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陶罐和鐵罐》一課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的一篇寓言,該課講述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文章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能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在閱讀中繼續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導學生讀準生字的音,“恥、逝”是翹舌音,“荒”是后鼻音。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時,有些字可以通過和學過的形近字比較加以區別和識記。讓學生把課文中的生字按結構來分一分,學生觀察:“陶、謙、嘴、惱、吵”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結構、上長下短的字!疤摗笔前氚鼑Y構的字。這樣的安排不但讓學生熟記生字的字形,而且也為學生的端正書寫作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讀,來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當時的心情,學生理解得比較到位,興趣很濃。如在讓學生理解陶罐和鐵罐的第一次對話時,我問學生陶罐一開口就是“你敢碰我嗎?”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沒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稱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說明它有沒有禮貌?(沒有)。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一個能夠體現鐵罐態度的詞來。(傲慢)。面對鐵罐的傲慢無理,陶罐又是怎樣回答的呢?“不敢,鐵罐兄弟”。陶罐有沒有生氣?(沒有)。它不但沒有生氣,還很禮貌地稱呼它為兄弟,并承認自己不敢碰它,說明陶罐怎么樣?(很謙虛)。這樣簡簡單單的小問題,讓學生既體會了陶罐和鐵罐不同的內心活動,又理解了“傲慢”與“謙虛”的意思。通過小組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同桌分角色讀,等等形式,學生讀得充分,對于人物說話的語氣、神態和動作的理解也都比較清楚。一節課上下來看到學生情緒高漲。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從故事中讓人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作者的這篇童話目的不是給我們呈現兩個罐子,而是以兩個罐子的形象來說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我們應如何正確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話故事人物的對話居多,而且透過對話,能讓學生領會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讓學生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增加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
。ㄐ抡n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因此,在課堂上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是課堂的主體,他們的興趣就是課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課堂上放手,隨著學生的興趣愛好走。學生的表現也非常棒,課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處。
二、學生與文本對話
語文要以學生文本、關注學生才是我們上課的最終目的。本課中我與學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只有真正讓學生把心放到文章中,體會陶罐和鐵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領悟陶罐的價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靈,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體驗文本。這時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靈相互交流,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真正的課堂。
三、練就學生扎實的基本功
這節課,我著重讓學生領悟陶罐和鐵罐的各自的神情、動作、語言,透過語言文字理解陶罐鐵罐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這種要想表達人物思想的就要通過語言文字來加以描繪,在學生熟讀、感悟、深入體會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深刻,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陶罐和鐵罐》是學生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為主線,以分析朗讀為主。我首先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重,既啟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通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后,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在分角色朗讀課文時還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夸張的表情等。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老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成了學生的舞臺。
這種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今天這節課的教學,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仍光潔如新,鐵罐卻完全氧化,不復存在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根據課標要求,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語文內容,學習正確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回顧公開課《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感受頗深。本課的教學目標,以人文目標為基本點,通過文本的學習,與文本交流,感受本課通過神態和語言描寫表達人物內心的寫法。以期達到對學生待人處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朗讀,卻忽略了文本內涵的挖掘;對鐵罐的反面教育過于注重,卻忽略了以陶罐為住的正面引導?v觀整堂課,有收獲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1)、本課教學中,為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教學理念,我多次安排學生自讀,指名讀,表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一想這是一只怎樣的陶罐和鐵罐,進行分角色表演朗讀,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努力調動每一個成員學習的積極性,目的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獲得充分自主的發展。
。2)、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內容。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在課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陶罐和鐵罐說的語句,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來體驗。課后拓展設置了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鼓勵學生進行續寫。但是對續寫考慮不夠周全,要求不夠明確?梢宰寣W生仿照課文,通過神態和語言來表達人物的內心。
3、在教授本課時不僅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注重了通過反復朗讀中對重要詞語的理解,如“傲慢、輕蔑、相提并論”等。在反復朗讀和老師的激發下,以讀帶講,學生能夠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在講解輕蔑一次時,我查閱了資料,利用字理解學,讓學生感受這個蔑字,還讓學生通過動作體會當你這樣看人時心里是怎樣想的,從而理解文本。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于學生正確全面認識陶罐和鐵罐有很大的幫助。
