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春芽小學的陳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咋一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一聽她的課,給我的感覺卻是有一種與她年齡不符合的沉穩,老道。下面談我對她的課的幾點看法:
一、巧妙利用合作平臺
課堂合作的主體是教師,學生與文本。怎么樣使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媒介:合作平臺。在《快樂的節日》的導入部分,教師利用了“小鳥””和“花兒”這兩個道具,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再把本課要學的生字都寫在花朵上,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去認讀。小鳥象征著自由,花兒象征著美麗,他們成為了本堂課的合作平臺。因為,孩子們的原生態的快樂就來自于自由與美麗。而這兩樣東西又都是代表了文本,所以當教師出示了這兩個道具是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能幫助教師成功導入進文本。
二、教師角色的靈活安置
讓我一直苦惱的是教師在課堂上如何與學生進行正面交流。我總覺得自己把握不好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語。搞不好就會說出一些“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話,所以到后來就有點不敢隨便開口了。但陳老師在這個方面似乎把握的很好,她十分靈活地在課堂上轉換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小朋友與小鳥和花兒打招呼的環節,一個小朋友說:“小鳥你好!”老師馬上角色轉換成小鳥回答說:“你好,小朋友”。
當另一個小朋友說“小鳥姐姐好!”時,她馬上回答說“小妹妹,你好”她與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的問候,一下子就拉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當她讓學生自由初讀課文時,她的角色又轉換成了一位嚴厲的老師,她說:“聽清楚,我是有要求的:自己讀通課文,遇到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边@么一字一頓的提出要求,學生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一起,開始認真地按要求讀課文。從可愛的小鳥到親切的花兒姐姐再到嚴厲的老師,陳老師就是通過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角色轉換達到她的教學目的的。看來教師角色的轉換對課堂的生成有很大的幫助。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柳樹醒了》是一篇擬人化的優美小詩歌,它把小柳樹比作了一個貪睡的小孩子,通過春雷跟小柳樹說話,春雨給小柳樹洗澡,春風給小柳樹梳頭,來告訴學生春天的變化。對于一下年級的小孩子來說,這樣結構工整、讀起來又朗朗上口的小詩歌,他們最喜歡了。
在上課伊始,我用簡筆畫的方式在黑板上畫了一棵貪睡的小柳樹,并用感染的語言,富有情節的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那棵貪睡又可愛的小柳樹呈現在這些孩子們的面前的時候,從孩子們的笑臉中可以看出在這棵小柳樹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活了。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他們就有急著想去了解小柳樹的愿望了。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問孩子們:“是哪些好朋友把小柳樹給叫醒的?”不用我說,他們都拿起書認真地讀了起來。這個問題我事情班級中成績最差的那個孩子來回答的,當他大聲的自信地將叫醒小柳樹的4個朋友一口氣說完的時候,教室里想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我想:可能是這個可愛的小柳樹,也將這個沉睡的孩子叫醒了吧。
在朗讀教學時,我請學生來當那棵貪睡的小柳樹,我來當春雷。在朗讀開始之前,我請學生想象了一下,小柳樹會怎么樣的醒來,用動作來表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伸伸懶腰,有的打個哈欠,動作逼真極了,想象力在這里得到了提升,他們真的把自己當做了小柳樹,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他們讀得特別用心,特別入情。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識字1》是本學期第一單元教學中的首次教學內容,有八個四字詞語,寫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現象,構成了一幅春景圖,能引人進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學生一個寒假告別學校后今日復課,課上顯得十分守紀,學習相當用心,學習興趣都顯得相當高漲。
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采用看、聽、說、讀、畫等手段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要求掌握的知識,利用課件播放泉水丁冬、鶯歌燕舞等春天的美麗景色,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相關詞語的含義。我用猜謎游戲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講述一個大意,讓學生比賽猜出相應的詞語。在讀方面,我采用全班齊讀、大組朗讀、小組賽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通過唱《春天在哪里》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
總體說來,這堂課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但不足之處:沒能讓全班同學個個收獲甸甸,孩子們的學習效率發展不太均衡,以后還有待于自己去提高。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里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云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將課文配以形象、生動的課件,向孩子們展示了自己和文中孩子家鄉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為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游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游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讀讀等多種方式,并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里。
我用圖片來介紹我們自己的家鄉桐鄉的風景,讓學生發現,原來自己身邊就有這樣的美景,激發對家鄉的熱愛。再出示課文中的五幅圖,談話揭題。
在初讀感知時,重點放在檢查生字上,安排了小老師帶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最后采用“撿貝殼”游戲,既鞏固了生字,又活躍了氣氛。
