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1
在教學中,我首先利用古詩、讓學生用書對著臉扇風、把手伸入水中談談感受,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從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著手,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知識,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大膽猜想,并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探索分子的性質。以苯分子的圖示和水分子的質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數目讓學生直觀的感到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以品紅的擴散為演示實驗和氨分子擴散實驗為例,指出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用“11”是否等于2、注射器抽壓實驗比較驗證,形象說明分子間有間隙。在整個過程中,都以探究教學為主線,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變抽象為現實,化難為易。
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了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渴望進一步了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2
教學中,我按如下特點進行設計。
1、體現課改理念,把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探究氨分子擴散實驗時,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大膽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讓學生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學品質。
2、創設問題情景,設計實驗巧妙,準備充分的資料。在介紹分子的性質時,給出了鮮活、真實的情景資料。達到了質疑激趣的目的,增補了直觀、明顯的實驗。
3、設計比較緊湊,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3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引入微觀粒子——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上課前我采用向教室中噴灑花露水,學生都能夠從物理的角度解釋香水揮發了,我們能夠感受到涼意、聞到香味,卻看不到,這是為什么?并且制作了課件動畫。由這個問題引出物質都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構成,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這樣處理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鋪墊。
二、輔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
本課是學生從宏觀世界第一次接觸微觀粒子的開始,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感悟微觀粒子的特性,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
三、演示實驗的直觀性。
本課我準備了幾個演示實驗,幾個演示實驗都以學生做為主體展開,有學生操作。比如:品紅的擴散、濃氨水遇酚酞變紅。品紅擴散我做了改動,補充為熱水和冷水中的對比實驗,學生明顯看到品紅在熱水比在冷水中擴散快,由此得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的結論。濃氨水滴入酚酞變紅,實驗現象明顯,由這個實驗引發學生思考:濃氨水與酚酞不接觸是否能變紅?
總之,本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自己在一些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注重查漏補缺,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提高。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4
本節課“分子和原子”是學生從宏觀的物質間的反應向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在物質發生變化時從個數和種類的變化讓學生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同時也是為以后進一步學好化學打好基礎。但學生對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的抽象認識存在疑惑,這就從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接受微觀粒子的存在,并且也讓學生知道宏觀物質間的反應其實就是構成物質的微粒粒子在發生著重新的組合而形成新的物質或微粒間間隔的變化。
本課從學生熟知的幾個常見生活現象入手,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雖然學生對常見生活現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從化學的角度來回答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或回答不夠完整,隨時給學生講解人類認識物質的過程,引起學生的進一步思考。通過展示苯分子結構和原子移動形成的“中國”二字,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分子、原子的存在,由此引出分子的幾個性質。但由于分子很小,無法觀察,通過一系列數字的舉例,讓學生感受分子的質量小、體積小、不斷運動、存在間隔等,同時通過再次舉例驗證分子的性質。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中種類、個數的變化與否來定義分子原子的概念。并通過實例舉證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最后讓學生形成物質、分子、原子之間的關系,達到知識間的聯系和融合。
所以本節課以提問、討論、舉例、歸納、驗證等形式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但學生對分子原子的微觀概念還是存有一定的困難,在以后的學習中加以強調和應用。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5
在講授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時,先給出電解水的微觀圖示,試圖讓學生探究以下幾個問題:
①水分解的過程中出現了哪幾種微粒,各幾個?
②這些微粒中哪些發生了變化,哪些不變?
③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④從中你還獲得了哪些信息?
但結果學生對微粒模型圖不熟悉,回答前兩個問題很困難,對后面的問題就更無從入手了。這樣嘗試之后就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只在“分子、原子關系”“物理、化學變化實質及主要區別”等處安排學生交流討論。力求抓住學生學習心理,緊扣學生認知規律,以學生在哪里會想到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為主線。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分子和原子》化學教學反思(通用7篇)12-23
《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12-25
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分子和原子說課11-12
《大洲和大洋》教學反思范文12-23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范文01-13
《狼和鹿》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12-23
《小藍和小黃》教學反思范文12-23
認識厘米和米教學反思范文12-23
父親樹林和鳥教學反思范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