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1
從二年級的測量—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過程中,我就感覺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并不是很好,因為這不同于簡單的加減計算,那時候我就深刻的反思過如何教好“測量”這個內容。也跟同組其他成員討論過,受益匪淺。明白這樣的課一定要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操作,自己探究,自己總結。特別是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學生平時接觸得本來就少。于是,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創造性地安排了很多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開展推理和想象,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首先,我拿出準備好的數學書、粉筆、水性筆,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長短,然后實際測量一下,看誰估計得準確。然后從教師直尺上讓學生觀察,以十厘米為一個單位觀察,然后拿出事先準備的十厘米的紙條,讓學生感受。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認識了“1分米”之后,我讓學生小組內尋找或者回憶,看誰能說說你發現的東西有哪些。沒想到,孩子們的觀察力那么強,孩子們津津樂道,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并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效果非常好!
通過這幾堂課,在教授“測量”知識方面,我又有更多的反思,一定要建立起正確的認知概念,例如1毫米的認識,可以讓學生觀察5分硬幣的厚度,校園卡的厚度,爸爸媽媽身份證的厚度。充分感受1毫米的長度。還可以通過肢體語言記住這些長度,如張開手臂的長度大概是1米,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分米,手指甲的寬是1厘米,兩個手指微微張開一條縫是1毫米。這樣學生在沒有測量工具時,也能大概估計出身邊物體的長度,而且學生也會覺得這種方法非常新穎獨特。
沒有反思,就沒有成長。特別是對于我們這樣的年輕老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把教學工作做好。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統一長度單位,教材是從兩種情況來說明的。
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值上一樣,但由于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由此引出厘米尺,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開始, 我鼓勵學生選用自備的學具硬幣,回形針,文具盒、鉛筆等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學生比較測量結果,體會需要采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從而揭示新課內容——認識厘米,然后讓學生拿出學生尺,自己認真觀察,你在上面發現了什么?和學生一起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是從刻度0到刻度幾?再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我及時總結:相鄰的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并讓孩子伸出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找一找,我們身邊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有1厘米長? 引導學生觀察食指的寬,圖釘的長,然后用尺進行測量,驗證這些物體的長度。
學會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我通過設計幫小馬虎找錯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測量圖形中深刻地明確了使用學生尺的正確方法:1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著幾。
總之,本節課學生動手測量、觀察討論等活動中,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基本上掌握了相關的概念和測量技能,但不足之處是我在練習設計上忽略了學生的估測的能力的練習,另外,深度挖掘不夠,如:測量數學書的長,尺子不夠長怎么辦?這些都是我在備課時沒有預測到的。看來,今后還應加強備課的深度和廣度。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測量第一課時
本節課的設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測量,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加深,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際生活又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關于教材的處理:
在測量這一單元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在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厘米,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與方法。通過學習,學生對常用的長度單位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本來我也試著想把毫米和分米這兩課時合并成一課時完成的,但考慮課堂上的時間問題,因為毫米的學習學生對于進率關系的遷移是比較有難度的,和米、厘米結合起來也要花許多時間,所以兩課時合并一課時可能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于是,我在修改了<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后,重新設計<毫米的認識>這節課,并且在這節課的鞏固練習中設計了涉及到各長度單位混合的題型。
二、關于重難點的突破: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
1、緊密聯系生活。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基礎,應該作為檢驗本單元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長度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在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觀念時,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外,同時還要多舉一些當地學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對比。如讓學生在1分硬幣上找1毫米、量電話卡銀行卡的厚度,教室內是否存在1毫米等等,通過用手比劃感知1毫米的實際大小。
2.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貫穿估測
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測量”這部分內容的實踐性比較強,需要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并逐步達到完善。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該建立在操作的基礎之上。如在引入毫米時,教材安排 了學生用尺子測量課本厚度的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測量中發現課本的厚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從而引出“毫米”,感受毫米產生的意義,再通過數一數的活動,明白厘米與毫米的關系。緊接著,在下邊的動手操作小組內合作測量物品時,每一次準確測量之前都安排讓學生先估一估,再精確測量。這樣的編排設計給了學生嘗試、修正的機會,使學生的估測能力在這節課上有了一定的發展。
