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9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從邊、角、對角線三個方面研究的,所以,我將判定方法也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想、議、練為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點撥。判定方法是學生自己探討發現的,因此,應用也就成了學生自發的需要,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證明命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判定方法進行對比和篩選,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判定方法上。
(1)一題多變
一題多變,有利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或者說是核心,從變化的題目中抓住不變的東西———核心問題。本課的核心問題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的選擇。
(2)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對學生提升解題能力頗有幫助,而且能夠讓學生順利建立起知識結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課中,典型例題覆蓋了幾乎所有判定方法,使學生各種方法進行了合理分析,既可以牢固記住這些方法,又可以進行對比,理清他們的聯系和區別,同時提升解題能力,避免了“題海戰術”。
(3)多題一法
本課從課前小練到例題再到練習題,雖然題目各不相同,但解法卻都是相通的:即根據條件,選擇一種判定方法進行判定。這有利于學生“悟”出解題的思路,找到數學的樂趣。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2
上完這節課,從學生上課情況、作業等多方面發現,本節課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為此,本人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從內容設計、新課標理念、教法等幾個方面作了如下的反思:
1、流暢的教學設計、精心的內容編排、巧妙的時間運用是上好一節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的大前提。
要開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動,要學生在合作探索中體現和發現新知識,就必須在有限的45分鐘時間里盡可能擠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動手、動口、思考和嘗試的機會。因此,整個新授課的教學設計必須很流暢,教學內容與練習的選取必須銜接連貫,不允許有任何時間上的點滴浪費。在教學過程中,本人通過創設情景、引入課題,出示學習目標重難點、自學指導,引導學生探究新知等教學環節。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重視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合理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讓學生在動中學。培養學生展示的意識。
2、能否以探究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發現和體驗新知識是上好一節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的關鍵。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去。這一節課學生已通過旋轉操作的探究方式發現平行四邊形是一個中心對稱圖形,進而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鄰角互補”等特征,再借助動畫演示使同學們對平行四邊形有關邊和角方面的性質有較深的理解。與此同時,學生也對旋轉操作的步驟和要領有了一定的認識,以此為基礎,既能體現新課標教學理念,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的合作探究要取得成效,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和促進。在探究活動中,教師應扮演一個參與者與促進者相結合的角色,加入學生中去,與學生們一起共同去探求和發現新知識,但這個參與者并不能只為參與而參與,他必須在參與者們產生誤解或迷惑的時候提供正確的指引,促進參與者們朝著同一的、正確的方向邁進。而在練習過程中,教師此時就要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新課標理念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檢查每一位學生的練習質量,對不足者及時輔導,較大問題及時在課堂上反饋,好讓全班同學加以注意,提高警惕。
學生獲得新知識后,接下來處理講學稿例題精講,開心練習,安排順序:例1,做一做,試一試,練一練,鞏固與提高,拓展與延伸。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后的一點反思,以及對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教學的一點個人看法。然而,怎樣才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教學,這有賴于我們全體數學教學工作者通過不懈的努力,攜手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3
這周我們學校進行“全員參與課堂技能達標活動”。今天第二節是我講課。講課的題目是第四章《探索四邊形的性質》的第一節《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掌握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我課前讓學生剪好兩個全等三角形,我自己也做好了兩個全等三角形教具。
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拼、擺,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并結合上一章學習的圖形變換得出兩個全等三角形如何變換成平行四邊形。
2、整個課堂我盡力把主體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操作、探索得出定義和性質,并讓學生說出理由。
3、板書設計條理,能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學生分組上黑板做完檢測題,讓組長評價。
下課后和同事交流,他們對我的這節課提出了切實的建議:
1、全等三角形的教具最好用兩個不同的'顏色,而且標清角的符號,便于學生區別。
2、在組長評價完后,教師應作適當點撥,對出現的問題強調,并要求改正。
3、平行四邊形的舉例應在認識了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后就進行。
每次聽課前,我都在思考怎么樣上課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接受,但自己總是準備不充分,不能對課堂上的環節和細節做預設,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細心一些,使自己的課堂更完美。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4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一節課是本章的第一節,也是本章重點內容之一,它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并為我們接下來研究各種特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奠定重要基礎;而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需要借助我們已學過的平行線、三角形全等和四邊形的內角和等相關知識,并且為證明線段相等和角相等提供重要依據和方法。因此,上好這一節課非常關鍵,既不能讓學生感覺太難,也不能讓他們糊弄過關。
所以,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就遵循著這個原則,希望讓學生能在親身的動手操作中體會它的性質,并用心感受平行四邊形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下面具體就每個環節進行簡單的闡述:
環節一:感悟生活。
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生活中的美麗圖片,讓他們從感性認識中體會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用,從而體會數學的自然美,激發學習熱情,然后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從定義出發,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習讓他們判斷,體會平行四邊形的符號語言,并順利得到第一個性質。
