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歌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歌教學反思1
《山城的霧》是一首詩歌。作者滿懷激情,以豐富的想象,用優美的語言,贊美了山城重慶的霧所特有的,無比奇幻的景致。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現代詩歌語言淺顯易懂,而且有不少文質兼美的兒童詩歌,《山城的霧》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首。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發現學生并不喜歡讀詩,究其原因:因為它不像童話、小說那樣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也不像歷史故事、科普知識那樣能讓孩子閱讀以后有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的成就感;所以孩子們對閱讀詩歌的興趣并不高。所以這堂課我打算從詩歌的形象性入手,讓孩子感悟詩歌的語言美,使孩子的思想與詩的內容形成共鳴,體會山城的霧的奇幻之美;培養學生喜歡讀詩,能試著寫詩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以圖片導入,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理解詩歌語言所表達的霧的奇幻之美,并著重分析詩歌語言所用的修辭手法,讓學生感悟到詩歌語言的形象美。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挑戰。課前,我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并且精心準備了教案,自認為學生聽課后,肯定會有收獲,這才開始上課。但實際并不像我預料的那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學生對詩歌的了解太少,興趣也不大,課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導、啟發,學生參與的人數較少,而且有的內容學生根本不明白,所以這是一堂失敗的公開課。回想起來,我感到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遵循新課標理念,結合文本特點,進行教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應以讀為主。誦讀,對學生掌握詩歌主題,培養語感,具有很大的幫助。《山城的霧》是一篇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應該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而我在上這一課時,由于教學經驗的缺乏,只是讓學生齊讀詩歌,再指名朗讀。雖然我意識到要閱讀課文應該培養學生各種讀的能力,設計了自由讀、默讀,卻沒有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讀”,以致于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朗讀詩歌是開啟理解詩歌大門的金鑰匙。當然也并不是單純的反復無目的的讀,老師要營造氛圍,把學生帶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充分發揮聯想與想象,仔細揣摩。在設計《山城的霧》教學時,我應該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詩句的畫面,感受山城霧的奇幻。如“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變成了謎一樣的宮殿”,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霧把山城籠罩的像謎一樣的宮殿,并且讀出景物在大霧的彌漫下朦朧的美感:“啊,我真寫不完霧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繪成美麗的畫面。”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神奇創造的贊美之情。
二、調整角色地位: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就要調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簡單的教書匠轉變為實踐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實踐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我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走入了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不僅使學生成了教材的奴隸,也使自己成為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價值,并且也沒有成效。
再者,“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知道學了什么,還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學,要學什么。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只著重從分析詩歌語言入手,告訴學生這句詩的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具有什么象征意義。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借鑒學法進行自我學習,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我應該讓學生自己談看法,學認識。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我的滿灌式的教學,照本宣科,“牽”著學生一步步地走向我挖好的坑里,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通過這一次的教學讓我感悟道:以教師講解詩句含義和寫作技巧為主的教學,只能是培養出能回答各種練習的解答機器,而不能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這一學習目標。
我還意識到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探究的積極性。
教師提問:你覺得詩中那句最能表現山城霧的特點?
當時這樣設計問題動機在于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但經反思:學生的答案可以是多樣化的,學生有自己對詩意的理解;況且這個問題一提出就圈定了學生對詩歌理解的范圍,不利于學生的自學自悟。我應該做的是有意識地營造氣氛,讓他們自己在品讀詩歌中發現詩歌的美;讓他們親身體驗學習過程,鼓勵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真正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展;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的身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
三、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俗話說:“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而我對三年級的學生了解太少。
我在備課中通常比較重視備教材和教法,但對于備學生,雖然知道很重要,但是真正用于實踐之中的卻是很少。經過《山城的霧》這一課教學,我充分認識到備學生的重要性。
提問:你覺得詩中那句最能表現山城霧的特點,為什么?