4、本節課讓學生反復自讀、展示讀的內容比較多。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每一次的朗讀做出了鼓勵性的有效評價,不再是空空而談。比如:學生在讀到鐵罐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時,我給出“通過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師感受到了你的輕蔑。從你的動作和上揚的語調中我們知道了你瞧不起陶罐!睂W生讀到鐵罐惱怒時,我給出“你眼睛瞪得圓圓的,從嗓子里吼出的話語,我知道你惱怒了。你指著它,跺著腳,我感受到你惱怒了。從你咆哮的聲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氣了。”有效評價,不是“好,再來。讀得太好了!”而是要細心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給出準確、具體的指導。教師要融入其中與學生,還有文本進行交流和對話。從而教師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5、由于太過投入鐵罐的角色,課上教態顯得略有生硬。課后有老師向我提出教態要具有親和力,語速再慢些,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會更好。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感受,淡化純粹的分析,對語文的課堂教學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會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短展藓丸F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陶罐和鐵罐兩個事物在很成一段時之間,二者之間發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如果單純地采用分析講解的方法,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索然無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學生的感受。
讓學生畫一畫,抓住“人物”的特點。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同時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的詞語。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的神氣、“惱怒”這些詞語;在理解這些詞語之后,學生再讀句子,將鐵罐的驕傲表現得淋漓盡致。
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后,我讓學生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先選定自己樂于表演的角色,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教師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色,成了他們的舞臺。
在上述畫、說、演的基礎上,我抓住時機出示“思考練習”的問題: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導學生對比陶罐和鐵罐最終的結局,學生能很快找出,鐵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陶罐卻依舊“光潔、樸素、美觀”。并說一說是不是喜歡陶罐,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學生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外表光潔、樸素、美觀;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已是很有價值的古董;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對人友好、善良。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情緒高漲。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將陶罐、鐵罐擬人化,圍繞鐵罐奚落陶罐以及時間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鐵罐卻腐蝕消失這兩個事件來寫,并通過描寫陶罐、鐵罐的神態和動作來表現出兩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出要正確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據學習目標,我特將此課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詞語
此環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復習本課重點、易錯生字新詞,采用開火車的形式,再由全班齊讀一遍加以鞏固。第二,是從文中找出“驕傲、傲慢、懦弱、輕蔑、謙虛、奚落”等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旨在讓學生從中理解詞語意思,與之同時考慮到三年級閱讀中也經常出現“根據文意填空”此類型的題目故特意設置這一部分。而在課堂里面,學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現較為積極活躍,避免了直接展示詞語和解釋的枯燥。
二、文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概括文意。朗讀前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對話的語氣,為之后的分角色朗讀環節做準備。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讓其他同學分別對概括的同學進行點評,讓他們學著自己發現、自己評價、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讓同學們著重找出對陶罐、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分為“議鐵罐”和“議陶罐”。并總結出鐵罐的性格特點“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蠻橫無理和自以為是;陶罐的性格特點友善、謙虛而不軟弱、寬容和善良。這一部分,學生基本都能找得準,并且說得很貼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順勢講解了提示語在中間,對話在前和后的情況下標點符號的運用。在最初設計時,是打算把標點符號空出來讓學生補充來引起注意。但又考慮到出示老師總結的體現性格特點的句子后是全班齊讀PPT,這時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就會令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標點標紅,再直接提問”為什么老師要標紅?”而實際上,學生在剛剛接受完鐵罐性格的朗讀后,一時半會沒能跟上節奏。因此這樣的提問顯得太過突兀,讓學生來不及反應過來。過后思考發現,把對話提示語以及標點的運用放在朗讀前提示會更自然一點。
四、故事
這一部分是進行分角色朗讀,同學可以自由選取兩個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個,和同桌合作進行有感情朗誦。開始之前,有三個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嘆號用法。本文使用了較多的感嘆號,因此重點提出來讓學生感嘆號的使用情況以及引起學生注意有感情朗讀時語氣的把握。第二,提示鐵罐語氣“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謙和寬容、心平氣和”。第三,提示可以適當配上動作。
在這一環節,學生很感興趣,膽子放得很開,聲情并茂的。大概因為是故事性較強的原因,很多平常較沉默學生也主動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讀當中,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
五、道理
此環節從本單元前兩課《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的寫作特點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啟發寫下,為這個童話故事加上闡明道理的結尾。
最后,出示兩句與本文想表達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作為積累總結。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7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童話故事,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我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外,還要讓學生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學習方法提示,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我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根據學習方法提示中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8
