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所提供的情境,首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西游記(八戒化緣)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帶著問題以主人公的態度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通過分餅,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并讓學生總結發現辨別三種分數的方法。
通過分析教材,我設計了四次分餅活動,每次的側重點不同,第一次是將三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四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這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然后組織交流,最后教具演示,這樣化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們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再觀察驗證,從而加深對兩種分法的理解。第二次是將7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有了之前的分餅經驗,孩子們很快得出結果,這既是對新知的鞏固,又能引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數。接著問:把4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把9張同樣大的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能又能得到多少呢?從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數和帶分數。在此基礎上,揭示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概念,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真分數和假分數分子分母的特點,以及這三種分數與1的關系。最后給出一組分數,讓學生判斷各是什么分數,哪些分數的大小相等,在加深對概念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假分數和帶分數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活動安排,條理清楚,目的明確,學生學得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反思本課教學,有三點啟示和兩點不足,啟示是: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正義心,但是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二、要有實踐空間。一部好的電影作品,應留有一定的余地,應讓觀眾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
三、從獨奏走向合奏。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本堂課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對話,很好的解決了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從獨奏走向合奏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不足之處:
一、學生對于3張餅的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張餅,也就是帶單位和不帶單位的分數區分不清,這在習題中得到了驗證,分數的意義這一節應進一步加強認識。
二、要求學生練習太少。由于在前邊我讓學生探索、匯報用了本節大部分時間,以致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用假分數、帶分數表示陰影部分。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2
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有三點啟示和三點不足。
啟示是:
(1)當要求每個學生寫出3個帶分數時,有一個學生報了一個:4又3/2,出現了問題。我能及時利用這個素材,指導學生觀察前面的幾個帶分數,了解到帶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組成,從而查出4又3/2錯在分數部分。
(2)創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根本。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
(3)要有實踐空間。在經歷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產生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
不足之處:
(1)盡可能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的空間,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
(2)在解決課本習第3題時,要分步驟地教會學生確定整數部分、分母、分子,讓學生在填空的同時,知其所以然。
(3)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時,應注意培養學生語言描述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3
《新課程標準》全新地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在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時,我力圖把研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
反思本課教學,有三點啟示:
其一,研究要有物。在選擇可供研究的內容時,應當根據兒童的年齡心理特征,盡量選擇直觀、形象的材料,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避免使學生空想純理論的東西,研究無物,言之無物。因此,我讓學生在分餅的情境中,自己發現問題:3張餅怎樣分給4個人呢?由此產生學習的欲望。
其二,要有實踐空間。一幅好的水墨畫,必須留有一定的空白。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理論來源于實踐并高于實踐,但最終仍將為實踐所檢驗。再直觀、形象的材料也只是材料,并不是學生的知識能力,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解決而后遷移的目的才終將達成。
其三,研究要有分工。小學生的能力畢竟有限,若一個孩子負責一項研究的全過程,似乎勉為其難。若教師能及時組織學生分組后再分工合作,則集眾人之力可大成研究易成,團隊精神易存!
疑惑之處研究中分組的方式,是按座位分組,按興趣、愛好分組,還是按學習能力強弱搭配分組?這幾種分組方式各有優缺點,在研究性學習中,采用其中任一種分組方式,長期下去,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個性心理的形成有無不良影響,仍需進一步探討。
本節課中真分數、假分數的定義是一種模糊的定義。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從特征上來把握著兩種分數的特征,就需要進行辨析和概括、補充著兩種分數的大小和1比大小之間的關系。這是一節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的課,要花足夠的時間幫助學生通過看圖理解假分數的含義極其帶分數的含義。特別要花時間的是假分數的分母到底怎樣理解和確定。如果以上的工作作好了,再進行二者之間的轉化就不是很困難的事了。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4
《分餅》是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創設分餅的情景活動分成兩個層次進行展開教學。通過兩個活動讓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在這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這分數能正確讀寫,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系。
