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精選2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我能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進行教學。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一、滲透“轉化”思想,引導探究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能夠為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提供方法遷移!稗D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采用了“轉化”的思想,先通過數方格求面積發現數方格對于大面積的平行四邊形來說太麻煩,然后根據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誰有關,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么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啟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意識。
接著,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梁,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轉化過程,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
二、重視操作試驗,發展能力
本節課教學我充分讓學生參與學習,讓學習數方格,讓學生剪拼,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去主動探求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我引導學生運用實驗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從而找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的關系,高與寬的關系,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利用討論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展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
這樣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三、注重優化練習,拓展思維
練習設計的優化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練結合,既有坡度又注重變式。
第一題告訴學生底和高,直接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規范格式,檢驗學生是否達到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二題出示含有多余條件的圖形題,強調底和高必須對應,學習上更上一個層次。
第三題考察學生靈活運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第四題認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F不要學生計算,引導學生撕開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并說明理由,讓學生明確兩個平行四邊形共底,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的高也相等。本課練習能促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新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我教了平行四邊形的認識,課前讓同學們進行了以下預習:
。1)說說生活中那些地方看到過平行四邊形?
。2)自己做一個平行四邊形。
(3)根據自己做的平行四邊形探究一下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4)有興趣的可以做做后面的練習題。
一上課我就交流了預習作業,同學們興致很濃,做的平行四邊形材料不一,有的用吸管做的正好為研究后面的第6題作準備,有的用釘子板圍的,有的在紙上畫了個平行四邊形……做的好的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看他們的表情好神氣喲!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有的學生竟然說到了對角是相等的。看來四年級的學生不可小看他們。
尤其是在討論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時,楊家豪大膽的說出當把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時面積變小了,周長沒有發生變化。當時我呆了,問他為什么呀?他還為同學們演示了一番。這節課我上得好開心,可能由于預習的緣故,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時生成的知識也是我始料未及的。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3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五年級上冊幾何圖形計算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我可以看到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為本節課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大膽放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撛O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小學數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回歸生活,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特征。因為我們知道,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所以新課程強調突破學科本位,砍掉學科內容的繁、難、偏、舊,把課堂變成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學生活中的數學,獲得合作的樂趣,生活融入甚至成為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本身就是生活,經歷、體驗、探究、感悟,構成了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行為動詞。
本節教學中,我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看到了平行四邊形來源于生活實際,也體會到了計算它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鄙鲜鲞@個教學片斷中,對傳統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方法作了大膽改進,教學中我有意設計了曹沖稱象這個同學們都熟悉的故事引入,其用意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孕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奠定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
這一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課后調查發現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學想到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一方法。接著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思維方式大膽地提出猜想,由于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干擾,有的同學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兩條相鄰邊的`乘積。對于學生的猜想,教師均給予鼓勵。因為雖然第一個猜想的結果是錯誤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卻是合理的,而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間被點燃,不同的猜想結果又激發起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需要同學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才得到“靈感”的,而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各種方法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學生只有在相互討論,各種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增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ㄈ┡囵B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不善于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學生是不可能具有創新精神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教師的提問切忌太多、太小、太直,那種答案顯而易見的一問一答式的問題要盡量減少。上述教學片斷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想什么辦法自己去發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這一問題的指向不在于公式本身,而在于發現公式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于是學生就開始思索、實踐、猜想,并積極探求猜想的依據。當學生初步用數方格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后,我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種方法行的通嗎?”這個問題把學生引向了深入,這不僅使學生再次激發起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同時更是一種科學態度的教育。其次,要積極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問題意識要倍加呵護與尊重,師生之間應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充分披露靈性,展示個性。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問題。于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該怎樣求?是等于兩條鄰邊乘積還是等于底乘高?”“該怎樣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呢?”“怎樣用數方格來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這些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自然產生,學生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從而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4