最近在網上通過視頻,觀聽了《陶罐和鐵罐》一課,再結合自己上過這課后的感受,具體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認識陶罐與鐵罐,了解何為陶罐
教學本課一般從板書課題入手,帶領學生認識生字“陶”,觀察難字“罐”,看課文插圖認識哪個是陶罐,哪個是鐵罐。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或設問:陶罐與鐵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由此,引領學生初讀課文。
課后,我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發現,三年級的學生,生活閱歷太淺,缺乏實踐經驗,竟有相當多的學生根本不知道“陶”為何物,更不知道“陶”具有易碎的特點。這樣,學生對課文中鐵罐奚落陶罐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合理性的理解就失去了基礎,對鐵罐恃強凌弱、咄咄逼人的理解就大打折扣。難怪在課堂上,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始終浮于表面。
二、以角色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在教學時,教師能抓住課文中描寫陶罐和鐵罐神情的關鍵詞語,去引導學生讀出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語調、語氣,理解角色的情感,如鐵管的傲慢、輕蔑、惱怒等,陶罐的謙虛、爭辯等,直至學生把課文讀得生動、活靈活現。
這樣的教學,把握重點詞語來體會情感,通過感情朗讀來表情達意,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本——文本學習,值得肯定。然而,教學僅止于此是不到位的。這樣的教學環節只是抓住了鐵罐奚落陶罐過程的一部分,忽視了情感發展的軌跡,忽視了對情感線索的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顯得零碎。教師應引導學生整體感悟鐵罐“傲慢——輕蔑——惱怒”的情感升級過程,整體感悟陶罐“謙虛——爭辯——不再理會”的情感發展線索。
三、陶和鐵的`變化與其長短的關系
滄海桑田,陶罐與鐵罐會有怎樣的變化呢?課堂上老師會順著故事提問,如:想象,世界上會發生什么事情?想一想,它們之間還可能發生什么事情?陶罐會有多大價值?聽了陶罐的尋找的話,鐵罐會怎么想,怎么說?等等,諸如此類。這些問題顯得零碎,有的還偏離了教學的目標與重難點。實際上,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認識陶罐對鐵罐的既往不咎,認識陶罐寬容的形象和關切朋友的情誼,認識陶罐雖然易碎但永不腐朽、鐵罐雖然堅硬但容易腐爛的特點,進而理解人各有長短,應正確對待“長”“短”的寓意。
四、解決問題,理解文意
陶和鐵因不同的質地而具有不同特點。鐵罐堅硬,不怕摔打;陶罐易碎,經不起碰撞,這是故事得以發生、發展的基礎。讓學生了解陶罐和鐵罐的特點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步,它對理解鐵罐驕橫的性格,對理解角色的“長”“短”及其變化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教學中,只要抓住“陶罐和鐵罐的變與不變”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便能引導學生集中精力,深刻理解,教學自然簡潔、高效。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9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強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和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課時,教學中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幾點:
1、以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用激發性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展示,并讓學生互相評價,這樣做有幾方面好處:
、賹W生評價學生是站在同一高度來看問題,這樣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
、趯W生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
、圻@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軐W生在進行評價的同時,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珍視自己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成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闭勛x后體會。學生說出了陶罐很美,很有價值和人們很珍惜它的體會,此環節挖掘了學生思維的深度,拓寬了思維寬度。
3、生活處處皆語文,在課堂教學中,讓生活陽光普照學生心靈,也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途徑,學了這課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道理與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會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靠。
不足之處也有一些:
1、上課時,我要求自己的語言,教態,教姿應該是親切,活潑富有親和力的,但我覺得自己有點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提問時,因為學生發言非常積極,有很多學生舉了手卻沒有被叫到,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我無法兼顧到所有的舉手的學生。
3、小練筆環節時,忘了讓他們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而言太難了。
一次公開課教學就是一次很好的鍛煉,雖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開課前,我進步了,這就夠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生涯,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0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一點文章。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 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采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再請兩位學生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我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學生的表演可以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同學們的掌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
二、以對比、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采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這里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學生暢所欲言,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上完課之后,我感覺自己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今后還要加強這方面的錘煉。
【三年級下冊6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10篇)】相關文章: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9-27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2-21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 (15篇)01-02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 15篇01-02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三篇12-16
《陶罐和鐵罐》優質說課稿12-22
續寫《陶罐和鐵罐》通用15篇03-04
《陶罐和鐵罐》優質課件05-02
續寫《陶罐和鐵罐》作文(通用16篇)03-07
陶罐和鐵罐教案匯總9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