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烏鴉喝水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里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我覺得這一環節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1、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狀態,促進了學生主動發展。
本課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就是“瓶子里的水為什么會漸漸升高?”因此,我就以此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在實驗中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2、開發了語文教學的多種功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實驗中,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觀察的同時,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一個一個”、“漸漸”的意思,強化了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學生在觀察瓶中水的變化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在這一情景中,讓學生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主動精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說說你還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么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只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時,我先請學生自讀,然后讓他們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孩子們很自然地說:“這是一只聰明的烏鴉。”好!要的就是你們這句話,我心里暗暗想著。“哦?是嗎?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這只烏鴉很聰明呢?”
生:“它把小石子丟進了瓶子里,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我知道了,你是想說它想的辦法十分不錯,對嗎?”
(學生肯定地點了點頭。)
師(皺眉):“可我覺得這只烏鴉有個地方卻好像不太聰明,你們瞧,它都是撿小石子放進瓶子,我想如果能找些大石子不是更快能喝,有許多地方都冒出了一雙雙小手。
生1:“不,如果撿大一些的石頭,大石頭很重,沉到瓶底的時候可能會把瓶子打碎的,那樣一來就喝不到水了。”
生2:“那個瓶子的口很小,大石子就卡在瓶口進不去。”
聽,孩子們的回答多么有道理啊!這些答案有些甚至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常覺得只有中高段的課文才有許多耐人尋味的妙語佳詞,想不到在這篇課文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字在孩子們口中變得可究可探起來。聽了孩子們這一個個回答,我忍不住笑著說:“看來這只烏鴉的聰明還不僅僅因為它想出了這么一個好辦法,就連挑選石頭的時候,它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學生們都紛紛點頭,從他們的笑臉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份說服我的喜悅。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對這只小小烏鴉的了解并不僅僅是停留在了表面。
課上到這兒,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們感受烏鴉聰明的同時發散他們的思維了,于是我請學生們說說“你會用什么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1:“我會把瓶子打碎,一些大的碎玻璃中還會留下一些水的,我就可以喝這些水了。” 生2:“我會去找一根別人丟掉的吸管,把它伸到瓶子里去喝。”
生3:“我會用我的尖嘴在玻璃瓶的下面啄一個小洞,讓里面的水流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喝了。”
…… 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能。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2
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反思(2)。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不使用傳統教學中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讓學生自主發現水位的變化,在變化中離家“漸漸”的意思。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年級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自主學習。在烏鴉喝水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力“怎樣才能喝著水”。讓學生講《第二次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想法。
在字詞學習環節,讓學生自主結合拼音認讀生字。通過小老師認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等活動鞏固字詞的認讀。將字詞放入課文段落中再次認讀。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語,糾正字音。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3
一、創設寬松環境,鼓勵學生大膽求異。
《烏鴉喝水》一文,在教學生字時,我啟發學生:“我們學習了很多識機記生字的方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用部首、熟字編謎語、兒歌等,請你看看今天這些字用什么方法記比較合適?”
(學生思考片刻后,紛紛舉手。)
有的說:小鳥的“鳥”去掉一點就是“烏”,烏鴉是黑的,看不見眼睛,就像一只沒有眼睛的鳥。”
有的說:烏鴉的“鴉”,右邊是個鳥字邊,因為烏鴉是一種鳥,左邊是牙,讀音和“鴉”差不多,只是聲調不一樣。
有的說:我請大家猜個謎語“瓦片層層并一起”。
有的說:“法”在我們數學中學過,“減法”的“法”。
………
學生們紛紛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好辦法,我重點引導他們識記了“喝”和“渴”: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中有兩個長得特別像,你們說是誰?
生:是“喝”和“渴”。
師;是的,我們怎么來記住它們呢?
生:我用偏旁來記,“喝”是口字旁,因為要用口喝水;“渴”是三點水,因為口渴的時候很想喝水。
師:你的辦法很好,大家能不能編個兒歌,這樣記得更牢一些。
生:喝水要用口(口字旁),渴了要喝水(三點水)。
反思:教學打破以往的讓學生單一的認讀來識記生字的方法,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識字方法,創設民主、寬松的識字環境,選擇“自己喜歡的又最容易記住生字”的方法,這樣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識字過程中,學生積極性得到很大的調動,說出了許多與眾不同但又有效的識字方法。
二、循序漸進,引導理解和運用詞語。
在理解“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這句話時,我是這樣做的:
生:老師,我想知道什么是“漸漸升高“?
