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莫高窟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莫高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莫高窟教學反思1
師:莫高窟至今保存著20xx多尊彩塑,請你找出這些彩塑的基本特征。
生: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
師:還有補充嗎?
生:這些彩塑還是惟妙惟肖的。
師:是啊,這些彩塑多么有特點啊,那么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彩塑呢?
生: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師:這些人物形象多么惟妙惟肖啊,還有嗎?
生:還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安詳。
師:說的真好,這些彩塑無不透露著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生:我真想親眼看看這些彩塑。
生:我也想看看,如果能讓我看見,真是太好了啊!
生:我沒有看見這些彩塑,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在吹牛。
師:是嗎?那我們一起來親眼看看莫高窟的這些彩塑吧!
播放課件,學生觀看。
師:大家剛才看了莫高窟的彩塑,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看了錄像后,覺得課文還沒有寫出彩塑的美,這些彩塑比書本介紹的還要好啊!
生:我現在覺得作者沒有吹牛,莫高窟的彩塑真是聞名天下。
生:我現在真想快點長大,去莫高窟旅游,去親眼看看這些彩塑!
生:……
師:那我們帶著對莫高窟彩塑的印象,一起來朗讀這一小節吧。
生:齊聲有感情朗讀課文。
評析: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我準備了很多的圖片、音像資料,以提供給學生觀看,幫助學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特點。在教學第二節莫高窟的彩塑的時候,學生只能從文字上感知,這個感知是十分抽象,呆板的,學生不能真切的感受到敦煌莫高窟彩塑的輝煌和神奇。甚至有的學生還產生了懷疑。在這個時候,我就帶領著學生走進頁,打開彩塑圖片,從而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更深的感受。我繼續播放視頻,帶著學生來到敦煌莫高窟,學生仿佛親自走進了莫高窟,隨著導游小姐游覽觀賞彩塑。學生通過觀看圖片,音像資料,他們對莫高窟的`彩塑印象深刻了,呆板的文字變活了。在之后的朗讀的時候,學生們聲情并茂,抑揚頓挫,也不用我多作指導,就把莫高窟的彩塑文化讀進了腦子。我通過這樣的一節課,深深感受到了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巨大優越性。
莫高窟教學反思2
《莫高窟》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又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紹了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但我考慮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自學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在上課前,我給學生看課文錄象,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享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隨著教學的深入,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認識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同時,體會作者優美細膩的.描寫筆觸。最后再次聽錄音,看課文錄象,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課后我有幾點反思:
1、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朗讀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礎上,自由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朗讀,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個性的見解。
2、由于架設了課內外的聯系,引導學生課前上網搜集、閱讀、欣賞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大了知識面,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3、課堂上讓學生選擇“壁畫上的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練習說話,由于有些學生可能預習時對莫高窟壁畫內容了解不深,出現了內容單調,語言貧乏的現象。
4、上課前考慮到課后習題上有“有的……有的……”與“有……的”句式互改,于是我在最后一個環節安排了這個練習,似乎并無必要。如果安排學習選擇精彩片段背誦,效果會更好。
5、課堂上自己語速較慢,愛重復學生的問題,造成時間浪費較多。
6、傾聽學生有進步。
7、教學過程自己牽得太多,時間不夠的時候,感覺自己領著學生一路小跑。
8、學生朗讀時有亮點閃耀,主要得益于前面的鋪墊,把文字讀厚有一定的嘗試。
莫高窟教學反思3
《莫高窟》教學案例
《莫高窟》是一篇記敘文,生動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這是一篇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每個自然段都有相應的中心詞或句子,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概括段意,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一起到了黃山觀賞了三大奇松,領略了雄偉壯觀的黃果樹瀑布,今天老師將帶同學們去看看有著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結晶的莫高窟,同學們想不想去?
生:想。
師: 好,那我們一起走進課文18,走進莫高窟。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每個自然段給我們介紹了什么,你能用課文中的字詞或句子來介紹嗎?
