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學反思1
《瓶子和蓋子》是一節科學活動,來源于教材里面,但同時也來源于生活。我們小醫院自從投放了各種藥瓶后,小朋友興趣濃厚,經常會轉開蓋子給娃娃胃藥,但是有的小朋友玩過這些物品后不整理物品就走了,瓶子和蓋子都分了家。所以我借主題活動之際進行這節科學活動,讓幼兒嘗試用按、旋轉等方法打開和蓋住瓶子,養成它們收拾物品的好習慣。同時這樣能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能夠感知瓶口大小和蓋子大小的關系。
活動一開始,我把我們的小醫院里亂七八糟的瓶子蓋子圖片放了出來。我告訴他們:“老師想在這些空瓶子里裝上東西,可是我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可怎么辦呢?沒有了瓶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用這個來讓小朋友知道瓶蓋子的重要性,“沒有了瓶蓋子,里面的東西就會變臟了,里面的東西會流出來變壞!”
第二個環節,把班上人數分六組,每組給小朋友足夠的瓶子和分開的蓋子,讓他們自己拿著瓶子去探索相應的蓋子。小朋友操作完后,讓小朋友講他是怎么找到合適的蓋子的。最后總結出有的孩子根據瓶口大小找到蓋子的;有的孩子是根據瓶子和蓋子的顏色找到蓋子的;有的根據擰、按的不同方式找到蓋子的。我重點講了通過擰的方式找到蓋子的那個瓶口上和蓋子上都有螺紋。如果蓋子大小一樣,瓶口和瓶蓋上都有螺紋,那它們就是一對好朋友。最后我延伸到這些空瓶子都可以收集下來做廢物利用,可以種小盆栽等等。鼓勵小朋友在家里吃過食品的空盒子、瓶子都可以帶到幼兒園來。
本節活動中,我預設的目標小朋友都完成了,知道為瓶子找到合適的蓋子,并能用按、旋轉的方法打開和蓋住蓋子。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也做到了人手一份,讓每位幼兒都能操作起來。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我應該在提供給幼兒瓶子和蓋子的時候,應該加大難度,投放更多的蓋子,讓幼兒從很多蓋子中去探索尋找。
幼兒園教學反思2
“今天的活動效果理想嗎?”“孩子在活動中有哪些發展?”“我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到每個孩子的表現了嗎?”“我的提問給孩子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了嗎”“我和孩子在教學活動中達到情感的交流與互動了嗎”??
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此項評價:
(1) 教師的教育計劃和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兒現狀的基礎上。
(2) 教育的內容、方式、策略,創設的教育環境,是否能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 活動的組織是否著眼于幼兒的主動學習。
(4) 教師在活動中是否能兼顧群體需要和個別差異,并對幼兒進行有效的觀察與指導,
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并獲得成功感。
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以上是筆者對教學反思的撰寫一些看法,可能還有很多錯誤,希望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批評指正。筆者也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反思認知和研究深入進行修正。
有機會閱覽了金山區教師進修學校趙劍嵐<幼兒教師學反思之我見>.我覺得這位老師寫得很好,舉了三個教學中的真實反思讓我很有啟發。是的,以
前我寫教學反思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作一個簡單的描述,而現在我在寫教學反思時也有了改變。 對教學失敗的原因我會想為什么會失敗的,失敗的原因在哪里,為什么我提問的問題幼兒沒有回應。例如學習很活動《花兒開了》,這是一節失敗的課程,因為老師沒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沒有考慮到幼兒的生活經驗,教學目標太高。于是我利用春游親子活動的機會,發動家長資源,到公園尋找春天的花。同時請家長用數碼相機拍下來。有了生活經驗我重新設計了一節《花兒開了》。在交流分享中,孩子們都互相介
紹著自己認識的花。活動中,老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小朋友是學習活動的主人。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后)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一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
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位教育名家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寫三年教育反思能成為教育行家。” 新課程后,更多的是強調老師的課后反思,在學習了<幼兒教師學反思之我見>之后,我覺得反思是不可少。
1、記成功之舉
每次活動都有成功之處,將當中的成功記錄下來,對今后的教育都能起到作用。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我們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幼兒園教學反思3
《綱要》中指出,幼兒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意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眼睛是我們重要的器官,我們工作、學習、生活離不開眼睛。在近期孩子們的體檢中發現我班幼兒的視力狀況并不好,有好幾個孩子視力下降,斜視、近視等。造成視力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班幼兒在看書時眼睛和書本距離太近,繪畫時,頭低得太低,還有部分家長反映孩子在家看電視一看就是很長時間,有的孩子還喜歡玩家長的手機游戲。這些不好的習慣嚴重影響孩子們的眼睛健康,種種現象說明孩子們不知道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為了能讓孩子們自覺保護眼睛,養成良好的坐姿等,我設計了生成活動《保護眼睛》。