師:這個同學問題問得很好,誰來幫助他?
生:“漸漸升高“就是升得很慢。
師:可以把“漸漸升高“換成一個什么詞?
生:可以換成“慢慢”
生:可以換成“一點點”
(學生嘗試朗讀換位后的句子)
師:通過讀你們一定明白了“漸漸升高”的意思。老師來考考你們,請你們漸漸從凳子上站起來。
(學生嘗試做一做)
師:你們為什么這樣做?
生:因為漸漸站起來就是慢慢站起來。
師:你還能用“漸漸”說一句話嗎?
生:紅旗漸漸升起來了。
生:天氣漸漸冷起來了。
生:風漸漸大起來了。
反思:在理解“漸漸”的意思時,如果教師直接就告訴學生:“漸漸”就是慢慢的意思,學生對詞語的感悟也許就只能停留在字表面上,不夠深刻。在這一片段中,教師是逐步啟發學生,先是從學生感悟中說說詞的意思,也許學生并不能把心里想法說得很準,這時,老師就讓他們用換詞的方法來理解,用淺顯易懂的詞語來解釋新詞的意思。這種理解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學生容易接受。接著讓學生親自體驗“漸漸放下來”,通過實踐,既檢驗了學生掌握的情況,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最后讓學生用“漸漸”說一句話,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掌握了詞語的運用。此設計符合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
三、拓展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在課文結束部分,圍繞“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該怎么辦?”設置了這樣的環節:
師:同學們都覺得烏鴉很聰明,能夠想出這么好的辦法,假如烏鴉的旁邊沒有小石子,你該怎么辦?
生:烏鴉可以找一根吸管,把水吸上來。
生:烏鴉可以找一個碗,把水倒出來喝。
生:烏鴉可以請他的好朋友幫忙,把水拿起來給他喝。
師:看來,同學們的辦法比烏鴉還聰明。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只要動一動腦筋,這就想出辦法來。
反思:這個案例充分發揮了教材的優勢,借助課文,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創造想像的空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閱讀,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4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我們都知道烏鴉是又黑又丑的鳥,而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5》中的《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卻對烏鴉贊美有加。教學玩這篇課文后,覺得有所感悟,所以把《烏鴉喝水》的一些教學片段及教學反思摘錄如下:
一、《烏鴉喝水》的教學片段
師:我們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把瓶里的水升高呢?
生積極討論、交流。
生:再給瓶子里加水。
生:把瓶子斜過來就行了。
師:有一只烏鴉飛了很多地方,怎么也找不到水喝,這一天,它發現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你能幫它喝到嗎?
生:我幫它把瓶子斜過來,讓它能喝著水。
生: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
師:可是那兒沒有一個人呀!咋辦?
生積極思考、相互啟發。
生:向瓶子里扔小石塊。
生:這是一個好主意!
師見時機已經基本成熟,立即下發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塊。
生(興致勃勃)主動進行實驗。(四人小組)
生:扔下一粒石子,瓶子里的水便高了。
生:(驚異地)扔下一粒石子,怎么不見水漲高呢?
生:“喲,水真的升高了!
師: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究竟漲高了沒有?
生繼續進行扔石子的小實驗。
生:是漲高了,只那么一點點。
師:一直往瓶子里投石子,會怎么樣?
