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1
《唯一的聽眾》講述的是一個被家人稱作是音樂白癡的人,雖極大打擊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沒有泯滅他對小提琴的愛好。他躲到樹林里練習拉琴,幸運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稱是失聰的人的老婦人,給予了無私的真誠的鼓勵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顧慮,重拾了自信,經過一番努力之后,最終成為一個真正的小提琴手。課文情節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孩子們都很感興趣,而且這個善意而美麗的語言,也感動了每一位學生。回顧課堂的四十分鐘,我自己覺得在以下方面還可圈可點。
一、精心設計補白,營造課堂高潮
由于老婦人隱瞞了身份,裝作了一個失聰的人,直到有一天,妹妹才告訴我事情的真相,由此,我震驚震撼,我百感交集,在原文中,作者還是繼續隱瞞了這個秘密,繼續面對這唯一的聽眾演奏著動人的曲子,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回報老婦人的教導。因此,事情的真相的揭示,同樣會給同學們一個震撼,回讀的設計把課堂的氣氛推向高潮。設計了通過再讀描寫老人語言神態的語句,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激發了學生對老人的崇敬之情。
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自讀課文時,給與充分的時間朗讀,同時寫寫批注。在巡回時,我發現有些同學的批注還是相當精彩。通過閱讀,學生很敏感地感受到老婦人不是真正的耳聾,而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有的對“平靜的望著”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此時無聲勝有聲,老婦人平靜的眼神讓我感受到了無窮的力量。”……現在回想一下,課堂應該是展示學生學習心得的舞臺,課堂上未展示這一點,實在有些遺憾。
正是由于學生出于對老教授的尊敬,所以學生學得入境,讀的入情,感悟得也更深刻。如:我的心中漾溢著一種從未有過感覺。我提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學生的回答令我驚喜:“這是一種暖洋洋的感覺!”“這是一種像喝了蜜甜滋滋的感覺!”“這是我從未感覺到的自信!”……誰說不是呢?學生讀到了我的心坎里去了。
三、巧妙的教材處理,引發了探究欲望。
這是一篇敘事文章,事情的開頭和結尾有很大的差異。首先學習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找到“我”前后的巨大變化,較好地引起了學生探索變化原因的興趣。
課堂永遠充滿了遺憾。回思課堂,這樣一篇課文,我用一個課時就完成了。容量是相當大的。其中,學生的很多精彩的個性批注,沒有一一展示。其次,課堂上的語文味的體現不夠,雖然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2
《唯一的聽眾》一文表現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在本課的學習中,要讓在學生閱讀文本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基礎上,體會作者通過人物言行、神態等刻畫形象,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課堂導入所創設的情境如若能令學生產生質疑的興趣,那么這個導入將會為整節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考主動性埋下伏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導入中引用課文首尾兩段形成一個反差。讓學生明顯感覺到“我”由一個毫無自信的小提琴白癡到一個出色的小提琴手的轉變。從而引入了這個轉變的引導者——唯一的聽眾(切入課題)。在學生的朗讀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讀了文段和課題之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隨而,在學生的提問中,歸納成了本課教學的兩個主要問題“唯一的聽眾她做做什么事?”“唯一的聽眾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了學生的自發的提問,那么學生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也是相對積極多了的。而對第一個問題的解答,在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階段學生就可以掌握的了。不過為了能夠對人物了解得更加的深入些,在接下來的環節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人物語言以及神態這兩個方面去入手。這同時又能夠為解決“唯一的聽眾是一個怎樣的人”做好鋪墊,所謂一舉兩得。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感悟“老教授”的作為對我產生極大的鼓勵,給予我成功的動力。我在學生深入研讀人物語言、神態的句子前加入了那么一個片段:在文中找出一組能夠體現“我”喪失自信的詞語,以及一組體現我重燃信心的詞語。并讓學生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去感悟前后判若兩人的“我”。從而引導學生得出了是“老教授”詩一般鼓勵的語言,以及平靜的眼神促成了“我”的成功這一思考方向。
在研讀人物語言以及神態的環節中。充分的朗讀是情感體會的重要渠道。對于“老教授”的語言,往往是先粗讀談體會;再細讀品語氣;最后運用理解到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從而讓“老教授”的話變得有血有肉,其情感能夠在朗讀的語氣中充分體現出來。除此之外,在品讀“老教授”眼神時,我還加入了這樣的環節進行延伸:每次平靜眼神時,想象老教授當時的心理活動。這個環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那三次平靜的眼神背后的深情厚誼,還能力透紙背欣賞到“唯一的聽眾”那顆美好的心靈,從而又為第二個問題的解決鋪設了臺階。
回想這節課,那個能夠引發學生產生質疑的情境導入可以作為引子,而透過比較“我”的變化來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至把握人物語言、神態上來,可謂鋪設了一條鐵軌。而在其后的誦讀以及思維拓展訓練就提供了讓學生體味的前進動力了。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3
《唯一的聽眾》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課堂中,在出示導學提綱的基礎上,讓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提升的模式進行學教學習。結束后,感受頗多。縱觀整節課,我想從得與失這兩方面反思一下:
我認為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是:
一、力求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和神態領悟和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對于本課理解上的另一個難點,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態描寫“她平靜地望著我”這句話在文中重復出現了三次。她為什么平靜地望著“我”,她望著“我”的時候,在想些什么?而“我”從那平靜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這些,課文都沒寫。怎么辦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讓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后,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設身處地去感受一下當時人物可能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結果,學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題,都能體會到老教授為了維持那個美麗的謊言,一再用平靜的眼神鼓勵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讀寫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聯系上下文及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及時進行肯定與點撥,讓學生們深入的體會到老教授給予“我”的鼓勵以及“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尤其是文中省略號自然段的補白連寫收到了好的效果。然后通過原文的再現,體會省略號的妙處。
