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陶罐和鐵罐》是學生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為主線,以分析朗讀為主。我首先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重,既啟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通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后,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在分角色朗讀課文時還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夸張的表情等。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老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成了學生的舞臺。
這種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為理解寓意作鋪墊。今天這節課的教學,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將陶罐、鐵罐擬人化,圍繞鐵罐奚落陶罐以及時間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鐵罐卻腐蝕消失這兩個事件來寫,并通過描寫陶罐、鐵罐的神態和動作來表現出兩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出要正確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據學習目標,我特將此課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詞語
此環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復習本課重點、易錯生字新詞,采用開火車的形式,再由全班齊讀一遍加以鞏固。第二,是從文中找出“驕傲、傲慢、懦弱、輕蔑、謙虛、奚落”等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旨在讓學生從中理解詞語意思,與之同時考慮到三年級閱讀中也經常出現“根據文意填空”此類型的題目故特意設置這一部分。而在課堂里面,學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現較為積極活躍,避免了直接展示詞語和解釋的枯燥。
二、文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概括文意。朗讀前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對話的語氣,為之后的分角色朗讀環節做準備。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讓其他同學分別對概括的同學進行點評,讓他們學著自己發現、自己評價、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讓同學們著重找出對陶罐、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分為“議鐵罐”和“議陶罐”。并總結出鐵罐的性格特點“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蠻橫無理和自以為是;陶罐的性格特點友善、謙虛而不軟弱、寬容和善良。這一部分,學生基本都能找得準,并且說得很貼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順勢講解了提示語在中間,對話在前和后的情況下標點符號的運用。在最初設計時,是打算把標點符號空出來讓學生補充來引起注意。但又考慮到出示老師總結的體現性格特點的句子后是全班齊讀PPT,這時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就會令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標點標紅,再直接提問”為什么老師要標紅?”而實際上,學生在剛剛接受完鐵罐性格的朗讀后,一時半會沒能跟上節奏。因此這樣的提問顯得太過突兀,讓學生來不及反應過來。過后思考發現,把對話提示語以及標點的運用放在朗讀前提示會更自然一點。
四、故事
這一部分是進行分角色朗讀,同學可以自由選取兩個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個,和同桌合作進行有感情朗誦。開始之前,有三個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嘆號用法。本文使用了較多的感嘆號,因此重點提出來讓學生感嘆號的使用情況以及引起學生注意有感情朗讀時語氣的把握。第二,提示鐵罐語氣“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謙和寬容、心平氣和”。第三,提示可以適當配上動作。
在這一環節,學生很感興趣,膽子放得很開,聲情并茂的。大概因為是故事性較強的原因,很多平常較沉默學生也主動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讀當中,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
五、道理
此環節從本單元前兩課《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的寫作特點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啟發寫下,為這個童話故事加上闡明道理的結尾。
最后,出示兩句與本文想表達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作為積累總結。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我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展開合作,通過分角色表演相互啟發、評價、激勵,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發展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學習時,我注意了指導和參與。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主體,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學習方式。同時,我也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之中,及時發現問題,引導交流,促進合作的實效性。最后提出這樣的問題:“那么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重,既啟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通過討論,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感受,淡化純粹的分析,對語文的課堂教學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會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陶罐和鐵罐兩個事物在很成一段時之間,二者之間發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如果單純地采用分析講解的方法,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索然無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學生的感受。
讓學生畫一畫,抓住“人物”的特點。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同時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的詞語。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的神氣、“惱怒”這些詞語;在理解這些詞語之后,學生再讀句子,將鐵罐的驕傲表現得淋漓盡致。
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后,我讓學生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先選定自己樂于表演的角色,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教師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色,成了他們的舞臺。
