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1
《小青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語言優美、極富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課文中“清、情、請、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作為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同時體現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為此,我設計本課時本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活動作為教學重點,以情感為基礎,以識字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同時采用歸類識字、字謎識字、看圖識字、組詞識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識字,能主動識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并有意識地將識字教學引向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隨時在生活中識字。
一、激趣導入,已猜謎語的形式進入文中
1、師:“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焙⒆觽,猜猜看,它是誰?(青蛙)
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書:小青蛙)
3、青蛙穿著綠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個字表示的是綠色的意思嗎?(青),接著學習“青”字,通過組詞、分析結構,理解意思等方面去識記。
二、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仔細聽圈出文中帶有“青”的生字讀三遍。
2、出示這些字:“清、情、請、晴、睛”,引導學生觀察,找出異同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初步識記;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的方法加強鞏固。如:讀文中的句子隨文識記,聯系句子的'意思識記,組個詞再造個句識記,初步讓學生明白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其次引導學生給生字作自我介紹去識記,教師可以先示范,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點水,照老師這樣把生字介紹給同桌聽,用不同方法反復與這些字打交道,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3、拓展識字:找一找,看看我班哪些同學或你認識的小朋友的名字中也帶有“青”的字,學生找到“靖、婧、靜、菁、倩”,還有同學找到了其他方面認識的有“青”的字,如“精、靚”。
4、教師及時評價,夸贊他們善于觀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一來就能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
三、游戲鞏固生字
1、采用挑戰過關。(認讀生字)第一關:讀讀帶拼音的生字。第二關:擦掉拼音認讀。第三關:讀讀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會的及時請教身邊的同學或老師。第四關:讀老師手中打亂順序的生字卡片。第五關:開火車讀,看看哪組最棒。
2、鞏固本課生字時,又采用了生字“摘蘋果”的游戲,聽老師說詞語來找相對應的漢字卡片、詞語連線等方法加強記憶區別,這樣學生不僅認識了這些字,而且真正意義上掌握了,會運用這些字了。
本課先用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學生與小青蛙的距離,既讓學生感到新奇,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為整堂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其次識字方法形式多樣,動中有靜,靜中有思,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去主動識字。用“游戲”加以檢測,更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動力和興趣。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2
課堂教學在不斷的試誤中得到了提升,依稀記得新教師見面課時手忙腳亂,課堂控制力不足,第二次公開課教學目標模糊,眉毛胡子一把抓,到目前為止,這已經是第三次公開課了,在我們一年級語文小組幫助下,在反復打磨中,本次公開課應該算是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但仍有許多不令滿意的地方。
《小青蛙》一課課堂教學處理得比較好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教學目標明確。
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相比于上冊來說,課文仍充滿生活氣息與童真童趣,但是知識量在加大,如識字難度、寫字難度提升,知識點難度提高。原本二年級才涉及的形聲字出現在了本冊《小青蛙》一課。在執教《小青蛙》第一課時,我抓住本課重要知識點——形聲字來展開教學活動,本堂課主要解決一個問題——“青”字家族的字。對“青”字家族的字,通過讀、認、寫、回歸語境來加深對其的認識。課堂設計了找“青”字媽媽的寶寶,讓學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通過找“清”“晴”“睛”“情”“請”這幾個字,達到初步感知認識“青”字族字的目的`。隨后通過比一比,學生自己觀察“青”字族字,發現它們相同和不同之處,通過比較,更進一步認識“青”字家族,達到區分“青”字族不同字的目的。通過玩游戲、一起編兒歌,加深識字、理解“青”字家族的字。最后落實到對“青”字家族字的書寫指導上,通過教師指導,學生互評互學,達到糾正書寫的目的。整堂課中心點明確,沒有出現拉拉雜雜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課堂教學線索清晰。
其次,書寫指導扎實有效。