精講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帶著“你覺得濤濤的家鄉美在哪”這一問題自己讀這一段,交流出美在大海,美在魚蝦,美在貝殼。聯系到可能孩子們都沒見過這些東西這一實際情況,所以在每一句關鍵句出示時都附帶了圖片,希望能幫助他們理解。在教學美在大海這一部分時,我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好兩個“那么”,以朗讀促感悟,讓學生感受到大海的藍和寬,并穿插了說話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那么……那么……”這一表達方式的理解。學生基本上都能說出來。在教學美在魚蝦這一部分時,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一艘艘”和“裝滿了”這兩個詞,以此來感受魚蝦的多。而在教學美在貝殼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想象,看到濤濤撿了那么多美麗的貝殼,你想做什么?這么一來,學生應該就能想到也想要貝殼或是想和他一起去海邊撿貝殼等等,來感受濤濤生活得多么快樂,他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熱愛之情。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一、發揮學生主動性,讓識字變得有趣
只有當學生發揮了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其特有的經驗作為記憶的支柱形成聯想,或利用漢字的造字規律,特別是形聲規律對形音義進行有意識記,才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與音、義的聯系,記憶的效果也才會好。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把自己的識字方法與老師同學分享,并不時地鼓勵學生觀察仔細、方法巧妙,并熱情地為學生精彩的發言鼓掌,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興趣濃厚,因為識字教學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呈現出的識字方法可謂百花齊放,課堂充滿了詩意。
二、讀出韻文的節奏和意韻
詞串識字課文,像優美的詩,節奏強,意韻美;似迷人的畫,有情有境,情境相融。要使課堂書聲朗朗,充滿詩意,教師要善于引導,教會學生邊讀邊想,讀出畫面,擴展情境,使課文所描繪的圖像在腦海中明晰起來,進入課文情境,實現“言——像——意”的統一。并借助學生特有的生活經驗,啟發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樂趣,獲得審美體驗。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欣賞,指導讀出詞語間的停頓、間歇,讀出韻腳和整個詞串的節奏感,于是讀詞串便有了吟詩般的美感。
三、發揮學生想象力進入情境
學習詞串識字,學生看圖、讀詞的過程中一定要加上聯想和想象,使詞串和學生合而為一,對文本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認識合而為一,進入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美妙境界,在《識字1》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變成小蜜蜂,問問他們喜歡在哪些花朵上采蜜,問問他們看到了哪些小動物,還讓他們再編一些詞串,此時一個個詞與一幅幅畫面不停地閃爍,帶給他們的是愉悅的心情,快樂的回憶,美感便油然而生,學生放飛想象,由文本又聯想到生活,入情入境,草長鶯飛、鮮花爛漫的情景浮現在學生的腦海,美好的意境,和諧的音韻,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由衷地喜愛春天、喜愛生活、喜愛語文課。識字課如詩一般美好,語文課充滿了詩意。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愛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充滿情趣,讓我們的教學也變成一種游戲呢?誰說“上課”就一定是嚴肅的、石板的、一本正經的!如果效果同樣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為什么不能讓學生用更輕松、更開心的方法來學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那樣的高,思維是那樣的活躍,每一個孩子都是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夏夜多美》是一個童話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為樂的精神更美。
在教學的開頭我通過開火車讀生字的環節讓學生鞏固了的字詞的了解。利用圖片導入了新課,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美好的情感體驗,從讓學生做動作來體會“趴”和“驚醒”的意思,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味。
教學時我又把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讓學生去找找你眼前出現了怎么樣的睡蓮姑姑和小螞蟻來深入分析螞蟻和睡蓮的對話朗讀。加上形象的語言渲染,多種方法讀文等形式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中,把自己當做課文中的一個角色去感悟夏夜美麗的景色,去體會睡蓮、蜻蜓、螢火蟲美好的心靈。課堂上“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誦讀,在誦讀中體驗、感悟夏夜的美景。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夜色》是一首兒歌。用第一人稱,寫“我”從前膽子很小,很怕黑,后來爸爸晚上帶我出去散步,“我”發現夜晚也像白天一樣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我在教學本課時,開課時利用課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學習課文。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對課文中出現的字詞,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領讀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掃清字詞障礙。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都是讓學生課前提問,然后通過讀課文等手段逐漸解決簡單問題,在理解課文的環節就抓住一個立足于文章的整體、直指向文本的主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理解上的難點來引導學習。最近,在反思我的這種方式是否適用于低年級,想到了這種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和能力,決定還是堅持用下去,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時發現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樣。”抓住重點詞語來學習課文,發揮重點詞語在文中的關鍵的作用。如,“微笑”通過朗讀,邊讀邊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樣的畫面;描述畫面,說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美麗的;由夜色下花草的美麗進一步拓展、延伸到夜色是美麗的。最后,我讓學生帶著自己對夜色的理解齊讀課文,讀出我的膽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麗,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解的有些細,學生沒有充分讀的時間,所以對感悟理解不夠到位,再有就是學生比較好動,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夠積極發言,最后的拓展沒有很好的完成,學生說的少。在理解字義的層次上自己做的也不到位。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在教授《畫家鄉》一課時,我隨機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的家鄉在哪里,很多孩子回答“清怡小區”“宣家小區”等家庭住址,看來他們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家鄉”。于是,我給孩子們做了簡單的講解,然后又讓孩子們進行了回答,這次孩子們的答案回答到了點子上,他們有的說自己的家鄉是沾化,有的說自己的家鄉在青島,有的孩子甚至能夠說出自己家鄉的一些特產。通過這種說話訓練,孩子們樂于表達了,也為他們進一步了解和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更激發了孩子對自己的家鄉的熱愛。