生(興趣濃烈)接著實驗。
生:這樣投下去,瓶子里的水會不斷升高。
生:瓶子里的水會隨著石子的增多而變化。
生:即使向河里扔石塊,河水也會升高。
生:所以每年汛期來臨前,有關部門總會疏通河道,緩解水流。
生:這樣,烏鴉可以喝足了水。
二、《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以上摘錄的《烏鴉喝水》的教學案例,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詮釋。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已經真正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
從小孩子們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可以窺見到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科學的探究方法得到培養,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續。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鍛煉、培養、提高。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時,講解是多余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因此,探究性學習需要關注過程,但決不是意味著拋棄探究的結果、結論。它需要結果、結論,還在于結果、結論將是我們今后探究性學習的“載體”,是我們進一步探究的前提或基礎。這才是探究性學習的“本真”。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5
我上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語文一年級下冊《19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烏、鴉、喝、渴、瓶、石、辦、法、漸9個生字;會寫石、辦、法三個字;2、正確朗讀課文;3、運用“辦法”“漸漸”說話。
識字對于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使學生學得快,就要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么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通過觀看烏鴉的外形,形象地記憶“烏鴉”,再由“烏”“鳥”兩個字的對比以及對“烏”的擴詞加深學生理解記憶,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教學生字,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識字過程中,讓學生拼讀石和法,強調這兩個易讀錯的字,引起學生對讀音的重視; 通過識記偏旁,對比學習喝和渴字,加深學生對字形和字義的理解運用;利用組詞、兒歌、猜謎、實驗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理解識記瓶、辦法、石、漸,賦予生字以“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充分掌握字的音、形、義。在孩子們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運用就不在困難了。所以孩子們說出了許多精彩的句子。
我這節課有一些優點,但同樣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上課的時間沒有沒有均衡的分配,導致在最后一環節學生練習寫生字時的時間
不夠。 2.語言運用的時候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因此效果有點不明顯。
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6
導入課文時說看聰明的烏鴉怎樣喝到瓶子里的水,這時有同學舉手說他背過課文了。因為上一篇課文要求背誦,并且挨個檢查了,這一篇也要求背誦,所以有些人就早開始行動了。
那就改變一下,先不認讀生字了,直接讀課文吧。課文讀得很順利,故事情節也很快就清楚了。好在我早有準備,從網上找的三個課件該出場了。第一個比較全,有動畫加課文朗讀、字詞、練習等,第二個是演示烏鴉喝到水的過程,第三個是假如瓶子的旁邊沒有石子怎么辦。
看完前兩個動畫后讓同學們思考討論: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討論的氣氛很熱烈,有的在討論的過程中就迫不及待地舉手了。
討論的結果主要有三種方法:
1、 先在地上挖個洞,把水倒進洞里后再喝。
2、 從別的地方找小石子來放到瓶子里。
3、 把瓶子的口打碎(但不能讓水流出來)再喝。
有一部分同學沒有認同第一種辦法,我同意這種方法,但分析說一是會滲到土里一部分水,再就是會把水弄臟。第二種辦法幾乎都同意。有一部分同學都想到了第三種方法,還想出了打碎瓶口的好幾種辦法。
接著演示第三個動畫,是烏鴉從別的地方銜來許多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里,但還喝不到水,最后它叼來一根吸管放到瓶子里痛快地喝起水來。
這些動畫確實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并沒有多講什么,但我想他們一定理解了烏鴉喝水的方法,甚至還想出了別的辦法。
愿我們的學生能象烏鴉一樣,不管遇到怎樣的瓶子,都能想辦法喝到里面的水。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認識“烏,鴉”等9個字。會寫“找、許”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句子。
3、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和耐心的道理
教學重點:
認字,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課件,瓶子,小石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測
師:今天的我們還是要繼續來學習《烏鴉喝水》這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呀? 大家想見到它嗎?不過烏鴉說了,要大家通過它的考驗才出來根大家見面。大家愿意接受挑戰嗎?
1、開火車讀字卡
2、找朋友游戲(連字成詞,課件出示)
烏鴉 渴望 花瓶 石頭 辦法 漸漸
二、講讀課文
(一)第一段
1、理解“到處”
師:大家真棒,把生字詞都記住了,所以老師就把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烏鴉請出來了。大家請看―――(課件出示圖片)
這只烏鴉長得怎么樣?(不好看,但是頭腦很好。)
故事是這樣的―――(課件出示烏鴉找水喝的動畫)
師:大家仔細看,誰在哪里干什么?
課件出示句子: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你們覺得這只烏鴉有多渴呢?它找水容易嗎?自己再讀一讀這句。
你是哪里知道的呢?(從“到處”這個詞。)
“到處”是什么意思?
