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變廢為寶》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1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成了師生互動互學共同收獲的平臺。每節活動課得以正常進行,關鍵在于學生課前一兩天到一周時間的準備。《學習材料》中大量需要學生填寫的內容,都是引導學生在課外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多渠道去掌握第一手材料。這個階段最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興趣有動力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能做充分準備的同學會得到老師的大力表揚和蓋在書中的一朵紅花。這是對孩子準備工作的肯定,也是積極性的調動和興趣的激發。
活動課上是老師有意識地按一課一主題設計環環相扣的多個環節,引導學生對第一階段活動中得到的信息進行交流、匯報,對活動中所做所得進行展示、總結。這是整個活動的第二階段。從準備到課上的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多方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探索科學的能力及審美能力。學生把學習的視角更廣闊地伸向社會,盡可能地調動自己的全部感官,有目的地觀察、思考自然、人與社會,與同學、家長正確相處交往,交流,促進了自身語言、人際交往、自然觀察等多項智能的開發、發展。教師在活動課上也獲取相當多的來自于學生帶來的信息,學習、提高知識層面、教學技巧的機會無處不在。
二、本節活動課由“一、直面垃圾二、垃圾的危害三、垃圾的處理四、節能減排,分類回收五、分類與再利用六、活動總結”六個環節組成。主題為“變廢為寶”,但利用廢品制作成工藝品并不能成為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我認為只有在充分認識垃圾的危害,真正的理解“節能減排,分類回收”的必要性,才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具有最基本的環保意識,在環保行動上有一定的動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或家長盡量地節能減排,自己能學著做到“物盡其用”。因此,“垃圾的危害,處理,減排,分類回收”被作為本節活動課的主要內容。
三、學生匯報自家一周內產生的垃圾后,師生以一個班,一個學校共同進行計算,以數據啟發想象,運用數學進行推理,明確“只要有人類的活動必定產生垃圾”,再通過圖片的展示,讓被污染的環境走進課堂,使之具有真實感,使學生產生沉重,難受的情感,進一步加深對環保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的認識,并從中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借助動態板書延伸活動的內涵:“扔”表示人們處理垃圾的習慣做法與動作,又實線轉變為“”表示觀念的轉變,“少排少扔”是“節能減排”的具體化;成堆如山的垃圾由于能分類回收而消失,這是學生體驗減少垃圾的快感,獲得輕松,愉悅的感受。
四、這節活動課給學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積極地展示和表現自我構成了課堂活潑熱烈的氣氛。學生能觀察有發現,能討論有體驗,能動腦思考有所挖掘,能動手操作有收獲,個性得到發展,各項能力得到培養。
五、由于對“一、直面垃圾二、垃圾的危害”兩個環節用了將近20分鐘時間,因此在“小制作展示”部分比較倉促,未能讓學生邊展示邊介紹材料及制作方法;最后的“按提供的廢品設計制作裝飾品”被省略。這應該也是一個促進學生想象創新的好機會。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2
美術課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育就是利用“美”的感染對學生進行教育,所以我們的美術課要兩條腿走路,即美術與教育。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有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變廢為寶這節課的顯性目標是利用廢舊的材料制作立體和半立體的藝術品,隱性目標是滲透環保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應把握二者的關系,讓學生在美術的課堂上享受“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千萬不要把一堂生動有趣的美術課上成一節環保節能的思品課,這一點我認為也很重要。
變廢為寶這節課優勢在于形式多樣,材料隨手可得。難的就是如何使學生的聯系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條又生動活潑的美術課。上好這節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一些簡練又出效果的變廢為寶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好奇心與求知欲。只有做到這一點后,才能談及更高的教學目標。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的那樣,“當教育的目的被學生發現了,你的教育就已經失敗了。”變廢為寶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要想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通過上這節課從而達到震撼心靈刻骨銘心,就要充分發揮美術課的“直觀美感”這一特色進行美丑對比,采用新奇又簡單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藝術品打動學生的心靈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駕馭,從而調動學生踴躍參與,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實現環保教育的目標,上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藝術課堂。
變廢為寶的方式方法很多,40分鐘的課堂不可能包羅萬象,所以我覺得第一課時以變廢為美的藝術思路的深度為教學重點來進行思考,可以落腳到某一種方式方法,以點帶面,由易到難,通過色彩、形狀、質感的聯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課時主要從材料廣度進行拓展,可放手體驗,自由發揮,達到精彩紛呈。從大處說:變廢為寶的藝術手段很多,比較突出的有根雕藝術、貝克粘貼、種子粘貼和一些裝飾品(如椰子工藝品、舊掛歷窗簾、碎布裝潢下腳料工藝品等等),這些變廢為寶不僅可以隨手把玩,而且還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產業,回收廢舊物品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以換取一定的經濟來源。將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體現教育的社會性,可能一節課影響學生的一生,說不定,將來的這些學生中就會有人從事這項變廢為寶的事業中。從小處說:就可以用一些簡單,輕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蓋、牙簽,舊絲襪等等做一些裝飾品美化教室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創造充滿童趣的學習環境,從而熱愛自己的班級,愛上學,愛學習。
