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
本節是第一節練習課。在這節課中,抓住練習第1題作為重點,通過2個5和5個2的辨析,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主要通過以下步驟展開教學:1、擺小棒,直觀認識2個5和5個2;2、列算式,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3、辨析2個5和5個2的區別,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
練習第3、4題再次通過實物舉例說明2個3和3個2以及3個4和4個3的聯系與區別,可以看出學生對于乘法的意義理解得較好(上節課中已經辨析2個5和5個2)。由于內容和時間的沖突,未能在規定課時內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在練習中,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小朋友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沒有注意單位名稱。
本節課是《認識乘法》的第3節練習課,由于自身教學時間和內容的沖突,尚遺留數學書本上3道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想這節課我的目標是什么?重難點是什么?根據乘法含義解決實際問題,把這節課當做是應用課,重點在于對乘法含義的加深理解,難點在于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對于乘法含義的理解。
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學優勢(即時書寫功能),對辨析題的分析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利用電子白板即拖即用、無限克隆等功能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的地方:
(1)不到位。對于看圖列式,橫著看是3個5,豎著看是5個3,我沒有對3個5和5個3再次進行辨析,初我認為經過前兩節課的辨析已經可以了,我拿出此題的目的在于讓小朋友知道在一張圖中,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會有不同的發現,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問題。后來想想,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還是要對乘法含義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再次進行辨析比較。
(2)層次不鮮明。這是一節練習課,縱觀下來,題目層次還是不夠鮮明的,單純地從易到難入手,沒有對題目進行關聯后的深層挖掘。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2
昨天上了一節練習課,讓我感覺自己課堂中存在不少問題。不僅對課本沒研究透,還沒有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設計好相關的教學內容。下面我來具體談談這節課出現的問題以及今后的趕緊措施。
這節課由于做練習,講練習,我并沒有提前預習思考該怎么講,所以課堂中出現失誤,學生們也聽得云里霧里。第一個問題是數學用語不專業,有一題目上出現“和”這個詞,我在前面的講課中從未講過,所以突然出現我有些措手不及,導致給學生講的時候含糊其辭的一筆帶過。第二個問題是對“總數”這一詞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沒有用學生們能聽得懂得話語來解釋它的意思。第三個問題是講練習題時沒有注重關注全體學生,只給不懂的人單講并反復練習。第四個問題是沒有分層分方法進行教學,課堂反應較慢。今后改進的方向是:
1、多向優秀老教師請教數學課堂中專業術語的講解,要勤加學習,多研究教材和學生。
2、對課文出現的重要數學詞匯要引起重視,多揣摩意思,再轉化為學生能理解的話語,提前做好準備。
3、以后不管是新課也好,練習也好,我都要想辦法調動起學生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一個也不能落下。
4、每個學生的層次不同,我將會在課前準備好不同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找到符合自身認知能力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加強學習,多去聽課,也邀請別人來聽,在錯誤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更好的帶領學生學習。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3
這是一節練習課,我在課的第二部分: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了調整,把相遇問題、追及問題作為本課的重點,其余9、10、11題只在課堂上練了一道,其余兩道作為課堂作業。行程問題中相遇問題學生數量關系比較熟悉,學習比較順利。而我補充的追及問題,學生很生疏,我畫線段圖給他們看,引導他們說數量關系,他們還是有些茫然,好像結論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是我強塞給他們的,而不是他們自己發現的。我后悔不及,應該先請學生演示追的過程,再讓他們自己畫圖,這樣肯定弄得明白了。作為彌補,我再請學生演示追的過程,再次引導說數量間的相等關系。總算勉強通過。
本節課重點是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我重視數量關系的分析,重視列方程解答問題的步驟的訓練,學生能夠有序思考、有條理地解決問題。但,可能是我一貫的作風節奏慢,我總是要到中下學生心領神會了,我才放心地進入下一環節;也可能是我與這些學生的磨合期還沒過,怎樣聽別人講、怎樣回答問題、怎樣討論,也成了我常說的問題。所以,我常完不成一節課的預定任務,課堂作業常帶到課外完成。這個問題我要盡量克服。
想起這節課對追及問題的處理,其實增添這個內容是因為看到《補充習題》上有這類問題,課上不提出來,學生課后解決有困難。轉念一想,我在做了一個追及問題之后,最好接著練習一個同類型的問題,這樣這個新知識才會學得扎實。
