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1
“認識鐘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并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鐘,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后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2
鐘表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家里也有,但對于認讀鐘表,畫指針,對學生卻是無從記起。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鐘表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可取之處:
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藍貓入手,把大家帶入鐘表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藍貓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藍貓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 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于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
學習鐘表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鐘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后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讓數學應用于生活。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3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能夠生動又具體的去學習數學。因此一開始,我就直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鐘表,在觀賞的過程中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及學習興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發現鐘面的三個特點:
1、鐘面上有12個數字;
2、有兩條不同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接著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二個鐘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二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然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整時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又感覺一堂課下來練習的形式有些過于單一,一直采取的是教師出示時間,然后學生去讀、去寫的一種形式。下課之后,就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能轉動時針、分針的鐘!在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很明確的體會到鐘面上所顯示的信息。下節課中就可以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鐘,讓他們自己撥一撥鐘,讓學生的記憶能夠更為深刻,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況出現,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生活經驗實際上對本節課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小朋友已經學會了看時間,因此上課時稍加點撥,就馬上能融會貫通。因此課堂上關注最多的還是那些沒有生活經驗的學生!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4
《認識鐘表》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本周我們學校進行了“師徒同課”展示。我講解的是《認識鐘表》這一節課,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去認鐘面、認時間、寫時間,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把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是分寸把握的不夠,沒有做到放手讓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節奏有些快,容易導致學生對重難點掌握不全面。應該把孩子作為教學的主體,多引導學生發現、思考、總結知識點。
2、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評價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平時在自己班級里的上課,對每個孩子的情況比較了解,可以做到一些相應的課堂評價,表揚激勵他們,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級上課這方面我還是有所欠缺的,說明平時并沒有把課堂評價真正的形成自己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的語言比較匱乏,今后要加強表揚的方式和語言的總結能力。
3、鐘表和時間一年級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觸,這節課應該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認識時間的有關知識,在鞏固練習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導學生學會完整的形容圖意,再書寫時間,并且讓學生明白合理時間的重要。
4、小組合作可以更豐富,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結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最后,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5
鐘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鐘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
設計課時,在研究了教材后,我希望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數學問題,并在動手實踐之時掌握鐘面特征和整點的標準,使原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伴隨著這種求知的過程,使學生在獨立思考時,學會廣汲博納,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學會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積極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后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后,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6
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其能力。本課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而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為了讓學生能科學地認識鐘表,在教學時我創設了一系列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學習,探索。
1.創設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創設與生活情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感興趣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中,我在課的一開始就學生創設了聽聲音猜猜看的問題情景,課中又為學生創設了淘氣一天生活的場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認識鐘表上的時間,并在自己的小鐘上撥出這些時刻,提高學生認識各種鐘表的能力。最后,我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一說幾時你在干什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設開放的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展,而開放的情境則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發現學生獨特的見解。如在學生發現了一天中有兩個6時時,我問學生:"你還知道一天中有兩個幾時?說說你分別在干什么?"它的答案是開放的,這就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空間。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發現,學生不僅認識了一天中的其它時刻,而且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性。
3.創設欣賞的情境,挖掘學生思維
在課的末尾,我創設了淘氣帶我們到世界各地游覽的情景,本意只是讓學生感知時區差的存在,將鐘表的認識再稍做引申,以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欲望,沒想到,當我問了一句:你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意外,如今的小學生,知識面相當的廣,有時都讓我們感到吃驚。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7