三、從課堂教學的反饋情況來看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教學的前端復習舊知時,時間過長,應該盡量縮短時間盡快進入主題。
2、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言表達不完整,因為事先自己在教學時沒有強調也沒有示范。此外自身在授課時語言表達也不是很完善,需要改進。每個段落也沒有很好地進行小結,在問問題時也有點累贅。
3、本節課在估測方面比較薄弱,應該也要仔細分析一下,還有在測量時用到的測量方法也得幫助學生復習一遍。
4、練習中從學生測量的錯誤情況來看:由于我沒有強調5毫米這根刻度線的緣故,學生容易把這刻度線當成厘米刻度線,以至于把6、7、8、9毫米看成1、2、3、4毫米,試想如果我在介紹直尺,在直尺上認識毫米時就強調一下5毫米這根刻度線的作用和一些特殊長度的讀法(倒著讀,用幾厘米減去幾毫米 ),學生的掌握情況就不一樣了,這些都是我課前沒有預料到的。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所以,應該設想著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但本節課我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很好得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時甚至搶了學生的話。作業的反饋情況使我明白要想提升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得還課堂于學生。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4
測量是三年級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是孩子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于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于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上完第一課我有如下感受。
這節課是測量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三冊的時候學生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這節課是第二階段的學習,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課前復習讓學生回憶有關測量的`知識,為學生根據1厘米的長度估計吸管的長度做一個鋪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也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到10厘米的長度。從教學的實際來看學生的估計能力還是比較好的,估計的結果都比較接近。然后通過動手進行實際的測量和觸摸體驗1分米的長度,感受1分米,在這個環節由于有的學生急于測量,沒有注意到我的提醒導致有的學生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致,我想如果這個地方先讓同桌互相檢查后再匯報效果就會更好些。接下來設計的物體的環節就是讓學生根據所體驗、感受到的1分米在生活中的運用,把課本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從生活中更直接的體驗1分米,做到知識來源于生活還要還原于生活。從學習中看,學生找到生活中是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東西比較多,有的學生說得都停不了,為了滿足學生的愿望我臨時想到讓學生把這個內容寫到數學日記里。學習1毫米的時候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先測量學生鉛筆盒中較短的一支鉛筆的長度,從面引出對毫米這個單位的需要,很順利地引出毫米,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資源進行教學。
這節課我認為閃光點有兩個,這兩個閃光點都來自學生,
一是當我讓學生在米尺上找1分米時,有的學生說出了一大籮后,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發現只要夠10厘米長都是1分米。”歸納得多好啊,把前面學生說的一大堆用一句話概括了;
二是我讓學生討論米、分米、厘米三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時,有一個小組的成員討論出當分米長到1歲時,厘米就要長到10歲,多好的比喻啊!這樣形象生動地記憶了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從這兩個閃光點我無不佩服學生的思維,他們的腦里經常會出現許多很有創意的想法,我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好。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5
《測量》這一單元教學內容包括認識“分米、毫米、千米和噸”,測量教學反思。這一段時間的作業學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如有學生說“我睡的床長2(千米);一頭鯨重60(克)。更有甚者,連長度單位和質單位都不分,一個雞蛋重60(分米)這樣的答案。
課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也再次認真閱讀了《教學參考》,參考上指出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課堂上,我也努力創設了各種情境,如教學“毫米”時,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并動手量一量。“分米”的認識也是如此。教學“千米”時,還帶學生到操場上走了1千米;放學回家還請家長協助,從校門口出發到哪里是1千米。教學“噸”時,學生到家里去觀察了大約1噸的谷子或化肥。后來我發現這些活動,學生缺乏真正的感悟過程,有些根本就沒有去做。在課堂上,學生動手能量的東西就是課桌、書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學生能測量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既沒有測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導。另一方面除了作業和課堂上,學生在生活上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交流。
所以這方面的學習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才導致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誠懇請教各位同行,提出提寶貴建議。以后在教學中要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測量》教學反思12-25
《圖形與測量》數學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2-28
三年級蜜蜂教學反思02-25
小學三年級教學反思02-18
三年級《面積》教學反思12-27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1-10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26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2
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12-21
三年級《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