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畫風》教學反思1
《畫風》講了一個關于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故事,旨在讓孩子們知道風與事物的關系,讓孩子們知道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這是我作為實習教師講的第一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能夠較為流暢的將整個教學活動進行下來。但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第一,從整堂課來看,對每一教學環節的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第一課時給學生寫字的時間少了,第二課時一些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不好。
第二,指導朗讀不到位,二年級正是培養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時候,要采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教案中設計的一些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未能把握好,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主要還是由于對教案把握不夠透徹所致。
第四,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深入,導致課文最后一段講解不清楚,不透徹,學生理解出現問題。
第五,板書寫得不規整,還要多練習寫板書。
第六,口齒不清楚,吐字發音有些不標準。
第七,教學儀態不端正,不能抱著書過于頻繁的走動。
第八,應該盡快記住學生的名字,這樣能更好的進行師生互動。
這些問題都是我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要深入理解課標要求,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
《畫風》教學反思2
一、 生字的教學不是為孩子服務
在第一課時,我先從人物的姓名中,找出了6個生字:“丹、陳、濤、藝、宋、趙”,再重點 “丹、陳、濤、藝”4個生字,在范寫時,我范寫了“丹”和“藝”,可課后發現,孩子的問題出在“眨”“濤”上,所以說,我的這個教學環節并沒有考慮到底哪些詞語需要我們教,沒有想到孩子的實際。再如,在教學剩余8個生字時,我采用了讓孩子組詞的方法記憶,可上下來孩子并沒有記住幾個,這就是一種走過場,我并沒有考慮到孩子需要什么,其實就像李老師所說:“當孩子沒有詞的時候,可以提供孩子組,不能走過場。”如干脆把“陳、丹、顯”的詞語查出來,讓他們讀一讀,認一認。
二、 教材把握不夠,缺少鉆勁
1、 閱讀層次不清
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孩子分自然段朗讀,指導了“陳丹說:‘我也會畫風了。’”“趙小藝說:‘我還能畫!’”。其實,這兩句都是要孩子讀出高興、興奮,如果單獨指導,感覺會很碎。所以我們可以自己看看有重點標點符號的段落,讓孩子想象:當他們把風畫出來的時候,他們會有什么樣的心情?讓學生整體把握朗讀。
2、教學層次不清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分辨“這幅圖是誰畫的?”再讓學生說“你覺得他把風畫出來了嗎?”然后通過說話:“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引出寫話:“我也會畫風。我準備這樣畫:-----”自認為挺清楚的,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學生思維跳躍太大,導致學生聽不明白。李老師的一番指導讓我頓悟,我們可以這么做:在指導寫話前,先理清楚:“誰畫了什么”?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有關語句,再讓學生感悟事物的變化,可以問:“畫中的旗子、風車、小樹、雨絲怎么樣了?”孩子自然知道旗子飄起來了,風車呼呼地轉起來了,小樹彎彎的,雨絲斜斜的。最后以假設口吻問:“如果沒有飄著、轉、彎彎的、斜斜的,行嗎?”學生自然說不行,再讓學生說學生的理由。最后讓指導學生寫話:“我也會畫風。我準備這樣畫。”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層次清晰。
3、“轉”的讀音和組詞
“轉”兩種讀法都對,還可以組相同的詞語“轉動”,但含義不一樣,念第四聲時,指物體的一點為中心或以一條直線為軸作圓周運動;念第三聲時,指轉身活動,身體或物體的某部分自由活動。其實,課前也查字典備到了,可沒有記到腦子里,怎么傳達給學生呢。
三、不能捕捉到孩子的錯誤信息
如孩子記憶“藝”和“舟”的時候,再如孩子說最后一幅圖肯定是宋濤畫的時候,我可以追問:“這種推理正確嗎?”引導學生通過書中的句子,證明自己的推理是正確的。
四、 指導寫話不到位
