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底世界》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1
首先用《海底總動員》中的圖片,一下子就激發了孩子們對海底世界的興趣,幼兒能直觀的了解海洋環境,并認識海洋動物。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里,它的隱藏著很多知識,當小朋友問我海洋里的某種魚是什么魚時,我一時也說不上來,于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不知道的我們有機會上網查查資料,課后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我也讓幼兒說了海洋污染的嚴重后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然后我出示了自己的范畫,讓孩子觀察了我畫中的景物,之后就是讓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我覺得我應該好好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了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征及生活習性。另外小朋友畫完以后,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于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2
這學期每到美術活動時間,幼兒都表現出喜歡學、樂意學、一起合作學的氛圍來,組織完大班美術活動《海底世界》這個活動后,我發現幼兒興趣非常高,而且很快樂,回顧自己的教學過程,我對整個活動進行以下反思。
一、選擇的內容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知道海里的多種生物,海底世界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神秘的海底世界給孩子們帶來無限遐想,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來選擇作畫具體內容,讓他們畫海底世界實際上給了他們自由創作的機會,所以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境創設好,導入自然(觀看《海底總動員》),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麗,幼兒能直觀的了解海洋環境,并認識海洋動物。整個環節鼓勵幼兒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二、作畫的形式多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要求幼兒先在畫紙上畫出海底的動物、植物或到海底探寶的潛水員,用油畫棒涂上鮮艷的顏色,然后用廢舊材料來裝飾打扮海底世界的底色,幼兒從中感受到了廢舊材料共同搭配在繪畫中帶來的神奇效果,孩子們作畫時儼然像一個自由作畫的小畫家,與往常不一般的作畫形式,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恰當的教學組織方法,有利于幼兒興趣持續。教學中,通過觀察、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植物們的生長特點,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我事先為幼兒提供了兩幅不同的范例畫,一幅是用油畫棒、水彩筆畫的畫,另一幅是用廢舊材料搭配使用的海底世界,通過讓幼兒觀察、比較,幼兒區分出了兩幅畫的不同。在孩子們都完成了第一步畫海底世界后,我對用廢舊材料搭配是喲進行了示范提出了要求,所以幼兒能較好地掌握不同物體搭配使用,較好地完成作品。學方式靈活多樣: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游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
總的來說,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在作畫能力上有的新的意識和提高,而且在情感的培養上也得到了滿足。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3
“海底世界”一課給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堂上孩子們不僅積極思考,舉手回答各種問題,還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談出自己的見解。如:李享:當談到海底有山、有森林、有草地時,她說:“我覺得這一點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異來,因為我以前一直認為,只有陸地上才會有這些景物,沒想到在大海的深處還有這些景物真得太奇異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孩子真的會學語文、會思考了。又如:當學到海底動物還會竊竊私語時,一個同學站起來說:“你們看,海底動物不僅會像朋友一樣小聲交談,還會在不同的時候發出不同的聲音,真有意思。”而另外一個同學卻說:“你說得不對,之所以說他們在竊竊私語,是因為他們的發音器官決定的。”由此可見,孩子們學習語文,不僅是回答幾個問題那么簡單,他們已經真正成為語文學習主人了。
課堂氣氛為什么這么活躍呢?思考后我覺得是因為課前作的準備吧。課前我要求孩子們認真讀課文,并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要求,問題要與文章內容有關,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如果你所提問題能夠難住同學就更好了。結果孩子共提了60多條問題:如海底是什么樣的;海底動物是怎么活動的;海底美么,美在哪;為什么說海底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章魚和烏賊是怎樣游泳的;海底的礦藏怎樣利用;以及開頭怎么用了一句問句等等。問題提得可謂是五花八門。針對這些問題,我進行了歸納、整理,并在第一節課是上進行了點評。對于一些簡單問題進行了處理,如:海底有什么;對于一些無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刪卻,如:陽光為什么射不到海底;而有價值的問題留在了第二課時進行解決。通過點評學生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提問,而且學會了怎樣提問,更重要的是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為第二課時作了充分準備。還有個原因可能就是,我將孩子所提問題運用在了課堂的導入部分,且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總之,學生通過質疑深入地了解了課文內容,增強了閱讀能力,從而提高了質疑能力。我從中了解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情況,進而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看來質疑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在于:學生質疑能力還有待于提高,仍有一部分同學所提問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有同學提出,海底為什么沒有學校,海底的礦物有什么用等。這說明孩子并沒有深入地讀課文,且對質疑的認識還不夠。因此,我在將來的教學中,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孩子學習質疑的方法。