保護好眼睛是幼兒生活教育中所必不可少的環節。本次活動中首先我用猜謎語“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上大門,下大門,關起門來就睡覺”進行導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接著通過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眼睛的基本構造,當請幼兒蒙上雙眼時,孩子們說:“我什么都看不見了”,這時候可以讓幼兒體驗一下“盲人”的行走、玩耍、生活,才能更深刻的體會到眼睛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沒有良好的視力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學習。
第二個環節我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故事《眼鏡和鼻梁》,進行提問:“眼鏡和鼻梁為什么吵架?最后發生了什么事情?誰戴上了眼鏡呢?”傾聽完這個故事之后幼兒知道眼鏡帶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視眼,沒有眼鏡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眼睛。第三個環節幼兒通過看其他幼兒的不良行為,用眼習慣,能夠積極的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也能夠總結一些保護眼睛的方法。在這里,教師可以將幼兒所說的方法、習慣進行總結歸納。例如:小朋友如果用臟手揉眼睛會讓細菌進入眼睛,眼睛會發炎生病。如果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凈的毛巾、衛生紙擦,或者滴眼藥水,不能用手揉。看書,畫畫時眼睛不能距離紙太近,也不要躺著看書,否則容易得近視眼。不要看電視的時間太長,看書時間長了可以閉上眼睛休息一會或者看看窗外的風景。多吃一些對眼睛有好處的胡蘿卜、動物肝臟等食物,鞏固幼兒的常識。最后一個環節,創編眼保健操對他們來說有些難度,所以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了四種簡單的眼保健操,有些幼兒沒有掌握方法,按摩的位置不準確,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日后幼兒會越做越好。活動后幼兒表示做完眼保健操很舒服,也掌握了保護視力的方法,本次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幼兒園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節大班的社會活動,在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高、參與性強,不但學會了交朋友,體會了與同伴交往的快樂,而且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處理與同伴間的矛盾。在整節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1.本次活動生成的靈感,來源于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為了引導幼兒學會交朋友,并能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朋友間的矛盾,積累正確的交往經驗,我采用了游戲、故事、表演等組織形式,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到學習中來,創設了一個幼兒喜歡并且容易接納的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會與人交往,在玩中提高交往技能。然而,良好社會交往行為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漫長的積累過程,這就需要老師關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教育,使幼兒的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是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游戲的特殊功能,做到師幼、幼幼互動,凸顯幼兒的學習自主性,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如找朋友環節,膽子大的幼兒帶著膽子小的幼兒游戲;在討論環節中,教師只是拋出問題,讓幼兒在相互討論中找出原因;在說優點環節中,幼兒的討論結果,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規范了幼兒的行為標準。拉拉勾環節,幼兒間的合作表演,讓幼兒體驗到了與朋友合作的快樂等。
當然,本節活動也存在諸多不足:
1.在游戲環節老師沒能及時強調規則,幼兒積極性過于高漲,導致課堂秩序稍顯混亂。
2.時間安排沒能把控好,活動有些拖堂。
總之,本節教學活動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瑕不掩瑜。通過本節活動的開展,班上幼兒的交往行為有了不小的改變。為小事爭吵、打鬧的現象少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有所提高,如玩玩具時爭搶少了,學會了合作拼搭;想進人多的區角玩時學會等待,遵守規則;借東西時,會用禮貌語言;和好朋友發生矛盾時,能用自己學會的方法解決,不再像以前只知道哭鼻子或者告狀。每位幼兒都能學著體諒別人,學著和好朋友友好相處,珍惜和小朋友好好相處的機會。
幼兒園教學反思5
