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書》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買新書》教學反思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買新書》教學反思1
本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法》中第四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并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之后學習的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教材當中提供了《買新書》這樣一個情境,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連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還要理解連除、乘除混合試題的運算順序。教材這樣編排的目的是在實際需要中理解運算順序,不是強加給學生。就是希望學生能體會到數學是從自己身邊的生活實際中來,又回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問題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之后,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針對《買新書》這一內容既有混合運算,又有數量關系,我在教學時,把重點放在數量關系的理解上。我覺得本課教學內容我安排的有點難。所以在學生掌握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時不一定能達到并駕齊驅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學習中我還會有針對性的對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練習。
2、數量關系的理解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先是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有充足的思考時間,然后借助課件直觀演示和乘法、除法的意義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降低了難點。
3、我為了讓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興趣,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我改變了以往應用題單一的教學方式。在練習中形式有計算、選一選、說一說算式的意義,有多余信息解決問題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興奮的狀態下解決了一個一個數學問題。
《買新書》教學反思2
對于自己上的三年級第六單元除法的買新書內容,自己感覺上得亂七八糟,課堂剛開始就已經偏離了自己的預設,而且這是由我自己造成的,一味的追求完成自己的教案,不把學生的反饋當回事,其實學生反饋的是綜合算式200÷2÷4=100÷4=25(本),我只是想強調每步的意義,這時我自己就板書了分步算式,這與我課前預設的`板書是不相符的,所以我自己就開始慌亂了,顯得課堂每個環節的重點凸顯不夠。根據自己對課堂的感受,結合師傅袁老師對我課堂的分析,自己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欠缺。
(1)我對自己在課堂每個環節想要凸顯的資源還不夠清晰。
比如剛開始的分步算式的板書,我只是想強調每步的意義,但是自己很隨意地就把分步算式寫上黑板,其實這里可以讓學生在投影儀上講講每步的意義就可以了。
(2)對于學生語言表達的要求太高。
學生的語言是自己的理解,難免隨意,但是只要學生語言不是原則性的錯誤,不影響學生對本節課重點難點的理解,老師就可以視為正確,不需要咬文嚼字,一定讓學生改成統一的語言。比如:這節課出示情境后,讓學生提問題,學生提出:每個書架每層有多少本書?其實這就是我想要著重強調的,這時就可以婉轉地規范問題,比如說:也就是說每層放了多少本書?當學生表達出現了問題時,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讓其他學生幫助改正。
(3)學生的錯誤反饋。
這節課內容是計算順序的理解,但是在匯報過程中有同學出現計算錯誤(比如:末尾的0丟了,中間漏除的情況),我沒有采取措施,只是反饋了對錯,只是語言告訴學生,并沒有讓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以至于講過之后還有同學還是錯的。在這種計算課時,對于學生的計算錯誤,可以在學生展示時老師幫忙改正,也可以讓學生聽完意見后自己改,還可以看看其他同學的做法。反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由扶到放。還有一點也是需要注意的,在公開課時,對于學生錯誤的展示,隨著課堂內容的深入,應該是越來越少。
(4)教學設計上還有待改進
本節課的基礎練習還要改進960÷6÷4 342÷6×4 801÷(9÷3),這三道題應該改成數字完全相同,但是加了不同的運算符號960÷6÷4 960÷6×4 960÷(6×4)在這里主要凸顯出不同的運算符號不同的運算順序,還可以加以小結。還有在反饋這三道題時,側重點應該不同,對于第一道先講運算順序,再做,對于第二題,可以直接做,再講順序;第三題因為有括號,所以讓學生講運算的順序,再做。
《買新書》教學反思3
今天的新授課是《買新書》,實則是乘除的混合計算。這一課時在兩個班教學完后,給我帶來兩點,是值得讓我記錄的。第一,兩個班在同樣的教學設計下,出現的情況反差較大;第二,在今天的課堂上讓我明白了三年級孩子在理解抽象問題時,直觀的畫圖是一個較好的策略。
在三(3)班教學這一內容時,課前的口算復習完之后,問題情境導入:學校圖書室買來200本書,放在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你能算出平均每個書架放了多少本書嗎?課本配有實物圖,在課件上出同樣設計出實物圖。我的設計是先讓孩子獨立完成,然后讓學生黑板展示講解自己的解法。當然這節課的另一目標就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當任務布置完后,我開始走到學生中間去,巡視他們解答的情況。讓人欣慰的是全班沒有一個人不理解題目的意思,而且大家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只有一個后勁生在做的時候,出現了偏差,但他也知道用“200÷2”先求出每個書架能放多少本書?學生做完后,順理成章的我讓學生上黑板展示講解,而且講得也非常好。看來這樣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可是下午第二節課到三(4)班后,卻出現了另一種狀況,而且反差較大。同樣的教學設計,同樣的導入問題,布置任務。然后我同樣下到學生中去巡視。這不看還以為如三班一樣,真是一看嚇一跳。好幾個學生不知道如何動筆,等時間長了一會兒,我再次走到幾個后勁生的旁邊看了看。有些答案真讓人生氣:200÷2×4=400(本)、200×2÷4=100(本),甚至還出現了加法的算式,真是有些離譜。兩個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成績是有差異的,這在之前我是知道的,但是沒有想到會在同一個問題上反映出這么大的差別。我在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有什么方法能夠縮小兩個班的差距呢?