接著,我即興介紹了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在內蒙古,我介紹了我們那里的風景和特產,孩子們一直認真聽著,興致勃勃的樣子,接下來學習的這整個的一節課,孩子們的狀態都很好,整節課下來效果非常好。
平時的授課中,我常常會以教材為中心,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是什么,就直奔主題,把很多說的環節討論的環節都省略掉了,為了給復習鞏固和練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墒菍嶋H上,有時候孩子們對課文無法做到很好的理解,或者產生不了一定的興趣,那么孩子們這一節課勢必對課文和生字的掌握和理解都不夠好。教授《畫家鄉》我隨機介紹了自己的家鄉,使孩子們產生了對祖國各地不同“家鄉”的向往和興趣,使得接下來的授課順理成章。
在《語文園地六》的學習中,讀讀背背這一部分內容,我又聯系了地圖,向孩子們介紹祖國各地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象,使孩子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祖國的神奇,接下來的背誦就越加輕松了。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明白了聯系生活實際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后的教學工作要多運用生活引導教學。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這節課給了我啟發,我覺得朗讀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讀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在讀中自學了生字詞,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在讀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嘗試了自我學習;朗讀,也讓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把“讀”作為教學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實踐了一個樸素的思想——重復—重復—再重復。在螺旋遞進的重復中,學生對于課文中出現的字、詞、句進行了感知,在不斷地詞句“拼裝”中,巧妙地實現了課文內容梳理、字詞鞏固、理清脈絡等三大目標。也許,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整合思想的一種體現吧。
2、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閱讀。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如“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么?”“我們家的電視還會變頻道嗎?為什么?”這些開放性的問題。都使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思考,因此,學生對問題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從中學會了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
3、多元朗讀,培養學生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演、議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我在想:如果每一節課都象上這節課那么成功,那我的語文教學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教學中,如魚得水!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畫家鄉》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學習欲望的課文,浩瀚的大海,美麗的山里,寬廣的平原,遼闊的草原,繁華的城市,這一處處風景給了我們美的感受。
“畫家鄉”是本課的課題,雖然課題比較簡單明了,但存在著一個難點:什么叫做“家鄉”?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模糊,一年級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安排了一個對話:什么是家鄉?從而讓學生明白,“家鄉”就是這個概念,并通過師生談話,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家鄉在哪兒,有些什么東西,為第2課時的拓展學習做一個鋪墊。
《畫家鄉》一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在低年級教學中是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閱讀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課文插圖,向孩子們展示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為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游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游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么樣的呢?”學生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著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么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學生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在本內容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看圖說話學拼音的模式開始失去新鮮感了,自我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同一個方法用久了會讓學生感覺“疲勞感”,沒有新意。所以在第二課時學習認字的環節中,我就改變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戲“摘果子”。方法很簡單,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再在上面畫幾個果子。
