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1
一、數學的實質是一種文化
《新課程規范》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語言是現代文明的一局部。”本節課的教學我沒有拘泥于課本,“唯教材至上”,而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把教材作為一個傳達數學知識的一個載體。在公開課教案中將“自然、社會、歷史、數學”等領域中軸對稱圖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放大了軸對稱圖形的文化特性,折射出“冰冷”的圖形背后的魅力,將軸對稱圖形的神韻淋漓盡致的表示了出來。
課堂上我用課件展示自然界中的蝴蝶、蜻蜓等具有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動植物圖片,調動了同學的已有的表象,豐富了同學的感知。面對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同學流露出的不只是驚喜,還有幾分疑惑:為什么大自然如此的垂青于軸對稱圖形的形狀呢?當“天安門、重慶人民大禮堂、上海東方明珠、河北趙洲橋”等極具中國特色的具有對稱美的事物出現在同學的眼前時,同學們被這種文化氛圍陶醉了,激發了同學熱愛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把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我在教學中創設了剪紙游戲、展示同學的作品,然后讓同學觀察自身創作的作品,比較他們的不同。由于是同學自身的作品,因此同學觀察的很仔細。“我發現他們形狀不同。”“我發現他們大小不同。”“我發現它們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這樣的發現過程是真實的,也是一個逐漸發現的數學學習過程。這樣同學們就能夠較好的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
尋找平面圖形中的軸對稱圖形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一是放手讓同學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性的活動,最后讓同學匯報、爭論。二是上述案例中的方法。盡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師生的互動,。在實踐中我發現盡管方法一有很強的開放性,有利于培養同學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經常表示為優等生的游戲,絕大局部后進、中等的同學課后對這一環節表示疑惑。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方式二,盡管開放性沒有方法一好,但是由于有了師生的互動,方向性較強,又培養了同學層層深入研究、發現問題的能力。在爭論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環節里,同學思維的火花在迸發,師生的對話是那樣的自然,平等。教師的欣賞猶如催化劑,使探究活動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時在課堂出現。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在新課程文化的輕拂下學習還是比較輕松的。這股清新之風吹走了數學的枯燥、苦澀,吹走了同學心靈中對數學的恐懼,讓同學生長在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數學文化氛圍中,使數學課堂充溢著文化的氣息。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2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一、創設情境教學。
請會折疊衣服的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
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2、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后,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折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
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后,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三、想辦法做出以各軸對稱圖形、并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
這是本節課達三次操作安排,且是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較為正確系統的認識之后,意在操作活動中鞏固深化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學生這次操作活動手段是多樣的,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的。
三次的操作活動目的不同,所產生的成效也截然不同,學生在這次活動中,通過有序、有層次的操作更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特征以認識,充分概念之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由于課前準備充分,所有的練習和操作活動較為自然的串聯在參觀的情景中,課堂結構緊湊,學生興趣濃烈,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已有的對稱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的,重點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畫法。
1、課件演示,直觀形象。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些軸對稱圖形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從而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學中通過出示小松樹圖形,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應點,然后數一數每個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從而發現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是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最后通過連線對應點,學生會發現對應點的連線垂直于對稱軸。在這一系列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非常容易發現其中的秘密,學得也自然輕松,感興趣。
2、依據性質,學習畫法。在例2的教學中,先出示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畫軸對稱圖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得出軸對稱圖形的畫法,即先定點——定出每條線段的端點;再畫對應點——依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最后連點——依次連接每個對應點。在軸對稱圖形的畫法中緊緊聯系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性質的理解和應用。
整節課的安排,努力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原則。教師只是對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導以及對整個教學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操作、聯想;討論、口述,這樣將有利于每位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耳聞、目睹,各種器官并用,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
不足之處:學生在畫軸對稱圖形時,不按照畫法去做,而是照葫蘆畫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畫,雖然有的同學能畫對,但是也存在個別學生出現錯誤的畫法。再教設計:強化畫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僅僅畫對就可以,還要知道依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這樣才能加深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理解。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4
《軸對稱圖形》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內容。在這階段教學中,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會判斷軸對稱圖形并畫出對稱軸,能用剪刀剪出簡單的對稱軸。為了上好這節課,我認真閱讀了教師用書,認真撰寫教案,并精心設計教學課件。
課后,總覺得這節課教學效果不理想,感覺學生學得很累。認真分析一番,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上不合理。課前,我認為這個內容不是本冊的重點,決定用1課時授完。課后,才發現這樣安排,時間太倉促,學生對新內容的消化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囫圇吞棗,這也學一點,那學一點,動手操作、練習、思考的時間大大縮水,最終未能掌握好新內容。