三、力求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努力達到“三給”,即給方法(自學提綱呈現);給內容(抓住重點語段);給時間(留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的讀書時間)。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環節中,積極思考,討論積極,敢于發表自己的閱讀見解。
四、德育實施潤物無聲
本課的德育實施點很多,如:老人的鼓勵關愛,平易近人,體貼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等等,但是統觀起來就是——關愛與自信。所以,在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每一次的小結都力求照顧到雙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結中提升情感,板書中體現出來,以求讓學生得到心靈的震撼。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4
縱觀本堂課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
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感悟不夠。
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
三、課堂環節不夠緊湊,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因此產生了拖堂現象。
比如“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一句,老人為什么會這么說,她為什么感到快樂和幸福?學生在這句話上,糾纏了好久也沒切入主題。問題出在哪兒呢?我想,應該是從一開始,對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義較深的句子,就出現拖堂毛病。
上完這一堂課,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文教學中學生實踐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樣的課,學生都必須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樣,也不是蜻蜓點水。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課堂中學有所獲,學有所長是我們的職責。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5
《唯一的聽眾》這篇文章通過一個“音樂白癡”成長為能走出“真正音樂”的小提琴的故事,告訴人們:默默的關懷、真誠的幫助、持久的關注、熱情的鼓勵,能夠幫助一個孩子樹立起自信心。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學習,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及其內涵。誦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美感。首先,我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疏通字詞;其次,要求學生流利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第三是仔細品位,爭取做到聲情并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升華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通過恰當的誦讀指導,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我還組織學生進行表演體驗。本文故事性強,又涉及音樂,通過引導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伴奏中,表演課本劇,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演能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能力發展。”本課例以“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串起了讀、品、悟、說、寫的心智活動,教師富含激勵、贊賞的語言,將文本中的因激勵、贊賞而走向成功的故事演繹得異彩紛呈;將40分鐘的課堂演繹得個性飛揚。
一、這是一節“生本”的課
整節課,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學而教。課堂中,教師幾乎沒提什么理解性的問題,只是讓學生自主去讀書、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去討論、去表達,真正體現生本的理念,實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尤其是“讀”方面,讓學生自主讀,自由讀,讀得充分,讀得有層次,讀得有效果。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精讀、美讀、賞讀后,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審美的享受。
二、這是一節“生動”的課
語文教學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本節課上,教師充分體現了“反復誦讀、
情感熏陶、自主感悟、自由表達”的語文學科個性。教師以飽滿的情緒,熱情洋溢的鼓勵性語言,引導學生學得興致盎然,談得津津有味。教學中,適度適時的多媒體課件的輔助運用,美妙的音樂也為課堂增色不少。教師活化教材,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所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學習,使課堂煥發出了活力。
三、這是一節“生態”的課
“生態”的課堂就是和諧的課堂。本節課上,“生態”性體現在多方面:
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課堂上,教師除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之外,在關鍵處點撥,問題之間過渡,重點之處強調,思路阻塞處溝通。如引導對老教授的語言的品析;對“我”心理活動變化的體會等。
課堂氣氛和諧融洽:課堂中,師與生,生與生互相欣賞,真摯的情感始終在課堂間自然流淌。整節課笑聲貫穿始終,老師語言幽默、親切,如“誰還想當老教授?”“你這老教授怎么撒謊了?”“咱們握握手!”學生樂了,思維也就活了。
讀、悟、議、寫的同構共建:整節課,學生讀書、感悟、議論、表達與結尾處的寫格言,渾然一體,處理得張弛有度、舒卷自如,既符合了學生的認知基礎,知識結構,又感悟到了道理,提高了認識。
四、這是一節“生成”的課
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教師沒有預設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機依據學生的學路來推進。這樣,課堂教學就顯得自由、自如、自在,既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如“你讀懂了什么?”“你想說什么?”“你發現了什么?”開放的話題使學生能夠自由地展示自己的習得,“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前一個同學的發言……”等等,都是自然生成的。
本節課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提出來與大家討論:
1、應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在引導學生感悟內容、體驗情感的同時,應重視對語言文字的揣摩、訓練。對重點詞要扣,要品,使語文課更具語文味。
2、應重視學生之間的評價。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表達始終給予欣賞、鼓勵,這很好,但讓學生之間評價就少了,應將評價權適度地讓學生行使。
3、應重視課堂時間的合理分配。課堂有前松后緊之感,對感悟“心路”糾纏太久,而讓學生寫格言談格言安排時間太少,僅一位學生在匆忙地談自己的格言。
當然,瑕不掩瑜,何況至今還沒有任何一節課是十全十美的。陳老師的《唯一的聽眾》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希望她的課擁有越來越多的聽眾!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5篇01-25
《唯一的聽眾》課文反思12-18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設計01-07
唯一的聽眾說課稿11-05
唯一的聽眾(擴寫)09-22
唯一的聽眾擴寫09-22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2-16
《唯一的聽眾》說課稿12篇11-05
擴寫唯一的聽眾作文09-23
課文唯一的聽眾教材理解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