《認識鐘表》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老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安排到三年級才開始學習的,通過家長開放日兩堂數學課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學生的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外界環境刺激的積極反應。
因此,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采用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在學習《認識鐘表》時,上課伊始,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征,采取猜謎語導入,營造出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同時各種各樣的鐘表在優美的音樂中展示出來,拓寬了學生對各種鐘表的認識,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鐘,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此外, 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這個時刻在干什么。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
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來。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數學活動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輕松愉快。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8
《認識鐘表》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我把這課作為家長開放日的公開課。但是由于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對教案沒有熟透,加上略有緊張,導致這節課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幫助懶羊羊按時起床,送它一個小鬧鐘引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鐘。這一部分完成的還可以。
二、認識鐘表。
(一)認識鐘面:讓學生充分觀察鐘面,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如果多媒體課件能夠按照學生發言的順序依次呈現,效果會更好。在認識分針和時針時,可以適當板書,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認識整時:給學生三個鐘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讓學生發現當分針指向12的時候就是整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請小朋友同桌合作,一個小朋友撥鐘,一個小朋友讀出時間,加深對整時的印象。這一部分,我認為自己對整時的概念還不夠強調。在撥鐘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撥鐘,再讓學生撥一撥,而我卻采用了十分簡單的多媒體方式。
(三)整時的寫法:介紹2種整時的寫法。雖然寫法簡單,但從學生課后的作業完成情況來看,他們掌握的不是很好,這與我上課時沒有強調有很大的關系。比如電子表示法,那兩點如何寫好,如果我稍微強調下,學生可能寫得更美觀些。
三、綜合應用。
1、小明的一天;
2、兩個特殊的時間:12時和6時;
3、大約8時;
4、鐘表的演變。這一部分,我講的還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題只是點到,沒有深入。可能導致學生對鐘表的認識和印象不夠深刻。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進。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9
這一課時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對鐘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讓學生來說一下時間,學生還是沒有生活經驗,本課時設計時,我設置了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此幫助他們進入情境之中,幫助他們學習。在學習中,認識整點和大約幾時,效果還是比較好,認識幾時半,還是有點糊涂。
課程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猜謎環節,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導入很順利,接著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這個情境圖的設置非常好,孩子們認真的觀察圖片,發現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這個情境圖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個困惑就是,我拿出鐘面模型,讓孩子們認識幾時半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比如,分針指到6,時針指到8和9之間,這個時候應該是8時半,但是開始有好幾個孩子說是9時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時針還沒有走到9,也就是還不到9時,怎么能說是9時半呢?應該先到9時,才能接著到9時半。一部分孩子會了,可是,還有幾個孩子比較迷糊,怎么給孩子解釋,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這是我的一個困惑。
而對于大約幾時的認識,這個本應該是一個難點,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預設是,這是一個難點,在大約幾時的認識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結果,孩子認識起來,效果卻非常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又回到認識幾時半上,結果因為沒有預設到,自己也覺得不是很順,我感覺孩子們也是有點繞暈了。
通過這次教學,我認識到,對課程做充分的預設非常重要,課堂上,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難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10
《認識鐘表》這一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會看整時和大約幾時。通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在鐘表的滴答聲中猜謎語。接著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鐘面模型讓學生,并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鐘面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匯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后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其次,在整時的練習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約幾時的鐘面,目的是: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2、教學大約幾時。
這個教學設計,很多學生一口說出“7時”,通過再次觀察,發現是7時還沒有到,應該讀作“大約7時”,同時出示7時過一點的鐘面,讓學生明白“7時不到一點或者7時過一點,都可以說成是大約7時”。在大約幾時的練習中,穿插了一個9時的鐘面,看學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時和大約幾時,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
由于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習。所以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鐘面的學具,在他們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以后,讓他們動手撥撥時間,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形象直觀地理解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區別。
最后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動手畫針的環節,雖然我給學生做了師范,但是在動手操作時,有些學生短短的分針畫得不是很明顯,所以要適時提醒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同時我故意將畫錯的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不同時刻時針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時間。
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認識鐘表》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相關文章: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2-18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2-23
認識鐘表課件設計05-08
認識水果教學反思范文12-23
《認識空氣》教學反思范文12-23
關于認識鐘表教案范文5篇01-23
認識鐘表教案范文合集7篇02-05
認識鐘表說課稿 15篇11-14
認識鐘表說課稿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