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都能邊讀邊思考,有同學還用筆畫出來了呢,真棒,好,現在誰能和我們說說你找到哪些詞句來概括每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誰來說?
生:第一自然段,我認為是“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面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這一句可以概括這一自然段。
師:你找到這一句,找得真正確,那這句話介紹的是什么呢?
生:是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她的樣貌。
師:其他同學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那第二自然段呢?
生:第二自然段我認為是這一句“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
師:沒錯,這一段都是圍繞這一句寫的。
師:那誰能象前面的兩位同學找出能概括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句子?
生:“莫高窟有四萬五千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可以概括了第三自然段;“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藏經洞”可以概括第四自然段。
師:找得真正確,你們看是不是書上的語句呢?
生:是
師:你們覺得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難嗎?
生:不難,我們可以從每段中找語句來概括。
師:沒錯,可以抓住關鍵詞或句子來概括,同學們那文章最后給我們說了什么?
生:總結說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師:恩,既然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前面我們也了解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那文中哪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莫高窟?
生: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
師: 好,那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自然段歸為一部分?
生:可以
師:課文是按照了總—分—總的順序寫的,現在誰能告訴老師這篇課文你該怎樣分段呢?
生: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
師:沒錯,同學們把每段的意思弄明白了,很容易就分好了。現在根據前面概括的,誰能說說這三部分說了什么?
生:第一部分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她的樣貌。第二部分介紹了莫高窟兩千多尊彩塑、四萬五千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和面積不大的藏經洞。第三部分總結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師:第二部分能概括得更簡潔些嗎?把關鍵的詞概括出來?
生:主要介紹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
師:用關鍵詞歸納確實簡潔,也能很好地概括出這部分的意思,真棒。
師:我們可以用第幾部分的意思來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課文主要寫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總結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案例反思:
在上《莫高窟》這一課,為了使學生能更容易,更準確地概括段意,我首先要學生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并要求從每自然段找出關鍵詞或句子來概括,通過每段的意思之間的聯系給課文進行分段,學生可以很容易歸納出每部分的段意和主要內容,通過抓住段落中重點詞、句、中心句的方法,來歸納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和每部分的段意。
莫高窟教學反思4
上《莫高窟》這一課,為了使學生能更容易,更準確地概括段意,我首先要學生把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并要求從每自然段找出關鍵詞或句子來概括,通過每段的意思之間的聯系給課文進行分段,學生可以很容易歸納出每部分的段意和主要內容。為了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莫高窟的美,這節課我們把課堂搬到了多媒體教室。
一幅幅精美圖片的出現,使學生都忍不住嘖嘖贊嘆。相信這人些畫面一定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記憶中,這是多媒體毋庸置疑的優勢。但是可能是我在欣賞圖片上花了較多的時間,導致課來不及上。在借助多媒體上課的時候,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效率我得好好思索。
學習這一篇課文前,帶學生去了電腦房查閱了寞高窟的相關資料圖片,擴大知識面,增強民族自豪感。開課前,我從鳳凰網上找到了精美的課件,依次展示的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認識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同時,體會作者優美細膩的描寫筆觸。最后全文欣賞的課件展示,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享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整節課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發言踴躍。特別是在自讀自悟“藏經洞”一段時,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說出獨特感受,全課收到了預期的效果。《莫高窟》教學反思《莫高窟》生動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創造力。教學時,重在讀書指導,引導學生與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藝術史對話。
