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搖籃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搖籃的教學反思1
四年級的家長開放日,我又有幸參與了。本節課教孩子們學唱了舒伯特的《搖籃曲》,他們深情地演唱,說明這節課上的還是比較成功。
一、清唱導入,激發興趣。
老師聲情并茂的演唱,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演唱欲望,并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作大體了解。因學唱搖籃曲,所以我就清唱了我國東北民歌和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從而讓孩子們知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搖籃曲音樂風格的不同。接著聆聽舒伯特的《搖籃曲》,進入本首歌曲的學唱。
二、音樂家生平,鑄造品格。
一首歌曲的流傳,都包含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所以我首先向學生們介紹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和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學習舒伯特不畏艱難,堅持創作的精神,培養他們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道路上,像舒伯特一樣,不怕困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用心聆聽,細心觀察為以后的創作積累素材。
三、模唱—永恒的主題。
演唱歌曲是每節課上必須進行的教學環節。這首歌,孩子們很快就唱會了,他們跟著伴奏起勁地演唱,歌聲嘹亮,但搖籃曲卻唱出了進行曲的風格,這時教師的范唱以及學生的模唱至關重要。因此我用柔和和洪亮兩種音色范唱歌曲,然后讓他們選擇適合這首歌曲的聲音模唱,伴著碰鐘清脆的.聲音,課堂上終于飄出了柔和的歌聲。
搖籃的教學反思2
通過教學歌曲《搖籃曲》,使我感觸頗深。他又一次使我深刻的體會到音樂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整個的教學過程能夠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和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更充分的展示他們的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創設了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并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唱、想象和創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新《標準》中提到: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本節課教師就特別注重學生的發展,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通過想象和模仿感受歌曲所反映的生活。最后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伴奏和創造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所以,從課的開始到結束,聽始終貫穿于教學之中。
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投入地學習、專注地思考、動情地回答,非常感動。在這一課里,我從情感體驗入手,引領學生盡快入境。在此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感情積累,再引導學生通過對樂曲情感的把握,通過自主參與的方式,使學生輕易地掌握了歌曲的難點,理解了歌曲的意境。通過學唱歌曲,感受到了樂曲理不清,斬不斷的母愛之情。而這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選擇的新的教學模式,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我力求對學生表現出了應有的熱情和寬容,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母愛關系,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
搖籃的教學反思3
通過一堂課的教學,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幫助學生在讀中體驗、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尤為好:
1、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朗讀訓練。教學時,我將教學重心放在朗讀上,用大量的時間引導學生誦讀,旨在幫助學生在讀中體味。由于詩歌語言簡潔且凝練,反復朗讀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在朗讀訓練中,采用音樂、錄音、錄像等多種輔助手段,刺激學生視覺、聽覺感官,激發他們興趣。運用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意境;運用錄象,再現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幫助學生讀出語氣;運用音樂,烘托、渲染氣氛,使學生的配樂朗讀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表達詩意。
2、在重視朗讀訓練的同時,我也十分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詩歌教學難度大,常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雖說通過反復讀,能使學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詩歌抽象表達的特點會給學生留下無限想象的空間。因此,我在指導朗讀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將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內容轉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了祖先們在美麗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場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通過教學,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有些關鍵詞語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的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學生能深切感悟。我想:這是以后在詩歌教學中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
搖籃的教學反思4
教后心得在學法上,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弘揚學生個性發展入手,探索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設計教師和學生的活動。為了響應課改的最終目的: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教師由單純的教學者轉變成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這兩種轉變需要“量”的積累過程。在七、八年級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九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探索“民主化課堂教學”之路,經過本節課的實踐運用,有所體現,效果明顯。這節課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及事先要求學生搜集相關的材料,設講故事專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還是按以前的方法要求學生自學且完成基礎性知識的總結,培養學生掌握好建構知識系統化的方法。不足之處是時間把握不好,沒能在一節課完成所有的內容,如何修筑金字塔和法老、木乃伊等知識點講太范了。
【搖籃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搖籃曲小學音樂老師個人教學反思12-25
中班音樂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搖籃曲》09-22
大班詩歌-搖籃01-08
大班語言《搖籃》的說課稿12-22
《祖先的搖籃》課文原文05-15
搖籃曲說課稿11-04
大班詩歌教案《搖籃》08-23
大班詩歌教案:搖籃01-09
童年的搖籃曲說課稿12-04
祖先的搖籃語文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