這堂課能圍繞教學目標層層展開,先從身邊的情景引入,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接著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的面積可能怎樣求?再通過活動單一的內容用數格子的方法驗證。學生都能數出它們的面積,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做的很好。
接下來又用轉化方法進行再次驗證,仍然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到前面演示整個操作過程。在這過程中,我能用嚴密、準確地、有邏輯性的語言,富有層次性的問題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來探究、發現規律,得出結論,效果良好。接著我又向學生介紹了不一樣的幾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方法很多,也可以讓他們有再試一試的想法,可以可以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為公式的推導起了一個很好地作用。
課件還很好的演示了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看起來很直觀。但是本節可課也有不足之處,在書寫板書時最后的那個平行四邊形畫的不好看,線沒有畫直;還有最后望了否定學生的另一種猜想邊×邊的方法不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注意書寫板書,注意課堂的完整性。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5
由于暑假在家,我就備了這一課。所以一開始我的教學目標還是很明確的。
①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方格圖,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底和對應高有關,再通過剪、拼進一步確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根據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谠诓僮、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滲透轉化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獲得探索圖形內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經驗。
開始,先復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和長方形公式的由來,讓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本課的重點就在于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兩個圖形這一教學環節中,給足學生數方格的時間,突出怎樣去數方格。為以后學習不規則圖形面積埋下伏筆。還有一種數法,將圖形的沿高切下,平移,使學生發現多出的三角形與缺的三角形大小相等,如果剪下來平移到缺的地方可以轉化成長方形,有了這樣的感悟,然后放手讓學生將自己準備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轉化成長方形,這樣將操作、理解、表述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非常直觀的“轉化”感受。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生學過的長方形來計算它們的面積,這時進行適時的小結:探索圖形的面積公式,我們可以把沒學過的圖形轉化為已經學的'圖形來研究。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把新的、陌生的問題轉化成學生相對熟悉的問題的方法。我們可以將數學方法傳遞給學生,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6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已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會畫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對應的高的基礎上教學。并為下面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打下基礎。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痹凇镀叫兴倪呅蔚拿娣e》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找準起點,提出猜想——小組合作,探討方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分層練習,鞏固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能力)。反思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聯系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一語道出了興趣的重要性,引出課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能力是情緒高漲時的1/2。這足以說明興趣是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動力。本節課伊始我創設了生活情境,通過一組車位圖體現生活的變化,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并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信息,找到數學問題,通過提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車位哪個面積大”問題的比較,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們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大家在學習過程中猜想,發現,驗證,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了快樂。同時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二、重視小組合作,探討方法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這樣的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測,接著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最后演示過程,強化結果,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然地發現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最后歸納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里我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動手,讓學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發現、去總結,給每個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展現。而我則是一個引路人,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真正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三、滲透數學方法,發展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最本質的.東西,關注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方法。等單數,移數,剪移拼算方法都出現時,我就讓學生比較優化,從而得出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后的圖形之間有什么聯系,從而找到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以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讓學生親身體驗和理解“轉化”思想,加強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有助于知識的系統化。在此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數學學習的過程,不但發展了數學思維,而且提高了數學能力。
四、注重優化練習,拓展思維
在練習設計中,我主要通過“針對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三種類型展開,由淺到難,層層深入。有告訴學生底和高,直接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有讓學生計算自己剪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進一步規范格式,檢驗學生是否達到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有強調底和高應該相對應,同時使學生知道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任意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考察學生靈活運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最后是認識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先不要學生計算,引導學生撕開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并說明理由,讓學生明確四個平行四邊形同底,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的高也相等。所以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激起了興趣,迸出了不同的思維火花,體現出了不同層次的思維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不同層次的提高。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還有很多不足,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及時和豐富;在學生的想法和自己預設不相符合時,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不夠,沒有作出及時的調整┅┅總之,要上好課,我們教師用學生的眼光理解教材,用科學的理念處理教材,用靈活的方法調控每個環節。教學中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創新。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7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學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尤其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著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以后學習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遵循"猜想——驗證——推導——應用"教學過程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一道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學生脫口而出,列出算式,我問他們根據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猜的"。數學結論必須通過驗證才有它運用的價值,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接著,我讓學生動手量、剪、拼、擺去研究,發現它的普遍規律。學生先用面積測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再拼成長方形,由此研究發現拼成后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充分體現轉化的數學思想,歸納、驗證得出公式。
