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剃頭大師》教學反思(精選9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剃頭大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1
今天試講《剃頭大師》第二課時。在試講的過程當中,思路不清晰,準備不充分,需要在很多地方進行改進。
第一,由于教學經驗不足,雖然參看了各種教學用書,但是對書本內容的把握不是很到位,這需要在平時備課中多加思考,及時寫教學反思,提高自己。
第二,語文課上,需要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而我一直用高年級思維來教低年級學生,沒有完全吃透課文內容。以后我會多看《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第三,課堂上學生積極性不能很好地發揮。說到底,還是自己沒有設計好教學方案,沒有很好地結合學生的學情、教學情境去教學。當課堂上的內容熟記于心后,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第四,以后要把握學習的機會,多聽優秀老師和其他老師的課,不斷學習。每周聽兩個優秀老師的課,寫好反思記錄。多和優秀老師進行交流。
第五,勤于寫教學設計。在寫的過程中多鍛煉自己,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第六,評價語匱乏。歸根到底,還是自己平時看的書、學習的內容少,知道的內容少,需要多層面提升自己。多加學習。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2
《剃頭大師》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節選自秦文君小說《調皮的日子》。文章主要記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詡“剃頭大師”,為他剪頭發的有趣過程,文筆活潑,溢滿童真。故事中的小沙理發時只要求“別剪破耳朵”,結果被“我”剪得“整個頭上坑坑洼洼”,后“被迫去理發店剃了個和電燈泡一樣的光頭”還害得姑父“每天夜里都要爬起來兩三次,捉跳蚤一樣找身上的碎頭發”。文章語句生動,童趣橫生。 作為一件童年趣事,課文十分貼近學生生活,能喚起他們許多相關經驗和記憶。“在童年的百花園里,我們看到了真善美”這個單元導語揭示了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也體現在本課課后練習中;《語文園地》里特別提示“理解難懂的句子和理解難懂的詞語方法比較近似。”教學中,力求讓學生切實聯系上下文,緊密結合生活經驗。從本課課文內容方面來看,里面人物個性特點十分鮮明——小沙十分“膽小”;剃頭師傅看似“老掉牙”卻透出一股嚴肅認真勁兒;主人公“我”則天真調皮。小沙因害怕理發,情愿把頭交給沒有經驗的“我”隨意處置;“我”十分樂意,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就像個剃頭大師,因為隨意亂剪最終闖了禍,但初衷并無惡意,純粹出于孩子的調皮而已。教學中,通過畫、議、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我”給表弟剃頭的過程,感受人物的內心。
文中處處存在明顯的對比,如小沙的感受從怕剃頭到“無所謂”、“他是店里的剃頭師傅都不歡迎的顧客”到“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這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剃頭師傅和“我”使用的剃頭工具、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及結果的對比,反差巨大,從而感受“我”的人物形象——調皮,最后感受童真童趣。本課難點就是引導孩子感受本文為何以“剃頭大師”為題。容量很大,必須做出取舍。所以我重點做的是“對比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抓住關鍵詞感受“害人精”、“剃頭大師”的特點,并指導朗讀出“我”在給小沙剃頭時的愉悅心理,最后對比結果,感受出我的人物形象。個人覺得本次教學還是比較成功的,唯一遺憾就是時間方面把握得不夠得當,最后一個環節:為什么本文以“剃頭大師”為題,這個環節進行得比較倉促,根本沒留下多少時間給學生深入思考,幾乎由教師自己自問自答。在今后的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把控好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給值得深究的問題多騰出一些時間。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3
《剃頭大師》主要講小沙天生害怕剃頭,誰給他剃頭,他就罵人家“害人精”,剃頭時,他爸爸要執一把木尺在一旁,以免小沙奪門而出。這一次給他剃頭的是一個老師傅,他的耳朵不好,聽不到小沙的抗議,老師傅喜歡把頭發零碎的部分弄到小沙的脖子里,癢的小沙吃吃笑,最人心疼的是,剃完頭,還要給“害人精”雙倍的價錢。有一次,姑父讓我給小沙剃頭,我給小沙提了個光頭,小傻大叫一聲,跑了出去。“剃頭大師”是一種自嘲,文中的`“我”其實并沒有剃頭的經驗,只是小沙用來擺脫“害人精”的“折磨”罷了。以“剃頭大師”為題目,不僅能吸引讀者的注意,還能深化文章主題。
根據文章的內容、語言特點及四年級的教學重點,確定教學目標為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詞句,邊讀邊想象,體會人物內心感受,透過對語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寫作意圖。
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讀書伊始,指導學生抓住題眼,把握全文,將“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兩個人物進行對比,使學生既理解了“剃頭大師”一詞的意思,又理解“害人精”這一詞的意思。
關注內容,感悟形式。透過語言形式,把握語言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語言運用之妙,這是很好的教學經驗。據此設計了兩個教學過程:
1.初讀——從語言到內容。按照課文的順序,指導學生了解三個人物,小沙、“剃頭大師”、“害人精”。
2.細讀、深讀一一從內容到語言。
這一過程,師生共同對文本進行詳細、深入的閱讀,層層深入地感悟品味語言,既讀懂了故事,也學習了語言的表達方式。
