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1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始,我從“玩”字入手引入新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針對孩子好玩的天性,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愛玩的活動,在玩中有什么感受,從而自然引入新課的內容。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拉近了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聯系,容易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為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恒心贊賞,就讓他們讀出贊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
20xx年10月18日,上午第一節課,是我來到新學校的第一次公開課亮相。雖然沒有特別精心的準備,只有“家常菜”的味道,但敬畏課堂的態度依然沒變,服務學生的宗旨依舊沒變。
每天的忙碌似乎把自己思考的時間都擠走了,所以利用中午短暫的休息對自己今天的課堂簡單的做一反思。
滿意之處:
1.本節課學生參與率高,達到95%。除了極個別同學沒有發言之外,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了課堂。
2.小組學習已初見成效,不僅有序而且有質。今天唯一的一次小組探究中,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巡視中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交流非常激烈、精彩。
3.學生的說話、語言運用讓課堂熠熠生輝。練習點設計合理,學生的發言精彩,教師的臨場指導更是錦上添花。
不足之處:
1.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總是因為40分鐘的有限時間和提前預設好的學習任務,擠掉了了給學生更多表達、思考的時間。很多學生能夠想到的東西,可能因為我們的著急就越俎代庖了。
2.處理生成性資源不夠科學合理。在學習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成放大鏡這一教學環節時,我補充了一份資料,然后讓學生說一說看完資料候的感受。張宇鵬同學說:“我覺得他很可憐,因為他為了玩鏡片都不管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聽了他的發言,我順勢讓其他學生否定了他的答案,隨機評價:“真正可憐的應該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吧。”現在想想這樣的處理不但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而且對理解人物形象毫無用處。如果我換一種方式提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聯系課文內容想想,列文虎克自己覺得自己可憐嗎?”。我想在學生的思維碰撞中,張宇鵬同學自己就會是否定的答案,而且還會使列文虎克的人物形象在同學們眼中變得更加高大,學生也能深切的感受到列文虎克對鏡片的那種癡迷于熱愛 。因為做感興趣的事不會覺得累、不會覺得苦、更不會覺得可憐。
有缺憾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其實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那就在今后的課堂中彌補、充實吧。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2
《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講得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并在工作之余消遣磨鏡片,做成放大鏡,突發奇想發明了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個有趣的故事,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他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在玩中完成的,也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官場,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啟發學生在玩中也要細心留心觀察。
“名堂”在課文中的意思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學習。
1。《玩出了名堂》一文的教學要貫穿一個“玩”字。初讀課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一開課就可以以“玩”為線索,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2。朗讀是學生心靈與課文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感受感悟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在朗讀時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個性表達。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增強感悟,豐富體驗,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華。
3、抓住重點語句理解。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于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文章學到這里,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再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玩出這么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么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因為,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后的秘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致的觀察;用心的思考。
隨著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獲了寶貴的閱讀方法。此時,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項事業,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3
《玩出了名堂》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秘密,對于這樣的文章,孩子普遍比較感興趣。在課的設計中,我用一個“玩”字貫穿始終。在初讀課文時,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現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針對這點,在課的開始,我就從課文整體入手,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的游戲和玩中的體會,然后讓學生玩鏡片,由此定準“玩”和“名堂”兩大基調,讓學生很快地、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在講讀課文中,我主要采用了“讀悟法“進行教學,不僅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更加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就在這充足的時間、空間中。通過朗讀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平實,獲得了情感的升華。同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書讀進去、讀出味來,學生的感悟才深入,才能悟到讀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的最后,也就是在學生通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啟迪之后,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我讓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讓學生從文本走到文本外,有超越了文本。
但在課堂中,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整節課下來,比較輕松,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對他們的啟發又有多少呢?是個未知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于: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的思維局限于一個圈內,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4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后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獲;要求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說清楚,然后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么發現。
課后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主要是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明白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至于課后的小練筆并不很理想,我認為主要是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加上平時訓練少,以后這方面要加強。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5
