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數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有一位、二位小數的步認識讀寫法。為了適應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易于接受,教材采取了小步子的編排方法,小數的初步認識只限于兩位數,而且是直觀認識和具體比較,不抽象概括。
教材編排的順序是:結合十分之幾,先出現一位小數,再結合百分之幾,出現兩位小數,在一位、兩位小數的后面分別出現了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后教學一些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一位小數的認識、讀寫法。也是本單元起始教材,是學好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的基礎,所以采取了多種直觀,結合學過的幾何初步知識和計量單位的知識,聯系分數引出小數。
因此,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會用小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計算問題,及孕伏了小數的組成,整數、小數的概念名稱,為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打下基礎。
遵循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系實際,注意通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為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通過復習,目的是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以舊促新,引起新知識的正遷移。
通過談話引導過去學過了整數,還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我們開始初步認識一位小數。那么什么樣的數是一位小數呢?是這節課要研究的。這樣導入新課的目的是喚起學生對學習一位小數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孕伏了新舊知識的聯系,為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針對自己經常忘記讓學生看書,特設了看書、討論、質疑問難。這部分是新知傳授過程,傳授知識本身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設計意圖是圍繞本課教學目標,運用多種教法,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規律,揭示知識規律,以達到最佳動態。教學例1采勸扶著走"的方式,例2采取引導學生"自己走"的方式,并通過演示操作,類推、比較、觀察、嘗練、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自己參與教學活動,獲取新知識。通過質疑,確實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一起解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了解到學生還沒有弄懂的知識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一)、情景導入,學讀、寫分數。
課始從本班學生人數入手(48),以增加的一點(4和8之間加上小數點)為突破口,明確新產生的數與以前學的整數的區別,問學生認不認識這樣的數,以喚起學生對小數的感知,讓學生說在什么地方見到過小數,以及讀情景圖,不但使學習素材變得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在讀數和寫數的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本著學生已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講的原則,順利完成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教學。
。ǘ⒉僮鞲兄,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盡管學生在此前研究的數學知識中的數據均為整數,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0.5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數時,就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長的紙條為工具,以0.5米的理解為基點和突破口,再去解決0.3米、0.4米等多長,從而使整個探究過程顯得順暢、自然、扎實、有效。
認識一位小數之后,讓學生繼續利用紙條進行實際測量兩根毛線的長度(一根長0.2米,另一根長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來測量課本的寬度(0.17米,用紙條不能直接量出)。這樣做既鞏固了對一位小數的理解和運用,還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又為兩位小數的探究埋下伏筆,讓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切實感受探究兩位小數甚至多位小數的必要性。
本環節的教學注重了實踐操作,學生的手、口、耳、腦、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在“經歷、體驗、探索”過程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這里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之所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授課時靈活運用,使學生在思考、討論、觀察、操作、交流活動中自然而然的收獲知識。
。ㄈ嵺`應用,鞏固認識
教育學認為,適度的練習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本節課的練習設計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和練習,二是突出本節課內容設計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從開始的信息圖引入到結束的進一步理解信息數據的意義),三是通過開放的題目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和創造的機會,使其靈活掌握知識。但由于我沒能準確地掌握時間,課堂調控能力差導致開放題沒能得到訓練。
。ㄋ模、課外調查,拓展延伸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時間是無限的,本節的學習已經結束,但學生的探究活動并沒有結束,課外調查的布置,將學生的探究領域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從學校延伸到社會,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探究視野,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為下一節課的小數大小的比較的學習提供了研究素材。
在教學中出現的失誤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1、教師放的力度還不夠,總是感覺對學生不放心,學生一時間回答不到教師預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總感覺學生說的不如自己敘述的`明白就重復解釋,我想這歸根結底的原因還在于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學生;蛘呤窃谟谔⒅仡A設而忽視生成,為完成預計的教學目標而趕時間。