環節二:性質的探究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本節課的重點,而探究性質更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這個環節里我需要把難點擊破,那就需要學生進行配合,教學相長。實踐出真知!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結合“想一想、量一量、拼一拼”等過程,尤其是對兩個全等三角形進行拼湊成平行四邊形,使他們實際操作中驗證性質的成立并能從中體會性質的證明思路。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學習,進行有的放矢的探究活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我們熟知的三角形,由已知探未知,從中形成科學的“猜想——驗證——實驗”的解題思路,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這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飛躍過程。
環節三:例題精講。
在這里我設計了兩個例題,一個是課本的例題,是已知一條邊和周長,求另外的三條邊。這是比較簡單的一個問題,所以我在講解的時候沒有花費過多的時間,只是點到為止,而把重點放在了第二個例題,因為它是綜合性的,既存在邊的性質方面,也需要求解角的問題。在這個例題上,我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從中找出解題關鍵,結合新舊知識的聯結,讓學生形成知識脈絡,進而口頭描述思維過程,養成參與課堂教學的習慣,也使學生能更充分展現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成果。
環節四:小試牛刀和拓展提高。
首先,我通過設計簡單的練習,讓學生立刻檢測出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并讓他們感受性質的實際應用。接著,為了進一步拓展加深學生對性質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形成個體之間獨立的解題思維方式,我設置了拓展提高部分的聯系,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
這兩部分的練習,由淺入深,由易進難,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學生的能力逐步加強,并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同時,因為本章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嚴格遵照說理過程,所以我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同時加上幾何語言的描述,在練習中也明確強調規范學生的解題規范。
環節五:感悟收獲與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本節課的知識點及其應用,再一次總結歸納,形成知識脈絡,并通過學生自己講述心得體會,既加深知識的掌握,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與他人分享學習心得的過程與收獲,并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數學的學習更加有興趣更加有自信。
這一節課的設計經過了幾次的反復的修改,算是有了一定的成功,也謝謝各位老師一直的指導和支持。下面我具體說說對于這節課的幾點反思。
一、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引入時通過對生活中的幾幅精美圖片的欣賞,讓學生由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使學生體會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處不用的情景,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通過探究式教學法,把課堂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再是傳統教學當中學生就是被“填鴨式”的盲目接受教學結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在拼接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歸納結論,突出了重點并突破了難點。通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互助的學習技能,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活動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小組學習活動,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此過程中,更注重學生數學解題思維的能力培養,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下的學生主體地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更有利于教學相長。
3、通過分組討論學習和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歸納,加強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也使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更強,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的氣氛更濃厚,從而加深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師生之間的教學和諧,使得教學過程更加流暢,促進教學相長。
4、本節課的教學環節方面設計的比較好,從引入到定義,到探究到性質講述,再到例題和練習,最后總結歸納,環環相扣,緊密有度,并且知識的應用比較到位,練習具有較好梯度,學生學習起來比較順暢。
5、本節課的課件,在設計過程中,畫面精美,顏色鮮艷,動畫效果在演示當中流暢自然,背景切合教學實際,頁面切換均讓人耳目一新,既符合課堂的教學內容,更使得上課的學生和聽課的老師把注意力集中在課件上,增加了課件的趣味性和知識性,也贏得了老師們的認可。
6、個人教態方面,通過各種鼓勵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使自己能融入學生當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同時在提問方面,具有啟發性和針對性,能讓學生思維在集中當中發散開來,從而有的放矢,也節省了課堂的時間。
7、上課時間分配上把握得比較恰當,一節課40分鐘,約10分鐘進行定義的引入和講述,5分鐘的學生動手操作,10分鐘的例題講解,15分鐘的練習與總結。
二、本節課在教學實施中還有以下幾個不足之處:
1、在對學生的解題過程中說理能力上強調的不夠。初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能力剛剛形成,抽象思維還不夠,學習幾何知識處于現象描述和說理的過渡時期。因此,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準確的符號語言進行正確的說理。而我在教學中,由于趕時間,所以這部分知識過的比較快,可能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有一定的困難。
2、在例題講解中時間的把握不是很到位,顯得有點倉促。在分析例題的時候,由于例一比較簡單(相對于優分班的同學而言),所以我基本上沒有詳細解答,只是簡單分析了一下題意;而在例二中,由于過分在意學生的自學能力,缺乏了較好的引導,所以容易被學生“蒙騙過關”,沒有“顧全大局”,沒有很好的進行板書和照顧基礎稍微弱一點的學生,所以容易使得這部分的同學對于本題有點一知半解,沒有掌握扎實。
3、學生缺乏“表演”的機會。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偏向于跟學生集體回答,使學生個體“表演”的機會計較缺乏,而且經常是帶著學生一起解題,所以失去了個體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體現個體學習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多一點讓學生自己表達觀點和看法,給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準備,從而也給予充足的鼓勵給他們表現,才能使人人均有想學想表達的愿望。
