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時間:2024-12-04 10:34:42 賽賽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1

  本次活動分三大環節:

  一、設置懸念,引發

  1.提問:你們知道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數字?

  2.日歷本上有哪些數字?

  3.觀察教室里哪些地方有數字?

  4.在我們生活中哪些數字對我們小朋友來說很重要,我們必須記住的,并說明理由。

  5.提問:如果沒有這些數字會發生什么事?運用幼兒活動材料

  在此環節,說教室里的數字時,可以幫助幼兒說清楚刻度、頁碼等,豐富幼兒的。小朋友們對漢字與數字的概念沒搞清楚,教師應該清晰的講解,幫助幼兒搞清楚。在做作業前,教師可出示日歷、鐘、體溫計的實物或圖片,讓幼兒明白這些物品上少了哪些數字,應該怎樣補充。

  二、創編數數歌謠

  1.創編數數歌謠,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和數字有關的內容編進兒歌里。

  2.以“開火車”形式,用手拍節奏,一個接一個往下說。

  三、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評議或總結。

  在“開火車”環節,大部分小朋友說得不錯,但個別幼兒就不會說了,不知道怎么說,像陽陽、鯤鯤等小朋友就說的不夠好。

  通過本次活動,讓我收獲不少,雖然也有好的地方,整堂課環節很清楚,一環一環之間緊緊相扣、層層遞進,設計的問題也具有有效性,能開動幼兒的小腦筋。但缺點也有存在,一些細節方面還要注意,像在對漢字與數字的概念講解時,不能帶過場,而應幫助幼兒搞清楚兩者間的`概念,應清晰的講解。總的來說,還要繼續努力,不斷的向師傅學習,積累經驗,用心去發現身邊所有好的東西,從不同老師身上吸取長處。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2

  在“生活中的數”的這節課的學習中,我根據學生平時在生活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學數學是為了用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刻離不開數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本節課的實踐中,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主動地觀察分析生活現象,用數來表示身邊的事物,說說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如“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或手機號碼、生日、車牌號、自己所在的年級或班級……”;運用數簡明地表示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是用來表示和交流。

  學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來自家里、教室里、學校里的親身經歷過的各種事物、各種現象中的數;還有在菜場里、馬路上、超市里、體育運動中等各種生活經歷中感受過、觀察過的數,從而把課堂教學的'觸角伸向現實生活中廣闊的世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無處不在,體會數在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領悟到數字既可以表示物體的數量,又可以表示序數,還可作為一種符號代碼,更有在生活中的其它廣泛用處,雖然此前學生已有一定的接觸和學習體會,但在本節課中把數字各方面知識加以綜合,交織一起展現在課堂上,強調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現實性,應用性,溝通了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數學的聯系,更能發展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3

  《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等等。在“生活中的數”的學習中,我們根據學生課前的小調查所得的信息和平時在生活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主要表現在:

  1、延伸課堂空間,培養學生數感

  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或自動化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態度與意識,是人的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數量建立聯系。在本節課的實踐中,引導學生聯系自已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主動地觀察分析生活現象,用數來表示身邊的事物,說說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如“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生日、車牌號……”;運用數簡明地表示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正是在與數的“對話、溝通、交流”中,學生的數感得以有效地發展。

  在短短的四十分鐘,一個小小的'教室里,學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來自家里、教室里、學校里的親身經歷過的各種事物、各種現象中的數;更有在菜場里、馬路上、超市里、體育運動中等各種生活經歷中感受過、觀察過的數,從而把課堂教學的觸角伸向現實生活中廣闊的世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無處不在,體會數在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2、解決生活問題,發展綜合能力