這節課,一個突出的問題:我對追及問題的認識不足,處理不夠恰當。究其原因,因為我沒有正確把握學情,我不知道學生對這類問題很生疏。我這個一直教老教材的教師,新教材體系我要好好熟悉,學生原有的學習情況,我要及時地了解。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第四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練習課。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練習口算除法,筆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和除法驗算,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
2、通過錯例訂正,正反強化,突破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數是一位數除法。
教學難點:
養成認真審題、計算和驗算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我創設游數學樂園的教學情景,以活動為載體,共創設六個教學活動,分別是《開火車》、《猜猜我是誰》、《火眼金睛》、《我選擇我喜歡》、《逛歡樂島》和《總結收獲》。
這六個環節以游數學樂園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情景的創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鋪墊,使學生喜歡數學,愛學數學。
活動一《開火車》即口算,設計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題和平時學生在口算時常見的錯例,如56+7,檢驗學生除法口算的熟練程度和避免學生養成思維定勢;
活動二《猜猜我是誰》即括號里最大能填幾,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試商能力,與利于提高筆算除法的正確率。其中2×()<103很多學生會填成2×(50)<103;
活動三《火眼金睛》即錯例改例,呈現大部分學生在作業中最常見的錯例,集中體現在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計算,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下一個環節筆算除法做鋪墊。
活動四《我選擇我喜歡》即豎式計算下列各題,是希望通過練習使學生達到熟練判斷商的位數和筆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熟練掌握除法驗算的方法通過驗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活動五《逛歡樂島》即實踐運用,讓學生將所學的餓有關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知識運用于生活當中,能舉一反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落實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課改理念。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5
練習設計:
⒈抄寫下列詞語,并選擇其中的三個以上詞語寫一段話。
哺乳 魚鰭 過濾 須鯨 齒鯨 肺部 鼻孔 噴泉 水柱 胎生 壽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按課文內容填空。
鯨是一種很大的動物,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 )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 )公斤。我國發現過一頭( )公斤重的鯨,約有( )米長,一條舌頭就有( )頭大肥豬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還摸不到它的上腭,( )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寬敞。長須鯨一頓就可以吃( )多公斤。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 )長,( )公斤重,一天能長( )公斤到( )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
鯨不是魚,而是( )。因為,鯨的祖先因環境變化而由( )移向( ),經過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 )和( )漸漸變成了鰭,( )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鯨跟牛羊一樣用( )呼吸。鯨呼氣時浮出水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鯨跟牛羊一樣,是胎生的,幼鯨靠吃( )長大。
上面兩段話采用( )、( )和( )說明方法寫的。寫出了鯨的( )、( )、( )和( )等特點。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6
“乘法分配律”的學習是在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之后進行的,對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應用上都比前兩個運算定律更有難度,學生在新課學習和知識的應用的過程中思路還比較清晰,但是在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好多問題,讓人感覺孩子并沒有對定律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如:(40+4)×25,有時,只用40×25,后面只加上4就行了,還有的把這道題目改成了連乘題,根據孩子出現的問題和練習中出現的困惑,我認真的設計的這節練習課。
第一,理清思路,,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本節課中,我和學生們一起回顧了乘法的幾種運算定律,比較每種運算定律的字母公式,來區分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之間的外形結構特點,引導學生發現,乘法結合律是幾個數連乘,而乘法分配律是兩數的和乘一個數或者是兩個積的和.從運算符號上我們很快就可以找到它們的不同。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都只有乘號,而乘法分配律有不同級的兩種運算符號。
第二,優化練習題,實行精練。針對學生在乘法分配律學習后在理解上的困難,及乘法分配律在練習形式上的多變,我找出課本、課堂作業本以及一些課外輔導資料上的乘法分配律的計算題,把他們進行概括總結,把不同類型的乘法分配律的方法進行練習,講解。讓學生對不同的乘法分配律的解決方法都進行嘗試,幫助理解,加深記憶。