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本內容,算是落到實處。如果說,我在本課的教學思想上還有些道理的話,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抓生活,樂生活。
讓學生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學。本課語言樸實,寓說理于敘事之中,對于孩子來說,課題就很有意思,鑒于此種特點,我并沒有在課堂上揭示新授內容,只是帶著孩子們玩。那天正是大晴天,操場上陽光燦爛,我讓孩子們到操場去捉影子,踩影子。那個高興勁兒,有的孩子大聲叫:“我踩著了。”也有孩子笑得不得了,說:“我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合了。”我問孩子們發現了什么,有孩子說,面對太陽影子在后,背對太陽影子在前,左側面對著太陽影子在右,右側面對著太陽影子在左,正中面對太陽影子很短……
我都很贊同學生的觀察結論,接著回教室,我又給孩子們玩游戲,將蠟燭點固定在紙杯里,然后倒水,看蠟燭燃到水位以下會怎么樣?有的孩子說,肯定會熄滅。我只是讓孩子們觀看著。突然有一男孩子叫起來了,說:“老師,蠟燭還在燃,而且快到水底了。”我問,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下舉手的孩子不少了,都爭著說:“是流下來的蠟遇到冷水就凝固了。”還有孩子說:“蠟燭是圓形的,這樣整圈的蠟就凝固在一起,水就不會淹著燈芯。”我夸獎了孩子們,說:“你們是玩出了名堂。”接著板書:《玩出了名堂》。
接著,我講了一個故事《搗鳥蛋的孩子》,揭示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舉世聞名的昆蟲學家?讓學生帶著一種“由玩未盡,由聽未盡”的積極狀態去讀課文。學生非常愿意合作我的指導,師生共同交流彼此讀書,做游戲的感受。很多孩子能總結“玩也會發現科學。”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會發現科學。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學習勁兒,借機出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水有浮力.”我針對這個話題,設問“水真的有浮力嗎?”教室里熱開鍋了。我給足學生議論時間,然后,我宣布回家去做做不就知道了嗎?其實,平常孩子們都愛玩,只要老師帶領學生玩玩問問,說說寫寫,樂中取樂。因為全文就貫穿一個“玩”字,很多孩子玩火光鏡,放大鏡。
二、閱讀感悟寫法。
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本人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獲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里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
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如:捉迷藏,蕩秋千等。然后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為重點寫下來。并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比如、寫“蕩秋千”(坐在秋千上,什么也不想,一上一下,來來回回,有一種飛翔的感覺。看看周圍,一陣陣風吹過,一只只鳥兒飛過。在秋千上,我什么也不想,晃眼望望遠處的景色,抬頭望望藍天,幾朵漂浮的白云好像托著我的藍色夢想……恍惚中已經過了很久,一個小時就過了,可我還是不想停下。“秋千”這“古老”的玩具,伴我度過童年的開始,童年的結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蕩秋千那種忽上忽下的感覺,就是一種刺激,我喜歡秋千又高又遠的刺激……
本文在朗讀的處理上,基調是親切,驚喜的。比如、作者是怎樣避免使用枯燥的專業術語的?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的意思。這里我“扶”著走的。文中的“小人國”指的是微生物。這里給“小人國”“居民”加引號是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不僅起到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專業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閱讀與作文比較。
人們常說“玩物喪志”,玩怎么能玩出名堂呢?在本文的教學思路上,抓住這下題目,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把持。這里,我出示有關名人例子。如:愛迪生在玩耍中產生了許多疑問,激發了他研究的熱情,有一千多項發明;年頓在玩耍中,因為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現了萬有引力等。學完課文要趁熱打鐵和學生交流平時都玩些什么,有什么樣的玩法使自己受到啟發。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學生寫作練習,應該說,在我的語文課里,這是我必過關的訓練內容。在寫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玩耍中的樂趣和啟發。如“捉影子”“扔雞蛋”“一件快樂的事”等。
在學生練習前,點撥使用修辭的準確性。比如、本課在表達上,是妙用擬人手法。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學會這種表達方法。出示句子:
1、那是一個微觀世界,微觀世界里的微生物,比地球上的人要多得多。
2、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我作了“對應式”的比較。“微觀世界”擬人化“小人國”“微觀世界里的微生物”擬人化“居民”。這樣就能增強趣味性。此處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還加了引號,這樣不僅起到了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增強了趣味性。
總之,學習語文,激發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探究中獲取信息,在快樂中獲得成長,一種身心與知識上的成長,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中一定有語文。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6
我在教學《玩出了名堂》一課時緊扣一個“玩”字,讓“玩”字貫穿全文。初讀課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當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上課伊始,我就以“玩”為線索,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把“玩”和“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求答案。
朗讀是學生心靈與課文的對話。引導學生感受、感悟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在朗讀時我適時地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個性表達。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增強感悟,豐富體驗,得到情感得到熏陶、思想的升華。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到自己沒有把握課的重點,課件太細太雜,課文講得太細了,并且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整堂課始終是帶著學生走,沒有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朗讀比較拖,基于上面這幾點我會好好改進,努力鉆研,爭取把握好課堂,上好每一課,努力學習再學習!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7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空閑磨鏡片做放大鏡,在玩放大鏡過程中做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從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文章緊扣觀察的主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擬達到以下目標:
1、復習上節課的生字詞,達到鞏固效果。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列文虎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并啟發孩子們在平時玩耍時,要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的題目是《玩出了名堂》,可以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的體會,即從“玩”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明和創造。因此,在教學中,將“玩”和“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
3、文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從三個方面寫了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名堂的: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這一部分,讓學生多讀,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思考,去發現。
4、引導學生讀課后的資料袋,了解微生物的常識。
5、拓展訓練:受文中主人公的啟發,趁熱打鐵,讓學生說一說平時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7篇)】相關文章:
玩出了名堂的教學設計02-25
《玩出了名堂》說課稿11-30
《玩出了名堂》課文字詞理解12-11
《賣炭翁》優秀教學反思范文12-28
梁祝優秀教學反思范文12-28
離騷教學反思優秀范文08-10
《長相思》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篇)12-28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12-18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12-20
小班《小雞出殼了》教學反思范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