《小青蛙》一課中,“青”字家族的字都是左右結構,并且筆畫較多。為了能夠調動更多孩子參與書寫的積極性,更好提高寫字能力,在進行寫字訓練時,如寫“請”字時,我讓學生先觀察,請生說書寫時該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教師再進行總結強調補充,學生進行書寫,書寫后同桌互評,比一比誰的字寫得好,通過展臺請一桌同學上來展示他們寫的字,全班共同評價,幫助學生改進書寫。全班63個孩子,如若教師一個個檢查孩子的書寫,顯然是不可能的。孩子要發現自己的不足可能還不太容易,但是孩子卻很能挑出他人的毛病。因此,以這樣學生互評的方式,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書寫的不足之處,改進書寫,提高指導書寫的有效性。
最后,生本課堂初現矛頭。
本堂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課堂浸潤著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文氣息!扒唷弊謰寢屨液⒆,體現了自主學習,學生互評書寫體現了合作學習。教師能夠放手讓學生參與討論學習,如進行寫字練習,讓同桌之間互相比評,達到規范寫字的目的。整堂課滿堂灌、忽視學生、只顧著教學進度的行為沒有了,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到了對學生的關注。如在請生說“請”字第二筆“橫折提”時,有孩子站起來說是“橫斜鉤”,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答案,而是再請生說說有沒有其他不同的答案,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獲得正確答案。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3
《小青蛙》是一首生動有趣的兒歌,通過兒歌創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識字情景與不同偏旁組合能夠形成新的漢字。讓學生初步感受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構字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文獻學習、研讀課標、咨詢優秀教師,我對形聲字部分的教學有了新的構思,制定了以下策略來進行本課的教學:
。1)自主預習,培養習慣
新課標提出要求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預習過程就是培養孩子自覺主動進行學習的過程。在預習中我們要做到“一畫段,二畫圈,三畫需認字,四畫翹舌音”。本節課中我們主要進行“二畫圈”的`預習工作,即對照課后生字表中需要“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用“O”畫出,這樣用“O”一畫就使學生明確了哪是要求“學會”的,哪是要求“會認”的。通過課前預習,讓孩子先接觸生字,降低集體識字時的畏難情緒。而作為老師一定要在課堂上給孩子自我展示的空間,并給予具體的評價,激發孩子的自豪感,增強孩子學習生字時的自信心。
。2)以舊帶新,音形義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鏈接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比如從學生熟悉的“青”字帶入,通過換偏旁的方式來讓孩子初步識記字形,再根據孩子兒童時期對圖像敏感的心理特點,在“青”字族漢字出現時可搭配圖片,將漢字的圖義相結合,通過老師的描述性語言,幫助孩子將圖,字義和形聲字相結合,初步體會形聲字偏旁表字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青”字族漢字的音和形,通過直觀比較,體會形聲字在音和形上的特點,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3)自主識字,體會樂趣
語文的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有層層遞進的引導教學,還要讓孩子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去識記生字。當孩子講述自己識記“青”字族漢字的方法時,這些字也在孩子的腦海中復現,這一次次的交流,無形中給學生提供了與生字反復見面的機會,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引導孩子進一步鞏固生字偏旁和字義的關系,幫助孩子建立形聲字“音形義”的聯系。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4
開學第一周忙碌而緊張的教學工作,“駱志菊名師工作室跨校研究課堂問診活動”終于在今天落下了帷幕。我作為年輕教師中的一員,也呈現了一節令我比較滿意語文課堂。設計的教學環節也都呈現出來,在鈴聲響起那一刻,我做了總結,可以說是松了口氣,班級的孩子表現的也不錯,我也越來越放松。但回顧整節課,所暴露的問題也有很多,在汲取了師傅郜天姣和組內的前輩們的批評建議后,特做如下教學反思:
1、教學環節的設計破壞了教材的整體性
本以為自己的設計很流暢,教學環節環環緊扣,但聽了師傅的建議發現,有些設計的確沒有準確的把握教材。
例如:在導入環節,讀了課題后,我直接把“青”字抽離出來,帶著學生讀并指導書寫,隨后才進入初讀課文階段,這樣的設計完全顛倒了,沒有做到隨文識字,接著就讓學生找出青字家族的字,依然是從課文中抽離出來,指導學生認讀和區分,兒歌僅讓學生自己讀了一次,至于孩子對于識字和課文朗讀的掌握情況完全不了解,沒有做到“隨文識字”,脫離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識字”。課文的朗讀應該提到引入課題之后,將生字反復抽離再送回到課文當中,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把字音讀準。在后半節課,我確實發現,在多次帶著學生認讀后,仍然有很多孩子分不清、讀音易混,這就反映出我教學設計的`漏洞,破壞了教材的整體性,使整個環節變得支離破碎,值得深思。
2、教師“包”的太多,“生本思想”無滲透