說實話,“我也會畫風。我準備這樣畫:”指導時,我的確犯疑,就是這種犯疑,孩子們沒有弄明白怎么寫,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前要做到自己要心里有數:要選取什么句式,選取什么材料,自己的答案要反復推敲,做到正確。然后思考:我該怎么說得讓孩子明白。這個例話的指導,我們不妨先示范說:“前面半句寫畫的內容,后面半句寫風----比如說:一個小姑娘的頭發飄了起來,是風把她的長發吹起來的;幾片葉子在空中飛舞,是風把它們吹起來的;一個小男孩的帽子掉了,是風把它吹跑了;一個幼鳥從樹上掉了下來,是風把鳥窩吹掉了。小姑娘揉著眼睛,是風把它吹進眼睛里了;小草點著頭,是風把它吹得直不起腰??”給學生一些提示,一些指導,再讓學生仿寫,孩子們就容易接受了。這讓我明白了實實在在,我們要給孩子正確指導,很多問題課前要備清楚,不會的應該主動請教,同時注意,仿寫要按課文來仿寫。
五、作業批改不嚴格
批改作業時,我只滿足于孩子做對了的層次,一改就是一個勾,可孩子們的作業中,有的孩子書寫挺馬虎,這讓我明白,在他們作業中,我們不僅關注孩子的正確率,更應該關注孩子寫的字是否漂亮、整潔,因為這是督促他們習慣的養成的好方法。因此,不能放過孩子不漂亮的字,心中要有一把尺,對他們嚴格些是為他們好,絕不能馬虎。
我的收獲:為什么非要等指導當老師說的時候,我才明白呢?其實,我們就需要一股鉆勁,需要了解孩子
需要什么,搞清楚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細節,所有關于孩子的信息,我們由不得半點馬虎。
《畫風》教學反思3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主要講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我遵循以下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呢?”學生帶著問題多樣式的讀,爭當文中小朋友。接著我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利用圖畫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后相機指導朗讀,帶著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二、讀說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構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拓展延伸、啟發聯想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發學生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想風、說風、畫風,通過句式問:“你想怎樣畫風?”先讓學生說一說,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同時在愉快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以發展。
三、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
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四、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于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伙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回督促、鼓勵、指導。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首先教學內容局限知識面窄。如在作業布置中鼓勵他們把“聲音、氣味”用自己的奇思異想用畫筆畫出來。再者,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
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從以上的教學點滴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請教其他老師、看些優質課和教學書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
《畫風》教學反思4
《畫風車》教學反思本課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學習重復命令的嵌套;第二課時安排“實踐園”的上機練習。在學習重復命令的嵌套時,同樣可以用“從繁到簡”的方法,先讓學生分析“風車”的組成,學生肯定都會用單個的重復命令來畫,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用簡便的方法來畫,從而引導學生找出新的“重復執行的內容(REPEAT2[FD60RT90FD30RT90]RT90)……重復執行的次數(4)”,得出如下畫“風車”的命令,即在一個重復命令的重復內容中,可以是另外一個重復命令,這就是“重復命令的嵌套”。教學中,教師應該特別強調重復命令的嵌套里面的內容和外面的內容都必須遵循重復命令的基本格式。在學生掌握了“重復命令的嵌套”基本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本中最后“實踐園”中畫這些圖案的命令改寫成“重復命令的嵌套”,并在計算機上畫出。
接下來說一說這節課的幾個不足之處:
1.在教學過程中教者對圖形的分析有所欠缺,在畫風車的過程中,雖然強調了重復這一過程,可能沒有逐步的過程沒有演示給學生看,造成了后面一下子出現嵌套格式,讓學生感觸不深。在教學中數學思想滲透的不到位。
2.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可能因為知識遺忘的問題,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有難度。想按原計劃讓學生獨立觀察并思考后交流的這一環節沒有做到。可見我在備課時對學生的基本學情還是沒有了解清楚。
3.題目設計上的誤區。在本課中設計了基礎關卡和挑戰關卡,基本上大部分同學的基礎關卡都沒有問題。于是我用了有點難度的拓展任務。而且又花了一定的時間講解。因為學情不同,是否可以把挑戰關卡暫時放一下,助攻基本的,課后可再討論,這樣可以節約上課時間。
4.小組分工不明確。每個組中應有一個相對能力強一點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一起完成。而本課上可能有個別小組相對薄弱,導致不能完成闖關任務的情況。
是否可以多給點學生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這一環節調整為小組同學討論的方式,讓同學們自己提出假設、猜想、自我驗證,再集體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看清這個圖形的真正面目。通過這種方式倒很快地突破了這個難點,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畫風》教學反思5
隨著新課程實施的深入,作為實驗教材的實施者我在不斷思考:如何使用好教材,利用好課堂,如何能更好的讓學生走進文本再回到生活呢?教材是文本,是傳承文化的有形載體,課堂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場所。讓充滿靈性的人與靜態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為一名教師所追求的目標。
教學《畫風》這節課是在新課標、新理念的指導下完成的。通過實踐,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一、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求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作為教師應當把愛心獻予學生,把讀書、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把學習方法傳于學生,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能“自讀自悟”的最佳境界,促使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本節課上,我能做到議論紛紛、主動學習、書聲朗朗三線并進。《畫風》一課,對于課文中的詞語、句子的理解比較淺顯,學生很容易通過朗讀自己體會,重點在于讓學生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畫風的,為什么要畫風、以及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我在這堂課中通過讓學生“先自己讀書找疑→然后,小組內互相說說,合作解疑→接著,全班匯報交流,最后說說你還有畫風的方法嗎?你想怎么畫風”的'方式學習課文,發現很多我本來想講的東西學生早已領會,就交給學生來說,更讓我驚喜的是學生講得比我還要透徹,貼切。比如:他們為什么要畫風?生說:“因為畫了風之后,這幅畫就像活了一樣,活的畫當然看上去好啦!”哦,如果是我講,可能要先請小朋友讀讀最后一個小節,然后再說你知道了什么?好像有些硬要賽給他們的美,學生可能根本就沒法體會到。
二、拓展性。
文本是靜態的,教師的任務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走進文本之后當然還是要回歸到生活。以新理念倡導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我首先在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做了調整。打破了以往教學“以教材為中心”,體現新時代的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理念,把教材教活。因此在本堂課的最后設計了讓學生來說說畫畫如果你來畫風,你準備怎么畫的環節。把學生當成了真正的主人,讓他們積極的思考起來,從文本里走出來。
三、趣味性
一直記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趣味是使孩子達到學習目的最近的路。這節課,一開始讓學生給詩歌來加個題目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采用了給生字編首兒歌的方法記住了“顯”。之后。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在小組分角色進行朗讀,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默契。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語文教學不再枯燥無味,這種游戲極其簡便,可操作性強。何樂而不為呢?