2、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第1句
(3)再齊讀
3、第一自然段第2句 (語文 課堂網)
師:烏鴉又飛呀、找呀,終于,它看見了――(課件出示有水的瓶子)
(2)齊讀
6、齊讀第一段(課件出示)
(二)第二段
師:怎么辦呢?烏鴉想出辦法來了沒有?它是怎么想到的?
課件出示第二段。
(1)男生讀。(第二段)
師:烏鴉是怎么相處辦法來的?
說明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信心觀察,愛動腦筋的烏鴉)
馬上考考大家是不是和烏鴉一樣細心。
(2)女生讀。(缺“許多”“小”的句子。)
師:這兩句話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兩句話意思一樣嗎?請大家自己再讀一遍
(4)“許多”和“小”能不能去掉?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看看烏鴉想到的辦法是什么。
(5)聯系第三自然段
師:烏鴉想到
反思:
等待總是漫長,結果無論如何都要欣然接受。過則改之,盡管可能需要花點時間;無則加冕,無論時間多長!
這次課,課前課后都得到很多老師的幫助,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不記名,一并感謝。
反思如下:
1、目標設定與達成
盡管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設為教學目標之一,但教學的過程還是發現學生朗讀得并不算流利,連齊讀都會出現兩種聲音。指導背誦一項更未體現。情感態度的體會果真只是流于“體會”,缺少生活實際的聯系。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但我在這方面還是很欠缺的,甚至錯失良機。哪怕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點印象也是好的,很可惜,浪費了。
2、內容與形式
這節課容量太大,導致教學過程顯得很趕。備課時考慮了很多,很難取舍,反而有點過猶不及了。這么多東西,學生都能學到嗎?然而形式又單一,學生到后半段顯出疲勞的樣子了。而我并沒有預設緩解疲勞的環節。
3、規范的養成
內容是多,但很多可以節省下來的時間就在平時的壞習慣里溜走了。有好習慣才有高效率,還要繼續努力!
4、語言
我自己也覺得自己說得多了,因為說話不夠簡潔。另外,不自覺地使用了一些低年級學生難以理解的話語。簡潔、兒童化語言,繼續努力。
5、重點字詞理解
備課時的不審慎以及教學當下的疏忽導致對學生造的有關“漸漸”的句子出現失誤,也可以說時我本身對“漸漸”一詞理解的失誤。
6、板書
似乎有了課件就忘了板書,其實一些字既不會花費很多時間,卻可以使學生的印象更深刻。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8
烏鴉喝水,故事很簡單,但轉而變成科學活動之后,卻讓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從一開始內容的選擇,到后來的制定,再到環節的,可以說是、蛻變的過程。
是教材的理解與挖掘:如何從數學角度挖掘有價值的東西成了活動的步,體積、空間、容積等知識點,但適合中班幼兒的最初的感知和形象的理解,操作活動貫穿,孩子或借助操作的或合作地讓孩子觀察、感知、理解物體體積與所占空間之間的關系。
是環節的設置與安排,試教時我讓幼兒直接用果凍盒測量不同物體的體積,然后制作記錄表,總結規律,一來誤差比,果凍盒是圓性的、板栗、冬棗之類的食物的形狀不規則的,加大了測量的難度,重新思路,將烏鴉喝水游戲前置,由烏鴉喝水引發孩子們的興趣,在看一看、比一比、扔一扔的過程中,建構和整合已經驗,并借助水載體,地減小了操作的誤差,最后再給烏鴉送禮物游戲,將前面整合的經驗遷移到中,由觀察、到操作、到運用逐漸遞進的過程。
是科學活動語言的組織,科學活動的特點是嚴謹與縝密,教師的語言非常的精煉與簡潔,試教下來,孩子的操作情況與預設有的差別,我的指令發不精確,孩子的去操作,后來仔細的斟酌每個環節中的每一句話,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盡量讓語言通俗、簡練、,就像之后的操作活動,強調與了最快之后,孩子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
可以說教案在的修正,思路也在地在開闊,活動還有遺憾的地方,取與舍之間東西都了提升,這是孩子能體驗的,更是執教者的我所收獲的!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于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為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著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于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問題一:兩種課堂結構的反差
片段一
師:同學們,你們的生字識記能力非常強面老師想考考你們的朗讀水平。(出示幻燈片一)誰會讀這句話?