課后,根據發現的問題,我閱讀了大量的資料,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質疑”的方法很多,首先明確在哪質疑:
(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質疑;
(2)似懂非懂的問題要質疑;
(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細節要質疑。
其次對什么內容質疑:
(1)對題目要質疑;
(2)對篇章結構要質疑;
(3)對寫法要質疑。
最后以什么方式質疑:設問性質疑、推敲性質疑和疑難性質疑。其中設問性質疑也就是自問自答式質疑,這類疑問實質上是學生自己選定自學的方向。通過質疑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自學能力。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定會看到收獲的。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4
上周音體美組織了一次觀課議課的交流研討活動,在聽課以及評課的過程中有了較多的收獲,是聽課老師與講課老師的互動與交流。本次授課教師是美術組的王紅老師,她安排的課程是《海底世界》,這一節課是綜合探索課程,注重學生深入理解色彩的審美特質,從而提高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動手能力的鍛煉。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分工明確,各安其職,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本課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學生發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讓學生認知和學習,同時體現出高效課堂的實效性,完成了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合理,難度適中,課前設定目標,學生積極學習,體現高效課堂的特點。在今后的教學中,學生分組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究、合作、交流,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循序漸進,怎樣讓學生充分交流,值得探討。
學生對魚的結構和魚的制作是定義和實踐的結合,總之,此次課程是一節講求實效的課程。作為參與活動的教師也進行了有益的學習、探討和交流。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5
海底世界這一堂課通過播放錄音,觀賞圖片,學生的課前介紹,激發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妙的興趣。本課時教學重點明確。回憶并會觀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據本課題的內容進行想象、設計。
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教師做了大量的課前誰備。關于海底世界的精彩畫面,圖片資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創設等,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作畫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資料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根據課題內容大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大膽地發揮想象,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做到“綱舉目張”,抓住重要問題,引領教學全過程。我采用了開門見山的形式引入新課。是一個小小魔術:用白色的油畫棒先把海底世界的圖案畫在白紙上,再用藍色水彩一下子把畫面顯示出來,也包括板書課題。然后問學生:“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你們見過海底世界嗎?”
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們極大的興趣,他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他們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對于學生的回答,我一律報以微笑,不置可否。待多人發言后,我告訴學生,海底的世界真的是豐富多彩的啊!接著請學生欣賞我搜集到的海生物圖片。通過圖片(有代表性的海生物:多種小魚、海星、海草、珊瑚等)欣賞,學生們了解到,海底的世界確實是太美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印象和想象與本組同學討論,“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海底世界?”至此學生的設計方案已基本成熟。學生的作品形式多樣,有的采用了單色線描的方法,有的運用了勾線平涂的方法;作品的圖案或簡潔粗獷,或優美細膩;色彩有的響亮、熱烈;有的柔和、寧靜。很明顯,學生的設計構思和制作材料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突破。由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綱舉目張,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錯誤。
但是在活動最后“收尾”部分較潦草。教學經驗不足,上課時特別是公開課時還會有點緊張,臨場應變能力尚不足夠。上課時有個別學生有點猶豫地說:老師,我還是畫不大出來。當時我采用了鼓勵的方法,也提議要他看看范例再去思考一下,然后再去下筆畫。我覺得當時應當幫助他想象海底世界,調整小朋友的心態,不一定我們畫的就比別人差啊。提高了小朋友的自信心,那或許會更好一些,或許會有更不錯的作品出來。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以后的每一堂課上,有更大的進步。積極參加職前、職后培訓,吸取先人的豐富課改經驗,試圖借鑒這一做法的精髓,使“做”與“教”統一,以便能基本適應小學教育教學的需要,成為能獨立工作的合格的教師。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6
進行教學設計時就立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課堂分為三個板塊,檢查課前的預習,讀書的整體感知,自學導學景色奇異之寧靜,合作學習奇異之聲音。從教學目標來看,基本是達成了教學目標,認識并指導了寫字,了解了課文的結構,弄懂了一段寫了什么?學會了抓關鍵句子及詞語去讀懂課文,通過拓展語言訓練加深了對海底世界動物發出聲音的認識。對于一個段邏輯順序也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
我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自覺能動性,具體措施表現在放手自讀,發現個體的智慧閃光,比如,一個學生就說到海底是黑暗的,寧靜的,有的學生說到小貓喵喵,老鼠嘰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
遺憾在1、3段拖延時間,有一個地方沒有銜接,導致迂回,如邊讀文章邊想畫面拖延了2分鐘,導致后面的4分鐘視頻沒有課內時間播放。敗筆:3段的拓展說話不明確,完全可以去掉,老師點出之后直接板書,知道是不同時候即可,或者是不必課件,直接讓學生說出行進時會發出什么聲音,遇到危險時會發出什么聲。因為沒有太弄明白,所以直接出示課件,學生就是簡單思維,而我的處理也過于簡單,竟然一帶而過,沒有進行指導。可以說,課堂機智非常的欠缺。
