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1
長期以來,在小學教學解簡易方程,是依據加減運算的關系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系,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這種方法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重新開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人教版教材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并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使學生擺脫算術思維方法中的局限性,有利于加強中小學的知識銜接。
猜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讓學生綜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歷等式的變化過程,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還為猜想等式的性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一旦作出了猜想,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主動地去探索新知。
任何猜想都必須經過驗證,才能確定是否正確,而驗證的過程也正是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用天平稱一稱,驗證自己的猜想,以一種自主探究的方式進一步認識了等式的性質,為后面學習解方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學到的數學知識也要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的理念,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這樣的設計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生在合作操作中,已經對解方程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認識,能夠大概地說出解方程的過程和依據,而又一次讓同學之間同桌說一說后再全班交流體現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理解并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為什么要減去3”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還有針對性地指導了書寫的規范性和檢驗的過程。師生之間的共同探討,顯示了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
練習中學生加深了對“方程的解”的認識,抓住了利用等式的性質這一依據去解方程。不同層次的練習照顧了學生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3X=8。4對等式的性質進行了拓展,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最后交流學習的收獲促進了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2
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小學的知識要體現與初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
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說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雖然說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學是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解決的,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這些關系式,不管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方程都可以用這些關系式去解。
而我們新教材卻完全不是這種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質,即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不變,和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等式不變進行解方程的新教材如果能把天平的規律教學得到位,這樣就能把等式性質掌握好,等式性質掌握的好了解起方程來也有規律可循了。于是,我在教學時充分地利用天平實物以及課件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規律,從而順利地揭示出了等式的性質。
這樣在解簡易方程時學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數加(或減)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或加)同一個數,未知數乘(或除)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或乘)同一個數即可。一般不會出現運算符號弄錯的現象了。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3
長期以來,小學教學簡易方程時,方程變形的依據總是加減運算的關系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系,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來教學解方程。小學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對中學代數起步教學的負遷移就越明顯。因此,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并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象,有利于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通教材的老師也主張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形如x+a=b與x—a=b,ax=b與x÷a=b一類的方程,學生方法掌握起來比較簡單。但寫起來比較繁瑣。然而遇到a—x=b、a÷x=b的方程時,由于小學生還沒有學習正負數的四則運算,如果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根據現實情境從順向思考列出X當作減數、當作除數的方程,要學生學會解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學要求,這是不應該回避的,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顯得片面和狹隘。于是,我又要求學生遇到X當作減數、當作除數的方程時,要求學生會用減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來做。但是,我發現這讓有些孩子無所適從。我現在感到很困惑,我們到底怎樣做才是合理得呢?懇請各位老師指教。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4
在教現行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九冊《簡易方程》時,發現現行教材與以往版本不同:
以往的教法是利用“兩個加數相加,求一個加數就用和減去另一個加數,即:加數=和-加數;兩個因數相乘,求一個因數就用積除以另一個因數,即:因數=積÷因數”。
現行的教法和初中類似,即:解方程時利用方程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或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方程兩邊的值不變,但具體解題中與初中不同的是不提移項與合并同類項,思想方法卻是相同的。
在教學中發現小學生對這種方法掌握較困難,主要表現在:
第一,用字母表示數不好接受,不易理解,也不習慣。
第二,用代數式表示一個得數或結果不理解。
第三,字母與數,字母與字母之間的簡單運算不理解,例如:a2=a×a,2a=a+a,用x-5表示一個數。
我們知道算式思維與方程思維是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一些復雜的問題中用算式很難解出,用方程卻簡單的多,現行小學教材中有提升方程教學的意思,旨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便于與初中銜接。
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通過練習學生還是可以掌握的很好的。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5
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探究新知識,效果較好。
出示例題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①你是怎樣理解圖意的?
②你是如何列方程的?
③你是根據什么解方程的.?