一、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張揚個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我在課堂教學中重視了這一點。如,我在引導學生體會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絕倫和欣賞精美的飛天時,讓學生能體會一點就說一點,喜歡哪里就說哪里。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課文,他們的側重點也就不一樣,進而使課堂充滿生機,暢所欲言,無疑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二、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總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本課的學習,不僅要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更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課上仿照例句,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描摹飛天的形象;學完課文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比賽,向家長介紹莫高窟,出一張以“莫高窟”為主題的小報??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讓學生自主選擇,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莫高窟》教學反思《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由于課文屬于說明文,通常會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課堂通常也會顯得沉悶。因此,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多媒體有聲有色、生動形象、信息量大,圖文聲像并茂,超越時空限制,交互性好,將教學內容設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運用于教學過程,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補充文字材料和實驗操作無法傳遞的空白,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對莫高窟很陌生,書中僅有的圖片并不能激發學生對莫高窟的研究熱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及音像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使學生掌握重點,有效地突破難點。如,在理解宏偉瑰麗的飛天時,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多幅飛天圖片,學生一邊看,一邊發出驚嘆聲,看完后,個個嘖嘖贊嘆,很快就理解了宏偉瑰麗的含義。
莫高窟教學反思5
本堂課中,我嘗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探討,從而更好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這種新穎的學習方法,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畫、飛天、莫高窟地理位置圖等,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加強詞、句的訓練,說話的訓練。如:學生通過欣賞彩塑,親眼所見彩塑的不同神態和不同個性,仿照書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再說說這些彩塑還有哪些不同的神態和個性。
再有“飛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指名聲情并茂地朗讀,其余學生閉上眼進行想像。然后讓學生把想像到的飛天的畫面描述出來。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深刻地記在腦海里,即進行背誦練習。
莫高窟教學反思6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文章從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三方面為學生作了介紹。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這部分知識離學生的生活較遠,自學能力有待加強,因此教學時,我運用多媒體,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讓他們銘記:這一切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因為,只有讓學生通過媒體,借助范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生共鳴,學生才可能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去感知,體驗莫高窟的美。這一點,我從學生的眼神、贊嘆中得到了肯定。并且在講到藏經洞的地方,運用多媒體放了一段莫高窟被帝國主義破壞的錄像。這樣就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歷史,激起了他們悲憤的心情。并且進行適當地引導,更能讓他們懂得努力學習,振興國家的重要性。這樣,就完成了“三維目標”之一的情感價值觀目標。
在帶領學生深入走進課文的.同時,我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的訓練。比如:課堂上讓學生選擇“壁畫上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練習說話。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注意將文章的結構反復強調。不足之處是每一段的結構交待得不夠清楚。
對于課文中的過渡句進行了重點講解,告訴他們什么是過渡句,作用是什么。并且通過一個小練習,幫助他們真正理解與掌握。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結束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我沒有引導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由于有些學生課前對莫高窟壁畫內容了解不深,在練習說話的環節中,出現了內容單調的現象,在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還不到位。
另外,學生朗讀水平的培養仍是重中之重。該怎樣朗讀,朗讀這一環節究竟該怎樣穿插在課文中還需要好好去摸索。對于課文背誦,在課堂上沒有能設計出一些好的環節來進行檢測。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總結的經驗,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為今后的教學添磚加瓦。
莫高窟教學反思7
《莫高窟》這篇文章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構造清楚,講述詳細,表達有序,死動的引見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戰曾藏稀有萬件珍貴文物的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環球聞名的藝術寶庫顯現在我們面前,稱譽了我國古代辦動人仄易遠的無窮伶俐戰偉大的創制力。
本課構造明確,條理清楚。出格是兩、三兩天然段有很多不異的中心,我念佛過教師的引導,輔助教死收現教習的方法,指面教死合做自教,將品死少到教、仿、創新。我將第兩天然段“彩塑”(領游)部分做為教授的重面,引導教死總結本段的寫做特面:
(1)總——分——總的構造。
(2)習做足法:排比句,分寫的部分詳略恰當。
將第三天然段放足交給教死交換自教,當然放足不即是不管不問,教師在此時是幕后的指引者,經過自教前的三個指引性的題目(1.本段用如何的構造引見了莫高窟壁畫的哪些特面?2.操縱了哪些習做足法描述壁畫的雄偉瑰麗?3.本段經過哪些描述示意出莫高窟壁畫的雄偉瑰麗?),給教死自教的.方向,輔助教死自教。教死的伶俐是驚人的,本次講課的屯小五一班的孩子們伶俐、死動、自教能力也很好,短短的六七分鐘強烈熱烈的組內交換迸收回伶俐的火花,令教員驚訝這一顆顆小太陽的能量!