由于上課前我沒有更多的接觸、了解學生,因此對學生我對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及其理解能力把握不太充分,導致教學設計過高,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可能句子回答要簡單些,但 “為什么”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況且學生理解詩句的能力本來就不是很好。這樣一來,我的教學也打擊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這一點值得我深刻反思。這同時也說明的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對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設不充分。在課堂上,當學生已經出現理解上的障礙時,我就應該發現這個內容對學生來說太難,應該及時進行調整。比如改變提問的方式:“你覺得作者用這樣的語言描寫恰當嗎?”“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理解。這樣就會降低難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雖然《山城的霧》這節課上的不是很好,但是收獲甚多。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發現了可以提高的機會。我是一名剛走出校門的新老師,除了在大學時期進行過半年形式主義的實習之外,可以說毫無工作經驗。但我相信,吃一塹長一智,我錯了,經過反思進而改進會進步得更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還會多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及時做好經驗總結,并在教學中進行實際嘗試,做到快學快用。同時努力研究好新課標,提高教學效率,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教師。
詩歌教學反思2
“初中古詩文教學,不單單是對學生的分數負責,對家長的期望負責,它還必須對民族的未來負責,必須對學生的精神底色負責,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學生的分數負責,只是學習古詩詞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甚至都不是主要問題。初中古詩詞教學最主要的問題,是要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和飽滿的精神氣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應用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聽說讀寫能力,其中主要是讀寫能力。我們要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在學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顆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而這就是初中古詩文教學的基本定位。”
看到這樣一段文字,相信很多語文老師都會有所感觸,因為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有悖于古詩文教學的基本定位。在應試教育這樣一個大的教育教學背景下,學生要的是高分,老師要的是教學質量,在高分、高效的驅動下,我們的語文教育者及學習者的思想都出現了扭曲,這是老師的悲哀,學生的悲哀。
回想多年的教學生涯,我又何嘗不是這么做的了?歸結我的古詩文教學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只注重名句積累
在教學古詩文時,我常常把重點放在了名句解讀上,并且要求學生必須背誦與默寫,很多時候我忽略了學生是不是對名句理解的非常透徹,這樣一來學習好的學生可能能掌握和理解,程度稍差的學生就只能死記硬背了。就是這一招,對待考試可能是可以的,尤其是在答積累與運用題時,學生可能能打得很好,但是,要是從長遠來考慮,這是不利于學生素養的提升的。
二、只注重教師的講授
這一點在我的課堂上表現的比較明顯,這也可能與我的教學經驗有關吧。在課堂上,我總想把我備課備到的以及講課時想到的都告訴給學生,生拍講課有什么漏洞,其實殊不知一節成功的課絕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討論出來的,在課堂上只有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才能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古詩文教學更應該如此,因為古詩文的作者、內容及創作背景離我們都比較久遠,所以我們在解讀文本的時候,就不能太主觀,不能太武斷,其實只要我們分析的在理就行,有句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確如此,一個文本,我們的知識水平不同,我們的年齡層次不同,我們的人生經歷不同等等,都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文本的理解。所以說老師過多的講授不一定是好事,他可能會禁錮學生的思維,誤導學生的多樣理解,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只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把握
忽視了學生情感素養的提升。我在講古詩文的時候,往往會顯的很枯燥,不外乎介紹作者、理解重難點字詞、解讀名句命短、背誦文本等,這些都是知識層面的,掌握起來也是比較簡單的。其實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度來說,我們的古典文學,尤其是中國的古詩詞,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不可估量的,這也是咱們中國五千年來最寶貴的`文化財富。那么,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有責任將這些優秀的文化傳承下去,讓一代一代人在這種厚重的文化熏陶下開拓創新,不斷前進。
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真應該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了,作為一個文化的傳播者,千萬不要一味的去追求高分,培養出來的學生全都是“高分低能”。在教學實踐中,我更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成為合格的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使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詩歌教學反思3
《春天來了》,是一首旋律流暢、歌詞優美的歌曲。本課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在演唱這首歌的同時,體會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備課時我也立刻意識到,這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最好的一課。
上課時,我先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圖片:有青翠的草地,七彩的花朵、成片嫩綠的樹林、即將融化的殘雪、出洞的小動物等等。然后問:“畫中是什么季節?你從哪里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歡這樣的景色?”讓學生自己找春天,然后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中的景色,表達自己對這幅圖的情感,在朗誦歌詞時,也帶著對春天無比喜愛的情緒。我感覺到孩子們對春天有了直觀、親切的感受,剛要引入歌曲教唱時,有一名學生突然舉手,提出了疑問:“陳老師,歌詞中‘春姑娘躲在那朵花苞里’的‘春姑娘’是誰啊?”說完,學生們都看著我,我一下子被問住了,心想:是啊!春姑娘……怎么解釋呢?沒想到他們的心會這么細膩,這個……?我靈機一動,先讓孩子們想一想,也給自己一點時間整理思緒。學生們在座位上紛紛交流起來,我也陷入深深思索中。這時,只見又有一個學生將小手高高舉起,說到:“陳老師,我知道!”全班立刻安靜下來。“春姑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當小樹綠了,小花開了,那就是她已經來到我們身邊。”我高興地點了點頭,笑了笑。
他話音剛落,接著,許多學生也站起來說了說自己的看法:“春姑娘一定是熱愛地球的仙女,她一來世界就變美了……”“畫上面樹枝飄動著,一定是春姑娘吹動的,還有小動物也出來了,一定是春姑娘用手輕輕拍拍他們,告訴他們春天來了…平時面對這65個孩子,我總是感到不知所措,回想上個學期的音樂課,課堂上經常“亂”到了極點,總覺得他們什么也不懂,說什么也講不清楚一樣。對于這個班的孩子來說,我從來沒想過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看來,我大錯特錯了。
后面所產生一系列對話,真是我在備課時所不曾想到的,我為自己的錯誤觀念和準備不足感到不安,為孩子們的表現感到驚訝,也很感動。孩子們帶著對春天的直觀美感,不僅置身于歌曲的詩情畫意中,還對歌曲中演唱的“春姑娘”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的回答充滿了童真和對大自然美妙意境的理解,那春天不就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在孩子們的心里嗎?
