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1
略讀課文教學中更多地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強調理解上的“感知大意”和“抓住重點精讀”,所以比精讀課文更有利培養學生的“略讀”與“瀏覽”能力。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在每一課略讀課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啟下的提示語。這為我們引導學生通過預習獨立地感知課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教材時能快速抓準略讀課文的“精讀點”后,把“閱讀提示語”轉化為學生預習的要求,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同時就盡可能地把注意力導向精讀內容。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前提示中的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這三個問題展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朗讀、交流,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從老農身上看到我國人民在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上的堅強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知道老人所創造的奇跡是什么,然后通過對文中大環境和小環境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能在這樣惡劣的大環境和艱難的歲月里干出這樣大的一番事業,認識到這的確是個奇跡,從而理解“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這句話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說說“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找準了教學要點,才使學生在課堂中有更多自主閱讀的時間,更加體現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更重要的是,使略讀課文的教學更加簡潔有效,真正讓學生學習的能力得到了練習。簡言之,就是抓住了要點,學習才更加高效。
當然,在教學中也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教師情感投入不夠,很難調動學生的激情,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少,形式單一,老師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教師語言貧乏,提問比較隨便、意向不是很明朗,引導學生不夠到位;教師評價語單一,缺乏激勵性等等。
總之,只有抓住了課文的要點,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輕松而高效,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2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么幾個。
一、“提示”引路,課堂結構求簡。
這一課的提示是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創造的;聯系課文內容,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教者利用這一課的提示開始了學習的流程,讓略讀課文的教學做到簡約而豐滿。
二、利用文本,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在學習時,整個課堂以大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來統領,整節課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先找找課文中描寫青山的語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樹中,老人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理解這一句時,我先與學生算了一筆帳,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這3700畝林網,足足有48100間我們的教室。從直觀上讓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跡。然后再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來體會老人“不老”的精神。在課前理解“老”的基礎上,教者再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3
語文閱讀教學其實就是一種對話,而對話的實質在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壯、或優美、或激昂的美的過程。對于略讀課文,這應當放手讓學生透進語言文字自主感悟。
上《青山不老》這一課時,我在總結前幾篇閱讀課文教學和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后,試著把握好閱讀讀文教學的“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教本”變成“學本”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略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體現課程理念創設了條件。那么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否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
經過本節課證明,學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因為小學生,他們認知水平的提高與學習方法的運用都離不開教師適時、適當的指導。可是,略讀課文也不能過多的指導,以前我總是放不開手,生怕學生什么也不會,而過多給予引導,這樣就大大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了。
本課教學時,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問題“老人在什么情景下創造了奇跡”和難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經將自我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等,進行啟發,把握引導學生的“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同時本課還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學習。
聯系實際、際深入思考是本課的一個成功之處。經過本個切入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第一個是開課開始增強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聯系資料或實際情景談晉西北沙化現象,引發思考。第二個是在感愛老人生活艱辛時,讓學生聯系自我家庭生活情景想象如果僅有“三間房”什么家具也沒有的情景下您會怎樣過?還讓學生想象一下自我的爺爺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進城而他卻堅持在山里生活時,你會對爺爺說些什么?經過這種想象,使學生體會老人的精神。
教無定法,但對閱讀課文教師的恰當引導會讓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的。
《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4
今日我與孩子們一齊學習了《青山不老》這篇課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經過了解老人創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后教師們與我交流了教學經驗我將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景,反思我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并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上以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境下創造了奇跡”,“老人為什么必須要種樹”,“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經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經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取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應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經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立刻能理解老人身上執著的精神,緊之后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著地種樹,經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重視學生概括本事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學生能用自我的話進行理解概括,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本事,又體現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要是能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環境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學生能夠會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學生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可是教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多樣,但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景,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上出一堂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5
這片課文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描寫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綠意濃濃,山溝的綠意盎然,山野的綠樹成蔭描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習品讀。然后引導學生去理解老農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去創造奇跡的,從而去理解老農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情懷,在此基礎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于晉西北的相關資料,了解綠色作物在那里生長的不易。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圍繞老農創造了什么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奇跡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義的這三個問題展開自學,自學的時候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自主性。而且讓孩子們在自學的時候動筆,圈圈畫畫,批注點評,寫下心得體會。引導學生交流的時候我注意把握重點,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我讓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把自己想對老農說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寫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側重,有的贊揚老農堅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農拋棄個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環境中改造山林,有的驚詫老農所創造的奇跡。總之,這次的小練筆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山野老農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讓人為之感動,為之敬佩,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含辛茹苦的堅持;老農的身上沒有熠熠生輝的光環,但是他那種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精神卻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帶給我們的感動是真實的,是無窮的。不知道在教學中我有沒有把這份感動帶給學生,但是我想,讀他的故事,對孩子們卻是一種真實的心靈的滌蕩!
【《青山不老》課后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坐井觀天課后教學反思(通用24篇)12-16
詠柳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1篇)03-16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15篇12-24
《背影》課后教學反思10-30
《鄉愁》課后教學反思11-14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1篇)12-17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5篇)12-15
體育教案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2篇)03-16
籃球課后優秀教學反思(通用6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