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學反思(精選13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江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江南》教學反思 篇1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我教給他們詞語“挨挨擠擠”,并讓同桌用身體動作演示一下,加深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
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接著創設情境:我們和這些采蓮姑娘們一起坐上小船去采蓮,你們來到池塘里,看到了什么呀?漂亮的荷葉、荷花下面,還躲著小魚兒呢,它們在干什么?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說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江南的什么,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江南》教學反思 篇2
江南這一篇課文詩一首漢樂府詩歌,比較有節奏。在講課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奏感和江南這個地方的美麗。
講這首詩歌的時候首先讓學生了解江南在哪里,我選擇用多媒體展示江南的地圖。首先讓學生找我們所在的位置——山西。然后找到長江,長江以南就是江南。知道了江南的位置就開始讀課文。讀課文的時候,讓個別學生讀課文,糾正讀音。然后讓學生讀詩歌時要注意節奏和感情。
講課文內容時,我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來觀察蓮、荷葉、荷花等。圖文結合可以直觀的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江南可采蓮”,江南可以采蓮,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認識了蓮以后觀察課文圖片中的姑娘是如何采蓮,并模仿器動作。放幻燈片中荷葉,讓學生理解很多葉子的樣子就是“田田”。在后面的課文,我在黑板是板書東南西北,放一張學生已經畫好的魚兒各個方向游動,來理解課文魚戲蓮葉間、東、南、西、北。這樣既調動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理解的課文。
這節課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了課文。但是在內容涉及上,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引入課文,相對一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不應該涉入太多。總體上這節課比較理想。
《江南》教學反思 篇3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便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么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后,我通過富有感情導語:“江南是個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鮮艷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露出翠綠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飽漲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再現美。
在學習課文時候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說說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采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蘊含的美。
三、推敲詞句,體會美。
要讓學生細細體會詩句的美,還得通過細讀課文,品詞析句來完成。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教師讓學生讀課文后自己提問,學生就問:“什么叫何田田”?我立刻引導(邊說邊畫):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會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我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各異的動作,“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教學第二句時,抓住一個“戲”來細細推敲。我首先進行這樣的過渡引導:“蓮葉長得這么綠,這么好,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
采蓮的人們劃著小船,高高興興地采收蓮蓬。河里的小魚呀,也樂開了。你看到小魚了嗎?”待學生看老師貼圖后,讓他們用一兩句話,把湖里的小魚的姿態說一說,他們會說:“小魚真可愛!”“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真可愛!”“小魚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們在做游戲呢!”教師根據回答板書“戲”字,請學生說出它的意思。然后提問:“蓮葉東,蓮葉西,蓮葉南,蓮葉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討論后,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魚兒嬉戲的動態美、人們采蓮時愉快的心情在這一品一議、一演一讀中得到表現得淋漓盡致。
《江南》教學反思 篇4
本文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景,一處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古詩,可以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詩句語言的精煉,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如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情景表演等,指導學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魚兒的快樂,我請幾個孩子,分別扮演“田田”的蓮葉,位于“(中)間”“東”“西”“南”“北”方向,再請幾個孩子體驗魚兒嬉戲時的愉快心情。這樣,既突破了難點,孩子們又正確地掌握了“東西南北中”幾個方向。