四、合作性的特點
這個合作性有生生的也有師生的。我執教的這節課由始至終都是在愉悅、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引領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說:“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古詩,你樣想讀嗎?”“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看看你都能讀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在小小組里面說一說。”我語重心長的說:“是啊,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可是,他們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來說明有風,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們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嗎?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關系,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好習。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總是有遺憾的地方,這節課也不例外。
《畫風》教學反思6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本文要求會認課文中的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及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在教學中,我從“風”字導入,開篇即告訴學生風可以唱出來也可以寫出來,還可以畫出來,一時間引發學生內心的思考:風怎么畫?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老師當即激趣,以介紹“新朋友”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方式巧妙,學生也易于接受。
在分析課文時,我注重從學生的感悟入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借助圖畫幫助孩子們理解風的表現形式,同時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在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配樂朗誦《風來了》,小詩的內容既是對課文的概括,又為接下來的教學擴展發散了思維,按著設計好的句式:“風來了,它把__吹__了,風藏在__里。”孩子們暢所欲言,極能展現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最后,我又提問:“你們能畫風嗎?”這簡單的一“問”,讓孩子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一節課下來,靜下來細細想想,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抓住了重點,忽視了透徹。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我課件展示了他們的畫也讓學生配了課文中的句子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但是由于對教材鉆研得不夠深,教材該挖掘到的沒有把握好,讓人有一種“走過場”的感覺,這樣的課堂就缺乏了一些內涵。二、重視了朗讀,忽視了個性。在本堂課上,我采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學生都通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風。現在想來,只要把表現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這樣學生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畫風》教學反思7
《畫風》這一課講了三個小學生一起動腦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正確、流利、有事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為了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起他們的興趣,我在課前做了如下布置:選擇你喜歡的途徑搜集有關風的資料。課后,我對教學中的成與敗、得與失、好與差進行了反思。
一、低年級語文教學,要始終堅守“讓學生讀書,以讀為主”這一教育理念。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閱歷少,生活素材的來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節語文課上我們首先要注意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其次在抓重點句子品讀課文的環節,更要注重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要給學生創設出一種品讀語句,體驗情感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真實的感受、體驗,從而領會文本和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學文的最后還要再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整體回歸朗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整體把握。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句俗語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服務,更讓它來影響學生的一生!
但是,在我執教《畫風》一課時,在反饋小組分角色朗讀時,朗讀的訓練不是很到位,層次性不夠明顯。
二、要把語文課上大。一堂課下來,讓學生學會的不僅是知識,還要讓他們在與文本、與作者的對話中感知人物品質或事件的意義,從而提升自己的認識,自覺自己的行為,實現語文課育人這一目標。同時我還結合開展的轟轟烈烈的誦讀工程,在課堂伊始適時的將古詩引入教學,既給學文做了很好的鋪墊,又積累了古詩。在課后出示兩首關于風的詩歌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大了學生閱讀的量。
三、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是認字、寫字。拿認字說,數量多,任務重。那么教師就應該運用一切能夠調動孩子主動認字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認字的興趣,再鞏固認字效果。讓枯燥乏味的認字有趣起來。我利用讓學生同三個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來認讀生字,方法巧妙,但是如果把這三個名字板書在黑板上,可以讓學生整堂課都有意無意地看到這幾個字,又可以進行書寫指導,效果會更好。
四、讓語文作業開放起來、有趣起來。作業的類型既要有鞏固知識點的全員性作業;又要有鍛煉能力、拔高型的選擇性作業。在充分給學生以自由的空間內讓他們自主選擇,親自實踐。
五、把課文內容歸結為詩歌的形式,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概括,又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寫詩的滲透,效果比較好。但是,在此基礎上,對內容進行拓展,從課內拓展到課外,效果會更明顯。
六、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還要多學習一些教學理論,并在自己的教學中去實踐、體驗,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機智,讓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及時的抓住課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學瞬間,增強駕馭課堂的能力,來更好的勝任語文教學工作。
《畫風》教學反思8
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畫風》一課,這節課是在新課標、新理念的指導下完成的。是比較成功的一節好課。通過實踐,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1、突出語文教學特點,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
語文就是研究語言文字的,語文姓語,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在讀中感悟,邊讀邊感受并通過朗讀將對課文的理解表現出來。例如在教學課文4~8自然段時,以學生的讀為主,在多樣式、多次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理解了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會畫風的過程,認識到了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造。在這一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同時通過說一說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本課突出了“體驗性學習”的特點:
《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很難畫。”這對于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于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利用電風扇這一直觀的形式,學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風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突出了重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讓游戲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就用孩子們喜歡的歌曲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采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記住了“顯”。之后又進行了擴展延伸,組織學生練句,讀兒歌唱歌曲。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進行朗讀,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從這節課不難看出看出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氛圍,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好習慣。
4、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展了課堂,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畫面,激活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動力,以課堂第四至八自然段的內容為載體,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的成敗。我不做任何煩瑣的分析,而是把學習的權利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形式,這種開放靈活的形式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習空間,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用激勵的語言為學生自主讀書學習注入了催化劑,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學生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和成功的自豪感。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輔助了教學的需要。
首先,生動直觀的課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可愛的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愛學、樂學。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課件的使用配合了重難點的突破,豐富了課堂內容,擴大了知識容量
當然,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總會有些不完美,這節課也不例外。
例如:
⑴ 學生的活動面不夠廣,個別學生發言次數過多。
⑵ 因為課間準備時間比較短,開課比較匆忙,課堂節奏把握不是太好。
短短的四十分鐘雖然過去了,但這節課給了我許多的啟示,他讓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是功夫篇,需要老師用心一點一滴的去學習,去積累,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同時從以上的教學點滴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的源頭活水就在于生活中,教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拓展啟發學生,構建知識系統,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讓課堂生動、精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請教其他老師、看些優質課和教學書籍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實踐能力。
《畫風》教學反思9
小朋友在一起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面上表現出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來。于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辦法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畫一面飄舞的旗子;畫一棵翩翩起舞的小樹;畫一些斜斜的雨絲。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如果對他們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么?(課件出示)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么樣嗎?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于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伙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回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里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伙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伙伴畫出“風”后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后,不失時機進行板畫,并創設探究點“為什么說三個小伙伴畫出了風?”
趙小藝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1:“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子,我感受到有風了。
陳丹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么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宋濤的畫:
宋濤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我通過“斜斜的”的這個詞感受到宋濤畫出了風。(師板書雨絲斜)
師:我這還有宋濤的畫,你覺得宋濤的畫怎么樣?
生1:宋濤的畫有茂盛的樹,有斜斜的雨絲,讓我感受到了風。
三、激發興趣,誘發體驗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他們說了些什么?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再在小組里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小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畫風》教學反思10
《畫風》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畫風》一課貼近學生的生活,語言簡單質樸,學生易于理解。本節課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了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以情境、比賽貫穿教學的始終。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充分活動起來,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動手畫一畫。特別是在畫風的時候能有自己的見地,從自己的生活認知著手,這就是一個提高。比如,有的畫了一個小孩正在放風箏,風箏飛起來了,說明有風;有的畫的是一個長頭發的小女孩,她的頭發被風吹起來了;有的畫了自己家的窗簾被風吹起來的樣子等等。同學們不僅能畫、會畫,還敢于展示自己、傾聽別人,這對于今后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在課堂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使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在課堂教學中讓比賽貫穿教學的始終,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進行朗讀,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
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重視了朗讀,忽視了個性。在本堂課上,我采用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如:學生都通過重讀“彎彎的”等詞語來表現風,現在想來,只要把表現風的那些重點詞“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再進一步挖掘下去,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他們就會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讀時就會有不同的味道了。
《畫風》教學反思11