4、對于某些問題上,數學語言不夠規范化。對于本節課是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的第一課時,所以對于平行四邊形的表示方式特別注重強調,要從一開始就給學生進行規范化,那么他們在以后的知識中才能更好地用數學語言進行規范化解題和證明,所以需要多加強調。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也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究出來的,教師決不能取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也千萬不能埋沒。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交流,盡可能給學生一些空間,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徜徉知識的海洋。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5
承接上一章的內容,課本的設計意圖是利用圖形平移和旋轉的特征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就遵循著這個原則,先讓學生看圖片,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從定義出發得到第一個性質,再由學生動手操作和教師演示旋轉得到其他性質。因為本章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嚴格說理過程,所以我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同時加上幾何語言的描述,在練習中也注意規范學生的'說理過程。
由于時間的關系,再加上,總認為學生已經有了小學知識的鋪墊,就舍去了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探究的部分,而教師的演示又遲了一步,這就忽略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使得這堂課總覺得缺少些東西。
小結部分也做得較匆忙,應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內容,把性質按邊、角歸納,再加上幾何符號的敘述那就更完整了。從練習看,部分學生的幾何語言表述不夠嚴謹,書寫格式較混亂。
通過對本節課的回顧,我覺得下次上本課內容時應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課講解過程,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去探究、去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二、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方法指導,“轉化”思想的滲透。比如:當學生利用連結對角線來解決實際問題后,老師應該強調,我們在解決四邊形問題時常用的方法是:“轉化”成三角形問題。
三、對于學生的練習情況要多用多媒體來展示,使說和寫有利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論證推理的能力!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6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中的圖片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加強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通過拼圖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平行四邊形的有關問題經常連接對角線轉化為前面所學習的三角形。
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把一些圖片形象的展現給學生,可以為整節課提高效率,可以把一些題目很快的展現給大家,一些很難理解、復雜的東西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清晰的看到。
課堂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學生在自主探索概念和性質時,學生較容易通過直觀操作得到概念,探索出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但是在用圖形平移,旋轉驗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部分同學存在困難,所以教學時應通過實物演示或多媒體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變換,引導學生得出性質。
2、學生在對性質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論證時,一些學生說理的過程缺乏嚴謹,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應該注意引導。而且在今后學習中,不斷地訓練學生“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的意識。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7
八年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通過直觀的方法去探索,用說理的方式去得到有關平行四邊形的一些性質。本節課是讓學生體會公理化方法,利用公理及已有的定理來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加以證明,探索其證明思路,運用了歸納、轉化,類比等數學方法,是八年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自然延續和必要的發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規范書寫的訓練
本課的所有定理的證明,要求學生自己畫出圖形,并寫出已知,求證,然后加以證明。學生在書寫已知求證時,往往出現隨意添加或遺漏條件,表達不規范等問題。
書寫,是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主要方法,其規范與否,既關系到他人對自己的思路是否理解,也對自身思考的邏輯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規范書寫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2、思想方法的滲透
除了增加適用性外,新教材也注重了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對“二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的研究到“只有一組對邊平行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的研究;對“平行四邊形的角”的研究到“等腰梯形的角”的研究等等,都充分地運用了類比的方法。
在證明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時,是通過添加輔助線,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把平行四邊形的問題轉為三角形的問題;而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質與判定時,則是通過輔助線把等腰梯形問題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及等腰三角形問題。
這種例子很多,教學中通過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更讓學生掌握了研究數學的方法,無疑對提高學生的素質,推行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通過一題多解的探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探索不同的思路,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多樣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直覺。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觀念,也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凡是學生能探究出來的,教師決不能取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暗示。讓學生從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交流,盡可能給學生一些空間,給他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8
本節課首先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回顧前面學過的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說出它們的已知和結論分別是什么?
2、把這三句話的已知和結論顛倒一下,可得到怎樣的語句?它們正確嗎?