舞獅,這種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孩子們對這種傳統民間的藝術不熟悉,為了讓幼兒感受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鬧氛圍,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共分為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觀看舞獅子的視頻,向幼兒介紹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舞獅子。
第二環節通過簡單的觀看錄像和討論后,引導幼兒去初步的摸索獅子跳舞的動作,嘗試一個人表演舞獅子。
第三環節教師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舞獅子的第二個方法:兩人合作舞獅子,同時教師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嘗試表演舞獅子,這部分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教師預設的目標。
第四環節是:師生共同引導幼兒和老師共同制定活動規則,并嘗試練習。這是本次活動的精彩部分。教師通過敲擊不同的鼓聲,引導幼兒做出不同的動作,在這一個環節中,我覺得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失敗和失敗后的成功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策略,這個過程能夠帶給孩子很多的東西,比如說勇于嘗試的勇氣、失敗后的思考、活動中合作商量。
第五環節是:帶領幼兒聽鼓聲做“舞獅子“的游戲。同時向幼兒介紹道具的玩法。這一環節極大地提高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孩子們表演很出色。
第六環節是:師生同樂,請客人老師用毽子戲獅子。這一環節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幼兒和在場的客人老師共同合作舞獅子,讓幼兒感受到了中國這一傳統文化的熱鬧氛圍。
我這次開展的民間藝術教育,不僅是一種嘗試,更是一種需要、一種新的體驗。我覺得只有讓民間藝術扎根幼兒教育,才能使幼兒的心靈在美妙的民間藝術教育活動中自在的徜徉。讓孩子的多元智受到靈性的啟發,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中得到成長,使得民間藝術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財產可以得以延續,讓從民間來的藝術重新回到民間,并在我們民族的世代傳承中不斷發展和壯大!因此,今后在開展舞獅活動的同時,一定要突顯舞獅活動的民族特色,傳承其傳統文化價值,既要保持其傳統性,又要與時俱進,開創舞獅活動的新時代。
幼兒園教學反思6
【關鍵詞】 教學反思 幼兒英語 分析 總結 提高
【摘要】 課堂教學是幼兒英語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管理,必須通過不斷的進行課堂后記、教學反思,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行為、措施、方式、方法、決策以及結果進行全面審視和分析,檢討得失、權衡利弊、系統總結,以其新一輪教學取得更大進步。
課堂反思在幼兒園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意義:
首先,談到幼兒園的英語教學活動,第一個要考慮的就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孩子們,剛剛接觸英語,有很大的好奇心,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很高;但他們沒有學習英語的經驗;自我控制力較弱,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老師的提醒。然而,幼兒園的英語教學又是他們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只有多樣的、有趣的教學活動才能適應幼兒好奇愛動的特點。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
課堂教學是幼兒英語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管理,必須通過不斷的進行課堂后記、教學反思,對自己教學過程的行為、措施、方式、方法、決策以及結果進行全面審視和分析,檢討得失、權衡利弊、系統總結,以其新一輪教學取得更大進步。
課堂英語教學反思總結:
1、以幼兒為主體
在幼兒英語教學活動中,給幼兒自己練習、操作的時間至少要有20分鐘,切忌老師在課堂上講個不停。幼兒園英語教學不同于中學的英語教學,要教授許多的語法知識,幼兒園注重的是小朋友自己開口、動手操練。
我實習是在初中,剛進入幼兒園教英語時,并沒有意識到這點,第一節課噼里啪啦對著小朋友講了很多的英語,孩子們聽不懂,操練的時間留得也不充分。
反思:課后,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對我的這節課進行了評課,一定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他們才能投入到你的教學活動中。
2、競賽型教學更需要培養團結意識
由于幼兒年齡特點的特殊性,要求老師在課堂中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活動。以競賽的類型進行教學是幼兒園英語老師比較常用的教學手段,但是,有的小朋友好勝心太強,把輸贏看得過重,也會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大班的一次英語教學中,我就用到小組比賽的方式學習英語:將班上的幼兒分為男孩一組,女孩一組,在操練單詞游戲中獲勝的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最后看哪組的紅旗最多就獲勝。本來是個很有積極性的游戲,可是當時,我沒有考慮到這個班幼兒的特點:爭強、好勝,以至在上課時有小朋友因為比賽落后而哭了起來,課堂陷入混亂的狀態。
反思:在要求幼兒積極參加比賽等活動的同時,一定還要強調:重點是學習英語,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一定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作為英語老師在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能少的。