整個過程由學生參與,驗證猜想公式的正確性。使學生得到一種直觀上的證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認識。學生在運用公式時既知其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知識的應用達到了認識過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異求新
本節課教師盡量為學生說、想、做創造恰當的氛圍,創設必要的情境、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合作交流,增長才干,提高能力。學生在剪、拼的過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個直角梯形,拼成長方形,方法之多樣,令老師驚訝。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
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有的學生只限于平行四邊形一個位置擺放,如果換角度剪、拼結果又會怎樣?這一點教師引導不夠到位。有的'同學把平行四邊形卷成一個圓筒,正好把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斜邊重合在一起,然后她又把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斜邊處沿高把三角形折起來,由此把平行四邊形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的長方形,再把這兩個長方形拼在一起,發現規律。
由于學生語言表達的不是太完整,我就沒有深入領會她的意圖。這說明教師的應變能力較差,有待于深入鉆研教材,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正確的估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8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五年級上冊幾何圖形計算的資料,本節課的教學,我能夠看到學生興趣盎然,始終以積極的態度、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我認為本節課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大膽放手,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小學數學資料來源于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于讓學生 本節教學中,我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看到了平行四邊形來源于生活實際,也體會到了計算它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資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異常強烈!鄙鲜鲞@個教學片斷中,對傳統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方法作了大膽改善,教學中我有意設計了曹沖稱象這個同學們都熟悉的故事引入,其用意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孕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為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奠定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
這一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課后調查發現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學想到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一方法。之后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思維方式大膽地提出猜想,由于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干擾,有的同學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兩條相鄰邊的乘積。對于學生的猜想,教師均給予鼓勵。因為雖然第一個猜想的結果是錯誤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卻是合理的,而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間被點燃,不一樣的猜想結果又激發起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需要同學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說,他們能夠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才得到“靈感”的,而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各種方法正是團體智慧的結晶。學生僅有在相互討論,各種不一樣觀點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才能不斷得到增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不善于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學生是不可能具有創新精神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教師的提問切忌太多、太小、太直,那種答案顯而易見的一問一答式的問題要盡量減少。上述教學片斷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想什么辦法自我去發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這一問題的指向不在于公式本身,而在于發現公式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于是學生就開始思索、實踐、猜想,并積極探求猜想的依據。當學生初步用數方格的方法驗證自我的猜想后,我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種方法行的通嗎?”這個問題把學生引向了深入,這不僅僅使學生再次激發起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同時更是一種科學態度的教育。其次,要積極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問題意識要倍加呵護與尊重,師生之間應堅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充分披露靈性,展示個性。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提出自我的問題。于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該怎樣求?是等于兩條鄰邊乘積還是等于底乘高?”“該怎樣來驗證自我的猜想呢?”“怎樣用數方格來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這些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自然產生,學生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是學習的主人,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從而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9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資料。教材設計的思路是:先經過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再經過對數據的觀察,提出大膽的猜想。經過操作驗證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利用所學的公式解決問題。我認為讓學生簡單記憶公式并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理解公式,所以,必須讓每個學生親歷知識的構成過程。在獨立思索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剪一剪、拼一拼,并帶著自我的操作經歷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交流。
課堂是充滿未知的,盡管課前我精心設計了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但課堂上所呈現出的效果,還是與自我的設想大相徑庭。
(1)數方格中的得與失。
教材中所設計的數方格的過程是緊跟上圖中的.花壇來的。把兩個花壇按比例縮小后畫在了方格紙上,讓學生把方格紙上的1格看作1平方米來數。這與學生以前的數法有了細微的差別。再加上平行四邊形中有不滿1格的情景,怎樣才能把面積準確的數出來是學生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沒必要讓已經遇到新問題的學生再添上不必要的負擔,哪怕是微小的負擔。所以,我打亂了圖形與花壇原有的聯系,沒有讓學生按課本上的方法去數,而是讓學生按照以前的方法,單純把這兩個圖形按每個格1平方厘米的方法來數,數的過程中提示學生:“能夠把不滿一個格的按半個來數,如果你有更方便的方法就更好了!庇欣谟斜臼碌耐瑢W向轉化的方法靠攏。
學生數好以后,說一說數的結果。再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數的?可惜的是由于緊張,這個環節給漏了。這成為本節課的一大敗筆。事后我自我安慰自我:其實,只要數出來了,怎樣數不重要,重要的是觀察數據找規律。但客觀上講,這讓我失去了一個滲透割補法的機會。在數方格的過程中,聰明的學生肯定能想到把左側沿著方格線剪開移到另一側,把所有的方格變完整再去數。這時,我就能夠隨即告訴學生,這種割下來補到圖形另一側的方法叫割補法。這樣教學能夠為學生以后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2)面積推導中的意外收獲。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經過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圖形,課前,我并沒有對學生抱太大的期望。學生能說出兩種方法就很不錯了。為此,我還專門準備了一個演示的課件,以備不時之需。但學生的表現出乎了我的預料。
“教師,我是這樣拼的。我從平行四邊形左上角開始,把多出來的一塊向里折,就出現了一條線,然后沿著這條線剪下來,把它拼到平行四邊形的另一邊,就出現了一個長方形!蓖蹶盆f。
“教師,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樣。我是直接把平行四邊形對折,然后沿著折線剪開,也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毙芤椒ê塥毺。
“我是把平行四形兩邊都剪下來,然后得到了一個長方形。”付玉提出了自我的做法。
“你覺得適宜嗎?”我把確定的權利交給了學生。
“不行,雖然也能變成長方形,可是,這個長方形和原先的平行四邊形相比少了兩塊。”劉子謙認真分析道。
“我們的目的是把平行四邊形變個樣,所以不能讓它缺損!蔽铱隙藙⒆又t的說法。
“誰能幫忙改一下?”