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量少,且要求認識的七個字中有六個涌現在課文的人物姓名中,所以識字教學時我安排“打招呼、交朋友”的活動,先請同窗們自己把課文讀通順,找一找文章中講了哪幾位小朋友,再與宋濤、陳丹、趙小藝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在活動中認識了生字,還鍛煉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同時也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本來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可是看了趙小藝的畫后,陳丹卻說:“我也會畫風了”。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我在教學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了三個小朋友的人物像,在旁邊標示他們的名字,好讓學生對三個孩子的樣子有直觀的感受,通過默讀讓學生找到他們畫得是什么,然后出示三幅畫,與文字一一對應,這樣學生會更加明確三個小朋友是如何用事物來表現風的存在的。待學生搞明確人物關系后,可以練讀對話,開展爭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動,采用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讀的方法,領導讀出趙小藝的自信,陳丹的高興和受到啟發,接著以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再次進行領導朗讀,讀出宋濤看到趙小藝畫出風之后的驚喜,這樣層層領導,學生誦讀能力得到鍛煉,程度得到提高。趁熱打鐵,我以兒童化語言提問:“你喜歡這三個小朋友們嗎,為什么?”引出來本文的主題,學生在前邊的朗讀中已經感悟到了趙小藝的愛動頭腦,宋濤的敢想敢問,陳丹善于向別人學習。
特殊是在最后一個環節“你還能用其他的辦法畫風嗎?”,學生思維非常活潑:有畫氣球、畫蒲公英、畫驚濤駭浪、畫長發飄蕩、畫紅領巾飄蕩、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放飛、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龍卷風、畫炊煙、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畫窗簾、畫飄在空中的塑料袋……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于文中的小朋友,學生們真的很聰慧。最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在紙畫出了不同的風。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猛然間發現,原來看不見,摸不著的風可以用這么多方法畫出來。
《畫風》教學反思12
《畫風》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文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簡單樸實。在教學實踐中,有頗多感受。
《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很難畫。”這對于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于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利用電風扇這一直觀的形式,學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風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突出了重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課文4~8自然段時,以學生的讀為主,在多樣式、多次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理解了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會畫風的過程,認識到了風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了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造。在這一環節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同時通過說一說等環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讓游戲貫穿教學的始終。特別是在最后一個環節“你還能用其他的辦法畫風嗎?”,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有畫氣球、畫驚濤駭浪、畫長發飄揚、畫紅領巾飄揚、畫柳枝隨風舞動、畫風箏放飛、畫樹葉飄落、畫小草點頭、畫龍卷風、畫炊煙、畫曬在竹竿上的衣服、畫窗簾、畫飄在空中的塑料袋……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亞于文中的小朋友。學生們真的很聰明。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猛然間發現,原來看不見,摸不著的風可以用這么多方法畫出來。
《畫風》教學反思13
1、 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中風動的現象,引起學生對周圍景物留心觀察的興趣。課中畫風一環節,喚起已有經驗,學生對生活的再現比較豐富,使教學有了很高的升華。
2、 用謎語激趣,提供給學生對風的感性表象。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網絡是學生間交互的工具,及時反饋,個案分析,互相幫助,共享學習成果及時修改,提高作品質量。
4、 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學為主,發揮網絡和多媒體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看、讀、想、討論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5、 課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根據學習所獲和主觀認識,暢所欲言,闡發議論,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畫風》教學反思14
一、教學目標設計:
(1)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 理解重點詞句。
(3) 朗讀課文,
(4) 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課文,
(6) 激發對自然的觀察興趣。
(7) 初步培養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8) 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課文4—8自然段,理解李衛、小藝、丹丹畫風的方法,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是通過朗讀理解,但學生對自然的感受已經有了許多積累,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朗讀,加上孩子天生愛畫、愛說,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查一查、畫一畫、議一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 以基于交互式網絡條件下的學習環境為依托;
(2) 以課內外聯系,(3) 校內外溝通,(4) 學科間融合的大語文觀為基本理念;
(5) 以自主學習,(6) 探究學習,(7) 協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方法;
(8) 以讀為本,(9) 感悟朗讀,(10) 體現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11) 作業設計體現活動性、開放性、體驗性、創造性;
五、教學媒體設計:
(1) 多媒體課件,(2) 交互式絡教室。
(3) 課前布置同(4) 學們從圖書館、網絡搜集有關資料,(5) 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研究一項環保小課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喜歡不喜歡猜謎語?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看不見它影子,摸不著它身子,有時會抖動樹枝,有時會推倒房子。(生答)你們可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就是風。
風看不見摸不著,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風,好嗎?
你找到風了嗎?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觀察的非常仔細。
老師這里有一幅咱們班小朋友畫的畫,你來看看畫上有風嗎?(生答)許多小朋友和他一樣也不會畫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畫風,好嗎?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想知道怎樣畫風嗎?風畫出來漂亮嗎?咱們來聽課文錄音,好嗎?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
2、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自學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生自學)
3、你的表情告訴老師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嗎?(生答)
(1)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里住著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讀。(生讀)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
(2)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旗桿的桿的顏色與其他字的顏色不一樣,你知道為什么?(桿是個多音字,)誰能用另一種讀音組詞?