3、個別輔導
在我們幼兒園一個班的孩子有二十幾個,在課堂上,總會有上課思想不集中的孩子。如果在課后不對個別幼兒進行輔導,一天天惡性循環,這些幼兒的英語就會比同班級的差許多。
反思:剛步入幼兒教育時,只想著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更具趣味性、游戲性。忽略了對他們的個別教育,其實各個年齡段的教育是有相同點的,不能忽視了個別輔導這個重要的環節。在上課時要注意那些不太認真的幼兒,下課后,老師先要反思為什么本堂課,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幼兒非常感興趣。找出優點、缺點。再找時間進行個別輔導。
4、課堂30分鐘要動、靜結合
TPR全身反映教學法,是近段時間語言教學上比較適用,且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幼兒園教學中尤為盛行,能結合幼兒好動的特點進行語言方面的教學。課堂中動、靜若把握不當,老師將無法控制整個課堂。
在一次教學活動設計中,我把TPR這個比較新穎的方法引進到我的教學中。整個活動設計,即注意了幼兒的主體、又結合了幼兒好動的特點。但效果卻在我的意料之外。
反思:活動中,幼兒“動”的部分太多,使幼兒長期處于興奮的狀態,在課堂上把幼兒引到了老師控制范圍之外。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動”與“靜”的有機結合。一動、一靜把幼兒牢牢控制住。
5、教學方法要創新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往往比較注重常規的培養。在英語課堂上的一些常用的游戲,我們都會讓幼兒在熟悉了這些游戲后,在以后的課堂中不再介紹游戲規則,熟悉這些后就能提高課堂的效率。
反思: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現經常用同樣的方法一定時間后,一定要用一些新的游戲和方法來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要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6、課堂既要輕松活潑,又要嚴肅有度
幼兒園的英語教學強調要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所以,一般老師們都會把課設計得非常趣味性。
反思:在課堂上,必須要有一定的威嚴,游戲歸游戲,但要有度——“過猶不及”。張弛適度才能把英語課上得更好。
在幼兒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及時地、有效地進行反思,科學。
全面地分析教學過程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反思,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計劃更迎合實際需要。這對提高教師個人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學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優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綜合素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以上是我在幼兒教學的歷程中摸索的一些反思總結,這些對我的幼兒教育而言是一筆財富,同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都讓我明白了課堂反思的重要性,以后我也將繼續將課堂反思及時、有效的運用到實際中,提高自身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學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幼兒園教學反思7
《名族服飾真漂亮》活動反思
《民族服飾真漂亮》。這一活動是在幼兒有了“認識少數民族”的前期經驗上開展起來的。課前審議時,從活動名稱入手,我們認為本教學活動最應該抓住的重點首先是民族服飾,引導孩子感知幾個常見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接著便是設計時如何讓民族服飾更漂亮,來展現出不同于漢族服飾的美。
藝術活動要讓幼兒欣賞美、感受美。那么在這次活動中提供給幼兒欣賞的民族服飾首先要讓幼兒感受到美,另外還要具有特色。而我為幼兒提供的是幼兒建構式操作材料上的圖片,圖片色彩搭配和諧,但具有特色的圖案極少,而且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展出后的效果較為模糊,不清晰。這樣的導入很難為后面的環節做好前期鋪墊。如果能從網上搜集、下載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服飾供幼兒欣賞,效果就會很不一樣了。
每次繪畫時由于8K的繪畫用紙無法在桌上全部鋪開,影響到幼兒作畫。因此總有幾名幼兒要暫時到后排櫥柜進行活動,而且幼兒在一節繪畫活動的有限時間內無法既完成構圖,又完成涂色。
幼兒園教學反思8
自主性的活動有利于孩子們循序漸進的學習。教師要做幼兒的朋友,學會欣賞孩子,尊重他們的思維,放手讓他們自主活動。教師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事情的方法讓他們去嘗試,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在表演區,我通過幾次指導幼兒活動,在失敗中逐漸讓我明白孩子,并放手讓他們自主活動。
一次活動觀察
剛設立表演區時,我總是主觀的的思維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老師的想法去表演節目。比如這次表演課的活動內容,讓孩子到表演區來復習表演。兩天后,我發現孩子們對表演課上學習的內容并不感興趣。老師來看他們時,他們就表演,老師不關注他們時,有的孩子偷偷的去別的區里玩,有的孩子玩手指游戲。看到這種情況,我知道這樣的開展區域活動孩子沒有興趣,我承認自己失敗了。