這樣通過復習舊知,引出新知,通過提問,讓同學考慮,針對問題,敢于發表自身的見解。緊接著讓同學動手操作,利用我們學習的平行線的畫法,畫出兩條互相平行的直線,作出截線,找出其中的同位角,讓同學討論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驗證同位角之間的關系,同學說出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或剪切的方法來驗證,然后讓同學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法進行驗證,把驗證的結論告訴大家,從而得出平行線的.性質一,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同學都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了他們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學習興趣。再讓同學用“∵”、“∴”的推理形式,也就是數學符號語言的形式把性質一表示出來。這樣可以增強同學的數學符號感。
另外兩個性質讓同學想方法驗證,再利用性質一來推導,加強了同學的邏輯推理能力。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勝利之處:
1、這節課是在同學已有平行線判斷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我通過創設一個疑問:能不能通過兩直線平行,來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課,激發同學的考慮,進而引導同學進行平行線性質的探索。
2、整個課最突出的環節是平行線性質的得到過程,事先讓同學準備好白紙,三角板,在上課時同學通過自主畫圖進行探索,得到猜測,再通過驗證發現的。即在同學充沛活動的基礎上,由同學自身發現問題的結論,讓同學感受勝利的喜悅,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在探究“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時,要求全體同學參與,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交流與合作。
3、在教學中,設計了知識的拓展環節,加深了同學對平行性質的理解。
4、在練習的設置過程中,從簡到難,由簡單的平行線性質的應用到平行線性質兩步或三步運用,同學容易接受。
這節課存在的問題:
1、在上課過程中,擔心同學由于基礎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識,所以新課教學時間過長,同學練習時間短。
2、由于課堂練習時間短,所以同學在靈活運用知識上還有欠缺,推理過程的書寫格式還不夠規范。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9
平行四邊形學生在小學就學過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還是比較容易理解、接受的。本節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利用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全等有關知識等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培養學生多角度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1、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加工,由三角形開始引入,過渡到研究任意四邊形,主要從邊、角、對角線出發,自然引出比較“好看”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
2、將教材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活動完全開放。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臺,營造了思維馳騁的'空間,激發了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探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從定義入手,強調概念,由文字表達到幾何語言的表達,注重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總體來說,本節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基本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但引導學生思維的語言不夠精練,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堂不夠緊湊。由于性質探索部分花了較多時間,導致練習的時間不夠多。應該讓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有更多的時間討論,說得更多。最后的小結部分也沒有完成,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應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內容,把性質按邊、角作歸納,配以圖表方便記憶。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注意和需要不斷改進的。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吹盡黃沙始現金。”讓我們以“沒有最好,力求更好”來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與時俱進。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0
每個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對同一節,不同的教師也會有不同的教法。如果在教學活動中,能善于進行比較、研究,準確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不足,從中找出最佳策略,改進自己的教學。20XX學年第二學期我區初二中心組和學校舉行同時進行了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教學研討,由五位老師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筆者結合自己的特點上了一節,從教學設計到教學實施對本節有較深的認識,現將本人的設計與實施進行反思。
一、基于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反思
崔允漷教授認為,“堂教學的目標是學校教育目的范疇的一個具體概念,它在教學過程中起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它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歸宿,或者說,它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定教與學的方向。”
(一)目標分析與制定
本節是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第19《四邊形》191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內容。平行四邊形及其性質是本節的重點,又是全的重點。縱觀整個初中平面幾何教材,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線、三角形及多邊形等幾何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習它不僅是對這些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識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在小學就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能對四邊形,尤其是特殊的四邊形進行識別,但對于概念的本質屬性的理解并不深刻。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度量,得出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鄰角互補的猜想。然后通過證明“對邊相等”,必須添加輔助線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一方面引入了對角線,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把四邊形轉化為三角形的數學思想。因此本節要注意突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過程,重視直觀操作和邏輯推理的有機結合,使證明成為學生觀察、實驗、探究得出的結論的自然延續,把實驗幾何和論證幾何有機結合。所以本節的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操作、討論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加以說明和驗證,能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體現目標的設計與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分成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探索性質、歸納性質、例題學習、堂練習、自我反饋共6個環節。這里介紹一下環節二“探索性質”。
環節二、探索性質
1、已知∥n,請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請畫一個平行四邊形
前面,結合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的實例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強化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義的理解,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這里,讓學生運用定義,畫平行四邊形,為后面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作準備。設計的初稿是讓學生隨意畫一個平行四邊形,但是考慮到讓學生隨意畫,可能會花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先給一組平行線,讓學生在這一基礎上畫平行四邊形。
2、閱讀本第8頁第2自然段,然后進行填空
這里讓學生學會自學,從教材中找出基本知識。在教學時,筆者沒有講述“對邊”、“對角”的定義,以填空題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對邊”“對角”,淡化概念。
3、觀察這個四邊形,除了“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外,它的邊、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度量一下,與你的猜想一致嗎?