“只要把剪下來的兩小塊加上就能夠了。”易凡把剩下的兩塊細心翼翼地加在了一側,又把它拼成了一個新的長方形。
“我把平行四邊形沿著對角線剪開,也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劉子謙補充說。他的方法立刻引起了爭議。
“教師,我不一樣意他的說法。我剛才就是沿著對角線剪開的,根本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我又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币追材弥晕沂〉淖髌氛旧蟻碚f。
“為什么都是沿著對角線剪開的,這兩位同學拼得結果卻不一樣呢?”我把兩位同學的作品同時放在展臺上,讓大家觀察。
“兩個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不一樣!睂W生很快就找到了原因。
“能拼成長方形的這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有什么特點?”我繼續引導。
“這條對角線,恰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看來,僅有沿著高剪開才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長方形!蔽疫m時總結。
經過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都能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形狀變了,可是面積沒有發生變化。為后面研究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做好了知識儲備。
這是我比較得意的環節。但功勞不在我,而在我的學生。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0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掌握,對學習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整個教學過程由舊知導入新課,進行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幾個環節組成。
一、注重了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專業思想方法即解決數學具體問題時所采用的方式、途徑、手段,它是學習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行為。因此,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運算、演算例題等一些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
在這節課中,一開始數格子就開始滲透割補的.方法,不僅為學生接下來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提供了方法,還為學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時候學生馬上能想到運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的面積。
二、注重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人的認知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最后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體現了學生對公式的運用和實踐的能力的培養
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來后,我設計了一些變式練習,強化鞏固學生獲得的知識,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練習第3題:解決生活問題。學校有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花壇,底4米,高6米,每平方米花壇需要5元,問這個花壇種花大約需要多少錢?這環節讓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另外,我還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設計了一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12平方米,它的底和高可能是幾?這個頗具開放性的問題。體現了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運用和理解,既有層次性,又能讓學生明白雖然平行四邊形的形狀不相同,但只要等底等高,這兩個圖形的面積也相等。
這節課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的課有了明顯的進步,可在上課時還存在著不少的缺憾:
還有課堂語言不夠簡練,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幾點都還是有待提高的,不過通過這次上課也讓我鍛煉了膽魄,讓我對課堂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非常感謝老師和學校領導給我這樣一個機會。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1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這在學生已經會在格子圖中求出圖形的面積,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并會找、會畫相對應的底和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基于學生的知識起點和學生的學情分析,我有了本課的教學設計。我追求的是讓教學貼著學生的思維前行,讓學生在直觀操作中學習數學。今天,我有幸將這課的設計在早毓小學展示。現靜下心來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首先,我對教科書中的主情境加以修改,以貼近學生的生活情景導入,利用課件出現學校操場旁有一塊長方形的空地要綠化,請同學們算出綠化的面積,隨即從這個長方形中出現一塊沒有任何數據的平行四邊形地,再引導學生將這個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比一比,再估測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約有多少?以培養學生估測意識。
繼而詢問學生“有什么辦法能比較準確地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馬上想到用數格子和計算的的方法。然后圍繞“有什么辦法能比較準確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組織學生動手探究。這樣既復習了舊有知識,又為學習新知識做鋪墊,同時也比較自然地引入新內容。
二、注重“以生為主,教師為輔”,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眲邮謱嵺`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將這塊平行四邊形做成卡片模型,并提供了一些探究的材料和工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自主選用喜歡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觀察、操作的機會,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的動作,自然而然的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有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想到了數格子的方法;能力較好的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的時間交還給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標在提倡的重點。是的,學生學習,教師是不能替代的,只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和交流地碰撞中。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這種抽象的公式。因此,在展示學生的活動方法時,我有意識地先展示數格子的方法,當學生介紹完數法后,有的學生馬上發現,先移后數的方法更快的得到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其實,在這里,學生已初步體驗的'“剪”和“拼”方法了。所以我緊接著展示學生的剪拼法。在學生的匯報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進行匯報,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所積累的經驗為新知服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不錯,教給他們知識,不如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所以,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讓他們在經驗的積累中感受、理解、掌握數學中“轉化”的思想方法,為今后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奠定基礎。如在學生上臺匯報:將平行四邊形轉變成長方形時,我適時講解“像他們這樣,把沒學過的知識變成已學過的知識,從而解決問題,這就是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并提醒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也可以像他們這樣,利用轉化的的思想,將沒學過的知識轉化為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四、巧設課堂練習,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
