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手拉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
當今獨生子女多數是“小皇帝”只知道接受愛心,不知道施予愛心。個別孩子表現得自私,不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缺少同情心。我教學《我們一起手拉手》一課時,通過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了解農村孩子生活學習的艱難,了解開展手拉手活動的意義,去學會理解、體貼、關心需要幫助的人。
首先以“話題引入,揭示課題”這個環節,出示貧困山區孩子生活、學習的圖片,讓學生了解了貧困山區孩子生活、學習的艱難,激發同情心,從而學會體貼、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
接著以“深入了解,激發愛心”這個環節以短文、照片形式呈現給學生。讓他們了解“手拉手”活動的意義,關注不同環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齡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學習關心他人,尊敬他人,關心集體,熱愛勞動,文明團結。出示學生參與手拉手活動的圖片,讓學生了解手拉手活動的情況。通過“樂樂寫給媽媽的信”讓學生看到農村孩子樂觀的精神,節儉的美德,聰明的智慧,堅強的意志,引導他們懂得欣賞、學習別人的優點。出示農村學校虎子的日記,讓學生知道:城市孩子與農村孩子各有所長,各有優點,我們要懂得發現,懂得欣賞,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出示青年志愿者標志,了解寓意。鼓勵學生加入青年志愿者的行列,傳遞愛心,讓愛心滿載,讓生活更美好。
全班朗讀詩歌,用詩歌感召愛心,讓感情得到升華。
最后以“奉獻愛心,共同成長”這個環節中讓孩子為貧困山區小朋友捐獻衣被和書籍,獻愛心,共成長。
課后我布置作業,拓展延伸。寫一篇短文,談談自己對開展手拉手活動的想法。辦一期專題板報,展出所有學生寫的`短文。通過實踐,激勵學生,強化心理,引起溝通,再去實踐,逐步完成育人的過程。
在這節課中我看到了孩子晶瑩的淚光、純真的心靈、熱忱的愛心,傾聽美麗的童心童語中,我聽到了孩子的心聲,他們在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中有所觸動,在一字字動人的話語有所感悟,但這過后呢?這種感動,這種感動,能在他們心中存留多久?一天?一周?一月?一年……
學生不僅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且是實踐活動的主體。我覺得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這樣他們才會真正感動。只有通過實踐,學生用行動將愛傳遞,才能更真切,更深刻地體會人生冷暖更極致地激發情感,體驗“奉獻”的快樂,領略“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2
《手拉手》——小數的混合運算及簡算,本節課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比較準確按照運算順序計算;并且已經掌握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此基礎上,運用遷移使學生懂得小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完全相同,體會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的運算中仍然適用,并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我感覺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五步三查”模式,組織學生獨學、對學、群學、展學,在交流、分享中構建知識,生成內容。并學習他人的優點,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過程。
2、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通過歌曲、課堂標語等形式創設氛圍,引導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
3、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延伸至課外。反思本節課,存在的問題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課堂節奏把握不好。前邊復習環節、對學、群學、展學時間過長,因此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展示、補充和評價。
2、沒有及時發現學生展示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單元一展示的計算方法,從列式觀察,其實是一種算法,但當時只關注后面學生是否認真傾聽,沒有深入思考,沒有及時介入、引導。
3、對學生過于自信。在我對班級學生的認知、了解中,學生主要存在問題是粗心致使計算容易出錯,對于學生課堂的展示方法以及評價互動,一直認為沒有多大問題,但是本節課學生卻暴露出很多缺憾,例如:展示內容不完整,傾聽學生對存在問題沒有更多的質疑、補充、評價,甚至有些小組在預展時,對原有的板書內容擦掉而參考別的小組重新板書,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失掉自己的獨立判斷。
通過本節課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進一步熟悉課堂流程,把握好教學節奏,要對學生既能放得開,又能及時收回來。
2、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展示方法的引導。
3、作為班主任,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課堂紀律的培養。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3
在美術活動《手拉手》中,我嘗試讓孩子學習連線、涂色的方法表現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的情景。在講解示范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情不自禁地拿起小手,伸出手指臨空地跟老師一起畫。雖然這是第一次孩子拿著記號筆作畫,但我發現孩子在作畫過程中,握筆的姿勢還是不錯的,用筆也不錯,畫的線條不是很流暢。造成這個原因,最主要的是孩子平時的練習不夠。針對孩子的這方面弱點,我想通過幾個方面給孩子逐步提高:
第一,開展類似的活動。線條的流暢性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夠讓孩子掌握的,因此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讓孩子給小動物畫手拉手的畫、畫大海的波浪等等,讓孩子將最基本的技能掌握好。
第二,有效利用區域活動。區域活動是對集體活動的.一個延續、提升和個別指導。我想在美工區中投放“描描樂”,讓孩子用手指沿著老師畫的各種線條進行臨摹,然后用水彩筆也在老師畫的線條上進行臨摹,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能邊玩邊學會畫線條,并盡量使線條更加流暢。
第三,提高幼兒的手指靈活性。畫線條其實對孩子手指的小肌肉群有比較高的要求,所以要讓孩子將線條畫得流暢,應該要提高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因此,開展夾彈子、穿珠子等活動,提高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孩子小肌肉群的靈活性,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畫畫。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4
首先我覺得《我們手拉手》這一課的開設非常必要,如今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很難體驗到生活的艱難,如何感恩別人,如何向別人取長補短等等問題。本課書是這一個單元中的最后一課,在了解了身邊的人們后,讓學生把眼光放在了同齡的孩子們身上。雖然那些勞動者都很值得尊重,老人們都很需要關愛,殘疾人很需要幫助。但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與學生們同齡的`孩子們有很多還生活在貧困、落后的環境中。他們更需要我們尊重、關愛、幫助。
本課的學習非常重要,城市的獨生子女通過與農村孩子的交流,可以了解了他們生活的艱難,知道了他們上不起學,買不起書包,甚至買不起橡皮的苦惱,知道了他們中還有吃不上飯的孩子。對他們會表現出強烈的同情心。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的人,會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贊許,也會以不同的方式獲得他人的同情和幫助。
城鄉兒童手拉手活動,從簡單的書信往來到互相走訪到互搞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行為情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教育的主陣地。學生在學校所行成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在體驗活動中得到驗證。親身的體驗活動,反復地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并向高層次發展,學生原有的道德認識和情感,就會得到保持、強化和升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親身體驗,去種水果、種莊稼,捐書捐錢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感動。畢竟我校學生的生活經驗離那些困難的孩子們還是太遠了一些。而且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他們自私,不懂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缺少同情心,所以在課堂上就要讓孩子們克服這個“獨”,去學會理解,體貼,包容、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果只是聽講解,看資料,我想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實踐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基礎。在“我們一起手拉手”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是被動的受教育者,而且是實踐活動的主體。通過實踐,激勵學生,強化心理,引起溝通,再去實踐,逐步完成育人的過程。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中通過一些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然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怎樣與同學平等相處,學會關心、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引導教育學生成為有愛心的人。課堂教學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以下兩點:
1、以生活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我處處以學生的生活為資源。從讓學生說說自己與同學交往中發生的快樂和不快樂的事,到怎樣解決交往中出現的問題,都是源自生活,又回歸生活,使課堂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在感悟體驗中明理。
課堂上,我積極調動學生的經驗,讓他們從自己實際交往中產生的心理感受來體驗同學間的團結友愛、互敬互讓、誠實守信以及互相幫助的重要性。所以,本節課的道德觀點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引導他們討論、觀察、交流、溝通等活動,由學生自己感悟體驗出來的,這樣的'感受學生是永遠不會遺忘的。
課堂上,我積極調動學生的經驗,讓他們從自己實際交往中產生的心理感受來體驗同學間的團結友愛、互敬互讓、誠實守信以及互相幫助的重要性。所以,本節課的道德觀點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通過引導他們討論、觀察、交流、溝通等活動,由學生自己感悟體驗出來的,這樣的感受學生是永遠不會遺忘的。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6
