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今年,我教學六年級數學課,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我力求使教學結構貼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根據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收到了必須的效果。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透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透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用心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于筆算也進行了提高和幫忙。
二、加強四則運算的練習。由于學生計算潛力較差,且又粗心馬虎,我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練習,學生的四則計算潛力有了明顯提高。
三、應用題一向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對于這個班的狀況,更是個性,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潛力都差。針對這一狀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多說、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潛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必須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潛力。
透過以上方法措施的實施,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了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根據學生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教學成績。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有趣的平衡》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正比例和反比例”單元后的“動手做”內容,本節課基于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進行了二次開發和設計,有效地豐富了內容的厚度和廣度,順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呈現了一節精彩的數學活動課,展示出王老師所主張的“生長數學”的獨特魅力,體現了教師的超前的教育理念、廣博的課程視野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一、整合教學內容,豐盈數學學習
本節課教學恰當處理了三方面關系,第一是動手制作與探索規律的關系,做到以探究規律為主,動手制作為輔,在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凸顯了“數學味”;第二是規律感知的近景目標與正反比例滲透、“杠桿原理”拓展的遠景目標之間的關系,做到以規律感知為基礎,以正反比例滲透、“杠桿原理”拓展為指向,“見木又見林”,頗有意蘊;第三是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挖掘學生相關的生活經驗啟發數學思考,運用數學發現解決生活問題,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巧妙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凸顯游戲活動,促使感悟數學
課始教師設計了“直尺平衡”“鋼筆平衡”兩個游戲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效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得學生獲得“在兩端質量不等的情況下調整兩端與支點的距離,可以保持平衡”“質量大的一端減小與支點的距離,質量小的一端增加與支點的距離”這些關鍵性的體悟,從而讓數學變得簡單、學習變得趣味。
三、挖掘教學資源,落實主體地位
教師創造性的開發了“自制平衡器”的實驗器材,大小均勻的玻璃珠、合適長度硬紙板條、操作簡易快捷的打孔器等等,提高了學生活動的有序性,保證了實驗的嚴謹性、科學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落實三位目標,指向兒童發展
從目標達成看,本節課學生獲得了對規律的深度感知、有效達成了知識技能層面的顯性目標,同時本節課還注重引領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等活動的過程,啟迪學生的數學思考,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使學生獲得學習方法的深刻體會,學習情感的深層激發,有效達成了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層面的隱性目標。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9月14——10月12我們六年級組數學教師完成了小組教學任務。我們這此的小組教學中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新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構成的過程”。在課題的指導下老師們從備課、上課、評課幾方面認真準備,出色的完成里此次的小組教學。
徐冰老師教學的資料是《倒數》師生互動全面發展是本課的一大特色。整節課基本上是由教師與學生對話,圍繞文本互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教師創設了與生圍繞“倒數”這個知識目標進行民主、平等、和諧、生動的對話交流的動態情景,在對話交流中,包含了知識信息和情感態度、為規范等多方面的有機組合,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素養提高。
數學活動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化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經驗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概括或發現有關數學結論的過程,這是本課體現的第二大特色。個性是學生對倒數好處、方法的再創造的過程給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本節課的第三大特色。數學課要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善于發現數學奧秘,又有效調動全體學生敢于發現,善于發現,敢于發表自己想法,學會反思、調控、修正自己的觀點等優良品質。教師用板書學生姓名的特有方式既肯定了學生的發現,又到達表揚激勵及榜樣的作用,激起學生的思維一浪高過一浪,后浪推前浪的局面。
高瀏穎老師教學的資料是《分數除法的好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高老師跳出了認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則的得出、技能的構成作為唯一的目標,而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身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發展性領域目標。如教學時圍繞例題6/7÷2重點展開探索,帶給自主學習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允許并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錯誤的,讓他們在相互交流、碰撞、討論中,進一步明確算理。重點探究后,并不急于得出計算法則,而是繼續讓學生口算做一做,仍允許他們選用自己認為適宜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分數除以整數,當分數的分子能整除整數時,用分子除以整數的商作分子,分母不變。"這樣的計算方法來得簡便,并透過學生動態生成的例題,如:"3/8"的分子不能被除數2整除,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感悟到:這時應采用"分數除以整數(零除外),等于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雖然整節課都沒有刻意追求得出所謂形式上的計算法則,但學生所說的不就是算理算法的核心嗎?這樣的計算教學,學生獲得的將不僅僅僅是計算法則、計算方法。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上周,我講了第六單元“圓的周長與面積”,然后進行了單元測試,總體成績還算比較滿意,但從試卷上和平時的作業上來看反應出來的問題還是比較多,下面就這一單元近來的教學作出如下思考。
一、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有關圓的概念認識不深刻。
(1)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學生寫成周長與面積或其它的關系,認識不清;如: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有的學生填寫的是一個固定的數,還有的同學填的是3.14,準確答案應是圓周率或π。
(2)半圓的周長總容易理解成圓的周長的一半,其實是圓周長的一半加上它的一條直徑或兩條半徑。
(3)對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有點混淆。明明知道是求面積,可是卻去求周長,自己還不知道錯了。
2、學生對有關圓的生活實際不熟悉。