第三,一題多法。例如25×44,學生在利用乘法分配律拆分其中一個數據的時候,有多種方法,有的學生把25拆成20+5,有的是拆了40+4,還有的把25×44轉化成25×4×11,這些方法都可以,讓學生分辨出每一種方法所運用的運算定律,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選出最佳方案。
乘法分配律的練習實在是多種多樣,變幻無窮,要想更好的掌握,關鍵還是要理解,需多練.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7
三位數連加是本次練習中的難點,以前還有專門的一課時教學,但現在卻放到了練習中解決,或許是因為覺得學生學習了萬以內的數就會對三個數相加難度降低了。我想有了前面的基礎,在三位數連加的教學中,我主要是提醒學生兩點:一是用一個豎式計算三個數連加的格式,一個是某一位三個數相加時,如果和滿20的話要向前一位進2。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嘗試自己計算,學生受兩位數連加的影響,都用豎式連寫來解決。當我介紹一個豎式計算連加時,學生都比較吃驚,原來還可以這樣寫。為了加強對這個連加格式的熟練程度,我請學生口述豎式計算的計算過程及算理,強化孩子對計算過程的熟悉程度。三位數連加豎式計算時,指引孩子在豎式上做好進位的標記。如:278+476+337個位上數相加的和是21,這時提醒學生要向十位進2。學生問那滿30就要進3嗎?我跟學生解釋3個數的話最多是二十多,一位數最大是9,3個9最多是27,學生聽明白了,也就知道滿幾十就進幾。
課上學生做得很不錯,但是作業中反應出許多的錯誤。可能是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到連加,當他們把每個數位上的兩個數加起來再加第三個數,早把剛才的數忘記了。而且三個數連加進位時,有學生居然都進位2,還有忘記加進位數的。主要是一位數進位加法還不夠熟練,學生獨立作業,不是忘記這個,就是忘記那個,希望多加練習減少錯誤。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8
為了更好地貫徹“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理念,我們提前組織培訓了一批“小先生”,在課堂上,他們幫助教師輔導同學的實驗操作、檢查實驗結果。這樣即提高了教學效率,又體現了合作學習的精神。
考慮到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在幫助學生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時,采取了探究學習和接受學習結合的學習方式。對于有些比較容易理解的結構,讓學生自己描述這些結構的特征,推斷他們的功能。對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結構,特別是光學結構,教師要給以適當的講解。要讓學生們不僅認識這些結構,也能初步理解這些結構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顯微鏡的結構原理,學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項操作注意事項背后的原因。例如:雙手取放顯微鏡的原因、不能用手或紙巾擦鏡頭的原因、鏡筒下降時眼睛看物鏡的.原因、不能隨意將鏡筒傾斜的原因等。
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課程時間一般都很緊張,而顯微鏡是學生除了生物課以外,不會在其他生活和學習中接觸到,因此學生對顯微鏡比較陌生。在這節課上,盡管我們特別注意不要上成“老師講一步、學生做一步”的木偶式的課程,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留足時間為學生,去摸索、去探究,但還是感到老師指導得太細致、太死板。所以在課時安排上,最好安排兩課時,以獲得充裕的探究時間。事實上,如果學生顯微鏡使用的技能掌握得比較好,以后的探究活動可以減少很多時間的。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9
一、注重有關知識、方法的復習,為梯形面積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復習引入環節,讓學生會議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感受梯形面積與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關系,為學生計算梯形的面積做好認知準備,有利于他們利用已有知識推動新知學習。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讓學生自主運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運用梯形面積公式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學具的割補、拼擺,共同探索將梯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各種辦法。在展示匯報中,一方面讓學生進行全班**流,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各種的方法中,發現相同的地方,從而熟練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嘗試運用與練習反饋相結合,促使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的掌握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出示梯形面積公式后,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梯形面積計算在現實生活的實用性,通過情境促使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最后才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在反饋練習中,把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獨立練習結合起來,既提高了練習的有效性,又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在計算過程中,一些學生由于粗心,出現了一些錯誤。還有個別學生出現漏算、多算的現象。今后還應重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0