在入職以來,對于課堂教學這一塊,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很困惑,就是每節課上下來自己都很疲憊,總覺得內容怎么講也講不完,講到滿頭大汗,學生卻收獲甚微,今天聽了師傅一針見血的指正,我才恍然大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沒有做到“放手”,整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都是在我的設計中來回答問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比如說在初讀環節,我領著學生一句一句的讀課文,邊讀邊正音,然后再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叫不準的字。其實到一年級下期,完全不需要老師一句一句帶著讀,可以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找一找或者說一說難讀的字該怎么去讀,或是指生讀,其他小朋友來挑錯,孩子通過動腦思考后把音讀準完全要比教師直接領著讀效果顯著。再比如:在講“青”字時,通過青蛙穿了綠衣服來引出“青”字這一環節,為了讓孩子理解“青”也可以表示綠色,我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給出的詞語“青草”來提問,如“草是什么顏色的啊?(綠色,綠色的草,所以我們也可以說是青草),”這樣通過提問引發孩子思考,最終學生就明白了青字的意思。通過這節課,讓我深刻意識到“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更多時候老師要學會放手、大膽放手,把課堂還給孩子,更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遠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3、合并教學環節,有效安排教學時間
每堂課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本節課的課時目標來展開的。我們時常會感受到在課上時間很緊湊,有些教學環節還沒有完全落實好,就會為了趕進度而匆匆過渡到下一環節,這樣的課堂,不會起到好的教學成果,反而哪一環節都沒有做好。所以在做教學設計時,與教學目標無關的環節完全可以省掉,不要浪費時間,對于可以同時進行的環節,我們可以合并,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把每個環節的任務落到實處,就不會再出現時間到了,教學內容還沒有講完的情況。
比如:在指導書寫“青”這個字時,我先讓孩子猜筆順,在桌子上書空,接著跟著大屏幕書寫,然后學生齊說筆順并給青字組詞,這個環節過后,我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邊強調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得位置邊說筆順,其實,孩子在桌子上書寫這一環節的設計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桌子上沒有田字格,就算寫了,孩子依然不知道筆順在田字格的方位,不但沒有接近教學目標反而占據了較多時間。其實完全可以將這兩個過程合并,如:“你覺得這個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寫才能更漂亮呢?你來教老師寫一寫,其他小朋友聽聽對不對!边@樣叫學生教老師寫,既能考擦孩子筆順的掌握情況,又能促進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青”每一筆在田字格中得方位,其他小朋友在聽和糾正的過程中也把筆順和書寫要領掌握了,一舉兩得,節省了教學時間。
4、教學設計實施,但落實不到位
整堂課還有一個突出的缺點,那就是我再某一環節的完成時,提出的要求沒有落實到位,孩子并不能扎實的掌握基礎知識。比如在“青”字的書寫這一塊,關于書寫的要領強調的很到位,但讓孩子落實到本子上進行書寫的時候,就沒有深入執行了。我僅僅叫孩子描紅一個,補全一個,然后同桌之間互評,這個字就算講完了。孩子在書寫上依然沒有牢固的掌握,我們老師可以事先讓孩子準備好練習本夾在語文書里,然后邊出示邊強調,滲透到筆順之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筆落在田字格的哪個位置,剩下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書寫,再讓同桌間相互評一評,覺得同桌哪個字寫的好給他圈出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把生字寫好。
還是那句話,提出了問題,就要圍繞著教學目標去實施,而實施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落實,這樣才能逐步的實現教學目標。
5、筆順教學落實不到位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是重要任務,但寫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字的筆順要牢記。但回顧整節課,我并沒有把筆順作為強調的重點,只是讓孩子簡單了寫了兩遍,其實最好可以寫到黑板上,加深學生的印象
6、要做學生的“引路者”而不是“主導者”
在語文教學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吁,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成長的引路人,而不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口說容易,但真正做到卻很難。我們往往都會擔心學生學不會,就要面面俱到,什么知識都毫無保留的直接告知學生,其實,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低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些時候他們可以做到,只需要老師及時的引導,而我們不能永遠的做學生的那根丟不掉的“拐杖”。
縱觀整節課,大問題不少,小問題還有很多,比如: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教師的課上壓力,保證教學進程。超出孩子能力或可接受范圍的知識,可以適當地避免出現,不要主觀的增加教學任務,給孩子造成知識上的混淆......這些都值得我去深深的反思和不斷改進。最后,我想說:其實新老師雖然“新”,但是“新”確實一把雙刃劍,我們年輕,可以更容易的走近學生,也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喜歡和信服。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一句話:“星星就是窮人的珍珠,只有擁有滿天繁星的教師才能為學生送去點點光明!碑斎,經歷了近半年多的磨礪,我深知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不斷地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實踐充實自己,用“吸收和借鑒他人的優秀教學成果”來不斷地提升自己。雖然我現在學到的僅僅是教學工作的基本,但未來依然會堅定不移的走好每一步,讓腳下的路更遠、更長。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5
