,體會這兩個自然段的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所起的作用。
這樣的教學過程,讀的目的性很明確,符合學生結合人物心理活動描寫,感悟人物品質的習慣與規律,遵循了在聯系中讀懂文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質與學習表達方法緊密、自然無痕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既“讀進去”又“讀出來”,閱讀教學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性。又如,在體會課文結尾“言已盡而意無窮”的寫作技巧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想象“桑娜拉開了帳子”后的情形,再讀課文結尾,與之進行比較,學生自然領悟到作者高超的寫作技法。
三、強化動筆實踐,加強讀寫結合
讀是為寫服務的。要創建開放高效的課堂教學,就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變課堂上只動口為既動腦又動手。學生學習時已領悟到真實的心理描寫對表現人物品質所起的作用,課后作業中也安排了一項描寫心理活動的片段練筆,將仿寫練筆(心理描寫)安排在課堂上,既幫助學生鞏固和強化了“借省略號來表現人物復雜心理活動”這一表達方法,又引導學生加深領悟了“心理描寫”在表現人物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進行練筆,并幫助學生回憶自己曾經歷過的場景,再提供一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減少了練筆的難度,很多學生當堂便順利地完成了片段,教師有針對性的賞評,對所有學生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不但使“課堂練筆”具有了多元的作用,而且使課堂教學更具時效性。
當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學中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我雖然有意識地進行了讀的訓練,但學生讀得還不夠充分、暢快,源自教師對讀的指導方法還有待提高。此外,及時捕捉課堂生成資源,進行有目的的引導,教師語言還不夠準確精煉。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真正實現以學定教、以學導教的最佳境界。
窮人教學反思10
《窮人》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我受苦也要幫忙別人的崇高品質。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效果很明顯,有以下幾點:
1、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我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得學習”。在閱讀中要注重層次性,采取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沿著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2、語言訓練要落到實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既沒有丟開課文語言搞騰云駕霧式的資料分析,也沒有脫離資料搞支離破碎的語言訓練,而是有機地把兩者統一齊來。如在學習課文第一段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后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終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么,“舒適”指什么。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地描述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述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一樣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桑娜的勤勞能干。這樣,詞義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聯想空間擴大了,看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
3、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本文著重讓學生體會“忐忑不安”這一段的心理描述,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透過自我的情感體驗,交流感受,讀出感受。學生用心讀文,把握朗讀時的感情語氣:有的說桑娜怕丈夫回來,要讀得十分緊張;有的說桑娜怕丈夫回來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到達情感陶冶。
二、成功之處
課上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我的理解,讀出不一樣的感情色彩。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透過自我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的說桑娜緊張、著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群眾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我的味道來。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所寫的故事比較久遠,學生們只能從課本了解體會文中人物的感情,然而課堂時間有限,所以對人物更深入的寫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實現,這是最大的不足。
