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土高原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1
一、自學為主、引導為輔、問題引發(fā)思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與思考探究的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表達為主體,教師不斷用“問題”引導他們進入思考狀態(tài),為他們提供自學、交流、合作、表達的機會。如:新課伊始我就向同學們拋出了問題:“你印象中的黃土高原是什么樣子的呢?”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豐富的想像力,學生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
同時也作為一個話題引出本課。在文本解讀中,學生看了黃土高原的景觀圖后,追問:哪一種景觀是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區(qū)呢?看到黃土高原厚厚的黃土圖片又追問: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是哪里來的呢?黃土高原為何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qū)之一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去思考,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充分的自由”和“恰當?shù)慕M織引導”,使學生發(fā)揮他們“最大的潛力”。
二、多媒體課件的充分運用
從小生活在延邊地區(qū)的孩子對黃土高原的景觀特點都不太了解,為了說明問題,我多處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或是圖片、或是動畫、或是視頻),增加學生的直觀印象,同時也突破學習難點。如:黃土高原上的黃土是怎么來的? 植被與水土流失的關系?我是通過播放動畫讓學生在觀察中引起興趣,在觀察中探究,在觀察中總結,在觀察中突破難點,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嚴謹?shù)目茖W論證態(tài)度。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現(xiàn)象,我是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那里的自然狀況,學生在心靈上得到了震撼。從而也感悟到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本節(jié)課的教學也有不足之處,表現(xiàn)在:
1、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出示圖片后,我是直接給出它們各自的特點的,這里如果讓學生觀察圖片,自己描述各自的特點,會更好。
2、學生合作學習還不夠理想,有的學生參與不夠,三班有些學生有參考書,有了問題就到參考書找答案,而不是通過自己的思考或小組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今后要多向?qū)W生滲透學會自己思考的重要性,培養(yǎng)自己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2
本周的教學內(nèi)容是北方地區(qū)的重要地形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導入自然,通過播放黃土高原特殊的地貌景觀,人文特點,比如傳統(tǒng)民居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感受到這片古老的黃土地所孕育的燦爛的古代文明,從而引入主題,隨即讓學生觀察,地形圖,運用地圖,簡要評價黃土高原區(qū)域的位置范圍,所跨的行政區(qū)劃和重要的邊界線。結合學生的歷史知識,嘗試著讓學生說說,黃土高原和黃河對華夏文明的影響,并舉例說明悠久的歷史,造就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文化遺存。并結合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了解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舉例說明黃土風情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地表覆蓋著深厚的黃土,究竟從哪里來的?通過學生自學閱讀材料,黃土“風成說”,了解黃土高原的形成,并且能運用黃土“風成說”這個最受廣泛支持的假說,解釋地理現(xiàn)象,給出證據(jù),說說它們分別說明的問題,進一步加深對風成黃土的理解,因黃土土質(zhì)的性質(zhì),極易遭受流水的侵蝕,經(jīng)過天長日久,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千溝萬壑,形成了塬,梁,峁,川的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并簡要評價它們在成因上的聯(lián)系。
看到黃土地貌景觀與我們一般的高原景觀差異很大,這樣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景觀是因為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明確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結合黃土高原地區(qū)特有的植被,土質(zhì),降水,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對水土流失的影響,讓學生運用圖文資料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以此為例,討論造成水土流失的一般自然要素和人為因素,讓學會分析的方法。由于黃土高原人類活動歷史悠久,人多地少,人類的不合理的開發(fā)活動,造成了長期的水土流失,使得黃土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嚴重制約當?shù)氐纳鐣徒?jīng)濟的發(fā)展,處于一個惡性循環(huán)過程中。為此生活在黃土高原的人們認識到,要使社會,經(jīng)濟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必須加強生態(tài)建設,改善環(huán)境,并介紹當?shù)厮帘3值囊恍┏晒?jīng)驗,例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并合理安排生產(chǎn)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通過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建設的成就,讓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正確的人地觀念。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3