這節課我先以豬八戒分餅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齊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教學中我都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與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兩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氛圍都比較強。到解決9張大餅分給四個人在這一活動探索中,有了之前活動一分餅的經驗,學生都比較容易的表述出,但用帶分數表示就出現了麻煩,個別學生都不能用2 表示。學生都好象出現對三種分數的錯覺。不知道帶分數到底是怎樣構成的?因此這里用的時間比較長。
反思這一節課,小組活動開展得很成功,得益于平時的培養,和本節課的安排,孩子們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創意與個性,小組活動動而不鬧秩序井然,這是與上幾節公開課相比最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匯報交流的時間拉得過長,沖淡了練習的時間,使得安排的訓練題沒能完成。今后還要在時間安排上多動腦,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5
《分餅》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基礎上,從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數的意義,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在講這節課之前,本來以為是很簡單的一節課,學生在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時也一定會很容易,唯一的難點是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我想只要借助實物圓形圖片給學生演示一下,學生就會理解了,但當我講完這節課后,才發現我的想法太簡單了,我把學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學生了,這部分知識雖然有一部分學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在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還很困難。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時,能夠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圖,通過動手操作、演示說明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學時,疏忽了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演示說明的時候,叫的學生少,如果能多叫幾名同學演示說明,再加上教師的及時點撥,我想這部分學生在理解這一難點時,就會比較容易了。
二、學生不是理想化的學生,不要指望他們什么都會,因為學生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教學“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個同學應分多少張餅?”學生借助圓形紙片在小組內合作進行分割,在學生動手操作時,我才發現有的同學竟然不知道該怎么分,圓紙片拿在手上束手無策,只是眼巴巴地看著其他的同學分;小組的同學分完后,演示匯報時,有很多同學都知道怎么分,但說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心理認知特點。
三、小組的全員參與不夠。在小組合作進行把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時,有的小組合作的效果較好,但有的小組有個別同學孤立,不能很好的與人合作,我想,學生在動手操作之前,教師如果能讓小組長布置好明確的任務分工,讓每個人都有事可做,小組合作的效果就會更好了。
四、在教學設計環節上,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過多,使整堂課顯得很羅嗦,練習的時間就相對縮短了。在操作這一環節上,我設計了兩次動手操作,都是分餅問題,分餅的目的是讓學生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生分了兩次,但還是有的同學理解的不是很透徹,如果只讓學生分一次,把這一次的操作活動時間延長一些,匯報演示時讓每個類型的學生都有參與展示的機會,我想這樣教師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在學生匯報展示的時候給予指導,使學生真正理解分數的意義。
以上幾方面就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思考,也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相信自己以后在這幾方面會做得更好。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6
分餅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分餅來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帶分數。我昨天布置作業,讓同學們準備三個同樣大小的紙餅和九個同樣大小的紙餅;平時我安排學生4 人一組。一上課我先復習分數的意義。然后就學習新內容,通過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八戒分餅的教學情境的創設。
安排學生分餅,要求是:
(1)、4人一組合作活動。
(2)、小組討論三個餅平均分給四個人。
(3)小組中選一人說出分餅的過程,并用分數表示每人分得的餅數。
學生活動的比較投入,最后得出兩個結果3個 1/4和1個3/4并強化他們是相等的。第二個活動是平均分九個餅,要求同上。結論是四分之九個餅,二又四分之一個餅,這兩個數是相等的。再讓同學們區分比較今天用到的三個分數,并觀察討論他們的不同之處。討論后我明確告訴他們什么是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
反思本課教學,有幾點啟示和一些不足,啟示是:一,創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二,要有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三,從獨白走向對話。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有意義的知識是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傳統的教學是獨白式教學,它忠誠于學科,卻忽視了學生;體現了權威,卻淡化了民主;追求著高效,卻忘記了意義。課堂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是師生在新課程中的成長之路。只有對話,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在本節課中,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實施不夠深入,透徹。部分學生在分餅活動中為玩而剪、沒有積極的參與到分餅活動之中。
學習效率不夠高。本人教學過程中知識點的銜接、過渡欠缺自然、流暢。課堂語言表達不夠規范、準確。應注意語言描述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前進的動力。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觀察、發現、比較、分類、自我表達的機會。由于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和40分鐘的制約,往往學生的探究不深入。要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生活中學數學、把數學應用于生活中。最后,引導學生的口頭表達,語言描述也應注意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認真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理念,向本校數學專家、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教法,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40分鐘要質量,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7