把生字的拼音寫在果子里,讓學生來拼讀,讀對了,這個果子就被摘走了。為了加強學生的興趣,我還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寫在果子上面。這樣一來,學生可來勁了,都想摘到果子,課堂非;钴S。等到學生音節拼讀得熟練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讓音節和字一一對應。然后去掉音節,讓學生看著字型來叫出果子的名字。這樣從音——音形結合——形,學生幾個回合下來掌握的情況就比較好。當然在“摘果子”的游戲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在游戲過程中整個課堂氣氛好,學生積極性高。但是沒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卻似乎表現得和不高興,有幾個甚至拍打桌子。應該要讓學生明白即使你沒有被請到發言,你也要禮貌、文明地聽或者看著其他小朋友的發言。想想自己的答案和他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再舉手補充。而不是只看到自己沒有被邀請到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這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1、以讀促悟,關注情感體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讀讀、想想、悟悟,強化語感指導,并通過生生評價,考察學生讀書感悟的程度,使學生在于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獨特感受和理解。
2、以想象作啟迪,關注學生角色轉變。
鄭國民博士說過:“根據小學低年級的心理發展規律,他們不僅生活在現實世界,還生活在想象世界,學生喜歡做夢。學生想象世界的豐富程度與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在學生喜歡做夢的時候,應該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苯處熢诮虒W中設計情境,使學生順應教學過程很自然的轉換了角色,走進文本,入情入境。這樣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
3、以模仿為基礎,關注語言訓練。
模仿是人的天性,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以課文為憑借,讓學生根據樣本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練習說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紀念》是以“愛護”為主題主體課文,這篇課文借動物給自己造小亭子留什么紀念為故事,告訴學生:最珍貴紀念不是刻上什么字,而應像小刺猬那樣在亭子周圍種上花草,愛護它、美化它。讓學生從小樹立愛護公物、愛護建筑物的良好習慣,同時掌握課文中優美的詞語和認讀部分生字。本篇課文有兩幅插圖,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利用教師談話和觀察圖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觀圖中很有興趣進入課文的學習。在觀察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聽、看、認、貼的活動中,借圖認識部分生字,滲透看圖識字,并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學生熟讀課文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在識字游戲中,充分利用動物卡、鮮花識字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在享受中體會識字的樂趣,從內心激起自主識字是愿望,達到識字是目的。
3.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互讀、互學、互評中,進行互相幫助,互相評價。在互讀、互評中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不對的地方,使學生在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技巧。
4.在課后拓展中讓學生收集有關動物、植物的圖片制作剪貼報,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了解有關動物、植物的知識,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5.在參觀公園,為公園的動物、植物寫保護的標語,是結合實際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看電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后,
布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現法”學習課文。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并強調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發現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室里呈現出書聲瑯瑯、圈圈畫畫、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著發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5
猜謎語形式喜聞樂見,用在課始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興趣,且謎語的內容具有生活氣息,貼近孩子的語言,很自然地引出課文內容。
以興趣為先導,關注個性化張揚,教師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摒棄了“教教材”的傳統觀念,借助教材精心設計了多種語文實踐活動,抓興趣點教學,不但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將它變成求知欲,在課堂氛圍空前高漲的情趣中,學生已經把學習課文變為一種自我需要了,教學效果較好。
低年級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會讀課文,讀懂課文,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教學開始,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自主學習的空間。用“你想知道嗎”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然后范讀,讓學生提意見,這不僅為學生讀課文作了示范,而且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積極評價的能力。
上課時間沒有把握好,過于注重生字的識記教學,對學生放的太松,以至寫字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學生主動參與的愿望還沒有調動起來,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自己上課激情的訓練。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6-25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2-08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總結02-08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6-09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6-16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08
一年級語文下冊《雨點》教學反思07-09
一年級語文下冊《鞋》教學反思06-12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6-14
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