教給方法,學習語言。在本文的學習中,我指導學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學習詞語;根據提示劃分段落;結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開合理想象,進入課文情境等方法學習語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本課時,往往因怕有所缺失而面面俱到,結果造成重點不突出。如在教學小沙人物性格特點時,我原木設計了學生問的合作練習,一個人扮演小沙,一個人扮演“剃頭師傅”,邊想象邊敘述,小沙怎樣演,老師怎樣提示。這樣可以練習同時表述兩方的語特色,并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可教學中,我上課伊始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和分段上耗時過多。其實這些內容是中年級語文課最基本的訓練,不用走一遍也完全可以。出于怕缺尖相關環節而在上而費了大量時間,影響了對重點詞句更為深入和扎實的訓練,使得重點沒有突出,教學特色也不鮮明。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4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突顯了年段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索信息。在本節課中,我安排了兩次默讀,并在默讀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默讀時要圈畫關鍵詞,做批注。對于這樣的長篇,默讀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方式,最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突顯了教材特點,半扶半放,抓重點詞。課堂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始終都是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如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時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在學生充分默讀、圈畫后進行交流。
3、突顯了本體特征。語文課就要充滿濃濃的語文味,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之一。在課堂上,學生時而瀏覽課文,時而默讀片段,時而在我的引領下深情朗誦。特別是在理解為什么說“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小沙更優秀的顧客了?”通過個別讀、范讀、師生對讀、接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把教學推向了高潮。
4、突顯重難點。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可見,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應該在略讀課中得到訓練和提高的。何謂學以致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這些話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道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功能。精讀課是為學,略讀課是為了用。老師平時在精讀課加強指導,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讀書中訓練和運用讀文能力,最終達到能自主閱讀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課堂中,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圈點勾畫重點詞句,深入領悟文字魅力。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從本文的謀篇布局和文章語言方面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同時,也有意識地抓住以上特點對學生滲透習作的指導。尤其是童趣十足的語言,學生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盡情地品味、感受。從而試圖達到爛熟于心,進行運用的效果。我想:就這樣來教課文,讓學生從讀中學讀,從讀中學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1、本節課安排的讀書環節不少,但好像缺乏讀書目的。
2、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夠,老師的“導”多了點。學生主動提問,進行質疑,發表見解的機會少了點。
3、老師對于學生讀書后的評價不夠及時。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課堂教學應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童年的快樂。
2、在此基礎上,應讓學生表演讀,這樣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使學生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我們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5
《剃頭大師》主要講了小沙天生害怕剃頭,不愿意剃頭,每次都要押著小沙去,誰給他剃頭,他就罵人家“害人精”,剃頭時,他爸爸要執一把木尺站在一旁,以免小沙奪門而出。這一次給他剃頭的是一個老師傅,他的耳朵不好,聽不到小沙的抗議,老師傅喜歡把頭發零碎的部分弄到小沙的脖子里,癢的小沙吃吃笑,最人心疼的是,剃完頭,還要給“害人精”雙倍的價錢。有一次,我回家,小沙央求我給剃,由于我從來沒有剃過,所以將小沙的頭發剃的參差不齊,還把姑父的睡衣當做圍裙弄得都是發茬,結果小沙還是去到理發店找到原來的剃頭師傅給他剃了頭。