《江南》教學反思 篇5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的前兩行介紹了江南水鄉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則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寥寥幾句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圖。這里詩美、圖美、境美。
“美”在這里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教學中,我將“美讀”訓練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如果說初讀感知使學生對整首詩的意境留下了淺層的記憶。那么推敲品讀卻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江南,領略了一幅生動活潑的美景圖。當學生對“何田田”不知所云時,我適時的出示了“蓮葉圖”: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蓮葉。”“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蓮葉。”“我看到了滿池的蓮葉。”把它的顏色也說出來。“蓮葉是綠綠的。”“蓮葉是碧綠碧綠的。”“蓮葉是又綠又亮的。”“是呀,小朋友說了這么多,可詩中只用了兩個字,你能找出來嗎?”學生一下就找到了是“田田”。
正因為看到這么多又綠又亮的蓮葉,詩人不由得發出感嘆“蓮葉何田田!”你能看著圖來讀這一行嗎?緊接著我又出示文中的插圖:你們看,美麗的姑娘在滿池的蓮葉間——采蓮,這是多——美的畫呀!此時詩的前兩行已變成了一幅美麗的畫留在了孩子們的腦海中,讀好詩句也已不成問題了。后面的五行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讀,一邊聽一邊想:這幾行在寫什么呢?當學生睜開眼睛時,個個搶著回答——是小魚。我又鼓勵學生:你們也來讀讀這幾行,再看看圖,想想你是怎么理解的?也許是因為詩句的朗朗上口,也許是插圖色彩鮮艷太吸引孩子的眼球了,總之每一個孩子都在認真地讀著,想著。有個孩子說“這幾行是寫小魚在游來游去。”我趕緊肯定他:說得真好,那為什么詩中用的是“戲”而不是“游”呢?“因為小魚游來游去就好像在做游戲,很開心的。所以用戲。”“因為小魚在水里是自由自在地游著,所以用戲。”說得多好!我相信此時學生眼中的江南已成了一幅靈動的、活潑的,有生命力的畫了。讀好詩句也成了他們自己真切感情地流露,此時的美不光在江南,更深深地留在了學生的心中。
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僅僅讓學生感受到美,體驗到美也許還不夠。我們還應該盡力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以達到積累和發展語言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想,用口讀,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使美的語言內化為美的想象。
《江南》教學反思 篇6
《江南》這首詩是一年級學生接觸的第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所以我沒有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而是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江南》這首古詩剛開學不久孩子就已經背過了,在朗讀方面并不存在問題,但是詩中的有些詞語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難以理解,例如“戲”、“田田”、“間”等詞語。因此在教學時如何把握好學生理解的“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經過一番思考,我把目標定為:通過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感受江南水鄉蓮花滿池的美麗景色,體會到魚兒在池塘中嬉戲的快樂。
課前的導入部分我給學生播放了江南的美景,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讓父母帶他們去江南看看。這樣的設計起到了一個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讓學生整個課堂都有良好的學習狀態。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讀詩,然后給學生出示圖片,讓學生看圖說話,學生能夠繪聲繪色地描繪出畫面,并且很貼切詩歌的內容。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后,將畫面轉換為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啊!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最后一個環節,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寫蓮的詩篇:(唐)王昌齡《采蓮曲》,同樣配畫配樂讓學生欣賞。可能他們對具體詞句的理解并不準確、深刻,可是從學生饒有興味的誦讀中,看得出江南、蓮池、古詩已經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本節課我的教學目標已經實現,而且就在學習本課之后的周五放學路上,我帶著學生坐班車路過一個高爾夫球場,當學生看見大門口立了一個刻有“江南”二字的石碑時,不由自主地背起了《江南》這首詩,當時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功。
當然課堂中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一、我將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定為誦讀和理解古詩內容和情感,所以對識字的處理就比較簡單,沒有對生字做具體分析。如果將分析、識記生字和書寫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課時進行,那么教學任務就比較緊,應在第一課時進行部分生字的識記。