全校教師《百人大比武》活動已經開展一個月了,10月10日終于輪到我講課了,我帶著滿腔熱情和希望上完了這一堂課。這次活動中主要有王瑞平老師和全校數學教師參與聽課和評課。在設計《分餅》---真分數和假分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力圖把自主探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學到知識和發展能力。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啟發:
一 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創設了學生愛聽的《西游記》的故事,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幫助豬八戒解決“分餅”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 研究活動 以物為主
我在教學中創設了讓學生“分餅”的情境問題:3張一樣大的餅怎樣平均分給4個人呢?每人分得多少張餅呢?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同時,我讓學生用圓片代替餅,通過想一想 說一說 剪一剪 分一分 ,在活動中感知數學,體驗數學,用不同的方法的演示即學生操作演示和課件演示,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但可惜的是由于制作課件的技能有限,沒有能很好進行動態演示輔助理解。而且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也沒有讓學生統一標準去準備一樣大小的圓片,導致在操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有個別學生理解不深刻。
三 對比觀察 得出結論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對比各種分數中分子與分母的特點得出不同的名稱即真分數 假分數和帶分數。結合情境理解真分數 假分數 帶分數的特點。接著對各類分數進行舉例,加深了知識的內化和鞏固。我還根據板書對本節課知識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深化,但美中不足的是板書看上去有些太亂,太多,不簡潔 明了。
本節課中還有諸多的不足,例如: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和活動的空間少 、教師的語言不精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強........但我堅信這些不足將是我教育教學中努力學生的動力。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8
反思《分餅》一課的教學,有三點啟示和三點不足,啟示是:(1)當要求每個學生寫出3個帶分數時,有一個學生報了一個:4又3/2,出現了問題。我能及時利用這個素材,指導學生觀察前面的.幾個帶分數,了解到帶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組成,從而查出4又3/2錯在分數部分。(2)創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別本末倒置。(3)要有實踐空間。在經歷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產生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
不足之處:(1)盡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活動的空間,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2)在解決課本第3題時,要分步驟地教會學生確定整數部分、分母、分子,讓學生在填空的同時,知其所以然。(3)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時,應注意培養學生語言描述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9
《分餅》是本單元《分數》的第二課時,其實也就是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學習。教材創設了豬八戒分餅的情境活動,結合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 “帶分數”的意義,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的情境能引發孩子的探究欲望。由于孩子們都非常了解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對于其中的四個人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就直接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展開教學。創設了豬八戒化緣得來了三張餅,可如何平均分給師徒四人呢,他犯難了,聰明的你能不能幫幫豬八戒的忙呢?這樣孩子們在上課一開始就積極投入到如何幫豬八戒分餅的新知探究中來。
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來獲取新知。“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所以我就引導學生充分借助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去折一折、畫一畫,并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而后請學生發言并演示怎么平均分成四份,結果驚喜的發現學生的分法多種多樣:有一個一個去分,每個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了3個;有先分兩個餅,每41人得到半個,再把第三個平均分成4份,這樣每人也得到四分之三張餅;有3張餅疊在一起,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是3個張餅。41接著在引入“9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又該怎么分時,問題迎刃而解,學生一下子就找到幾種很好的分餅方法。
三、注意讓學生自已總結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在得到分數 、413491444394和2的后,我要學生說出一些類似的分數,再說出一些類似和2的分數,而后請學生觀察這3種分數的特點,讓學生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得出一類“分子比分母小”,一類“分子比分母大”,一類由整數和分數組成。在此基礎上再總結并出示真分數和假分數和帶分數這三個名稱,我及時補充介紹有時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而帶分數只能帶真分數,不能帶假分數。因此學生對于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
四、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為了更好的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我在新知探究后設計了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如請男同學代表真分數,女同學代表假分數,我說一個分數,如果是真分數,男同學站起來,如是假分數女同學站起來;請同桌合作,一人說分數一人判斷是真分數還是假分數;四個小組比賽:各派一名代表上臺“寫出幾個分母是7的真分數,寫出幾個分子是7的假分數”看哪一個小組的代表正確寫出來就能為該小組加分;用假分數和帶分數分別表示陰影部分等等活動。因此學生的完成練習的積極性非常高。
由于本節課課堂學生學得主動,對今天的知識掌握得不錯,所以今天的作業準確率明顯比以前高了,讓我感到非常的輕松和喜悅。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10
今天上完了《分餅》一課,從孩子們上課的表現及作業的反饋中,讓我感覺非常輕松和愉快。