四、改善措施
今后,在教學中,我要使自我在備課中思考得更加全面,對課文理解要更透徹,對學生預習狀況要更有把握;課上則要加強自我的課堂駕馭潛力、語言表達潛力;時刻要有“說、學、寫”結合的意識;課后則要時時反思自我的課堂教學,總結經驗教訓。
窮人教學反思11
16日上午,我在學校五樓新學術參加了學校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我執教的是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窮人》。這是一篇人盡皆知的名篇。名篇之所以成名,除了赫赫威名的作者文學巨匠托爾斯泰外,要征服讀者就要靠活生生的文字。教這樣的文本,對于從未擔任過六年級語文教學的我而言是一種學習與挑戰,對于我的學生也是一次難得的語言表達力提升與人文精神汲養的過程。經過幾番思量,我舍下了最為鐘愛的《最終一頭戰象》,選擇了《窮人》。
仍然堅持一向以來的備課習慣,選好課文之后,我沒有急于上網查名家課堂實錄,也沒有慌忙找相關課文教學方法。我只是靜下心來一遍又一遍地讀課文。讀著讀著,勤勞善良的漁夫一家,可憐的西蒙和她的孩子,逐漸在我面前立了起來。我決定以這三個人物的個性品質為突破點來進行這節課的教學。確立了教學方向之后,我開始閱讀教學參考書,很多瀏覽網絡上的相關資源,最終開始了備課。
課文分兩課時進行。最初預設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感受“窮人真窮”,第二課時感受小說中人物的勤勞、善良及偉大的母愛。臨上課前我又對教案進行了調整,將感受人物勤勞的品質放到了
第一課時,這樣能夠留出更多時間引導學生走進字里行間,感悟學習經過對人物心理活動、語言描述等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40分鐘仿佛只在片刻間。當學生還整齊地坐在課桌旁時,教學資料已進行完畢。縱觀這節課,感覺較好的地方有三處:首先是引導學生經過桑娜復雜的心理感受到了她內心的善良,其次是抓住文中四次描述孩子們睡覺的句子,經過引讀的方式較為巧妙的梳理并回顧了課文主要情節,最終是抓住西蒙臨死前可能會有的心理活動,進行了心理活動的仿寫練筆。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幾個較為明顯的問題:
指導朗讀不到位。雖然引導學生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動較為成功,學生也說得比較好,但指導學生朗讀時沒有沉下心來,走進桑娜心里去,只是點了幾個學生匆匆走了過場。
西蒙這個人物的處理耗時略嫌多,有喧賓奪主之感。如果將時間挪一部分到漁夫這個人物身上,抓住他的神態、動作再細致一點的品位漁夫的`善良,可能效果更好,也更能突出教學重點。
學習方法的總結在教學結束之際沒有及時跟進,這是整節課最大的敗筆。作為一節高段語文課,讓學生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同時,習得方法再遷移運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我竟然忘記了!
沒有遺憾的人生不能稱其為人生,沒有缺憾的課堂不是真正的課堂。撿拾起教育人生中的點點遺憾,常反思,常審視,常總結,常修正,今日的遺憾,也許會成就明天的精彩!
窮人教學反思12
《窮人》一文在單元教學中理應要讀懂課文,體會情感。同時要再次深入地去學習作者經過環境描述、人物言行、心理描述的句子,去抒發完美情感的方法。在本文的教學中,抓住環境描述、人物語言、心理描述的句子去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品質,始終是一條主線和抓手。
在本課的教學中,整體思路分為理解《窮人》的“物質貧窮”以及“精神富足”這兩大部分。由于文章比較長,理解起來有必須的難度,為此,在預習的時候我讓學生“根據人物的主要活動”來劃分三部分進行理解。這幾部分資料的概括把握能夠幫忙學生整體去感知全文。在品味“物質窮苦”的部分上,我設計的是讓學生自行讀文章,在1~2自然段中找到相關的句子體會窮人的“窮”。從學生的回答上看,學生能夠從生活條件、工作環境中體會桑娜一家的窮苦,并由環境描述中確實地體會到了作為窮人的那種悲慘的境地。為了到達更透徹了解窮人的境況,營造悲涼的氣氛,我再讓學生從描述寡婦西蒙的句子延伸開去,想象一下作為殘缺的窮人家庭的生活會如何更加的凄慘。
對“物質貧窮”的品味越到位就越能到達表現“精神富足”的目的。其實,在品味環境描述的過程中,學生不但體會出生存環境的惡劣,同時也體會到窮人在困境中堅持的那種完美的品質。對窮人的善良、勤勞的品質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品味精神富足部分,重頭戲在于品味人物的語言以及心理的描述。在此環節上,主要抓住桑娜的復雜心理,原意是用朗讀、品味的形式去體會其中的忐忑不安以及矛盾心理中的堅定。在學習中學生是能夠必須程面地體會到桑娜那種義無反顧地幫忙窮人的愛心與同情心。可對人物那種矛盾心理,以及復雜心理的原因卻是無法理解到位。所以,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仍然是不夠透徹。而之后體會漁夫與桑娜對話的環節中,學生始終也無法模仿出文本的味道。所以在末段的對話中,雖然抓住了“熬”字進行體會,但對漁夫那種善良、寧可吃苦也要助人的精神的體會就不夠深刻了。
細想開來,為何在品讀“物質貧窮”的部分,學生會較有感觸,而對“精神富足”部分的理解卻有些阻滯。原因之一是始終沒有讓學生進入情境的朗讀,對篇章長的文段沒有引導學生抓有效信息,進而朗讀不到位,從而也沒有對關鍵詞句進行透徹的體會,這就導致了一知半解的局面。
窮人教學反思13