學生動手度量剛才畫出的平行四邊形的邊的長度、角的度數,猜想邊、角之間的關系。當學生度量后,得出猜想,筆者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即時操作功能,演示平行四邊形的邊、角之間的關系,再結合幾何畫板,讓學生觀察不斷在變化的`平行四邊形,通過觀察測量數據得出性質。
4、歸納性質
5、利用前面學過的知識證明上述結論
已知:ABD中,求證:AB=D,B=AD
思考:(1)如何證明“∠A=∠,∠B=∠D”及“∠A+∠B=180°”
學生在七年級下冊學習過命題、定理的相關知識,知道一個命題要經過推理證實是正確的,才能稱之為定理。因此,要對剛才的猜想進行幾何論證。引導學生觀察命題的結論是證明線段相等,提示已學過“線段相等”的證明方法有哪些?(等角對等邊、中點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定理、角平分線定理、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根據題設,確定證明方法,學生選定需要利用全等證明線段相等。然后筆者設問:“證明全等條夠嗎?”,學生回答“不夠”,接著設問:“條不夠時,怎么辦?”,學生很自然回答“添加輔助線”,接著設問“怎樣添加輔助線?”,因為要在平行四邊形中構造兩個三角形,所以學生想到連結A或者BD,就可以得到兩個三角形,并且輔助線A或BD本身就可以是一組公共邊,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得到對邊平行,平行可以得到內錯角相等,這樣,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條就湊齊了。
分析完思路后,學生自行完成證明過程。堂上,筆者展示了書寫正確的學生的學習卷,從而規范幾何證明的書寫格式。同時,指出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也是證明線段相等的一個工具。
對于性質2的證明是引導學生利用剛才證明的全等三角形,通過“全等三角形對角相等”或者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輔助線能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這一命題;然后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2可以推出“鄰角互補”,證明過程后補充。
在此,筆者提醒學生剛才添加輔助線,把未知的問題轉化為已知的三角形的問題,這條輔助線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引出下面的活動。
6、引出對角線,探索性質并證明。
學生明確了對角線的定義后,通過度量猜想兩條對角線有什么關系,有些學生很自然猜想對角線相等,但是經過度量,發現兩條對角線不總是相等的。于是有些學生就卡住了。這時,筆者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兩個全等的平行四邊形,然后旋轉其中一個,讓學生觀察兩條對角線有什么關系。同時,旋轉后,兩個原本重合的平行四邊形還會重合,讓學生鞏固前面兩個性質,同時發現新性質。雖然學生還沒學習圖形的旋轉和中心對稱的知識,但是操作比較直觀,學生容易理解。但此處教學時,要向學生講清線段互相平分的意義和表示方法。
(三)基于教學目標的反思
后,聽的老師提出,學生在小學學段不僅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還對平行四邊形進行了度量,知道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所以,這節不需要花時間再去度量平行四邊形的邊和角。
查閱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發現在教材中引導學生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同時在后練習中讓學生通過度量的方式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如右圖)。
所以在備時,應注意抓住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進行備,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進行學習,因此,本節,應該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探索方面,著重探索對角線互相平分、鄰角互補這兩個性質,并正確進行平行四邊形性質的證明。
同一節,11中的嚴老師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東圃的李老師根據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處理,突出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特點,有利于中下學生的學習。匯景的張老師這節的重點與難度的尺度把握得很好,例題與練習的設計層次分明。同校的周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研討,通過推理論證培養學生類比、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邏輯論證,規范證明的書寫格式。
二、堂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反思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
(一)堂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實施
本節采用的教學策略:
策略一: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幾個進行了整合在一個時學完。
策略二:注重直觀操作和邏輯推理的有機結合,通過觀察度量、邏輯推理等手段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堂上,學生先在學案中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用畫圖工具進行度量它的邊、角、對角線,猜想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師利用多媒體拆分平行四邊形邊、角,進行度量,更直觀的得出猜想。然后師生共同證明這個猜想,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二)堂教學策略反思
匯景的張老師和東圃的李老師都是讓學生度量學案中印好的平行四邊形,這樣的確節省了時間,但是學生會否質疑: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具備這些性質呢?這樣一,學生自己畫的平行四邊形就有了隨意性,學生之間畫的平行四邊形也不盡相同,而且,利用幾何畫板演示平行四邊形的動態變化,學生觀察邊、角等測量數據在這一動態變化過程中存在的規律,體現了從特殊→一般的過程。
11中的嚴老師,通過讓學生動手用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拼出平行四邊形,探索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使學生經歷了“探索——發現”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匯景的張老師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出發,通過猜想、測量、證明等多種方法得到新知識,將新知識的發生過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與此同時滲透了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及“轉化”的數學思想。
但是以上這三位老師的教學內容只是性質1和性質2,還沒涉及到對角線。筆者是對這三個性質進行了整合,讓學生有比較地學習。
筆者只是把本的例題、習題進行了整合,按照直接運用性質、間接運用性質、提升等分了三個題組,但是總體難度不大,對于層次較好的學生,的確有吃不飽的情況。相比之下,同校的周老師的設計就顯得更有深度。正如,教研員劉老師說的:“證明是為了‘不量’!”周老師的上,從證明命題“已知:如圖四邊形ABD中,,求證:(1),;(2),”然后到歸納性質,再到例題講解,最后鞏固練習,扎扎實實的在培養學生能力,開拓學生思維,鍛煉學生素質上下苦功,樸實無華。
由于學生在小學學段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對角之間的關系,所以本節應該在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這兩個性質上由教師在教學平臺中演示,或者讓學生代表在教學平臺中演示即可,不需全班都進行度量,這樣可以省下時間完成其他環節。
性質的證明是本節教學的重點,所以在堂上,可以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證明,然后讓學生代表講思路,再給出規范化的書寫過程。教師利用巡視學生證明,找出一些典型存在的問題。
三、基于教育信息技術的反思
《數學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數與學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教師應“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一)前的制作
這節是一堂幾何學習的新,筆者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軟和幾何畫板制作。交互式電子白板軟,制作和修改十分方便,而且有豐富的資庫;同時堂上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這一平臺進行教學,在操作方面比以往的教。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1