④怎樣檢驗方程的解是否正確?然后班交流討論,展示學生的練習。指名回答,說說自己的分析。你對他的分析有什么要問的嗎?教師總結解題關鍵。
教學例3時,讓學生觀察、分析,這道題與前面的練習題比較有什么區別?這道題可以怎樣解?(先小組交流后個人解答)學生找出解題關鍵,培養一題多解的習慣與能力。
最后讓學生做全課總結: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解方程的關鍵是什么?
充分練習,進行思維訓練,設計有趣的習題“幫小兔找家”:4x—12=203x=15x+7=152x+3×2=16、18—2x=215÷3+4x=25。
鞏固知識,激發興趣。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6
義務教育小學階段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在解簡易方程呈現五個例題。
其中例1以X+3=9為例,討論了X加減某一數的方程解法。教學重點是運用等式的性質1解方程,并引入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兩個概念。如圖所示:
為了便于給出解方程全過程的直觀展示,例題中借助三幅天平演示圖,展現了解方程的完整思考過程,這一點值得稱道,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圖示剖析,有助于學生自我探究理解,學習解簡易方程,從而學會解簡易方程的方法。
但問題來了。在例1當中沒有完整的解題過程示范,只有檢驗過程的示范。如上圖所示。而完整的示范出現在例3,經歷了例1運用等式性質1解方程,例2利用等式性質2解方程,遞進至例3完成方程轉化解方法(未知數位于減數、除數位置,屬逆向解方程)才有一個完整的解方程的示范。如下圖所示:
從學習心理學來講,學生在接觸新知識點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第一次學習新知,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而邁出的重要第一步。這一步的踏出對學生而言異常重要。第一次是新的,大腦對新知的接受是處于興奮狀態,此時的理解記憶刻痕是最深的,無論到的是直,是斜,一旦留下,再想更改那就難上加難。作為老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第一次接觸新知,“課上損失課外補”更是事倍功半。
學材的編排著實讓我有點撓頭,明明能夠一目了解,通過閱讀自學就能搞定的解方程規范,這樣一個基礎性的知識點,非要放在例3才有完整呈現,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點不得勁兒,也有些不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7
開學兩周了,經過開學后的適應,教學工作已經逐步進入了正常軌道。其實說是適應,只是我的適應,孩子們并沒有表現出所謂的"開學綜合征",開學近兩周他們都表現得很棒!本來剛開學,擔心孩子們收不回心來,一直布置很少的一點家庭作業,甚至有時候只是布置預習而已。當然,這樣做也許也確實讓孩子們能逐漸進入學習狀態,避免出現開學倦怠或反感情緒。
在知識方面,原來擔心孩子們對方程會有不適應或抵制情緒,結果孩子們都表現不錯。方程解法的繁瑣并沒有讓孩子們感到厭倦,因為雖說解方程書寫步驟較多,但規律明顯,順向思維不需要過多的思維過程,抓住關鍵詞列方程就迎刃而解了。最近主要的問題是形如12—X=5或56÷X=14這樣的方程,用等式的性質來解很別扭,而用傳統的方法又怕孩子混淆。其實這個問題教材在設計時早有考慮,原則上這種類型的方程不做要求,因此課本上并沒有出現這樣的題目。但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自己會列出這樣的方程,只好臨時先提醒孩子盡量避免列出X在減數或除數位置上的方程。這樣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刻意回避這種問題,而是考慮到孩子們對現在的方法還不夠熟練,不宜教給他們另外一種全然不同的解法,這個問題且等孩子們熟練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后再說吧!反正教材是不要求做這種題的。
還有個問題就是在解決問題時,算術方法與列方程的選擇。最近一直在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所以孩子們想當然地每道題都列方程解答。教材上雖然有一道題目是指導孩子體驗理解用算術方法與方程方法解決問題的區別,能直接套用公式或順向思維列式的就直接用算術方法解決比較簡捷,用逆向思維考慮的問題可以用方程解決比較簡捷。可能是由于初學,或者因為沒有養成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孩子們在這方面還比較困惑,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指導孩子們逐步理解和掌握。慢慢來,不要急。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8
學生經歷由天平上的具體操作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能用等式的性質(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對于解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并不陌生。
比如:x+4=7學生能夠很快說出x=3,但是就方程的書寫規范來說,有必要一開始就強化訓練,老師規范的板書,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對于稍復雜的方程要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一個理想的境界。
不難看出,學生經歷了把運算符號+看錯成了-,又自行改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緊張、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覺,這時的數學學習已進入了學生的內心,并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真正落實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標,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和發現錯誤又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也體現在耐心的等待,熱切的期待的教學行為上,老師的教學行為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氣息,微笑的臉龐、期待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無時無刻不使學生感到這不僅是數學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生命交往的過程,學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間,不然,他怎么會對老師說老師,我太緊張了,這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復雜情緒的表現。