二、本節課在詩句的理解上,我還是對學生有過多的引導,多多少少限制住了學生的思維了。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多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課堂。
三、在古詩方面的文學知識介紹上,我有所欠缺,應該以更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一下,對學生理解古詩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以后再上這種古詩課,我會吸取本課的經驗,讓課堂真正屬于孩子們。
《江南》教學反思 篇7
小語教材第一冊的第3課《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此詩為《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原見《宋書。樂志》,算得上是采蓮詩的鼻祖,主要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水鄉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游水嬉戲的情景。此詩最初為漢代民歌,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詩中大量運用重復的句式和字眼,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和吟唱。正因為如此,在識字環節我采用的是小組合作集中識字,突然重難點。因為本文不像一些小韻文、小短文、小童話,它的語言比較凝煉,節奏回環往反復,節奏感極強,如果把生字抽出來,整首詩的韻律就會被破壞,不利于目標的達成。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展現了江南水鄉的情景,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古詩。課文后面田字格里的7個字是本課要學會的生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詩歌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本詩做為一首漢樂府詩,它繼承了詩經中的一些寫作風格,語言樸素、明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采蓮的風光。在初次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就讓我有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本我、生命本真的感覺。曾經在一本書里看到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孩子剛剛來到學校,要想讓他們愛上語文,最好最持久的辦法就是向孩子展示語文即語言的美麗——聽見封存在語言文字里好聽的聲音。而且一年級是帶領學生找到文字的韻律之美,也就是培養韻律感的關鍵期,錯過了,就長久地錯過了。”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設計時秉承著教學要契合兒童內在成長和學習節奏的原則,結合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為孩子的學習創設情境,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讓孩子的身心和文字內容形成和諧的共震,使孩子能夠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
在課的整體設計上,我力圖通過創設各種詩意的情境,讓孩子能夠沉浸在古詩詞的世界里,沉浸在語言文字的美麗了,在達成識字寫字目標的基礎上,心靈更加的清澈,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也能得到一定培養,從小就受到文字、詩詞的熏陶。如在課的開頭我以聽詩猜花游戲導入,引出本課,在出示課題后我又引領學生配樂欣賞江南美景,讓孩子在愉悅、陶醉的心境中走進本課。還有課中聽采蓮姑娘的動聽歌唱,再到結尾學生簡單清淺的和我一起打著拍子讀詩的環節,都是基于這一整體意圖的設計。我希望我的語文教學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更應該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的生命質量,我覺得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語文,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且,我想這樣的課堂也和我們現在所倡導和學習的高效課堂是相契合的。因為只有生命活力催生的效率,才是課堂真正的高效率,我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不是追求創新,而是回歸——回歸孩子生命的本真,以人為本,回歸課堂的本真——把它還給學生。
一直以來,我都在為我所追求的理想的課堂進行著探索和實踐,當然首先它應該是高效的,拿我這節課所教學的《江南》來說,課前準備階段我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關于荷花的、關于樂府詩、甚至還有先秦《詩經》里的一些詩歌,包括本詩創作的最初意義和指向以及選入教材所要體現的教育價值取向等。另外我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也有一定掌握和了解,本學期我們小學部在夏校長的帶領下一直在組織實施開展海量閱讀、構建書香校園活動。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的就是經典誦讀、積累古詩活動。開學這兩個月,再加上一些孩子學前的積累,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而且拼音結束,我們已經開始學習小韻文,這個時候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上一節古詩課,引領孩子們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把積累背誦堅持下去,再加上我對古詩詞教學也想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和幫助,所以我選取了這節課。