前不久,筆者有幸聽了一節語文課,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窮人》第二課時,深有感觸,下頭就這堂課,談談自我的一些想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事。要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重在優化閱讀教學過程。
一、突出主體,注重層次。
突出主體性,把課堂教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已學習的過程,本案例的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俗學習,自得學習”,注重層次性,即“引導學生一層深一層地理解課文。”例如教師在教學1—2節時,讓學生找出描述“窮”的語句,再找出你是從哪個詞中感受到的,然后指導朗讀,讀出家里很窮,從“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閱讀過程,引導學生沿著這條思維途徑,一步一步地閱讀理解。
二、語言和精神同構觀
教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丟開課文語言搞騰云駕霧式的資料分析,也沒有脫離資料搞支離破碎的語言訓練,而是有機地把兩者統一齊來,教師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研究“溫暖”、“舒適”這兩個詞語,首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溫暖、舒適”,然后再看圖,從圖上看出桑娜家的“溫暖、舒適”,最終回到課文,從文中進一步體會“溫暖”指什么?“舒適”指什么?此時,學生的回答中已不僅僅是孤零零的描述小屋的語言文字了,還有描述小屋外的呼嘯怒吼的寒風,洶涌澎湃的大海的語言文字,還有對在這兩種不一樣的環境中的人的處境和感受的聯想,從而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窮人雖窮但心不窮。這樣,詞義的內涵拓展了,學生的精神空間擴大了,看問題的視野也開闊了。
三、朗讀訓練,讀出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窮人》的教學中,教師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充分讓學生自讀,比賽讀,評讀。經過自我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十分緊張,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教學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讀,使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到達情感陶治,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我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
窮人教學反思14
《窮人》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晚年的作品。小說講述的故事并不復雜,但經過作家巧妙的文學加工就變得充滿溫情、懸念以及最淳樸、真實的心靈美。
設計本課的教學方案時,我想同時讓學生體會作家高超的寫作技巧及文中窮人的高貴品格,做到這兩點十分不容易,所以,我首先引導學生搜集了很多托爾斯泰的資料,整理出他的寫作風格,并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挖掘,打破了傳統教參對小說的四部分劃分法,而改以女主人公桑娜的活動為線索來串聯起各部分故事情節。
我個人認為這樣處理也許更貼合原作者的寫作意圖,對人物品質、作品藝術結構的理解也更有幫忙。鑒于本文的寫作技巧既多樣又精妙,我按照情節的發展巧妙設計了許多過渡語,設疑句及幫忙學生理解主題的問題,邊理解邊點評。在我看來,學生是極感興趣的,他們能較好體會到原文中語句所傳達出的弦外之音,體會到某些地方寫法上的獨到之處,體會到某些帶有音樂性、懸念性及鋪墊作用的語句的特殊作用,甚至還能體會到對桑娜和漁夫性格刻畫方法的不一樣之處。看得出他們真的被這篇小說所吸引,以至要最終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最精彩的謝幕(桑娜拉開了帳子后的續寫)。如果沒有飽滿感情的配合,如果沒有對人物命運的關注,他們不會意識到新生活即將開始。從這些地方來看,我認為這堂課到達了預期目標效果。
不足之處:
由于本文的文本較長,又處處精彩給人留以發揮余地,而課堂時間又相當有限,所以不少同學意猶未盡只好作罷,還應當做更深入的寫法分析和性格剖析也未實現,包括板書上還有兩條重要線索,我因時間關系也未強行點出,結尾的續寫意向也只指名數名同學,甚為遺憾!這種遺憾也許在短短35分鐘內真的難以彌補,只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而同學們的續寫充滿了想象,又注意秉承了人物的性格和當時的背景,寫得很精彩!
【窮人教學反思(通用14篇)】相關文章:
《窮人》教學反思08-21
《窮人》教學反思【推薦】01-27
《窮人》教學反思精選15篇12-16
六年級語文上《窮人》教學反思12-16
續寫《窮人》(通用15篇)01-11
《窮人》續寫(通用15篇)11-09
《陀螺》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3
寒號鳥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1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13
《松鼠》教學反思通用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