學生的思考能力是有差異的,所以我在整體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設計了梯度練習。首先是基礎性的練習,讓學生利用所探究出來的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接著是提高性的練習,既設計多余信息的練習,讓學生的思考力得以生長。當學生看懂了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為長方形來思考,真正理解了“底乘高的原理時,我又創設一個反例練習,既在黑板上將一個活動的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然后問學生:“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這時,學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都一致認為“相等”。當我利用課件展示兩個圖形的平面圖時,一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經驗(即將平行四邊形右邊斜出的部分剪下,平移到左邊拼成長方形,)而改變了意見。此時,我質疑學生:“為什么剛才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它們的面積相等。而現在把長方形的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時,它們的面積卻不相等呢?”然后再利用活動框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當我們把長方形框架拉成拉成平行四邊形時,它的面積會越來越小,是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高越來越短的關系。從而讓學生理解“等積變形”的轉化與“變與不變”之間的區別。最后我再通過兩題判斷題讓學生充分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僅與它的高有著密切關系,同時也與它的底有著密切的關系。
五、遺憾與心得
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
(1)由于是送課下鄉的活動,我對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不夠。因而在學生的動手探究時,多數學生對學習記錄卡的填寫不熟悉。由此在這個環節花掉的時間超過我預設時間近十分鐘。然而讓我欣喜的是在學生交流匯報的環節,一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好,從而凸顯出本課設計的精彩之處,以致于讓聽課老師不會因超時而不耐煩。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對學習卡的設計慎之又慎。
。2)階段性小結的重要性。適當的課堂小結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結構,掌握內在聯系,對促進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學生獲取一個新的知識點后,教師應及時做個階段性的小結。
幸運的我,相信在陳宏瑜名師的指導下,在我們團隊的磨課中,會不斷地改進,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創新,我們的課堂也將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2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掌握,對學習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有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中通過把一個可拉動長方形鐵框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看到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后面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新課突出了三個環節,一是引導學生初步探究,通過提出一個客觀的實際問題,如果有一塊很大很大的平行四邊形草地,還能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它的面積嗎?小組討論。用問題激起學生再次探究,可以把要探究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呢?二通過學生實際操作,用不同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并通過操作,觀察,找出平行四邊形與所拼的長方形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三是引導學生會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解決實際問題,在練習中,一定要做到一練一小結,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問題。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第一次運用“轉化”思想方法推導得出的。因此,本節課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明白什么是“轉化”,深刻理解“轉化”的本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轉化”思想,本節課不在是滲透的朦朦朧朧,而是把這種學習方法明朗化,讓“轉化”本領成為學生思維的“主角”,并當作學習的一個重點讓學生掌握。我首先出示三個圖形讓學生通過比較,在直觀的基礎上,利用圖形的轉化,直接說出了它們的面積,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學生面對“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這一新問題,就很自然地得到了兩種猜想:用平行四邊形相鄰兩邊相乘(以前學習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等知識的負遷移)和用平行四邊形的底乘以高(轉化思想方法的運用)。進而,教師提出問題: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會有兩個答案呢?激發學生進一步去探究。迫使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用割補方法進行問題轉化,驗證了用“底乘高”的.猜測是正確的,通過觀察圖形的動態變化,從比較中發現用“相鄰兩邊相乘”是錯誤的。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割補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在練習階段的“你會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嗎?”,不僅是鞏固新知,而是將“轉化”本領內化成解題技巧。
這節課,采用先讓學生“大膽猜測”,再進行“小心求證”的教學思路,教師有意識地把經歷“猜想與驗證”蘊涵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數學活動中。當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獲得兩個合理的猜想后,教師不做否定,而是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檢驗,學生通過思維頓悟、教師的直觀演示,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這不但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透徹,影響更深刻,而且給學生學生探究發現知識的方法指導。這樣的過程,既不同于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也有別于由具體到一般的歸納過程。它是一種發現并填補認知的空隙,即定向探索解決問題的研究過程,這符合數學知識發現的一般規律,因而具有比較一般的方法論意義。這樣的數學思維方法的運用,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綜合運用思維方法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受到了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3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式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計算基礎上進行的,它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教材首先提出:公園準備在一塊平行四邊形空地上鋪草坪,如何計算這塊空地的面積?這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后,提出的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
教材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問題,思考如何去解決教材提供了兩種提示性的'方法:一種是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數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種是通過剪與拼的活動,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然后計算出面積。通過本節課的使學生通過剪切、平移的方法理解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夠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本節課教學中,用長方形面積公式導入,由學生猜測、驗證、再猜測、再驗證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此次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小組合作,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后通過習題鞏固,使學生靈活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4
聽了梁教師的這一節課,我的腦海中浮現了兩個字,那就是“和諧”,到達如此境界,都歸功于梁教師巧搭了數學與生活之橋。
首先是,“數學化”與“生活化”的和諧統一
梁教師在這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對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到達“數學化”與“生活化”的和諧統一,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整節課經過普羅旺斯這一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如停車位的大小比較,花圃的面積,草地的溫馨提示牌等,經過精心的教學設計,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又讓他們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生活,體味數學的價值。課的各個環節連接自然,如行云流水,可謂清清楚楚一條線!