備課中,思慮到教死對莫高窟常識相識甚少,有必要在第一課時刪補對莫高窟常識的引見,如何將常識融于教教設念之中?設念時,我以“課文引見莫高窟師從哪幾個方面進足的”為抓足,設念了三組詞語,以詞為引,引詞進文,引導教死捉住文章的三個段降,經過“讀詞—讀文--了解文章內容”完成預設,在三步設念之中,講莫高窟的常識融進之中,同時刪補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對莫高窟的評價以及藏經洞的歷史引見,期視可以或許借助這些課外常識輔助教死了解莫高窟的歷史戰代價。
莫高窟教學反思8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和藏經洞,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課文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是語言優美,有鮮明的特色,很值得細細品讀。特別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畫描繪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讀語言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走進莫高窟的世界,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括彩塑、壁畫的圖片和莫高窟的視頻材料,內容豐富,欣賞性很強。當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時,驚嘆之聲不絕于耳,教學效果立竿見影。同時,多媒體的呈現還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宏偉瑰麗、精妙絕倫等。網絡資源的利用讓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豐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處:課堂上學生缺乏思考,在讓學生模仿說話的時候,似乎美妙的詞語都讓文章的作者給說盡了,學生的語言貧乏,沒有美感。
莫高窟教學反思9
《莫高窟》生動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創造力。教學時,重在讀書指導,引導學生與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藝術史對話。
一、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張揚個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我在課堂教學中重視了這一點。如,我在引導學生體會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絕倫和欣賞精美的飛天時,讓學生能體會一點就說一點,喜歡哪里就說哪里。學生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課文,他們的側重點也就不一樣,進而使課堂充滿生機,暢所欲言,無疑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二、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總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本課的學習,不僅要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敦煌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更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課上仿照例句,展開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有的??”描摹飛天的形象;學完課文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比賽,向家長介紹莫高窟,出一張以“莫高窟”為主題的小報??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讓學生自主選擇,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
莫高窟教學反思10
對本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艷麗多姿的壁畫,贊美了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由于這篇課文對壁畫所作的描繪都是比較優美的。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賞為主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由欣賞這美麗的壁畫時所產生的感嘆升華到為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而驕傲。現在我就來談談我在本堂課教學中的一點感受.
這篇課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對于塑像的介紹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層樓那么高,最小的菩薩還沒有手掌大。”對于后者,學生的`理解還比較容易,因為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對于“九層樓那么高”這個概念要學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較困難了,所以我就用三層樓高的教學樓作例子,“同學們,如果我們的教學樓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學生很快反應說“很高”、“很大”、“雄偉”于是我又引導說:“我們的教學樓只有三層樓,那么請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們教學樓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時的感受又會如何呢?”接下來,我自己朗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同學睜開雙眼時,我又問:“剛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學生的想像力讓我佩服,有同學說:“我剛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頂上,向下眺望,發現所有的一切都變得十分渺小。”“嗯,那種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遠眺更開闊吧!”“我站在那個佛腳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卻好像都看不到佛頂!”“哦?是嗎?當時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覺佛像十分雄偉,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這尊佛像造出來的?”“嗯!是啊,我們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如此的偉大和充滿智慧!那就請你們再讀一讀這個自然段!”這次的朗讀由于學生的感情得到的激發,所以在朗讀時也加入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情感更為豐富。雖然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點段落,但是我認為如果在此時能夠事先激發學生的感情,為后文做好鋪墊,對于整篇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