《分餅》是第三單元《分數》的第二課時,其實也就是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學習。教材創設了豬八戒分餅的情境活動,結合這一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 “帶分數“的意義,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 創設的情境能引發孩子的探究欲望。由于孩子們都非常了解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對于其中的四個人物都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就直接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展開教學。創設了孫悟空讓豬八戒把三張餅平均分給師徒四人,可如何分,豬八戒犯難了,相信我們班的同學一定能幫助豬八戒解決這個分餅問題的。這樣學生們在上課一開始就積極投入到如何幫豬八戒分餅的新知探究中來。同時孩子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也會積極主動的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
二、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用ppt展現三張餅分法。“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我課堂上出示了自學指導,然后學生通過自學獲得分餅的方法。之后,運用ppt明了、直接、生動的展示了三張餅的分法。
三、 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來獲取新知。
三張餅的分法已掌握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充分借助手上的學具去剪、畫、拼親自動手來分九張餅,這樣每種方法都有人去嘗試,也能節約時間。學生有了動手的體驗,所以方法介紹的很清楚,從交流來看學生已掌握。
四、 注意讓學生自已總結真分數、假分數的特點。
在得到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九的分數后,我出示了一些類似四分之三的分數和類似四分之九的分數,而后請學生觀察這兩組分數的特點,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得出一類分子比分母小,一類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在此基礎上再總結并出示真分數和假分數這兩個名稱。因此學生對于真分數和假分數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
五、 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為了更好的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我在新知探究后設計了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如各派兩名同學上臺一名寫三個真分數,另一名寫出三個假分數”看哪一名寫得又快又正確;用假分數和帶分數分別表示陰影部分;判斷題等活動。學生完成的都很好,充分說明今天的知識孩子們已經掌握。
六、課堂上做到了“兩個及時”。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加強了互動和交流。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不遺留; 對于積極答題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進而使學生在課堂上聽講認真,積極性高漲,回答問題踴躍,正確率高。
自己深刻反思在本節課教學中也存在于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 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好,有拖堂。課堂上,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分9張餅,交流限定3分鐘,而實際用了6、7分鐘;使后邊教學又趕的有點緊。
二、 教學內容順序不太合理。
應該把九張餅的第二中分法介紹完后,馬上介紹真分數和假分數。第三種方法得出帶分數再介紹帶分數及它的讀法。
三、 語速較快。
由于自己比較緊張,再加上前邊時間把握不好,所以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語速過快。
四、板書字跡不工整。今后要加強練習粉筆字和鋼筆字。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11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我覺得非常的重要。那么探索分分數的基本性質是難點,運用這個規律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則是重點。在課堂中如何來體現這兩方面,我是用同學們感興趣的故事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情境的創設
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唐僧給三個徒弟分餅的故事。通過分大餅這一故事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接著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才說到三只猴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么知道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探索的第一步。
(二)規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后,我又組織學生利用準備好大小相同的長方形紙分組聽口令動手操作實踐。這樣的設計我的目的是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思考空間,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涂一涂,同時也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這里就又得到一組分數,提供更多的學習材料,以便學生更好的觀察。然后共同探討研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學生的交流,并通過老師的板書,很清楚的觀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么變化的。最后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進行對比,得出相同的數“零”要除外的,從而完善規律。當學生已經理解并掌握這個規律后,嘗試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
(三)練習的設計
為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后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盡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
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由于時間緊張,因此練習的設計與原來的有所區別。
(四)新知的小結
總結新課學習時,我利用分數的意義,鞏固新知。“如果將整節課的感受看做單位?1?,你的快樂占幾分之幾?”學生都能積極的評價自己。“那到底誰的快樂多呢?通過我們后面幾節課的學習,你就會明白。”一語為學生積極探索后面的知識拓展開去。
總之,一節課下來,感覺時間安排挺緊,致使練習有些倉促。這是課堂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創設“分餅”的情景活動分成兩個成次進行展開教學。通過兩個活動讓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在這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這分數能正確讀寫,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系。這節課我先以豬八戒分餅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齊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教學中我都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與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