2、教師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們經常說: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課堂上要準確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課堂上我就沒有能夠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米長的紙條測量0.2米長的那一條毛線的時候,多數同學一開始都估測是0.2米,但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可能是將毛線拉得過緊好多孩子就說出了0.21米、0.22米、0.23米等的兩位小數,這時我把其中的一個兩位小數寫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轉入對兩位小數的探究,但一時間又沒有想出很好的連接語,這時0.7米的毛線長度還沒有測量,思維地運轉沒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設計進行了下去。只是給學生作出了“在實際測量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誤差”、“毛線不要拉得過緊或過松,因為毛線有彈性,所以測出來的數據可能就不一樣”的解釋。事后我對課堂上出現的這一突發事件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當時有的學生說出0.23米的數據后老師接著問“你是用紙條準確測到的還是估計出來的?”轉而導入“用米尺能不能準確測出?”。這樣就很自然地能導入了對兩位小數的探究,還會節省出測量課本的寬的時間用來做涂一涂,填一填的開放練習題,從而也會使教學目標能夠全面達成。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1、與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太重復,教材為什么安排“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數與代數”內容標準中規定,“能認、讀、寫小數”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所以我們本冊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
教材在編排這一部分內容時,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為學習小數認識和計算的形象支撐,到以后系統學習小數時,再作抽象。
2、在教學中如何把握要求?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時,在把握教學要求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二是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原則上限于一位小數,并且是結合元、角進行計算。
3、例1學生掌握起來有困難,如何進行教學?
例1是教學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及寫法。雖然教材設計了米、分米、厘米這一學生熟悉的素材,但由于學生只是通過比較直觀的方式初步認識了分數,如果僅從長度單位間的進率讓學生來思考小數的含義,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借助一些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來理解。例如,有的教師創設卡通動物(身高1分米)和積木塊(厚1厘米)比高矮的場景,并用米尺進行測量。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支撐,避免了僅從抽象的關系去思考。除了教材上所涉及的“分米和米”“厘米和米”這兩種關系之外,教師還可以增加“3厘米=0.3分米”這種類型;而且,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反過來思考“0.1米等于多少分米”“0.01米等于多少厘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小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我首先利用教材中貼近學生給你生活實際的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逛超市的情景中感悟小數的含義,體現數學回歸生活的思想。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時,我設計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1米長的白紙條測量兩條彩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感知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用小數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整節課的知識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學生已有了生活經驗,可以重點放在總結小數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上。在教學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時,應加強學生說的能力和說的過程的訓練,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由整體認識轉化為自己的認識。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需要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地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解決重點、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安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節對第一次接觸小數的學生,相對來講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和學習的負擔。為了能緩解降低難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心理為基礎,營造和諧課堂,活化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過程,較好的完成了這一節的教學活動,F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促進知識經驗的遷移。
首先復習分數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十分之幾的含義,為下面學習小數打下基礎。小數在生活中學生經常見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身邊的小數,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導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2、注重學生的直觀感知、實際操作,認知、感知小數
在本課教學中,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觀,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以米作單位的小數對學生來說是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用米作單位表示幾分米的小數,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讓學生體會分米和米之間的關系,老師適時作出點撥,得出幾分米可以寫成十分之幾米,同樣可以寫成小數。又通過讓學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說一說,在實踐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數的含義。
3、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整節課我努力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設計試讀小數、找身邊的小數、組數比賽等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
4、巧用生成資源,促進有效教學
這節課的第一個知識點是小數的讀法,。我原先想通過學生試讀把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區別開來,使這兩部分的讀法有了不同,但教學時有兩個學生有錯誤的讀法,我及時讓其他學生去發現,利用這些生成資源使得學生深刻的了解了小數的讀法。
在整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
1、整合教材,促進有效教學
整節課容量較大,大致分為三個知識點:小數的讀法、以元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以米作單位的小數表示的含義。在教學中我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有點“趕”教學的感覺,
2、調整板書,運用多種感官,彌補教學不足
板書的目的是為促進更有效的教學,在板書上再進行一些修改,,并在教學時注重教師語言與板書同步進行,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板書,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合理情景,巧妙設計問題進行引導,把重點、難點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效處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