《小青蛙》是一首生動有趣的兒歌,通過兒歌創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識字情景與不同偏旁組合能夠形成新的漢字。讓學生初步感受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構字特點。同時,這首兒歌節奏鮮明,內容生動有趣,既是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能讓學生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懂得保護青蛙,滲透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的基礎上進行檢查指導,交流識字方法和書寫要領。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將兒歌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和韻味語感。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有“青”字加上不同偏旁組成的一組形聲字,在比較中發現這組形聲字特點,從而初步了解形聲字最重要的構字方法。
在課堂上,我帶領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這一生動有趣的環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觀察和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從課堂的教學效果來看,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發現了這組漢字,在讀音上的相似點,又發現了字形上的異同點,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較字義的不同,孩子們發現了漢字的偏旁與字義之間的聯系。對于形聲字的初步了解,已經水到渠成,就這樣本課的重難點成功突破。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6
《小青蛙》是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識字教學的一首兒歌。兒歌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講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領,號召大家要愛護小青蛙。在本課中,“清、情、晴、請”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作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
深入反思本節課,我要反思以下幾點:
1.導入新課時采用猜謎語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了解了"青"的意思,為使用"形聲字識字法"進行識字做好鋪墊。
2.能夠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在讀文識字中抓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字形與字義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3.本文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同學比讀等多種形式,達到了讓學生感悟語文內容,感知形聲字特點的效果。
不足之處有:
1.識字教學不夠扎實。本單元是識字教學,應該以識字為主,但是在這節課上,我過份地追求環節完整,導致不夠突出,沒有突破。本節課的識字方法應該是隨文識字,把生字放在句子中理解和記憶是最簡單有效的,但是我卻忽略了這一點,把讀文和識字分開了,在識字時讓學生自由發揮,說出自己對字的理解,和課文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和兒歌內容完美融合。
2.拓展環節的.內容不太恰當。我拓展的內容是有關青蛙的兩首兒歌,和課文內容有重復嫌疑,沒有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反而覺得有些感受疲勞。應該拓展一些形聲字的識兼律、方法等內容,比如:把自己學過的或者認識的形聲字歸納一下,找找其中的規律;試著再積累一些“青”字族的字,看看它們的讀音和含義有什么特點。這樣就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鞏固,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識字興趣。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7
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讀起來節奏明快,音韻和諧。兒歌講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領,號召大家要愛護小青蛙。課文中的“清、情、請、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作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同時體現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課文將字族文識字寓于兒歌之中,通過讀文識字,能有效避免學習形聲字的枯燥。將字與文融合在一起,不斷鞏固青字族中各字的音形義,既有利于讀文識字,也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展。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發現并區別形近字。
(1)圈字,認讀,讓學生在動筆中聚焦“晴、睛、情、請”便于學生發現它們讀音上、字形上的相似和細微區別之處。
(2)創設游戲課堂,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游戲中創設學生與生字反復見面的機會。給生字作自我介紹,既鞏固了生字讀音,又揭示了生字的形旁表義的特點。
(3)增設問答環節,體會形近字聯系。通過問答讀,進一步引導學生鞏固生字的偏旁和字義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音、形、義”的聯系。
2.拓展延伸,體會情感。青蛙是益蟲,保護禾苗吃害蟲。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有益的動物,通過列舉、講解等體會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
二、成功之處
