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反思1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重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教學時,我首先與學生進行談話交流,由《西游記》中孫悟空變身成蟲子鉆到鐵扇公主的肚子里的故事,引入課文,現在有納米技術也非常新奇,讓學生有了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問題教學貫串課堂
我讓學生先默讀課文兩遍,并從中提出問題,按課文的順序提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什么是納米技術?然后讓其他學生從課本中找到答案,并說出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借機引導學生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及答案格式,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中掌握答題技巧。接著,學生有的問:納米技術的新奇體現在哪里?這是文章的重點,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在小組內討論后得出結論;然后有的同學提出:納米技術有哪些應用呢?將來會怎么發展呢?學生在閱讀中找出答案,問題全部找到答案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比較透徹了,比老師講解的效果要好了很多。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兩個:
(一)《西游記》中的故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適當地引導入課文,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問題貫串課堂,讓學生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果很好,在學生探索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適時引導,并教給學生答題技巧,真正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不足之處
(一)對于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學生關注不夠,這些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二)部分學生對與納米技術的應用不理解,沒有體現在課件里。
四、改進措施
這節課的導入很成功,其次問題導學也不錯,需要改進的是在問題討論中適時地引導,讓所有學生都加入討論中,讓所有學生都進入文本,都參與到學習中去,老師要做適時地推動,讓課堂在融洽的氛圍中進行;課件還需要完善,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納米技術以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另外文本中沒有列舉的納米技術的應用也要補充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納米技術的新奇特點和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創造精神。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教學反思2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是一篇很好的科普說明文,說明思路清晰,邏輯性強。主要介紹了納米技術是什么、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以及納米技術可以給人們帶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并在最后強調納米技術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的變化。本文要求學生能夠提出質疑并善于與他人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且還能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查找資料,生成自己的理解。
對于這堂課的教學,我做出如下幾點反思:
1.教學效果
文章中的一些科技知識對學生來說很模糊但是卻很有趣,針對較為單調而枯燥的說明文,吊起學生胃口是首要任務。尤其是對于孩子們無法想象的抽象概念,我們要化深為淺,化抽象為具體,幫孩子們理解。上課開始后,為了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形象的理解,我用身邊活生生的例子來說明問題。比如解釋“納米”的大小,我讓孩子們摸摸自己的頭發,借此問他們一根頭發到底有多粗,學生答不上來。為什么答不上來,因為太細了不好測量。我順勢告訴學生一根頭發大約是5萬納米,把一根頭發平均分成5萬份,每一份就是1納米,學生情不自禁地叫起來:納米到底有多小哇!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出來,再順勢給他們看幾幅圖,他們對納米技術的興趣就完全被調動起來了,然后我們便順理成章地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2.教學收獲
我總是鼓勵孩子大膽去想象。在講到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們在我的鼓勵下,大膽想象納米技術還會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有的說,納米技術可能被用到服裝上,穿一件納米衣服,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冬天再也不用穿得厚厚的,像個大面包了;有的說,我希望納米圖書館的出現,它能夠減少建筑面積,比如一個書包大小就可以是一個國家圖書館;還有的說,我要發明納米除塵掃把,它能夠自如地爬高下低,清掃房子……學生的思想多么豐富,他們由猜測到希望最后到發明,可以看出孩子對科學研究的向往。我想,正因為敢想,人類才不斷跨越一個又一個想法,走到今天。古人說:異想天開。今人說: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大膽想象,就可能為國家培養更多的科學家。
3.不足之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結束后,我覺得留下了很多遺憾。有時候我不相信學生的能力,時時帶著學生走,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有時候,生怕學生不能理清思路,結果課上花了許多時間去提示、引導。另外,在教學方式的運用上過于單一,沒有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合作式學習方式,致使這節課大半時間都是在跟著教師轉,沒有開動學生的腦筋,只是在最后環節,學生的想象力才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才終于活了起來。
4.改進措施
四年級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這時的孩子們開始轉變思考問題的方法,從過去籠統的印象轉變為具體的分析,偏重對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析。所以老師要相信學生,勇于放手,重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享受樂趣,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