經過多次的打磨,我對《手拉手,地球村》這首歌曲有了不斷的認識和感悟,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對教材深刻的挖掘有多么的重要,每次分析都能讓我有新的收獲。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認為在音樂課教學中情境創設顯得十分重要,教師創設出好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自愿的學習音樂。而且我們知道因為年齡的緣故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所以非常需要教師精心地創造各種有效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如果很好地運用了聲、光、電、圖等種種教學手段,學生就能進入行定的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音樂。
一、借用電腦課件展示情境
電腦課件是一種直觀的情境教學手段之一。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能夠直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精心設計的電腦課件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情境,達到理想的教學功效。一開課,我就利用課件讓同學們了解如今我們的地球生態已經嚴重惡化,人們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殘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類報復了,近年來地球的平均溫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險的信號,由于采伐森林過度,水土難以保持,洪水、風沙就接踵而來……村”是一個很小的地方,現在隨著交通、通訊工具的現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膨脹,地球也仿佛變小了,我們與全世界的小朋友們都同住在一個地球村,讓我們從小就有做一個自覺保護環境的地球村小公民的意識,聽一聽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手拉手,共同保護地球村的?同學很容易認識到了,地球上的人民是個大家庭,共住一個地球村,人們之間不應有戰爭和沖突,要共同維護和建設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樣“希望的太陽就是我們”,讓我們從小就關注地球村的興衰,與全世界的小朋友們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二、用準確的課堂文學語言更好地創設情境。
在音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音樂語言的特點。用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標準的普通話和優質的音樂會給學生帶來聽覺的美感享受,它會想磁石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學生導入自己所創設的意境之中。可謂水道渠成。音樂課的語言應該準確的表達音樂作品的創作意圖。音樂作品作為一種抽象的藝術,學生對其的理解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師應用準確并有分寸的文學語言,創設和音樂作品的內涵一致的情境,讓學生在正確的思想引導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間。我用語言引導學生《手拉手,地球村》第一樂段的旋律很歡快活潑,形象的刻畫了“紅領巾”熱情、開朗、靈巧的小主人公形象,啟發學生用人情歡快的聲音演唱,第二樂段是紅領巾對地球村的贊美之情,所以啟發學生用舒展、優美的聲音,聲情并茂的演唱歌曲。聽到學生們發自內心的演唱,看到他們不由自主地動作,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通過語言的引導使學生感受到旋律的優美、節奏的舒展、力度的變化,以及二聲部地方樂器的伴奏及和聲的效果,以及和聲飽滿的效果,從而理解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團結起來的力量才是巨大的,從而呼吁全世界的人們團結起來共同保護地球村。最后結束句學生選擇用減弱的力度、減慢的速度來表現歌曲,更好的表現了:地球的生命就象奔騰的河流,源源流長,經久不息。
不足之處:在課堂上應變能力不強,語言措辭不夠嚴謹。還需要再接再勵,在課堂上不斷的摸索,改進。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7
《手拉手,好朋友》是一節手工課,在新教材中和《剪花邊》安排在一個單元,這兩課有很大的聯系。我覺得只要學生學會剪花邊,對于《手拉手,好朋友》就不難,我把這兩節課安排在一起上。
由于在剪花邊這一課中,我比較注重技法的引導,因此,對于本節課我比較注重學生對人物的刻畫。在這課中,教材上出示三種不同的.畫法,剪出不同的效果,兩邊都沒有畫到底,就連接不起來,如果一般畫到一邊沒有畫到,只能練一邊,兩邊都畫到就全連起來了。這個技法由于在上一節課已經學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在這個教材中技法講解上不是對稱的剪法,但是在作品展示上很多還是利用對稱剪法剪出來的。因此,對于對稱的剪法,我沒有多說就跟學生說和上一節剪花邊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對于整個的畫法稍作演示,重點引導學生如何進行人物的刻畫和鏤空的裝飾上。
由于是手工課,一般不容易保存,因此,我讓學生將《手拉手,好朋友》的作品都貼到黑色的彩紙上,然后將紙卷成圓柱形,這樣就是一件很好的裝飾品,可以裝扮我們的教室。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知道身邊不是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8
