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1
《軸對稱》是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個教學內容,為能上出開學第一節課的精彩,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互助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探究的起點。課的一開始,我聯系生活實際借助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軸對稱圖案,讓學生談感受,從中選取幾個美麗的、常見的圖形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既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又順利的進入了新知的探究活動。
二、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突顯學生的主體性
通過上述情境的創設,組織學生觀察、思考,并借助手中的圖片動手操作,然后組織匯報,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軸對稱的概念,很自然地讓孩子們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軸對稱現象。讓孩子們充分調動自己的原有生活經驗,舉出了很多的軸對稱現象,并通過小練習(判斷下面個圖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指出它們的對稱軸)完善學生對這一概念的認識。尤其是在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時,我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小組活動(用尺子量、數一數)發現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接著放手讓學生完成例2、(畫出下面圖形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的設計,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還給了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發展需求,讓全體學生“動”起來,做到人人參與,較好地體現了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理念。
三、貫徹美育,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
在課的開始,我借助媒體向學生展現生活中的美麗的軸對稱圖案,在學生欣賞到到美的同時,又發現了軸對稱的數學知識。接著讓學生們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軸對稱現象,使學生真切地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美。
在學生充分感知了軸對稱圖形、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性質之后,我設計了“利用軸對稱變換設計美麗的圖案”的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所掌握的知識和思維,動手設計,在創造美的過程中體驗著軸對稱圖形的美,在交流展示中獲得“創造美”的愉悅,享受著學習的快樂。
《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2
《軸對稱》是八年級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識別軸對稱圖形,找出常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感受圖形的對稱美是課程標準中對這一內容的要求。
本堂課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以“漂亮的”軸對稱圖形入手,讓同學們能直觀的感受和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及培養學生關于數學美的數學特點。
第一,在觀察思考中掌握軸對稱圖形及其概念。
上課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征,大膽地加以猜測,說出這些圖形是否是對稱的,并通過小組動手對折的方法操作來驗證它們為什么是對稱的,在對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從感觀上體會什么是“完全重合之后。我就可以給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隨后我給出幾組圖形讓學生判定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再次明確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第二,學會找軸對稱圖形的對軸稱
在上一環節讓學生對折,然后給出幾組圖形,讓學生發生軸對稱圖形都是通過某一直線后,兩部分會重合。那那條直線就顯得很重要,讓學生明白“對稱軸”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對軸稱。給出對稱軸的定義后,我還是選擇了幾組有特點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找對稱軸。并判斷那一組圖形當中是不是只有一條對稱軸。再下一步,找出軸對稱圖形的所有對稱軸。
第三,軸對稱圖形和兩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區別及聯系
對于這一點我是讓學生自己以小組的方式來討論,最后以小組匯報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最后由我自己來歸納總結。這樣子一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最后時間有興趣學,也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明白什么是軸對稱圖形及兩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定義。可以很好的取得教學效果。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后,我覺得經常用多媒體結合導學案上課,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更流暢。
《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中,我大膽挖掘創造使用教材。教學過程中能夠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采取“說一說、找一找、猜一猜、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導入新穎,為概念的形成架設了很好的橋梁。
在導入部分,我創設學生喜歡的魔術情景,在老師的動手操作中,變出一個“愛心”圖形,同時教育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引導學生觀察“愛心”圖左右兩邊,看有什么發現,自然引出“對稱”一詞,通過學生動手折一折手中的物體,從而引出:對折““完全重合”“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等新名詞,概念形成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知識。
在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等腰三角形。這些平面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知識,在展示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方法多樣,呈現出不同的思維碰撞,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三、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我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以直觀指導。
借助多媒體聲音、圖像、動畫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強學生記憶,印象深刻。
五、板書設計圖文并茂,簡單明了。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動手操作基礎上,基本掌握知識。達標檢測達成率高,學生學習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還有一些地方是欠缺的:
1、課堂上部分學生格外活躍,但有些學生在展示環節,不注意聽別人的發言,有我行我素的感覺,沒能積極參與。