通過節課,讓學生了解如何對廢舊物進行聯想,使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到廢舊物品變美得可能,調動其操作積極性;通過制作先后的美丑對比,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麗的同時,自動的熱愛生活通過自己的能力變廢為寶美化環境,從心靈深處體會到“美”的震撼。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3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設計。應用領域。本人在教學設計上注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情感的表達。以啟發式的教學發散學生的思維,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制作出各種有趣的造型。課后引導他們留意用身邊其它的材料進行藝術再創造,激發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興趣和欲望,并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教學成功之處:
1、導入新穎
利用哭聲創設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觸發了學生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愿望,自然導入新課《變廢為寶》。
2、教學示范設計巧妙
常規的教學示范是教師一個人演示,學生認真觀看,而本次教學中的示范是老師請全班同學共同觀察、分析、思考、制作完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地參與了本次設計制作,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3、啟發式教學,激發創意
通過”超級變變變”的游戲,將杯子和飲料瓶通過正放、倒放、剪開等方式,引導學生聯想,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學會了變廢為寶的制作步驟及方法,整節課是快樂的,充滿創意的。
4、評價方式獨特
大部分美術教師都有同感,在評價作品時,一部分沒有完成的同學不愿意停下來聽。教師得想辦法吸引他們,于是我讓同學們手牽手隨著歡快的音樂一起來欣賞,這樣沒有完成的同學只能放下手中的作業,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欣賞、小組討論將本組的創意之星和巧手之星由組長貼在作品上,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師就在相應的組里貼上五角星,增強了每組的競爭意識,師生共同參與評價,提高了學生審美能力。
5、拓展部分回味無窮
一堂課的魅力并不止在這四十分鐘內,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今后的成長中起的作用,本堂課通過杯子、飲料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學會珍惜資源,變廢為寶。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4
《變廢為寶》這是一個飽含環保意識的主題活動,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為了讓學生深入地了解環保意識,組織了清掃濠涌村街道的課外活動,學生們準備好一切工具,進行垃圾分類收集,把不可回收的放進垃圾桶,可回收的收集起來,準備課堂作品創作。課堂開始,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到了廢物制作的工藝品的美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了解課前收集的廢棄品的形狀特征,然后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去制作,并兩兩合作設計。
在準備材料的環節,有部分同學準備的材料不夠豐富,雖然他們的動手能力很強,但也苦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好在制作過程中因為我采取小組的合作,集合幾個人的智慧和材料,成功地創造出了更為優秀的作品,又使這原先的“劣勢”轉化為有利的“優勢”。再次,這節課部分學生未帶老師規定的材料,老師著急,可是學生提議用自己身邊的材料制作,這又何嘗不可呢?這正體現了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靈活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適宜創造活動的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改以往美術課程單純地把學生看成是受教育者,上課只是按老師的做,學生屬于被動的學習操作者,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滿足感。使學生懂得其實美術課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它可以毫無束縛地從自己的身邊選取任何煤材進行美術創作。這樣美術課程賦予學生一個美好、快樂、完整的藝術印象,通過這樣的美術課程培養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出現了很多的小制作家,他們的制作精美,設計獨具匠心,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杰作,我也欣賞到了同學們精美的作品。在進行活動小結的時候,同學們的感受非常深刻,他們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了這個活動中的美麗與永恒。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深受啟發,我想,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并善于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會產生質的飛躍。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5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廢舊材料加工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境。