在教學中,我注意從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入手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觀察和感受,引導學生感受現在我們與世界的“交往增加了”。在教學中,我還引導學生了解一些他們不熟悉的二十年前的我們與外國交往的`狀況,引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看問題,再來感受現在我們生活中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交往現狀,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現今各國之間,各地區之間的交往增加的結論。反之,學生是不會如此深刻地體會的。
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分成小組,研究觀察外國商品的情況。如韓國的好多魚,美國的百事可樂等等,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現社會生活的變化。不僅如此,我還運用了探究學習和體驗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與同學們共同關注了全世界正矚目的上海世博會,通過學生看網絡,感受到此次世博會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與期待,讓學生體驗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甚至可以零距離接觸。享受同樣的物質與精神生活。
幾個教學環節,讓學生更近一步認識到我們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的距離更近了,交往增加了,經濟一體化了,各國人民跨越地域國別和種族的差異,享有共同的物質與精神生活,切實感受到我們更近了。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9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追求的是在品德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對兒童生活的影響,逐步讓他們形成正常的心態,有較高尚的品質,恰當的行為,去適應社會,發展獨立完善的性格,學習社會需要的本領,將來為走向社會做有用之才,并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規范知識的嚴密體系,而是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以兒童的經驗為起點,在進行生活教育的同時自然地進行品德教育。
一、激活學生生活經驗。《標準》指出:“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在本節課中我針對現在兒童嬌氣重、比較自私,不關心別人等特點,首先創設情境,觀賞動畫,引發思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情感,初步感悟做好事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接著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聯想和體驗,讓學生在小組討論與交流中,認識到“好人好事就在自己身邊”。通過填寫卡片,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入課堂,進一步感受到平常事、小小事就是好事,并達成共識“做好事并不難”。這樣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在活動中,“親歷”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去認識、體驗和感悟,發展個性品質,提高人文素養,體現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二、創設“真實”情境。學生通過討論與模擬,體驗做好事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幸福,也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并通過觀看一則真人真事的錄像,進一步感受到:做好事貴在有愛心,貴在持之以恒。這樣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受,“入境”、“體情”,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情境,現場做好事,讓學生直接參與體驗,加深感受:做好事所帶來的愉悅感,讓學生從中體驗、感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樂學氛圍,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本課設計雖不精致,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熱情高,同時也引發我對小學德育教學的思考和展望。
四、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和激發孩子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自我表現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實踐、體驗、探究。通過本課學習,知道愛就在我們身邊。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幫助他人。心中有他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無私地伸出熱情的手,主動的說一句“告訴我,你有什么困難,讓我來幫助你。”得到幫忙的人,心存感激,對關心過你的人道一聲謝謝!幫助了別人,得到了快樂。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活動和生活實踐中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
教學中的不足。本課由于受時間、空間等的限制,未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去實踐,學會一些做好事的基本技能和安全、衛生等教育。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0