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如果在課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會有更多的愛灑向更多的學生,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就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氣,多一份靈氣。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9
“簡易方程的整理與復習”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學期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方程意義的理解,知道方程的解與解方程的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區分。并能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解方程。能靈活根據數量間的關系選擇方程或算式進行解答。教學重點是理解方程的意義,并能正確解方程。
教學難點是能靈活根據數量間的關系選擇方程或算式進行解答。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是通過練習,對簡易方程的有關概念進行梳理,使得學生進一步加強理解和應用,達到復習課的教學要求。在練習時,我以“闖關”的形式進行,教學設計新穎,倍受學生喜歡。結束后,學生的掌握情況很好,興趣也很高。但如果這節課能設計一些更有坡度的練習,這樣就能在課堂上發現學生的“錯”,在課堂上“糾錯”。那么這節課會更豐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會更全面,效果就更好了。要達得這一程度,我還要繼續加強自身學習,多鉆研多思考,使自己的課堂能成為吸引學生的“游樂場”。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10
本節課例題的教學注意利用三個等量關系列出三個不同的方程,讓學生自主討論、列出,并利用學過的解方程知識嘗試解方程。注意讓學生比較選擇,讓學生明了順著題意列方程更簡潔。注意讓學生總結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引導總結出五大步驟后,進一步引導出每一個步驟取一個字,進而總結為“設、找、列、解、驗”,比數學課本上總結的步驟更加簡潔容易記憶。
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重點和學生學的重點,不在于“解”,而在于“學解”。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經歷尋找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并列方程解答的全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讓學生分析條件、問題,讓學生首先理解題意,然后讓學生通過分析、交流、討論等活動,找出等量關系,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發展思維能力。應用題的教學難點就是: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需要的數量關系式或等量關系式。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并不是展示學生的方法如何多,因為解決辦法是可以舉一反三的,重要的應該是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分析,找出等量關系式的過程。同時,在分析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多種辦法來分析。如通過抓關鍵句、關鍵詞、關鍵字列等量關系式。
本節課教學設計注意總結回顧方法,讓學生總結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引導總結出五大步驟后,進一步引導出每一個步驟取一個字,進而總結為“設、找、列、解、驗”,比數學課本上總結的步驟更加簡潔容易記憶。
在小組合作方面,本節課主要在分析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兩個環節給孩子們小組合作探討交流的時間。縱觀本節課小組合作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出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我們學校本學期開展的是基于導學案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導學案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基本完成,三分之一的學生基本不做、做的很少、干脆不做。導學案的學習非常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加快上課的節奏,加大練習量,但對于不預習、不做導學案的學生上課效果大打折扣。基于導學案學習出現的現象是“優者更優”,“弱者被動挨打”“積弱者更弱”。關鍵是怎樣調動學生積極性,怎樣讓家長配合老師,讓學生做好提前預習,讓學生提前預習好導學案。這樣才能目的效果兼收。
【五年級數學上冊《簡易方程》教師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0篇)】相關文章: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12-25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12-26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12篇12-26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范文【三篇】12-25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發范文【匯總】12-25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15篇12-26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15篇)12-26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集錦15篇)12-26
解簡易方程數學課件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