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為了使學生開始就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我選取了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果,教學實踐證明了我的想法,一上課,學生興趣就迅速地被激發起來,導入新課,新課中,我也設計了一些摸球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地感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再次小組活動,根據要求自己設計方案,小組內摸一摸,驗證結晨,再一次體驗升華。教學至此,學生體驗到了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的不確定現象,這是讓學生從感性過渡到理性,就顯得順理成章,輕松自如了。學生初步體驗了事情的可能性,再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做一判斷,再找找身邊還有哪些例子在小組里說一說,讓學生互相啟發集思廣益,互相交流,拓寬思維,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的作用。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最后還把數學回歸于生活,設計了一個幫超市老板設計一個抽獎箱活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結束本節課,延伸到了下能課可能性的大小。總之,本節課,就是讓學生要玩中學,學中玩,覺得輕松,愉悅。
一節課的種種設計,無非是為了努力創建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所以通過本節的反思,讓我認識到每一課都要盡心精心設計,設計環節要始終圍繞學生的接受效果著想,那么才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
不足:第一次小組活動時,老師沒有把步驟和學生說明確,學生開始覺得不知所措,后來老師走下去,幫助學生,及時補救過來了。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植樹》是北師大版課本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乘除法”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以上幾點做法:
1、提倡算法多樣化。
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一個數學問題、同一道口算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維方法必然會不一樣,他們往往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產生不同的計算方法。教學中我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促進學生主體參與。
教學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們怎么做,而是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思考怎么做,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注重課程改革的繼承與創新。
本課中對于“除法”的意義的講解教師提供了素材,讓學生自己去充分感知的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單一的傳授。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分成“檢查,復習鋪墊——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主動探究,學習新知——拓寬延伸,發展新知”四個層次。在檢查復習層次既了解學生對前一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層次中根據小學生好動,喜歡做游戲的特點,以學生熟悉的“乘火車”游戲為引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現代數學教育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學習,體驗成功。在主動探究,學習新知層次的教學中我通過小組練、獨立練、分層練、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動腦、動口,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我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在拓寬延伸,發展新知環節中我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我們已經學過了連加法和連減法,知道了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相減,然后用結果與第三個數相加減,今天我們就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一步學習加減混合的計算。
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
(1)先加后減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先算加法,然后用得數減去第三個數。
(2)先減后加的加減混合計算式題按從左到又的順序,先算減法,然后用得數與第三個數。
例1、看圖學加減(多媒體出示圖)
分析:這是一道先加后減的混合計算式題。圖上畫的是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一會兒又飛走了2只。根據圖畫所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3-2。此圖也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后減的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又表明了計算順序是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即先算4+3=7,然后第二步要用第一步計算結果7減去2得5。
本環節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題性,通過學生計算順序。
例2、看圖學加減(多媒體出示圖)
分析:這是一道先減后加的混合計算式題。圖上畫的是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一會兒又飛來了3只,根據畫面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2+3,這又表明此題的計算順序是先算減法后算加法。即先算4-2=2,再用第一步結果2加3即可。
本環節再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加減混合的意義和順序,加深理解。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整數到分數的過渡對于學生來說是認識上的飛躍,熊老師首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于生活。學生自始至終置身于教師為其創設的發現和討論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善于表達的能力,整堂課以分數的意義為主線展開教學,并逐步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1、找準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
分數起源于分,是人們在處理“分物品”的長期經驗中形成的。教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分蘋果,從分蘋果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乃分數的本質特征。其二,體驗在分物品的過程中由于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由整數兩個到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們因為自身的需要而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
本課教師比較好地詮釋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主動建構提供了豐富素材。教師將對“”理解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安排兩個層次的操作活動讓學生來感悟“”的具體含義:第一層次,同樣一張長方形紙,學生折法不同,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形狀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但是在求異的同時也不忘讓學生適時地感悟、盡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張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謂的“求同”。第二層次,每個同學拿出的紙片形狀大小都不同,盡管學生折出的也都是這張紙的“”但由于操作的直觀性,學生不難理解對不同的單位1,其“”不相等。學生不是簡單地接受指令,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過這兩個不同層面的操作環節,讓學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體驗,進行數學地思考。
金無足赤,沒有完美的課堂教學,拖堂五分多鐘就是最大的敗筆。就教學而言,在這節課中,老師過細、過多、過白的提問,使學生匯報呈一條直線出現,除了應付老師的提問,沒有任何思維的空間,低估了學生的潛能,教學形式單一化與內容的豐富多采形成鮮明對比。如教學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層次性也不夠,還有拓展的空間,教師僅滿足于引導出這幾個分數,老師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師再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個分數,你有什么想說的,有什么發現。”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同學一定能發現可以看成是,是整張紙,就是單位1,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再如:在分蛋糕這個環節中,沒有適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其他方面的收獲,更多的只關注了知識與技能。已經到下課時間,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只是講解完用幾分之幾表示蛋糕后就草草了事。其實,在分完蛋糕時可以提問:“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給別人,你失去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引導學生從中體驗到與人交往中,應學會如何待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把簡單的知識傳授上升到人文的關懷。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口算除法是北師大版數學三年級課本P8—P9的內容,是學習除法的基礎,也可以說是乘法計算的逆運算,學生對除法的計算還有一個狀況,就是很難理解除法,把除法和乘法混淆,因此在教學前,先以乘法為基礎,先讓學生體驗乘法計算,再由乘法運算引入除法計算,讓學生發現,原來除法其實是乘法的一個逆過程,突出學生的直觀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創設的參觀科技館和植樹的情境,讓學生設置其中,作為參觀科技館和植樹節植樹的一個成員,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自己來解決問題,在教學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在解決參觀科技館的時候60÷2的`問題上,學生主要說了2種方法:
(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變成了“20”。我引導學生認識:此時的6已不是我們平時所認識的的6,而是6個十,所以除得的是2個十,要在2的后面加一個“0”。
(2)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3=60,也可以算出結果。通過學生的發言,使學生盡可能用較為簡潔的語言表達計算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的意識,在解決植樹的過程仍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學生自主探尋算法,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性,并讓學生體會分步計算。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經常用到,學生通過學習,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教學過程中由于沒有充分顧及后進生方面,部分學生正確率很低,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通過探究身份證號碼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應用,并通過觀察、比較、猜測來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結合教材的編排特點,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教學。
1.課前多方調查,了解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的運用。鑒于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在課前就讓學生收集,了解有關身份證號碼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與現實社會需要之間的聯系,并在收集過程中對所收集的資料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很多情況下離不開日常生活的豐富素材,數字編碼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所以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著數學內容生活化去展開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能明確為什么要學習這部分內容,對日常生活有什么影響,從而在學習中自覺主動的把具體問題化為數學問題。
3.以觀察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交流中,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的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展開對新知的學習。
4.加強實際應用。動作的技能是比知識的記憶要讓人難以遺忘的。只有通過練習、操作、知識才能得以更好的鞏固與加深。因此在新課教學結束后,我聯系實際創設了與身份證號碼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7篇)】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3-10
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1-15
高二數學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2-28
最新三年級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范文03-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最新5篇12-26
高一數學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2-22
小學數學老師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1-28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25
高二數學教學反思最新5篇02-25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