“黃土高原”內(nèi)容繁多,地貌獨特,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如何上好這一課?關鍵在于讓學生建立黃土高原的形成概念,突破這一層,黃土高原溝縱橫的特點和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不言而喻了。而對脆弱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治理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認識則水到渠成,鑒于特點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我按下列思路組織教學:
一、了解成固:
課本中對黃土層厚度的敘述有這樣一句:“一般厚度超過100米”為什么黃土層厚度均勻?引起學生對形成原固的探討,通過對形成原固的幾種假說的推斷,達到認識“風成說”的主張。這樣層層深入,道理透徹。
二、認識地貌。
從課文中的圖先出發(fā),讓學生客觀地認識黃土高原“千溝萬”地地貌特點并從這一特點中探究:千溝萬的形成的因素,直接感知其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殊的生寸背景,惡劣的自然條件對黃土高原的人名生活帶來的影響,呼喚學生建立征服改造黃土高原的理念信心,自然引出下一問題。
三、由因及果,突出目的,樹立信心。
由于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形成和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對人的生活影響,能夠理解改善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樹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治理好黃土高原的環(huán)境,至于治理方法,則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從而達到了突破難點掌握知識的目標。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后,我調(diào)查了解:本節(jié)的知識點和重點:(黃土高原的特點)學生掌握較好,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脆弱也知道,總起來說,知識貫穿到位,組也存在下列不足之處:
1、缺少必要的輔助性和建學手段,以致于課堂教學顯得單調(diào),如:有關黃土高原補充圖先的收集,整理,黃土高原形成之演示水土流失造成的嚴重后果,如果有這些材料的補充,讓學生看材料抓要害,理特征,則課堂氣氛會更活躍,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也會感到身心快樂,能達到課堂氣氛和諧,激發(fā)認識潛能的目的。
2、有關固果關系的討論,放得不夠。在推導“風成說”的結論后黃土高原土層的稀松,雨水的沖刷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形成“千溝萬”的特點如果讓學生自由討論,適時引導則特征會更突出,學生記憶就會轉(zhuǎn)為理解記憶,效果會更好。
3、對于自然環(huán)境中的要素和治理黃土高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方法注重不夠。如果根據(jù)黃土高原土層推積特征和流水沖刷嚴重這方面綜合起來,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才能使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減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怎樣才能改變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特點呢?學生自然會提出建議,然后擇其合理的適用的歸納起來,文以達到既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學無止境,教無定規(guī),古每教一課總結得失則能做到教得輕松,學得快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4
黃土高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黃土高原什么樣?黃土高原今天為什么是這個面貌?今后我們應該怎樣做?這些問題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講是很難想象,很難理解的。
第一次在八1班上課時,我只是憑借了書中的插圖向?qū)W生作了介紹,結果使得很多同學沒有理解。有的孩子問:“為什么植被遭到了破壞,其后就變得干旱了,土地沙化了呢?”。我知道這節(jié)課我沒有成功,這個最根本原因我沒有幫助孩子弄清楚。怎樣才能清晰,易于理解而且又最具說服力呢?所以我在第二次八2班上課時,給同學們做了試驗:從操場上取來一小塊草皮,再找來一塊沒長草的泥巴,然后用清水沖,讓學生看,長草的泥巴用水沖刷后水較清,說明帶走的泥沙少;沒長草的泥巴用水沖刷后,水很混濁,說明帶走的泥土多。這時有個學生說,我明白了黃河水為什么含沙量這么大,因為它流過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上的植被很少,同時也認識到要改變黃土高原的面貌就必須植樹種草。這樣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親眼看到,親身體驗,這樣做要比傳統(tǒng)的說教效果好得多。
【黃土高原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游黃土高原02-28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教學設計反思01-27
《春曉》教學反思03-08
教學反思模板02-18
陶藝教學反思02-14
拼音教學反思01-26
《祝福》教學反思01-20
尊嚴教學反思01-06
琥珀教學反思12-28