一、把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組成不同的新字,再組詞。
咸 ______ ( ) 蘭 ______ ( ) 夸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二、根據解釋寫出詞語。
1.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種財富。( )
2.牢固,結實,結合得緊密,不易被破壞。( )
3.在正式動工前,根據預定的目的、要求,制定的辦法、圖紙等。( )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堅固— 減輕— 節省—
四、擴詞練習。
( ) ( ) ( ) ( )
計 ( ) 欄 ( ) 固 ( ) 史 ( )
( ) ( ) ( ) ( )
五、模仿例句,用加粗詞造句。
1.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課文填空。
趙州橋非常( )。橋長50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 ),兩旁( )。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 ),下面沒有( ),只有一個( )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多寬的( )上。大橋洞頂上的( )兩邊,還各有兩個( )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 )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4個( )流過。這種設計,在( )史上是一個( ),既( )了流水對( )的沖擊,使橋不容易被大水( ),又減輕了橋身的( ),節省了( )。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1
隊列練習在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他對學生的習慣養成,組織、整齊、紀律性培養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在七年級的授課中隊列隊形教學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反思如下:
一、嚴格要求、規范動作,教學中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
隊列練習對于動作的要求,具有規范和統一性,讓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的最好,這就充分顯示教師的示范性,平時教學中一些不規范不標準的動作,避免出現,以免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有些習慣性動作一旦養成很難改掉,作為一位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用隊列規范要求自己,把每一個隊列動作做的標準到位,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學生點點滴滴,直到終身受益。
二、教學中注意示范的直觀性,多做一些示范動作,少一些口頭講解
七年級學生受心理和生理特點的限制,在動作的模仿上占有優勢,而對于動作要領的講解領會上,不如在模仿更利于動作的學習,所以在教學中盡量多用動作表象來引導學生學習。例如:我在教學生左右轉法時,就先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后讓學生口令指揮下,看我完成動作,讓學生注意我的腳下動作,引導他們正確運用腳跟和腳尖,輕松轉動身體。這樣一來學生動作學得很快又少了很的不必要的講解,利于教學。
三、隊列練習與日常行為規范相結合,滲透德育教育。
隊列練習與三操聯系在一起,也是一個學校的門面,所以隊列練習應該與日常行為規范相結合,不能只重視課堂的隊列練習,應該與日常行為緊緊結合,加強日常規范性教育。并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積極進取,奮勇爭先,競爭意識等優秀品質。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2
這一次“語文與生活”的訓練中心是書法,意在引導學生了解書法是我國的悠久歷史,感悟書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學好書法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書法的感情。這是語文和生活實際真正結合起來了,有助于學生的成長。
“誦讀與積累”中的詞語,是介紹鄭和遠航的準韻文。教學過程中,我在讓學生初步了解詞語含義,讀通讀熟的基礎上,讓學生再回到課文中,用上這些詞語,嘗試復述課文內容。學生很感興趣。誦讀與積累中,安排的十二個詞語都和本單元所選課文《鄭和遠航》的內容有關,這些詞語連綴起來就是一個關于鄭和下西洋的動人的故事。次項訓練旨在豐富學生的詞匯,了解在不同的語境中應該使用哪些詞匯,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和知識。教學時,先讓學生充分地讀,個別意義不太明白的詞語相互討論,然后聯系所學課文來談談詞語的使用情況。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反復 誦讀,直至每個學生都能背誦。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堅持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一是要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恰當運用教材提供的口語交際的典型話題,讓學生在口語交際實踐中積累口語交際的經驗,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來說一說”,話題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比較能說,也有話可說。選擇自己熟悉的、有過思考的話題,再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學生在表述時,要充分尊重學生意見,只要學生說得有理,都要予以肯定。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3