  加強數學各部分內容間的聯系,發展綜合應用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數字既可以表示物體的數量,又可以表示序數,還可作為一種符號代碼,更有在生活中的其它廣泛用處,雖然此前學生已有一定的接觸和學習體會,但在本節課中把數字各方面知識加以綜合,交織一起展現在課堂上,強調數學知識的整體性,現實性,應用性,溝通了生活中的數學與課堂上數學的聯系,更能發展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建立數學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有助于與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更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4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教材里的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這一單元,使學生們又一次接觸了數的知識。事實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100以內數的知識,這是本單元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基礎。因此只有創設多種多樣的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等,這樣才會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經驗形成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同時,富有生活氣息的數學活動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單元安排了四課內容:數鉛筆,數豆子,動物餐廳,小小養殖場及一個練習。先從學生身邊的實際情景中,接觸到大于20而小于100的數,同時,復習20以內數的知識。進一步會讀,會認,會寫100以內的數,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在實際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感,再通過實際的事物來鞏固對數的認讀,能對100以內的數進行估計。然后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感受一列數蘊涵的規律。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能在具體情景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材設計了“數鉛筆”的活動,使學生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教學中還可以設計數其他實物的活動,這不僅豐富了學生對100以內數的生活經驗,同時使學生感受到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一部分學生對于大于20的數接觸的機會比較少,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使得他們在理解100以內的數時感到抽象。因此,要結合具體材料進行數數。學生在數數的過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數要予以鼓勵。

  “數豆子”一課首先通過估計一把豆子的顆數引入估計活動,然后通過驗證估計結果,引入數的寫法。這樣不但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而且培養學生有根據的進行估計。學生原有的數感與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因此,學生數感的形成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有有意識的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培養。

  在“動物餐廳”里,通過猴子和小狗拿盤子的生動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知兩個數的大小。對學生來說,抽象地比較數的大小有些困難,當學生通過觀察畫面,自己數出小猴和小狗拿的盤子的個數后得出結論,再要求他們用符號來表示就會更加體會“>”,“<”,“=”符號的含義。

  通過創設“小小養殖場”這一生活情景,使學生體會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義,使學生逐步建立數感。

  練習一是結合本單元的幾個知識點,來設計練習題的,其目的在于鞏固練習,復習提高。

  本單元的標題為“生活中的數”,這就體現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了教材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的思路。因此,教師要設計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體會到物體與數量的對應關系,從中抽象出數的模型,體驗數的實際意義;要鼓勵學生運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體會數的作用;在學習寫數過程中,讓學生經歷運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數與數之間的相對大小關系。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5

  本周組織教師們觀看了錄象課《生活中的百分數》數學綜合實踐課,以前這類課聽得很少,今天的這節課一定給教師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對數學實踐課也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我聽了以后感覺也頗深,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1、教師的選材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

  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但我們教師往往不太注意,而這位老師把這個內容搬上課堂,從內容上來說很吸引學生,服裝上的百分數,酒瓶上的百分數,學生都很熟悉,卻從沒研究過,所以這個內容很吸引學生,而且教師讓每個學生都親自帶來了帶有商標的衣服、毛毯、酒瓶,給學生提供了研究的實物,而不是空洞的說教。

  2、整堂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在研究服裝上的百分數時,教師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研究酒瓶上的百分數時讓學生聞一聞,讓學生充分感知出現的百分數不同時,會出現怎樣不同的效果。

  3、加強學生的.估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并不需要精確的計算,相反估算更重要,這節課上教師讓學生估一估教師的體重,因為學生事先都知道父母的體重,所以會拿教師跟自己的父母相比,從而來估算教師的體重,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4、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數學上的結果與生活實際的差距

  學習酒瓶上的百分數,從而引出飲酒適量,從飲酒適量中讓學生明白數學上的結果往往只是純理論的東西,必須要結合生活實際。算出來你的最大的飲酒量,并非是正確的,還要因人而異,這個結果只是一個參考的依據。

  5、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結果都往往沒有唯一的肯定或否定,整個過程讓學生們自己去研究、探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自我評價,自我感悟。

  相信學生通過一節課對生活中百分數的研究后,以后他在生活中看到百分數就會不自覺的自己會去研究了。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6

  本節課是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百分數(二)》后面的綜合實踐活動,意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基于前面已經學過利息的算法,所以本節課我完全放手,通過分組,讓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

  本課主要由兩個活動構成:

  一、調查最新利率。

  二、幫李阿姨計算三種理財方式哪種收益更大。

  活動牽涉到組長分配任務、查找信息、進行計算、設計方案等方面,我將班里的電腦借給學生使用,其余的.組內自行解決,要求半小時完成本節的任務。

  一開始,學生們多少有些無所適從,我便提醒道:“組長可以先分配任務,大家要聽從組長的指揮。”然后學生們就緊張又有序地動起來了:有的跑去電腦旁查資料,有的和組長探討算法、有的在認真計算,當然了,有個別的學生游離于活動之外,不愿參與進來。我站在教室靜靜地觀察,有個成績挺差的男孩在給另外幾個男生傳授查找信息的心得,一個題目不會算的組員被組長批評后虛心請教,一個程度很差的學生也在極力加入大家的探討。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7

  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會用百分數解決與折扣、成數、納稅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本節課教學的內容主要是綜合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解決任何問題,找到關鍵點是最為重要的。本課教學的關鍵點是要讓學生明確“滿100減5”的意義,只要學生弄清楚這一問題,題中的`兩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對例題進行分析,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已對題中條件的理解,對于A商場的促銷方式,學生可以利用折扣的知識進行解答,面對B商場的促銷方式,學生可能就有些似懂非懂了,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加強對問題的理解,這樣學生就能夠比較容易地解決問題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要讓學生聯系生活,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能使所學的知識更靈活,更實用、更有價值。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8

  編寫意圖

  教材緊接著百分數(二)這一單元,安排“生活與百分數”這一“綜合與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1)活動1通過讓學生調查最新的利率,知道利率是在動態調整的,每次調整背后一定存在國家經濟狀況和政策的變化。

  (2)活動2通過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理財方式的比較,設計合理的存款方案,實際應用數學,學會科學理財,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3)“你知道嗎”介紹了千分數和萬分數的含義和應用實例,使學生知道當數據之間的比率比較小時,用千分數和萬分數表示更方便,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

  教學建議

  (1)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活動時,要讓學生真正地展開調查活動,真實地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調查的面盡可能廣,收集到的信息盡可能多。在此基礎上,再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匯報,說說自己在調查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例如,對利率變動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的探究,更是學生了解國家宏觀經濟、增長金融知識的一次很好機會。對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活動不可能非常深入,但對于學生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形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提高利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實際生活中各類特殊百分數的.應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和另一個數的比率關系。不管百分數是以哪種具體形式(如折扣、成數、稅率、利率、千分數、萬分數)出現,都可把分數、百分數一般性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遷移過來。因此,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真正提高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能力。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9

  《生活與百分數》這節課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由于學生對百分數及利息的計算已經熟練掌握,且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學習能力較強,所以本節課我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實踐、探索、展示。

  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活動任務(活動一):去附近的銀行或上網調查最新的利率、了解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調查理財方式(完成自主學習單),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整理匯報,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考察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進行調查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儲蓄知識的了解,也為未來合理理財奠定了基礎。

  活動二:幫李阿姨設計合適的理財方案,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加強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本節課我采取自學為主、組間互助的方式但這樣的方式也有很多的缺點,比如部分學生對其他組員產生依賴、學生思考深度不夠等。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10

  認數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內容,有些學生在上課之前已經有了認數這方面的經驗,有的學生萬以內的數都在家學過了,有的孩子很喜歡學認數,因為簡單能聽懂,所以孩子很容易掉以輕心,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對數的組成,數位的順序,以及計數單位并沒有真正理解,所以作業反饋上來許多問題。

  然而學生這些已有的`知識基礎并不能忽視,在教學中要注意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數的組成的過程中提高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認識幾百幾十》的試一試中,讓學生一邊撥珠一邊從370數到430,要求一十一十地數。如果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撥,有的學生不能理解題意,一會撥十位,一會撥個位,比較混亂。所以在教學試一試之前我先從例題的450入手,示范如何從450撥到510,提問490后面是什么數,為什么。接著教學試一試,先明確一十一十地數,你準備怎么撥,確定一次在十位上撥一個珠后,再讓學生分組操作。重點抓住關鍵環節引發學生思考390后面為什么是400?900后面為什么是一千?這樣學生通過計數器的操作,親自經歷按順序數數的過程,豐富了對千以內數的認識和對十進制計數法的體驗。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 11

  一、 問題引導學習,提示概念本質

  數學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抽象出來的客觀對象的本質特征.課堂教學中,要全面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緊抓概念的核心,通過適當的情景設計,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用數學形式體會概念的特征,揭示數學概念的本質屬性.

