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學反思400字(精選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橋》教學反思4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橋》教學反思1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研讀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句,結合洪水的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村民們在洪水來臨時的驚慌表現,讓學生讀讀、想想、議議、說說,逐步深刻地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同時,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如學習環境描寫時,引導學生發現短句、比喻、夸張、擬人的好處;老漢與兒子的關系,感受設置懸念;在課文的主要內容學完了之后,進行歸納總結表達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運用修辭;在深化主題,理解作者為什么以橋為題目后,歸納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表達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認識。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要“以讀促寫”,因此,在最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去搜集感動人的事跡,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寫一個故事,這也與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聯系起來了。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讀的較少,而我自己講的較多。在開始上課的時候課堂記律較亂,在這種情況下,我應該先維持課堂紀律,因為只有紀律好了學生才能聽得進去,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先把課堂紀律維持好之后再講課。
《橋》教學反思2
《橋》是一篇表達手法很特別的課文。尤其是老支書與小伙子的關系到課文結尾處才用兩個自然段點明: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他兒子。”
這種新穎別致的構思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我問學生:“小伙子一出場就點明他是老支書的兒子和課文這種結尾揭示懸念的表達方式,哪一種更能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為什么?”學生只知道最后這兩句話打動人心,更能體現老支書的高風亮節,注意力沒有放在表達方式上。我解釋了一番學生似乎仍似懂非懂,我只好借助于生活的類似感覺來幫助學生體會:“比如說,我們從教室出去,走過長長的走廊下樓去。你事先知道就在五樓的樓梯口有個人在你經過時會跳出來嚇你,你會不會很害怕?不會。如果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你事先根本不知道有人,突然從角落里竄出一個黑影朝你一‘嘿’!你會是什么感覺?當然是嚇得魂飛魄散了!這種情緒上的沖擊力就相當于包袱在最后時刻被抖開時給人的震撼!”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明白過來了。但是,這是不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方法呢?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橋》教學反思3
《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老支書在山洪暴發時,為了挽救村民們的生命,結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贊美了老支書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高貴品質。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悟老漢的人物形象,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描寫雨水和洪水的句子體會情勢危急,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洪水肆虐的句子。然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來引導學生感受老漢高大的形象和無私的品質,通分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境中去。然后找出村民們是怎么做的,最后老漢是怎么做的。這樣層層深入,一點一點解讀文本。作業部分,我安排了一個練筆,為老漢寫一篇碑文,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老漢的敬佩之情。
課后反思了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一是對課文朗讀方面指導得不夠到位,沒能把學生引入到那種感人的情境中,學生的情感沒能得到很好的調動;二是給學生自主思考,討論的時間較短,學生回答問題時很迷茫。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課課有長進。
《橋》教學反思4
《橋》一文中有很多特色的句子。如修辭手法描寫營造危急氣氛。還有利用短句營造緊張氣氛的。學生對于前者的理解已經有了方法的積累,對于后者則是頭一次見。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這個用法,我是這樣做的.:
在課上,我覺得利用舉例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很重要。于是在讓學生感受“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這一個短句的作用,我先讓學生找出這一段話有幾個句子,然后讓他們發現這是短句,先有個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去朗讀,學生果真朗讀不出那種緊急的語氣來。于是我引入了一組課外同樣作用的短句進行對比:A眼看失控的汽車馬上就要撞到玩耍的小孩了,司機大吼著:“跑。快跑。”B眼看失控的汽車馬上就要撞到玩耍的小孩了,司機大吼著:“那是誰家的孩子,車來了啊,你跑啊。”句子一出,學生馬上能夠發現短句的用處,然后我馬上遷移到文章中的短句中來,他們也就能夠很自然地感受到短句對于營造緊張氣氛的作用了。
我覺得在教學上,如果遇到了一些難以一下子理解的新知識,不妨可以進行簡單的“類比例子教學”,從簡單的生活場景學語文,再遷移到語文能力培養上來。
《橋》教學反思5
在這節課中我力求突出“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讀中感悟,一篇文章只有通過多層次的形式多樣的讀,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讀,才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激起情感共鳴,真正有所感悟。特別是引導學生個性化的讀,如“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學生分別抓住“只有”“窄窄”“木”,讀出不同的理解,讀出不同的韻味。由如“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
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學生分別從“他不說話”“他像一座山”等不同方面去理解,進而讀出個性。還有課文中的兩個“吼”字的不同理解,學生說讀出生氣,讀出批評,讀出命令,讀出威嚴,讀出不容爭辯,等等。第二個“吼”字應該讀出老漢對兒子的“愛”,讀出他的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即使是同一個字,在不同的環境中也在表達著不同的意思。讀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有感悟又有體驗,學生在其中既有理解,又有體驗,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