很高興能榮獲“教學區中青年教師大練兵”展示課的資格,為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學風采,并從中發現不足加以改進,早上參加了本校教研組舉行的“參展課”研討活動。
本節課,教學設計伊始從現實生活出發,以貧困山區艱苦的學習環境導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再結合教材創設的“為貧困山區捐文具”這一情境導入新課教學。此環節打破了舊教材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嚴重脫離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自主探索的欲望得到很好的.激發。除此之外,還注意“類比思想”的滲透。小數乘法是整數乘法的延伸,通過兩種算式對比的形式,體會到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最后,再設情境導入到練習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獨立思考完成練習的形式,體驗數學規律的探索和發現過程。從“做中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情感態度也得到了體驗。
當然,在教學中,難免有所失誤和遺漏,教研組的老師們給我提供了不少建議,我也會悉心聽取,積極改進,以求在展示課上更好地展示自己。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1
簡便運算一直是我比較頭疼的一塊,尤其是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乘第三個數,可以讓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再把和相加,簡單的定律,可學生在計算的時候總是忘記另一個乘數也要和第三個數相乘。這個學期簡便運算又再次出現在了小數的乘法中,于是我把上個學期已學過的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和小數乘法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推理、知識的遷移,認識到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這樣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緊緊圍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這一主線,開放學生的`自主空間,教學中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這個知識點,而是讓學生在過去的經驗基礎上猜想,在猜想基礎上進一步驗證,從而順利地把舊知遷移到新知,真正地把乘法運算定律拓展的過程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體會與理解,為學生下一步探究提供基礎,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2
我感覺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節課打破了舊的模式,由以教師講解為以學生為主體。在這節課中利用學生自己收集的信息與全班同學共享,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每一個環節都是學生親自參與,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同時指導學生解決應用題的策略,讓學生知道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
同時,教師應該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這節課教師力圖體現這一點。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教師有意地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讓學生學會辯論,用自己的方法去說服別人,要讓同學理解自己的想法,接受自己的觀點,就要有一定的理由讓別人接受,要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這種數學的表達與交流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不足的是,學生在做混合運算的時候,應該培養學生先觀察算式的好習慣,如果可以簡便計算的就用簡便計算。另外,在滲透乘法分配律時,部分學生已經忘記其意義,如果在課前進行一下復習會更好。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開學以來,第一次上美術課,孩子們似乎也都很興奮。原來我們小班上來的孩子,印象中在繪畫和手工方面進步是很明顯的,對于新插進來的11位新生,繪畫的能力水平就沒什么底了。一開始,我先跟他們說明了畫畫的要求,不可以涂到桌子上,油畫棒的取放方法,接下來我又講了涂色的要求等等。在這一活動中,從最后的結果來看,兩位小朋友在能力上與其他的孩子存在差距。顧凱濤是新來的小朋友,他的能力水平處于小班剛入園孩子的水平,沒有涂色的概念,一味的在本子上畫著線,有點畫線團的感覺。還有一位也是新來的小朋友,只會機械地畫線。當然我們注重的不僅是結果,雖然結果很重要,但是過程更精彩。從整個畫畫的過程來看,發現幼兒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能力強的孩子,半節課就畫完了,能里弱的孩子一節課還畫不完。針對孩子們存在的這種客觀差距,我對能力強的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畫添畫背景,讓這幅畫顯得更加的完整,表現一定的內涵。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我更強調讓他們學會完整涂色,降低要求。在這一過程中,也發現個別幼兒有畏難情緒,遇到困難就說:"老師,我不要畫了。"有的小朋友很熱情,就給他幫忙,說"我幫你畫吧!"我當時很快阻止了,并鼓勵到:"你看,你前面畫的不是很好看嗎,現在不畫了多可惜啊!"并給了他一些小建議,沒想到效果還不錯。
通過這個活動,讓我意識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是存在差距的,尤其是新插進來的孩子,他們有的只在托兒所呆過,沒有接受過幼兒園的正規教學。所以對于這些新來的孩子,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讓他們適應并習慣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4