1.謎語導入,激發學習熱情。由于上學期我們學過兒童詩《青蛙寫詩》,所以本節課,我就以謎語的形式導入,然后以繪畫的形式揭開謎底,孩子們的關注力瞬間就集中起來了,一首《快樂的`小青蛙》,就引起了孩子們更高的學習興趣,文章的內容淺顯易懂,經過前面的學習,簡單的一個問題,就已經把課文內容講授完畢。
2.閱讀方式多樣化。用多種方法讀文比賽,讓孩子們的學習不再枯燥,整節課的節奏很歡快,孩子們的學習接受能力也比較好!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8
音樂游戲活動《小青蛙》,旨在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感受青蛙的本領,它們會跳、會呱呱地唱歌、會捉害蟲、會游泳等。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缎∏嗤堋愤@首歌曲活潑、輕快,歌詞朗朗上口。我以青蛙捉害蟲的圖片做為導入,讓幼兒學青蛙跳,在他們跳的`時候,我播放了歌曲伴奏,并有節奏地念歌詞。這樣,幼兒就在跳的過程中接觸到歌詞,也感受到了歌曲活潑、輕快的旋律,為接下來學唱歌曲、進行游戲做好鋪墊。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
1.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
2.教師和幼兒之間有很好的互動。
3.整個活動以情境貫穿,幼兒融入角色。
當然活動也有不足之處:
1.在學唱歌曲時,圖譜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幼兒記憶不深。
2.游戲《小青蛙捉害蟲》,幼兒扮演的小青蛙只顧著捉害蟲,卻忘記了應該跳著去捉。
因此,在以后的活動中,我也會注意教具及幼兒學唱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圖譜等教具,爭取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9
一、激趣導入,已猜謎語的形式進入文中
上課前與學生進行談話并引出謎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我又讓學生觀察,并說出你發現了什么?之后我總結書寫方法,并讓學生書寫而后再讓學生來評價,來鼓勵學生愛上寫字。
二、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自讀兒歌圈出文中帶有“青”的生字。
2、出示這些字:“清、情、請、晴、睛”,引導學生認讀,后隨文進行識記這些字的意思引導學生觀察,找出異同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初步識記;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的方法加強鞏固。如:讀文中的句子隨文識記,聯系句子的意思識記,組個詞再造個句識記,初步讓學生明白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
此時如果我能及時引導學生給生字作自我介紹去識記,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點水,照老師這樣把生字介紹給同桌聽,用不同方法反復與這些字打交道,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三、游戲鞏固檢測生字
采用挑戰過關(認讀生字)如:送字寶寶回家、編問答歌,同時本課我先用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用“游戲”加以檢測,更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動力和興趣。
此時如果我能讓學生到黑板上操作,相信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到新奇,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動手環節,同時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為整堂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四、反思中改進
1、教學思路還需進一步規劃明確,教學設計需進一步完善。如:在講述青的好朋友時,我若能采用“自我介紹”的游戲及時引導學生給生字作自我介紹去識記,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點水,照老師這樣把生字介紹給同桌聽,用不同方法反復與這些字打交道,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2、對文本解讀不夠深入,備課沒有精備,沒有充分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只一味想著讓課堂有趣,一味追求多樣化游戲來吸引學生,使課堂變得空洞。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備課,做到不僅備教材還更要備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明確理清教學思路,課堂上全面關注每一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力求讓自己盡快進入優秀教師的行列。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10
《小青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語言優美、極富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課文中“清、情、請、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作為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同時體現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1.“要我學”“和“我要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在《小青蛙》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讓學生達到后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整堂課以“趣”字貫穿始終。因此,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為了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注重的是學法的.重點指導。我設計本課時本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活動作為教學重點,以情感為基礎,以識字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同時采用歸類識字、字謎識字、看圖識字、組詞識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識字,能主動識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并有意識地將識字教學引向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多留心,隨時在生活中識字認字。