2、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把握不到位。由于在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上不合理,導致學生的思考、練習的時間不夠,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沒能深入地思考、理解,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困難,重難點不夠突出。
3、教學缺乏引導策略。特別是畫對稱圖形,讓學生畫,畫完后教師演示,這樣匆匆而過,學生沒有真正體會找對應點在畫軸對稱圖形的作用。這里我沒有引導學生深刻掌握,導致學生對對稱軸的認識仍很膚淺,不能很好的正確地畫出對稱軸。我認為教學策略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主要原因,學生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只能是在原地踏步。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這一節課重點不突出,難點沒有突破,教學主線不鮮明,效率低。知道了自己教學上還存在的不足,我將繼續對數學教學進行研究實踐,希望在今后的課堂上能上出越來越精彩的數學課。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5
軸對稱圖形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在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著力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思考、交流、討論等等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掌握和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基本特點,并在自主探索中體會到探索之趣,成功之樂,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更發展了學生的能力。從以下幾個途徑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活力和效果。
1、從直觀引入,將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具體化,學生較易理解,得到了初步感知。
2、動手操作充分,通過對各種圖形的折、畫、剪,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及對稱軸的含義。
3、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知覺感官來學習知識,整個教學活動中留有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在判斷正方形、圓形等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中,學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了對稱軸的意義,同時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現了有的圖形的對稱軸不止一條,可能是1條、2條、3條……無數條。
整節課的安排,努力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原則。教師只是對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導以及對整個教學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操作、聯想;討論、口述,這樣將有利于每位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耳聞、目睹,各種器官并用,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其中動手操作不僅適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的求知狀態,從而創設良好的求知氛圍,這樣將有利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發現與掌握新知識。我認為,在經歷了親自探索、討論交流、相互啟迪的過程后,每位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能力都將得到提高,最終將達到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教育目的。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6
一節好的數學課,是教師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的結晶、是個性魅力、藝術魅力和創新魅力的展示。劉老師“跳出數學教數學”,“自然而不隨便,規范而不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讓我感受頗深。
參加參加第23屆現代與經典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后,模了劉老師的《軸對稱圖形》一課。應該說這節課上得非常成功,用了老師原版的課件,老師課堂上設計意圖和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也都落實到位了。會后,老師們也給予了一定的肯定。
劉老師的課自然、樸實、親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首先在題目上做文章。從倒過來的題目開始,教師就滲透軸對稱的現象,讓學生直觀感受。接下來老師有意畫壞一個軸對稱圖形,讓學生初步感知不對稱、不一樣。然后啟迪思維怎樣一次得到一個完整的軸對稱圖形,有同學說用電腦,有同學想到折紙的方法。劉老師的課能讓學生放松下來,參與到活動中去,比如課上讓學生邊做動作、做喊“翻上去”、“打開”學北風“呼-呼”,看起來好似學生表面參與,其實在學生的一翻一開當中,建立了空間觀念。教學思路非常明確,學生的學習進展感覺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練習設計有趣且有較強的思考價值。有判斷實物圖古漢字、交通標志是否成軸對稱圖形,找紅點的對應點等題目。多角度備課,以使教學資源更廣泛,學生在辨析中學習。
總之,我感覺模的這節課效果很好,學生在課堂上也充分地動了起來,并且牢固掌握了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實踐當中,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7
一、從課堂反思
1、這堂課從生活中引入,激發了學生興趣,內容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在上課的過程中更重視的是學生的合作學習,以及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為下節課學習打下基礎。
3、在課堂的第二個環節中,學生歸納出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是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從線段到兩點,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個提升。我想學生應該掌握了作對稱軸的作法,然后將其進行推廣到兩點、角等其他軸對稱圖形,作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以及成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如練一練、說一說、一起去探索、挑戰自我等等從中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養成探究問題,與同學合作的良好習慣。
2、上了這節課,我覺得上好一節課的因素很多,也發現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對提問的形式和語言還嫌單一。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在現行的開放式的課堂中,關鍵是放的出去的同時要收的回來,可能是平時注入式的簡單易行,或者是不大重視,上課中的語言的漏洞很多,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揣摩和重視。
二、從教學方法反思
“差異導學”教學方法以“尊重差異”為基礎,先“引導發現”,后“講評點撥”,讓學生在克服困難與障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力,再加上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讓優生幫助后進生,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從學生反饋反思
這堂課學生能積極思考,認真學習,課后作業都能及時完成。作業質量較好,但對從特殊到一般的實際應用上不能很好理解。對于稍難點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式子表達有一定困難。這是我后面課堂要注意的地方,這對優生的培養很重要。
【三年級《數學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9篇)12-23
《認識軸對稱圖形》優秀說課稿12-28
《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02-16
軸對稱圖形剪紙03-24
軸對稱剪紙圖形03-22
《10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11-17
數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
《圖形與測量》數學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2-28
軸對稱圖形說課稿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11-11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剪紙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