兩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氛圍都比較強。在小組匯報階段,大家積極發言。“金星組”還匯報了兩種和書上不一樣的辦法:一個是徒弟三人孝順師傅,每人把一塊餅的1/4敬給師傅,那么唐僧得到3個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餅相同。(可惜,當時時間太緊,我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弄明1個3/4與3個1/4是相同的,只是單位1不同,一個是把1個餅平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 一個是把3個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單位1不同,一個單位1為一個餅,一個單位1為3個餅。)另一個是:先把三張餅平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這點為以后的約分打下了基礎。
反思這一節課,小組活動開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課前的結構化預習,平時的培養,和本節課的安排,孩子們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創意與個性,小組活動動而不鬧秩序井然,這是與上幾節公開課相比最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匯報交流的時間拉得過長,沖淡了練習的時間,使得安排的訓練題沒能完成。今后還要在時間安排上多動腦,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13
《分餅》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分數的三種類型: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
新課開始,我按教材的編排,創設了豬八戒分餅的故事情境。我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上經過一個村莊時,唐僧讓豬八戒為大家化些齋飯。豬八戒一共化了四張餅,因其嘴饞,在路上偷吃了一張,只剩下三張。請同學幫助豬八戒為唐僧師徒四人分一分餅” 。
我的話剛說完,就有同學舉手回答。只是他說的不是怎樣幫助豬八戒分餅,而是覺得此時豬八戒不應該再吃剩下的三張餅,剩下的三張餅應該分給其他三個人一人一張。
聽了他的回答,我沒有評論。從生活實際來說,這樣的認識和觀點是有價值的,但顯然這樣的認識與本課時的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是有沖突的。
為什么學生會有這樣的認識呢?我想原因出在我的情境創設上。我在創設豬八戒分餅這個情境時,給學生留下了發揮自己價值觀的空間,導致情境創設所預期的認知沖突,被學生不同的個人價值觀所影響。讓學生對新知探究的注意力不同程度的發生了轉移。這或許是因為我在創設情境時,將情境的故事情節安排的過于復雜了。
出現這樣預想不到的事情,我立馬做出意識判斷,采取了補救措施,以挽回情境創設上的不足。
于是,我說:“貪吃是豬八戒的本性,雖然我們做人不能像豬八戒那樣,但豬八戒今天的這個忙我們還是要幫的”。
這時,學生的思維又被我引回到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上。有的學生開始用筆在畫,在分。我知道,情境創設所期望的認識沖突,此時已經順利實現。
很快學生想出好幾種分餅的方法,他們分別匯報,我則將其書寫在黑板上。在說完兩種分法后,我問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觀點。這時張亞輝舉起手,我發現后,示意他站起來說一說。他說:三張餅,每張平均分成四份,就一共分成了十二份,每一個人就吃了其中的十二分之三,大家一聽,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
之前,大家的分法是:三張餅,每張平均分成四份,每個人都吃了一張餅的四分之一,一共吃了三個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
顯然,張亞輝的分數與之前大家的分數是不一樣的,那究竟為何會出現這樣不同的兩個分數呢?
其實,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因為這兩個分數的總體,也就是單位一是不同的,一個是把一張餅看成整體,一個是把三張餅看成整體。雖然我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可學生們知道嗎?
思考后我知道,其實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有原因的。因為在前一課時《分數的再認識》中,學生知道了兩個不同的總體,即使它們取相同的幾分之幾,結果也是不同的。
正是學生有這樣的已有經驗,才會出現分出的餅有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兩種不同結果。也正是學生有這樣的經驗,我開始讓學生討論: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總體分別是誰?
開始學生有點不了解,漸漸地他們明白,四分之三表示每個人吃了一張餅的四分之三。而十二分之三表示每個人吃了三張餅的十二分之三(也就三張餅的四分之一)。
在這個地方出現這樣的情況使我本來的教學安排出現了無法完成的局面,于是我不得不把本課時的教學任務用兩節課來完成了。
為何會出現一節課無法完成本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我的理解是:其一,學生在理解分餅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總體,用不同分數來表示的情況。搞清這些問題花了不少教學時間。其二,讓學生理解一張餅的四分之三比較容易,但讓他們理解一張餅的四分之四、四分之五,就有些困難了。換言之,學生對真分數有知識基礎,而對于假分數和帶分數則沒有經驗。讓學生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現實意義也花了不少時間。正是由于以上兩點,讓我設計的本應該一課完成的教學任務,不得不用兩課時來解決。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14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第九冊第三單元第37----38頁“分餅”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了解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系,理解帶分數與整數的聯系。
3、培養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從直觀具體到抽象出同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分餅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假分數和帶分數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數與帶分數的關系。
四、教學具準備:直尺、鉛筆、紙片9張。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投影第一張幻燈)出示主題圖,講故事引入:在唐僧師徒四人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八戒化緣化得3張大小一樣的餅,要想分得公平,四個人該怎么分呢?豬八戒摸著大腦袋不知所措。同學們,你們能替他想個辦法嗎?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自己分一分。
2、揭示課題展示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投影第二、三、四張幻燈)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分法及分的結果(預設出現以下兩種分法投影第第五、六、七張幻燈)
第一種:第一種分法:先把1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到張,那3張餅是3個13張,是張。
第二種:把3張餅重疊起來,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一份,一份就是3個張。合起來就是3張。
(二)自主探索,經歷過程
1、教師提出問題:孫悟空看到大家沒吃飽,又化得9張餅,這次平均分給師徒4個人,每人又分得多少張?