莫高窟教學反思11
《莫高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又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非常重要。
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進行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通過讀——悟引導學生抓關鍵字詞來想象、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學生抓住“492”這一數字知道莫高窟的洞窟很多;從“懸崖絕壁”一詞知道了莫高窟的洞窟在高處,還想象到古代勞動人民為建莫高窟付出很多艱辛,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聰明能干;從“四周布滿沙丘”一句知道莫高窟身處茫茫的'戈壁大漠。學生對“蜂窩似的”體悟不出什么,我就利用媒體,一出示蜂窩,學生馬上就領悟到“蜂窩似的是說洞窟又多又密。”至此,我拋出“現在,你知道莫高窟這一名稱的來歷了嗎?”學生爭相發言,答案非常正確:“這些洞窟修建茫茫的沙漠,在又高又陡的絕壁上,故稱其為莫高窟。”最后,請學生找出總起句來概括出段意。
莫高窟教學反思12
《莫高窟》是一篇說明文。本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由于課文屬于說明文,且內容距離學生實際較遠,學起來通常會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課堂通常也會顯得沉悶。但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句式整齊,詞語豐富,又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典型范文。因此,我通過抓中心句展開教學,使學生對本文有整體的認識,再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激發學生情感,加深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積淀,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聽讀訓練,層層推進。我設計了三次聽讀訓練,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二次聽記描寫彩塑的詞語,第三次想象畫面。在學生層層推進加深對課文的認識、理解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傾聽能力。
二、抓住中心句組織教學。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復習概括課文給你留下的印象時,學生很快抓住了中心句。然后,我再從中心句入手,以中心句為主線,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彩塑、壁畫、藏經洞,深化中心。
三、利用多媒體,補充課文空白。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精妙絕倫、宏偉瑰麗、博大精深。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對莫高窟很陌生,書中僅有的圖片并不能激發學生對莫高窟的研究熱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使學生掌握重點,有效地突破難點。如,在理解宏偉瑰麗的飛天時,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多幅飛天圖片,學生一邊看,一邊發出驚嘆聲,看完后,個個嘖嘖贊嘆,很快就理解了宏偉瑰麗的含義。
四、扎實地進行說話訓練。教學中,我將圖文結合,注重創設說話的機會,使得學生說有形式,說有內容,說有創造,并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使說話訓練扎實有效。如,當學生理解了精妙絕倫的彩塑,嘖嘖贊嘆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想象,游人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時,會怎么說呢?當看到飛天后,我讓學生想象其他形態的`飛天,不僅發揮了想象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但是教學過后,我覺得有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
1、朗讀要具有層次性、針對性,本課中對于彩塑、飛天的描寫應進行朗讀指導,但在教學中我由于怕耽誤時間,對學生的指導只是匆匆了事,使學生不能通過朗讀感受語言帶來的美。
2、對于彩塑及壁畫的圖片,我覺得出示的時機把握的不夠恰當,而且圖片出現的太快,沒有給學生欣賞的時間,雖然圖片很多,但學生并沒有留下多少印象,所以要想感受彩塑的精妙絕倫,壁畫的宏偉瑰麗有點遙遠。
3、對學生估計不足,想象說話效果不大。在學生匯報用表示神態的詞描述彩塑時,由于事先沒有對學生的詞語積累進行了解,沒想到學生的詞語竟如此貧乏,幾個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而且重復說,在我的引導下,也只能說出簡單的幾個詞語。在想象飛天時,學生更是無話可說,課堂陷入尷尬的境地。在出示藏經洞的資料及老師介紹之后,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學生的感情不能與老師達到共鳴。
莫高窟教學反思13