2.不足之處: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文本挖掘的深度不夠,拓展不夠,如重點詞語“游來游去”可以讓學生模仿此形式說詞語。學生朗讀不充足。
3.改進措施:如果這堂課可以重上,我會在文中找答案,教他們要學會帶著問題有目的的閱讀課文,同時讀的時候找出每句話的重點字詞如“兩個、游來游去、跳來跳去”等來理解課文,把握課文重點,并通過課文配的插圖或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給他們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 11
前幾天,聽了xx特殊學校老師的《小青蛙》一課,讓我感慨頗多。
這節課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磳W生們的課堂表現,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每一個環節我們也都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這些學生豐富知識的儲備和較強的接受能力。
從上課之初學生展示資料到課堂問題的回答再到最后的拓展延伸,這些聾啞學生的反應幾乎出乎我們所有老師的意料。因為他們基本都能比較準確的發音,能快速的聽請老師的問題并準確回答,對于一些在我們講課通常不敢涉及的問題他們都能接受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比如兩棲動物,生物鏈,生態平衡等等。
自從課改以來,我們一直倡導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對普通學校對正常孩子來說還有困難,所以一段時間以來我甚至錯誤地認為在特殊學校搞課堂改革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今天,我聽了小青蛙一課之后我再次感覺到自己對弱智教育的不了解、不深入。我在想我們的學生和正常孩子相比確實有著天壤之別,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和同是聾啞的孩子和同等弱智的孩子相比我們還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原因何在呢?我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讓我們的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學會學習呢?我認為最重要的莫過于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大膽放手,耐心引導。
其實,向所有的老師一樣,我們更愿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能夠自主學習。但很多時候因為我們的學生知識儲備不足,再加上一直以來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了我們以前老師講學生聽的上課方式。所以在我們不斷改革的課堂當中,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我們提出的問題學生不理解,學生的討論基本流于形式,我們的課堂教學師生俱疲、勞而無功。于是,我們感覺我們一時半會兒的不可能做出成績,因為缺漏太多,一時難以修復。另外我們還怕搞課改學生學不到東西我們難以給家長交代,不如還是按部就班,穩中求勝。就像在聽課時我們所討論的`,如果我們給學生講生物鏈和生態平衡,要讓他們能輕松地接受這些知識,我們絕對需要惡補,補充很多更基礎的東西,甚至可能要追根溯源。很多時候在這諸多的困難面前,我們沒有了足夠的膽量也沒有足夠的耐心,毫無疑問的我們的課改也沒有多少成績可言。
其次,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我們的學生因為殘疾的緣故,他們的生活圈子很小基本上只局限于家庭和學校,與社會接觸也少。再加上語言和智力的障礙他們也很難從外界獲得知識和信息。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渠道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引導他們多看電視新聞,多讀書看報,教育他們多與人交流,有機會多帶他們到社會上去體驗。真正體驗過的要比書上看的聽人說的印象深得多。我不知一次地說過我的一個夢:有一次我和同學聊天,同學說她去了香港。于是幾天后的一個晚上我做夢前往。意識里是坐飛機的,但飛機具體是什么樣子沒看見,而夢中的香港呢,也不過是一些高樓大廈,當然還不合時宜地看見了一些破磚爛瓦。其實我所夢的哪里是香港,不過是我所熟悉的地方罷了。我開玩笑說,因為我沒有真正見過飛機沒到過香港所以我做夢都做不出來。相同的,學生們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對外界就全然不知。所以,要想讓學生們多一些知識,多一些閱歷,我們就應該讓他們走出去,讓他們和社會接軌。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真正融入主流社會。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版四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11
部編版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3-16
部編版教學反思04-18
部編版教學反思04-18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4-04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通用08-22
部編版小學語文下冊教學計劃09-19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8《靜夜思》教學反思04-24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棉花姑娘教學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