生:(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師:(出示烏鴉頭飾)誰來表演這只到處找水喝的烏鴉?
生:(戴頭飾,做小鳥飛動作。)
師:同學們,這只烏鴉為了找水喝到處飛,飛過高山,飛過大海,飛過平原,最后才找到水。同學們,你們看見了嗎?這就叫“到處”。哪個同學再來讀一讀這句話,要能讀出焦急的心情。(生再讀句子)
(后面的教學環節,基本上是按“教師出示句子,學生朗讀表演”的程序進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體會朗讀,一問一答,按部就班,整個課堂有條不紊,環環相扣。)
片段二
師:同學們,這是個童話故事。剛才我們讀了課文,你最喜歡讀哪個句子?你覺得哪句話寫得最有意思?
生:(積極、興奮)我最喜歡讀“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句話。
師:還有哪些同學也喜歡讀這句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教師隨機出示幻燈片)
師:同學們,這句話很長,讀好它不容易。你們幫老師想想,怎樣才能把這句話讀得更好呢?
生1:“一個—個”要讀慢,一點,讀輕—點,要讀出感情。如果讀得太重,那么小石子就會把瓶子砸破,所以要“小心”一點讀。
師:你說得太有道理了,看來你是我的小老師。來,你給大家示范瀆一讀。(生瀆)
師:同學們,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讀得有重有輕,有快有慢,這就叫有感情地讀。
生2:我覺得“漸漸”要讀得慢一點,因為水升得不快。
師:看來你瀆懂了“漸漸”—詞的意思,你能結合動作表演朗讀嗎?
生3:我覺得“烏鴉就喝著水了”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師:是啊,讀課文時,還要注意讀出人物的心情。看來,同學們對朗讀還真有研究。現在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讀。
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讀:找朋友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表演讀等。)
師:有哪位學生自告奮勇到臺前來讀一讀? (生比賽朗讀)
師:(出示教具:瓶子、小石子)誰能把烏鴉喝水的過程演示給大家看?
生:(演示實驗,另一學生配合解說。)
反思:
片段一的教學。教師過多地闡述我對文本的理解 在教師的強力牽引下,學生的回答也是言不由衷,出于迎合教師串講串問表現過多,課文內容分析過細,明顯忽略了學生對文本的感受。
片段二的教學,教師盡力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表現為:尊重了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的權利,學生合作學習,學習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
片段一采用的是線型結構設計。這種設計的弊端是: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指向,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片段二采用的是板狀結構設計。每一環節教師均給學生留有足夠大的選擇空間,因此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板狀結構的課堂設計在流程上具有多變性和不確定性,課堂教學因而顯得多姿多彩;一問多答,討論式、研究式、合作式等學習方式多樣化,氣氛熱烈;課堂上,學生入情入境,各有所思,各有所悟
問題二:“教教材”還是“用教材”
片段一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你們覺得這是只怎樣的烏鴉?
生:我覺得烏鴉很聰明,很會想辦法。
師:你也很聰明,概括得很好 (板書:聰明)
生:烏鴉碰到困難不放棄,值得我們學習。
師:是啊。烏鴉知難而上,肯動腦筋(板書:肯動腦筋)。
生:我覺得烏鴉很了起,很有智慧。
師:同學們,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還能用什么辦法喝到水呢?