二次活動觀察、覺醒、放手有了上一次失敗的教訓后,我想那該怎樣讓孩子們能自主的活動起來呢?我想是不是該把老師教給孩子跳舞的過程記錄下來讓孩子來表演呢?心有千種想法不如一試。在區域指導時,我和幼兒唱一句歌,我把歌詞的內容用小人的形式畫下來。一首歌編下來我感到口干舌燥真累呀。我把這首歌的圖示投放在表演區,想象著這回孩子們能在活動區按照圖示練習舞蹈了。第二天活動區時,我偷偷的觀察那幾個孩子,只見他們剛開始還是看圖示跳舞,過了一會兒誰又都不跳舞干別的事情了。我走到活動區蹲下身問孩子們:“為什么,又不活動了呢?”有的孩子不說話,膽子大的孩子對我說:“老師,我們看不懂圖示。”“看不懂圖示,那個圖示是昨天老師和他們一起做的,怎么會看不懂呢?”我心里有解不開的疑團。我給孩子們講解圖示,孩子們邊看圖示邊表演。有些地方孩子們還是不能按圖示做出來。“那該怎樣讓孩子明白圖示呢?”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我想大班孩子的各方面比較強,老師不能強硬的把自己的思維給孩子,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或許會有新的收獲。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不按照圖示跳舞,你們可以自由的編舞蹈,自由的練習跳舞。”從孩子們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他們渴望自主的希望。
三次活動觀察,教幼兒自主解決問題
區域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總是把教師的門關上。(因為我班的表演區在教室門外。)我從門縫里偷偷的看,發現孩子們邊跳邊唱可高興了,他們反復練習這個舞蹈都不覺得累。過了一會兒,我發現他們有了一些爭執,都說自己跳的舞蹈動作優美,都說自己的好。我沒有及時地去解決問題,想看孩子們會有什么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王磊說:“咱們做的動作不一樣怎么參加新年的活動呀?”劉雪亭說:“那咱們四個人跳一樣的動作不就行了嗎?”該聽誰的呢,那幾個孩子爭先說聽自己的。忽然李陽說:“咱們這樣吧,老師總是告訴咱們要民主,投票表決怎么樣?”孩子們都表示同意。于是四個孩子輪流站出來,另外三個孩子給他投票,最后劉雪亭勝出。于是大家都跟著劉雪亭排練節目。在排練的過程中,劉雪亭每次跳舞的動作都不一樣,另外三個孩子對她有意見,他們又發生了爭執。有的孩子說:“咱們找老師評評理。”我趕緊去別的區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孩子們找到我對我說了事情的經過,我和他們走到表演區,讓他們再表演一次讓我看看。他們跳到困難的地方停了下來問我該怎樣辦。我對他們說:“你們能找老師幫你們解決問題我很高興,也很愿意幫助你們。我有一個建議,如果你們把自己編的舞蹈動作用小人的圖示畫下來會怎么樣呢?”孩子們接受了我的建議,于是劉雪停擺舞蹈的姿勢,其余的小朋友畫她的姿勢。當孩子們畫完這個舞蹈動作姿勢時,劉雪亭說:“我擺姿勢真累呀,大家應該輪流擺姿勢,李陽該你去擺姿勢我來畫你了。”我站在一邊心里偷偷的在笑。
四次活動教幼兒觀察討論解決問題
這次區域活動,表演區的孩子們接著畫自編的舞蹈動作姿勢。當他們把這首歌的舞蹈動作圖示貼在表演區時,請我去觀看他們的表演。我看了孩子們的圖示,有的我能明白,有的圖示我根本不懂,孩子們卻能按圖示排練舞蹈。我想:“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要求孩子,應該變成孩子的自主性的活動……”一段爭執打斷了我的思路,原來孩子們又再為一句歌詞該表演幾個動作引起的爭執,孩子們讓我幫助解決問題。我告訴他們,一句歌詞一個人表演三個人觀察,看看動作多好還是動作少好,大家商量解決問題。孩子們按照我教給他們的方法去做,只見他們一會兒表演,一會兒商量討論修改不合理的圖示,我覺得很有意思。當孩子們把商討的結果告訴我時,我表揚他們做得好,今后遇到困難時就要動腦筋想辦法,他們點點頭。孩子們繼續表演節目讓我看,我看著孩子們邊唱邊跳玩得高興的樣子時,我忽然有一種感觸,幾個孩子一起做事情時都要有一個孩子頭。這個頭能力強,能指揮帶動別的孩子活動。
反思:
通過這幾次的實踐指導活動,讓我體會到老師要讓孩子有自主思維、自主活動的空間,
讓幼兒成為真正活動學習中的主人。在活動中老師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的正確答案,要讓孩子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有所成長。正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的那樣:“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要鼓勵幼兒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工作中要多觀察,多反思,多總結經驗教訓,多虛心地向別人學習才能讓自己不斷的進步。
幼兒園教學反思9
班里孩子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孩子有19個,女孩子卻只有5個。男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導致整個活動室經常是亂烘烘的。而且,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總喜歡扯著嗓子大聲說話,使得一次好好的交談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對于孩子自己,說話音量過大,一是會損壞喉嚨,影響聲帶的發育,二則是會給人留下不禮貌、沒教養的印象。即便是一句簡單的“你好!”,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語氣,都將產生不同的效果。誰又愿意聽到那刺耳的問候呢?
對于整個集體,若是天天生活在這一嘈雜的環境中,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聽覺,更加會影響他們的情緒以及注意力。研究表明,一個人若是經常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易形成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尤其對孩子,原本是無憂無慮、輕松自由的他們,卻過早地感嘆染焦慮,那是地孩子多大的摧殘啊!