本課取材于兒童最熟悉的廢舊材料,由于孩子們所帶來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廢品,所以將無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開始,我示范把一只易拉罐變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們帶的材料種類比較多:水果網、紙杯、小木塊、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沒有具體介紹哪一樣物品如何制作,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行為,通過欣賞老師的作品,找出制作的材料方法,并以一個小小的瓶蓋和一個小紙盒去引導觀察,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思路,以找到觀察制作的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
在孩子們制作的過程中,我還用多媒體展示很多有關變廢為寶的圖片資料供他們參考。制作時我發現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創作欲望很強,剪、折、貼等方法運用恰當,個個都是能手,學生創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6
上周五,我上了《變廢為寶有妙招》這課的第二課時《減少垃圾變廢為寶》,從選課、備課,到講課,中間有課程教研部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有本組成員的鼎力相助,也有學生的積極配合,為大家展現了一節自認為不太成熟的道法課。
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我有如下反思:
1、道法課旨在培養良好的公民,因此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它是開放的,自由的,快樂的,要切實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2、在教育教學中要依標扣本,以學定教。
3、在這節課上,可以根據教材已經分好的七大塊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道法課的生活性。
4、要想上好一節道法課,需要提前布置,讓學生在課前大量收集資料,課堂上,可以是學生的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學生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不僅對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環保意識,從自我做起,影響身邊更多的人。其他學生也能從別人的分享中得到啟示。
5、教學中,評價語雖有所進步,但還需大力提升,爭取做到評價有針對,及時評價。
6、過度也是自己所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上課中也要重點提升自己過度用語。
7、各環節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夠新穎,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突出學生學的特點。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7
“老師,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整理家里的垃圾,變廢為寶!”
“老師,以后我一定不會亂扔垃圾,一定要把垃圾分類,充分利用!”
……
下課以后,同學們興沖沖地跑到講臺上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看著他們的笑臉,看著他們的那種熱情,我由衷地笑了,看來這次課已經到達我所期望的成效,讓他們收獲不少,這課的學習不僅讓他們學到了知識,也鍛煉和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告訴他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得從小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身邊的垃圾做起。本課的亮點在于設計了四個活動,活動一“家庭垃圾調查”,活動二“垃圾分類”,活動三“分離可回收垃圾”,活動四“制造再生紙”。以變廢為寶為主線,通過變廢為寶從而達到保護環境,使地球水秀山清的目的,心靈手巧則是對學生的總體評價。也許這節課仍然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總體教學目標已經達成,學生通過動手能力,知道了垃圾如何分類和垃圾的危害,這將成為他們日后進行環保行動的指路明燈。
本課的另兩個亮點則是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過程和課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作品。以下將細細道來——
“變廢為寶”這一主題活動在我班上已開展了一段時間,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表現積極,參與熱情高漲。學生從廢舊物對環境的影響、對廢舊物的處理、對廢舊物的利用三個方面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保護環境的意識有所提高。在活動一的家庭垃圾調查中,雖然是學生開展的調查活動,但要鼓勵學生與家人一起參與。這樣做不但讓學生通過活動進行學習,還可以引起家庭成員對自覺保護環境的注意。
在活動二、三中,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分工合作,由組長分配任務,安排、調控組員各司其職、互相合作。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特點,自己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自行收集材料,自己進行一定程度的研究,從而獲得許多關于“變廢為寶”的知識。
在活動四中,制造再生紙,培養了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他們的作品不僅美觀精致,而且很有意義,我想只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學習他人的制作,他們的作品會更加的完美。
這節課給學生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課堂上積極地展示和自我表現構成了課堂活躍熱烈的氣氛。學生能夠觀察,有發現,能動手操作有收獲,能夠動腦有所挖掘,各項能力得到了培養,還使學生知道了環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白了“變廢為寶”的巨大作用,也知道了愛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