2、學生思考,然后匯報分法及結果。然后,教師投影第八、九張幻燈。 第一種:一張一張地分,先把1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到張,那9張餅是9個張,是 張。
二種:先分8張,每人分2張,再分1張,每人分張,共分2張加張。(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種分法結果:2張加張,如何來表示?學生討論后,出示寫作:2又張,讀作:二又四分之一。
3、教師小結:這兩種分法得到兩個分數,因為分法都是正確的,所以這兩個分數是相等的。
(三)認真觀察,分類匯報
1、投影第十張幻燈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 14141414141494
2、獨立思考后,交流并匯報(說出分類的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繼續投影第十張幻燈。
3、指導學生討論,你能給這些分數取個名字嗎?
根據學生討論揭示真分數、假分數的名稱。(投影第十一張幻燈。) 并讓學生說說對真分數、假分數的理解。
4、根據真分數、假分數的特征判斷它們的值與“1”的關系。(投影第十二張幻燈。)
5、課堂練習:寫出分母是7的真分數、假分數各3個。投影第十三張幻燈。
6、認識帶分數以及和假分數的關系。
(1)我們已經了解了等于二又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前面是一個整數2,后面帶著一個分數,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學生依據教師的提示,可能會說出“帶分數”。讓學生列舉幾個帶分數并讀寫。
(2)教學帶分數的組成:根據上一步討論,學生可得出帶分數有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兩部分組成。
(3)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哪些假分數可化成帶分數?假分數如何化成帶分數?哪些假分數可化成整數?
(4)教師小結以上問題。
(5)練習把下面的假分數化成帶分數
(四)課堂小結,總結提高
你現在是如何認識分數的?分數分為哪幾類?各有什么特征
(五)課后作業:
回去以后多向父母了解各種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每種最少4例)
板書設計:
分餅
1123?這樣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2434
3359?這樣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2344
15232 1 3 5?這樣的分數叫做帶分數。 4678
各種分數特點
真分數的特點:(1)分子比父母小。(2)真分數小于1。
假分數的特點:(1)分子等于分母或比分母大。(2)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帶分數的特點:(1)由整數和真分數合成。 (2)帶分數大于1。
注意:分數的分母不能為零。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談話導入時,利用PPT,讓學生通過西游記片段的音樂、視頻,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活躍了課堂氣氛,構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攜手一起,幫忙唐僧師徒解決難題,將故事情節貫穿整節課堂的始終,讓學生仿佛置身于西游記。在分餅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讓他們想一想、說一說、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動中感知數學,體驗數學,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從而讓學生尋找到分餅的方法,“一張一張的分”、“重疊在一起分”,用不同方法的演示,認識分數的產生過程,為下一個活
動達到遷移的作用,同時圍繞問題層層深入,由平均分8塊餅、1塊餅、3塊餅、9塊餅、乃至生活中的分面包,分蘋果一個一個解決,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的產生。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探索分數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知識和方法。學生對知識進行小結,達到梳理、內化、反思、鞏固的作用。通過層次性的練習,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讓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探索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兩種分餅的方法時,可以將知識點深化,倡導多種分法,從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與創新思維,在探討分數的特點時,結合具體情境更加大膽放手讓學生深入討論和理解。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15
《分餅干》是小班數學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觀察、操作,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的顏色和形狀特征進行分類。小班的小朋友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大多數的小朋友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是如有很多的圖形放在一起,小朋友還是有些混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征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分餅干》讓孩子在游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并通過觀察、比較、想、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動通過:感受、觀察、操作三個環節進行。老師準備很多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塑料餅干供幼兒觀察,幼兒對同一種物品進行觀察比較,更能找出物品的特征,如:物品的形狀、顏色等。老師創設商店情境,引發幼兒玩游戲的興趣。幼兒都喜歡動手把餅干按形狀或顏色歸類放好。
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喜歡動手,主動把餅干分好,大多數的小朋友能準確地把各種圖形的餅干根據不同的特征分好,只有個別的孩子有些圖形放錯。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幼兒在收拾材料的時候有些亂,有些小朋友沒有收完材料就離開,有些小朋友爭搶材料,以后老師還要多培養孩子收東西的習慣。
【《分餅》教學反思_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03-07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2-22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09
初二數學教學反思12-24
數學教學反思15篇12-23
數學復習課教學反思03-04
數學課后教學反思12-28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分一分》09-23
小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分糖果》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