《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令人贊嘆的豐富藏品,頌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全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結構清晰,敘述具體。由于學生對莫高窟的知識了解甚少,所以,課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畫及藏經洞等相關資料及圖片,設計制作了教學課件,以便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對莫高窟有清晰地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理解文本內容。整堂課,我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在閱讀教學上進行了一些嘗試,我認為比較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特別是美侖美奐的飛天圖,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享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如學習彩塑的一部分時,在學生不理解“神態”,只會想動作的時候,我適時通過播放彩塑的各種神情,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有關神態的.詞語:如威風凜凜、慈眉善目等。又如學習壁畫一部分時,視頻展示宏偉瑰麗的壁畫后再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描述飛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對學生進行了說話和想象訓練。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加強詞、句的訓練,說話的訓練。
如:“飛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指名聲情并茂地朗讀,其余學生閉上眼進行想像。然后讓學生把想像到的飛天的畫面描述出來。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深刻地記在腦海里,即進行背誦練習。
三、課堂上注重寫作指導。
教學本課時,注重了寫作知識的遷移指導。如在學習了莫高窟的彩塑二段后,我引導學生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對莫高窟的壁畫進行了片段練習。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結束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學生練習仿寫說話訓練時,出現了內容單調的現象,在調動學生參與及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另外,學生朗讀水平的培養仍是重中之重。該怎樣朗讀,朗讀這一環節究竟該怎樣穿插在課文中還需要好好去摸索。對于課文背誦,在課堂上沒有能設計出一些好的環節來進行檢測。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的總結經驗,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為今后的教學添磚加瓦。“學無止境”,我會不斷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莫高窟教學反思14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領域,主要內容是敦煌莫高窟藝術作品及各時期藝術特征。
在學習中同學們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對于課前布置的'資料,部分同學能夠認真對待,所查資料詳細。還有一些同學對此不夠重視,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也影響教學效果。
在課上同學們研討評述的活動中,大多數同學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利用資料談自己的感受顯得很呆板,照本宣科,還不熟練,更不用提對作品能否深刻理解了。在今后教學中,一定側重研究如何改進此方面問題。
莫高窟教學反思15
這一堂課不算精心準備,倒也是一種嘗試——“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
這幾天,學校語文教學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各個語文工作室進行了理論學習,同時鉆研教材,研討教案,課堂實施。好些熱鬧!
我要上“三個一”了,與他們一起學習了“言意兼得”的教學理論知識,聽了幾節課。倒有幾許激動,如果高年級的閱讀教學如此精益求精地一路走下去,不僅對老師是一種提高,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一種飛躍。
那么,何謂“言意兼得”呢?我的理解是:言,文本的語言形式;意,文本的思想內容。兼得,即同時得到,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再說的直白些就是,語文教學中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下面結合《莫高窟》的備課、上課情況,談談如何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
一、抓規律性語文,入“意”入“言”
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自覺地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文本情境中,在“言意兼得”的閱讀過程中,適時且適度地把一些有“規律”的語言點到、點破、點透。有時候要點到為止,有時候要點破明了,有時甚至要達到點透運用的程度。
學習《莫高窟》課文時緊抓“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這句話。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聯系全文看一看,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個什么句子?這個過渡句承上的部分是——;啟下的部分是——。
師:可見,課文前面部分寫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點——精妙絕倫。(板書:精妙絕倫)接下來課文要寫的一定是壁畫,壁畫的特點是——宏偉瑰麗。(板書:宏偉瑰麗)
師:那么彩塑的精妙絕倫和壁畫的宏偉瑰麗分別表現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你感興趣的句子,寫一寫你的感受,最后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
師:(指板書)你覺得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畫”,哪一種更得作者鐘愛?
師:再讀讀這句話,看看句中是怎么比較“彩塑”和“壁畫”的?