困惑: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針對有同的體裁講方法,反復的訓練,還需要進一步明晰方法。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7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這一次嘗試課堂教學滲透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能力,體現大語文觀,給我在教學工作中留下了不少啟發和深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如果在教學中讓學生只是通過課本上的點滴動植物,而想形成廣而深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博的海底世界。為此,我從開展一次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著眼,在第一課時中,讓學生對海底世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能對課文中描寫的海底景色作簡單的介紹。所以,第一課時主要擔負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在接下來的第二課時以及課外,我還要組織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廣泛收集關于海洋探秘的資料,進而進行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正如“設計意圖”中所說,本堂課,我是從開展一次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著眼,擔負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讓學生對海底世界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能對課文中描寫的海底景色作簡單的介紹。在實際教學中,我也設計了讓學生根據課件,上臺表演,用自己的話說說所看到的景象等語言實踐活動,同學們參與積極性高,為接下來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
2、本堂課,我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通過多媒體課件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等功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海底世界,從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通過海底動物聲音的模擬,讓學生感受到了海底的奇異,也同時激發了學生說話和學習的欲望。
3、本堂課,我注意簡化課堂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引導學生探究時,能注意教學語言的趣味性,注意創設情境,另外,讓學生在比較分析、多向開放、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進行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開闊、活躍的探究平臺。
4、不足之處是,由于教學時間比較緊張,沒有充分重視課文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到語言中的優美。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8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因此我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后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著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艷、瑰麗無比的珊瑚和那些見也沒見過甚至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學生一定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利用視頻的播放創設情境,再通過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容易被調動起來。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較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動物的活動,課上我通過分析語句的說明方面,讓學生通過列數字的方面了解海參速度的慢和梭子魚速度的快,了解作者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進一步體會梭子魚的快等。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9
在《海底世界》的教學前,我對新課標所指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一理念做了反復揣摩,我深深體會到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對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新知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在這節課的實際工作中針對新課標這一理念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拓展學習的空間,給予實踐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無數次發現,實踐對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尤其本課是一篇科普知識內容的課文,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能讓學生變枯燥乏味而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在上課之前我鼓勵學生翻閱課外書,上網查閱資料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組織“小小海洋交流會”或直接去參觀海洋館親身感受。讓學生將簡單的預習變成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溝通課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和家庭等教育資源,拓展學習的空間。通過自己課前參與大量的預習工作,真真切切地貼近海洋,主動地投身于浩瀚而神秘的海洋去探索。
二、創設實踐的氛圍,感受實踐的快樂。