在上述畫、說、演的基礎上,我抓住時機出示“思考練習”的問題: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導學生對比陶罐和鐵罐最終的結局,學生能很快找出,鐵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陶罐卻依舊“光潔、樸素、美觀”。并說一說是不是喜歡陶罐,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學生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外表光潔、樸素、美觀;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已是很有價值的古董;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對人友好、善良。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情緒高漲。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陶罐和鐵罐》一文講的是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后,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我放手讓學生自讀,并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來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
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的詞語,想象鐵罐說話的神情。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惱怒”這些詞語。學生的表演繪聲繪色,博得了老師和同學們會心的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色,成了他們的舞臺。
雖然這堂課比起以往,是有了一點點進步,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課下,通過各位領導及老師的.點評,我也反思了很多、這節課,有亮點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的瑕疵,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教學的整體把握不夠準確。從課題看——《陶罐和鐵罐》,很明顯,課文中是有兩個主人公,可是我在朗讀,講解、以及分析的時候總是偏向鐵罐,而忽略了陶罐,難道這節課的另一亮點不是突顯陶罐謙讓的、大度的品質嗎?顯而易見,這一點,我并沒有做到。細細地回顧這堂課,就像冉書記所說的那樣,其實有好幾次,同學們都已經抓住陶罐的這種思想品質了,可是我卻并沒有給學生一個正確合理的引導,這不能說我不夠細致,或者是太粗心,這只能證明自己對于教材的把握還是不夠透徹,對于學生的理解還是不夠到位。在教學中,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
通過和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探討、學習,我也收獲頗多。現在總結下來,用于自省和改正。
1、我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鐵罐的相關語句,卻忽略了本文中的另一個主角————陶罐
2、整堂課的時間掌控不合理,用于朗讀的時間過長,而收尾太倉促,因此遺漏了個別的知識點,如沒有指導學生明白,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記著曾經對自己并不友好的鐵罐,讓學生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3、課堂中,我總是害怕學生記不住,總是刻意地去重復學生已經回答過的問題,所以,整堂課感覺很羅嗦。
4、在引導學生讀的時候,只是一味地讀,并沒有去引導學生思考和體味課文中的人物。
5、學生的養成性習慣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坐姿和寫姿都不夠規范。
其實每一次講課,都是一次收獲,感覺自己在一點點地進步著,孩子們的點滴成長就是我的動力之源,我知道,努力是沒有終點的,我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需要進步的地方,相信在和靜一小這個溫暖又充滿關愛的大家庭里,我一定會收獲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大的進步。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6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童話故事,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我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外,還要讓學生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學習方法提示,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為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后,我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根據學習方法提示中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復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7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強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許多年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和對話、神態的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課時,教學中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幾點:
1、以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用激發性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展示,并讓學生互相評價,這樣做有幾方面好處:
①學生評價學生是站在同一高度來看問題,這樣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
②學生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
③這樣做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④學生在進行評價的同時,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珍視自己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成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談讀后體會。學生說出了陶罐很美,很有價值和人們很珍惜它的體會,此環節挖掘了學生思維的深度,拓寬了思維寬度。
3、生活處處皆語文,在課堂教學中,讓生活陽光普照學生心靈,也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途徑,學了這課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道理與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會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靠。
不足之處也有一些:
1、上課時,我要求自己的語言,教態,教姿應該是親切,活潑富有親和力的,但我覺得自己有點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提問時,因為學生發言非常積極,有很多學生舉了手卻沒有被叫到,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我無法兼顧到所有的舉手的學生。
3、小練筆環節時,忘了讓他們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而言太難了。
一次公開課教學就是一次很好的鍛煉,雖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開課前,我進步了,這就夠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生涯,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7篇)】相關文章: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9-27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 (15篇)01-02
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 15篇01-02
《陶罐和鐵罐》優質說課稿12-22
續寫《陶罐和鐵罐》通用15篇03-04
三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2-21
《陶罐和鐵罐》優質課件05-02
續寫《陶罐和鐵罐》作文(通用16篇)03-07
陶罐和鐵罐教案匯總9篇02-10
關于陶罐和鐵罐教案4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