2、課堂評價單一,對學生使用的激勵性語言不夠豐富,評價的過于形式,不夠具體。
3、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還缺乏機動靈活性,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
總之,每一次教學就是一種歷練,是教師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展示,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情和教材把握準確,每一個教學環節設計合理,重點難點準確定位,方法得當,導學案的設計以及課件制作精益求精,教師對教學課堂掌控自如,并能合理的做出課堂的預設,靈活的處理課堂生成,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點撥相機結合,還需要教師設計好每一個細節,包括語言和板書。教學即藝術,教學是個不斷修煉的過程,我們就在這個修煉過程中不斷成長。
《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4
“對稱”對學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二年級時他們就已初步感知并能正確作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今天的教學是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征和性質,并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本堂課我充分借助多媒體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體會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
一、成功之處
1、在觀察中感受美
在孩子們初步建立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之后,教師緊接著通過三幅圖來完善學生對這一概念的認識。由直觀的動手操作過渡到在頭腦中想一想,折一折。這無疑對學生提高了要求,判斷幾何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并找出對稱軸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教師僅僅提供具體的'幾何圖形給學生,這無疑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不利于培養孩子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因此我在教學時,利用媒體展現幾何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去自主建構交流,最后利用媒體演示“對折——重合”的過程。在課堂上,當學生看到媒體的演示與自己的想法一致時,那種成功體驗油然而生;當想法出現有爭議時,媒體的演示又很好地突破了認識上的難點。整堂課將學生的觀察思考操作過程與媒體的演示過程有機的結合。
另外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展示,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軸對稱圖形,感受生活中軸對稱圖形的數學美。
2、在操作中感悟美
智慧在學生的手指尖上,在學生充分感知了軸對稱圖形之后,讓學生自己來剪一個軸對稱圖形,在整個動手操作、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非常投入,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形成,感受到對稱圖形的內在美。不怕“浪費”時間讓學生“玩”,因為只有在“做數學”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通過欣賞中華民族傳統的剪紙藝術,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體驗著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二、改進之處
1、小組合作組織不是很到位。
設計小組合作畫一畫、玩一玩、剪紙等活動,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但是有個別組組織有些混亂,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不強,這時的我關注不夠,缺乏必要地指導。
2、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整個課堂教學有些前松后緊,主要原因是教學語言略顯羅嗦,以后應不斷錘煉教學語言。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看似很簡單,但其實要“教會”學生還真的不是那么簡單,需要用心設計,不斷推敲。
《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5
本節的教學時間較為充裕,這主要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時間去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如果不能給這一過程以足夠的時間,那么學生自己的探索和發現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全面地獲得數學知識。
一、教學建議
內容呈現的形式為:“問題情境——探索活動——歸納總結——結論”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為學而學,學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收不到好的效果,而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將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應用數學獲得成功的經驗,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學過程也應盡可能的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應用過程,即“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因此在對這一部分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課本上所安排的大量關于折紙,畫圖,操作,猜想等大量貼近學生生活中的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做中體驗和感受,在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的過程中,感悟本章的數學本質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整個過程我充分讓學生動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但課后,我想了又想:還是不應該一上來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現給學生,應把實際轉化成抽象,這樣更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讓學生畫圖形的另一半,使成為軸對稱圖形時,不應該拘泥于一種形式,放開,讓學生選任意一邊為對稱軸畫另一半,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最后環節,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的知識,畫軸對稱圖形。既然學了,就應該讓學生嘗試運用學過的新知畫軸對稱圖形,再一次把抽象回歸到生活中。總的來說,這節課該放手還是不夠放手,作為老師應該多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是能做到的。
【《軸對稱》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10-31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9篇)12-23
坐井觀天課后教學反思(通用24篇)12-16
坐井觀天課后教學反思(通用7篇)12-17
《鄉愁》課后教學反思11-14
《背影》課后教學反思10-30
美術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12-18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2-18
《金色的草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8篇)12-15
金色的草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