課上我所創設的情境,出示的小組自學提示,是在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因為必竟他們還是小學低年段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在培養之中,只能說是剛剛開始,這個階段需要培養和等待,所以這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只能先放在我的心里。但是,我也知道不論多么小的孩子,他們都有自主做事的愿望,太多的幫助就是束縛,所以我放手讓他們合作自學生字,自己找識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質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詞,給他們相對自由的空間和時間。我還通過打拍子讀、想象、演一演、吟唱、比賽等多樣的學習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引導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讓孩子在充分地展現自我、釋放自我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健康、快樂地學習。還有課后我讓孩子繼續搜集背誦有關江南的美景的古詩,和父母進行的實踐活動,都是力求使本節課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也許我沒有讓孩子們狂歡,但是至少他們的每一次微笑都是會心的、燦爛的。
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有幾處覺得還有待加強,一是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提示,但是一年級的孩子控制和組織能力還不強,這樣的自學如果剛開始沒有落實到位,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我們的確也是剛剛開始學習生字,所以還有待教師深入地指導和監督。第二,是入學兒童的課堂常規,本節前二十五分鐘左右還可以,后面就有些躁動,所以這也是我工作的方向,必竟沒有課堂紀律、良好學習習慣的保證,高效課堂是無法實現的。
《江南》教學反思 篇8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可謂有景、有情、有韻。
結合課文的特點在教學時,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手段:
首先,開始上課前我先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回答問題后,我開始講解課文并聲情并茂的大聲讀:“江南是個好地方,瞧荷塘里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鮮艷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露出翠綠的小蓮蓬。微風吹過,荷花隨風擺動,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這里的孩子可以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上采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游玩嬉戲,古人把這采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深情并茂的朗讀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小孩子入迷了,進入了課文的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同學們和我一樣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美景中。
其次,在學習課文時候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觀察小姑娘是怎樣采蓮的,荷葉、荷花美不美,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游動的。通過這樣教學訓練,我和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美麗的采蓮畫面,也讓讓體會出江南水鄉的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詩歌之美。
最后,經過上兩個環節的訓練,讓學生細細體會詩句的美,要有更深刻的認識體會,還得通過細讀課文詩詞來完成。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我抓住“何田田”來讓學生理解蓮葉茂盛鮮亮感覺,我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朗讀。學生夸張的表情,閃亮的眼神,各異的動作,帶來班上同學的笑聲,我想“何田田”一詞深深的印進了同學們腦海中,這就是詩歌之美。教學第二句時,抓住一個“戲”首先進行這樣的引導:“蓮葉長得這么綠,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人們劃著小船采收蓮蓬。河里的小魚呀,也樂開了”我講敘著魚兒開心嬉戲的情景,學生也進入慢慢進入詩中的意境中,同學們把自己想象成了小魚,在水中暢游,課堂氣氛慢慢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進入了角色,把自己當成小魚。我相信這堂課一定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江南》教學反思 篇9
關于本節課的教學構想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于我本人備課不充分,在匆忙中走上講臺,由于慌亂,很多環節都忘記了,該說的也都忘了,為此,我倍感愧疚,很對不起教導主任幫助我設計課件。關于這節課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示范讀激起學生興趣