下課后,我再回頭想想這節課,真正感覺到新課程實施后,給音樂課帶來的變化,把感受音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把可持續發展教育注入課堂,更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孩子們的心是那么純潔、天真,但愿世界少一些不和諧,多留給孩子們一些美麗。
詩歌教學反思4
花兒開了,草兒綠了,春天帶著濕潤的氣息,泥土的芬芳向我們走來了,在這樣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美麗季節中,我們開展了“我們在春天里”的主題活動。在這章主題活動中,幼兒感知和發現了春季氣溫,人們的活動,生物生長的變化等,同時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詩歌《春天》是一節語言活動,詩歌語言優美、形象,而且具有趣味性。幼兒對這節活動較感興趣,教學效果很好。詩歌中用簡潔的語句概括了春天特有的美,將春天的色彩,人們的活動,自然界的生物表現的栩栩如生。語言通俗易懂,幼兒很容易熟記詩歌內容。另外,幼兒對詩歌中表現的比喻手法較感興趣,突發奇想,猜測“小池塘”為什么“會笑”。
在這節語言活動中,大大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春天是鳥語花香的季節,周圍的動植物都在發生著變化,幼兒能通過生活實踐,已有經驗來創編詩歌,擴展想象。進一步體驗到春天的美。活動結束部分,還鼓勵幼兒用繪畫方式表達詩歌內容。
這節語言活動,幼兒不僅進一步感知和體驗到春天的美,同時通過詩歌的學習和仿編部分,還豐富了幼兒的想象,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活動中,幼兒與教師的互動很好,因而使這節活動能夠很好的實施。
詩歌教學反思5
《秋天》是一首詩歌,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詩歌的每一小節,很值得引導孩子進行仿寫。特別是二、四小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我是這樣引領孩子們的,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點:
一、思維引路,學會用“秋風在……”說話。
第二小節:秋風在田野里打滾,秋風在小路上奔跑;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
先和孩子們一起感受了秋風的調皮和可愛,為了打開孩子的想象空間,我問孩子們:秋風像我們小孩子一樣調皮可愛,那么他們還會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鋪墊,有了自己平日的調皮經歷,有的孩子們想到了果園、公園等,在此基礎上,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發了其他孩子的記憶,他們想到了“農田、荷塘”等等地方。接著,我又問孩子們,在果園我們能看到什么?孩子們回答:看到紅通通的蘋果、黃黃的柿子等等,接著問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們回答起來顯得簡單多了,因為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對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過討論,甚至寫過話。這樣,再來進行“秋風在……”這樣的表達訓練,就等于是將兩個問題進行組合,孩子們表達起來得心應手。
有了引導,孩子們的寫話比較順暢,寫出的句子很真實。小小展示一下:
秋風在果園里追逐,秋風在池塘里嬉戲;
秋風在公園里散步,秋風在農田里忙碌;
秋風抓一把野菊花的香氣,把秋的氣息布滿人間。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維比較局限,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路,想象的空間得不到更廣的拓展,所以,我們給他們多一點扶持,就等于多給他們得到成功的機會,他們的自信就會多一點,離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點!)
二、興趣激發,學會用“……嚷著……,要……”說話
第四小節: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葡萄嚷著冷了,要披紫袍。
如何讓孩子們仿寫這句話?我先讓他們來說說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種水果成熟時是什么顏色的?起初,孩子們舉手的不多,原因是他們對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了解。于是,我給孩子們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顏六色的水果圖讓孩子們激動,好多小眼睛亮起來了,發出了“哇”和咽口水的聲音。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開了,學習興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發,表達一下子就變得容易了:
柿子嚷著冷了,要穿紅襖;
桔子嚷著冷了,要披黃袍。
【詩歌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輕叩詩歌大門》教學反思10-23
《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反思08-21
《古代詩歌思想感情鑒賞》教學反思08-24
陸游詩歌《示兒》教學反思11-18
古代詩歌反思07-16
中班語言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詩歌新年》09-23
中班語言詩歌教案及教學反思《吹泡泡》09-22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13
《陀螺》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3
寒號鳥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