這是一堂練習課,主要是鞏固昨天學習的度量角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用量角器來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鑒于此,本堂練習課,我摒棄了簡單重復的量角練習。從量角的基本方法復習、重現,到量不同方位角時量角器的擺放,以及內圈、外圈度數的確認,每個環節,力圖解決學生實際量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鞏固量角的方法。
本堂課練習形式多樣,動手操作與理性辨析相結合,個人練習與他人合作,集體交流相結合。尤其是競賽量角和分工量角,學生表現積極。避免了練習課的枯燥,課堂教學環節順暢,氣氛活躍。本節課教學既注重對獲取知識過程的探究,又把握住對探究結果的理解。每個環節的教學活動,都有針對性,訓練落到實處。教學時,書中的每道習題都深入挖掘,將其價值最大化。雖然時間稍多些,但效果明顯。本堂課練習題目層次分明,從最基礎的量角器擺放、讀刻度的練習,到靈活量角訓練,再到拓展練習,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力求提升學生的能力。通過練習,絕大部分同學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并且熟悉了量角的一些技巧,比如有選擇的確定始邊,適當的延長所量角的邊的長度。
教學中,仍然存在少數學生對量角器的擺放不夠熟練,練習時還有個別學生對讀內外圈刻度把握不準的問題。學生量角時由于重合頂點與邊不夠精準,量出的角會出現些許誤差。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在后面的復習和作業時跟進,個別學生需課后輔導。
綜觀這堂練習課,總體上達到了預設的效果。大多數學生真正掌握了量角的方法。由于容量較大,學生速度還不夠快,后面拓展部分練習時間不夠充分。P20第7題可考慮分工合作,為后面教學留出時間。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4
教學幾年來,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覺得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內容并沒有掌握好。特別是在上練習課時,讓學生用學過的單詞詞組翻譯句子時,沒有多少學生能夠正確地翻譯出來;在做單項選擇題時,也總會發現學生犯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過的單詞沒有記住。學生總是借口其他作業太多,沒時間背,即便能背出來,也是臨時搶記出來的。等到需要的時候又想不起來了。
二、不能自覺去獨立完成相應的鞏固練習。總希望等老師來講解。有的甚至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而抄襲他人的答案,不管正確與否。
三、課后的積累太少。一些學生表面上看感覺還可以,但真正一考起來,問題就出來了,而且差距也很大。
針對以上情況,要改變這種局面,我覺的要做的事很多。
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多預習,課堂40分鐘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把老師講的內容真正聽懂。課后認真完成配套練習,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師或成績好的學生請教。
其次,英語學科課后時間分配相應的應當多一些,因為它畢竟不是自己的母語,在學習過程中多少有點困難。但是如果現在基礎不打好的話,以后想要提高的話就更難了。
第三,要讓學生靈活掌握學過的知識點,學習要講究方法,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不容易忘記。
總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要*平時慢慢積累起來的。而且也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主要是在于自己的主動性。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15
昨晚看到了天空有風老師關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練習課的課件,正好和我的進度吻合,今天上課借鑒了一把,感覺真好。
練習題的設計非常實用,如計算面積的第2小題,已知一個底是8分米,另一個底是6分米,這個底上的高是4分米,解這道題學生要選擇對應的底和高,6分米和4分米,8分米這個條件在計算面積時沒有用到,要讓學生明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用對應的底和高相乘。接下來,讓學生算出8分米的底所對應的高,用剛剛計算過的面積÷底=高。解決問題的第2題:有甲、乙兩個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乙平行四邊形的底是10分米,高是底的一半。甲的高是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這種變式練習,很有必要,學生先求出乙的高,然后底×高=面積,再用面積÷底(8分米)=高。解決問題的第3題:一塊底邊長24米,高10米的平行四邊形地面要貼瓷磚,每平方米需要貼6塊瓷磚,這塊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塊瓷磚?和第4題:一個平行四邊形停車場,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輛車占地15平方米,這個停車場可停多少輛車?這學生通過對比,知道求了面積之后,什么情況用乘法?什么情況用除法計算。最后的考一考和比一比,通過觀察對比、分析得出:周長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大;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的。
【蘇教版第十冊《練習3》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蘇教版語文《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1-13
蘇教版六上《草原》教學反思12-16
蘇教版六上《麋鹿》教學反思12-16
蘇教版二上《識字3》教學反思12-16
語文《觀潮》教學反思11-15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_語文教學反思02-25
蘇教版語文課文《少年王勃》教學反思10-21
蘇教版高一語文離騷教學實錄與反思07-21
《識字3》教學反思12-18
蘇教版一上《冰花》教學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