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1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講讀課文,葉圣陶先生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他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
課文第一部分寫了游覽路上的見聞,其中第三段有一句“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是個重點句子,考試中出現頻率也是最多。
它難懂的地方在于體會“寬窄緩急”“變換調子”。我先從“變換調子”入手,讓學生說說音樂中的調子有哪些,試著唱出來。再讀這句話,想象溪流的調子會有哪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模擬流水聲。接著問“為什么會流水聲會出現不同的調子”,帶著這個問題再讀前面的課文,學生就會聯想到山勢的變化,使溪流出現不同的聲音。這里我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這部分課文展示了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我設計了范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形式,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
這篇課文也不是第一次教了,每次這個地方都是個難點,今天這個處理方法讓我感覺是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2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游記,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它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路上、外洞、孔隙、內洞”景物的特點。
可根據課前的了解,學生對雙龍洞比較陌生,都沒有去過。我就從石鐘乳、石筍圖片入手,引入本課的學習。
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朗讀,再讓學生默讀課文,反復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游覽線路,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去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后,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各個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并用最簡練的語言總結概括出各部分的特點。如外洞:寬敞。孔隙:窄小。內洞:暗、大、奇等特點。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
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我又出示了幾幅石鐘乳和石筍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見過的溶洞景象,并展開聯想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想象像什么?這樣就調動了孩子們的想象興趣,學習情緒立即高漲。
不足的是,一是由于時間關系,學生朗讀不夠,沒有給足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二是學生很容易找出第一條游覽路線,但較難發現溪流這條游覽暗線,后又經過老師的及時點撥學生找到了這條游覽暗線。進一步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了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3
這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文章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兩條線索有機交融,貫穿始終。同時,作者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不失為一篇寫景佳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初讀全文,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游覽順序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甘為根據游覽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再根據示意圖,說說課文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然后再小組內選出代表,作為導游講解各個景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合作學習的教過也很好。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男同學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提高。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4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在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來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另外,還大膽嘗試了各種教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觸:
成功之處:
一、對于這篇文章的講解,大膽嘗試、創新。在沒有預習本課之前,我先給學生放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音頻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段音頻。然后讓學生談談聽到了哪些內容。在聽完第一遍的時候,有十幾位學生談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幾位同學要談感受。此時,學生基本上把本課的重點都說出來了。我很高興,因為達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發現這種嘗試還是不錯的。先讓學生聽文章,再講,這樣比直接講學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這是一篇游記,講課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這也為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做準備。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者的游覽路線是什么?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學生們先自學后小組交流討論作者的游覽路線。緊接著,我又設計一道題目:“根據課文內容,畫出一幅游覽圖,注意內洞、外洞、孔隙的畫法”。通過這道題,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本課。另外,學生更容易掌握每個洞的特點。
不足之處:
從本課的學習來看,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時間還是有點緊。學生讀的時間還是有點少,像孔隙、內洞兩個自然段應該反復讀,細細品味他們的特點。這節課,也使我領悟到: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讓孩子們在語言里感受想象的美麗,在文字里享受體驗的樂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樂學習!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5
如何讓情境教學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整節課都活躍在老師悉心創造的氛圍。情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環節莫過于教學設計了。在設計整堂課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礎上老師發揮自己的創作靈感,就如同導演設計一個好的劇本一樣,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在你創造好的劇本中積極主動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時又有自己靈活發揮和再度創造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我課堂中重視體現了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注重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努力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但是由于本課知識點較多,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一課時時間又比較緊張,所以安排朗讀與指導朗讀的安排就顯得少了些,文本對話體現得還不夠,如果能用較多的時間慢慢地帶著學生細細體會,感悟文章本身語言文字的優美,對于豐富他們的情感,以至學習寫作都會有更大的幫助。下一步,我會更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朗讀與感悟上。
《記金華的雙龍洞》優秀教學反思6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適當引導的基礎上,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思考中感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具體做法如下:
1、引導“讀進去,讀出來”。
課文中作者著墨最多的是關于孔隙的描寫。沒有華麗的辭藻,近乎白描的寫實筆觸,把孔隙狹小的特點描寫得十分傳神,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采用“以讀為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既能“讀進去”——讀中有思考,又能“讀出來”——讀中有感悟。
2、朗讀形式多樣化。
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關鍵詞句;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或同學們聽等。這種教學方式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變得愛讀,想讀,并能做到帶著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還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3、活躍思維,調動氣氛。
在體驗內洞之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內洞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打開了,課堂氣氛很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