其次是,數學與德育的和諧統一
在數學課中怎樣做到把品德教育溶于數學課堂,這是我們數學教師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在這節課上,我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梁教師巧妙地設計了李明家和張海家禮讓車位,愛護小草的溫馨提示語,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受到了禮貌禮儀的教育,這種教育如春風細雨潤物無聲。
再次是,教師指導與學生探究的和諧統一
梁教師雖然很年輕,教學經驗尚未豐富,但課堂上卻不乏沉著與干練。她總能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我們都明白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創造過程卻是鮮活、生動而趣味的。在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了學習活動,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而教師只是進行適時的指導,幫忙,讓學生探索過程中獲得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使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體現《課標》中倡導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5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根據學生的預習,先說一說自己有質疑的、不會的問題,以及自己不同的見解、看法和重點等。接著讓學生在展示臺上演示自己的操作過程。教師追問,引發學生思考,學生評價,當堂檢測,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破難點,解決了關鍵,發展了學生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學習目標。
在創設情境,設疑引入環節中,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中無法通過計算來比較兩個花壇面積的'大小,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操作探索,獲取新知環節,我主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用數、移、拼等操作方法在自主、合作的積極學習氛圍中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學會“轉化”的方法。同時使學生明白學會一種解題方法比做十道題都重要,教會學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題地位,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關鍵,發展了學生能力。
在練習環節,練習題量雖然不大,但內涵蓋了本節課要講的所有知識點,具有一定的彈性,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內化了新知。同時,在成功的喜悅中,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存在于我們身邊,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都可以找到數學方面問題。
回顧本節教學,我也感到了不足之處,比如:
應該讓學生更多的表達,更清楚的表述,教師應該是一個快樂的傾聽者。而我在課堂上雖想到了這一點,還是急于歸納概括學生的結論,應讓學生再說的充分些,讓每個學生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歸納,更深更全面的去概括。
學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就是因為被圈在了教師給的固定模式里,因此我覺得今后在常態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個體表達,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師給的固定模式,應該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來述說解題思路幫助分析問題。不僅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說,而且還要求學生與同學互相交流著述說,這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并用流利的語言來敘述給同學聽,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不僅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差。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6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操作,觀察和比較的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師先是讓學生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引導學生把不規則圖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進而計算出它的'面積。這樣就為這節課運用轉化的思想學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在這節課中,教師設計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形象、直觀,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
在此,教師特別注意強調底與高應該是相對應的,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課中,我能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系,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7
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學習的活動中,獲得思想方法,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本節課遵循這一原則進行設計,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創設情境,方法巧妙遷移
數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同樣也應當應用于生活。上課伊始,我通過解決兩塊土地的面積哪塊大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想到運用原有的“數格子”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我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很喜歡,很快的就投入到學習中去,也體會到了計算它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結合求面積的實際操作性,進而引發學生的猜測,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進行推導。
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眲邮謱嵺`,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先是給學生提供學習單,由學生獨立數格子,填表格,觀察發現,開始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通過發現提出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猜想。接著是讀活動要求,小組合作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來進行公式的驗證。給予了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時間,因此,在匯報時學生能夠有條理的說出自己的方法,進行交流,很好的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的能力得到培養。
三、拓展方法,滲透數學思想
教學時,以學生的驗證推導為主,先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誰有關,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么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轉化的思想,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啟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學生探究出了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三種方法,并通過操作加以演示推導。在學生探究后,我出示了第四種方法,還讓學生觀察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從而讓學生明確自己剛才所運用的轉化的思想方法。在以后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可以提供方法遷移。
四、鞏固練習,深化應用。
我設計了具有針對性的習題組。練習設計的優化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本課的習題設計靈活運用公式,引導學生熟練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練習的同時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本節課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但課堂上能夠對學生起到導向和引領的有效的評價語言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者的我們,只有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才會日臻具有藝術性!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8
為了能更好地使用使用信息技術,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本課時充分利用學生計算長方形面積的經驗,引導學生經歷了類推(負遷移)→試誤→驗證→尋求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推廣應用→拓展等過程。具體如下:
一、復習引入
復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目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為后續的學習奏響了前奏。
二、探究新知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和生本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睆土曢L方形的面積后,讓學生試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由此產生了正遷移和負遷移的兩種解法,教師先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驗證,得出了鄰邊乘鄰邊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底乘高。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根據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點,把平行四邊形拉成了長方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鄰邊乘鄰邊計算的是長方形的面積而不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驗證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可以用底×高來計算,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同桌討論,確實不懂的請教書本,再驗證。最后學生展示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面積都可以用底×高來計算,最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操作過程,并進行總結: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后,面積不變,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高。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反思、和諧共進。生與生之間,思想相互碰撞、觀點相互交鋒,提高了交流、溝通的能力。同時,也使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學生與課本對話,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課本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 “靜態”的教材在學生創造性地延伸拓展中,煥發出更加鮮活的生命力。整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生本之間的對話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譜寫了一首旋律優美的主題曲。