那么,孩子為何會這么大嗓門地說話呢?天生這樣嗎?遺傳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有時,幾個孩子在共同討論一個話題,大家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都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于是爭先恐后,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而這時候,有的孩子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會采用大聲嚷嚷的方法,以為只要自己大聲地喊,就能超過別人的聲音,就能被大家所聽到。你的聲音這么大,我的聲音比你還要大。這樣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現象。
仔細反思,孩子中間產生這種現象,作為老師的我們,其實也有著不可推卸是責任。活動中,我們往往會忽視很多個體的存在,無視他們的反應,無視他們的心理,更無視他們的語言。其實,就在某個角落里,有一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正在看著你。就因為老師的忽視,而使他們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剝奪了他們表達的權利。這個時候,那些表現欲強烈的孩子往往會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來。因為,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才會讓大家聽到自己的聲音。而我們的老師,為了維護自己的“主導”地位,為了維持“你是學生,我是老師”的師幼關系,則會用更高分貝的`音量來壓倒孩子,穩定局面,覺得只有這樣做才不失老師的尊嚴。殊不知,下面有著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注視著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他們效仿的對象。
久而久之,這一切都將成為一個惡性循環。孩子的聲音越大,老師也就越想壓過他們。而老師的聲音越大,孩子也會試圖用更大的音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
曾經也看國一些有關國外蒙臺梭利教學的紀錄片。蒙臺梭利教學法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這種教學法之所以走過那么多年 ,還能有如此眾多的追隨者、推崇者,自然有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就針對以上所提到的現象,我覺得“蒙氏”教育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一“靜”字。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樂,他們自由,但又不會影響同伴,他們活動,但又如此的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絲毫沒有喧嘩的場面。特別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當然,我們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種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營造的這樣一種氛圍,是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他們的孩子為什么就能做到這樣?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樣。那么,既然孩子的差別不是主要問題,那老師的方法就值得探討了。“蒙氏”認為,教師的職責并不在于教導孩子,而是為孩子準備一個豐裕而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假若教師身體力行,師師、師幼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那么,我們的孩子還能大聲喊叫嗎?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有一天,早晨大課間,我正在組織小朋友們上廁所,玲玲走過來告訴我說佳佳摔倒把褲子弄臟了。于是我過去拉起佳佳,并準備給弄干凈,沒想到,杰杰也過來給往凈弄,很讓我感動。回頭再一看,大部分幼兒用手捏著鼻子,一副厭惡的表情。
案例反思:
平時我們總是耐心教育幼兒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而現實當中卻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幫佳佳弄好衣服后,關心地問她:“佳佳,剛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嗎?”佳佳難過地搖搖頭。接著,我向小朋友提出一個問題:“看到別人摔倒了,你會怎么辦?”有的小朋友說:“不應該笑話她。”“應該拉他一把,不應該------”大家發言非常積極,最后經過討論:小朋友知道我們大班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會有困難,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應該像一家人一樣熱心幫助朋友。
這次突發事件,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同情心離孩子們已經越來越遠了,孩子們被大人的愛包得水泄不通,不懂得怎樣去同情、關心別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在生活中也缺乏謙讓、友愛、團結的精神,常常為了玩具你爭我奪,不會謙讓。可孩子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筑造的窩,他們要生存,不僅靠一技之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同情、關愛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幼兒教師,培養幼兒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幼兒教育目標之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把握教育的契機,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利用過程性的指導 ,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
一、了解自己班級幼兒的繪畫水平,為繪畫做好準備:繪畫活動是我們小朋友比較喜歡的活動,今天這個活動由于樹葉的加入更是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活動中,要讓幼兒真正的繪畫出跳舞不同的動作,我覺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活動中我增加了秋葉的表演,讓幼兒從自己的表演中區感知不同的動作。如:“有的樹葉是雙手舉起轉著跳舞的,有的是單腳提高,也有的是雙手叉腰的等等。
二、讓幼兒掌握描畫輪廓的要點:在活動中要讓幼兒描畫出樹葉輪廓的,就必須讓幼兒知道在描畫中樹葉是不能移動的,所以,在右手描畫時,必須左手幫忙按住樹葉不能移動。當然,也可以兩兩合作進行描畫。