生:用嘴啄破瓶子,再喝水。
生:小翅膀抱起瓶子來喝。
生:把瓶子踢倒再喝。
生:用吸管插進去再喝。
生:請大象和小動物來幫忙。
師:同學們想的辦法都不錯。回家后,請大家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你的朋友或父母聽,好不好?(下課)
片段二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休想對烏鴉說些什么呢?(師戴頭飾,飛到學生中間 )
生:烏鴉,你是—只聰明的小鳥,我要向你學習。
生:烏鴉,你很了不起,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喝水。
生:烏鴉,我要給你發一朵小紅花,然后給你打上一百分。
師:看來同學們是喜歡上這只烏鴉了。老師也寫了一首兒歌來贊美它。
(出示幻燈片:烏鴉烏鴉本領大,肯動腦筋想辦法,—個—個石子放,困難再大也不怕。)
(生拍手朗讀兒歌)
師:老師相信同學們一定可以寫出更好的兒歌。當然,你如果愿意的話,還可以兒歌編成一首歌曲呢!(生自編自唱)
師:今天,江老師有兩份禮物要送給大家。誰想當科學家? (部分學生先舉手)誰想當文學家? (另—部分學生舉手)我把“題一”和“題二”作為禮物送給想當文學家的同學,把“題二”送給想當科學家的同學。
[附題一]“編一編”——“有一天,烏鴉又口渴了,到處找喝。看見前面有一口小井,烏鴉飛了過去,可是井太深,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井里,結果……”請你想象結果,并把它寫成故事。
[附題二]請你課外閱讀一個關于烏鴉的故事,下次舉行讀書匯報會時匯報。
[附題三]當瓶子里的水少于一半時,放石辦的辦法還能喝到水嗎?請你動手試一試。
反思:
片段一的教學設計,教師結合文本雖然作了適當的拓展,學生思維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但深度和廣度還是不夠的。尤其是在課外練習的設計上,表現得比較平淡和蒼白,有草草收場之感。
片段二,教師就贊美烏鴉這一環節設計了“編兒歌、唱兒歌”等環節。學生通過自編自唱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感受,而且將語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實現了知識、能力、情感的重新建構。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閱讀與理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文本的超越。在練習的設計上,新穎獨特有個性,大膽開放有創新。通過實驗操作,培養了學生運用科學的態度分析事理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實踐的科學求真精神。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0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透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媽媽的孝敬。聯想到品德與生活中“小烏鴉愛媽媽”的兒歌,也便使孩子在簡單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又透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習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帶給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于被動理解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出:
“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時,講解是剩余的,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樣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貼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不少問題和不足: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扎實;而給生字找朋友的時間又太多,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后的拓展沒能完成。第二、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第三、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為底年級的寫字教學必須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1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知道烏鴉用什么方法(怎樣)喝到水的。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來解決。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烏鴉、喝水、口渴、到處、看見、瓶子、怎么辦、找”等詞語。區別“渴、喝”的字形和字義,會用“看見”練習說話。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法特點】
1、從課后的`訓練題入手,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在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后,就用課后的訓練題1揭示教學目標,重點學習課文第二、四小節。
2、把字、詞、句的理解與有感情朗讀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理解,指導朗讀,讀出語氣。做到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讀,在讀中加深理解。
3、有目的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難點,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加強訓練。
4、背誦課文的訓練層次清楚。從看投影背誦到看板書的詞語背誦到獨立背誦,由形象到抽象;從一節一節背誦到全體背誦,由個別到全體。這樣訓練扎實到位。
【課時安排】
本課建議安排三教時。
【教學主要步驟】
一、看圖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投影片,問:圖上畫了什么鳥?
2、教學生字“烏鴉”。
3、烏鴉要干什么?教學生字“喝”。
⑴ “喝”為什么是口字旁?
⑵ 右下部分看筆順指導書空。
3、 齊讀課題。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學生提出的問題聽課文錄音。
2、讀課文:
⑴ 自由輕聲讀;
⑵ 給每小節編號;
⑶ 指名讀,每人讀一節,正音。
3、烏鴉喝到水了嗎?
三、教學第一節:
1、指名讀。思考:烏鴉為什么到處找水?
2、教學生字“渴”。
⑴ 讀準字音;
⑵ 為什么是“氵”旁?
⑶ 讀卡片,分清“渴”和“喝”。
3、輕聲讀第一句。問:烏鴉口渴得怎么樣?從哪個詞看烏鴉口非常渴?
4、教學生字“找”。
⑴ 讀準翹舌音;
⑵ 誰找什么?
5、指導讀第一節。小結。
四、教學第二至四節:
1、出示投影片。(書上圖1和圖3)
⑴ 問:烏鴉到處找水,找到了嗎?喝著了嗎?
⑵ 師:瓶子里有水,烏鴉開始為什么喝不著?后來,它想了什么辦法才喝到水的呢?(不要回答。)
2、課文哪一節寫烏鴉找到了水卻沒喝著?學第二節。
⑴ 聽錄音,看第二節,有幾句話?