為了完成“了解海底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特點,能用自己的話向別人進行精彩地介紹”這個教學重點,我設計了“歡迎加盟海洋館,請你來做代言人”這一環節,讓學生在這一綜合語文實踐活動中討論、交流所準備的大量預習資料,并做海洋動物的代言人上臺發言。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即學生能否主動地參與這一實踐活動與教師是否能創設出實踐的氛圍、能否將孩子帶入精彩的活動空間有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用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參與欲望,投身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中,自信而大膽地代言自己感興趣的海洋動物。“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教材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整個課堂在活動中氛圍活潑而輕松,學生在參與和展示中體會到滿足與快樂。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10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教學設計中,我首先想到的是教學過程的開放,從而體現探究性。先是情境的創設: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于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你想了解這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嗎?”,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向往、投入。當學生身臨其境,激起探究欲時,教師實行角色的轉換。當學生就“課文哪些地方體現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這兩個特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過程。
其次是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弘揚學生個性,陶冶、塑造學生心靈。(1)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仿佛置身于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2)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的心靈。(3)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在教學中,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
“關于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你還想知道些什么?請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動手寫一寫。“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第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托,個性化地體味語言,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面波濤澎湃,海底依然很寧靜”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語文課還是一個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例如:學生理解“海底是一個景色奇異的世界”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充當解說員想大家進行介紹。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綜合實踐能力。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 篇11
本堂課是一年級學生借助于海底世界這一美麗而神秘的世界,讓學生把數域從10擴大到20。這里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關于數5—10結構的知識并把它遷移到 20以內數空間擴展中,10以內的數圖被擴建成20的數圖(學具稱為20數板,沒有排序的但有結構的數圖。5個圓片排成一排,2組排一行。共兩行)。記數時5個一數,孩子們應該清楚,較大的數用這種結構去記數是容易的。并且在課程設計中,我們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遨游在美麗的海底世界,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還知道了很多如海底動物們的名稱、習慣等常識,還了解到該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等知識。
為此在設計本節課時,首先是強調了課程之間的整合。二期科改中小學課程標準中,對于課程應該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中提出:實現課程內容的整合,應該加強各學習領域的整體設計,重視學科課程內和學科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密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經歷經驗、社會和科技發展之間的聯系。
因此,在教學前,我首先對所教授的《海底世界》這篇課與其他課程之間進行了分析與比較,發覺在課程教材體系中,雖然各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目標、重點、難點及教學關鍵,但每門學科決不是孤立的分割,而是可以相互聯系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整合各學科,不光是一種點綴,也不是各學科的簡單拼湊與裁剪,而是課堂教學的深化,是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經過整合的這些綜合課應該能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健康的個性得到發展,使得每一位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促使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我了解了各門學科的大綱要求,選擇了最佳組合點。在認真分析各門教材的特征后,覺得應以學生為主體,備好一堂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
本節課中我整合了數學、美術、和科常這三門課程,在課中除了學生加深了對數學加法的理解之外,又學習了科常中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知道了很多動物的名稱,了解了這些海洋生物們的生活習慣等。例如,學生們知道了海馬爸爸“生孩子”等有趣的知識。在美術方面,我讓學生在給宣傳畫的涂色的過程中,知道了水粉畫和干粉畫的區別。不僅如此,在課的的最后,我讓學生們通過一組組的畫面讓學生從心里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其次,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的方式得到了改變,我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個體學習方式,倡導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通用11篇)】相關文章:
海底世界教學反思(精選7篇)12-20
海底世界閱讀答案06-01
光世界巡行教學反思10-07
青島海底世界導游詞(通用10篇)02-04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書第22課海底世界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5
恐龍世界美術教學反思范文12-26
游海底世界的作文范文02-25
未來海底世界作文(7篇)01-11
未來海底世界作文7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