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調歡快、充滿朝氣的少年兒童歌曲。歌曲表現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真情,熱情地頌揚了歡樂的友誼。歌曲采用四四拍,大調式,歌曲中樂句中“0 X X”和“X X X”切分音的運用很有特點,使得曲調活潑跳躍,富于動感。本課的一開始,我用舉例比如:5、12大地震全國人民伸出援手,共同抗震救災,這就是手拉手的`意義。
可能是觸及到孩子的內心,所以他們顯得特別的莊嚴和沉靜。這節課的重點是一:出歌曲跳躍,富于動感的特點;二:唱準上面那兩個切分音。這第一項算是基本達到了。但是第二項有欠缺,孩子們了解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這樣的平均好唱的音符,這個切分音確實有一點困難,我花了10分鐘來練這兩個切分音,但是受到的效果還不是很樂觀,所以這一方面應該在加強練習,多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5
對于低年級孩子的聆聽來說,個人覺得聽歌曲難度要更大些。一般來說歌曲沒有樂曲那么情境明顯,也沒有那么大的想象空間,相反的,它固定的歌詞給欣賞帶來一定的難度。一方面是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還不多,無法看懂老師出示的歌詞;另一方面,如果單靠聽歌曲中唱的歌詞,又不大能聽懂。所以往往碰到這類聆聽曲目,就讓我大傷腦筋。以往遇到這類的歌曲通常的做法是:
1、聽辨歌曲的情緒、速度等,然后根據所感受的'用動作表現出來。
2、老師把歌詞大致講給小朋友聽,然后再聽。
第二條通常不太奏效,因為即使學生知道了大概的歌詞內容,他們還是無法從歌曲中聽出來,即使根據老師的問題聽出來了,過一會兒也就忘了。在《讓我們手拉手》中我嘗試了一種綜合的方法。歌曲的前面部分,我分段請學生聽在唱些什么內容,用這樣的問題“這段歌詞中唱的是誰和誰手拉手?”等四個手拉手全部聽出來后,大家配上相應的動作表演,歌曲的副歌部分旋律稍微擴大了些,在這個部分就請學生感受后直接用即興動作表演。這樣整首曲子中有聽有動,有規律的動,有自由的動,個人覺得聽得不錯。
當然不同的歌曲結構情緒可表演性都不同,還得根據課堂和知識的需要,由教師進行靈活地組合,采取合適的方法,有些可聽性不強的,只需稍作聽講。
雖然說低段的歌曲聆聽要達到的目的要求不太高,但有一點是不容忽略,即培養學生聽音樂的好習慣,首先是安靜地聽,然后是從歌曲中聽歌詞內容的能力和習慣。經過前面一段時間的訓練,最近在上課時發現,有時只要老師播放一首歌,學生就會自主地去聽歌詞的內容,似乎在慢慢地養成仔細聽認真聽用心聽的習慣了。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6
《手拉手》這節教學活動是《長大真好》主題中的一節數學空間教學內容。在幼兒階段“左右空間概念”是一個比較難的概念,甚至成人都時常會混淆。所以這節活動對于大班幼兒來說還是以個難點。根據《綱要》精神以及大班年齡認知特點我把本活動活動目標設為;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初步建立左右的空間概念。
2、通過肢體動作分辨左右,發展幼兒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3、樂于參加競賽性的游戲,培養相互合作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此次活動是建立在前后空間概念的`基礎上。因此此次活動之前我首先是在復習前后空間概念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幼兒陷入問題的矛盾中,緊接著用猜謎的發式,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同時我讓幼兒知覺結合生活常識分清左右,我跟幼兒一起總結到:能拿筆寫字畫畫的這只手,我們叫右手,右手水平伸出去的方向叫右邊,同樣拿碗的那只手是左手,左手水平伸出去的方向叫左邊。并且我與幼兒一起尋找身體上的其他分左右的部位,這一個環節小朋友們都能很快的聯想到分辨出來,這一環節很成功。
根據《綱要》精神設計了符合大班幼兒興趣集體性游戲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情景中,動靜結合進一步鞏固左右概念。特設計了集體游戲:“我說你做”與“看誰反應快”。這一環節就能看出幼兒的掌握情況了,因為平時我與幼兒是面對面的,在加上平時做操左右方向是靜面的動作,因此很多幼兒都沒有很快的分辨左右,在這一環節我花了很多時間也把此環節作為整個活動的重要指導環節。
最后的時間我引導幼兒做幼兒用書上的練習,經過前面的鋪墊大部分幼兒很快就完成了這項任務。
總的來說此次活動在積極融洽的氣氛中圓滿的結束了。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7
下半期《手拉手》的主題活動將進行完畢,在《手拉手》主題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欣賞、觀察、交流、游戲等,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到與人友好相處的快樂,突破了本主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現簡單總結如下:
1、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投入活動中,我首先用了大家熟悉的《找朋友》《找到朋友碰一碰》音樂,通過音樂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感受與朋友之間友好相處的快樂。
2、在生活中利用編位置,給幼兒提供自由結合找朋友,我首先問小朋友,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你想和誰坐在一起?為什么?李政康小朋友說:“我想和范樹璋坐在一起,因為我和他是好朋友。”陳晨小朋友說:“我想和陳子濤坐一起,因為我們是好朋友。”龐浩宇小朋友說:“我也想和李政康、范樹璋坐一起,我們都是好朋友。”聽到他們三人想坐一起,我當時就心里一緊,他們三個小朋友都很聰明,但是在常規方面卻是比較差的,屬于不容易自我控制的小朋友,他們喜歡在課余時間擠在一起,雖然是好朋友但也免不了經常吵架,他們三人坐一起真的有點緊張,于是我問他們:“你們三個人是好朋友啊,真好,那你們說,好朋友坐在一起,應該怎么樣呢?”這時,他們紛紛舉手說:“好朋友坐在一起,當然不能夠吵架,還要互相幫助呢!”聽到他們的回答,我真的很開心,覺得他們有這樣良好地想法已經不錯了,于是我當即就表揚了他們,鼓勵另外的小朋友向他們學習。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好朋友坐一組,然后再用照相機把同一組的小朋友拍照記錄了下來,展示教室麗的電視機還有上傳到Q群相冊里。