⑵ 指名每人讀一句,思考:哪一句寫烏鴉找到了水?
⑶ 出示第一句。
①教學生字“瓶”,讀準后鼻音;
②烏鴉找到了水,心情怎么樣?它會想些什么?
③朗讀第一句,讀出高興的語氣。
⑷ 指名讀第二句。
①問:烏鴉喝到水了嗎?
②邊讀邊思考:瓶子里有水,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板書)
③烏鴉喝不到水的原因是瓶高,口小,水不多,書上為什么要用上“很、又、也”?
④出示投影(四個瓶子)找找烏鴉看見的是哪個瓶子,為什么?
⑤練習說話:要是瓶子怎么樣烏鴉就可能喝到水了?
⑥指導讀第二句,讀好“很、又、也”。
⑦這一句的開頭用了一個什么詞?為什么要用上“可是”呢?讀出語氣來。
⑸ 烏鴉喝不著水,心里怎么樣?書上哪句話寫烏鴉心里著急?出示第三句。學習生字“怎、呢”,“呢”讀輕聲。
⑹ 有感情地讀第三節。
⑺ 背誦第二節。
①看投影背;
②看板書背;
③獨立背。
3、學習第三節。
⑴ 烏鴉喝水遇到了困難,你們說說該怎么辦?
⑵ 聽錄音,問:烏鴉想出辦法了嗎?
⑶ 齊讀第三節,讀出高興的語氣。
4、學習第四節。
⑴ 輕聲讀,然后看錄像說說烏鴉想了什么辦法。
⑵ 再看錄像,看清烏鴉是怎樣放石子的?瓶子里的水會怎么樣?然后討論并板書。
⑶ 三看錄像,看時,把烏鴉的動作“銜、放”說出來,水升高的“升”也說出來。
⑷ 指導朗讀,“一個一個”、“慢慢”讀得慢,最后一句讀出非常高興的語氣。
⑸ 指導背誦。
五、總結全文:
1、聽錄音讀課文。
2、說說:開始烏鴉為什么喝不著水?后來它想了什么辦法才喝到了水?
3、你認為這是一只怎么樣的烏鴉?
六、課堂練習:
1、選字填空。
2、背誦全文。
3、用“看見”練習說話。
4、聽寫詞語和句子。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2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學生通過對比,用方法記,不僅記得清楚還記得牢。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3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通過本課的教學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獲和思考。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借助想象,提高學生的朗讀:
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喝不到水,最后通過努力又喝到水這個過程,隨著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在朗讀中我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讓曲折的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如“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教師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象:烏鴉去了小樹林、草地、村莊這些地方找水,去了這么多地方,都找不到水,烏鴉心情怎樣?之后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那份著急之情就會由然而生。烏鴉后來好不容易找到水了,卻又喝不到水,心情又是怎樣的?通過想象把這份無奈之情融入到朗讀中。
二、結合實物,激發學生的思維: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實物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做一回小科學家,自己動手演示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里投,看著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學 “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烏鴉要喝著水,你能有什么好辦法,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后,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用吸管吸,打破瓶子等” “用烏鴉尖硬的嘴巴,把瓶子啄破,水流出來就能喝到了。”“把一個碗放在瓶子旁,烏鴉用爪一踢,水流進碗里,就能喝到碗里的水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雖然準備地較為充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現將自己的感受和課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總結如下:
1、朗讀引導不到位:
為了保證這節課的完整性,在教學過程的前半部分,我一味地趕。沒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去朗讀。不僅如此,教師再引導朗讀時也沒充分地引導到位,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學生每次都是似懂非懂的表情。沒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感受課文內容。
2、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雖在課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包括教學設計與課件。但在課堂中卻沒能很好的引導,從而使課堂氛圍較為緊張,不夠放松,更不用說是活躍積極了。再加上這是公開課,學生難免有些怯場。所以整節課下來課堂氛圍較為凝重。
3.教學過程較傳統:
由于是公開課,教師怕課堂難以掌控。所以對于教案的設計就過于呆板。整個課堂的流程近似于“一問一答”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開拓與發揮,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有悖于新課標的要求,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就是一個簡單的傳授與灌輸的過程。使學生較為疲倦,毫無激情。
4.沒有進行課后拓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課文內容及重難點把握的都比較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在結束課文后沒進行一個拓文的環節。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得回歸生活,如果只學不用,就有點等于白學了。所謂“學以致用”正是這樣的道理。
整節課上下來,教師能從自身、學生及課堂中看到很多東西,并從中受到啟示。因此教師在課后應進行反思和思考,總結有點及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更快地成長與提升。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4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九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生動活潑,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艷,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本節課的優點有:
一、整體思路清晰,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本文賦予烏鴉人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辦法來解決。