通過范讀,引領學生懂得怎樣讀書,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如在開頭以優美的音樂和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進而有一種渴望要了解這首詞的心情,達成“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品味讀悟情不到位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幾十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涵。因此古詩詞教學要注重品詞品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語言的感悟就是要培養語感,感悟到語言的精妙之處,語言的表達效果,語言的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悟是“讀”出來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讀”出來的。在本節課中,老師著重通過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來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每讀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體驗。我感覺這節課我引導讀的不到位,使學生的感受停留在表面,所以可能沒能達到使學生進入美得意境里。
三、想象讀入境
詩重感情,詩重想象,沒有感情就沒有藝術,沒有想象就沒有審美。古詩詞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展現畫面,在讀中想象意境。如、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聽著配襯得體的歌聲、音樂,讀著這優美的詩句學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過展開想象,把仿佛看到的、聽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誦讀傳達出來,從而化語言文字的符號為鮮活的畫面,鮮活的意境。預設是完美的,但實施是有很多瑕疵的,配樂讀的環節被我忘記了,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江南》教學反思 篇10
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主要抓住孩子們對詩歌的整體把握,知道詩中描繪的是怎么樣一幅場景,以及對“蓮葉何田田”及“戲”字等重點詞句的解讀。
首先,讓孩子在已學拼音的基礎上,自由練讀詩句,并提出練讀要求:將自己識讀有困難的字圈出來,重點練讀。然后在小組間比一比誰的朗讀最標準,聲音響亮且落落大方,
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逐句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通過大量的圖片讓學生視覺感知荷塘的美麗,體會“蓮葉何田田”的中蓮葉的'多與美。并經由播放動畫“魚戲蓮葉間”,讓孩子們在動態中感知魚兒的自由自在與悠然自得。最后,如何才能讓孩子們準確記住詩中的四個方位詞,我采用的方式是動作配合。每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分別向“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作小魚狀“游走”,經過多次的動作游戲練習,孩子們都能在教室內準確辨別和掌握各個方向,同時也感受到了魚兒們的快樂。總的來說,這是我自己上得比較生動的一課,課堂氣氛也較為活躍。
然而,當我聽完師傅華老師的展示課后,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還是有很多。
華老師的課堂,生動活潑、意境優美,充滿著童真童趣。簡筆繪畫帶出問題:猜猜老師畫的是什么,世界上最長的江是哪條?充分勾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引出課題。手繪圖片貼出意境:在孩子們讀課文的同時,從蓮葉到蓮花,從蓮花到蓮藕再到小魚,一幅美麗的魚戲荷塘圖就展現在了我們眼前,整個教室頓時鮮亮了起來!看著生動的圖片,配上悠揚的音樂,孩子們韻味十足的朗讀將每一位老師都帶入了那熱鬧而美麗的荷塘深處。識字教學生動實用:長江里水多,“三點水”加“工”就快速地記住了“江”的字形;魚兒的圖片與生字“魚”結合教學,讓孩子在學習象形字“魚”的同時,腦海中有了形象的記憶。游戲辨向、學以致用:請小朋友們做一回小魚,快樂地游向“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在游戲中體會魚兒的歡快。
這種細致認真的備課精神,多種教學手法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教學基本功的扎實韌勁,我都應該虛心請教、認真學習。并努力從關注自我成長中走出,還給學生一個真正自主、完整的課堂。
《江南》教學反思 篇11
這首歌的歌詞取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憶江南》,是詩人晚年回憶江南風景時寫的,原作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詩的風格清新,語調輕松活潑,像一首動人的民歌。曲作者為該詩配上了優美婉轉的旋律,更加表達了詩人熱愛江南美景的情感。
記得原來看過一個名師在介紹自己成功經驗時曾經說過,課堂上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手勢都是自己在家里就訓練過無數次的,就像一個舞蹈演員對著鏡子練習自己的舞姿一樣,當時看的時候我還大相信,覺得太夸張了。以前同事也有說過自己上課的時候語言和姿態需要改進,自己卻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兩次課,仔細揣摩自己上課時的言語,才覺得說出的話與當時的表情是那么的不自然。有那么幾句剛說完就覺得特別的別扭。也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看待,不知所措后自己敷衍而過。教學形態暫且不提,語言缺少美感、貧乏、生硬是我對自己言語的評價。這些表現跟當時緊張情緒有些關系,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還是反映了自己平時上課的一種狀態。《憶江南》這節課中設計了三個大板塊,分別是“賞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詩的美景,通過準確的語言傳達給學生,借助優美的形態語言把美展、舞江南。”這三個環節對教師的形態或言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要把自示給學生,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帶進了一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麗江南。