這周我們學校進行“全員參與課堂技能達標活動”。今天第二節是我講課。講課的題目是第四章《探索四邊形的性質》的第一節《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掌握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性質。我課前讓學生剪好兩個全等三角形,我自己也做好了兩個全等三角形教具。
我覺得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拼、擺,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并結合上一章學習的'圖形變換得出兩個全等三角形如何變換成平行四邊形。
2.整個課堂我盡力把主體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操作、探索得出定義和性質,并讓學生說出理由。
3.板書設計條理,能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學生分組上黑板做完檢測題,讓組長評價。
下課后和同事交流,他們對我的這節課提出了切實的建議:
1、全等三角形的教具最好用兩個不同的顏色,而且標清角的符號,便于學生區別。
2.在組長評價完后,教師應作適當點撥,對出現的問題強調,并要求改正。
3.平行四邊形的舉例應在認識了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后就進行。
每次聽課前,我都在思考怎么樣上課才能更好的讓學生接受,但自己總是準備不充分,不能對課堂上的環節和細節做預設,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更細心一些,使自己的課堂更完美。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2
1、本節課在改革教法,優化教法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在教學中,采用了“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讓定理的教學充分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既對定理的產生有探索過程,又對論證方法有發現過程,既教發現,又教證明。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想、議、練為主體,教師在學生仔細觀察、類比、想象的.基礎上加以引導點撥,給學生留有較充分的時間去探究各個性質定理,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定理是學生自己探討發現的,因此,學生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而后通過對比練習,再次熟悉,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提高層次,逐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
3、在以后的幾課時里,由學生討論課本例、習題,或獨立作業,教師適當點撥。在證明命題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將各條性質進行對比和選擇,或對一題進行多解,便于思維發散,不把思路局限在某一性質上的運用上。學生在不同題目的對比中,在一題不同解法的對比中,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3
上完這節課,從學生上課情況、作業等多方面發現,本節課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為此,本人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從內容設計、新課標理念、教法等幾個方面作了如下的反思:
1、流暢的教學設計、精心的內容編排、巧妙的時間運用是上好一節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的大前提。
要開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動,要學生在合作探索中體現和發現新知識,就必須在有限的45分鐘時間里盡可能擠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動手、動口、思考和嘗試的機會.因此,整個新授課的教學設計必須很流暢,教學內容與練習的選取必須銜接連貫,不允許有任何時間上的點滴浪費.在教學過程中,本人通過創設情景、引入課題,出示學習目標重難點、自學指導,引導學生探究新知等教學環節.既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又重視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合理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讓學生在動中學.培養學生展示的意識。
2、能否以探究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發現和體驗新知識是上好一節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的關鍵.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去.這一節課學生已通過旋轉操作的`探究方式發現平行四邊形是一個中心對稱圖形,進而探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鄰角互補”等特征,再借助動畫演示使同學們對平行四邊形有關邊和角方面的性質有較深的理解.與此同時,學生也對旋轉操作的步驟和要領有了一定的認識,以此為基礎,既能體現新課標教學理念,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的合作探究要取得成效,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和促進.在探究活動中,教師應扮演一個參與者與促進者相結合的角色,加入學生中去,與學生們一起共同去探求和發現新知識,但這個參與者并不能只為參與而參與,他必須在參與者們產生誤解或迷惑的時候提供正確的指引,促進參與者們朝著同一的、正確的方向邁進.而在練習過程中,教師此時就要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新課標理念下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檢查每一位學生的練習質量,對不足者及時輔導,較大問題及時在課堂上反饋,好讓全班同學加以注意,提高警惕。
學生獲得新知識后,接下來處理講學稿例題精講,開心練習,安排順序:例1,做一做,試一試,練一練,鞏固與提高,拓展與延伸。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后的一點反思,以及對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教學的一點個人看法.然而,怎樣才能進一步完善和改進新課標理念下的新授課教學,這有賴于我們全體數學教學工作者通過不懈的努力,攜手作出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4
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也很廣泛,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過平行四邊形,但小學階段學生只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沒有涉及平行四邊形的定義、表示、性質和判定等。學習平行四邊的性質和判定給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下面說說我的感受:
1、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
從學生已有的認識和經驗出發,讓學生通過剪、拼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開始動手探究,讓學生親自經歷觀察、操作、想象、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教師必須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并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給學生思考、探究、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愛學習數學的.思想理念。。
2、注重直觀操作與說理的結合。
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對邊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等性質時,老師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有規范的表達和交流。無形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覺地思考,自覺地用語言說明操作的過程,養成說理有據的習慣。在中學的教學中更注重抽象思維,初中的這部分教學需要對所思考的過程進行整理分析,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這就需要我們初中教師注重從中學的直觀幾何過渡到論證幾何,從簡單圖形的計算過渡到推理證明。
3、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
不同的學生由于數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不同,他們的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也有差異性。教師必須注意這一點,在教學設計要預先設置好多樣化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有參入到學習當中去,尊重學生解決問題有不同的水平。
教師要做好中學與小學教學的銜接:
(1)教師首先應該有意識的多了解小學的教學,多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做好備教材、備學生。