生字學習中,各有側重,從音、形、義不同方面進行生字教學。對于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能力極其有限,如果讓學生直接描述詞的意思,給出定義性的理解這困難了,也不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的知識結構,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突破重點,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讓學生學習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詞意,并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結合提示,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書,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圍繞課文敘述的兩件事展開交流,在交流反饋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體會作者童年的快樂。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悟出趣、悟出情,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讀中理解,在讀中感受作者語言的準確性,在讀中通過比較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為了學生學習語言,積累美的語言,形成初步的理解詞句能力奠定了基礎。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6
《剃頭大師》是部編教材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圍繞著童年,讓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豐富情感體驗,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剃頭大師》這篇課文講的是表弟小沙每次都不愿意剃頭,姑為了給小沙剃頭,每次都要押著小沙去。有一次“我”回家,小沙要求“我”給他剃頭,由于“我”從來沒有剃過,所以將小沙的頭發剃得參差不齊,還把姑父的睡衣當做圍裙弄得都是發茬,結果小沙還是到理發店找原來的剃頭師傅給他剃了個光頭。
一、學生都有過理發的經歷,教學時,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理解小沙的感受,對于“剃頭大師”和“害人精”的稱呼,通過交流、多媒體課件等,幫助學生理解它們分別指的是誰和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
二、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剛開始讀書的時候,指導學生理解題眼。課中把握全文,將“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兩個人物進行對比,使學生既理解的了“剃頭大師”一詞的意思,又理解了“害人精”這一詞的意思。
三、關注內容,感悟形式。透過語言形式,把握語言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語言運用之妙。對此,我設計了兩個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從語言到內容,按照課文的順序知道學生了解三個人物:小沙、“剃頭大師”、“害人精”。初讀課文重在整體感知,通過“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在文中分別指誰,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內容,把握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大體情節,同時,相機引導理解詞語的方法。
2、再讀課文。從內容到語言。這個過程師生共同對文本進行詳細深入的閱讀,層層深入的感悟語言,既讀懂了故事,也學習了語言的表達方式。再讀課文要真正走進文本,通過充分的朗讀并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與交流,感受人物特點,體會字里行間流動的童真與童趣。
四、多媒體的使用為課堂注入生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聯系課文故事,聯系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老師傅和我為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隨時注意學生專注性及學習習慣的培養。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7
《剃頭大師》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作者童年的趣事,貼近學生生活,能喚起學生很多相關的經驗與記憶,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童真童趣。
教學時,我立足年段目標和單元目標,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并根據學生特點和文本特色來組織教學活動。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和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它的特點。本節課我緊緊圍繞這兩點來展開教學。
一,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和句子。
為了落實這一教學目標,我,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多個環節運用多種形式扎扎實實地教給了學生很多理解詞句的方法。比如。首先,在導入部分,讓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猜一猜想一想的辦法去理解“锃亮、老掉牙”的意思;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耿耿于懷”的意思;“奪門而逃”一詞是通過查字典的方法來驗證;在理解句子時,也同樣用上了“猜一猜想一想、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這些方法,并把以上的方法一一板書列舉。最后,推薦閱讀時,再一次提示學生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平時的閱讀生活中。最終讓學生既得言又得法,落實了單元目標和第二學段的課程目標。