三、拓展應用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多,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第一題,通過學生的分析,同學們懂得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必須是相對應的底乘以高。而第二題,由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畫圖、觀察、師生對話,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四、師生總結
由一句“把你最高興的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師生互動,概括出本節課滲透的思想方法:在數學學習中,轉化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如:
1、沒有好好利用學生生成的資源。
2、老師的評價語言過于簡單化等。懇請各位領導和同仁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19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掌握,對學習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有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整個教學過程由復習準備導入新課,進行新課,鞏固練習,課堂小結幾個環節組成,在復習中,教師先讓學生回答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以喚起學生對平行四邊形認識的回憶,在通過把一個可拉動長方形鐵框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使學生看到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后面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新課突出了三個環節,一是引導學生初步探究,通過提出一個客觀的實際問題,如果有一塊很大很大的平行四邊形草地,還能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它的面積嗎?小組討論。用問題激起學生再次探究,可以把要探究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呢?二通過學生實際操作,用不同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并通過操作,觀察,找出平行四邊形與所拼的長方形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三是引導學生會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解決實際問題,在練習中,一定要做到一練一小結,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問題。
在拓展練習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計算面積所必需的條件,并根據條件正確地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效果還不錯,整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
這節課也有幾個地方聯系不夠緊密,新課轉折不夠嚴密,練習強化不夠具體,操作時間不夠充分。
如果今后再上這節課,要注意練習的多樣性,要注意語言表達嚴謹性,還要加強動手操作的訓練,如讓學生計算一些沒有直接告訴底和高或近似平行四邊形要求它的面積,讓學生去量出需要的條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0
小學數學關于幾何知識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并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本課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后進行匯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匯報的時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種,在這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沿高剪開?”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并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聯系?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接著我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基本練習:書本P82第1題
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
第二層:綜合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干什么?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2、你會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底要找出與它相對應的高,這樣才能準確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且根據已求的面積和另一條高,求出與這條高相對應的底。
第三層:擴展練習:
1、下面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你還能在這里畫出與這兩個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嗎?可以畫幾個?(圖在課件中)
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等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雖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這節課,但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以下是我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
數學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回顧數學更應該帶給孩子數學思想方法,本節課有兩個重要的思想,第一、平移的數學思想。在本節課中沒有體現出來。第二、本節課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轉化”突出的還不夠,也就是說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這種思想的重要性。
前面的環節太耽誤時間,今后要想辦法優化,不僅是本節課,所有課都應該這樣做,課堂上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要圍繞核心目標,對核心目標重要性不大的都要舍掉,以保證核心目標在課堂上的黃金時間解決。
通過教學發現,練習設置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不宜拔高,本課應以基本練習鞏固為主。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1
在教學設計時,我創設一個把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猜測面積是否變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自然會想到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面積,但我沒想到學生在數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時,有些難度,此時我進行了適當的指導,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北竟澱n的教學重點為“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難點設立為“理解平等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然后讓學生交流,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我又利用課件演示,并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交流評議,最后學生分組邊剪拼邊說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操作過程,在交流演示中理解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在語言描述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環節里我注重的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滲透了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和能力。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在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展示不同的割補方法,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應讓學生充分展示,從而明確不同的割補方法,其結果是一樣的。三種剪法。
(2)在學生匯報時,當學生的語言羅嗦時,我有點過急,常把學生的話打斷,應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或讓學生自己修改語言。
。3)對知識的鞏固運用做的不夠。本打算在基本練習之后,讓學生探究把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以此拓展學生的能力。但由于在用數格子的方法求面積時,教師應變能力不強,耽誤了時間,此題沒來得及做,教師本人的能力還需多鍛煉。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2
本節課內容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等知識的基礎。
成功之處: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通過創設“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比較這兩個花壇的大小,就是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而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已學過,非常簡單就可以得出,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沒有學過,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通過這樣的疑問,引領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滲透“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利用轉化思想學生可以把新知識轉化為已學過的舊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首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相等的,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是底乘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但是如何驗證這個計算公式呢?學生通過手中的平行四邊形會聯想到把它轉化為長方形,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動手研究推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體會轉化思想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處:
學生雖然能夠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仍有個別學生在表述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再教設計:
加強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做到規范、嚴謹。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3
1、深刻理解教材是有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如果沒有深入地解讀教材、領會編者的意圖,而為了追求新意而過度改編教材內容,替換學習材料,往往會把數學知識固有的內涵丟掉,無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這節課作為傳統的教學內容,有那么多種講法,教材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和設計呢?