上完了同樣內容的兩節課,我突然之間相信了,相信一個滿意的表情和手勢是需要訓練的,是可以訓練出來的。看來我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不斷的改進自己在言語與形態這些方面的不足。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深體會到在每一堂音樂課中,我們的每一個不經意對學生來說都是經意的。靈性的頓悟,思維的流轉……課堂上我們的智慧和學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時,每一次不足,并形成新的起點;每一次磨練,開啟課堂成功之門。只有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去鍛煉、反思、總結,教學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江南》教學反思 篇12
《江南》一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圖。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是要讓剛接觸漢字不久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我通過創設情境,品讀語句、聯想感悟等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以上思索,我設計了教學,上完課后又有了一些想法,略做小結:
一、讓語感在范讀中滋長
語文學習的精髓在于透過語言文字感受到蘊含的美,盡管現階段教學技術先進、手段高超,精美的畫面、活靈活現的動畫效果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拉近他們與文本的距離,甚至于簡化文本學習,但品詞析句、“咬文嚼字”也絕對是必須的。課堂上,我先示范朗讀,把學生的思緒帶到了荷花池邊,帶上了采蓮船,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范讀,通過對文本的感知,在自己的頭腦中畫上一幅江南美景圖。在傾聽中,在吟誦中,教師范讀時的表情、語氣、語調、體態感染著學生,漸漸地,使他們感受到朗讀的節奏、韻味,并學習、效仿,學生的語感在教師的范讀中慢慢地滋長。即便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看似有些夸張,但孩子們收獲不淺。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讓思緒騰飛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江南》教學反思 篇13
本學期我承擔了省“教海探航”的音樂課的教學任務,承接這個任務領導對我的一種信任,對于我本人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和莫大的光榮。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在市區教研員及音樂同行們的幫助下,這節課終于獲得了全體省市區藝術教育老師的肯定和認可。
現將備課、磨課、試教以及公開課教學后的一些感想談一談:
一、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
這次的教育教學公開課,總的來說級別比較高,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煩惱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素質大賽也就突擊個兩三天就結束了。心態也比較輕松,它代表得只是我個人或者學校。但這次公開課凝聚了常州市廣大教師的智慧和思想,由我來展現,壓力很大。一遍一遍反復試上,反復修改,讓我的心態也變得煩躁、頹廢、郁悶、苦惱起來,往往是剛剛想出來一個點子,試教下來效果自認為還行,但領導縱觀下來不夠好把握,或者音樂老師眾說風云,結果就給pass掉了。搞的自己最后一頭霧水,江郎才盡,黔驢技窮的地步。但是后來覺得這樣下去我更上不出自己的特色來,關鍵還在于自己。最后采納了大家的一些建議加入自己的想法上了這節課,通過這課感覺人有時候不能人云亦云,自己心里得有底,才能上好課。
二、構思要新穎。
要備好一節課教學設計的構思很重要,既要做到有出彩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要讓你的教學扎實有效,完成教學的任務。這節課從一開始參照了網上的一節《憶江南》的課,覺得很難結合到自己的特點去實施,然后考慮到要有自己的思考,結合自身的特點,結合課題的精神去備,拿來主義并不實用,最后構思既然是《憶江南》,就結合江南的景、江南的詩、江南的歌,江南的樂、以及改變憶江南的伴奏對比不同的風格去備,終于讓教案有了些眉目,然后是斟酌修改美化語句,經過多遍才定稿,實則不易,通過這次體會到平時要多思考,到時才不會有臨陣磨槍的現象。
三、多媒體輔助為教學增姿添彩。
說實在的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對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平時上課因為條件限制是很少使用的,《憶江南》的音樂、影片、圖像資料為了給學生以美感的欣賞找了我一個多月,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過程只有自己的知道,往往一個素材要找10多種進行對比了才能擇優選定。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有時要多收集積累留心點上課的素材,上課時才能精為其用。
四、教師的語言。
我們平時的教學語言、教態都是比較隨便的,一到上公開課的,就會呈現出各種問題,語言不精煉嚴謹,一個問題反復多遍,羅嗦;教學語言沒有啟發性,感染力,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語言沒有美感,創設一定的學習氛圍等等。這是作為老師平時就應該修煉的。需要落實到平時的每一課中去,功夫在平時。
【《江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江南》教學反思09-09
《江南》教學反思04-14
江南教學反思06-09
《江南》教學反思01-03
《江南》教學反思07-30
憶江南的的教學反思05-22
憶江南教學反思05-24
《憶江南》教學反思01-25
《憶江南》的教學反思01-25
《憶江南》教學反思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