鼓勵幼兒進行創造性的作畫:在繪畫活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作畫。對于膽小、能力差的幼兒我們可以幫助他畫出第一筆,對于不自信的幼兒我們可以鼓勵他,提高他自己的自信心,讓他勇敢的畫出第一筆。在繪畫中我們可以運用語言對幼兒進行過程性的指導,如:樹葉娃娃舉起雙手跳舞、樹葉娃娃單腳離地在跳舞……就如《指南》目標1中之處: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在活動中,我通過過程性的指導,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蔥幼兒繪畫的成果來看,幼兒能很好的大膽的繪畫出不同形態的樹葉娃娃,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撲克牌是我們生活中娛樂的東西,平時我們多半用它來玩比大小、點數。而幼兒對搭建也比較有興趣,所以我在想,可以利用撲克牌站立起來并搭建房子的方法,讓他們養成更有耐心和認真思考的習慣,于是這次我選擇了《撲克牌立起來》。
經過這一次的科學探索活動,讓我更深的體會到了,孩子們的智慧真是不可估量。在開始進行這個活動之前,我還一直在擔心,小朋友們能不能想到讓撲克牌站起來的方法,如果啟發不起來,那么我的這個活動就難以進行下去。
但是他們在用一張牌站起來時就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在用撲克牌站的又高有穩的這個環節,對幼兒雖有一定難度,但他們在探索中嘗試,一直興趣有佳,最終結束時還意猶未盡。本次活動,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也獲得樂趣。整個活動條理清晰,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很清楚很順暢。
當然,在這次的活動中,我也有失誤,教師的引導是關鍵,但是在幼兒用一張牌站起來時想出的很多方法時,這兒我引導的還不夠,沒發現幼兒更多的閃光點。在合作和組合的問題上沒有提出來,導致有的幼兒是用撲克牌在組合不是合作。這也給我在以后的活動中敲響了警鐘,設計教學活動一定要考慮周全,在上課之前要設想多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多注意幼兒的引導,這樣上課才能更加的從容不迫。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小班幼兒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技能。但是他們的動作仍然不夠協調和平穩。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設置的游戲必須要有非常強的情景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創設一定的活動氛圍。《老貓睡覺醒不了》這個戶外游戲活動,主要是通過故事情景,貫穿整個游戲。讓每個幼兒都能始終保持以愉快的情緒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勵孩子積極參與游戲,融入到游戲之中。
我們首先要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程度出發,抓住他們對小動物的濃厚興趣的特點,老師當“貓媽媽”,幼兒當“小貓”,游戲前可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戲兒歌發揮成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找不到“小貓”,“貓媽媽”會很著急;離開了“貓媽媽”,“小貓”會很危險。聽到“貓媽媽”的叫聲,該怎么辦呢?大家來學一學吧。誘發了孩子的興趣,接下來老師也無須介紹游戲規則了。
二、充滿童趣的情景設置,適時調整孩子的運動量,達到科學鍛煉身體的效果。
在游戲過程中如還未達到預設的運動量時,就可以改變游戲情節,告訴小貓們:“不好啦,打雷啦!”“快點跟貓媽媽跑回家!”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了游戲的運動量,取得了科學的鍛煉身體的預期效果。
三、小班孩子的游戲具有靈活性和機動性。
作為老師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來應付突發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對跑回來的孩子說:“不好啦,我丟了一只小貓,你們少了一個弟弟,讓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吧!”于是大貓和小貓一起喊“貓弟弟,快出來吧!”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他一定會跑到媽媽身邊來的。
在反思過程中,我再次認識到:無論哪個游戲,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還是不斷挖掘游戲其內在的有意義的教育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長和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在主題活動里,我們通過音樂、美術等各種藝術形態來表現,我們用“圓”、“輪子”、“滾動”等等關鍵詞組織活動,從而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通過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孩子們了解了常見車輛的不同外形和功用,體驗了車輛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同時結合數概念,體驗不同數量車輪的不同功用。
為了豐富孩子們的游戲環境,讓主題融入到環境中,我們利用廢舊紙箱為孩子們制作了一輛公共汽車,讓孩子們在角色游戲中,了解了交通規則,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在益智區,設計了立體停車場,我們將一一對應的概念融入其中,而且養成了孩子們玩好玩具應該物歸原處的好習慣。另外,我們根據幼兒不同的能力差異設計了小動物乘火車的游戲,鍛煉了幼兒排序的能力。在探索區中,孩子們拿著從家里帶來的小車,在不同坡度的車道上開小車,感受速度的不同。在閱讀區增設了小汽車方面的圖書,供孩子自由閱讀。建構區里我們在地面鋪設了印有馬路的毯子,并且提供了許多實物小汽車及自制小汽車,供孩子們自由選擇玩耍。玩耍之后要求將車子回停車場,讓幼兒在擺擺放放的操作過程中,了解各種車子名稱及特征,練習分類停放。
小班孩子對運動著的物體很感興趣,尤其是開動著的汽車、摩托車等,令他們著迷,吸引著他們去觀察、去發現。特別是轱轆轱轆的車輪子,成為孩子有趣“吸引物”,于是學習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集中在輪子上。于是我們設計了車輪滾畫的活動,通過車輪滾畫,觀察色彩和花紋的變化,體驗玩色和大面積作畫的樂趣。在活動“輪子歌”中,首先通過輪子的數量及種類,引出孩子的已有經驗,并在其中包含的數的概念。當孩子們掌握了基本車輛的輪子數量時,又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車輪的排列方式,并嘗試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而且是數個孩子一起合作表達。孩子們在不斷的嘗試中,增強了空間意識,同時也獲得了大家在一起做游戲的愉悅的情感體驗。另外,在美工活動“拼搭小汽車”的活動中,幼兒自己給小車安裝所有配件。如:車窗、車輪等。這不但鍛煉了動手操作的能力,還豐富了幼兒對車子組成的經驗。