教學之前,我覺得數方格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探究幫助不大,所以總想把它刪去,節約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但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讀,我終于明白數方格在計算面積中的價值。
這是一種直觀的計量面積的方法,同時也是本節課學生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數方格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與長方形有著聯系,為進一步的探究提供了思路。所以,深挖教材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的第一步。
2、課堂環節的合理設計是有效課堂的保證
教師除了對教材的準確把握,還要對學情進行深入的分析,只有對學生的認知起點和認識發展過程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設計出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數學活動。
教師首先要用簡約的情境帶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并引發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
然后,教師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形式,讓課堂活動變繁為簡,變雜為精在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教師放得多了,探究的效率必然低下,扶得多了,學生探究的空間會大大縮水,束縛學生的發展。
因此,對于教師應該給予什么樣的.指導,需要教師根據學情來合理預設。
3、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是有效課堂的精髓
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一小學新課程改革的新視角之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孕育猶如胎兒的發育,有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未成形到成形再到成熟的過程,至于轉化的思想,在本冊中多次用到。
如第一、二單元中,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計算,無不是把小數轉化成學過的整數進行的。平行四邊形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圖形,教師應該看到學生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法的價值更大,通過學習割補轉化的方法,為后面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埋下了伏筆。學生以獲取知識為明線,以探究數學思想方法為暗線,明暗結合與總結時的畫龍點睛。讓數學思想方法該露臉時就露臉,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雖然我在課前對教學的各個環節作了精心的預設,但面對生成的時候,自己的處理依然有些草率。在讓學生展示自己剪拼的作品時,當讓學生展示完平行四邊形沿頂點向對邊作高和作任意高兩種方法剪拼一個長方形后,有一個學生興致勃勃地展示他沿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剪開,通過平移得到一個新的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由于沒有達到我們拼成學過圖形的目標,當即我就簡單地否定了,那個學生也尷尬地坐下了。
課后,這個學生坐下時的表情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這個學生有著大膽動手,敢于交流分享的學習態度。他讓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為什么一定要沿高來剪開,這是多么值得表揚啊!細節成就完美,關注課堂細節,敏銳地發現教育契機,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努力,不斷總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4
一、借助游戲,使學生感知轉化。
轉化在數學學習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和思想,對學習三角形、梯形面積的學習又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前游戲環節先用口令形式,進而改為用數字代替口令,讓學生在游戲中感知轉化、認識轉化。既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樂于參與
二、聯系學生生活,創設情境
三、運用轉化,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在學生理解了轉化的基礎上,提出“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同時讓學生互相討論,通過剪一剪,拼一拼,轉化成自己會算面積的圖形。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用不同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并通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內在聯系,共同推導出其面積計算公式。
有待加強:
一、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沒有“放”。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這個角色沒有充當好。公式的'推導過程可以讓學生慢慢發現,適當引導即可。我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就帶著學生比較兩個圖形的特點,得出公式。其實在備課中,我還是準備讓學生多講,通過發現、比較得出公式。不敢放,學生的主體性沒得到充分的發揮。
其次,學生通過拼、剪后,示范拼剪過程時,應規范學生的操作過程。如當學生說沿著高剪時,帶著學生先作平行四邊形的高,使學生明確平行四邊形有無數條高,所以沿著平行四邊形任意一條高剪開,都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由于是賽講課,怕出錯,因此教程基本按備的課來上,這是由于應變能力較差,有待于多鉆研教材,做到備課時也要備學生,對課堂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正確的估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篇25
人們常說,課堂教學始終都是一門缺憾的藝術。
一、主要的成功之處:
這節課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觀察、猜測,通過動手操作驗證。整個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處:
在新課前沒有復習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因此,在操作各推導過程中學生對這兩個概念顯得很生疏,很多學生在畫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時出錯,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
三、質疑:
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材在這里安排了一個長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填表后對它們進行比較,這里暗示了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在格里填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相比的內容,刪去了長方形的部分,只留下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知這樣處理是否合適。教學隨想。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04-24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3-12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7-03
面積教學反思02-23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優秀10-18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反思11-24
面積的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