根據《新課標》對這一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因此我設計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學會寫筆畫“斜鉤”;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借助標號認識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烏鴉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并利用現有條件解決困難的精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觀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樣慢慢升高的,從而體會烏鴉喝到水的喜悅心情。我覺得這一環節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也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一)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讀懂課文。在本文中,讓學生看圖說話,仔細的觀察圖片上的內容,說出自己想到的話,并表達出來,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在本文中,讓孩子們用手當烏鴉的嘴,伸進瓶口,體驗烏鴉沒有想出辦法時喝不著水的著急心情,再帶著這種感情朗讀課文。
(三)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在學習完課文時,我讓學生回顧全文,齊讀全文并思考問題:“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烏鴉呢?請用一句話夸夸它!”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好詞好句積累。
(四) 探究法 :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在課文的最后,進行拓展和探究,我提出“要是沒有小石子該怎么辦?還有其他的辦法嗎?為什么要放石子而不是其他東西呢?”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合理想象,發散思維。以這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發展。
本節課雖有亮點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多種形式的指導閱讀較少。
多種形式的讀可以激發學生喜歡讀課文的熱情。 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節,是積累語言的基礎,是促進語感的形成。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有限,要讀好一篇課文實在不容易。應該采取師范讀、知名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閱讀。本節課上先是讓學生齊讀課文取代了老師的范讀課文,以致學生很難一下把情緒投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缺乏注重指導學生用多種的方式讀書。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在想象中讀。在讀書時引導學生想象作品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活動;想象事物的形狀、顏色、作用等。《烏鴉喝水》中,應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烏鴉找不到水的時候是怎樣的著急,從而突出烏鴉急著喝到水的心情。學生通過想象很快地感知了語言文字,加快了語言的積累。
2.在思考中讀。就是讓學生讀完一部分,要停留下來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讀懂,把不懂的地方做一個記號,再繼續往下讀,讀完了,原來不懂的地方可能會清楚明白了。如果還不懂,再反復讀或請教老師。學生把不懂的地方讀懂了,弄明白了,說明學生理解了語言,學習了語言。
二、 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
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在課的一開始就讓他們總結段意,有些超出其能力范圍,可以改成以填空的形式,略有提示的完成每個自然段的總結;或者在本節課的最后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復述課文,從而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完整性。
三、課堂表揚用語較少
表揚和激勵是一種智慧,是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過程,更是一種對學生的愛。而當教師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有效教學也就會在由“表揚和激勵”搭建的橋梁上順利完成。因此,在課堂上我應多采用不同的表揚用語,如: “你的頭腦真靈活!”、“這位同學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觀察真仔細,同學們真能干,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你與眾不同的見解真是讓人耳目一新!””“這位同學真是勤奮好學,
值得大家學習!”“哇!你們真是好樣的,對學習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師佩服你,為你感到驕傲!。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要想做一名孩子心目中好教師,我們就應該追求課堂教學的最理想境界。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個學生都有綻放的機會。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
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中,有一句話“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富有哲理,為什么放進去石子,水就升高?想讓學生明白道理光靠講,還遠遠不夠。因此,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回去當一回小科學家,讓學生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里投,看著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實踐中得真知,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具體教學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啊!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發展。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2-26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篇)12-23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5篇12-20
烏鴉喝水的教學課件09-26
人教版一年級《烏鴉喝水》教學反思12-20
《烏鴉喝水》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30
課文《烏鴉喝水》教學片斷賞析12-30
《烏鴉喝水》課文教學片斷賞析12-29
烏鴉喝水課文片斷賞析12-30
《烏鴉喝水》課文讀后感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