師:“不光……而且……”這個關聯詞就是表示意思更進一層的,它更強調的是后面這一層意思。我們在讀的時候,也要注意強調后者。
……
上述教學指導,我緊緊扣住文本中帶“規律性”的語言現象,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言意兼得”的閱讀歷程。這段話中“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主要是:一、過渡句“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承上啟下,結構清晰。二、關鍵詞“精妙絕倫”、“宏偉瑰麗”承接前后文,內容豐富。三、關聯詞“不光……而且……”的解讀,從文本的感性體悟,到語義的理性揭示,水到渠成,點到為止。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著學生在這些“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中,既“入乎其內”得意,又“出乎其外”得言。
二、注意標點,再獲“言意”妙處
文本豐富的情感往往不僅僅是文質兼美的語言文字,不同的標點符號,也有著豐富的內涵,巧妙地引導學生關注它們,不僅能披文入情,也能更深入地研究語言形式。
學習《莫高窟》“壁畫”這一段:
師:同學們,壁畫內容講完了,作者用的什么標點符號?飛天呢?你對哪個標點感興趣?為什么?
師:既然飛天的優美動態還有更多,請同學們先美美誦讀文中飛天的優美姿態,再大膽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寫一寫飛天。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有的,……
師;噢?同學們對彩塑的神態描述完后用句號有異議?你認為用什么標點?那你還能仿造課文的寫法,用“有……有……還有……”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彩塑神情或樣貌或動態嗎?
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標點探究,想象說話,質疑課本,發現這里的言語表達也可從標點中體會如此妙趣,給學生帶來一番別樣的言語體驗,語文課的情趣味道于此就能得到更濃的詮釋。
三、觸動“矛盾、發現”,進行言意兼得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感悟語言的過程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的基本方法時,老師要善于發現其間的矛盾處,引導學生說服你,學生會很感興趣,以能說服老師,質疑課本而自豪。
例如學習了《莫高窟》的藏經洞后:
師:這么多的珍寶被掠奪了,同學們,敦煌的莫高窟還能稱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嗎?
生:莫高窟雖然經過千百年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它仍是世界上現有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人類藝術的殿堂”。
生齊讀: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
師: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自豪地說——
生(齊讀):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智慧的結晶。
師:這句話與“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分別在課文的哪兒?意思重復嗎?為什么如此安排?
師:看看其他段落,你還發現了什么?
學生在文本矛盾的激烈討論中,結合課外知識,自然而然地走進藝術寶庫,又一次回觀了課文,又一次觀賞、品味、享受藝術的'無窮魅力,深得我國悠久的燦爛文化,為祖國的輝煌藝術成就贊嘆不已。“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智慧的結晶。”讀得深情、讀得激昂。
而對這兩句總結性語句的安排,學生的詮釋緊扣文本,詮釋得透徹、靈動。“明珠”詮釋結合莫高窟的地理位置,處于“絲綢之路”上,位于廣闊的沙漠地帶;結合莫高窟輝煌的藝術成就。而“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里的————智慧的結晶。”重點放于總結上文,點明中心的作用上。
其他段落的發現,學生緊緊抓住文本的語言形式,如文本的段落結構特點;“四字詞”的妙用;排比句的節奏韻律之美等等,這些語言形式的發現,無疑給了學生學以致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所以——“練筆訓練:模仿“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寫法,將家鄉的某處自然景物寫具體。”也就水到渠成!
“言意兼得”是一種教學理念,它打破了一味追尋“意”的解讀平衡,構筑起在文本語言文字叢林中走進走出,走一個來回的新解讀平衡。“言意兼得”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尋找言意兼得落腳點,設計言意兼得路線圖,展開言意兼得閱讀場,實現言意兼得最優效。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知文本內容涵義,得見文本形式秘密,語文老師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莫高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莫高窟》的教學反思05-31
莫高窟教學反思05-20
《莫高窟》教學反思08-09
《莫高窟》教學反思08-09
《莫高窟》教學反思07-06
關于莫高窟的教學反思04-29
關于《莫高窟》的教學反思06-01
關于莫高窟的教學反思05-16
《莫高窟》教學反思(15篇)02-17
《莫高窟》教學反思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