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
小學數學關于幾何知識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的。本冊教材承擔著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的任務。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初步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并分析長方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再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通過實例驗證,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公式。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知道推導方法,為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做準備。
本課關鍵是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通過“剪、移、拼”找出平行四邊形底和高與長方形長和寬的關系,及面積始終不變的特點,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等積轉化成長方形。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后進行匯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匯報的時候,剪拼的方法有好多種,在這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沿高剪開?”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然后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并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聯系?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接著我讓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基本練習:書本P82第1題
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正確分清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關系。
第二層:綜合練習: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干什么?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并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2、你會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通過不同的高引起學生的混淆,在計算中讓學生明確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底要找出與它相對應的高,這樣才能準確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且根據已求的面積和另一條高,求出與這條高相對應的底。
第三層:擴展練習:
1、下面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你還能在這里畫出與這兩個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嗎?可以畫幾個?(圖在課件中)
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明白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與底和高有關,等底同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是一門永遠有遺憾的藝術,雖然我也很努力地想上好這節課,但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以下是我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
數學課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回顧數學更應該帶給孩子數學思想方法,本節課有兩個重要的思想,第一、平移的數學思想。在本節課中沒有體現出來。第二、本節課最重要的思想方法,“轉化”突出的還不夠,也就是說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這種思想的重要性。
前面的環節太耽誤時間,今后要想辦法優化,不僅是本節課,所有課都應該這樣做,課堂上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要圍繞核心目標,對核心目標重要性不大的都要舍掉,以保證核心目標在課堂上的黃金時間解決。
通過教學發現,練習設置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不宜拔高,本課應以基本練習鞏固為主。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2
在教學設計時,我創設一個把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猜測面積是否變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自然會想到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面積,但我沒想到學生在數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時,有些難度,此時我進行了適當的指導,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難點設立為“理解平等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然后讓學生交流,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我又利用課件演示,并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交流評議,最后學生分組邊剪拼邊說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操作過程,在交流演示中理解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求法,在語言描述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環節里我注重的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滲透了平移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和能力。
我認為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在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時,沒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展示不同的割補方法,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應讓學生充分展示,從而明確不同的割補方法,其結果是一樣的。三種剪法。
(2)在學生匯報時,當學生的語言羅嗦時,我有點過急,常把學生的話打斷,應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或讓學生自己修改語言。
(3)對知識的鞏固運用做的不夠。本打算在基本練習之后,讓學生探究把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以此拓展學生的能力。但由于在用數格子的方法求面積時,教師應變能力不強,耽誤了時間,此題沒來得及做,教師本人的能力還需多鍛煉。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3
本節課內容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等知識的基礎。
成功之處: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通過創設“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比較這兩個花壇的大小,就是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而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已學過,非常簡單就可以得出,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沒有學過,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通過這樣的疑問,引領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滲透“轉化”思想。轉化思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利用轉化思想學生可以把新知識轉化為已學過的舊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本課教學中,學生首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是相等的,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是底乘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但是如何驗證這個計算公式呢?學生通過手中的平行四邊形會聯想到把它轉化為長方形,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動手研究推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體會轉化思想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處:
學生雖然能夠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但是仍有個別學生在表述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再教設計:
加強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做到規范、嚴謹。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4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思這節課,我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在這節課中,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求的?引出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把這兩個圖形按每個格1平方米的方法來數,數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把不滿一個格的按半個來數。”學生數好以后,說一說數的結果。再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數的?你發現了什么?有利于有能力的學生向轉化的方法靠攏。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通過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這節課中,設計了數一數、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х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х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推導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分層運用新知,逐步理解內化
對于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基礎練習(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提升練習(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長度,并分別算出它們的面積。);
發散練習(下圖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在這條平行線之間,還可以畫出幾種形狀不一樣而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題量雖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四.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有:在進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時,書上雖只給出了兩種方法,但是實際上有很多不同的剪法,而我也只強調了兩種,對于一個學生出現的比較特殊的剪法粗略帶過。而且這個環節過后,忘記強調一下,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才能平移拼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說的部分還是顯得很倉促,自己急于把正確答案給出,這是迫切需要改正的。
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做為教師,往往在執教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5
這節課我們所學習的的內容主要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以前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的掌握,對學習后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的教學我們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知識,而且能獲得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能夠正確地應用公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這一公式的來源。
一、課程開始,我先讓學生回憶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求的?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呢?猜想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是否存在聯系。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思考。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發現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利用學習提綱進行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圖形之間的關系,根據它們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且讓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最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演示。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讓學生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不足之處
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在進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時,讓學生利用學習提綱理解長方形的長、寬分別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等是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公式的關鍵。其中有兩個學生到演示臺上展示剪拼的方法的時候,說發現他們的面積相等。而我只強調了拼后的面積相等這個概念,為什么面積相等?這里應該將學生的圖形粘在在黑板上,讓學生交流出自己的原因。沒有往更深的地方挖掘,所以學生的思維只停留只要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下,都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而沒有在操作的過程深層次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雖然本節課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但后半部分的教學還存在著不敢放手現象。課堂上有效的評價語言在本節課中也體現不夠完善等等。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面積》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12-23
《土地面積》教學反思范文12-23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12-26
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練習03-10
三年級《面積》教學反思12-27
關于面積單位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7篇)12-23
《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反思12-23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