3、經過后半期的觀察,孩子們和好朋友坐在一起都很開心,而且還能相互提醒、相互幫助,下課時,他們在一起開心地聊天、游戲、常規比以前有所好轉,通過各科一系列的活動,讓每個幼兒認識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同時正確看待朋友的閃光點,知道怎樣才能擁有更多的好朋友。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8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材中從最常見最熟悉的小朋友們手拉手玩耍的場景開始,發酸學生思維構想手拉手的多種姿態。
課堂中我先請個別同學上來,介紹自己的好朋友,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你的好朋友?他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大家學習。并展示和好朋友手牽手的'姿態。再增加學生數量,請他們展示手拉手的姿態。
通過同學們的展示,啟發了全體同學的思維。再次請全體同學一起參與。這里要求學生不僅要和自己的好朋友手牽手,一排的同學同位之間也可以手牽手做朋友,從而達到本課的情感價值觀目標,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和諧互助的精神。
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和同學手拉手的情景,人物的動態是本課的難點部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不適宜將成人的繪畫法則強加給學生,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同學們的作品來想象繪畫技巧。有些動作適合從正面繪畫,有些動作適合從側面繪畫,通過實際觀察,學生會發現從不同角度去繪畫能表現出各種動態。
最后的學生作品呈現出來,發現同學們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出手拉手的情景。但部分同學的作品構圖太小,不夠飽滿,這是長期以來養成的繪畫習慣,這一點還需要在日后的教學中逐步強化觀念,欣賞構圖方式,多看多分析。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19
《我們手拉手》是小學六年級下冊教材。在教學中,從可感可知的生活事件入手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并由此展開教學。如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觀察和感受:平時在街上,公園里看到的外國人,本地老師與外國教師的交流;學生與外籍教師上課的經歷等。引導學生感受現在我們與世界的“聯系密切了”。在教學中,還引導學生了解一些他們不熟悉的二十年前的我們與外國交往的狀況,引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看問題,再來感受現在我們生活中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的交往現狀,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現今各國之間,各地區之間的交往增加的結論。反之,學生是不會如此深刻地體會的.。
在教學中,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分成小組,研究觀察外國商品的情況。如韓國的好多魚,日本的資生堂,美國的百事可樂等等,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發現社會生活的變化。
通過《我們手拉手》這堂課,我深深領悟到要把課講得透徹就得從生活開始挖掘,每個教學環節都要為課的主題服務。
《手拉手》教學反思 篇20
今天我們進行了數學活動《圓片寶寶手拉手》,目標:
1、能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知道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
2、能夠運用標記表示單數或雙數。
3、理解活動規則,能按規則進行活動。
反思:
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初期幼兒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采用集體教學法,讓幼兒進行兩個兩個數,正好數完的那個數是雙數,剩一個的那個數就是單數等抽象詞句讓幼兒記背區分。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于是我采用多種游戲開式開展了此項活動。
在活動中,我采用平時幼兒排隊的方法,讓兩組幼兒到前面排成兩隊,看一看排到哪里時變成了一個幼兒,那么這個數就是單數;接下來我又請幼兒玩雪花片,先給雪花片兩個兩個排隊,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數量是單數還是雙數,幼兒都能很好的告訴我答案,最后請幼兒拿著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兒一起做游戲,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10以內的單雙數。
總之,這節課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難點都攻破了,達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手拉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手拉手教學反思06-29
《手拉手》的教學反思07-01
《手拉手》教學反思01-31
我們手拉手教學反思06-11
《手拉手》優秀教學反思07-15
《手拉手好朋友》教學反思04-10
美術活動《手拉手》教學反思06-20
《手拉手、找朋友》教學反思11-04
《手拉手好朋友》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