(2)充分利用素材,通過一些有趣的例子展現數學的真實性,經歷操作的過程,體會推理的必要性。
(3)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好榜樣作用,注重直觀操作與推理說明相結合,多使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板演規范化,讓學生多接觸規范化的數學語言。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5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承接上一章的內容,課本的設計意圖是利用圖形平移和旋轉的特征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就遵循著這個原則,先讓學生看圖片,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從定義出發得到第一個性質,再由學生動手操作平移和旋轉得到其他性質。考慮到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性質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后即可推導出,所以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把下一節的內容提前講了,并在課堂上加上相應的練習。因為本章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能夠嚴格說理過程,所以我在得出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同時加上幾何語言的描述,在練習中也注意規范學生的說理過程。
上完課后,總體感覺還可以,主線清晰,重點突出,尤其課前的情境引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主探究的意識,課堂氣氛特別活躍,使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自我表現力增強。在探究平行四邊形性質和推導定理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自制教具、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很容易發現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邊角關系,效果比較好。例題能夠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練習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投影指出錯誤,規范說理過程,反饋工作做得較到位。在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表述推理過程時,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方法特別的道,平移、旋轉、全等沒有想不到的,讓我為之振奮。尤其是中下等學生也探究的熱火朝天,并能主動的發布自己的見解,盡管有時表達的不夠完善,但足以讓我感動。
同時,開放性題型的恰當選用,把本堂課推向了高潮,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把平行四邊行分成的四部分中,有哪些三角形全等,哪些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等,發散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靜下心來回顧本堂課的教學環節,就會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的確也很多。如在得出平行四邊形定義的時候花了不少時間讓學生回憶四邊形的定義,其實是沒什么用的,只需把本節課需用到的四邊形內角和等于360°帶過便足夠,直接的引入應該可以更節省時間。在引導自主探究的同時,應把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探究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學生根據學案上的步驟畫圖時是有些麻煩的,困難在于不理解文字想要表達的意思,不知道該怎樣做,這時可以更靈活地利用實物投影給學生做示范,但要注意作圖規范(尤其是線段的平移)。性質的探索所花的時間也較長,有的學生只顧看熱鬧,并沒有入木三分,從三個過程才得出幾個性質。其實由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可以一次過把所有的性質都得出,這樣學生還是需要動手做,但可以更快地得到結果。引導學生得出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時,有學生回答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這時應及時強調一般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是不相等的',即明確指出。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幾何語言表示還可以是,。另外,因為學生有平行線性質和全等圖形的知識鋪墊,也可以由兩個全等三角形拼出平行四邊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但這種方法需要嚴格的推理過程,沒有由中心對稱得出性質來得形象)。由于性質探索部分花了較多時間,導致練習的時間不夠多。應該讓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有更多的時間討論,說得更多。
可把練習的1、2、3題放在例題前,先填空,再學著說理,增強練習的梯度性;第4題作為例題的類型題可放在例題后面,鞏固對性質的運用;第5題作為對角線互相平分性質的運用,應更注意提醒學生怎樣思考。還可以多加一道綜合應用各個性質的題,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性質解決問題。小結部分也做得較匆忙,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應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的內容,把性質按邊、角、對角線作歸納,配以圖表方便記憶。從作業反饋上看,部分學生的幾何語言表述不夠嚴謹,書寫格式較混亂,在具體題型中,不能根據需要恰當的選擇應用的性質,盲目性較大。這與課堂練的時間較少有一定關系,今后應在規范學生的書寫格式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面多下功夫。
通過對本節課的梳理和回顧,我覺得下次再設計本堂課時應重點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境設計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中搜尋,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解過程,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親身感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三、多媒體課件的選用,力求把抽象的數學問題簡單化,達到圖形并茂的效果。
四、開放性試題的選用,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應用能力。
五、注重學生推理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總體來說,本節課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基本達到了預期教學效果,但引導學生思維的語言不夠精練,時間把握得不夠好,課堂不夠緊湊,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加注意和需要不斷改進的。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6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吹盡黃沙始現金。本節課以建模理論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式教學,創設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問題,使他們有足夠的的機會顯示靈性、展示個性.教師成為課堂問題的激發者、有序探究的組織者。使師生成為“數學學習的共同體”。
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成功之一:活動1的設計讓學生自覺地進入到對定義的深入探究中,突出概念本質,深化對定義的理解,可使枯燥的'概念學習更加生動。
成功之二:活動2中的兩個問題設計很好,問題1分層次加強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敢于猜想的意識。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猜一猜、量一量、剪一剪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性質。問題2使學生體會幾何論證是探究性活動的自然延續和必然發展,感受到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同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找到了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的有效途徑,這樣既滲透了轉化思想,又巧妙的突破了難點。
不足與改進:
遺憾一:如用猜一猜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邊、角關系,這種探究問題的方法固然是數學探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從學生的知識基礎來分析,這個探究活動就稍顯簡單了.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基礎知識,經歷了針對圖形的探究過程,知曉了平行四邊形的邊、角關系的結論,那么在此基礎上的再次“觀察、猜想、實驗驗證”就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遺憾二: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來解決的轉化思想是本課的難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通過邏輯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來突破難點,但是通過課堂實際觀察筆者感覺到學生現階段的思維發展狀況與常用思維方法還是稍有差異。學生在此之前的學習中,還是以圖形的直觀認識為主,邏輯推理剛剛起步,還沒有成為多數學生分析問題的首選方法,所以在探究性的問題中,邏輯推理很難成為多數學生的自然聯想,雖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可以理解和接受,但是這個過程的教學難以實現“面向每一個學生”
總之,雖然本節課未能看到學生的精彩表現,但從學生課后回收的作業中,我還是可以看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經有效達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本著重點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的方向,努力實現學生就是課堂的主人,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7
本節課以學生習以為常的“平行光線在室內的投影”為情境引出課題,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走入數學王國,經歷了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建模過程實踐探究,把學生置于結論的發現過程。
首先,將枯燥的概念教學賦予有趣的實際背景,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鮮活.通過拼圖游戲,讓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概念的探究過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再通過對拼出的四邊形分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其次,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加工,將教材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活動完全開放.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臺,營造了思維馳騁的空間,激發了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變式訓練,把學生置于創新思維的深入培養過程。把書中一道命題證明的練習題改編成有趣的實驗操作型問題,做到源于教材,活于教材.使學生學會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發散性、靈活性,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活躍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反思小結,把學生置于知識系統建立的過程中。這節課的結尾,既有對課堂知識的系統小結,又有對思想方法的高度凝煉,提升學生思維品質,讓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板書設計充分體現了本節課的學習要點,給學生留下清晰的記憶.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8
小學已經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有一定的了解,對邊、對角之間的關系是比較熟悉,無需再進行猜想邊與角之間的關系,所以我確認本節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將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以及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進行推理論證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探究問題基本方法滲透。對基本的概念,比如平行四邊形,對邊,對角,對角線等概念,通過引例結合圖形,僅僅是進行了簡單的認識,最大限度的實現突出主干。
例題1通過本例鞏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復習勾股定理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規范學生運用性質進行說理的書寫格式;教師講解或引導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解題的目標意識。
例題2復習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平行線的性質等,鞏固證明邊相等的另一重要方法:等角對等邊;
滲透解決問題的常規思路:
思路1: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思路2:觀察,猜想圖中與,相等的角有哪
些?(尋找中間等量,實現轉化目標的)
思路3:假設法,若(結合條件)
與平行四邊形ABCD中相一致,假設成立!
環節(四)課堂知識與方法小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整理方法形成知識結構。
環節(五)A組練習比較簡單,題型比較常見,覆蓋本節基本知識點,要求100%
學生能獨立完成。
B組第1題,鞏固例題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以及體驗假設法探究思路妙處。第2題滲透整體思想,以及體驗觀察—猜想—驗證探究問題的過程:直觀感覺圖中相等的邊與角(為猜想提供依據)猜想,證明猜想。學生在體驗中的感受,就會增強學生探究的興趣,從而形成一種探究的思考方式,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 19
本節課的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式教學,創設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問題,使他們有足夠的的機會顯示靈性、展示個性。教師成為課堂問題的激發者、有序探究的組織者、學生錯誤的澄清者、多角度思考的促進者,使師生成為“數學學習的共同體”。
一、創設情境,把學生置于問題的建模過程
本節課以學生習以為常的“平行光線在室內的投影”為情境引出課題,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不知不覺中走入數學王國,經歷了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建模過程
二、實踐探究,把學生置于結論的發現過程
首先,將枯燥的概念教學賦予有趣的實際背景,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鮮活。通過拼圖游戲,讓學生經歷了平行四邊形概念的探究過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再通過對拼出的四邊形分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其次,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加工,將教材中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究活動完全開放。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舞臺,營造了思維馳騁的空間,激發了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
三、變式訓練,把學生置于創新思維的深入培養過程
把書中一道命題證明的練習題改編成有趣的實驗操作型問題,做到源于教材,活于教材。使學生學會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發散性、靈活性,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活躍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
四、反思小結,把學生置于知識系統建立的過程中
這節課的結尾,既有對課堂知識的系統小結,又有對思想方法的高度凝煉,提升學生思維品質,讓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板書設計充分體現了本節課的學習要點,給學生留下清晰的記憶。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03-14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07-04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教學反思11-29
比的性質教學反思01-15
比的性質教學反思01-15
比的性質教學反思03-10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反思(精選6篇)03-18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應用》教學反思06-19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幾何教學反思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