(1)在實際生活運用中不知道“牛圍繞木樁”是什么樣的,不能把實際生活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韁繩的長是圓的半徑,不是直徑。木樁的位置,是指圓心。
(2)不知道鐘面上的分針是圓的半徑,常常理解成直徑,造成解題錯誤。
3、學生對組合圖形的周長認識不到。
(1)“周長”是指圖形一周所有線的長度,小學六年級階段所認識的“線”只有兩種可以計算長度的線,一是線段,二是圓形的曲線。學生往往會把不在一周上的線段計入周長,也會不計凹進圖形的線,或者減去凹進圖形的線的長度。
(2)長方形和其內切圓之間的關系不清楚,看不出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直徑,找不出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直徑和半徑之間的對應關系,求不出長和寬各是多少,求長方形的周長就無從下手。
4、學生對組合圖形的面積掌握情況。
(1)由于學生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比較感興趣,所以對組合圖形的面積掌握較好,大部分同學都能找到比較簡潔的計算方法。
(2)在求半圓的面積時,有些學生總是在求得圓的面積后,忘記乘二分之一或除以2。
5、學生不愿意動手操作或操作能力不高。
對于沒有圖形的解答環形面積的應用題,學生不愿動手畫草圖來分析,因此找不對兩個圓的半徑。對動手操作題目不知道怎樣下手。
6、兩個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比的關系。
兩個圓的.半徑、直徑、周長的比是一致的,如果半徑比是3:1,則直徑和周長的比都是3:1,也就是長度單位的比相同;兩個圓的面積的倍數關系,是長度單位的平方倍,長度單位是3倍,面積單位就是9倍。
7、有關計算方面出現的問題。
(1)有的同學在計算某數的平方時,如3的平方,應該是3乘3,可總有同學卻成3乘2。
(2)學生在計算碰到3.14時,不能靈活計算,一般把3.14放到最后去乘,比較容易計算,而不靈活的同學不管那一套,3.14寫在哪里就乘哪,計算花費時間比較多,也容易出錯。
(3)有的同學在解答這部分知識時,列出綜合算式,但是解答時步驟省略或沒有計算結束就不計算了,出現問題也比較突出。
二、解決辦法
發現了問題,我趕緊要想出方法進行補救,不能讓這種狀態持續下去,我是這樣做的。
1、重視公式的推導過程,加強公式的記憶,強化不同公式的區別,先從公式上打好基礎。
2、在解決問題時,先把公式寫上,然后再根據公式列式,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好好思考到底需要哪個公式,避免出錯誤。
3、整理出這個單元的所有概念及公式,粘貼在書上,便于學生早讀時記憶和做作業時查找相應信息。
4、讓學生記住3.14的倍數的結果,這樣能提高計算的速度和質量。
5、讓學生在列式解答時,計算步驟不能省略,一步一步算出結果,這樣還能避免學生出錯。
6、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如出示了圓形花壇的圖片,設計了在花壇周圍鋪一條小路求小路的面積這樣的問題,創設與學生十分貼近的生活情景,這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7、在教學過程中,把對知識梳理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小組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給學生相互學習提供一個機會,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8、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形象直觀的課件演示,如“圓的面積”一課幫助學生理解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特別是圓周長的一半轉化成長方形的長,半徑就是長方形的寬這一教學環節,恰當的運用課件演示彌補了語言描述的不足,而且學生通過觀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9、分層練習,照顧全面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注重基礎題、應用題、提高題和拓展題的分層,讓后進的同學,能夠完成基礎題,中等的同學,通過動腦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基本能夠解決全部題目,對于優秀的同學提倡探索解決拓展題的意識。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追求積極的教學行為,運用先進的教學模式,靈活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樹立“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備課理念、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使教學流程科學、豐富、生動活潑、努力培養學生梳理知識,反思、研究的習慣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這一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要讓學生多動手。不少學生會說但是一旦動手就錯,特別是對“東偏北,還是北偏西” 以及在地圖上標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實際問題時,學生很茫然。我結合例一組織學生分組討論:1號在東北方向(或者偏東方向)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匯報交流時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如果學生提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則因勢利導,課件演示30度、60度;接著請學生描述1號檢查點的方向。教師說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的,也就是夾角較小的方位。如果學生不能想出結合角度來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師則以合作學習者的身份,提出建議:能不能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有關角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呢?引導學生根據方位和度數說出具體的方向。并強化練習還可以怎樣說:南偏東45度 、東偏北50度 、西偏南25度、北偏西15度。通過對比練習,學生能理解本課難點,會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其中根據所給的條件畫平面示意圖是這個單元的教學難點,因為學生的作圖能力普遍比較薄弱。從學生的作業來看,學生畫示意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向角沒有找準,不能熟練地區分東偏北和北偏東的不同;距離的表示,沒有按單位長度換算(少數);中心點的位置沒有找準,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響;物體的具體位置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或者沒有標出名字,讓人看不清楚;也有學生方向找錯了。
根據這些情況,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更應該注重畫示意圖的細節,注重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如果要補救也只能個別輔導了,集體輔導多了容易讓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學產生厭煩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學也不一定馬上改正過來。這一單元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關于位置的相對性,給定兩個位置,個別學生不能很好的區分以誰為標準,所以說出來的方向剛好相反。這一點跟學生的空間觀念強弱有關,需要多加訓練。
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本單元的活動交流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只能利用培優補差的時間,照顧稍差一點的學生,有時又不得不為思索稍慢一點的學生的反復的重復,減少了稍好一點學生進一步的提高機會,總之,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學到自己的數學,實現學生自己心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還有不少的差距。
【六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25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9
學前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7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03-07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2-22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09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最新5篇03-10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5篇02-26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參考范文5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