(3)咱們把生字寶寶和他的伙伴請出來,開火車讀好嗎?你來當火車頭,火車這樣開,行嗎?
(4)剛才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5)都記住了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的。還能用別的方法記住他嗎?(猜字謎、講故事)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三、學文。
這么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給你們!現在你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是不 是讀的更熟練了。(生讀課文)
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孩子的,你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說的很完整。)
課文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 想想你喜歡誰?
老師把這幾個自然段搬到屏幕上來了,誰來說說你喜歡誰?
(1) 喜歡小藝。
A、因為她第一個畫出風。B、因為她愛動腦筋。她畫出風來了嗎?C、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她為什么要畫?)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她還畫了什么?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你能讀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嗎?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誰來評評誰最棒!他還加上了動作!
(2) 喜歡李衛。
因為李衛愛提問題。他提了什么問題?讀出問的語氣。他畫出風來了嗎?畫的是什么?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李衛畫風的句子嗎?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愿意再試試?(齊讀。)
(3) 喜歡丹丹。
丹丹也很聰明是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誰再來讀一讀丹丹畫風的句子。
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知道了李衛、小藝、丹丹畫的風在哪里了嗎?老師找還沒回答問題的同 學來回答。在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里,斜斜的雨絲里,彎彎的小樹里。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課文,好嗎?你可以自由組合,扮演你最喜歡的角色。
那個小組愿意上來讀?他們讀得棒不棒?
四、小結,
李衛、丹丹、小藝他們那么聰明,你從他們身上還學會了什么?老師看你們更聰明!
五、擴展畫畫。
下面我們來換換小腦瓜,你來閉上眼睛,隨著音樂,想想還能用哪些景物來表現風?想好了就拿起筆來把風畫在紙上。(真像一群小畫家。)
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告訴大家你畫的風在哪里?不但畫的好,表達的(用詞)也很棒!
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觀察。
六、作業:
課文我們學完了,誰愿意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獲最大。
《畫風》教學反思15
我們經常說: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學的效果主要靠課堂。想要我們的課堂有效果,首先課堂氣氛要和諧,氣氛和諧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就高了。消極壓抑的課堂心理氛圍則會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受到抑制,思路狹窄、思維呆板、效率低下。所以,怎么來提高我課堂的有效性,讓課堂充滿和諧氣氛,形成“你樂,我樂,大家樂。”的局面,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在我教學二年級畫圖《畫風車》時,我覺得學生學的非常輕松。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翻轉、旋轉的使用,同時復習復制、粘貼的操作。本節應屬第二課時的內容,所以在上本課時新授很少,主要是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用舊知,探究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于是這節課我這樣安排:
1)讓學生欣賞各式各樣的風車,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是拓展學生的思維;
2)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探討風車的畫法;
3)學生代表通過演示驗證自己的想法和展示實現效果;
4)通過對比找到比較好的繪畫辦法。
5)學生自己練習操作。就這樣,這節課不知不覺就上完了。所有的學生都很投入,快樂,同時輕松的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而作為老師的我,也很輕松愉悅。所以,我就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每節課都能上出“同樂”的效果。
我反思,在課程改革日趨深入的今天,作為一線教師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方能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1、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順應時代的發展的需求。我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不斷開拓自己的視野。
2、建立起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構建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學習環境。
3、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新奇的教學設計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把實踐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把故事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性的語言帶進課堂,通過我的熱情,我的鼓勵,有趣的教學活動,新穎的教學方法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利用好課堂40分鐘這一有效時間,盡力創造有效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民主的課堂和動態的課堂,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畫風》教學反思(15篇)】相關文章:
《畫風》教學反思(15篇)09-24
《畫風》教學設計(通用15篇)12-23
《畫風》教學設計集錦15篇12-23
畫風說課稿11-15
《畫風》課件設計05-02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漫畫風波作文2篇12-23
教學設計反思01-27
白鷺教學反思11-30
《春曉》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