  在平均數的教學中,核心概念是加權平均數,概念的核心是學生對權的意義的理解.權即權數或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某一指標而言.某一指標的權重是指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權重表示在評價過程中,是被評價對象的不同側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

  本節課的導入部分,第一題是計算七年級兩個班的平均成績,通過教師的演示和學生的討論,沒有出現預想的效果,學生沒有出現老師預想的兩種計算方法,都是直接用加權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很準確。因此,我覺得這個引例的設計是不合理的,不適當的,即使改變班級的人數,同學雖然都能正確的計算出來,但是始終沒有體會能不能權的意義和重要程度。

  問題二中,求三郊縣人均耕地面積。這個問題是課本中的引例,由于學生已經對問題一進行了研究,對權有了初步的認識,只是還不太理解,因此給出了兩個問題

  追問1:用算術平均數的方法求三郊縣的人均耕地面積合理嗎?為什么? 追問2: 0.15、0.21和0.18這三個數中,那個數對總人均耕地面積的影響更大一些,你是怎么看出來的?這三個數的權分別是什么?你如何計算該市三個郊縣的人均耕地面積的?

  這兩個問題是讓學生第二次體會加權平均數的意義和權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通過上面兩個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問題的分析,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緊緊圍繞本節的核心概念展開教學活動,基本達到預定教學目標,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以任務布置──發現問題──生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為教學程序,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對比、分析、交流等探索活動,使學生對加權平均數的本質屬性有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就完成了從背景引入、典型豐富的具體例證 ──屬性的分析、比較、綜合,到概括共同本質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質屬性這樣一個概念教學的初始步驟.

  二、設計有效提問,激發學生思維

  有效的課堂提問,既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促進師生有效互動,及時地反饋教學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從而大大地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因此,我在引例中的`分析階段,設計了兩個體現概念的問題,以此展開活動。

  (1)0.15、0.21和0.18這三個數中,哪個數對總人均耕地面積的影響更大一些?你是怎么看出來的?這三個數的權分別是什么?你如何計算該市三個郊縣的人均耕地面積的?

  (2)若n個數X1、X2Xn權分別是W1、W2Wn,則這n個數的加權平均數如何計算?

  在得到加權平均數的概念后,在例題的處理中,就缺少有效的問題提問:在此處除了課本中的問題外,還應設計以下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加權平均數的概念和權的意義。

  (1)如果以四項測試成績同等重要的標準進行招聘,你認為合理嗎?

  (2)招聘口語或筆譯能力較強的翻譯時,公司側重于哪些方面的成績?給出的比值是否能體現這些方面更加重要?聽、說、讀、寫四種成績的權分別是多少?

  (3)比較兩個問題的結果,談談你對數據權的作用的認識。

  (4)若聽、說、讀、寫的成績分別按20%、20%、30%、3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如何計算應試者的平均成績(百分制)?與(2)相比,數據權的表現形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若在此課中出現上述的問題串,圍繞權的實際意義而設計,環環相扣,不僅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對權的意義的理解,而且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了學習的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激活狀態,促進師生有效互動,提高信息交流效益,大大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最后在展示權的不同表現形式的基礎上,生成問題情景,創造性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引發深層次思考,體會權的本質屬性。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11-09

《生活中的數》教學反思范文08-28

《生活中的數》教學設計08-22

《數圖形中的學問》教學反思08-24

《數圖形中的學問》教學反思01-21

《數圖形中的學問》教學反思05-09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10-08

《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03-07

《生活中的比》的教學反思08-17

《數圖形中的學問》課程教學反思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