隨著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對于各種各樣的車的種類和用途的車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汽車展覽會”,“各種各樣的車”,“會唱歌的車”等。幼兒通過外出參觀、實地觀察、觀看錄象等活動,對汽車的名稱和功能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尤其對警車、救護車等有特殊用途的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很多有關交通規則的體育游戲,如:“開小車”“小拖車”的活動。練習聽信號變幻動作。鍛煉幼兒靈活的閃躲能力。也讓孩子們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的方法。
主題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在進行該主題活動中,實物照片與模型玩具是必備的教具與學具,孩子們通過與父母一起收集各種圖片資料,一起玩弄各種車輛、火車、飛機、輪船的模型與玩具,使他們逐漸認識、了解了各種交通工具的用途與特征。家長們積極配合,收集到了許多種類的交通工具的圖片與模型,我們把它們布置在了探索區,讓幼兒不僅僅能看到,更能摸到和感受到這些有趣的交通工具對我們生活的幫助。
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很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他們雖然不太會表演,或不能投入的表演,但從孩子們欣喜的眼中可以看出他們喜歡這些內容的活動樂于去嘗試去體驗。孩子們從各自初步嘗試制作各種交通工具,到能有意識的進行小組合作式制作,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動手能力與人際關系智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但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一是孩子們的實際生活經驗少,在游戲活動中,不會表演,不能放開大膽的表演,總是覺得這種模仿表演很可笑,不能投入其中。這與我們在開展其它類教學活動中這一方面涉及較少有很大關系,幼兒缺乏此類的經驗。二是在制作活動中幼兒獨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限,在活動中缺少耐心,及探索精神。當遇到困難時急于求助于他人,且放棄了自己探索的機會。三是幼兒的空間智能沒有很好的發展,主要原因是在我們涉及的活動中關于繪畫、創作的內容極少,幼兒們沒有機會去練習和提高。
針對該主題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我們會在今后的主題活動中進行有計劃的改進和完善,使幼兒在各種主題活動中,各項智能都能得到均衡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小班孩子從一入園就跨入了一個陌生的集體,認識許多成人和同伴,他們的交往范圍擴大、交往活動增加,一些從未碰到過的矛盾和困難由此產生。3~4歲幼兒正處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根據這一特點,針對剛入園的幼兒不懂禮貌,不會使用禮貌用語,遇到熟人不愿主動打招呼,同伴之間不會友好相處等不良習慣,我給孩子們上了一節社會課《寶寶有禮貌》,教幼兒學習日常禮貌用語,學習禮貌地和別人交往,幫助幼兒理解社會。
考慮到幼兒良好的禮貌行為,是在各種實踐中通過不斷的感受而形成的。各種活動是幼兒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重要途徑,也是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
1、活動開始,我和孩子們對什么是 有禮貌的寶寶 進行討論:問題剛提出,牛牛搶著說:早上來幼兒園時要說老師早、老師好。我啟發說:如果遇到熟悉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呢?孩子們接嘴說:也要向叔叔、阿姨、小朋友問早、問好。我首先肯定了孩子們說得很好,但同時指出:在課堂上要舉手發言,才是有禮貌的寶寶。接下來靜怡舉手發言了,她說:放學的時候要和老師、小朋友說再見。
2、采用情景教學方式,使孩子們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出示玩具小兔子: 小朋友,你們好! 我引導說: 小兔子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么啊? 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孩子們很興奮,齊聲說:小兔子,你好。小兔子要走了: 小朋友,再見。 小朋友們主動和小兔子再見。
我用小兔子的口吻表揚孩子們與人見面能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主動說再見,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場景游戲:打電話。
設置場景,我首先示范打電話: 喂,你好,再見。 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請幾個小朋友來打電話。小兔子要生日了,它想請動物朋友們來參加它的生日,可是它不會打電話,要請小朋友們幫忙。最后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讓幼兒在設置的場景中練習禮貌用語。
4、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滲透禮貌行為。
動物朋友們都去參加了小兔子的生日,小豬和小熊也去了,在玩皮球的時候,小豬不小心踩了小熊一腳,這時候應該怎么辦呀?孩子們都非常聰明的說: 小豬應該和小熊說對不起,小熊要說沒關系。 就這樣,孩子們在游戲中還學習了 請 、 對不起 沒關系 等禮貌用語。
課后,我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這節課的可取之處是通過情景教學和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其次,這節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我們班像李晨曦等一批性格內向的孩子現在不用家長 逼 也能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動與人交往了。不足之處:教學不應局限在班級內部,而應帶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級去做客,讓孩子在與陌生伙伴的交往中鍛煉交往能力,培養禮貌習慣。
【幼兒園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學反思范文_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27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01-29
有關幼兒園教學反思01-05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2-28
幼兒園小班教育教學反思11-15
幼兒園小班體育教學反思02-07
幼兒園教學反思15篇01-14
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12-21
幼兒園老師教育教學反思12-26
幼兒園教學反思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