這讓我聯想到了兩個班的語文學習了。三班一直是由語文老師作為班主任,而四班在我接手之前一直是數學老師作為班主任的,難道與這個有關系。解決問題肯定是需要理解題目的意思,而學生審題的能力,直接與他領悟句子的能力是很大的關系的。可是我們數學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也注重了審題的習慣了呀?這與孩子的閱讀語文能力有關嗎?我隱約覺得還是有影響的。
那有什么方法縮小這個差距呢?除了讓他們加強語文閱讀能力之外,在數學教學中,我能用什么方法能提高四班孩子的審題能力呢?當然,碰到四班的這種情況,我肯定是要轉變教學設計了。后來,我引導四班的孩子,理了一遍的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然后多用了些時間,讓學生想辦法能不能用直觀的圖形表示出來。后來用簡易的書架表示這個圖形后,一個學生上黑板展示講解后,那些不明白的孩子,這才知道自己錯誤的原因了。看來四班的孩子在抽象事物的理解上不及三班,那么今后的教學中還真要區別教學了。
而讓我在今天教學中收獲的另一個就是“直觀圖形”對孩子審題的重要性。下午那節課在出現了那樣的情況后,我為什么想到突然用直觀的圖形表示出來,更多地緣于上午在三班時出現了一個問題,一個學生上黑板利用直觀地演示,將很多的學生給“征服”了。在三班教授完新課后,課堂練習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小軍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內游了2個來回,共游了100米,這個泳道有多長?這個問題如果不認真理解“來回”這個詞語,那么肯定會出錯的。果不其然,三班的孩子都認為非常簡單:100÷2=50(米)。在我的統計下,僅有六七個學生不是這樣做的。其中有個孩子很著急的想上黑板給其他同學展示,他在先是在黑板上畫了兩條看上去平行的線,然后假設是泳道,結合題中的“來回”他把問題講得清楚明白,其他學生一聽就明白了,不由自主給了他掌聲。這不是一個很困難的題目,但題目中的兩個數據極易誘導學生發生錯誤,但是上黑板的那個孩子用一個圖形就把那么多堅持自己道理的、不清楚的學生給扭轉了他們的思維,可見這個圖形在這里的輔助作用可真大!所以在下午四班的教學中,出現了那個差異后,我想到了直觀的圖形表示,同樣帶來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這一個過程,讓我感受到直觀圖形的演示,給孩子的認知和理解上能帶來較大的幫助,特別是對于那些抽象思維不是很強的學生,他就是一種“眼見為實”的思維方式。不然他是不會理解的,這時有效地圖形表示,對他們的學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在收獲的同時,也讓我有了思考。這種直觀圖形的表示方法,是可以起到輔助理解的作用。但是還能圖形變得簡單一點、數學一點嗎?也就是我們數學中常用的線段圖,如果改用線段圖學生還會很輕松的授受嗎?另外,學生的審題理解能力不能僅依靠圖形的演示,還是得提高學生文字理解能力?這些疑問,在今后的教學中,得去實驗,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
【《買新書》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買新書》優秀說課稿11-30
《鄭人有且買履者》教學反思(精選)12-16
一年級買鉛筆教學反思范文(精選6篇)12-23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賣炭翁》教學反思范文12-23
《散步》教學反思范文12-16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范文12-16
《刺猬》教學反思范文12-25
真菌教學反思范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