二、注重人物特點的感悟。
本單元的作文訓練目標是: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它的特點。為了在課上落實這一目標,我從課堂導入環節入手,利用“膽小鬼、淘氣包、小書蟲”等一系列表示人物特點的詞語引出“剃頭大師”,讓學生初步感知詞語背后隱含著鮮明的人物特點。在讓學生初步初讀課文時,也讓學生首先發現代表人物特點的稱呼:害人精和剃頭大師,然后通過朗讀走近人物,感悟特點。從而為單元的習作訓練做了有力的鋪墊。
三,關注文本語言,感悟童真童趣。
本文的內容是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詼諧幽默,充滿了童真童趣,我在課上通過自由讀、默讀、指名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反復讀書,并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畫一畫的方式讓學生感悟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童真童趣。總結全文時又將一些體現童真童趣的典型句子拎出來讓學生感悟,并讓學生說一說課文為什么以“剃頭大師”為題,再次感悟童真童趣,并使得文章主題得以升華。
四、注重寫字指導,增強練字意識。
課堂伊始,就設置了一個聽寫的環節。既是引課,又體現書寫指導。通過“膽、鬼、差”三個字的聽寫,指導學生不僅關注字體書寫的正確,還要注意書寫的美觀。雖然只用了短短的一兩分鐘,但確實起到了增強學生“提筆皆是練字時”的練字意識。
總的來說,這節課突出的亮點是體現了學法的指導。老師教的清楚,學生學的扎實。但因課文太長,上課時間有限,相對來說,對文章的趣味性感悟方面就顯得不夠充分。今后,還應繼續加強對學生朗讀感悟方面的指導,面對長文的教學,如何取舍而又兼顧是我要繼續突破的問題。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四個亮點:
1.帶“問”默讀,體悟情感。讓學生帶著問題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閱讀期待,使其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有所收獲,品味“我”為表弟小沙剃頭的趣事,感悟兩人之間的深厚感情及對純真無邪的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2.創設情境,激發情感體驗。切合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氣氛一直很熱烈。
3.識字情景化,激發學習欲望。引導學生通過“讀一讀”“說一說”“分一分”等環節,將識字與說話,識字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識字方法多樣化,教師指導識字情景化,有效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欲望。
4.對比閱讀,升華情感。通過對比,統覽全文,讀后想前,感悟不同;通過描寫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過程的相關句子的對比朗讀,回歸課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升華文章的主旨。
《剃頭大師》教學反思 篇9
本篇課文我分為兩個課時
第一課時重在隨文識字,解決易錯難寫字,讀通課文,初步弄清楚文章結構,說說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我先讓他們進行默讀和獨立思考,部分孩子對于這個問題感到困難,我相機引導:文章寫了幾個主要人物,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樣一提示,難度降低很多,多數孩子都能概括出來。但我忘記指導學生加上時間、地點,再串聯起來,這樣的回答才顯得更完整。
第二課時,我重在理解課后習題:①老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為解決這一個問題,我還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和小沙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基于這個問題,我順勢再一次理解:誰才是“害人精”,誰才是“剃頭大師”。②課文為什么用“剃頭大師”作為題目?在一個問題的處理上,我認為我下的功夫不夠多,導致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淺顯,甚至感到疑惑。
我想,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如:“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一把老掉牙的推剪”我都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還可以給學生時間,談談自己生活中是否見過。再如“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更優秀的顧客了。”這句話的理解,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進行理解,應該來說是可以放手讓學生用這個方法去理解,但我又是操心過度,不愿放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意識,我真是得時刻銘記在心呀!總的來說就是這其中的難懂句,我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去找,再嘗試用自己的已知方法去理解,而是犯了大忌:灌輸知識,忽略了訓練重點。
【關于《剃頭大師》教學反思(精選9篇)】相關文章:
關于剃頭的生活隨筆11-07
剃頭的作文12-08
剃頭歇后語05-27
關于教學反思(精選40篇)04-08
關于教學反思03-31
魯迅先生剃頭的故事08-09
《剃頭匠》觀后感04-18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1-08
關于背影教學反思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